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语文如何学好语文?

如何学好语文之我见_百度知道
如何学好语文之我见
初一的 快快快 急急急。。。
提问者采纳
毛泽东同志早年离家求学时曾发过这样的誓言:“孩儿立志去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我想,我们新时期的男儿女儿们,谁没有这样宏伟的志向?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要达到目标,实现美好的理想,必须通过一道大关,那就是高考!平时多流汗,考试少流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超常发挥,乃因百炼成钢。可见平时学好,练好“真功夫”,高考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怎样学好其它科,我是门外汉,没有发言权。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我的体会倒是有几点:第一、端正态度,好好利用课本。语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语文所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语文学好了,学什么都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语文学不好,学什么都难以提高。堂堂五千年中华文明不都建立在“语文”上吗?一切其他学科,不都是用语文表达出来的吗? 语文是一种文化积累,是一种长期修炼得来的综合素养。有人说,语文课少上一节两节没关系,听不听、学不学没关系,其实这就像人吃饭一样,少吃一点、少吃一顿两顿没关系,饿不死,可是,时间一长,身体受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作为精神载体的语文,对人生的影响比饭之对于身体的影响更大。所以,必须以对待整个人生的态度来对待语文,才能学好语文。1 、学会阅读语文书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的不会读书,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作用不大,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首先下一番功夫,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认真研读课本。 假期或学期初,新书一到手,先要读目录看说明,甚至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任务和重点,然后逐单元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各单元的具体任务。还可以摘抄或列表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在每一课的课文阅读上学会“读提示—做预习—提问题—解疑难—做练习—写总结”六步读书法。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2 、学会用语文书 学会使用课本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具体做法是:在阅读语文书的同时,还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生字词及疑难问题。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再如老师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种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勾画读书法,既可以使我们读书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我们复习,复习时只要翻翻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勾画圈点的符号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画在重要的句子下面(中心句、重点句等)。 ~~画在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下面。 △画在文章段落旁边(精彩语段或结论)。 ··点在生字、解词下面。 □ 圈画出重要的字,词或优美词语。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此处需要认真思考。 ?有疑问,需向人请教或查阅参考书。 ①②③标在有关文句左上角,一般表示某段包含了几个要点。 书上标记没有统一规定,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套符号使用,一经使用就不要随意改变。但应注意不要在书上画太多的符号,画多了就起不到提示作用了。 学会用书,还应做到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习写作的范文,尤其是初一学生写作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第二, 善于积累,广泛汲取知识营养。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曾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是至理名言。人们常说,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也是这个道理。积累是才智的酝酿,积累是能量的蕴蓄,没有量的积累,哪有质的飞跃?因此,要注重平时积累,作积累的有心人,做知识的贪心人,广取博收,以备高考奋力一击。 应从哪些方面积累呢?
一要积累成语、名言。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它整齐和谐,言简意赅,读起来琅琅上口,品起来意味深长。“舍身取义”是我们民族的浩然正气,“舍己为人”是我们民族的高尚品格,“舍我其谁”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舍短取长”是我们民族的深邃智慧……成语里天地人物鸟兽虫鱼无所不包,声色兴茂是挺秀为无所不有,表现力极强。如莺歌燕舞、虎背熊腰、狼吞虎咽、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龙飞凤舞、画蛇添足、地久天长、寥若晨星等等。如高我们每天记它几条,日积月累,我们每个同学岂不成了一部活词典?那时候,我们做起文来字字珠玑,说起话来妙语连珠,岂不美哉?
名言警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的古圣先贤,我们的劳动人民,中外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在他们的诗文著作里,在他们的劳动实践中,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富有教益、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这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古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真是不胜枚举。如果我们每天抄录识记它几条,即可砥砺品行、陶冶情操,又可丰富文采,应对高考,岂非一举数得?
二要积累诗文名篇。我们的教材荟萃古今中外诗文精华,凝聚人类的灿烂文化,课内70篇,课外更多。胸有万卷诗书,笔下才有锦绣辞章。
三要积累生活素材。校园四季风物景象,身边同学老师举止言谈,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皆可掇其英华,汇入脑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积累的知识多了,智慧自然明达,“腹有诗书气自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根深叶茂,才有花繁果丰。如此之美事,我们何乐而不为?
第三,勤学好问,全面培养语文素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勤能补拙,勤能长智。只有勤学不怠,才能培养自己的能力素养。那么在语文方面需要培养那些能力素养呢?概括起来就是这么几点:一是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二是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严密的逻辑思辩能力,四是丰富的想象再造能力,五是健康的艺术审美能力,六是独特的发现创新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素养,就需要我们在这些方面勤学多练。 首先要勤看、善看。科学实验表明,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看”的记忆为最好,上课时看老师讲课,看黑板上的板书,挂图、投影等,看课文内容。课堂上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课的重点内容,要一字一句看明白,力争做到过目不忘,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容,边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学习效果好。二要勤听、善听。听是接收信息,以耳聪而获新知。俗话说“说话听音,锣鼓听声”,我们在课堂上要听出学问来。听老师讲课,聚精会神,心随耳动,勤做笔记,摘其精要,释疑解惑,学问日进;听同学发言,专心致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思想敏锐,理念前卫,互相学习,互相启迪,耳濡目染,携手前进,岂不妙哉? 三要勤记善记。这里说的“记”,是指记笔记。课堂学习以看、听为主,笔记为辅。要记重点,老师的板书、开场白是重点。有的学生开头没注意,再听后话,不知所云。有的认为开场白是闲话,不注意听,当听到正题,才知闲话不闲,想记晚了。老师提的要求是重点,如“××段要重点分析理解,××内容了解即可。”老师讲的结论也是重点,这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记在哪?语文课上一般记在书上即可,学完一课后再归纳整理记到笔记本上,整理总结的过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过程。 怎样记?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如重复、停顿、板书时抢记,逐渐培养听记结合的能力。
四是要勤读、善读。课内课外,借鉴吸收。清早自习,高声朗读,口诵诗书,倒背如流;课堂朗读,声情并茂;课外选读,广取博收。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提起要,钩其玄,悟其理,品其味。
五要勤说、善说。课前演讲,课堂发言,交流辩论,当说就说,敢说善说,提高语言艺术,善于机智应答;不仅蕴秀于内,还能现美于外。敢于表现自己,适应社会需要。
六要勤写善写,读书笔记,诗歌随感,时事评论,周记作文,勤动笔,勤思考。构思立意,务要新奇;斟酌语句,力求生动。细听老师讲评,多与同学交流,不断积累经验,尽量发挥优势。
除了勤学,还要善问。读书质疑,自设问题;互相问答,请教老师。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新课程提倡师生互动式学习,提倡合作式学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只要虚心,只要主动,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中,必能实现师生和谐共进。
勤学与好问,相辅相成。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只要我们勤奋不怠地学,持之以恒地学,活而有序地学,再加以虚心地问,诚恳地问,寻根究底地问,就不愁知识不丰,能力不强,素养不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古勤奋成善果,素养全面靠善学。
第四,感悟生活,充分拓展学习空间
学习要善于思考感悟。读文悟理,并加以迁移,加以运用,把知识学活。要把课内所学的语修逻文知识推广开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各个学科互相渗透,社会生活广泛联系,再加以思考参悟,才能全面提升人生境界。
其实语文不只是课本,语文就是生活。《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个道理。高中时期,是我们人生之花开得最灿烂的时期,我们一定要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吸取生活的营养,让青春绽放出更绚丽的花朵。
生活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无字书,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是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只要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必能感悟良多。云走霞飞,潮起潮落,给你以生命流动之灵气;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让你惊叹苍茫与辽远;青山碧水,柳绿花红,让你感受世界之绚丽;春燕呢喃,秋雁掠空,让你沉思生命之轮回。这气象万千的世界,给了我们多么丰富多采的联想和生动的启迪!离家时母亲眼角的泪花,送别时慈父佝偻的背影,失利时老师亲切的话语,生病时同学温热的开水……一颦一笑都是爱,点点滴滴都是情。
生活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波澜起伏,涟漪丛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常变常新。我们紧跟时代,紧贴生活,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时时吸取时代新鲜气息,处处保持青春活力。生活如鲜花般灿烂,它是一幅画;生活如美酒般芳醇,它是一首诗;生活如河流般宛转,它是一首歌。学习语文,你的生活会高雅高贵;热爱生活,你的人生会情趣盎然!
第五,修身养性,努力协调智商情商。
学文修身,学文养气,这是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我们读圣贤书,要像古圣先贤、仁人志士那样培养高尚情操;我们读精美文,要学习人家高超的语言艺术,培养高雅的人文气质。
学习的过程,智商是基础,情商是保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学业精进、人格塑造的双重任务。
平时要善于排除干扰,聚精会神搞学习、塑人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勤奋进取,力争上游。不忌人长,学人所长;不笑人短,避人之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孜孜不倦,学而不厌。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考时沉着冷静,大胆细心,不因题易掉以轻心,不因题难丧失信心。须知我易人也易,我难人也难。超越自我,勇于取舍;诚实应考,考出真实水平。
语文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踏踏实实地学,认认真真地练,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其他类似问题
18人觉得有用
语文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送你四个字:重在积累
好的见解不见得是要长篇大论,凡是摆正态度,积极努力,踏实肯干,坚持不懈,总是有收获、有回报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吉安县刘帮勇名师工作站
当前位置:&&&
学好语文方法
上传: 李达仁 &&&&更新时间: 9:24:56
学好语文方法 & &&&&&&& 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所谓学习方法,好象很难用语言说清楚;但仔细一想,情况并非如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知识自成体系,要系统规范的掌握,必然要用一定的方法。有人说,语文学习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要多读多写就可以了;一位高考文科状元总结经验说,语文不在技巧,在读书。我很赞同这一观点,但前提是,我们应该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如果同学们既能埋头读书,又能抬头看路,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同学们还要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先对语文感兴趣,而兴趣是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如果在语文学习方面你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换言之,如果你能主动自觉的去分析一个字形、掌握一个词语,理解一个熟语、记住一句名言警句、赏析一首诗,阅读一篇文章,欣赏一部名著,你的语文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随之你的语文水平也会逐步提高。下面,我把人们已经总结出来的一些语文学习方法和自己对语文学习的一些看法连缀成文呈现给同学们,希望能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 &&& 一、语文学习准备。 & &&&&&& 语文学习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工具书等。作为一个初中生,身边应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以上三本工具书以商务印书馆的为最好);除此之外,为便于学习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学生古汉语词典》就更好了。当然有了以上提到的工具书只是一个基本的准备,关键是养成只要读书就查阅词典的好习惯。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好一些相关资源:语文课本、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家庭藏书以及考试资源(考试是一段学习内容的检测和小结,考试过后同学们要及时发现知识漏洞,并把漏洞补上)等。 & &&& 二、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 &&& 1、语文学习方法五原则 & ⑴ 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务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 ⑵ 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 ⑶ 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 ⑷ 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 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 & & 2、运用联想和想象 & &&&&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可以对文章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有意识的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 & & & 3、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 &&&&&&& 在学校里,语文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对课本中的文章,老师有老师的理解,老师的理解融入了教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师的话也好,教参的话也好,都是一家之言。同学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你们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说不定你们自己的理解会更好。课堂上同学们如果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锻炼你们的多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 & & 4、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 &&&&&&&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 5、掌握两种学习技能 & &&&&&&& 第一,学会快速阅读。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语文课本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 &&&&&&& 第二,作好笔记。作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后面还要重点介绍)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 & & 6、五遍读书法 & &&&&&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当然是一种泛指,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向同学们推介一高考状元的&五遍读书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 & 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 & & &&&&& 7、陶行知&读书十诀& &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读书十诀&定会让同学们受益非浅。 & ⑴ 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 ⑵ 勤,业精于勤,荒废于嬉; & ⑶ 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 ⑷ 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 & ⑸ 问,不耻下问;(疑在悟前) ⑹ 记,多动笔墨,多记笔记; ⑺ 习,温故知新;(联系自然) ⑻ 专,专心致志,专一博广; ⑼ 思,多加思考,学以致用; ⑽ 创,触类旁通,敢于创新。 & & & 8、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 & 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 ⑴应是从读书(报刊)中引起的,离开了书,就成了别的文体。因此,笔记一般都要注明材料出处。 & ⑵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内容和感想多,可写成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 & ⑶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 ⑷笔记积累多了,最好能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 & 卡片是积累资料的一种有效手段,同学们应学会做好以下两种卡片的制作。 & 一是文摘卡,主要摘录名人名言、好词佳段等,或是本人需要的有关内容,不掺杂自己的意见。 &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记载读书心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它偏重主观感受,写法也极为多样,但总要从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来,所以也要注明出处。 &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同学们也可以把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结合起来&&不管怎么样,要用心去做,贵在坚持,其中自有乐趣,亦能在辛苦中体验成功的感觉。 & 阅读指导的训练步骤 & 三、语文学习及备考。 &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及运用 & 这一部分正如标题所言,重在积累,关键是运用。包括的内容有: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对于这一部分,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日积月累,定会得到高分。下面以字词为例作简要说明。 & 1 、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 2、可以把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错题汇集簿上,定时集中纠正,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组词练习。 & 3、每学新课,先要将自己不会的词语画出来,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能死记硬背;在具体语境中有的词义发生变化,一定要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 & 4、课本中正文下面的注解及课后练习的词语部分应是重点。 & 5、学习词语应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根据自己情况,每天都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词语,到一定时期,特别是阶段性考试之后,将还不熟悉的词语用过筛子的方法挑出来,再次复习,直至越来越少。 & 第二部分:文言文学习 & 长期以来,初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一直存有误区,即同学们比较多的依赖老师的串讲,然后加以掌握,最后虽然有了一定量的知识积累,但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却不强,应对相应的考试就会感觉比较困难。那么,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效果才能更有效呢? & 课前做好预习,即在教师讲解之前,同学们应该借助工具书和文章注释,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 1、诵读 & ⑴ 读准字音: & 借助文章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特别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字、异读 与破读。 & ⑵读准诗文的节奏。 & 要求在语言层面上通读文言文,做到停顿正确。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的断句,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同学们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 ⑶读出语气和语势。 & 这样有利于同学们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雄伟抱负。 & 需要特别说明一点,读出语气和语势应以朗读为主,朗读应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的朗读,这就涉及到文言文的断句,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句子理解的对错。古汉语大多采用单音词表意,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误读为现代汉语的合成词。长句可根据文意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可停顿。同学们要反复训练、反复琢磨、反复玩味。 & 读是诵的基础,诵是读的升华,又是理解和背的前奏。要朗诵好文言文,关键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同学们在学习中老老实实地根据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个记号,然后查阅资料,有的还需要与同学一起探讨和向老师请教。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要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藏其中的浓郁情怀,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 诵读古诗文,应该是十分愉悦的学习过程,穿越时空与古代志士仁人、贤者智者对话,从而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的历史,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化为我们自身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应该是人人所渴求的,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渴求变为诵读的实践。 & 2、翻译 &   严格意义上的文言文翻译,必须达到&信、达、雅&的标准。&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准确无误,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达&,就是通顺明白。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句要流畅,语气不走样;&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   翻译的方式,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如: &   原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可以改变原文的词数、词序和句式。如: &   原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   译句:天上的云雾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圆,月映水上如金光闪耀,月影象一块圆圆的玉璧沉落在水底。 &   这个例句的译文,适当地增减了词语,调动了词序,这就是意译。 &   中考文言文翻译题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直译的能力。因此,考生必须认真领会词、句,紧扣原文,弄懂原意,不能把翻译弄成叙述大意或改写故事。认真地、严格地直译,是落实文言文词句的重要环节,是避免错误的较好办法。 &   用&六字诀&去翻译文言文 &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如: &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如: &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如: &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如: &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如: &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   以上介绍了翻译文言文通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其实也就是古汉语词法、句法知识的综合运用。实际上,要很好地翻译一篇文言文,并非懂得这几条就能做到的。 &   准确翻译文言文,必须注意三点 &   1.正确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直接意义和隐含信息 &   2.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畅  & 3.是在翻译时注意句意表达的完整和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古今异义和通假字等。 & 3、理解和背诵 & 能否背诵一定量的诗文,是检验一个人的文言功底是否深厚的标准之一,同学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对诗文的背诵。语文课程标准也文言文的背诵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要想背得快、记得牢,首先要读准课文,一字不差,不丢字,不多字,不错字,认真地逐字读,待到读熟后,再考虑背诵,一篇新课文,最主要的是先读正确,否则读错的地方形成习惯很难纠正。其次,边读边理解,才能背得准确。第三,背诵时可将较长的文章分成小段,&个个击破&。第四,借助联想,形体动作,辅导记忆背诵。第五,不断复习,任何人记忆不可能一次完成,有计划地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增强记忆。第六,背诵中心难点易错之处,可摘重点写笔记。 & 针对文章的内容,一般设问:写什么人,叙了什么事,介绍了什么物品的特点,阐述了怎样的道理,答这些问题,就要逐句逐层逐段理解文章,在阅读方法上是与现代文相同的,文言文虽然因距离我们生活较远,但它的学习是有明确范围的,无论那个知识题,都以课本为主。 & 总之,同学们只要肯下力气,就能学好文言文,文言文的考试成绩就会很理想。 & 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 一、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 这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要求。没有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理解。 & 1、理清文章的思路。思路,指的是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常常体现为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文章的脉络。 & 文章的思路,从外在形式上看,常常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上,只要划分清楚文章的结构,进而看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就能大体把握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有时也体现在串联起全文的线索上。如果能把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抓思路结合在一起运用,效果会更好些。 & 2、能够比较迅速和准确的抓住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并且由此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分析。 & & & 二、段落阅读的能力. & 阅读能力的基本功训练,体现在&段&上,&段&是篇的具体而结合,一篇文章中涉及到的各种能力,在&段&中都有体现。而&段&短小,易把握;用各种不同的体&段&进行训练最终可以掌握阅读的各种方法。 & 段落阅读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迅速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找出关键语句上。一段文字的中心句常在一段文字的起始或结尾,当然,判断是不是中心句,要看这一句与其他句子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看这一句能不能概括全段内容,表达作者的主要意思。 & 有一些段,没有中心句,这些段的中心是隐含的、暗示的。这就需要用自己的话去概括。一般来说,抓这类段的中心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可以采用摘要法,就是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就采用归并法,即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段中几层意思是层层深入的,那就摘取最后归纳的意思。 & 具体到某一段,同学们可遵循以下顺序进行训练: & (1)整体看一遍此段讲述的内容是什么 & (2)逐句研究,每句话的大意 & (3)研究这段中的句子之间的联系,将句意相近的几句归为一层,概括层意。 & (4)根据段中的几层之间的关系,总结段意 & (5)再看这段为表达这个段意,用了哪此写法 & & & 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 阅读课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需要字典、词典弄懂他们的含义。借助工具书弄懂词语含义,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的方法。 & 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遇到一个&生词&,词典解释这个词时列出好几个义项,该选择哪个义项呢?这就需要结合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含义了。 & 有时还会遇到一种情况:靠查字典、词典不能正确解释词语,需要借助上下文来推断词语含义。《我的老师》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他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句中的&狡猾&是什么意思?查词典,解释为&诡计多端,不可信任&。用这个解释理解句中的&狡猾&,显然是荒谬的。联系上下文揣摩就会发现,这里用&狡猾&,写出孩子们看出老师不过是装装样子,他们从这个动作体会到的是老师的爱心。&狡猾&的贬义色彩在这里消失了,变为&机灵&、&聪明&的意思。 & 可见,善于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也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中心、写作技巧的基础。 & & & 四、归纳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的能力 & 归纳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先要弄懂每一段的意思或要点,进而将内容相关的段落归并为一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最后,再将每部分的意思进行归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 & 可以说,阅读的基本要求是以&理解&能力为核心。具体阅读方法是从文章整体入手,重点作好局部的分析研究,然后再回到全文上来。 & 提高阅读能力还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 1、以课本为范例,学习掌握阅读方法 & 我们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选的美文佳作,在思想内容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在文章结构上,是严谨,规范的,在语言表达上是简明,连贯得体的典范,因此利用教材做例子,学习掌握阅读方法是最好的途径,基本篇目中的重点段应逐句逐层地认真研读,只有在课内段的阅读分析中学到方法,才可能在考试时阅读课外选文。 & 2、分析词语的意思及作用要结合语境 & 3、分析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结合具体内容 & 4、 善于利用文章的语句来概括 & 一般试题要求学生概括段意中心。要认真读原文看看原文中是有中心句,利用中心句既简单又准确,如没有中心句,改造重点句,或将其组合,或摘基重点词语。如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那么,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好后,经过简练再表达。 & 5、 分析写作方法作用要扣住中心 & 在分析了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之后,我重点再给同学们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赏析一篇文章,二是做阅读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 赏析一篇文章,可运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 1、先把文章浏览一遍,想一想写的是什么。 & 2、再通读一遍,圈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圈出揭示文章中心的文句。 & 3、分段细读,圈出哪些词是在表达意思上的关键词语,划分段落并确定段意。 & 4、在默读的基础上,复述全文大意,要求结合关键性的词语,列出提纲。 & 5、根据揭示中心的文句,对文章进行缩写练习,要求把圈出的词、句、段尽量用上。 & 6、通过读、写,要求概括全文的中心和写作特点。 & 7、根据圈出的文句和中心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 8、在写读后感的基础上,从思想性、艺术性和知识性等方面进行评点。 & 9、在评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阐明自己的主张。 & 做阅读题要先辨识文体,然后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做一个把握,不可能在没有阅读的情况下就答题,那是很荒唐的一件事情。对内容整体把握的情况下,看题干,把题带到原文当中去,也就是给自己答这道题找一个阅读区间,这个阅读区间找得准确与否非常关键。如果找得准确,那么回答问题正确率就高,如果找得不准确就背道而驰。有的同学觉得回答得很好,但是为什么不得分,就是阅读区间找得不对。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有的题,可以把阅读扫描区间放大一些,比如说,有的题说,通篇考虑或者结合全篇回答什么什么问题,这种题的阅读区间绝不能局限在一个地方。如果说第二段当中有一个什么句子,要说明内容,这样阅读区间可以锁定在第二段当中,这要很好的审题。 & & & 第四部分:写作 & 关于写作,古人论述颇多。《红楼梦》上说:&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论语》上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可见,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写作与阅读密切相关。在这里我重点和同学们谈一谈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换言之,如果我们读了相当多的文章,在我们的大脑当中储备了许多的信息,等到我们写作的时候,可以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把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如果我们的阅读量非常少,头脑当中储备的东西很有限,光凭自己非常简单地十几年的生活阅历来进行写作的话,我觉得恐怕就会出现问题,就是说没有那么多可写的东西。因为你对生活上许多的问题理解得是很有限的,认识也很有限,这不是同学们的能力问题,而是生活经历比较短,局限于你的年龄,对很多问题理解不了那么深。因此要借助阅读,通过阅读增长自己的知识,加深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鲁迅有一句话,凡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在说明着怎样写。我想这一句话应该能够告诉你一个道理,那就是说多阅读,尤其是多读名家的名篇,作文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开始于模仿,当我们很不成熟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大家的文章中学习一些写作的经验,再结合自己生活的一些实践,这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一个途径,一句话,同学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首先要抓好自己的阅读。下面,我具体谈一下初中生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 1、作文评分标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给分,第一是书写,要求书写时字迹工整、美观,标点正确,书写格式规范,符合以上要求,直接赋分为5分(如果加上卷面印象,此项一般能占到十分左右)。第二是内容。要求作文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这部分约占作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强一点,即20分。第三,是表达,要求作文的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顺畅,叙述具体、描写议论得当。这部分约占作文总分的二分之一,即30分。从评分标准可以看出,中考作文对书写、中心、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要求比较高。 & 2、学会确立中心 & 确立中心最好的办法是学会列提纲。根据题目的要求,思考作文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即文章的中心),然后再考虑选那些材料来写,确定详略,再安排结构,将这个提纲写好后,再二次审题,看自己的提纲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如有差误,及时修改(避免成文后才再改,已经来不及了)确保文章能扣题,符合题意。 & 3、学会恰当地运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 & 作文中凡是能突出中心事件、人物都要有详细地描写,如《合作》一文,详写的部分应是你如何与别人共同完成一件事,那么,你们之间如何合作的过程就非要具体描写不可,而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就可以简单几句话略写,甚至不写。 &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议论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出现在开头、结尾。在结尾时适当地进行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要注意的问题是:议论的语句一定要缘事而发,针对记叙的内容,或谈它的意义,或揭示其规律,或表明自己的态度。 & 4、注意的几个问题 & 1、工夫在平时 & ①要有语言的储备库 & 作文平时要多读书,好的文章要背下来,精彩的词句段应抄下来。 & 平时应加强写作的片段练习,比如仿写续写改写缩写扩写 & ②要有语言的实践训练,大作文、小作文、读书笔记、一定量的日记,一个也不能少。 & ③要精写和多写相结合。 &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要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勤动笔,以我手写我心。 & 2、怎样写应试作文 & ①、按题目要求作文 & 我们平时作文,是为了练习写作,提高文字表达水平。应试作文是为了展开写作水平,接受选拔。应试作文为了防止&虚构&,,它的题目和平时作文必须有所区别;为了叫绝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它的题目不能太偏,为了公平评判考生的成绩,它还有一套详细的评分标准。因此,必须在审题上下一番功夫,搞清楚题目的要求,严格的按题目的要求作文。不按题目要求作文,即使文字水平再高,也不能得到较高的分数,有时应试作文的题目和平时作文的题目极其相似,也不能照搬平时的作文,也要一丝不苟不折不扣的照题目要求进行构思,严格按题目要求来写。 & ②把开头结尾写好 & 我们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应试作文当然都可以使用。但是评卷老师最青睐的是起笔入题的开头,因为评分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切题。评卷老师最青睐的结尾就是收束全文点明主旨,因为结构完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条评分标准。 & ③注意分段 & 一篇文章应该由五六个自然段落构成,切忌三大段, & 因为所有的内容都挤在第二段里了,会导致思路不清,也不利于教师阅卷。可以把中间的那一大段再分成若干小段,这样,就显得层次清楚了。 & ⑸把每段的第一句写好 & 每段的首句,仿佛人的眉目,把这句写好了,每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得精神。每段的第一句写成什么样最好呢?按应试作文来说写成能概括全段大意的中心句最好。因为评卷老师看我们的作文不象平时看书那样从容,他能在每段之首找到中心句,阅读我们的文章就非常便利了。 & ⑹卷面整洁 & 首先要做到写一手好字;文章某处改动一下是难免的,但改得多了,会影响卷面整洁。实在非改不可,也要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切记&涂鸦&;另外在卷面上作段落顺序的调整也会影响卷面的整洁。 & 写到此,所谓方法,林林总总说了不少,不知对同学们是否有用,但有一点对你的学习乃至终身都会受益,这就是阅读一定量的时文和名著。时文同学们可优先选择《读者》、《散文》等。名著是人类社会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有人甚至说,一个人一生中如果不曾阅读名著,他的人生将是残缺的。初中阶段,相对于小学阶段而言,无论是语言积累,理解能力,还是思维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而相对于高中阶段而言,课余时间则充足的多,所以,我个人认为,初中阶段是阅读名著的黄金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上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中&读整本的书&,我理解为以读名著为主。当然名著不能泛泛而读,要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度,要强化阅读名著的深度。在这里,既是对学生也是对老师提供几点阅读名著的要求:1、给名著提问题。2、给名著作点评。3精彩片段诗歌朗诵会。4名著读书笔记展览。5、读书报告会。6、讲故事比赛。7、名著知识抢答比赛。8、搜集整理有关名著的评论文章。9、与写作结合。10、编剧、表演。 & 最后,我还是想重复我在文章前面所说的话,其实,语文学习并没有太好的办法,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母语学习者,都能把我们优美的语言学好,当然,前提是字要规规矩距的写,词语要一个一个的积累,句子要一句一句的理解,课文要正确流畅的读,话要清楚连贯的说,作文要通通顺顺的写,该背诵的诗文要老老实实的背诵、、、、、、做到这一些真的并不难,而当你真正做到的时候,你的家人,你的老师,你的很可能几年都未曾谋面的小学的同学,定会对你初中阶段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已有的较高的语文水平刮目相看,而你也会以深厚的语文功底较为轻松的迎接接下来的高中段的学习和未来生活的挑战。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学好语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