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题:今有1.4g碱金属(M)及其氧化物(一氧化二硼M)的混合物与水反应,生成1.79g碱.求混合物的成分及质量.

钴基氧化物复合电极在碱金属—空气电池中的研究--《复旦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钴基氧化物复合电极在碱金属—空气电池中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高能量密度储能体系及其相关材料研究已成为国际能源领域关注的热点。二次电池作为高效便捷、可循环使用的储能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储能设备。同时,二次电池的研究和发展也是满足未来高新科学技术发展和实际储能应用需求的关键环节,有希望成为优化资源利用和缓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目前,包括电动汽车,储能调峰等实际应用的蓬勃发展,对电池体系在能量密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研究的二次电池体系中,二次锂-空气电池和钠-空气电池理论能量密度分别高达11680Wh kg-1和1600Wh kg-1。因此,开展包括金属锂、钠在内的高能量密度二次碱金属-空气电池体系研究,对于突破性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碱金属-空气电池基于电解质的不同可分为有机电解质体系、水性电解质体系、混合电解质体系和全固态电解质体系四大类。其中有机电解质体系放电过程的氧还原反应(ORR)产物,可以通过充电过程的析氧反应(OER)进行可逆地分解,从而实现电池的电化学可逆性,具有最好的循环性能。因此目前关于碱金属-空气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有机电解质体系。虽然有机电解质碱金属-空气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它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体系,在其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包括空气电极结构的优化设计、高性能催化剂开发等材料类研究以及对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过程与电化学产物的生成与分解过程等基础性问题研究。本论文主要通过水热反应在具有多孔隙结构的基底上沉积钴基复合氧化物类催化剂的前驱体,经过热处理过程得到负载有纳米钴基复合氧化物的三维多孔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具有大量的孔隙结构和良好的电传导性能,有利于促进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活性物质和电荷的传质作用。使用该复合材料作为碱金属-空气电池的空气电极,通过电化学测试对复合电极的比容量、催化ORR和OER反应的性能以及循环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利用SEM、TEM和FUR等手段对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极与电化学产物的形貌演变与物质组成进行分析,解释电化学产物的形成过程与原理,并对锂-空气电池和钠-空气电池之间存在的差别与联系进行初步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体系:一、NiCo2O4纳米线-碳布复合电极在锂-空气电池中的研究利用水热反应在碳纤维布表面沉积碱式碳酸镍和碱式碳酸钴前驱体,利用热重分析确定其分解温度,然后经马弗炉热处理,得到具有层级结构的三维NiCo2O4纳米线-碳布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作有机电解质锂-空气电池的空气电极。该电极不存在常规电池中所用粘结剂的干扰,它的特殊结构有利于观察充放电过程中电化学产物的演变过程,同时也便于对NiCo2O4纳米线的电化学催化作用进行研究。从SEM、TEM和SAED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碳纤维表面均匀生长着具有大量微小孔隙结构的NiCo2O4多晶纳米线。在电化学测试中,通过与纯碳布电极的比较,可以证明NiCo2O4纳米线对OER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该复合电极在80mAg-1电流密度条件下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862mAh g-1,第12次放电容量仍能保持首次容量的82%,并且通过更换电池电解液的方式使电池的截止容量测试的循环次数达到百次以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非原位SEM观察到了电化学循环过程中放电产物Li202奇特的形貌演变过程:放电过程中片状Li202纳米晶体逐渐沉积在NiCo2O4内米线上,并优先沉积在纳米线的顶端位置,最终在其顶端形成由纳米片组成的多孔球形Li202;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该产物以与生成过程相逆的方式逐渐分解,最终完全消失。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电极表面电荷密度分布进行计算并根据放电过程电解液中氧的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得出Li2O2选择性沉积在纳米线尖端形成球形放电产物的理论依据。二、ZnCo2O4纳米针-泡沫镍复合电极在锂-空气电池中的研究为了避免碳材料与放电产物之间的副反应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文用泡沫镍取代碳布作为催化剂载体用以研究无碳无粘结剂的ZnCo2O4纳米针-泡沫镍复合电极在锂-空气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通过与(一)相似的实验方法,本文制备了三维多孔ZnCo2O4纳米针-泡沫镍复合电极。通过SEM和TEM分析发现,在泡沫镍表面均匀生长着ZnCo2O4纳米针。该纳米针也是具有大量微小空隙的多晶结构。利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技术对该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在20mAg-1电流密度下,该电池首次放电容量为1865mAh g-1,25次循环后仍可保持首次放电容量的62%。实验中还通过SEM、TEM、XRD、FTIR和Raman技术对电化学产物的形貌和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该电极组成的锂-空气电池在循环性能、比容量和充放电过电势差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性能。这也证明ZnCo2O4纳米针对OER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在放电和充电过程中观察到的薄膜状纳米Li2O2的生成与分解现象进一步印证了(一)中所发现的Li2O2生长特点。三、NiCo2O4纳米片/线-泡沫镍复合电极在钠-空气电池中的研究通过水热反应以及热处理过程制备了NiCo2O4纳米针-泡沫镍和NiCo2O4纳米片-泡沫镍两种复合空气电极,并对其在钠-空气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和电化学产物进行研究,进而分析两种电极在以上两方面存在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NiCo2O4纳米片-泡沫镍复合电极在50mA g-1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为1185mAh g-1,充电过程中在3.15V和3.75V附近出现两个平台,分别对应于Na2O2和Na2CO3等副产物的分解过程。通过对比实验,NiCo2O4纳米线-泡沫镍复合电极在电化学性能方面稍低于前者。利用SEM对两种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形貌变化进行分析,两种电极具有相同膜状结构的Na2O2纳米簇,与(一)中Li2O2结构相似,这表明在这种电池环境内Li2O2与Na2O2具有二维膜状结构的生长习性。相对于Li2O2,Na2O2纳米薄膜构成的簇状结构具有更大的尺度,达到20μm左右。这说明钠-空气电池的空气电极比锂-空气电池需要更大的开放结构,以便于存储放电产物,提高电池的比容量。本论文对三维多孔纳米钴基氧化物复合电极在碱金属-空气电池中的研究,有助于对碱金属-空气电池中空气电极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和电化学产物的形成与分解过程的认识,为碱金属-空气电池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方式和实验支持,并且对于碱金属-空气电池中空气电极的结构设计和催化剂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附录中包含了博士研究期间一些其他的相关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NaF-Ti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储钠效应。本文利用激光烧蚀沉积技术在Ti片表面制备了NaF-Ti纳米复合薄膜。通过TEM、SAED和XPS技术对复合薄膜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薄膜是由Ti纳米颗粒分散在NaF内部所组成。在恒电流测试中,该复合薄膜循环稳定后的比容量为52.8mAh g-1,明显高于纯的NaF或Ti薄膜材料;电位阶跃测试得出该复合薄膜内部钠离子的传输速度在6.5-46.4×10-15cm2 s-1。这一研究结果从实验角度支持了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储钠效应的存在,表明通过设计具有大比表面积和相界面的纳米复合电极有利于提高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二、在三年博士学习期间作者作为主要实验人员之一,参与了国家973项目支持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制备工作,其中包括直流溅射沉积金属Mo背电极、共蒸发法制备CIGS吸收层、水热法制备CdS缓冲层、磁控溅射沉积i-ZnO缓冲层和热蒸发沉积顶电极,以及该薄膜电池的光电性能测试过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O646;TM911.41【目录】:
摘要7-10Abstract10-14第一章 碱金属-空气电池14-44 1.1 引言14-17 1.2 有机电解质体系锂-空气电池17-29
1.2.1 有机电解质体系锂-空气电池反应原理17-18
1.2.2 空气电极结构与催化剂18-24
1.2.3 有机电解质24-28
1.2.4 负极28-29 1.3 其它碱金属-空气电池29-31
1.3.1 钠-空气电池29-30
1.3.2 钾-空气电池30-31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具体工作内容31-33
1.4.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方法31
1.4.2 本论文具体研究工作31-33 参考文献33-44第二章 实验方法44-52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44-45 2.2 电极材料的物性表征45-47
2.2.1 热重分析(TG)45-46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FESEM)46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和选区电子衍射(TEM)&(SAED)46-47
2.2.4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47
2.2.5 傅里叶转换红外吸收分析(FTIR)47
2.2.6 拉曼光谱分析(Raman)47 2.3 电池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能表征47-50
2.3.1 三维复合空气电极的制备47-48
2.3.2 电池的组装48-49
2.3.3 恒流充放电测试49
2.3.4 循环伏安法测试49-50 参考文献50-52第三章 NiCo_2O_4纳米线-碳布复合电极在锂-空气电池中的性能研究52-76 3.1 引言52-53 3.2 实验53-54
3.2.1 NiCo_2O_4纳米线-碳布复合电极的制备53
3.2.2 电池的组装及性能测试53-54 3.3 结果与讨论54-70
3.3.1 NiCo_20_4纳米线-碳布复合电极的结构表征54-57
3.3.2 NiCo_20_4纳米线-碳布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57-61
3.3.3 电化学产物的形貌与组分研究61-65
3.3.4 电化学产物的生长机理研究65-70 3.4 小结70-71 参考文献71-76第四章 ZnCo_2O_4纳米针-泡沫镍复合电极在镍-空气电池中的研究76-92 4.1 引言76 4.2 实验76-78
4.2.1 ZnCo_2O_4纳米针-泡沫镍复合电极的制备76-77
4.2.2 电池的组装及性能测试77-78 4.3 结果与讨论78-87
4.3.1 ZnCo_20_4纳米针-泡沫镍复合电极的结构表征78-80
4.3.2 ZnCo_20_4纳米针-泡沫镍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80-82
4.3.3 电化学产物的形貌与组分研究82-87 4.4 小结87-88 参考文献88-92第五章 NiCo_2O_4纳米片/线-泡沫镍复合电极在钠-空气电池中的研究92-108 5.1 引言92 5.2 实验部分92-93
5.2.1 材料合成92-93
5.2.2 电池组装及性能测试93 5.3 结果与讨论93-103
5.3.1 电极的结构表征93-95
5.3.2 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与产物组分分析95-100
5.3.3 电化学产物形貌研究100-103 5.4 小结103-105 参考文献105-108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108-112综述一 NaF-Ti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储钠效应研究112-122 1.1 引言112 1.2 实验112-113
1.2.1 NaF-T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方法112-113
1.2.2 电池的组装及性能测试113 1.3 结果与讨论113-119
1.3.1 NaF-Ti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113-115
1.3.2 NaF-Ti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测试115-117
1.3.3 NaF-Ti界面储钠容量及其离子传导速率的研究117-119 1.4 小结119-120 参考文献120-122综述二 共蒸发法制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122-130 2.1 引言122-123 2.2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各沉积层制备123-124 2.3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测试与表征124 2.4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表征测试结果及分析124-128 2.5 小结128-129 参考文献129-130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130-132致谢132-133作者简历133-13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东麟;张弓;庄大明;元金石;李春雷;;[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育伟;刘小峰;陈婷婷;姜春萍;王瑞林;;[J];半导体光电;2008年02期
武素梅;薛钰芝;周丽梅;;[J];材料导报;2009年21期
叶飞;禹争光;;[J];东方电气评论;2011年02期
管其刚;林逸榕;仲洪海;胡其龙;蒋阳;程继贵;;[J];粉末冶金工业;2011年06期
师磊;;[J];建材世界;2009年03期
李刚;刘贵山;李好娜;冯同;胡志强;郝洪顺;;[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韩广军;王广军;蒋振伟;;[J];玻璃;2014年06期
李卫方;;[J];电子世界;2014年15期
周敏;李敬锋;王衡;;[J];科学通报;2007年01期
周志华;;[J];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1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素梅;[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梁银峥;[D];东华大学;2011年
涂健;[D];浙江大学;2006年
徐慢;[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褚家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黄又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喻志阳;[D];清华大学;2011年
沈丁;[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廖荣;[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郑玥雷;[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洪海;[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王盈来;[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宁燕;[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丽丽;[D];内蒙古大学;2011年
刘念波;[D];山东大学;2011年
赵邈;[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梁永斌;[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吴悦;[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朱继国;[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孔志霞;[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查杉;元金石;张弓;庄大明;;[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庄大明,张弓;[J];真空;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俊宁;傅春华;;[J];工程塑料应用;2011年04期
常志文;郭忠诚;潘君益;徐瑞东;;[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03期
;[J];特殊钢;1983年05期
张玉萍,鞠鹤,武宏让,李广忠;[J];表面技术;2005年05期
周东辉,吴蓓,齐进,刘克亭,刘晓霞;[J];辽宁化工;1998年03期
翟冠杰;[J];德州高专学报;2000年04期
刘昭林;朱松然;;[J];电镀与精饰;1987年03期
肖秀峰,刘榕芳,朱则善;[J];电镀与涂饰;1999年02期
梁小燕;闵嘉华;赵岳;王长君;桑文斌;秦凯丰;胡冬妮;周晨莹;;[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0年01期
罗绍华;田勇;李辉;孙阳;王铭;耿露露;;[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国成;王玮;房晶瑞;鲍玉胜;梁亮;徐磊;杨彬;;[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刘景东;陈龙;郑小双;施再发;;[A];中国固态离子学暨电池材料青年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张莉;宋金岩;邹积岩;;[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石兴;张跃;;[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黄莎华;温兆银;杨学林;朱修剑;顾中华;;[A];庆祝中国硅酸盐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固态离子学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刘志敏;曹艳艳;黄柏生;;[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刘志敏;曹艳艳;康小慧;;[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刘小兵;成旦红;徐伟一;郁祖湛;;[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刘晓蕾;陆海彦;林海波;丹媛媛;;[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伟明;[D];复旦大学;2014年
刘彬;[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刘丽娜;[D];吉林大学;2013年
陈美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浩;[D];重庆大学;2010年
赵凯;[D];大连交通大学;2006年
刘友海;[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梁广超;[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何宽新;[D];新疆大学;2006年
季蓉;[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曹雅哲;[D];东北大学;2010年
蒋建龙;[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李媛;[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韩芹;[D];东华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今有1.4g碱金属(M)及其氧化物(一氧化二M)的混合物与水反应,生成1.79g碱.求混合物的成分及质量.
极限法求解就好了全是金属
M~~~~~MOH 质量增加m1.171.4g.1.79g-1.4g=0.39gm1=61.0全是金属 氧化物 M2O~~~~~2MOH
质量增加2m2+16.181.4g.1.79g-1.4g=0.39gm2=24.3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 24.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氧化二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