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立方与a的立方什么是同类项项吗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一)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式的推导.
  难点:公式的正确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公式?并用语言叙述,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
  (公式1:(a+b)(a-b)=a2-b2,公式2:(a±b)=a2±2ab+b2,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语言叙述略.)
  二、师生共同研究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提问:对于(a+b)(a2-ab+b2),(a-b)(a2+ab+b2)这两个算式,能否用学过的公式进行计算呢?(不能)那么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请两位同学板演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a+b)(a2-ab+b2)
  =a3+a2b-a2b-ab2+ab2+b3
  =a3+b3?
  (a-b)(a2+ab+b2)
  =a3-a2b+a2b-ab2+ab2-b3
  =a3-b3?
  根据学生的板演提问:
  1?这两道多项式乘法计算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都是两个因式相乘,一个是二项式,一个是二次三项式,结果都是二项式,而且是立方的形式.)
  2?二项式乘以三项式,一般说它们的积应该有几项?(6项)为什么这里的结果只有2项?(同类项合并)
  3?比较等号左边的二次三项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有何不同?
  (乘积项不一样.完全平方公式的乘积项还有一个2倍,这里仅相乘.)
  4?等号左边的三项式中的三项与二项式中的两项有什么关系?
  (左边三项式中有两项是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还有一项是二项式中两项的积.)
  5?比较这两个等式的异同
  (两等式中对应的项只有符号不完全相同,字母和指数都相同,左边的两个因式中只有一个负号,右边两项的符号同左边二项式的符号相同.)
  根据这两个等式具有简洁、对称、便于记忆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公式用于今后的运算,并让学生给两个公式起个名字.?
  让学生看书,并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公式.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 计算:
  (1)(3+2y)(9-6y+4y2);
  (2)(5a-b2)(25a2+b4+ab2);
  (3)(2x+1)(4x2+2x+1)?
  第(1)题由师生共同解答,教师板演;第(2)、(3)题由学生板演
  对于第(3)题,根据学生板演情况,教师正确引导,如果学生根据多项式乘法法财进行计算,那么教师给予肯定,并指出解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算式是否符合公式的特点,若不符合公式的特点,则可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如果学生直接用公式进行计算,那么请全体同学一起研究其错误的原因,并指出该题不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道理;如果学生犹豫不决时,教师适当进行引导,通过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其顺利地完全计算.
  板演计算格式:
  (1)解:原式=32+(2y)3
  &&&&&&&&&& =27+8y3;
  (2)解:原式=(5a)3-(b2)3
  &&&&&&&&&& =125a3-b6;
  (3)解:原式=8x3+4x2+4x2+2x+2x+1
  &&&&&&&&&& =8x3+8x2+4x+1?
  课堂练习
  1?填空,使之符号立方和或立方差公式:
  (1)(x-3)()=x3-27;&&&&&& (2)(2x+3)()=8x3+27;
  (3)(x2+2)()=x6+8;&&&&&& (4)(3a-2)()=27a3-8?
  思考题:在第1题中,有几种方法判断公式中的a与b?
  (有两种方法,①从二项的因式判断,②从积去判断,将积化为两数的立言和(或差).)
  2?填空,使之符号立言和或立方差公式:
  (1)()(a2+2ab+4b2)=__________;&&&& (2)()(9a2-6ab+4b2)=__________;
  (3)()( -xy+4y2)=__________;&&&& (4)()(m4+4m2+16)=__________?
  思考题:在第2题中,有几种方法判断公式中的a与b?
  3?运用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计算:
  (1)(y+3)(y2-3y+9);&&&&&&&&&&&&& (2)(c+5)(25-5c+c2);
  (3)(2x-5)(4x2+25+10x);&&&&&&&&& (4)(a-b)(a2+ab+b2);
  (5)(x2-y2)(x4+x2y2+y4)?
  四、发散思维&& 自编题目
  由学生自编题目,要求能运用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进行计算,要求编得新颖、巧妙、与众不同针对学生编出的题目,师生共同检查.
  五、小结
  至今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五个乘法公式,其中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最为和昨杂,大家一定要准确记忆、慎重使用.?
  计算时同学们要注意两点:
  1?两步审查——对乘式的两个因式要分两步分别审查,即从二项式的因式判断公式中的a与b,又从乘式的三项式看是否符合公式的使用条件,然后再运用公式.
  2?记清运算结果是积的形式——a与b的立方和或立方差.
  六、作业
  1?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5-2y)(4y2+25+10y);&&&&&&&&&& (2)(1+4x)(16x2+1-4x);
  (3)(2a-3b)(4a2+6ab+9b2);&&&&&&&& (4)(-x-2y)(x2-2xy+4y2);
  (5)(y-x)(x2+xy+y2);&&&&&& &&&&&&&(6)(10-3)(9+30+100)?
  2?计算:
  (1)(x-1)(x2-x+1);&&&&&&&& (2)(2a+b)(4a2-4ab+b2);
  (3)(b+5)(-5b+25+b2);&&&&& (4)(a-3)(a2+3a-9)?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在上述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首先,这节课的主题——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及其特点,都是由学生发现的,自己得出结论的其次,学生的活动不是停留在一种简单的、机械的操作活动上,而是立足于复杂的思维活动上就以编题来说,它要比单纯的套用公式所付出的思维劳动更多些,后者的对象是在主体的眼前的,只要把对象与公式逐项比较就可完成,它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前者,思维对象不在主体眼前,要主体根据公式特点,自己去寻找对象,发散性大,给学生创造的自由度大.同时,在这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要动用他全部的知识经验;另一方面,在这过程中,要运用许多思维操作,如比较、类比、观察、想象、分析、综合等等.
  第三,教师随着学生的思路,及时的加以引导,而不是把学生的思路、想法,强拉到自己的思路上来为什么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由数学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前人总结的间接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发展他的认识能力,增强他们的才干.这样,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增强才干,都要学生亲自去实践、去体会,通过学生的动脑、动手,对学生来说是把未知的知识转变为已知的知识,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别人是无法取代的,而且没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活动,这个过程也是无法完成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同类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