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朋友,我是济南好朋友货运的,需要钻探技术的...

这文章既然提到了俺们UCLA,俺就不得不对这一部分说两句了&br&&blockquote& SAT(中文名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成绩达到2230分意味着什么?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罗伯特·斯特恩说,这意味着有超过90%的可能性会被耶鲁大学录取,具有100%把握可以申请到常青藤盟校的Offer。&/blockquote&SAT2230分就100%能拿到藤校的offer?笑而不语&br&&blockquote& 2012年6月,重庆某中学的李延,以2230分的SAT成绩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院录取。然而,今年5月,他被该大学以学习能力与SAT成绩不符退学,被迫转入当地一所社区学校就读。&/blockquote&看到”经济学院“这几个字我就不想吐槽了,我们UCLA本科分为以下几大学院:文理学院(College of Letter & Science)、艺术与建筑学院(School of Arts & Architecture)、亨利·萨缪l工程学院(Henry Samueli School of Engineering & Applied Science)、戏剧电影电视学院(School of Theater, Film and Television)、护理学院(School of Nursing),并不存在所谓的”经济学院“&br&&blockquote&论文、小组作业、学期演讲、期末笔试,这些决定李延能否毕业的因素,无一不是他的拦路虎。昨天,记者在解放碑见到了李延,就中国留学生高分低能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度剖析。&br&&strong&  每天花10小时完成各种SAT模拟试题&/strong&&br&  出国是李延在高二时做的决定,因为准备时间较晚,而SAT又是留美的重中之重,所以他参加了某个重庆市出国培训班。&br&  李延说,SAT的考试分为三个部分:分析性阅读、数学、写作,每一部分的满分是800分,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它不仅是进入本科院校的硬性条件,也是美国大学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br&  为了能获得申请常青藤盟校的资格,李延每天都会花至少10个小时的时间完成各种SAT模拟试题,加上兼顾复习托福的时间,高二和高三两年,李延每晚都只有6个小时的休息时间。&br&&strong&  背超过200篇范文,重复做过4遍历年真题&/strong&&br&  “由于我很贪玩,所以成绩底子并不好,但我想上一个好大学,所以再苦再累我都会坚持。”李延说,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背了超过200篇范文,重复做过4遍历年SAT真题和模拟题,终于在2012年3月的SAT考试中考了2230分(SAT满分2400),再加上托福107分的高分,成功申请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Offer。加利福尼亚大学简称加州大学,是美国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学校,而洛杉矶分校又是加州大学下属所有分院当中最好的。&/blockquote&这文章对于SAT的介绍大致正确,唯一的疑虑是,UCLA2012级本科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间是2012年3月底,因此UCLA及其所在加州大学系统的其他学校均只接受不晚于2012年1月的SAT成绩,所以对于文中所提”终于在2012年3月的SAT考试中考了2230分“表示怀疑。有关UCLA的介绍,把加州大学称为”美国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学校“是极其不专业的。正如前文所说,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是指加州大学系统,该公立大学系统包括10所大学,而非实体存在的大学,UCLA也并非是UC系统最好的,而是伯克利加州大学(UCB)。&br&  然而,李延在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后,才发现,他遇到了一系列学习上的问题&br&&blockquote&  1.做不出论文&br&  (论文成绩在期末成绩中占30%)&br&  在美国,每学期第一堂课教授都会告诉学生论文的要求,让学生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准备,而论文成绩在期末成绩中占30%。&br&  但在李延的印象中,第一节课,他就发现自己完全听不懂教授的讲述,那些似曾相识却又怎么也想不起意思的单词,从李延的耳边飞快地掠过。&br&  图书馆是美国学生查阅资料的地方,通常情况下,本科学期论文的完成要包括20个以上的资料源。李延告诉记者,美国学生从高中开始就会接触论文写作,但他由于在中学时从未写过论文,对国内的毕业论文也是略有耳闻,所以他连论文方向如何定都不知道。“加上每次上课都听不太懂,题目也没有确定,看着图书馆里的那些资料,我觉得自己简直无从下手。”&/blockquote&首先,在UCLA,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教授,对于期末成绩的评定都有不同的标准,所以说”论文成绩在期末成绩中占30%“是极其不严谨的。其次,在UCLA,大一新生上的要么是通识课程(General Education),要么是专业课的低阶课程(Lower Division),这些课程的论文要求比较简单,一般要求的引用源(Reference)为3-5个,而非文中所说的”20个以上“,并且多数并不要求使用课本之外的资料,所以在大一期间不太会碰到看着图书馆的资料无从下手的问题&br&&blockquote&  2.无法融入小组&br&  (小组作业在整个考评中占25%)&br&  小组作业通常会在学习半学期后展开,这也是西方教育的传统,在学生的整个考评中占25%的成绩。它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合作对象,组成一个五人左右的小组,进行半学期的学科研究,最后完成30分钟的学术演讲。&br&  而这些程序,初来乍到的李延毫不知情。&br&  李延说,第一节课教授就告知他会有一个小组作业,但如何操作却没有说明,这就导致李延认为会像在国内学习时那般,以学号或者由老师指定组合,所以,他也没有去担心寻找小组成员的问题。&br&  直到半期后,许多课程教授纷纷要求学生提交小组成员名单时,李延才意识到自己落单了。“我去找教授,他们都告诉我这必须自己解决。一个星期后,由于我还是没有找到团队,所以教授们只能给我指派。”李延说,他的组员包括两个日本人与两个中东人,至今他都不清楚对方的名字。&br&  由于李延的性格比较内向,他并没有主动与组员交流,通常开小组会议,他都是最后一个知道,有时甚至不会通知他。“他们就是这样,认为被教授指派的人都是一些不好相处的怪人。”&/blockquote&如上文所说,每节课的成绩评价标准不同,这里说”小组作业在整个考评中占25%“也是不严谨的。至于这里的小组作业,由于本人尚未碰到这种问题,这里暂且but&br&&blockquote&  李延遇到的学习问题&br&  3.学期演讲忘记发言内容&br&  (一学期要修3~5门课程,都要期末演讲)&br&  李延说,虽然学校没有要求,但他所在的专业一学期至少要修满3~5门课程才能按时毕业。然而,这些课的期末演讲几乎成了他的留学梦魇。&br&  由于内向的性格原因,在国内从未参加过演讲的李延,在得知要当着一百多人用英语陈述自己的学术报告时,他甚至有些后悔这么早到美国学习。&br&  “为了不出丑,每门演讲我都花了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准备,把内容背诵过无数次。”李延告诉记者,他的第一门演讲是管理,当他带着自己的PPT走上讲台,做完自我介绍以后,却忽然忘记了自己的发言内容。&br&  “原本精心准备的演讲,讲得乱七八糟。现在想起来,15分钟的演讲,我可能只说了6分钟左右。”&/blockquote&这里的演讲应该指的是presentation,但文中的描述明显存在错误。UCLA大一新生参加的课程多是200人左右的大课,如果按照文中所说每个学生进行15分钟的单独演讲,大家可以算算所有学生完成演讲需要多少时间。然而,这些200人左右的大课一般会设有几个20-30人的讨论课(Discussion),这些课由助教(TA)主持,课上会有要求学生做presentation。&br&&blockquote& 4.放弃会计期末笔试&br&  (他预见到挂科数已经超过底限)&br&  李延承认自己完全不适应没有老师引导的自主学习方式,在经历过小组演讲、学术演讲和论文的挫折后,他开始反思美国教育模式是否真的适合自己,他甚至已经放弃了笔试的复习。&br&  “很多事情我想忘记,但是我还身在其中。”李延告诉记者,会计考试是所有科目的最后一门,在此之前他已经预见到自己的挂科数已经超过底限,所以他选择了放弃考试。“不是真想放弃,而是不想面对了。”说到这里,李延掉下了眼泪。&br&&strong&  一学年9门考试挂8门被劝退&/strong&&br&  李延说,加州大学经济学专业包括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组织行为、管理、信息技术等32门,一学年至少要修24个学分,平均一个学期3~5门课程,而李延在上半期选修了4门课程,分别包括会计、市场营销、金融和管理,最终全挂,这对他的打击非同小可,但日复一日的过去,他依旧没有能找到自己学习的入门方法。&br&  那是个星期一的下午,李延照例打开自己邮箱,看见一封来自加州大学学生中心的邮件,点开之后他顿感五雷轰顶。“他们告诉我,由于这学年9门考试我挂了8门,学习情况与入学成绩不符,暂停我在加州大学的学习,让我客观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建议转入社区学校进行一年的培训之后,再重新参加入学考试。”至此,李延结束了他的美国本科学习。&br&  在总结失败经验时,李延并没有把矛头指向语言:“我觉得自己不是因为语言才失败的,其实我的许多日本和韩国朋友都没有过语言关,他们却总是知道怎么在图书馆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写教授喜欢的论文。”&/blockquote&文中提到李延在上半学期选修了会计、市场营销、金融和管理,这在UCLA大一新生中几乎是没有可能的。首先,由于UCLA本科没有商学院,而会计是作为经济部门下的辅修专业,并不能随便选修的。在UCLA官网上列出的要求中&a href=&http://www.anderson.ucla.edu/programs-and-outreach/accounting-minor-program/apply-to-the-mino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pply to the Minor&i class=&icon-external&&&/i&&/a&,本科生选修会计课程至少要有90个学分并且GPA要求在3.2以上,因此说此人在第一学期就选修了会计的课程是不可能的。其次,同样由于UCLA本科没有商学院,市场营销、金融、管理的相关课程只能在经济部门的高阶课程进行选修,而选修高阶课程必须是在完成低阶课程之后,一般是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所以,这位李延的课表几乎是没有可能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出现的。&br&综上所述,这篇报道中提及的李延的案例,很有可能是瞎编的
这文章既然提到了俺们UCLA,俺就不得不对这一部分说两句了 SAT(中文名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成绩达到2230分意味着什么?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罗伯特·斯特恩说,这意味着有超过90%的可能性会…
来自子话题:
谢谢邀请。其实我跟几个校友的看法不一样。这点我也和我几个上知乎的认识的人(我们不是朋友)看法不一样。我觉得很多东西你换一个角度,他就未必是黑暗了。&br&&br&很多人都会讲哈佛是有钱人家的哈佛。穷人进哈佛的机会要小很多。&br&&br&这话我承认。是这么回事。哈佛差不多百分之50的学生都来自全美前5%的家庭。学费高的吓死人。这几年推出来的奖学金政策说不让付不起钱的符合录取标准的学生失学。我也就一个评价,掩耳盗铃。因为他的标准就是自己定的。他对不同的人标准不一样。就一句话,家里有钱的综合素质普遍高。美国高中里面真去搞社会活动,援建非洲的小孩家里真的都很有钱。哈佛也分很多专业。热门专业招的人数当中有钱人是绝大多数。偏门的语言类的有钱人就要少很多。比如说哈佛的藏语类的就比较黑暗了。毕竟西藏这地方比较敏感。&br&&br&但是你纯粹的说这个是黑暗,不公平,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一方面哈佛是所私立学校。另一方面这类私立学校的运营体制也不一样。这个回答过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看看。(&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理解当今世界大学排名中英语国家长期垄断的现象? - 猎鹿人的回答&/a&)&br&&br&在国内读书的人总有个想法,我刚开始也有。这些个富不知道多少代很多成绩真不好。综合素质高的人考试真不一定行。我也和知乎上一些人想法一样,每天想着怎么逆袭吊打富二代。但是后来我想通了。我这么努力考到这样的学校里不就是为了跟这些人走到一个平台里吗?要是哈佛没这些人我来这干嘛?大家本科读书就读那么点东西,能变出什么花样来啊?&br&&br&换这样一个角度来想就很明白了。发达国家社会流动都低。美国还真特别低。要是将来能有个机会给富二代打打工,绝对能让你生活质量上升好几个档次。人家真能帮你很多。我到现在想起我几个同学都觉得很感激。&br&&br&美国整个社会在发达国家里面分配确实算是不够公平的,但是你不能把所有的不公都算在大学身上吧?就一大学,还是私立的。这么说他不好吧?&br&&br&还有大家推心置腹的想一想,你有个子女,你要是有能力会不会希望他去像哈佛这样的地方?就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人人平等。两所幼儿园,一所全是高收入人群的小孩读的,一所全是拿低保人家小孩读的。你送孩子去哪一所?现在你孩子进第一所幼儿园了,园长跟你讲为了公平要把两所幼儿园的人平均一下。换我肯定不乐意啊。我有钱我就和其他家长商量一下,我们自己给孩子搞个私立的幼儿园好了。这不叫歧视啊。&br&&br&所以人到了不同层次想法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些人确实不一样,这些人从小家里也很有钱和地位,但是教的就是公平公正,要做社会良心。这个我承认,人家家教比我高。我没到这个层次,我能把自己顾好就不错了。社会责任这个事情很累的。你去看看在知乎上面科普社会常识的人被人骂成什么样子就知道了。&br&&br&讲的学术点我就是相信自由市场,不信公平调节。这不是毛病,这是哈佛的优秀传统。因为这个哈佛才优秀。不然一所私立学校是根本不可能在竞争中超越那些公立大学的。&br&&br&你讲直白点,中国不也在往这条路上走?自主招生招的不也是家庭条件好的小孩?有钱会花清华北大真是不难进的。人家会跳健美操,我就觉得这是素质高的表现,招人家进来有什么大不了的?高中那么点知识,多考几分真不代表你水平高。其实就是个学习机会。学习机会少的时候,怎么分都是公平不了的。&br&&br&馒头不够,怎么吃都是吃不饱的。
谢谢邀请。其实我跟几个校友的看法不一样。这点我也和我几个上知乎的认识的人(我们不是朋友)看法不一样。我觉得很多东西你换一个角度,他就未必是黑暗了。很多人都会讲哈佛是有钱人家的哈佛。穷人进哈佛的机会要小很多。这话我承认。是这么回事。哈佛差不…
来自子话题:
不匿名了,写我自己的经历,建议在最后。我和朋友之间有互相关注知乎账号,所以保证真实。如果有人认出我是谁,麻烦评论区不要写名字,我无意造成任何人的生活困扰。谢谢。&br&&br&大一入学没多久,我们就互相知道了——确切地说系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也都知道我。他是那种典型的校园“风云人物”,身高185,五官不见得惊艳但是整体气质不错,待人接物很大方、有礼貌,做事情责任感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靠谱,成绩好、活动多,总之就是没有短板。老师们也都很器重他,什么事情都想着让他抛头露面。而我呢,不算漂亮最多顺眼,成绩也一般般,只是个性好强、雷厉风行,并且跟周围同学相比,家境好一点而已(我不是二代)。&br&&br&大一暑假之前我们在一起了。消息传开的时候,各种压力冲着我扑面袭来,有些说我成绩不好,有些说我不够漂亮,当然还有些悉悉索索地说他是图我家的家境,总之各种原因都找了。现在想来,跟《匆匆那年》里大家对于陈寻的女朋友是方茴的惊讶是很类似的。&br&&br&然后我们在一起了两年多。第一年还好,我们像普通的大学情侣一样一起上自习、吃饭,周末和朋友一起聚餐、唱K,期末之前一起熬通宵准备考试。到了第二年,我们之间渐渐地出现裂痕,没有第三者,就是两个人之间无法磨合的、细节上的裂痕。&br&&br&比如我会因为成绩不够出众而自卑,受到周围的压力,他却从来没有安慰过我。比如他走得快,不论我穿什么鞋子都走得快。比如下雨天,他从不会打电话问我有没有伞。比如他决定的事情,我就不能更改。比如无数次发短信告诉我“多喝热水”,比如所有的自习都是我先去占座,然后他睡到自然醒。我一直在付出,却得不到回报。无数次跟他谈话,最后却得到一句,“这些是你自己要做的,又不是我让你做的。” &br&&br&接着我们的关系急转直下,我们之间的对话从最初的嘻嘻哈哈、没完没了,到话不投机、冷场尴尬。两个人在心里渐行渐远,却谁也没有能力恢复。&br&&br&终于有一天我受不了了,提分手,哭哭啼啼、来来回回,互相挽回又互相折磨,终于还是分了。之后的近一年时间里,我不知道他在干嘛,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嘛。&br&&br&用我当时的话说,“我虽然没有想过要嫁给他,但是也没想过我们会分开,就真的是什么都不想的跟他在一起”。&br&&br&临毕业的时候,不记得因为什么两个人恢复联络,然后又莫名地在上海汇合,最终决定一起去西塘毕业旅行——对,分了手的两个人。旅途中,我能感觉到他的一些变化,慢慢地会照顾人了,帮女生拿东西、让我走在路内侧,有什么事情他会先出头去交涉,玩得晚了问我困不困,走得路多了问我累不累。可有些时候,他还是会恢复到出厂设置,他说带我去外滩溜达,结果把我晾在一边,自己拍照拍两个小时,以及各种让我翻白眼的小细节。&br&&br&我曾经有一次看着他的背影发呆,“他是变了,可是我们也回不去了。”&br&&br&回到学校以后,他帮我拍了毕业照,做成了一本相册送给我。接着我们就毕业了,过了一个不长不短的暑假,各自收拾行李准备出国,临走之前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们在没有商量的情况下订了同一趟从东京飞底特律的机票,并且在底特律机场的转机时间重合三个小时。&br&&br&于是我们就真的一起在机场待了最后的三个小时。两个人一起看着一班一班的飞机,起飞,降落,很多人来了,又走了。那简直就是一场快进版的人生,有些人悠闲,有些人匆忙,有些人笑意盈盈,有些人眉头紧锁。我记得我们没说几句话,就这么静静地坐着,或是慢慢地走着。&br&&br&故事真正的结尾是在一个登机口分道扬镳的路口,以及我们大学时代的最后一个拥抱。我没有哭,只说谢谢你。反倒是他说了一句话,我可能很久都不会忘记的话——“照顾好自己。还有,记得一定要找一个比我好的,不然我不会放过你”。&br&&br&故事讲完了。&br&&br&我想说,我一点都不遗憾,并且庆幸。这份感情青涩而实在,青涩的我们都不懂爱,不懂怎么对一个人好,实在的是,我们认认真真地在一起两年,认认真真地经历了很多情侣都会经历的问题。即使后来我再喜欢的人都有一点像他,但是我不留恋了,因为如果没有这两年,我根本不会知道我和这样的男生其实是无法长期相处的,无论在化学上我们多么互相吸引。我本身性格里的独立自主就注定要一个与我互补的男生来平衡。我很感激我在大学的时候用一段爱情来“纠错”,这样最起码就不会用自己的婚姻来“纠错”。&br&&br&所以啊,如果你在大学里可以爱,就请爱得毫无保留、坦坦荡荡。读大学的年纪真的没什么好怕的,不要等到什么感情都在用斤用量来称的时候,才醒过来说要爱。因为没有一个人天生就会对别人好,所以爱情需要见习,相处也需要见习。即使你碰到一个不适合的人,最起码你学到你和什么样的人不合适。光凭这一点,你的爱情就稳赚不赔。&br&&br&&br&&br&&br&最后补一句——他已娶,我已嫁,我们没有联系,只有一段共同的回忆。
不匿名了,写我自己的经历,建议在最后。我和朋友之间有互相关注知乎账号,所以保证真实。如果有人认出我是谁,麻烦评论区不要写名字,我无意造成任何人的生活困扰。谢谢。大一入学没多久,我们就互相知道了——确切地说系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也都知道我。…
&p&我在原来的答案里说的很明确了。&/p&&p&&b&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杰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是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学时代神话将会延续,而是从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跟上每一堂课开始做起。&/b&&/p&&br&&p&&b&对一个来自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就读于名牌大学的学生来说,他缺少的是什么?&/b&&/p&&p&&b&是肯定。&/b&&/p&&p&很有可能你费了巨大的努力,依然得到了一个中流的成绩,难道是你真的泯然众人了吗?不是,是你的圈子更优秀了,放眼整个社会,你还是优秀的,可是你每天都生活在这个优秀的环境里,在这个环境的比较下,你太普通了。&/p&&p&对于很多超级中学的学生来说,这也许并没有什么,因为他们的环境里考上名牌大学的太多了,他们对自己的名次没有那么执着。比如我高中的时候也时常考年级一百多名。而这一切对小县城来的孩子,往往是致命的。对于一个习惯了老师家长肯定的孩子来说,突然生活中失去了肯定,往往是难以忍受的。&/p&&p&更可悲的是,你的生长环境和大学就学环境,会导致你和家人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他们往往会用你中小学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的经历鼓舞你。但是这往往会起到反作用,&b&对于大学生活缺少肯定的学生来说,父母过分强调孩子中小学的成就无异于对学生现状的否定。所以加强和家人的沟通很重要。&/b&&/p&&br&&p&&strong&还有就是一定要培养一门健康的文体爱好。&/strong&&/p&&p&我在之前的答案里,刻意回避了才艺这个话题,只说了学业的问题。&/p&&p&但是看到了不少人质疑才艺的作用,并且玻璃心地认为我说大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艺,所以素质更高更应该被录取。&strong&但是实际上才艺最重要的价值不是拿来比较考核,才艺最大的作用是丰富你的生活,让你快乐起来。&/strong&&/p&&p&&strong&我说小县城学容易缺少发展个人才艺的机会,不是说他们素质低人一等不该被录取,而是他们太容易把学习考第一当作自己唯一的爱好,但是当好成绩离他们远去之后,就找到不到生活的目标了。&/strong&&/p&&br&&p&当你最终坚持下来,也许你会出国留学,也许你去研究所工作,总之,在外人看来,你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是在你们这个环境里内部相比,你很有可能还是普通的。&br&&/p&&p&所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自己的普通。&/p&
我在原来的答案里说的很明确了。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杰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是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学时代神话将会延续,而是从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跟上每一堂课开始做起。对一个来自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就读于名牌大学的学生来说,他缺少的…
&p&本来我想严肃地回答这个问题,可写着写着,竟然写成了叙事性散文。也罢,怪好看的,顺手加个题目吧。&/p&&br&&p&长文。&/p&&br&&p&&b&(本回答谢绝转载,谢谢理解!)&/b&&/p&&br&&p&——————————&/p&&br&&p&&b&我的父亲与一九七七年的那场高考&/b&&/p&&br&&p&文/曾加&/p&&br&&p&&b&【引子】&/b&&/p&&br&&p&夜深人静的夜晚,大约是讲故事和听故事的最美妙的时光吧。这个时候,讲故事的人,讲着讲着,就忘记了时间,仿佛回到了故事中;听故事的人,听着听着,就放飞了思绪,仿佛自己身临其境。&/p&&br&&p&当我还在家里的时候,每每此时,倘若父亲有闲暇,他会走到我的房间门后瞄上一眼,如果发现我正看着电脑桌面发呆,他就会蹑手蹑脚地走到我的背后,然后轻轻地拍一下我的肩膀。我一回头,与父亲相视一笑——嗯,又是一次故事会。&/p&&br&&p&而故事的主角,永远是父亲自己。&/p&&br&&p&在那无数的故事中,有一则故事,是父亲的最爱,这则故事,他讲了好几遍,但每一次,他都觉得自己从未讲过,我也觉得自己从未听过。&/p&&br&&p&&b&那是父亲的高考史。&/b&&/p&&br&&p&&b&【壹】&/b&&/p&&br&&p&父亲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叶,出生地是崇明。&/p&&br&&p&在他十岁的时候,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学校基本就不上课了。那个时候,大家最爱做的事,就是写大字报和批斗文,或者喊着口号出去溜达一圈,不亦乐乎。那破课本,都是牛鬼蛇神才喜欢的东西,学它们作甚!&/p&&br&&p&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一年多,到了1967年的年底,随着运动初期的风波渐渐消退,中小学渐渐复课了。只是,课程内容,大不一样了。政治课、语文课和劳动课被放到了最最重要的位置,而以数学为首的理科课程,依然存在,只是,课本变成了这个样子——&/p&&img src=&/bbcece14e9ea65_b.jpg& data-rawwidth=&368& data-rawheight=&4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8&&&br&&p&数学老师们,要么被打倒了,要么躲起来了,总之,虽然课本在那里,但教书人,却已经若隐若现了。实际上,也没太多人在意了。&/p&&br&&p&父亲的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前期,就在这一片混乱中度过。语文和政治,他学了很多。数学?&/p&&br&&p&&b&【贰】&/b&&/p&&br&&p&运动毕竟还没有结束,读书依旧不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在那段日子里,虽然上课是恢复了,但读六年中学实在是太“奢侈”了。上层指示,读书会浪费劳动资源,读那么多书又有鸟用!于是,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变成了初中两年,高中两年。&/p&&br&&p&所以,70年代初,莫名其妙地,我父亲已然是一名高中生。那个时候,运动风波渐退,各种理科老师开始回到岗位,正是学习的好时光。在那金子般的大半年里,他学习了解析几何,椭圆、抛物线、双曲线,都在他的学生时代留下了痕迹。同时,他也学了一点点求导,嗯,因为求导确实挺有用的。&/p&&br&&p&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大半年后,形势变了,老师们又不上课了。大家又嘻嘻哈哈起来。&/p&&br&&p&一年多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一眨眼,父亲已经高中毕业。预料中的上山下乡,他要去农场工作了。幸运的是,父亲要去的地方,是崇明的农村,离家不是太远。&/p&&br&&p&&b&【叁】&/b&&/p&&br&&p&父亲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时至今日,我还感觉他似乎有点不太入世。当时是个什么样子,可想而知。&/p&&br&&p&农场劳动显然不是父亲喜欢的。在劳动的间隙,父亲会偷偷地躲在角落里,瞄两眼从中学里借来的理科教科书。他觉得,这个国度是混乱的,而混乱的日子总会有结束的一天。父亲在农场的朋友发现了,无不嘲笑父亲:“在这个有点知识就弄不好会变成牛鬼蛇神的年代,读书干啥用呀!”父亲没有理会他们。我乐意,咋的?&/p&&br&&p&事实证明,父亲是有远见的。大约三四年后,七七年的夏天,上面漏出风声,可能要在当年冬天恢复高考。闻之,父亲喜出望外地、毫不犹豫地、迅速放下锄头,开始“光明正大”地看起书来。&/p&&br&&p&因为各种原因,在应该好好学习的那几年,父亲没机会好好学,毕业以后,又是那么多年没认真碰过中学知识,这样就要参加高考,真的是有点为难。&/p&&br&&p&不过,从漏出风声,到十月份正式宣布恢复高考,大约是两个月的光景,这两个月,他赚到了。&/p&&br&&p&&b&【肆】&/b&&/p&&br&&p&1977年12月,是动乱后的第一次高考,各省独自命题,上海理科卷的分数分布是这样的:&b&数学&/b&&b&100&/b&&b&分,政治&/b&&b&100&/b&&b&分,语文&/b&&b&100&/b&&b&分,理化&/b&&b&100&/b&&b&分(其中物理&/b&&b&60&/b&&b&分,化学&/b&&b&40&/b&&b&分)&/b&,没有英语,也没有生物(听说1978年7月的高考恢复了英语,不过貌似当年英语都不计入总分,所以也没什么人认真学——这是后事)。值得吐槽的是,所谓的理科卷,有一半的分数是和理科无关的——其实现在上海的高考卷还是这样,所幸的是,政治换成了英语。&/p&&br&&p&在收到恢复高考的风声是,父亲各科的学习状况是这样的:&/p&&ul&&li&&b&政治&/b&:那么多年的政治学习不是白学的,大家都很厉害,当然父亲算是学得认真的。&br&&/li&&li&&b&语文&/b&:这些年来没少写文章,鉴于当时的考纲,会写文章已经足够。&br&&/li&&li&&b&数学&/b&:系统学过一点解析几何,以及一点求导,不过那是六年前的事情了。至于集合、立体几何、解方程之类,父亲一无所知。&/li&&li&&b&物理&/b&:没学过。&/li&&li&&b&化学&/b&:我奶奶是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所以虽然没认真学过,但耳濡目染那么多年,化学感觉还是有的。&/li&&/ul&&br&&p&对父亲来说,路是很明确的,就是尽快补习理科。所以,在自学的同时,父亲报名了当时就很流行的数学和物理的“高考冲刺班”,至于化学,我奶奶亲自教就可以了。&/p&&br&&p&进了补习班以后,父亲发现,在班里,人与人的在学业上的差距,真是比人和猪的差距还大。&/p&&br&&p&那时有个说法叫“老三届”,就是66届、67届、68届的高中毕业生,他们的水平明显高出大家一截。尤其是部分66届的学生,他们可是几乎完整地学完了高中的三年课程,甚至学了不少微积分。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年,但是水平还是比其他人高出许多。而有些学生呢,整个中学时代的学习,就是一片空白,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起好。&/p&&br&&p&总之,四个月的时间,从学习新知识,到巩固,再到复习,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学得稀里糊涂,但还是得硬着头皮上考场。没什么好抱怨的,因为大家都这样。&/p&&br&&p&&b&【伍】&/b&&/p&&br&&p&日,是上海高考的第一天。第一门课,就是父亲下了大力气的数学。&/p&&br&&p&这是那年的数学考题:&a href=&/p-.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77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i class=&icon-external&&&/i&&/a&&/p&&p&(父亲说,这确实是1977年的卷子,文档所写的1997年应当是笔误,而且分值不对)&/p&&br&&p&共10道大题,其实前8道题满分是100分,后两道附加题满分20分,考点主要是二元方程、复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附加分,在当时,是进大学选系的参考。&/p&&br&&p&即使从现在的眼光看,这份题也不是特别简单,对于没有系统学过数学的那代考生来说,真的有点难。&/p&&br&&p&由于是第一门课,父亲很紧张,没能发挥出正常水平。&/p&&br&&p&附加题他没时间做;复数题,他自觉学得不好,放弃了(其实这题特别简单);解析几何题,父亲自以为学得不错,但是那道椭圆的题他搞了半天都没整出来;立体几何不能算是父亲的强项,所幸题目不太难;平面几何是那年高考的重头戏,有30分都是纯粹的平面几何啊,他不擅长,真悲剧;所幸,最后10分钟,父亲抢出了一道梯形的题(应该是第7道),数学竟然还是及格了,63分。&/p&&p&&img src=&/98f037cdbab0ef_b.jpg& data-rawwidth=&263& data-rawheight=&4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3&&&br&语文考试的题目很单调,据父亲所说,10道句子改错题,一共10分,然后是作文,90分。作文题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事》,嗯,政治意味很浓。父亲觉得自己作文写得一般,他猜自己拿了60分,因为最后他的语文是67分。&br&&/p&&br&&p&接下来政治是他的强项,70多分手到擒来。&/p&&br&&p&最后是理化,物理60,化学40,有附加题。父亲的化学是不错的,40分的题,感觉能拿30多分。但物理,因为完全没系统学过,真的学得不好。他说,所幸辅导班的物理老师压到了一道大题,他才能在那道14分的“非惯性系下圆周运动”的题目拿了12分,所扣两分是受力分析没算重力。我问父亲,你怎么连重力都能忘?他说,物理课本都是自学的,那个时候鬼知道重力是什么东西啊,他一直以为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别笑,父亲可是堂堂物理系毕业的,毕业后还做过物理老师呢)。总之,理化是勉强及格了。&/p&&br&&p&最后,400分的卷子,父亲得了266分,更可贵的是,每一门课,他都上了60。&/p&&br&&p&&b&【陆】&/b&&/p&&br&&p&那一年,全国570多万考生,最终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录取率大约是5%,录取重本的难度,大约和现在录取C9学校的难度相当,甚至更大。毕竟,这一次高考,并不只是当年学生的选拔,而是汇聚了十年来的青年文化精英。&/p&&br&&p&当时的录取方式比较奇葩,你录取的专业,很可能是你没填的专业,甚至,你录取的学校,也未必是你填过的学校。一切,都按分择优录取。&/p&&br&&p&“老三届”,由于学业上的优势,录取分数线会比其他考生要高一些,可能是十几分到几十分不等。&/p&&p&父亲最后录取了原上海科技大学,专业是物理。其实他更喜欢化学,被分到物理,是一件很奇葩的事情,毕竟,当年高考,他物理考得最差,从单科来看,是不及格的。&/p&&br&&p&他的分数本来可以去同济,但当时他觉得,同济都是建筑专业,当时非常冷门,鬼知道前景怎么样。&/p&&br&&p&他大学的同班同学,有高考考了320分的,没错,是老三届,也有240多分的,年龄上,最大的和最小的,差了差不多10岁。嗯,就是那么奇葩。&/p&&br&&p&&b&【尾声】&/b&&/p&&br&&p&几年前,我问父亲:“你觉得,当年的你们,来做我们现在的高考题,会怎么样呢?”&/p&&br&&p&父亲笑笑:“不知道。英语卷子我肯定是做不来的,语文稍微训练一下大概不难吧。至于数理化——”&/p&&br&&p&“数理化你们一定会被虐得很惨吧!”&/p&&br&&p&“不。”父亲收起了笑容,“考试我是考不过你们。但是当年,&b&能上大学的,都是绝顶聪明,并且真正热爱学习的人&/b&。我们大学教材的难度可是很大的。你看看,即使是你们清华用的教材,在我看来,都有点简单呢。”&/p&&br&&p&“不至于吧。现在看过去的东西,难免会有偏差。”&/p&&br&&p&&b&“&/b&&b&不。你永远也不会体会到,当年的条件,有多么艰难。你们,只是应试教育下的胜利者,而我们,是真正的勇者。&/b&&b&”&/b&&/p&&br&&p&【完】&/p&&br&&p&日 于北京&/p&&br&&p&——————————&/p&&br&&p&32年,是个轮回。我以为,我父亲的高考史,已经足够有趣,足以写个故事,万万没想到,我自己的高三,也毫不逊色呢。&/p&&br&&p&欲知详情,请移步:&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的高三都经历了什么?&/a&&/p&&br&&p&&b&(本回答谢绝转载,谢谢理解!)&/b&&/p&
本来我想严肃地回答这个问题,可写着写着,竟然写成了叙事性散文。也罢,怪好看的,顺手加个题目吧。长文。(本回答谢绝转载,谢谢理解!)——————————我的父亲与一九七七年的那场高考文/曾加【引子】夜深人静的夜晚,大约是讲故事和听故事的最美…
————23/12/2014 update————&br&最近这个回答莫名其妙火了,留言和私信里也有很多问我到底如何建立这个信息处理系统的人。我的回答都写在原文里了,这回索性加粗,省得某些人老说“我没看见呀”。&br&是的,我的回答就那么简单粗暴:&b&我做的事情你未必能做,对我有效的东西未必对你有效,你如何收集、归纳、整合你的信息,是你的事情,和我没有关系,我没有能力、也没有责任给你提供任何指导。如果连这点脑子都不愿意动的话,那我也没办法,我也救不了你。&/b&&br&我爹妈都是工程师,老爹还是做理论研究的一把好手,从小我就被我爹教导不能只看现象,一定要看现象背后的抽象规律,所以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把自己观察的一切内容都抽象化,找出其背后的概念,然后再把概念转化为因果链、相关性链和其他的联系方式。到大学的时候,我的基友们戏称我为“人形自走维基百科”、“图书馆智能界面”,我可以把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快速地联系起来,甚至到了问我一个问题我可以告诉你这个问题可以依靠图书馆哪一层哪一架上的哪一本书、哪个网站的哪个页面来解决的地步。这些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非常坑,不是所有人都习惯于从视觉接收文字信息,也不是所有人都习惯于抽象思维。如果我说“整理信息的第一步是多看书”、“一定要寻找事物后的抽象规律”,那么对于不擅长从这些方面处理信息的人来说,这不就是坑他们吗?&br&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万用药。我知道我自己的优势,也知道我自己的弱点(我对普通二维图形和具体数字处理比较弱,对文字、树图的处理更快),所以才会有我现在的信息处理系统;我认识的其他朋友,也都有他们自己的信息整合系统,有人更喜欢用图像、表格,有人则甚至更抽象,直接使用符号来进行运算。他们见到我的信息系统会觉得不适应,我也很难使用他们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如果在这种事情上再不去认真发掘一下自己的潜能,那我也不知道你们应该怎么办了。&br&&br&————原回答如下————&br&好久没放敌敌畏了,来灌一碗。&br&对于一些人,特别是自称学渣的那些人来说,他们不是“努力”了,而是“自以为自己努力”了;“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这句话只能更加剧他们“自认为努力”的程度。&br&但是他们的“努力”,基本上都是变相的浪费时间,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也不知道自己做这件事的方式是否合适有效,能不能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这些人的努力大多数时候都会变成小白老鼠走水迷宫,毫无头绪,走不出去,最后只能活活淹死。&br&所以这么看,题主标题里的那句话完全可以改成“学渣再怎么用特别的方法浪费时间,也只是一枚努力浪费时间的学渣”——这么看起来这句话是不是就一点都不违和了?&br&&br&“努力”这个词,在学习方面,和体力的挂钩程度远小于和脑力的挂钩程度。书堆成山也罢,天天刷题到凌晨一点也罢,把课本正着背反着背也罢,这些看似属于脑力劳动的活动,其实最后都和体力劳动没有两样,要不为什么做实验的别称叫“搬砖”呢。&br&如果把学习视为体力劳动,试图用劳动密集型的手段去对待的话,的确,“学渣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努力的学渣”。&br&学习的过程不仅在于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也在于改进信息获取的手段、改进信息使用的方式、建立整合已有信息处理未知问题的一整套系统,以及建立一套可以快速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操作系统。对于“努力的学渣”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依然停留在前一阶段,后一阶段的系统改造和建立可以说是遥遥无期。而能让所谓“学渣”翻身得解放的办法,就是自己开发一套适合自己的系统。这的确不算天赋:这种信息整合体系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也当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个人的情况是两年不到;看起来很短,但已经是高中的一大半时间了),所以当然可以被算作是“努力”的范畴。&br&有人可能会说,那照搬学霸的系统大概会有效吧——事实上很多高中老师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会有所谓“学法经验总结”、“学法指导”的活动。&b&但是,信息收集、处理、整合、应用系统这种事情,其实也是一样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每个人有不同的信息接收偏好,因此效率也会有所差异,不是说“你看过我看的书、做过我做的题、想过我想过的事情,你就可以变成我”。&/b&&br&如果说连这一套系统都不想认真开发改进的话,那么再怎么依靠劳动密集的“努力”都是没有用的,正如跑步追飞机,你跑得像博尔特一样快、耐力像王军霞一样好,也都是白搭。&br&&br&最后依然是固定的剧毒案例时间。&br&最后一次认真学习是在硕士的时候,句法学,讨论格位、动词变位、语序和移动。我因为之前学过德语,所以这些内容都不成问题,把课本看完自然就全知道了。但是如果有人要问我怎么理解的,我真的很难告诉他,因为当时我的信息处理系统已经整合使用了六七年,已经到了高度内化的程度了,所以看到一个问题可以迅速把它和之前见过的所有相关内容全都联系起来,而我自己都甚至无法意识到为什么会这么联系——就是那种“我就是知道”的直觉般的判断。当然,之前也说了,这的确是努力的结果,我大概并没有什么能被称得上是“天赋”的东西。&br&当时老坐我边上的一个妹子,就是那种特别喜欢自称学渣的姑娘,就一直在挣扎想要理解这些内容,每次见面她的开场基本就是“我昨天晚上看书又看到凌晨两点,好困啊”,然后再抱怨一番课程真他妈难,最后开始一个个把问题甩给我。&br&她列出来的问题都是那种非常基础的、只比定义需要多想那么一点点的问题;有些问题书上给过解释,有些没有,但也就再差一步推论就推出来了。大多数问题都可以拿书上的例子来回答。&br&我最后忍无可忍了——她说自己看了书,还认真查了字典,上课也的确好好记了笔记,每次的课堂ppt都打印出来一份随身对着看,竟然还会问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就跟她说,“这个东西你去看第X章第Y页某个例子xxx就好了,你都说看书了为啥还要问我。”&br&她的回答是:“书上讲了吗?我怎么没看到?”&br&然后我就拿过来她的课本给她翻到那一页,指着那个例子和解释说这段看完就行了。&br&她看了半天,应该是看了不止一遍,然后抬起头,用真诚的眼神看着我,说:“我觉得这两个不是一回事啊。”&br&Chris Xia,时年22岁,卒。&br&你没法说她不“努力”。她的笔记记得比我全多了,上课老师说的每句话恨不得都抄在纸上,我午间休息打盹的时候她在那里听课堂录音,晚上我回宿舍看动画,有时也会接到她的消息,问我书上的内容和其他不知道什么课本里看来的作业。她不玩社交网络,也不喜欢和别人出去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是我的两倍到三倍左右。&br&但是以这种方式“努力”的学渣,也将会像题主所问的那样,只是一枚“努力”的学渣,而已。
————23/12/2014 update————最近这个回答莫名其妙火了,留言和私信里也有很多问我到底如何建立这个信息处理系统的人。我的回答都写在原文里了,这回索性加粗,省得某些人老说“我没看见呀”。是的,我的回答就那么简单粗暴:我做的事情你未必能做,…
来自子话题:
.&br&一个人很「忙」和一个人很「独」,是没有太大联系的。&br&&br&有的人每天早出晚归,但是别人都很想他;有的人整天窝在宿舍,但是别人依然和他不通一语。&br&游戏只是一方面,也许是你对于游戏的态度和拒绝的方式被别人误会了,让他们以为你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很无趣,又或者是你故作清高。但是游戏不是唯一的社交手段吧。&br&&br&友情的基础是需要和被需要。从小事做起,出去吃饭的时候,主动叫上他们;洗澡的时候,主动叫上他们;打球的时候主动叫上他们;周末闲来无事,叫上他们出去吃上点烤串喝点小酒唱个K。寝室里的事情多费费心,主动扫扫地,打打水。同时,遇见难题不要吝啬向别人求助,看到别人遇见难题,更不要吝啬伸出援手。&br&&br&男生之间不像女生那样关系很微妙,只要你愿意打开自己,就能交到朋友。天天陪我打dota的是朋友;周末能跟我一起喝酒的也是朋友;平时不见面,但是遇见问题能帮我拿准主意的也是朋友;在我遇见难处能二话不说就帮忙的更是朋友。&br&.
.一个人很「忙」和一个人很「独」,是没有太大联系的。有的人每天早出晚归,但是别人都很想他;有的人整天窝在宿舍,但是别人依然和他不通一语。游戏只是一方面,也许是你对于游戏的态度和拒绝的方式被别人误会了,让他们以为你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很无趣…
来自子话题:
站在一个非女人非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女孩们骨子里都是感性的,行为上却挥洒着“理性”。&br&昨天晚上下课往回走,听见后面一女讲电话“你说你被表白困扰,我还没有这种困扰呢。要不你租给我一男的,他跟我表白,我再拒绝他,真想体验这种快感。”&br&&br&我记得在语文书上读过一篇《女孩子的花》,作者是唐敏。我摘录一些段落,请看:&br&&br&“男人在爱他喜欢的女人的过程中感到幸福。他感到美满是因为对方接受他为她做的每件事。女人则完全相反,她只要接受爱就是幸福。如果女人去爱去追求她喜欢的男子,那是顶痛苦的事,而且被她爱的男人也就没有幸福的感觉了。这是非常奇妙的感觉。”&br&“一般来说,男子的爱比女子长久。只要是他寄托过一段情感的女人,在许多年之后向他求助,他总是会尽心地帮助她的。男人并不太计较那女的从前对自己怎样。”&br&“做男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办法珍惜他不喜欢的女人对他的爱慕。这种反感发自真心一点不虚伪,他们忍不住要流露出对那女儿的轻视。轻浮的少年就更加过份,在大庭广众下伤害那样的姑娘。这是男人邪恶的一面。”&br&&br&以上的观点,自从读到之后,我一直确信不疑。&br&后来看过一个短篇小说,名字忘记了,情节却记忆尤甚,讲的就是一个男人追一个女人十年的故事。他在人才市场遇见她,一见钟情,于是和她应聘一家公司,成了同事,展开攻势,请吃饭看电影。他对她说,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她说,不喜欢。后来她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于是他也跳槽去了那里,作她的下手,依旧请吃饭看电影,他说,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她说,你真的很好,但有些事情勉强不来。后来,她辞职单干,开了家文化公司,他就又找到她去应聘,她却不收,理由是“动机不纯”。于是,他也单干,开了一家公司,并且经营的很好。而她却在生意场上失败了。他又找到她,要请她进她的公司作CEO,她说你不怕我赔钱吗?他说不怕。他依旧请吃饭看电影。后来,他们结婚并且有了宝宝,他说,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她笑笑,不说话。&br&&br&很多问题,说不清楚,尤其是感情方面的。世事繁芜,人心叵测,你总能找到正例,也总能找到反例。不过,我还是对于唐敏的观点坚信不疑,一个男人在追求他喜欢的女人的过程中得到幸福,既然如此,不必去想有没有结果,或者结果好不好,这是女人要费心思的事情。
站在一个非女人非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女孩们骨子里都是感性的,行为上却挥洒着“理性”。昨天晚上下课往回走,听见后面一女讲电话“你说你被表白困扰,我还没有这种困扰呢。要不你租给我一男的,他跟我表白,我再拒绝他,真想体验这种快感。”我记得在语文…
从96年本科入学到现在任教十年,始终在一所985理工类高校中。我想我还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br&&br&中国大学&b&不缺钱&/b&。虽然国家总体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绝对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很多,但我们成本也低很多啊。在大学里,更普遍的现象是大笔的经费不知道该怎么花出去,导致年底突击;同时很多有实效却无显示度的事情却无钱可用。而花出去的钱有多大比例是真正用来做事的,你懂的。&br&&br&中国大学&b&不缺人才&/b&。近几年高校待遇提升明显,同时企业竞争加剧,更是造成了“人才挤挤”。十年前本科毕业就能留校,现在海龟还得排排座次。在教师圈中,有能力、有理想、有品德的老中青比例很大。但很少有人能坚持理想和品德,把能力用在内心完全认同的事情上。很多人定的目标是先委曲求全,站稳脚跟再追求理想,但岁月是把杀猪刀,它只会让理想渐行渐远。&br&&br&中国大学&b&不缺好学生&/b&。教师们聊起学生,都是不满意,什么没个人想法、不努力、投机取巧,常挂嘴边的是“一届不如一届”。但事实上,学生中大多数的基本价值观是没问题的,都认同“学习”这件事,认同要有真本事。是大学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与价值观背道而驰。&br&&br&不缺钱,不缺高素质的人,但为什么却没有像样的大学?因为&b&缺少健康的机制&/b&。从上而来的利益导向就有问题,管理手段也有问题,其结果就是这样了,钱和人全浪费了。至于具体问题是什么,中国人都懂的。&br&&br&写完发现其实跑题了,谈的不是“理工”大学,而是所有大学了。&br&&br&如果读者是学生,那么我建议你别管大学缺什么,看自己缺什么,自己来补。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但别指望能被学校拯救。&br&&br&如果读者是教师,那么我建议坚持做内心认为正确的事情,并放低对名利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出实效且内心平静。
从96年本科入学到现在任教十年,始终在一所985理工类高校中。我想我还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中国大学不缺钱。虽然国家总体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绝对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很多,但我们成本也低很多啊。在大学里,更普遍的现象是大笔的经费不知道该怎么花出…
来自子话题:
当年还在背单词的时候,听到一句话:&b&不要低估你的能力,不要高估你的毅力&/b&&br&&br&起初我们都以为只要每天背10个,坚持一年就是3000多。但实际上,背3000不难,坚持一年才难。&br&不切身体会是听不进去的&br&&br&还有一些更简单的例子,比如每天给植物浇水....恐怕就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br&背单词的岁月早已过去,但这句话却适用于任何领域&br&&br&—— 更多新鲜鸡汤请光临:&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丙等星.com&i class=&icon-external&&&/i&&/a&
当年还在背单词的时候,听到一句话:不要低估你的能力,不要高估你的毅力起初我们都以为只要每天背10个,坚持一年就是3000多。但实际上,背3000不难,坚持一年才难。不切身体会是听不进去的还有一些更简单的例子,比如每天给植物浇水....恐怕就不是人人都能…
来自子话题:
看到&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aymond Wang& data-hash=&f2bf92f2ce1db6ff935fa5& href=&/people/f2bf92f2ce1db6ff935fa5& data-tip=&p$b$f2bf92f2ce1db6ff935fa5&&@Raymond Wang&/a& 的回答,忍不住也离题回答一个。&br&首先,我不喜欢要求别人,别人怎么做,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br&我只对自己有要求。在知乎上,把自己做好了,相信99.9%的冲突都会消失。&br&&br&不管答题,专栏还是评论,只要是在讨论一个客观的东西,那么我对自己的要求是:&br&1,每一句话都确保来源可靠,逻辑正确,尽量确保自己不要出错。&br&2,如果出错了,被人指出,那么赶紧修改错误,并且感谢对方。&br&3,如果没有出错,但被人指出了错误:&br&
3.1,是自己引用不清,表达不清,导致对方理解偏差的,修改自己的表述,并感谢对方。&br&
3.2,自己已经表达清楚,错在对方的:&br&
3.2.1,对方理解错误的情况下,把问题再解释一遍,或者请对方参考之前的回复。&br&
3.2.2,对方逻辑错误的情况下,举例或者说理指出对方的逻辑错误,或者请对方参考之前的回复。&br&&br&这套流程走到这儿,如果对方还是搞不清楚,脑子一团浆糊,甚至开始言语攻击了:&br&&br&4,拉黑,举报,结束了。&br&&br&“专业”与“非专业”,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语气挑衅还是恳切,我更加不在乎。“正确”与“错误”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br&如果错了还不自知,有人解释了还坚持错误,就是笨蛋。&br&&br&我为什么要和笨蛋说话?
看到 的回答,忍不住也离题回答一个。首先,我不喜欢要求别人,别人怎么做,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只对自己有要求。在知乎上,把自己做好了,相信99.9%的冲突都会消失。不管答题,专栏还是评论,只要是在讨论一个客观的东西,那么我对自己的…
来自子话题:
&a data-hash=&f39a786a725ad5a5a86fd& href=&/people/f39a786a725ad5a5a86f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Navras& data-tip=&p$b$f39a786a725ad5a5a86fd&&@Navras&/a& 说的方法有个重要的地方需要补充一下&br&&br&从国家图书馆的入口进入知网之后很多文献是搜索不到的,如过仅仅通过搜索关键词,国家图书馆的检索结果简直少得可怜,我不了解是不是搜索引擎的问题。&br&解决方式是:&br&&br&先直接进入知网,然后通过关键词i检索文献,之后将需要的文章标题复制下来,然后再从国家图书馆的入口进入知网搜索刚才复制下的标题,就能下载了。
说的方法有个重要的地方需要补充一下从国家图书馆的入口进入知网之后很多文献是搜索不到的,如过仅仅通过搜索关键词,国家图书馆的检索结果简直少得可怜,我不了解是不是搜索引擎的问题。解决方式是:先直接进入知网,然后通过关键词i检索文献,之…
谢谢邀请。没去过题目里说的几所大学,就只能从北大和牛津给我感受不同之处来谈。希望牛津依然也还能算世界一流大学。&br&1. 历史的沉淀。牛津是一所有900多年历史的学校。在牛津的历史上也走过很多的弯路,留下了许多血腥的事件。譬如说Town & Gown的冲突,学者和市民的矛盾激化,死伤若干,于是一小部分学者远走建立了剑桥。(oyeah我们是爸爸) 而剑桥的一小部分人去建了哈佛。(oyeah我们是爷爷)。&br&
在这样900多年的沉淀下,整个学校的浮躁之气就被磨平了,渐渐地多了踏实。整个城市的速度都很慢,学期间晚上随处可见穿着长袍去dinning hall参加formal dinner的学生。许多传统一留就几百年,虽然有微小的改动,依然是几百年的传统(赛艇比赛,5月1跳河,考试戴康乃馨,长袍正餐,拉丁祈祷等)。历史感太强,学生的存在感就减弱。学校亦没有灌输“你是主人,今天你以牛津为荣明天牛津以你为荣”的念头。牛津校训就是简单的一句拉丁文&Dominus illuminatio mea&. 主是我的亮光。&br&
而虽说北大亦有百年历史,但经历过各种战乱,沉淀的时间还是不够多。希望以后北大也可以有流传几十年几百年的独特传统。&br&&br&2. 政治。政治方面大家都说的很好了。在学校时看到好多乱七八糟的规章制度政策,我就想说:“啊呸”。&br&&br&3. 师资力量。 没有世界一流的老师,谈何世界一流的学生? 诚然,不是所有一流的学生都是师从一流的老师的。但大部分一流的学生都师从一流的老师。&br&
北大有很多非常有风度的老教授,听一堂课受益一生。他们在国内绝对是顶尖人物。但除了中文及相关专业,站在世界的高度上再来看他们的水平呢?世界级的大师,真没几个。不过,不是电视上出现新闻上出现的那一两个教授就能代表整个北大。&br&
而牛津一贯都是试图从全世界请教授来,但英国国力衰退太快,现在很难抢过美国。所以师资力量渐渐地在衰退。&br&
前一段还有个北大-牛津的朋友感慨,咱们没出生在好时代。早出生80年,一听说牛津留学,回国都是金光闪闪的大师。80年后,在牛津留个学回国和北大学生也并不差很多。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年来北大进步了不少。 &br&
牛津的学生比起英国非牛剑的学生就好很多么?未必。清华北大的学生比起非清华北大的学生就好很多么?一样未必。每个国家有多所高校崛起挑战原本那一两所的教育垄断地位,这是好事儿。&br&&br&4. 资源保证。 这来自于之前图书馆应不应该对公众开放的问题。清华北大学生提出暂不应该对公众开放,因为现在去图书馆已经需要占座了。于是遭到各种指责“自私”“北大已死”“把人画成三六九等”“清华北大是纳税人的钱建的凭什么纳税人不能看书”等等。&br&
牛津这个小城怕是图书馆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城中有超过50座图书馆。在对公众开放这一点上,牛津大学图书馆“只对其余英国高校的研究型学生注册开放”。换句话说,其他学校的PhD学生是可以来的。而每个系的图书馆亦不对其他系的学生开放。牛津是学院制,我是Trinity college的学生我就进不去St John's college的图书馆。 &br&
从社会的角度谈,或许这样的措施是一定的资源浪费。但,在现有资源不能做到公平对待所有人的情况下,物尽其用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把资源提供给更有需要的人。牛津做到了尽力提供给自己的学生最好的资源。&br&
而北大,不开放,好多人骂“北大已死”。开放了,图书馆和教室现在已经不够了,学生能学习的地方更少了,学生学习质量下降。好多人继续骂“北大的学生给世界一流提鞋都不配”。 这样来说,北大也很为难啊~~&br&&br&5. 国民态度。
国内一听说北大,大部分人都会立刻指着你对自己孩子说,你看人家姐姐多努力学习,你还玩。 然后又转向我说:“你快教育教育我家孩子你是怎么学习的。” 之后就会转去问你的工资。甚至我听到过人家嘀咕说“北大的学生才挣这么点钱”。&br&
这其实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英国也做的不够好,比国内略好些。英国整个国家高度依赖于金融业,所以很多人毕业之后都转去学金融。国内则大部分人都是以挣钱多来衡量成就高低。这点来说我觉得可能还是俄罗斯做的比较好。lab的俄罗斯人跟我说,科学家在俄罗斯最受尊重地位最高。&br&&br&6. 学术态度。
整个国内的研究风气一团糟。这导致了大部分真正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人转去国外做学术。从而大家都知道,要想真正做学术,国外环境更好一点。从而恶性循环。&br&
当我们的科技已经比人落后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很多创新,不过是人家玩腻的东西。我们的起跑线已经比很多国家晚了几十年,跑的再快,也是要先追赶上,再来超越。 &br&
从教学角度来看,最大的不同是我们重点教“这件事怎么做”。西方国家重点教“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即便北大,依然还是“这件事怎么做”为重点。&br&&br&7. 学生自己的态度。 @马啸 说的非常好,北大有很多学生在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甚至为了进北大而去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再努力转系。&br&
我自己没参加高考,一直喜欢计算机竞赛,从小学开始参加。高二拿到全国NOI22名保送。 所以我一直对保送制度有好感,毕竟自己是受益者。多谢国家当年给了我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我高中几乎没有死记硬背过政治,也没有写过多少篇为了高考而写的作文。基本上都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br&
英国这边的高中生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几项科目来学习并参加考试,并不需要考试全部。于是我就看到我的邻居物理博士给我的两个神学博士邻居讲什么是sin什么是cos,讲到tan的时候神学博士感慨& oh!amazing!!!& 而后我就一脸黑线地飘出了厨房。&br&
高考制度让很多有才华却不是全才的人未能获得与其能力相对应的教育。而以金钱来衡量成就的社会又会再埋没一批有才华却意志不够坚定的人。&br&
至于大学生每天都在做什么,北大和牛津的大学生都是普通大学生,不是神。&br&
从学生智商角度来说,没什么区别。&img src=&/366e0bda8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366e0bda8_r.jpg&&&br&最后,北大从未赶上过世界一流学校,但不可否认的是北大一直在努力追赶。诚然北大现在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他始终在努力为自己的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只要还有一个北大人在,北大就不会死。 &br&很多事情,说起来很容易。每个人都可以列出若干条“北大应该怎样怎样”。校长书记他们都知道。我相信每个学校的校长都是最希望这个学校好的人之一。只是很多时候,有些事情真的是明知应该却不能做,明知不该却不得不。 我敬佩每个敢于站出来做“应该做”抵制“不该”的事情的人。也尊重明知应该却不能做的人。
谢谢邀请。没去过题目里说的几所大学,就只能从北大和牛津给我感受不同之处来谈。希望牛津依然也还能算世界一流大学。1. 历史的沉淀。牛津是一所有900多年历史的学校。在牛津的历史上也走过很多的弯路,留下了许多血腥的事件。譬如说Town & Gown的冲突,学…
来自子话题:
居然拿到这么多赞,好激动(≧▽≦),没有被打也是好激动╮( ̄▽ ̄)╭,祝大家都能从自己的感情里找到乐趣,或者从自己的生活里找到乐趣~&br&话说那个自恋狂居然激动的红着脸截屏了←_←&br&恩……其实我觉得题主和女朋友并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呀,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欢脱一点,爱情可以很轻松快乐嘛&br&&br&以下是原答案:&br&&br&情况居然相似的惊人……&br&我来回答一下我男友的处理办法好了&br&…………………………………………………………&br&“亲爱的我想买苹果苹果苹果”&br&“苹果6不好看,而且我买不起啊”&br&“哪里不好看!我买又不是你买”&br&“就是不好看(坚定远目),我想和你用情侣机,我们买小米吧,剩下来的钱我带你买衣服去”&br&结果:我们在用努比亚(对于大学生来说刚刚好啊,而且在一片苹果里面很独特啊)&br&另:考试来了,逛街变成了自习室&br&……………………………………………………&br&“亲爱的我要买MacMacMac”&br&“好突然,我买不起,你试试看分期,我每个月帮你付一点吧”(拖拖拖,表明买不起,提出新方案,表现的很支持,拖一天是一天)&br&结果:不想分期,放弃了,继续超极本&br&另:他敲诈了一个内存条&br&…………………………:)…………………&br&“亲爱的我要买耳机耳机耳机”&br&“买买买,不过你送我一个罗技键盘好不好”&br&“你又玩游戏!”&br&“不然你听歌的时候我干嘛啊”&br&结果:杜绝网瘾,同时放弃&br&另:某纪念日想起来送了他一个机械键盘&br&………………:)………………………………&br&“亲爱的我要出去旅游旅游旅游,巴厘岛怎么样”&br&“去哪里都可以呀,我只想抱着你睡觉而已,巴厘岛有点远啊,不过无所谓听你的,对了,你先和你妈商量下吧”&br&结果:被妈妈说不好好学习,放弃&br&另:去了哪里,你们懂的~&br&&br&其实呢,女生就是叫着玩~回答买买买就行,你女朋友如果清楚你的收支情况,也不会逼你节衣缩食啊&br&人家女生想买,父母也支持,经济条件也允许,就让她自己买啊,这时候还说太奢侈就真的只是眼红了&br&如果她明知不好,还逼你拿超出你承担范围的钱买东西给她,那就是标准的不懂事,好好说清楚,服个软叫个穷,说“以后我有钱了你要什么都给你,现在是爸妈的钱,我确实不好拿主意给你买东西,我自己的老婆得用我的钱来养!”&br&如果这还不能理解接受,那就真的要谈谈了,祝好运
居然拿到这么多赞,好激动(≧▽≦),没有被打也是好激动╮( ̄▽ ̄)╭,祝大家都能从自己的感情里找到乐趣,或者从自己的生活里找到乐趣~话说那个自恋狂居然激动的红着脸截屏了←_←恩……其实我觉得题主和女朋友并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呀,只要换一个角度来…
来自子话题:
&blockquote&出来工作三个月了,目前在我们行业可以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公司工作。但是目前给的工资非常低,而且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忙的时候做一些维修检测的事儿,闲的时候就在办公室一坐坐一天,在公司内部的成长也基本靠熬资历。说实话很羡慕身边那些去了互联网公司,拿着高工资(相对于普通本科毕业生),而且在不断努力的同学。我现在该向什么方向努力呢?&/blockquote&有个误区&br&1)&&b&我们行业可以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公司工作&/b&&这句话是个病句,如果我没猜错,你所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公司在行业内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工资很低。&br&&br&这一点完全没有占到高薪资的两个基本要素,第一,你所处的行业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有多大?如果整个行业对于社会没有什么价值,或者已经处于夕阳状态,你做到行业内的数一数二,依旧没什么价值,譬如在胶卷行业的柯达,数一数二,但是我不觉得他们的绝大多数的薪资会有多么诱人。&br&&br&第二点,是从老体制流传下来的僵化思维,虽然我们改革开放了30多年,但是这种僵化的思维依旧存留。老一辈人经常指导,要进某家企业,这家企业效益好!进去了就工资高,福利高。这是大锅饭的一种分配方式。但是现在,这种分配方式虽然仍有留存,但是已经被逐渐代替了。&br&&br&企业付给的薪资是成本的一种,其应该取决于其“身价”而不是关联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年按收入10万的人,去消费一样商品,和一位年收入200万的人消费同样的产品,不应该有价格的区别。&br&&br&2)“&b&而且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忙的时候做一些维修检测的事儿,闲的时候就在办公室一坐坐一天”&/b&&br&&br&&br&你依旧抱着很深的一种课堂式思维在工作,寄希望于老板派活给你,然后你去做,不懂的去问,然后老板教你,然后你有所学习,然后不断进步,其实脑补一下这个流程,其在工作之中是很难实现的。&br&&br&&b&虽然你写了你是985出身,但是发自内心的说,你的自学能力和意愿基本上还是为零,仔细对比一下,一下的几点,你做到了多少?&/b&&br&&br&&br&(1)行业的了解:你所处的行业位居前三的企业是谁?他们的老板都是谁?这些老板都是怎样的出身?这个行业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他需要哪些分工?这些分工之中哪一个是最容易成长为整个团队的领导的?你目前所处的工作,其在产业之中的上下流是谁?他们是怎样工作的?&br&&br&这些问题,我预计你最多答出第一第二个,但是同时问问你做互联网的同学,答出来的远远多于你,他们对行业的了解程度远超你,所谓学不到东西是因为你没有行业了解意愿。&br&&br&(2)职业发展轨迹:你当前的职位未来的晋升轨迹是怎样的?你如果要达到下一职位,需要怎样的技能和多少时间?在你之上的职位他们的工作职责是怎样的?这个行业最快和最慢的人,走到这一步,需要多久?&br&&br&这些问题,你做互联网行业的同学,依旧会比你答出来的多多。&br&&br&----------------------------------&br&要入行实际上不是那么困难,第一了解行业,了解了之后,你与同行业的才有谈资,没有了谈资,你就没有了人脉,自然就失去了晋升和进入的机会。&br&&br&其次,改掉学习习惯,不管你是211也好,985也好,把那些依靠老师教授,考试检验的流程全部替换掉,自然就能学到东西了。&br&&br&顺便熬点鸡汤,我爹给我讲过一故事,改革开放前啊,有那么一段时间,一大群学生被丢到了西北的某研究所了,然后大家无所事事,不高科研,许多人感叹只能白天看大字报,晚上打牌,有一个小伙子,总是在别人打牌的时候点着蜡烛看量子力学,后来呢当了上海分院的院长&br&这哥们就是&a href=&/view/23862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沈文庆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你们这些个感谢不点赞的家伙!
出来工作三个月了,目前在我们行业可以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公司工作。但是目前给的工资非常低,而且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忙的时候做一些维修检测的事儿,闲的时候就在办公室一坐坐一天,在公司内部的成长也基本靠熬资历。说实话很羡慕身边那些去了互联网公…
来自子话题:
我总结了一下,以下是你毕业前需要掌握的技能:&br&&br&&b&一,自学:&/b&学校的作用是什么?是传授你知识吗?错!严格说来并不是。学校的本质是培养你的学习能力,你从小学到大学学到的知识,毕业以后用到的极少,工作中大部分的内容需要你重新学习,所以自学能力才是大学要培养你的最最重要的能力。&br&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大学时代可能是你学习生涯的最后一部分,所以你不在最后的学习生涯里提高自学能力,还等着什么时候去提升呢?&br&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a href=&http://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战隼的学习探索&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opic/& class=&internal&&自学 - 热门问答&/a&&br&&br&&b&二,专业技能&/b&:即你所在专业中最核心的技能。在大学中表现为主干课程,在工作中表现为核心竞争力。&br&即使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要有另外一个专攻的方向。&br&
如何提高:将自己大学学习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专攻技能方面,做到专精。&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a&&br&&br&&b&三,&/b&&b&理财&/b&:「理财」是生存的必修课,可惜大学不教。&br&以及,毕业以后得自己养活自己了,你在大学不培养理财能力,等着毕业以后跟父母要钱?&br&不多说了,都是泪:&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省钱的好办法有哪些?&/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一个人没什么存款的时候,是不是就不需要考虑理财了?&/a&&br&&a href=&/topic/& class=&internal&&理财 - 热门问答&/a&&br&&br&&b&四&/b&&b&,&/b&&b&阅读&/b&:这将是贯穿你人生的技能。你应该学会阅读,包括为了工作而做的阅读,为了考试而做的阅读等等。(比如如何在一份资料里迅速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如何做阅读笔记?如何从一段文字中迅速总结出观点?……)&br&阅读的技巧真是无穷无尽:&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养成看书的习惯?&/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什么类型的书适合快速阅读?&/a&&&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怎样速读?&/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高效阅读外文专业书籍?&/a&&br&自己体会吧少年:&a href=&/topic/& class=&internal&&阅读 - 热门问答&/a&&br&&br&&b&五,&/b&&b&找工作&/b&:你没看错,这也是一项必备技能。&会&找工作是你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充要条件,好好体会下面这张图吧。&br&&img src=&/cd68abcbd73f4ef24f77e448f09611b4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cd68abcbd73f4ef24f77e448f09611b4_r.jpg&&&a href=&/topic/& class=&internal&&面试 - 热门问答&/a&&br&同时实习经验也是大学生涯中非常宝贵的财富,如果说好简历是敲门砖,那么实习经验就是压死其他竞争者的最后的稻草~&br&PS:实习经验不是指你在大学期间兼职过,而是指对应你专业的实习工作!丰富的洗盘子经验并不会对你有任何的加分!&br&&br&&b&六,&/b&&b&为人处事&/b&:1,作为职场新人,应该给同事上司一个好印象;2,刚刚毕业,合理的举止谈吐能让你快速脱离学生气&br&
典型反面例子:&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生活中有哪些常见且易被忽略的不礼貌行为?&/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问别人非常隐私的问题,还不会觉得不礼貌?&/a&&br&&br&&b&七,善待他人&/b&:微笑。这是人际交往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发现在知乎中被提到的次数相当多),你需要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微笑,然后经常保持,虽然对工作无益,但好歹也不至于被别人反感。&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通过怎样的练习能有一个随时漂亮的微笑?&/a&&br&&a href=&/view/1cd4564cfeaac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微笑&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八,自娱自乐&/b&(也可以理解成培养爱好):大学时一个人的时候很少,毕业后一个人的时候很多。&br&所以你需要在寂寞的时候也能很乐观的生活,不会被困难压倒。&br&&br&&b&九,office系列软件操作&/b&:word,ppt,excel,等等……(基本操作大家都会,so,你必须要强过别人才会具备优势)&br&更精通or更有创意。&br&&br&&b&十,搜索引擎的使用&/b&:大学时期要写很多论文?在网络上找不到需要的论文怎么办?有一个网站没有内置搜索,你想在里面寻找某内容,怎么办?以上仅仅是举两个例子,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用到搜索引擎的地方很多,所以你需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尽管大部分知乎都很鄙视百度,但我仍然推荐你搭配使用google&百度。&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高效使用百度搜索?&/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用好 Google 搜索引擎?&/a&&br&for资深搜索用户:&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Google 搜索比百度搜索好在哪些地方?&/a&&br&&br&&b&十一,锻炼&/b&:大学时期你要是还不能保持一个比较健康的身材的话,工作后你就更没机会了。&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对运动丝毫不感兴趣的人,怎样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a&&br&&a href=&/topic/& class=&internal&&锻炼身体 - 热门问答&/a&&br&&br&以上技能或能力皆具有以下共同点:&br&&ol&&li&&b&需在大学毕业前掌握,否则毕业以后再进行会付出很大成本。&/b&&/li&&li&&b&不管你更换任何工作,都对你有帮助。&br&&/b&&/li&&li&&b&随着时间的累计,它为你创造的价值呈几何倍数增长。&/b&&/li&&li&&b&对你本身素质的提高发挥巨大作用的。&/b&&/li&&/ol&
我总结了一下,以下是你毕业前需要掌握的技能:一,自学:学校的作用是什么?是传授你知识吗?错!严格说来并不是。学校的本质是培养你的学习能力,你从小学到大学学到的知识,毕业以后用到的极少,工作中大部分的内容需要你重新学习,所以自学能力才是大学…
来自子话题:
我不信任任何不放出所有上下文而且剪接严重的采访。&br&&br&我忍着呕吐感(真的想吐了……)看完了凤凰卫视的这段视频,在视频里大多数时间里,电视台的人问了什么是被剪掉的,你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诱导,你甚至没法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在问911的事情,而人的回答也是被剪的七零八落,甚至有上半句和下半句间有明显剪过痕迹。&br&&br&以我对于媒体的偏见,和一向以最大的恶意对于媒体的揣测,我觉得凤凰卫视是事先就定好了基调,然后用了各种诱导性的提问+复杂的剪切,制造出了大多数受访者都很脑残的样子。&br&&br&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嘴上一套然后用脚投票的人也真的不少。
我不信任任何不放出所有上下文而且剪接严重的采访。我忍着呕吐感(真的想吐了……)看完了凤凰卫视的这段视频,在视频里大多数时间里,电视台的人问了什么是被剪掉的,你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诱导,你甚至没法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在问911的事情,而人的回答也是…
来自子话题:
看了下面几个答案,有些伤心,也有点惊讶,我经常推荐朋友使用的一个网站怎么这么快就变成了这样一种氛围。解答者不再认真地为答题者提供有益的帮助和见解,而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在炫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你们真的有仔细去看看提问者在问什么吗?&blockquote& 少走&弯路&不等于说想走&捷径&。每个人的人生必然要走过各种弯路,明白一些道理,这无可否认与避免,对个人成长而言也是有益的。&br&&/blockquote&题主第一段就说的很清楚了,然而后面的答案基本上都在试图通过大段的文字”苦口婆心“地告诉题主“弯路不可避免,路没有弯和直,对人生有益”的这种人生大道理。这对他有什么帮助吗?&br&&blockquote&但是有时候,一些弯路明明是可以不走的,等发现自己走偏甚至走到反方向时,曾经同行的人已经把你甩得老远。这时候再加以补救搭进去的还是自己的青春与时间。&br&&/blockquote&第二段也说了,有一些“弯路”的选择成本太高,希望知友们能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br&所以很多回答里说的“经历和体验各种不同的事情”的观点我个人也是很赞同的,但是我们这里要谈的不是这个东西。&br&&br&&br&我们再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什么是弯路?看看下面两种情况:&br&1.你大二出去实习,觉得很多老板都是做销售起家,自己也想做销售,实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这里,又想去互联网行业,想做程序员,学了几个月的编程,一开始热情高涨,后来又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是在产品的设计上,最后进了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br&2.你大学四年过的很安逸,基本就是靠打游戏过了4年,毕业了之后一点实习经验也没有,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因为没有实习经验,找工作也很难,后来找了几个月工作后来去了一家公司做销售,一年之后发现自己真的很不喜欢这个行业,但是平时工作很忙,也没有其它工作经验,不知道要怎么转行,只好先熬着。&br&&br&看出来了吗,第二种才叫做「弯路」,第一种叫做「事实」。&br&「事实」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当然它也只是部分的真相,就是“人都需要经过各种尝试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找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会让自己更快乐;找一份自己擅长的工作更容易让自己成功;大学生需要尽早的找一些实习来确定自己的希望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实习经历对求职很重要;工作以后转行成本很高,难度很大。”&br&一个人了解了更多的「事实」之后,就更容易对自己的选择作出判断,会少犯一些低级错误,自然会少走更多的「弯路」,要知道有一些「弯路」基本是没有挽回的余地。&br&&br&下面根据一些我自己或者朋友长辈走过的「弯路」提取出来一些「事实」,希望对题主有帮助:&br&&ol&&li&尽早参加一些实习或实践,确定自己兴趣或职业&br&&/li&&/ol&&br&国内学生因为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压力大,学习内容又太“书本”,跟社会脱节很大,导致高中填报专业的时候很茫然,找工作的时候很茫然,最好在初高中的时候就能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做做义工志愿者,参加一些行业的展会和线下活动,去认识行业内的人,去正规的公司实习,了解一下这些公司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你感兴趣的职业到底是在干什么的。上了大学之后尽早的实习,对求职和经验的积累很有帮助。&br&&br&2.保持较高的大学平均成绩(gpa)&br&&br&你的gpa在求职的时候有一定的帮助,更关键的是出国的时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甚至你工作一两年之后想要出国的时候,它仍然在影响着你的申请,所以不要因为在大一的时候因为没有确定要出国或者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就抱着60分万岁的心态,很多人都是在大三大四甚至工作了一两年之后才有了出国的打算,从大一开始认真对待的话,保持一个比较高的gpa并不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br&&br&3.学好英语&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达到看 Quora 不成问题?&/a&看过我这个回答的朋友就会知道,我也是从大三才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其实我工作之后更加意识到英语的重要,参加一些比较重要的会议或者一些重要的最新的行业资料,基本都是使用英语的,学好英语对生活的各方面的帮助都很大,我认识的不少人在工作之后又花了大力气大价钱去学英语,所以如果能利用比较空闲的大学时间好好地把英语学好是非常划算的。&br&&br&4.健身和慢跑&br&&br&我在23岁的时候才开始去健身房和慢跑,虽然不算晚,但我希望我能早几年就开始,因为它能带给你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健身之后有了胸肌腹肌之后,随便一件白色T恤穿上之后效果就很好,买衣服方便了许多;我17岁身高就没再长了,因为锻炼对关节的生长有刺激作用,健身之后身高从183到了185;缓解压力,工作压力大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去健身房大汗淋漓,马上就精神饱满了;增强自信,健身和慢跑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刺激你大脑的奖励回路,给你带来愉悦感;结交朋友,一般坚持健身和慢跑的人都是对自己比较有要求的人,比较阳光有趣的人,一起健身跑步很容易成为朋友。&br&&br&5.防晒&br&&img src=&/6a95d6507d7eedc21d7ba1_b.jpg& data-rawwidth=&296& data-rawheight=&4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6&&这是一位美国司机的照片,可以从图上明显看出左边脸和右边脸的区别,左脸因为长期受到太阳光的照射,造成了皮肤出现种种光老化的现象。美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坚持每天抹防晒品的女性,在50岁的时候,会看起来比实际年纪小13岁。&br&涂抹防晒霜不仅仅是为了怕晒黑,更是为了对抗皮肤的光老化,我原来也觉得大老爷们晒黑点怕什么,但是从去年开始我就坚持涂防晒了,不要觉得很娘或者麻烦什么的,这是在对自己的健康负责。&br&&br&6.培养一项艺术类兴趣或爱好&br&&br&我最近刚刚开始去学素描学油画,正打算去学钢琴,我觉得很好也很有意思,但是对于成人来说,时间和精力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有一些乐器象小提琴成年之后再学确实也很费劲,所以如果孩子感兴趣的话,让他从小去学学画画舞蹈或者乐器是一项很好的选择,能带来太多的好处:自信和从容,这点看看那些舞台上的小音乐家就明白了;长时间对于美的理解和专注会培养一个人的气质,也能提升一个人的品味;能在你寂寞和独处的时候陪伴你,在睡不着雨夜里起来画画油画喝点红酒的确是一种享受。&br&&br&7.不要排斥早恋&br&&br&之前家长老师怕影响学习,阻挠谈恋爱,想着那就大学再谈,结果去了理工大学,导致现在恋爱经历稀少,看不懂女孩子的心思,跟女生出去,回来被朋友喷说女生态度都那么明确了你也看不出来,实在笨死了,注定孤独一生,说多都是泪。&br&事业或者学业的成功并不能在情感上给你帮上多大的忙,情感一样需要学习和经验。&br&&br&先写到这儿吧
看了下面几个答案,有些伤心,也有点惊讶,我经常推荐朋友使用的一个网站怎么这么快就变成了这样一种氛围。解答者不再认真地为答题者提供有益的帮助和见解,而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在炫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你们真的有仔细去看看提问者在问什么吗…
来自子话题:
问单位里那一位你应该尊重的人,他会很高兴地给你回答,然后按照他说的去做。如果顶上的人不是亲爹,那么大学生出来做事,排第一位是忠诚,第二是能力(或许),品味排最后,有时候还有害。
问单位里那一位你应该尊重的人,他会很高兴地给你回答,然后按照他说的去做。如果顶上的人不是亲爹,那么大学生出来做事,排第一位是忠诚,第二是能力(或许),品味排最后,有时候还有害。
来自子话题:
因为中国大学过去是苏式体系,而现在正在经历从苏式教育体系向美式教育体系的转型。&br&&br&苏式教育体系的目标是为本国计划经济体系创造合格的劳动者。由于计划经济的目标、规划都十分明确,因此各种人才的需求都是明确的。在此条件下,就可以比较好地估算需要哪些种类、多少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大学教育因此可以实施“定向培养”。既然目标职位已经大致确定,大学培养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因此专业就可以分得更细。&br&&br&美式教育体系的目标是为本国市场经济体系创造合格的劳动者。由于市场经济时常是混沌的,教育主导者常常难以在事前就摸清市场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因此专业宜粗不宜细。专业比较宽泛,就意味着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就业方向就比较宽,容易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找到工作。&br&&br&中国这些年正在向美式教育体系转型,但受限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等等问题,这个过程比较缓慢。
因为中国大学过去是苏式体系,而现在正在经历从苏式教育体系向美式教育体系的转型。苏式教育体系的目标是为本国计划经济体系创造合格的劳动者。由于计划经济的目标、规划都十分明确,因此各种人才的需求都是明确的。在此条件下,就可以比较好地估算需要哪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南好朋友货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