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壳聚糖的完全脱乙酰甲壳素化

壳聚糖的氧化降解及壳寡糖的分离纯化--《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壳聚糖的氧化降解及壳寡糖的分离纯化
【摘要】: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的产物,由β-1,4糖苷键连接的氨基葡萄糖和乙酰氨基葡萄糖以一定比例组合而成,分子量大难溶于水。壳寡糖是壳聚糖的降解产物,由于分子量小溶解性好具有较显著的生理活性。目前,已有酶法和酸降解法制备特定聚合度的壳寡糖,但氧化降解法制备7糖以下的寡糖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过氧化氢将壳聚糖氧化降解,对产物壳寡糖进行有效分离纯化并最终得到壳1糖~壳5糖的组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系统研究了双氧水对壳聚糖的降解过程及规律。分别采用粘度法和端基还原法表征产物降解程度。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降解条件为:反应温度60℃,时间6h,过氧化氢质量分数4.0%,乙酸质量分数4.0%。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对降解产物的分子量进行检测,发现壳聚糖已完全降解且相对分子量达2000以下;并通过电喷雾质谱检测证明产物的聚合度集中在10以下,且结构单元为161Da,即氨基葡萄糖的结构单元。
(2)基于聚合度在7以下的壳寡糖具有较好的生理活性,优化降解条件以获得最多的壳1糖至壳6糖的降解产物。采用离子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经Box-Benhnken设计试验,得到最优的降解参数为:过氧化氢浓度4.5%、时间6h、温度56℃。
(3)对降解产物的分离纯化进行了系统研究。选择D301弱碱性阴离子树脂与P-2聚丙烯酰胺凝胶对壳寡糖进行纯化分离,最终得到壳五糖至氨基葡萄糖的5个组分,纯度分别为54.49%、63.27%、60.01%、62.47%、75.81%的。氨基葡萄糖、壳二糖、壳三糖、壳四糖、壳五糖及聚合度大于等于六的寡糖的最终得率分别为:7.24%、5.18%、8.30%、3.41%、2.38%、10.09%。
(4)对壳聚糖氧化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红外光谱、X-RAD谱图及氢谱核磁分析表明壳聚糖与产物壳寡糖的结构单元氨基葡萄糖未改变,有少量含C=O结构的过氧化副产物生成。在降解反应中,主要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的HO进攻壳聚糖大分子结构中的β-1,4糖苷键,通过脱氢反应打开醚键。
(5)对单糖组分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牛津杯法检测抑菌圈大小,结果表明壳寡糖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李斯特菌的抗菌效果较弱,且壳五糖在浓度为1mg/mL时即可对大肠杆菌达到抑菌效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TQ28【目录】:
摘要5-7Abstract7-12第一章 绪论12-25 1.1 壳寡糖的主要功效及应用12-14
1.1.1 壳寡糖在医药及保健品中的应用12-13
1.1.2 壳寡糖在农产品中的应用13-14 1.2 壳聚糖降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23
1.2.1 降解工艺14-17
1.2.2 分离纯化方法17-19
1.2.3 检测方法19-23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23-25
1.3.1 研究意义23
1.3.2 主要研究内容23-25第二章 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壳聚糖工艺的研究25-37 2.1 材料与仪器25-26
2.1.1 材料与试剂25
2.1.2 仪器设备25-26 2.2 实验方法26-29
2.2.1 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测定26
2.2.2 降解方法26-27
2.2.3 粘度表征与数均分子量测定方法的建立27-28
2.2.4 渗透凝胶色谱与电喷雾质谱检测条件28-29 2.3 结果与分析29-36
2.3.1 脱乙酰度值29
2.3.2 单因素变量研究29-32
2.3.3 优化降解条件的确定32-33
2.3.4 壳寡糖分子量分布的检测33-36 2.4 本章小结36-37第三章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壳聚糖的可控降解37-51 3.1 材料与仪器37-38
3.1.1 材料与试剂37-38
3.1.2 仪器设备38 3.2 实验方法38-41
3.2.1 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分析壳寡糖方法的建立38-40
3.2.2 离子色谱检测的方法学考察40
3.2.3 单因素研究40
3.2.4 响应面法优化工艺40-41 3.3 结果与讨论41-50
3.3.1 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测壳寡糖的方法学考察41-43
3.3.2 单因素实验43-45
3.3.3 响应面实验优化设计45-50 3.4 本章小结50-51第四章 壳寡糖的纯化分离51-65 4.1 材料与仪器51-52
4.1.1 材料与试剂51
4.1.2 仪器设备51-52 4.2 实验方法52-54
4.2.1 阴离子树脂纯化52-53
4.2.2 凝胶树脂分离壳寡糖53-54
4.2.3 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定量测定54 4.3 结果与讨论54-64
4.3.1 静态吸附试验结果54-57
4.3.2 动态吸附纯化57-58
4.3.3 P-2 凝胶柱分离壳寡糖58
4.3.4 离子色谱对分离的产物定性定量测定58-64 4.4 本章小结64-65第五章 壳聚糖结构分析与氧化降解机理探讨65-74 5.1 材料与仪器65-66
5.1.1 材料与试剂65
5.1.2 仪器设备65-66 5.2 实验方法66
5.2.1 红外检测66
5.2.2 X-RAD 研究壳聚糖与降解产物晶型结构66
5.2.3 DSC 热分析66
5.2.4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66 5.3 结果与讨论66-71
5.3.1 红外谱图分析66-67
5.3.2 X-RAD 谱图分析67-68
5.3.3 DSC 谱图结果分析68-69
5.3.4 氢谱核磁共振分析69-71 5.4 氧化降解机理探讨71-73 5.5 本章小结73-74第六章 壳寡糖抗菌活性研究74-79 6.1 材料与仪器74-75
6.1.1 材料与试剂74
6.1.2 仪器设备74-75 6.2 实验方法75-76
6.2.1 标准细菌的接种与培养75
6.2.2 牛津杯法测定抗菌活性75-76 6.3 结果与讨论76-77
6.3.1 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76
6.3.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试验76-77
6.3.3 李斯特菌的抑菌试验77 6.4 本章小结77-79结论与展望79-81 1. 结论79 2. 创新点79-80 3. 展望80-81参考文献81-89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9-90致谢90-91附表9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匡银近;陈金安;彭惠娥;覃彩芹;;[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阎春玲;刘万顺;刘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袁湘林,邹汉法,汪海林,倪坚毅,张玉奎;[J];分析化学;1999年07期
李艾华,杜予民,李瑾,蔡俊,陈平;[J];分析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冯小强;杨声;苏中兴;李会学;赵海红;;[J];高分子通报;2006年10期
张文清,隋雪燕,夏玮,张元兴,林彩玲;[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2年02期
刘羿君,蒋英,封云芳,韩冬林;[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4期
刘羿君;楼陈钰;侯智谋;封云芳;;[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7年04期
马丽,覃小林,刘雄民,邓润祯;[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4年02期
唐振兴,石陆娥,易喻;[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黎贵卿;[D];广西大学;2008年
周强;[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尹维英,马华宪,任君合,任敏利,张鹤鸣,杨熙珍;[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7期
刘民英,高丽君,赵清香,王玉东,孙会丽,李相魁;[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7期
王春红;王瑞;沈路;姜兆辉;;[J];工程塑料应用;2008年01期
莫军连;齐暑华;张冬娜;李春华;史艳梅;;[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9期
王雪梅;汪莹莹;吴迷迷;张秀珍;;[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周杰;;[J];安徽工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高樱红;[J];安徽化工;2002年04期
刘爱民;[J];安徽化工;2003年01期
邢东阳,夏彩芬,陈炳稔;[J];安徽化工;2004年03期
严金龙,许琦,蔡照盛,杨春生;[J];安徽化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开业;;[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丁力;杨健;唐萍;郑津洋;徐超;叶建军;;[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蔡鹏瑶;黄光群;韩鲁佳;;[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永丰;黄昊;顾海昕;包任烈;谢松明;;[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陈瑞清;俞道进;陈锋;黄一帆;;[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展义臻;韩文忠;赵雪;王炜;;[A];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陈显旺;许治欣;张云灿;;[A];废旧塑料橡胶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新装备开发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芒;陈天举;张云灿;;[A];废旧塑料橡胶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新装备开发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郑爱华;马袆;张震;周固;;[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贺稚非;李洪军;陈今朝;司辉青;;[A];重庆微生物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春艳;[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杨爱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高传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吴文涛;[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吕当振;[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迟聪聪;[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许彩虹;[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朱立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夏洪应;[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黄芳;[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庆平;[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朱孔远;[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李巧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杨文军;[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郭丹华;[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魏巍;[D];郑州大学;2010年
刘慧苹;[D];郑州大学;2010年
张希斌;[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韩伟;[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岳翠红;[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瑾;[J];安徽化工;2001年01期
王其宇;[J];安徽化工;2001年03期
孙广仁;宋媛;梁天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钱俊青,陈浚,任建华;[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0年01期
阎春玲;刘万顺;刘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韩永萍;林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范金石,陈国华,徐桂云;[J];日用化学工业;2002年02期
郑连英;[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3期
郑连英;[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2期
包兴国;杨蕊菊;舒秋萍;;[J];草业科学;2006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继春;[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琳;温燕梅;刘建平;;[J];广东化工;2010年06期
单丽娟;刘仕伟;李露;于世涛;刘福胜;解从霞;;[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黄熙,李方,朱孔营;[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马夏军,岑颖洲,邱玉明,许少玉;[J];中国海洋药物;2005年04期
孙涛;陶慧娜;周冬香;毛芳;翁文荣;;[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8期
彭益强;朱丽萍;刘雯;方柏山;;[J];食品科学;2007年02期
孙涛;陶慧娜;卢克祥;周冬香;毛芳;姚倩;;[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年06期
刘三虎;;[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31期
刘金霞;李元实;姬小明;赵铭钦;;[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周俊;于少明;王华林;翟林峰;刘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保国;冯春华;韦朝海;;[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高锦章;蒲陆梅;李岩;俞洁;黄冬玲;杨武;;[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高艳蓬;姬越蒙;安继斌;安太成;赵存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冯勇;吴德礼;马鲁铭;;[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明玉;曾凡银;刁增辉;宋琳;曹刚;;[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周仁贤;左树锋;黄琴琴;薛晓敏;孟中华;;[A];第十八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王楠;朱丽华;陆晓华;唐和清;;[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王楠;王明琼;朱丽华;王大力;唐和清;;[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宇晶;赵红颖;赵国华;;[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尹恒;王文霞;卢航;赵小明;白雪芳;杜昱光;;[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N];科技日报;2002年
于洁 副主任医师;[N];保健时报;2009年
舒彤;[N];科技日报;2002年
刘雯雯;[N];科技日报;2009年
壳寡糖与人类未来健康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主任医师 李玲如;[N];保健时报;2010年
赵沿长;[N];保健时报;2009年
晓谢;[N];建筑时报;2007年
师晓铃;[N];山西日报;2001年
本报实习记者
卢丹青;[N];江苏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庞素艳;[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李克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温正城;[D];浙江大学;2009年
刘承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蒋茂荣;[D];苏州大学;2012年
李凤红;[D];东北大学;2008年
龚为进;[D];东华大学;2009年
赵学坤;[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谢美菊;[D];四川大学;2006年
李贤;[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萌;[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李海龙;[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季虹;[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沈鹏;[D];南昌大学;2010年
杨玉美;[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闫贻洋;[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唐庆丽;[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李京京;[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印美娟;[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李宗祥;[D];湖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脱乙酰壳聚糖90%
您当前的位置: &
& 脱乙酰壳聚糖90%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脱乙酰壳聚糖90%&
140.00元/kg&
最小起订量: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1 天内发货
发布时间:
09:18:03&&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更新时间:
&【产品简介】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同时,壳聚糖被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与甲壳素关系
& & &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N-乙酰基的产物,一般而言,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或者说,能在1%乙酸或1%盐酸中溶解1%的脱乙酰甲壳素,这种脱乙酰甲壳素被称之为壳聚糖。事实上,N-脱乙酰度为55%以上的甲壳素,就能在这种稀酸中溶解。作为工业品的壳聚糖,N-脱乙酰度在70%以上。N-脱乙酰度在55%~70%的是低脱乙酰度壳聚糖,70%~85%的是中脱乙酰度壳聚糖,85%~95%的是高脱乙酰度壳聚糖,95%~100%的是超高脱乙酰度壳聚糖。N-脱乙酰度100%的壳聚糖极难制备。甲壳素的每个糖基上,也许都有N-乙酰基,也许不一定都有N&乙酰基,凡是N&乙酰度在50%以下的,都被称之为甲壳素,因为它肯定不溶于上述浓度的稀酸。
脱乙酰基程度
& & &脱乙酰基程度(D.D)决定了大分子链上胺基(NH2)含量的多少,而且D.D增加,由于胺基质子化而使壳聚糖在稀酸溶液中带电基团增多,聚电解质电荷密度增加,其结果必将导致其结构,性质和性能上的变化,至今壳聚糖稀溶液性质方面的研究都忽略了D.D值对方程的影响。VANDUM等人曾研究了不同离子强度对壳聚糖在稀溶液中的分子尺寸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认为离子强度不同会改变无规线团的膨胀度进而改变分子尺寸和特性粘度,通过对不同D.D壳聚糖进行MARK-HOUWINK方程常数的测定,结果表明K,A值随D.D值的变化。从而由MARK-HOUWINK方程常数K,A有规律地依赖于壳聚糖的脱乙酰度而变化,而且在相同分子量时,随着脱乙酰度的增加,壳聚糖在稀溶液中分子尺寸,特性粘度和扩张因子等增加,而特性比和空间位阻因子随着脱乙酰度的增加而减少。从而在适用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壳聚糖样品通过比较简单的特性粘度测量,即可计算其平均分子量。
【应用领域】
1、化妆品专用壳聚糖
& & &化妆品专用壳聚糖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湿、调理、抑菌等功能;适用于润肤霜、淋浴露、洗面奶、摩丝、高档膏霜、乳液、胶体化妆品等;有效的弥补了一般壳聚糖的缺陷。
2、絮凝剂专用壳聚糖
&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都是具有良好的絮凝、澄清作用。作为饮料的澄清剂,可使悬浮物迅速絮凝,自然沉淀,提高原液的得率;在中药提取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质、鞣酸和果胶,可以用壳聚糖溶液方便地除去,精制出纯度较高的中药有效成份;利用壳聚糖的吸附性,在水质净化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3、农业、饲料、饵料专用壳聚糖
& & & 壳聚糖是天然的植物营养促长剂--叶面肥的原料,由壳聚糖复配而成的叶面肥,既能给植物杀虫,抗病,起到肥料的作用,又能分解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及微量金属元素,从而转化为植物的营养素,增强植物免疫力,促进植物的健康;虾壳、蟹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动物食入吸收后,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4、UTA(吸附剂)专用壳聚糖
& & & &UTA专用壳聚糖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的壳聚糖系列产品;它能有效地吸附蛋白,比一般壳聚糖的吸附要高40%。
5、烟草(烟胶)专用壳聚糖
& & & 该产品可与烟丝均匀混合,且能粘附于烟丝表面, 可增强抗张强度、耐水性、耐破度, 加工时不易破碎,适用于现代高速卷烟机; 该烟草添加剂可使烟支的燃烧性能显著增强,具有降低烟草焦油和烟碱含量的作用, 使烟支杂气减轻,烟气中有害物质减少, 吸味得到改善,香气显露; 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烟叶霉变,延长烟草的保存时间。本产品网址:/b2b/aochishengwu/sell/itemid-.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脱乙酰甲壳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