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硕士读在职研究生有用吗吗?

2017考研:学硕还是专硕你决定好了吗?|硕士|学术|专业_新浪教育_新浪网
2017考研:学硕还是专硕你决定好了吗?
  说到学硕和专硕,小编认为比较明显的区别如下:
  ?专硕:学制2年(现在好多都是2.5年,即12月左右毕业的样子)。偏实践,国家扩招而设的,考试难度较简单(数学二、英语二),奖学金较学硕难拿,双证(注明专业学位)。
  ?学硕:学制3年。偏研究,传统研究生形式,考试难度较困难,奖学金相对容易,双证读博方便,考不上可以调剂专硕,专硕不能调剂学硕。
  ?再来看看专家是如何分析:
  专硕是从2009年开始进行学制改革之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学生的关注度也是从最近这几年逐渐升温。大家肯定首先面临一个问题,同一个学科里边,打 比方心理学,它就有心理学的学术硕士和应用心理硕士的专业硕士,那学生就会选择我到底考哪个,都是属于一个大学科,可能将来干的工作也都差不多类似。
  我认为,专硕和学硕存在争议一个根本性的原因首先是大家对专硕并不够了解,比方说关于专硕还有很多的误解,关于专硕的什么培养质量不高啊,是不是就是 花钱买文凭啊。其实现在专硕已经拿双证了,这个大家要知道是学位证和学历证,跟我们以前知道的专业学位十月联考那个是有区别的。
  那么学硕、专硕到底孰轻孰重,或者该选择哪个,我认为得分专业,有些专业是侧重于搞理论的,比方你是搞历史的,我认为当然这种专业学术的东西肯定很重要。再比方说你有志于去做一个科研工作者,你是学工科的、学理学的,这种学生的话,你就应该以学术的方向为主。
  但是如果你读研的目的很现实、很功利,你就是说我也不去搞什么学术,因为这个社会其实容纳不了那么多的同学去搞学术,更多的社会岗位的需求是要求大家 能够去从事一些更具体的工作,很多学历就是敲门砖,我们不敢说研究生就一定会比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要更强,大家在职场上都见过。
  那我认为研究生他的优势可能在哪里呢?就是在你一开始求职的时候,你会发现,研究生的学历还是比本科生的学历是更厚重的敲门砖,能够帮你去敲开一个层 次更高、平台更好、发展空间更不错,或者说待遇更不错的这么一些地方。你看现在什么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包括一些稍微好一点科研的单位,包括外企、国企, 甚至好一点的民企,你会发现还是挺看重学历的。
  所以如果一个同学他本身读研的目的就是比较功利的,那我认为选择一些短平快的专业硕士也未尝不可,短平快就是学制短,一般人家用三年你用两年,你早一年就不一样了,有时候一步晚就步步晚。
  第二个呢,它可能考起来更简单一些,比较适合一些可能要跨专业的学生,如果人家这个专业就是一个学术型的专业,对于本科之前的这个学习的经历就要求非 常的高,你很难通过几个月的时间备考就考上,有可能你再怎么认真,都补不起来的。所以它适合一些同学,比方说我跨专业,我想有更高的效率。因此我认为,从 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说,学硕和专硕是有差异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觉得目标定了,策略上是有差异的,策略上,打比方讲,有些学科就有短板,但是通过这个,你选择专硕和学硕可以把这个问题就回避了,那就很不错了。
  打比方说像经济学这个大的学科里边,它就有专硕和学硕之分,我们讲的传统的金融学的就叫金融学的学术硕士,还有个叫金融硕士,金融硕士就差一个字,但是金融硕士是专业硕士,金融学硕士是学术硕士,它考的科目差异很大。
  你比如金融学的学术硕士在很多学校,它的第三门课,就是业务课一基本上考数学,但是在有的学校的金融硕士的业务课一,就是科目三,它叫金融类年考综 合。考的不一样,那有的同学数学就差一点,底子弱一点,尤其是跨专业的学生,那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去跟人拼学术的金融学,你就不捡便宜,就吃亏嘛。那如果 是考金融专硕那你可能就相对来说划得来一些。
  这种情况还出现在比方说像会计硕士,会计硕士MPAcc,和那个传统的会计学硕士就有差异,会计学硕士它的专业课是各个学自己出题,差异就很大,然后 呢,会计硕士呢,两门课都是参加联考,参加统考,一个英语二,一个管理的两课综合。那我当然认为参加统考的同学好,就是他可以突破信息瓶颈嘛,中国这么 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信息也有很强的、很大的鸿沟,真的。
  如果一个同学他压根就对他要考的学校的命题方式不了解,那如果你考的是国家统考的学科,那你当然更有优势一些。所以我认为,适合选择学硕还是选择专硕,还有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能不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扬长避短。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你也得考虑一些其他综合的一些因素,学费和招生的比例,竞争的情况,那专硕现在扩招,不管是人数还是比例它都在扩,学硕在缩招,那如 果说等量的人去考这两个东西,那你能感觉出来可能学硕相对会更难一些,专硕可能会更简单一些。所以,成功率上来讲,我觉得专硕还是会更高一点点。
  但是不是绝对的,也分专业,你比如像金融专硕、会计专硕,这已经相当火了。老早以前就有一个专业叫法律硕士,那个就是一个专业硕士嘛,它已经火了很多年了。所以,就看学生有没有能够更好地去把控自己的一个成功率。
  更多信息请访问:
扫描二维码关注“考研圈”微信,每天推送考研最新资讯及备考干货。
(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3166人已测试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中国的硕士学位值得读吗?
不知道大家对国内读研是什么看法----楼主最后还是在国内读研了,因为没有钱自费出国。然后在读研期间通过学校的交换项目,免学费出国交换了一年,深刻感受到了各方面的差距。
我坚定认为:最好出国读。但问题是:出国需要英语和金钱。Well……问题是,奋斗者本来就像森林里的植物一样,万物生长,都在争夺阳光。为了阳光,植物就拼命长高,长得高的植物,就成为红杉——(哇,红杉,就是沈南鹏的意思啊!)。所以,由于中国教育不尽人意,出国留学成为一个重要选择。我多年来一直坚定地鼓励大家,能出国就出国。但如果你实在外语不行、难筹资金,那就充分利用好国内的学习岁月,尽力回避国内教育缺陷带来的个人缺陷。
题主问国内读研,一堆人可着劲儿让人家出国...答不对题有句话,讲“本科看学校,研究生看专业,博士生看导师”,基本不差。我只从就业方面来谈。”本科看学校”:这句话其实不仅仅是说在本科时期,学校很重要;在今后的求职中,本科教育经历也会有影响。很多自觉本科不出众的同学,觉得努努力考上985的研究生,刷个文凭,出来就脱胎换骨,镀层金了。能套个名校的光环固然不错,但“双985”“双211”在一些单位依然是不成文的规则,在国企和事业单位尤甚。好点的hr会告诉你,不靠谱的hr收了你的简历就不会有下文了。“研究生看专业”:如果不打算读博士,那么研究生读什么方向,基本就决定了第一份工作的性质或者内容(排除个别毕业就创业的猛将)。所以抛开文凭不谈,考研是能够改变人生的选择和尝试,换个行业换个研究领域,多一次尝试的机会。也许这次更适合也不一定?“博士生看导师”:题主问的是研究生,我觉得跟博士生还是有很大联系的,提一下。硕博连读比较坑,除非是特别好的导师,否则能避免则尽量不选,博士读不下来,硕士文凭就比较麻烦了;博士以及博士后级别,基本另一只脚已经离开工程领域,双脚踩在学术的大路上了,而搞学术的,一般都很重视师承。曾经我选修过课程的任教老教授,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喜欢画“学术家谱”(scholar tree?),师承xxx,又师承xxx,然后最顶上是某位诺奖大牛或某实验室巨擘。导师手里有资源,软硬资源都过硬的博导,对于学生在学术上的发展,帮助不可谓不大。其次,国内研究生分学术和工程。国内目前学术和工程基本是55开,工程有扩大的趋势。依国内目前的状况来看,非TOP985,非热门专业,两年半到三年读一个学术硕士,含金量勉强赶上文凭贬值的速度。学术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给老板打工,这已不是新闻。刚开始上手是会学到些东西,往后能接触多少新东西,就因人而异了。不排除好导师手下的牛硕士在读期间发个两三篇SCI,但这种情况太少了。大多数人会发现读出来依然找不到好工作,因为“研究”的东西完全不是市场上需要的,或者说,“学术”和“工程”对学生来说不太可能两全。相比之下,个人认为个别高校工程硕士(针对 的评论做出修正)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以软件工程硕士为例,如果意不在博士,那么上一年课实习一年这种安排,是个靠谱的选择。能让国际奖项和大牛论文在简历上熠熠生辉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两三次靠谱的企业实习经历,远远好过徒有虚名的奖项。实习经历或项目经验,对学生真的很重要。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TOP高校的学术硕士,或者热门专业的学术硕士,那么找一个好说话管的松的导师才是硬道理。只要肯放出去实习,这都是莫大的优势另外国内的高校,除了985这个标签带来的多重科研资金、师资优势和硬件设备优势外,地域和面向社会的机会是非常值得考量的。处在大西北的985,和处在南方发达城市的985,对学生的眼界影响是非常不一样的,事情往往是,并非你做不到,而是你没看到,或者你不知道。争取不错的1+1或者1+2交流项目,拿到双学位或者学分互认,以此为跳板出国读博深造也是条被很多人走过的路。最后是一些个人的见解参考自身和身边的例子,我一直觉得硕士准确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博士预科“。本科横向拓展,研究生纵向深入,博士生提炼和抽象。本科文凭贬值,硕士文凭门槛降低给了很多高校扩招的理由,给了很多学生报考的冲动,这是个阴谋(误~)。国内非常不适合做学术。刷文凭可以读工程硕士,不浪费时间,或者在职读MBA。除此之外,还是早点进入社会吧
我本科在江苏一所很不错的老牌211院校,专业自动化。在校期间表现一直比较优秀,本科就加入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参加各种电子设计大赛,拿到了一定的名次。后来放弃学校保送本校的机会,准备参加考研,一方面是想考取自己觉的在自己专业方面比较NB的学校深造,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考研来磨练一下自己的性格,当时心情一直很浮躁,就想坐下来,专心地把这些基础知识好好弄弄。但是事与愿违,考研期间各种不幸或者是自己本身的实力确实有问题,栽在了考研英语上面,只考了42分,发挥严重失常,单科没达到所报考学校划定的线,其他数学、专业课成绩都是让我非常满意。就这样失去了进入专业领域比较强的一所学校的机会。这是我求学路上的唯一一次失败,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过往都是一帆风顺进入理想院校,只是这一次失败了,对我的自信心打击很大。那一段日子真是难熬的日子,当时有三个选择:1.调剂回本校,2.调剂到外面的一些研究所,3.找工作。当时心里一根筋,只是不想自己的的确确失败,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加上家庭的影响,一心只想读研。后来还是选择调剂到了一个"历史"算是辉煌,现在有很多"没落"的电子研究所,研究所补助多,可以基本是不用家里的补贴,做到经济独立。刚毕业就被导师叫到他的公司实习,导师的公司原先是搞电子行业最低端的制造行业,后来又有了高端制造(IC封装),是一个小公司,我去的时候只有几个师兄和社会上招聘的人员在那边干活,从事的行业是时下流行的"物联网行业",主要做一些tag、Reader,技术上不是很高端。实习完毕以后,研一开学,我被所里派到西电去上一年的基础课,这一年时间里,对我的影响比较大,离导师十万八千里,自己相对自由,可以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很多事情,我和西电研三的师兄住在一块,自己也对自己过往的各种失败各种成功,包括人生道路上很多想法,细细整理了一下,这一年里基本上把导师公司现有的产品自己好好做了下,又将自己的技术深入了一层。更多层次是对自己性格的一种磨练,不再像以前一样过分自信,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过分自卑,不会像以前一样好高骛远,不会像以前一样浮躁不堪,做事做人感觉自己在一年的时间里好像真的是成长起来了,当时我22岁。也接触到了不少的人,有在研究生3年时间里,天天在宿舍打游戏看电影的,还有看股票的,也有天天早起去lab,晚上半夜才回寝室的研发男,我想说的是,不管在哪里,你都要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其他的其实没那么重要。读完研一以后,回到了导师"身边",所谓的实验室,其实就是导师的公司,在这里,有社会上招聘来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所里的师兄、师弟,每天上班、下班、加班,经济已经和家里完全独立,每个月还能剩下一点钱,有时也和学校里面的一些研究生接触,有NB的,也有SB的,所有的NB和SB最后都归结到个人的身上,所以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还有一年就要毕业,自己的技术还不是很过硬,自己的学问还不是很高深,自己的想法有时也很幼稚,但是一切都在前进当中,一切都在进步之中。不是么?
1. 研究生能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功利的来讲,学历和学位的获得对职业的帮助是巨大的。学历是个门槛,除非你牛x到顶天,不然没有文凭寸步难行。其次对于个人的提升,这个就不一定。我觉得国内高等教育真是很烂(普遍来讲),但是毕竟学校有着和校外不同的环境,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让自己能充实。2.缺点也是很显而易见。需要投入时间,金钱,耐心等等。考研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年毕业后未必就能找到好工作,加上年龄的增长,来自周围人,家人,以至婚姻的压力。特别是你这样还是转专业跨度较大,风险大
你好,我想你是在出来实习后遇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感觉之前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多用处,所以萌生了去读研这样的想法。社会更加开放,英语作为一种大众性语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可以说它已经不再是一门专业,而是回归到它是语言的本质,即交流。所以你首先得定位好自己,你必须在工作中结合具体岗位需求发挥自己英语的优势。至于考研,如果是应用类学科,我觉得没有必要。如果你要考,建议你一定要换专业,如你自己所选的商科,其实跟英语结合在一起是很不错的。英语向管理类转是比较好的,向金融、经济类可能需要些数学基础,所以不知道你大学四年后是否在家里衣柜最底下还能找到数学书不,嘿嘿……关于国内研究生的培养,整体来说却是不怎么好,充斥了太多的虚伪与利益。但是,它确实又能带给你一些,不要以为在研究生期间一定要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学到了多么渊深的知识才算成功了,这往往是做不到的。我想在研究生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努力培养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培养自己对于社会的认知,对于人生观、价值取向等的认知。当然这期间深入学习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要不然来干嘛,是吧?呵呵……要是你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欠缺,而且又觉得自己有毅力去提高自己这些,并且确实对那个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那就追随你内心的想法,去做吧!最后,祝你学习工作开心……
大学几年我基本上是在玩游戏,后来考上研究生,在学校多呆的两年里面,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好好享受就可以了,在享受的同时,不要忘记学习,不仅仅是学校的学习,也包括社会的学习。这样,等你毕业以后,就可以坦然面对各种问题,包括就业,民主,社会不公等等。
我也是今年毕业的双211专业硕士,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具有发言权,现在已经就业了,简单得谈谈闲扯淡的话,希望各位看客轻拍砖,谢谢。1.首先你要明确读书的目的——这很关键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去国外,你读硕士的目标决定了你如何去读,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研究性的人才,那我建议你本科就出去读书(英语过关的话),国内的科研我真心不敢苟同(这个后边吐槽),为啥本科就出去,欧洲的硕士就1年,大部分真心是旅游去的,1年啥都读不出来,美国的科学硕士又非常难考,所以如果要做研究,最好本科就出去读书,用本科适应国外的教育研究模式,然后读硕士进行拓展,博士你就可以去研究所真实的做深入的研究,国外经费还是比较充裕的,如果你真的是做研究的话,但是往往给你钱,给你人力,研究是做出来的,我学院还有若干从欧洲回来的,就是读不下去了,如果本科在国内,硕士在欧洲,硕士一年你会非常痛苦,当然学霸请忽略我,做研究的话那就读博士吧,硕士真的还很浅,一个海归硕士,在国内找工作真的没你想的可以秒杀一切国内院校的,只想告诉你海归没那么吃香;要是在国内读硕士,本科成绩好尽量保送,尽量不要跨一级学科,尽量选择和本科相对有关系的学科,还是看自己目的,读书要为了工作,那尽量去985,211读硕士,找工作就知道学校、校友重要性课,硕士好点可以弥补本科不足,为了研究就看老板了,选好老板,就有好课题,自己踏实的做还是有成就了。小结:做研究尽早去国外好大学,工作选择国内好985、211,(Boss的人脉也蛮重要)2.国内是否值得读看对你未来的影响因子还是分别说:
研究型:做研究的话要看课题,自科、社科、863……这些项目国内好的学校比较容易申请(不是说其他学校没有机会),这些课题可以帮助你快速进入研究,还有一定经费,像自科项目现在额度蛮高了,社科这个大家懂,863就企业合作钱多也难搞,经常看见隔壁研究中心出差,其实也没搞什么,当然,大家都是傍课题,这也是中国特色科学研究,研究搞得好,直接可以直博,那时候可以自己搞点项目,带点硕士,做大Boss下边的小老板……博士期间搞个国外交流,访问学者,顺利毕业后去个研究所或者做高校老师……然后再接再厉转型做大Boss,然后副教授,教授……工作型:要工作的华别读博士,切记,博士找工作的尴尬这里省略若干,读硕士还是看学校,能去985,别去211,能去211别去一般本科……硕士工资也比本科高1000左右,有些公司还没有,现在硕士还有专硕和学硕,工作的话还是专硕好点,特点2年搞定,课程相对实用一点,比如我们还会捯饬财报分析,学硕至少这个不会,加分,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也相对多,你自己动手的地方多,无论是Word还是PPT、Excel或者其他的时候东西,你做报告总会用,还是经常用,所以一年下来,我们专硕这个技能真的比学硕高很多,完了学一年课程,还有一年你可以结合自己方向去实习,所以基本给了个你2年在学习的机会。很多和我们一届的学硕,目前还在准备开题,我们呵呵笑了!3.国内硕士读些什么?
也就是课程进行深入学习,老师的讲课,我呵呵了,不知道诸位读完硕士的有没有对很多老师特别想吐槽的地方,真的一点没有启发,课本上东西我自己会看,要不要给我们做不完的PPT任务(woca)迄今为止硕士阶段给我好好上课的只有《财务报表分析实践》和《金融衍生工具》,事后一个代课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给我讲了点商务礼仪,《公司理财》一直给我们讲自己怎么理财,她很有钱,大家也上课闲扯理财的东西,也算有点收获,其他老师你们都在干嘛……
然后就是导师的课题,重点项目,钱很多,我们很穷,很多人忙着在外挣钱养活自己,经费花不出去已经成为整个课题组的大事,国内的科研,真的有心踏实做的,真的有,但是我看到的学院里尔虞我诈的太他妈的多了,一切都成为一个指标,看你老是牛不牛,从课题到经费,再到论文质量,A还是B,大伙台面上说怎么佩服,敬仰,心里各种不服,研究也是有团队,也就是阵营,真正能坐下来谈论问题的几乎没有……或者说少很少……4.杂说   目前,现在已经不是本科一大把的年代了,而是硕士一大把的年代,我找工作的时候,几乎没有见过本科生,去事业单位基本是硕士要求,公务员,硕士居多,银行,硕士优先,在现在人才明显供大于求的时代里,你没有这个学位,意味你少个机会,很多本科及以上,其实大部分被硕士占着,但是也有例外,互联网企业和创业企业对于学历要求不高,更多的是从实用出发,及是否有技术,是否有经验……所以找工作方向也决定了你的是否需要硕士这个学位。  最后,当然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要你自己想明白,学历是你获得你想要的一种途径,更是你获得知识经验技巧的附加产物而已,后者才是你需要关注的重点,此外德行和修养,人格魅力和价值观,会决定你走的有多远……就这些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是计算机的话,无论读不读研,在学校多写code肯定没错
就拿自然科学和工程应用方面的专业来说,进企业之后你拿什么和别人竞争,还不是知识(文秘这种职位对知识的依赖可能不是特别强)。去了企业才学习,一是时间充裕度和环境都没有学校好,二是你会被竞争对手甩下很远,就好比人家开始杀敌人了,你还在磨刀。换句话说,为什么不在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情呢。国内的研究生能不能学到知识,其实还是看自己。有的人宅在宿舍游戏电影,有的人早起晚归lab图书馆,这就是个体差异,不要一概而论。拿我自己来说,我读研的目的主要是:一 充实知识(而我前面已经说过了能不能学到知识和你在哪上学是没关系的) ,二 发表论文。这是很关键的一点,也是我的一个主要目的。文章对于一个搞学术或搞技术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无论你以后是工作还是申请国外phd,论文都是核心考核指标(你在SCI上发表的论文,不会因为你是在国内发表的就不算吧。。) 三 结交技术圈内的朋友,对以后职业生涯有好处。 四 我喜欢在年轻的时候享受求学生活 以后有40多年的时间工作 就不能在现在拿出2.5年时间学习吗。
我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我放弃了保研而直接工作了。
就是想,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再去深造也来得及。
否则还会像本科那样,荒废学业,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经历,每个人的经历和状况不一样,所以,还是要参考别人的意见,主要因素还是在自己。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10月02日 01:44在职研究生有用吗?为什么要读在职研究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在职研究生有用吗?为什么要读在职研究生?
上传于||文档简介
&&在​职​研​究​生​有​用​吗​?​为​什​么​要​读​在​职​研​究​生​?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梁山夫妻大办离婚庆典,两人亲自把喜字剪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还有产妇和6个月孕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招考资讯请访问:
考研还是工作?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理想。
对这个人生中比高考还重要的岔路口有些恐慌。
怕走错了,对不起未来的自己。
对不起对自己满心期待的家人。
看看这篇文章吧,兴许对正在犹豫、彷徨的你,有点帮助。
1、在数据之中找到自己
749万本科毕业生。
估算全国985高校毕业生人数:约17万
占毕业生人数的2.26%
估算全国一本高校毕业生人数:约90.277万
占毕业生人数的12.05%
估算全国二本高校毕业生人数:约102.36万
占毕业生人数的13.67%
估算全国三本专科高校毕业生人数:约556.363万
占毕业生人数的74.2%
估算毕业后不参加工作人数约75万
占毕业生人数的10.01%
找到自己了么?
2平均薪资:首年薪资数据
2015年毕业生首年正式工作平均薪资表
(不含实习生工资数据)
别急,平均数不能代表一切。
来看看2015本科平均薪资百校榜(节选)。
分析数据如下:
1.收入排名榜单中共有一百所学校,其中二本院校只有14所。
这意味着什么呢?
985,211名校大校不只是名声在外。收入也比寻常本科生收入要高很多,毕业薪资会和平均薪资有一定的差别。
不过高薪职业只对亮出与名校名头相符的素质和价值,实现自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作出应有的社会贡献的同学开放。
2.二本以下院校的同学本科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名校仍然是各大企业追逐的对象。
如果有同学对薪资不满意的话,需要努力学习和工作,甚至通过考研、课外专业培训改变自身的硬件条件,来改变自己的现状。
地处北上广深地区的院校,本科工作收入会有一定的提高。
以上所提到的14所二本院校,其中有12所院校在北上广深地区。
上文所提的平均收入表,代表了大部分没有学历优势或在校工作经验的二本以及二本以下毕业生的收入水平。
这些毕业生们急需通过考研或者技术培训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5.财经,语言,艺术类院校在非985、211高校中,收入属偏高。
相关专业的同学估算自己的毕业收入时可以适量根据实际增加。
再看看研究生的收入。
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以上数据和图表得出的结论。
1.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收入确实在个体阶层上有较大差异,入职薪资平均差异为2000元。
2.名校本科生的平均收入接近1w元,在研究生收入群体中可以排到前百分之五。
所以不能仅仅针对“工作还是读研”来给一个“孰优孰劣”的答案,读研对于自己的提升仅仅只能从个人层面来考量。
这个问题,是没有确定回答的。
3.有勇气和能力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工作的毕业生,获得的收入加成与读研的提升差不多。
4.读二三本左右的研,对就业能力提升不高。
如果打算读一次研究生来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建议拼搏一次,选择一本以上的院校作为目标。
5.您的父母通过街坊邻居,同事,报纸,广告,表哥,道听途说得出的结论都是不可信的。
他们是固执和盲目的。
没有人真正了解你的学校,你的专业,你的特殊技能,你的实习工作经历,你的爱好,你的性别,你的长相。
这一切都是需要你自己来衡量的,也是需要你为自己的想法负责的。
4我们会去哪儿?
2015研究生就业去向分布图
以下为数据分析:
大量的研究生投入了国企的怀抱。
考虑到国企对于学历与工资,绩效考核,职称评价有直接挂钩。
如果喜欢国有企业的稳定和高福利,考研是值得的,也是最稳妥的进入企业方式。
考虑到高等教育和党政机关能够提供的岗位有限,研究生人群的占比已经算是十分乐观了。
高等教育院校留校,以及党政机关的考核都对学历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可以说是本科学历将来工作和晋升的大麻烦,如果有同学向往两者的工作岗位,也可以准备考研了。
根据已知社会情况,本科生更有可塑性,企业会更倾向于在管培生、企业实习主管等岗位选择本科生。
以实现对“学校无相关专业岗位”人才的重点培养。
5风险与后果:失败的可能性
数据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并没有,我们还要核算待业在家,或者考研失败的可能性。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历届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
录取人数约占历年报考人数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如果对自己的成绩没有信心的话,考研还是很有可能失败的。
落榜后呢?
再次备考,准备第二年再战心仪的学校。
相关学校可能会在面试中因此对你降低评价分数。
有必要对上图结果做出注解,有很多考生报名两到三个学校,最后只参加一个学校的考试。
也有考生只是报名考试,最后因为拿到offer决定弃考,根据网络数据来看,实际的考录比大概在50%左右。
毫无准备的参加春季招聘,春季招聘相对来说参与人数多,招聘岗位少,工资待遇都不如秋季校招。
所以千万不要学一学,玩一玩。世界上只有一个失败的理由就是没尽力!
根据以上图表推算:
选择直接工作的大学生,就业率大概为85%左右。
笔者考虑到部分大学生最后选择了成为服务生,快递员,房地产业务员等等我们不相信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工作。
所以实际上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找工作失败了怎么办?
社会招聘比校园招聘的门槛要高很多,很多面向社会开放的岗位都要求有多年的从业经验。
错过了校园招聘的机会,几乎就很难顺利的进入好的企业了。
潜心读研,再接再厉,或者背上行囊,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都是较好的选择。
6给自己的鸡汤
愤怒地质问“我读的书呢?我拼搏努力的高中三年呢?这些都算什么?”
还不如问问自己:
如果你是HR,你会雇佣自己么?
如果你是老板,你看得起自己么?
所以,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它都是一个新的机遇,给你新的生活与选择。
今天不仅仅只有“读研”或者“工作”这一件事情;而今后的任何一段时间,也不会仅仅只有一个选择,一个结果。
人生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都是由我们自己努力决定的。日后的生活朝哪个方向走,充满了机缘巧合,和读研或工作好像没有必然联系。
可能有一天我们会明白,哪怕实现了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代表我们就能一直享有快乐和幸福。
但好在我们找到了一样东西,能够成为我们在遭遇痛苦的时候的避风港,让我们得到暂时的宁静。
事实已经摆在你面前了,放心的选择你早就知道的答案吧。
它毕竟只是一段生活。为什么不过你喜欢的那一段?
原标题:读研对工资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推荐阅读: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提供南平人事考试与南平公务员考试信息,南平公务员考试、南平...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