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自学政治经济学入门书籍,希望推荐一二本书籍

推荐好书:100部西学基本经典。由季羡林、费孝通等29位中国一流西学专家分类选目,定为10类100种,涵盖哲学、宗教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十大学科。 - 每周一本好书的日志,人人网,每周一本好书的公共主页
《乖,摸摸头》会让你触碰那些你或许永远都不会去体会的生活,认识那些你或许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就像大冰说的那样:不要那么孤独,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愿你我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推荐好书:100部西学基本经典。由季羡林、费孝通等29位中国一流西学专家分类选目,定为10类100种,涵盖哲学、宗教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十大学科。
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的一套西学基本经典丛书,共100部,英文版。这些经典的意义以及用英语来阅读的意义不用我多说了。下面是书目,包括中文书名、英文书名和图书馆分类检索号,希望能给大家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些方便。
西学基本经典总目 (Western Classics )
1.《尼各马可伦理学(The Nicomachean Ethics of Aristotle)》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分类号:B502.23/
2.《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作 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分类号:B82-02/S642
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A Discourse on Inequality)》作 者: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分类号:D081/R864
4.《实践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作 者:康德(Kant)分类号:B516.31/K16
5.《道德形而上学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作 者:康德(Kant)分类号:B516.31/K16
6.《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作 者:穆勒(Mill)分类号:D081/R864
7.《伦理学原理(Principia Ethica)》作 者:摩尔(G.E.Moore)分类号:B561.55/M822
8.《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作 者:罗尔斯(John Rawls)分类号:B712.46/
9.《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作 者:诺齐克(Robert Nozick)分类号:B82-069/N961
10.《追寻美德(After Virtue)》作 者: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
1.《理想国(Republic)》作 者:柏拉图(Plato)分类号:B502.232/P718
2.《形而上学(Metaphysics)》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分类号:B502.233/A716
3.《诗学(On the Art of Poetry)》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分类号:B502.233/A716
4.《诗艺(On the Art of Poetry)》作 者:贺拉斯(Horace)分类号:B502.233/A716
5. 《论崇高(On the Sublime Longinus)》作 者:朗吉奴斯(Longinus)分类号:B502.233/A716
6.《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作 者:笛卡尔(Rene Descartes)分类号:B565.22/D445
7.《思想录(Pascal&s Penssees)》作 者: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分类号: B565.22/D445
8.《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作 者:休谟(David Hume)分类号:B561.291/H921
9.《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作 者:康德(Kant)分类号:B516.31/K16
10.《判断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作 者:康德(Kant)分类号:B516.31/K16
11.《精神现象学(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Vol.1, Vol.2作 者:黑格尔(Hegel)分类号:B516.35/H462
12.《小逻辑(The Logic of Hegel)》作 者:黑格尔(Hegel)分类号:B516.35/H462
1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Vol.1 Vol.2 作 者:叔本华(Schopenhauer)分类号:B516.41/S373
1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作 者: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分类号:B516.47/N677
15.《非此即彼(Either/Or)》Vol.1, Vol.2作 者: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分类号:B534/K47
16.《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作 者:索绪尔(F.de Saussure)分类号:H0/S255
17.《纯粹现象学导论(Ideas: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ure Phenomenology)》作 者:胡塞尔(Edmund Husserl)分类号:B516.52/H972
18.《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 Philosophicus)》作 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分类号:B521/W831
19.《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作 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分类号:B521/W831
20.《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作 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分类号:B516.54/H465
21.《诗&语言&思(Poetry, Language, Thought)》作 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分类号:B516.54/H465
22.《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作 者:萨特(Jean-Paul Sartre)分类号:B565.53/S249
23.《真理与方法(Truth and Method)》作 者: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分类号:B516.59/G123
24.《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作 者:库恩(T.S.Kuhn)分类号:B712.59/K96
25.《性经验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作 者:福柯(M.Foucault)分类号:B712.59/K96
1. 《忏悔录(Confessions)》作 者: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分类号:K835.465.6/A922
2. 《托马斯&阿奎那要籍选(Basic Writings of Saint Thomas Aquinas)》Vol.1, Vol.2作 者: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分类号:B503.21/A647
3. 《迷途指津(The Guide for the Perplexed)》作 者:马蒙尼德(Maimonides)分类号:B985/M223
4. 《路德基本著作选(Basic Theological Writings)》作 者: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分类号:B976.3/L973
5. 《论宗教(On Religion)》作 者:施莱尔马赫(F.D.Schleiermacher)分类号:B972/S341
6. 《我与你(I and Thou)》作 者: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分类号:B972/S341
7. 《人的本性及其命运(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作 者:尼布尔(R.Niebuhr)分类号:B972/N665
8. 《神圣者的观念(The Idea of the Holy)》作 者:奥托(Rudolf Otto)分类号:B972/O89
9. 《存在的勇气(The Courage to Be)》作 者:梯利希(Paul Tillich)分类号:B972/O89
10. 《教会教义学(Church Dogmatics)》作 者:卡尔&巴特(Karl Barth)分类号:B921/B284
1. 《政治学(The Politics of Aristotle)》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分类号:D901.2/A716
2. 《君主论(The Prince)》作 者: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分类号:D033/M149
3. 《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作 者: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分类号:D033/M149
4. 《利维坦(Leviathan)》作 者:霍布斯(Thomas Hobbes)分类号:D033/H682
5. 《政府论(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作 者:洛克(John Locke)分类号:D033.3/L814
6. 《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Laws)》Vol.1, Vol.2作 者:孟德斯鸠(Montesquieu)分类号:D909.1/M779
7. 《论美国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Vol.1, Vol.2作 者: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分类号:D771.221/T632
8. 《代议制政府(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作 者:穆勒(Mill)分类号:D033/M645
9. 《联邦党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作 者: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分类号:D771.221-53/H217
10. 《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作 者:哈耶克(F.A.Hayek)分类号:D089/H417
1.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Vol.1, Vol.2作 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分类号:F091.33/S642
2. 《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Vol.1, Vol.2作 者: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分类号:F091.347/M367
3.《福利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Welfare)》Vol.1, Vol.2作 者: 庇古(A.C.Pigou) 分类号:F091.347/P633
4. 《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作 者:凯恩斯(J.M.Keynes) 分类号:F091.348/K44
5. 《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作 者:熊彼特(Schumpeter)分类号:F091.348/K44
6. 《人类行为(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Vol.1, Vol.2作 者:米塞斯(Mises) 分类号:F091.33/M678
7. 《经济分析的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作 者:萨缪尔森(Samuelson) 分类号:F091.348.1/S187
8. 《货币数量理论研究(Studies i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作 者:弗里德曼(Friedman) 分类号:F091.353/F899
9. 《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Collective Choice and Social Welfare)》作 者:阿玛蒂亚&森(A.K.Sen) 分类号:F091.353/F899
10.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作 者:威廉姆森(Williamson) 分类号:F091.349/W729
1.《论自杀(Suicide: A Study in Sociology)》 作 者:杜克海姆(Emilc Durkheim)分类号:C913.9/D947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作 者:韦伯(Max Weber)分类号:B920/W375
3.《货币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oney)》 作 者:席美尔(Georg Simmel)分类号:C91-03/S592
4. 《一般社会学论集(A Treatise on General Sociology)》Vol.1, Vol.2 作 者:帕累托(Vilfredo Pareto)分类号:C91-06/P227
5.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Ideology and Utopia)》 作 者:曼海姆(K.Mannheim)分类号: C912.67/M281
1. 《金枝(The Golden Bough)》作 者:弗雷泽(James G.Frazer)分类号:B1/F848
2.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作 者: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分类号:C91...
阅读(4296)|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41.20 [8.3折][定价:¥49.8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理论经济学本科系列教材?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政治经济学(第2版)
查找同类商品
《政治经济学(第2版)》是在西南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006年第3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04年第1版)的基础上,经过较全面的修改或重写后形成的。2008年,从编写大纲、章节设置、内容确定到方法运用等各个方面,由主编、副主编提出并汇同全体编写人员反复讨论、研究后敲定,在原有两《政治经济学(第2版)》的基础上既作了必要地精炼和相关处理,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部分作了进一步的充实、丰富和完善。2010年,在进一步研讨的基础上,《政治经济学(第2版)》编者根据学术界的新成果,对《政治经济学(第2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全书是集体参与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导论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第四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第一节
商品第二节
货币第三节
价值规律第四节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深化与发展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第四节
工资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四章
资本循环与周转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二节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第三节
借贷资本、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第一节
资本的社会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初级阶段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规定性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
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及其基本框架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运行中的经济机制和市场体系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主要参考文献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概述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户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二节
中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分配关系的调整第三节
社会保障第四节
居民消费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第二节
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与优化开放结构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第二节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第三节
政府的宏观调控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户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二节
中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分配关系的调整第三节
社会保障第四节
居民消费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第二节
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与优化开放结构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第二节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第三节
政府的宏观调控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小结复习思考题阅读书目参考文献后记
四、货币形式的演变
作为价值形式的货币是历史的产物,其本身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始终与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最原始的货币形式是各种自然存在的物品,如石头、牲畜、贝壳、布匹等。真正货币的最初形式是金属条、块的自然形式。金属条块货币的最大缺点是成色查验的困难。因为不同的条块的成色和分量是不同的,因此,每次交易都需要鉴定货币的成色和分量,很不方便。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有利于交换行为,一些有影响的商人采取在自然金银条块上盖上自己印记的办法。这样做一则有利于交换,防止货币上的欺诈,二则可以扩大这些商人的商业影响,巩固其地位。
为了促进商品交换,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由国家来铸造货币势在必行。铸币的出现,更加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货币欺诈。虽然铸币在流通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磨损,但这种磨损并不妨碍人们接受它;于是,国家便有意识地制造与面值不相符的铸币。这样,铸币的面额与其代表的实际价值逐渐脱离,使得铸币也逐渐只具有价值符号的意义。货币之所以可以这样,其关键在于货币在交换当事人手中只起媒介的作用,对于当事人来说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国家干脆用没有任何价值的纸币来代替铸币。纸币的雏形最初产生于古代的票号或钱庄,当时的金银拥有者将金银存于票号或钱庄,票号或钱庄开具票据,该票据证明其持有者有等量的金银保管于此并可以随时兑换j由于人们相信票号或钱庄殷实可靠,具有兑现的信用,这些票据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流通,因为人们相信它同金银一样好。但在信用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纸币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纸币成了由国家印制、强行发行并代替金属货币使用的价值符号,它不仅可与金属货币混合流通,而且与金属货币具有完全的可兑换性。这就要求发行纸币的国家掌握足够的金属货币作后盾,因为如果不顾金属货币储备而滥发纸币,必然带来经济秩序的紊乱。商品经济与货币的发展史表明,这种没有摆脱与贵金属直接联系的纸币是不会永久发展下去的。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元与黄金的脱钩、特别提款权的创设以及可自由兑换纸币的出现,就是货币形式新发展的例证。
从由贵金属作后盾的纸币发展到与贵金属无关的纸币,意味着货币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信用货币阶段。信用货币是在信用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与贵金属不直接发生联系的新的货币形式,如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纸币是使用最广泛的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但它产生以后,既可作为支付手段,又可作为流通手段。
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最根本在于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要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各国经济改革和体制转型、完善的最新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理论阐述,与时俱进地丰富和推进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为了完成这部近三百万字的科学巨著,花费了四十年的心血。
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对立的经济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得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这就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像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①其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全面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得到了科学的论证和运用。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就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②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说明的是,马克思就是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转变了原先的世界观,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马克思在青年时代,特别是在波恩大学的学习期间,接受的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理论。后来,马克思在办《莱茵报》期间,经常就许多问题与政府当局展开辩论,而这些问题大多是物质利益和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这成为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恩格斯说过:“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马克思说,正是他对林木盗窃法和摩塞尔河地区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并从而走向社会主义。”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30.60 [6.3折][定价:¥49.0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创新发展与科学扬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几个带根本性的理论分歧
查找同类商品
  《创新发展与科学扬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几个带根本性的理论分歧》的论文还对包括股份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以及怎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正确阐释我国提出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原则等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此外,还有经济危机、公共产品、经济学国际化等。这些同样都是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西方经济学的错误理论划清界限。不在这样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辨明是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地位就会大打折扣。
  胡钧,日出生,男,汉族,共产党员,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邀研究员。1947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研究生班毕业,留校担任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  在1959年6月党中央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上发表《全民所有制内部商品价值形式问题》论文受到社会上和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在1989年、1991年陆续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了《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兼容问题的思索》,《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几个认识问题》等。著作《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系1998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的课题,获2000年中国图书二等奖和北京市2001年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奖。另著有《胡钧自选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和《创新发展与科学扬弃――几个带根本性的理论分歧》(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资本论)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前言经济学研究中的历史观问题“经济人”假设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经济人”与“人格化资本”两种不同规定的本质区别唯心史观和社会学中的主观方法批判――读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探索――学习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兼评“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新的视角探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经济学建设的关键问题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和中国化――中国经济学建设的关键问题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评吴敬琏教授的讲话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厉以宁教授的“新公有制”评析不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危机理论的区别马克思公共产品理论与西方公共产品理论比较研究科学发展观是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经济学国际化”问题――驳中国经济学落后于现代西方经济学“重建个人所有制”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兼评把它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股份制等同的观点《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兼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
  经济发展应当是经济学的一般主题。不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是如此。马克思所以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革命结论,正是因为社会主义能为生产力更快速发展创造更广阔的余地。但经济发展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研究。首先,它可以从生产力本身来研究,这包括改进生产工具,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熟练程度的积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自然科学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自觉运用,等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无疑是正确的。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更进一步表明自然科学在生产过程中的自觉运用,已代替分工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科学技术进步是属于生产力本身内容,现在的问题是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革命进行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只从生产力本身是找不到它内部发展动力的。作为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的“人”,不能是抽象的人。人不可能作为自然人单独存在,他们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在某种动机和激励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这种支配人们活动的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正是源自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没有离开社会生产关系独立存在的社会生产力。因而也没有离开一定生产关系而能独立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支配T发展的。正是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离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去寻找生产力发展内部动力,是难以有结果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的两个不能分离相互依赖的方面,只能在它们的矛盾运动中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和发展。辩证地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的发展关系是理解物质生产发展的方法论基础。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他们探讨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增大国民财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入门书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