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 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动的题目1大道(2小题)

一道高一物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题_百度知道
一道高一物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题
若整条绳子经过悬点正下方4m处一点时间是5分之根号5秒绳子的一段悬挂在天花板上,某时刻绳子从悬点脱落而自由下落,另一端自然下垂,不必太详细,求绳长。告诉一下解题思路和答案
提问者采纳
2)&#47:t2-t1=(5^1&#47设绳长为L绳子下端落到悬点正下方4m处所用时间设为t1:4-L=1/5联立以上三式求解可得;2gt1^2绳子上端落到悬点正下方4m处所用时间设为t2:4=1/2gt2^2根据题意
提问者评价
原来是这样,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整个以绳子的最上端来看的话,至最上端通过结束,位置处于悬点。这里换成棒子会比较好些,这个最上端这点在悬点下方(4-X)处(X为绳长。1因为绳子是无法忽略 空气浮力、次题如前所说是忽略了很多因素的:1。所以绳子为垂直落下。4。3。初速度为0。如果按9。所以位置就是在悬点正下方4m处。整个绳子通过悬点下方4m的过程是从绳子最下端开始过开始,和摩擦的、绳子开始通过悬点下方4m的时候。思路。所以T2-T1=根号下(2*4/10)-根号下(2*(4-X)/10)=5分之根号5这里10就是重力加速度g、整个通过的时候。2,单位M)其实这题 不太严谨,这个最上端这点刚好通过。8计算得出来的答案太变态了
先算出绳子最下段到那一点的速度。又因为绳子经过那一点所走的位移为绳长。所以用x=vt+(a/2)t²就能做出来了 望采纳~_~
支持windowswodniw|十四级
4-x=1/2gt1的2次方 4+x=1/2gt2的2次方 t2-t1=5分之根号5
是否考虑绳子的空气阻力
亲,是不是题错了呢,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道有关高一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题
一道有关高一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题
一跳伞运动员在476m高空处从直升机上跳下,开始未打开伞,自由下落一段高度后才打开伞以大小为2m/s*s的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其到达地面时速度为4m/s,求该运动员在空中自由下落的时间和空中降落的总时间(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s)要过程详细的!
你这图怎么做的啊?
其他回答 (3)
用图像来解最简单图像中可知道,自由下落段的面积是三角形,减速下降段的图形是一个梯形,想两个面积相加就得总路程476。那么得到式子(1) Vt/2 + (4+V)(T-t) / 2=476(三角形面积公式和梯形面积公式)。直线的斜率即为加速度,那么得到式子(2)g=V / t。式子(3)(V-4)/ (T-t)=2 &(斜率是对边/ 邻边)三式中,T为下落的总时间,t为自由下落的时间。解出T,和t即可解出t=4S,T=22S
v1平方=2gs1
v1平方-4平方=2gs2
&你求得答案为t和t1
用动能定理。
设自由下落高度为H,降落高度为h。则H+h=476m。降落时阻力为F。
重力做的功W=mg(H+h).
又有(F-mg)/m=a,a=2m/s?.∴F=m(g+a)
故阻力做功w=Fh.(负功,应为阻力方向向上)
由动能定理:W-w= 1/2 mv?,v=4m/s.
由此解得H=80m,h=396m.
自由下落的时间T=(2H/g)^(1/2)=4s,此时速度u=gT=40m/s.
故降落时间t=(u-v)/a=18s.
故总时间=T=t=22s。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物理学领域专家(1) (4分,每空2分,全部填对得2分,部分填对得1分,见错不得分)&弹簧秤、秒表、低压直流电源&&&重锤、刻度尺、低压交流电源 (2)(6分,每小题3分,选不全得2分,见错不得分)① D& ② AB
解析试题分析:(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验证是否相等,因此不必要的器材为弹簧秤、秒表、低压直流电源,还需要重锤、刻度尺、低压交流电源(2)①根据纸带打出的点测量瞬时速度,最合理的是D②测量长度时纸带伸直即可,纸带上的点要清晰,点迹越大误差越大,选项CD错误;故选AB考点: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掌握实验原理,对于实验误差的来源要理解和记忆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MSN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贴吧搜狐白社会更多...百度分享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写纸片。实验步骤:(1)如图1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得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2)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3)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① 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达式为ω=            。式中各量的意义是:                          
                                    .② 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5.50×10-2m,得到纸带的一段如图2所示,求得角速度为         
(1),T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r为圆盘的半径,x2、x1是纸带上选定的两点分别对应的米尺的刻度值,n为选定的两点间的打点数(含两点)。(2)6.8/s。难度:
题型: 知识点:
  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根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题型: 知识点: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题型: 知识点:
  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为连续的相邻计数点。现测得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s6,已知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纸带测量出的数据可以求出此实验过程中重锤下落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      
,打下第5号计数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      。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打下第 
号和第   号计数点之间的过程为研究对象。
或……;(s5+s6)/2T;1,5乙 甲
题型: 知识点:
  如图4所示为某同学用多用电表欧姆档测量一个电阻阻值的示数和档位情况,则这个电阻的阻值约为    Ω。如果想测量的更精确些,应怎样调节多用电表后再进行测量?答:           
                   
答案:2.0×102,换用×10Ω档并调零难度:
题型: 知识点:
  下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1)如果是用直流10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2)如果是用×100Ω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Ω。(3)如果是用直流5mA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  
6.5;8.0×102;3.25难度:
题型: 知识点:
  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A.0.2        B.2      C.20     
题型: 知识点:
  土星周围有美丽壮观的“光环”,组成环的颗粒是大小不等、线度从1μm到10m的岩石、尘埃,类似于卫星,它们与土星中心的距离从7.3×104km延伸到1.4×105km。已知环的外缘颗粒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14h,引力常量为6.67×10-11N?m2/kg2,则土星的质量约为(估算时不考虑环中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A.9.0×1016kg    B.6.4×1017kg  C.9.0×1025kg    D.6.4×1026kg
题型: 知识点:
  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10-27kg,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10-10m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 (   )(A)10-17J 
(B)10-19J 
(C)10-21J 
(D)10-24 J
题型: 知识点:
  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nm的绿光时,只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光速为3.0×108m/s,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  A. 2.3×10-18W  
                B. 3.8×10-19WC. 7.0×10-48W  
                D.1.2×10-48W
题型: 知识点:
  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够正确反映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核的质量数M与其中子数N之间的关系的是 (  
题型: 知识点:
  一个小孩在蹦床上作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根据此图象可知,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           
(   )A.t2 ~ t4    B.t1 ~ t4C.t1 ~ t5    D.t2 ~ t5
题型: 知识点:
  一根质量为M的直木棒,悬挂在O点,有一只质量为m的猴子抓着木棒,如图甲所示。剪断悬挂木棒的细绳,木棒开始下落,同时猴子开始沿棒向上爬,设在一段时间内木棒沿竖直方向下落,猴子对地的高度保持不变。忽略空气阻力。则图乙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在这段时间内猴子对木棒作功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是: 
题型: 知识点:
  如图所示,是一个说明示波管工作原理的示意图,电子经电压U1加速后以速度v0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离开电场时的偏转量是h,两平行板间距离为d,电势差是U2,板长是l,每单位电压引起的偏转量(h/U)叫做示波管的灵敏度,那么要提高示波管的灵敏度,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方法
)A.增大两板间电势差U2     B.尽可能使板长l短一些C.尽可能使板距d小一些   
D.使加速电压U1升高一些
题型: 知识点:
  如图甲为电视机显像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左端尾部是电子枪,被灯丝K加热的阴极能发射大量的“热电子”,“热电子”经过加速电压U加速后形成电子束,高速向右射出。在显像管的颈部装有两组相互垂直的磁偏转线圈L,图乙是其中一组“纵向”偏转线圈从右侧向左看去的示意图,当在磁偏转线圈中通入图示方向的电流时,在显像管颈部形成水平向左(即甲图中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使自里向外(即甲图中自左向右)射出的电子束向上偏转;若该线圈通入相反方向的电流,电子束则向下偏转。改变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可调节偏转线圈磁场的强弱,电子束的纵向偏转量也随之改变。这样,通过控制加在“纵向”偏转线圈上的交变电压,就可以控制电子束进行“纵向”(竖直方向)扫描。同理,与它垂直放置在颈部的另一组“横向”偏转线圈,通入适当的交变电流时,能控制电子束进行“横向”(水平方向)扫描。两组磁偏转线圈同时通入适当的交变电流时,可控制电子束反复地在荧光屏上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逐行扫描,从而恰好能将整个荧光屏“打亮”。如果发现荧光屏上亮的区域比正常时偏小,则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引起的
)A.阴极发射电子的能力不足,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偏少B.偏转线圈在显像管的位置过于偏右C.加速电场电压过低,使得电子速率偏小D.通过偏转线圈的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偏小,使得偏转磁场的最大磁感强度偏小
题型: 知识点:
  在无线电仪器中,常需要在距离较近处安装两个线圈,并要求当一个线圈中有电流变化时,对另一个线圈中的电流的影响尽量小。则图中两个线圈的相对安装位置最符合该要求的是
题型: 知识点:
  如图所示是进行训练用的“跑步机”示意图,质量为m运动员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传送皮带上,传送皮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为f。当运动员用力蹬传送皮带,使其以速度v匀速向后运动,则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脚对传送皮带的摩擦力是传送皮带所受的阻力B.人对传送皮带不做功C.人对传送皮带做功的功率为mgvD.人对传送皮带做功的功率为fv
题型: 知识点:
  如图所示,A、B两质点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沿x轴正方向抛出,A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落地点为P1,B沿光滑斜面运动,落地点为P2。P1和P2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的运动时间相同B.A、B沿x轴方向的位移相同C.A、B落地时的动量相同D.A、B落地时的动能相同
题型: 知识点: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斜面上被抛出,抛出时初速度v0的方向与斜面垂直,它最后落到斜面上的某点。不计空气阻力,下面关于小球在空中的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叠加  B.小球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垂直斜面方向的匀速运动和平行斜面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叠加  C.小球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垂直斜面方向的匀速运动和沿斜面向下的匀加速运动的叠加  D.小球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沿竖直方向的匀变速运动的叠加
题型: 知识点:
  在一根软铁棒上绕有一组线圈,a、c是线圈的两端,b为中心抽头。把a端和b抽头分别接到两条平行金属导轨上,导轨间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并指向纸内,如图所示。金属棒PQ在外力作用下以图示位置为平衡位置左右作简谐运动,运动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下面的哪些过程中a、c点的电势都比b点的电势高? 
)A.PQ从平衡位置向左边运动的过程中B.PQ从左边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C.PQ从平衡位置向右边运动的过程中D.PQ从右边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1)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1)图1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的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弹性金属片,小球A就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同时小球B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图2是该装置一次实验的数码连拍照片,同时显示了A、B球分别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①由图2的数码连拍照片分析可知,做平抛运动的A球离开轨道后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____.②现在重新设计该实验,如图3所示,光源位于S点,紧靠着光源的前方有一个小球A,光照射A球时在竖直屏幕上形成影子P.现打开数码相机,同时将小球向着垂直于屏幕的方向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影像P在屏幕上移动情况即被数码相机用连拍功能(每隔相同的时间自动拍摄一次)拍摄下来,如图4所示.则小球的影像P在屏上移动情况应当是图4中的____(选填“(c)”或“(d)”).(2)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加速滑下,如图5所示.图6是打出纸带的一段.①先利用纸带测出滑块的加速度a,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选A、B、C…等7个点为计数点,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间距离如图5所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____m/s2.②除了加速度a,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C.木板的质量m1D.滑块的质量m2E.滑块运动的时间t③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L2-h2(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应该比真实值____(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____.-乐乐题库
&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知识点 & “(1)图1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习题详情
17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2.7%
(1)图1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的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弹性金属片,小球A就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同时小球B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图2是该装置一次实验的数码连拍照片,同时显示了A、B球分别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①由图2的数码连拍照片分析可知,做平抛运动的A球离开轨道后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②现在重新设计该实验,如图3所示,光源位于S点,紧靠着光源的前方有一个小球A,光照射A球时在竖直屏幕上形成影子P.现打开数码相机,同时将小球向着垂直于屏幕的方向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影像P在屏幕上移动情况即被数码相机用连拍功能(每隔相同的时间自动拍摄一次)拍摄下来,如图4所示.则小球的影像P在屏上移动情况应当是图4中的(d)&(选填“(c)”或“(d)”).(2)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加速滑下,如图5所示.图6是打出纸带的一段.①先利用纸带测出滑块的加速度a,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选A、B、C…等7个点为计数点,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间距离如图5所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3&m/s2.②除了加速度a,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AB&.(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C.木板的质量m1&&&&&&&&&&&&&&&&&&D.滑块的质量m2E.滑块运动的时间t③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L2-h2&(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应该比真实值偏大&&(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忽略了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力或忽略空气阻力&.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1)图1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的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弹性金属片,小球A就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同时小球B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图2是该装置一次实验的数码连拍照片,同时显示了A、B球分别做平抛运...”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有图3利用相似三角形得,H与t是一次函数,由△s=at2可求加速度,对物体受力分析,求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摩擦力,由f=μN得μ,夹角由斜面的高、长求出,误差分析,由于加速度偏小,摩擦因数偏大
解:(1)①平抛运动可分解为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②小球做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有相似三角形得,vtL=12gt2H即H=gLt2v,故小球的影像P在屏上移动情况应是匀速运动,故选 d&&&& (2)①由△s=at2得,a=0.1+0.9-0.59×0.042=3m/s2&&&&&&&&&&②对物体受力分析求合力时,用到斜面的倾角,可有斜面的高、长求表示,还应测量的有木板的长度L&和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故选 AB&&&&&&&&&&&&③由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公式,得μ=√L2-h2;由于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力或空气阻力,使求得的加速度偏小,导致摩擦力偏大,摩擦因数偏大.处理纸带数据时忽略了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力或忽略空气阻力.&故答案(1)①自由落体运动&&&&&②d&(2)①3m/s2&&②AB&&&&&③μ=√L2-h2;偏大;忽略了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力或忽略空气阻力.
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合成、分解,摩擦因数测定实验.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图1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的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弹性金属片,小球A就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同时小球B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图2是该装置一次实验的数码连拍照片,同时显示了A、B球分...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1)图1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的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弹性金属片,小球A就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同时小球B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图2是该装置一次实验的数码连拍照片,同时显示了A、B球分别做平抛运...”主要考察你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与“(1)图1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的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弹性金属片,小球A就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同时小球B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图2是该装置一次实验的数码连拍照片,同时显示了A、B球分别做平抛运...”相似的题目: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实验时,滑块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图中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m/s2,打点6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6=&&&&m/s&(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环节.(2)为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选用器材,其中他选用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D.各面粗糙程度不同,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3)在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填“方案一”或“方案二”)②该实验应该记录的数据有&&&&;③如何根据数据分析并判断原来的猜想?&&&&.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1)如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打点6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6=&&&&(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质量m1;&&&&&&&&&&&&C.滑块的质量m2;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E.滑块运动的时间t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填“偏大”或“偏小”).
“(1)图1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改变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1)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h关系的图象.
56.5(3)实验测得A、B的质量分别为m=0.4kg、M=0.50kg.根据s-h图象可计算出A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μ的测量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
3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①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②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x2-h2.③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a.滑块的质量&&&&&&&&&&&&&&&&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改变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1)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h关系的图象.
56.5(3)实验测得A、B的质量分别为m=0.4kg、M=0.50kg.根据s-h图象可计算出A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μ的测量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
2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填“偏大”或“偏小”).
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测最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②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③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④重复步骤&③数次,井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t&&&&s2-(h1-h2)2s;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t2;(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图1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的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弹性金属片,小球A就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同时小球B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图2是该装置一次实验的数码连拍照片,同时显示了A、B球分别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①由图2的数码连拍照片分析可知,做平抛运动的A球离开轨道后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____.②现在重新设计该实验,如图3所示,光源位于S点,紧靠着光源的前方有一个小球A,光照射A球时在竖直屏幕上形成影子P.现打开数码相机,同时将小球向着垂直于屏幕的方向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影像P在屏幕上移动情况即被数码相机用连拍功能(每隔相同的时间自动拍摄一次)拍摄下来,如图4所示.则小球的影像P在屏上移动情况应当是图4中的____(选填“(c)”或“(d)”).(2)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加速滑下,如图5所示.图6是打出纸带的一段.①先利用纸带测出滑块的加速度a,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选A、B、C…等7个点为计数点,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间距离如图5所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____m/s2.②除了加速度a,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C.木板的质量m1D.滑块的质量m2E.滑块运动的时间t③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L2-h2(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应该比真实值____(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图1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的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弹性金属片,小球A就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同时小球B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图2是该装置一次实验的数码连拍照片,同时显示了A、B球分别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①由图2的数码连拍照片分析可知,做平抛运动的A球离开轨道后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____.②现在重新设计该实验,如图3所示,光源位于S点,紧靠着光源的前方有一个小球A,光照射A球时在竖直屏幕上形成影子P.现打开数码相机,同时将小球向着垂直于屏幕的方向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影像P在屏幕上移动情况即被数码相机用连拍功能(每隔相同的时间自动拍摄一次)拍摄下来,如图4所示.则小球的影像P在屏上移动情况应当是图4中的____(选填“(c)”或“(d)”).(2)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加速滑下,如图5所示.图6是打出纸带的一段.①先利用纸带测出滑块的加速度a,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选A、B、C…等7个点为计数点,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间距离如图5所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____m/s2.②除了加速度a,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C.木板的质量m1D.滑块的质量m2E.滑块运动的时间t③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L2-h2(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应该比真实值____(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落体运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