如图,已知E、F分别是线段中点pptAB,BC的中点,且EF=21mm,求线段中点pptAC的长。

如图,已知△ABC中,AB=AC=6,BC=5,D是AB边上一点,BD=2,E是BC上一动点,联结DE,并作∠DEF=∠B,射线EF交线段AC与点F.(1)求证:△DBE∽ECF,(2)当点F是线段AC中点时,求线段BE的长(3)联结DF,如果三角形DEF与△DBE相似,求FC的长.
(1)先证明△DBE∽△ECF∵∠B+∠DEB+∠BDE=180°∠DEB+∠DEF+∠FEC=180°又∵∠DEF=∠B∴∠BDE=∠FEC∵AB=AC∴∠B=∠C∴△DBE∽△ECF(2),前面已经证得 △DBE∽△ECF∴BD:EC=BE:CF即2:(5-BE)=BE:3整理得BE²-5BE+6=0∴BE=2或BE=3(3)若△DEF∽△DBE,前面已经证得△DBE∽△ECF∴∠BDE=∠EDF,∠DFE=∠CFE∴点E是△ADF外角平分线DE和EF交点连接AE,则AE是∠BAC的平分线又∵AB=AC∴AE又是底边BC中点∴BE=CE=5/2△DEB∽△EFC∴BD:EC=BE:CF即2:(5/2)=(5/2):FC∴FC=25/8
FC有两个答案!!一个是2,另一个是什么?
连接AE,则AE是∠BAC的平分线?why
三角形一个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旁心,即旁切圆的圆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如图,已知E、F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且EF=21mm,求线段AC的长.
E、F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则AE=EB,BF=FC,EF=EB+BF=21,那么AC=AE+EB+BF+FC=42mm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42 对应成比例呀
扫描下载二维码如图所示,点E,F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若EF=2.5厘米,求线段AB的长.
∵E,F分别是AC,BC的中点,∴EC=AC,FC=BC,∴EF=EC-FC=AC-BC=(AC-BC)=AB=2.5厘米,∴AB=5厘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在一条直线或线段上的线段的加减运算和倍数运算,首先明确线段间的相互关系,最好结合几何图形,再根据题意进行计算.
本题考点:
比较线段的长短.
考点点评:
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EF=1/2(AC+CB),所以EF=1/2AB,所以AB=2.5*2=5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
扫描下载二维码(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①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Do秒表E.天平F.重锤②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如图1所示纸带.其中0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0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①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三段中的段,读数应记作cm.②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该同学用AC段的平均速度作为重锤在B点的瞬时速度,则重锤在BO段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动能的增加量为.(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锤质量用m表示)③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偏大,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对实验是否有影响?.如有,对哪一个物理量的测量值有偏大还是偏小的影响?如无,说明理由.(3)有一种游标卡尺与普通的游标卡尺不同,它的游标尺的刻度线看起来很“稀疏“,使得读数时比较清晰.这种游标卡尺的游标尺是“将39mm等分成20份”.用这种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如图2所示,读数是mm.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 && >&&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①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Do秒表E.天平F.重锤②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如图1所示纸带.其中0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0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①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三段中的段,读数应记作cm.②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该同学用AC段的平均速度作为重锤在B点的瞬时速度,则重锤在BO段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动能的增加量为.(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锤质量用m表示)③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偏大,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对实验是否有影响?.如有,对哪一个物理量的测量值有偏大还是偏小的影响?如无,说明理由.(3)有一种游标卡尺与普通的游标卡尺不同,它的游标尺的刻度线看起来很“稀疏“,使得读数时比较清晰.这种游标卡尺的游标尺是“将39mm等分成20份”.用这种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如图2所示,读数是mm.(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①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Do秒表&&&&E.天平&&&&F.重锤②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如图1所示纸带.其中0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0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①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三段中的段,读数应记作cm.②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该同学用AC段的平均速度作为重锤在B点的瞬时速度,则重锤在BO段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动能的增加量为.&(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锤质量用m表示)③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偏大,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对实验是否有影响?.如有,对哪一个物理量的测量值有偏大还是偏小的影响?如无,说明理由.(3)有一种游标卡尺与普通的游标卡尺不同,它的游标尺的刻度线看起来很“稀疏“,使得读数时比较清晰.这种游标卡尺的游标尺是“将39mm等分成20份”.用这种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如图2所示,读数是mm.科目: 高中物理最佳答案解:(1)①AB、实验使用的电源必须是交流电源,故A正确,B错误;C、刻度尺要用来测量纸带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必须要有刻度尺,故C正确;D、打点计时器本身就是计时的仪器,所以不需要秒表,故D错误;E、在处理纸带求解速度与加速度的过程中,物体的质量不需要知道,所以不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故E错误.F、此实验使用钩码拉动小车,所以不需要重锤,故F错误.故选:AC②AB、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先打点再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定,提高纸带利用率,可以使纸带上打满点,故B错误,A正确.CD、在实验时要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这样可以在纸带上打出较多的点,所以C错误,D正确.故选:AD(2)①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要求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OC段:15.7,应记作15.70cm.②重力势能减小量△Ep=mgh=9.8×0.1242m&J=1.22mJ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来求B的速度大小:B=hAC2T=1.55m/s故动能的增量为:K=12mv2B=1.20mJ③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f>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因此计算速度时,时间还是原来时间,导致速度测量偏小大,故动能偏小.故答案为:①OC,15.70,②1.22mJ,1.20mJ,③有,会导致速度的测量偏小,实际打点周期变小.(3)新式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和传统的游标卡尺相同,新式游标卡尺其游标尺上20个分度只有39mm,比主尺上的40个分度短1mm,它的测量精确度是:0.05mm,用它测得物体厚度为:21mm+0.05mm×10=21.50mm故答案为:21.50.解析(1)结合实验过程取记忆实验所需的器材,特别是刻度尺是用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解出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而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要在做实验时注意体会.(2)毫米刻度尺最小刻度是1mm,所以需要估读到下一位,动能的增加量:2,势能的减小量:mgh;由于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因此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势能的减小量,根据周期和频率关系以及物体动能的计算公式可判断误差影响.(3)游标卡尺其游标尺上20个分度只有39mm,比主尺上的40个分度短1mm,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知识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推荐文章热门知识点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中,E、F、G分别为AB、AC、BC的中点,点P线段EF上一个动点,连接BP、GP,则△BPG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
要使△PBG的周长最小,而BG=1一定,只要使BP+PG最短即可,如图:连接AG交EF于M,因为等边△ABC,E、F、G分别为AB、AC、BC的中点,所以AG⊥BC,EF∥BC,则AG⊥EF,AM=MG,A、G关于EF对称,即当P和E重合时,此时BP+PG最小,即△PBG的周长最小,AP=PG,BP=BE,最小值是:PB+PG+BG=AE+BE+BG=AB+BG=2+1=3.故答案为: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连接AG交EF于M,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G关于EF对称,得到P,△PBG周长最小,求出AB+BG即可得到答案.
本题考点:
最大与最小.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BP+PG的最小值是解此题的关键.
在△行EFG中,因为P我EF上的一点,因此PG一定小于EG,且同时小于FG因为E、F、G为等边△ABC的三边中点,所以EG=FG因为P点再EF上,①、假设P点与E点重合,则PG=BG=BE,因此PG是△BPG周长上的最小值
②、假设P点与F点重合,则PG=BG,因为∠BGP大于90°,因此PG=BG<BP,因此PG是△BPG周长上的最小值<...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段中点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