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南京,北京这一类的大城市的湖南有哪些大城市学有...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集聚·分化·整合:年苏州城市化研究.pdf28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博士学位论文
集聚?分化?整合:年苏州城市化研究
姓名:方旭红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指导教师:王国平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丐云啦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
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l匙乏日期:丝型
导师签名: 卑日期:爿
集聚?分化?整合:年苏州城市化研究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去吧。
LOFTER精选
第一个依据,武汉的宏观地位不断下降的趋势亟待转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沿海城市的崛起,武汉在中国的地位是在不断下降的。在我们的分析里面,1997年武汉的城市中心性是列香港以外的第六位。按照GDP总量来计,2003年武汉居第13位,按人均GDP来计武汉居第29位,特别是武汉的水运的地位在不断地下降。 第二个依据,武汉的区位优势犹在,需要转化为经济优势。武汉北距北京、天津,南距广州、香港,东距上海,西距重庆,它们之间的距离几乎是相等的。它和中国沿海的六个发达地区(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长三角、福建沿海和珠三角)之间的联系都非常地近便,具有一种很特殊的居中区位。这种居中区位到了今天有它新的意义,应该把这种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武汉的位置正好处于我们今天大陆的经济重心。如果从全国的产出来计算经济重心的话,这个经济中心离哪个大城市最近?离武汉是最近的。 第三个依据,武汉在我们城市体系和经济格局里边的地位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的分析里边,武汉是作为一个二级经济区,作为两个一级经济区的交错地带。那么我们这个所谓武汉的成“弓”战略,它的内涵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把中国比作是一张蓄势待发,全面走向世界的“弓”,那么武汉的经济重心地位和它的心脏的位置相当于这张弓的拔箭点,“弓”的两端分别是当今中国南北的两个发展级——珠三角和京津唐。“弓”背相当于串联了我国最发达的城镇密集区的沿海地带,这支箭就相当于长江经济带,“弓”背的中点相当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是这么一种空间关系。 这个战略的具体内容是四个要点: 第一,做实都市区。武汉是我国很早的没有乡县的市,它在行政上是做大了,但是还不强,要增强自身的实力,首先是要继续增强组成的经济实力。其次,要以组成为核心,利用积聚和扩散两种力量,带动市域经济,促进近郊远郊的经济发展,形成实力强大的都市区。现在提出来武汉的“8+1”战略,在我看来,武汉首先应该加强它的市域经济。武汉的实际情况是中心城市很强,一到郊区,一下子就衰落下来了,然后到了外围,又崛起来了。这首先是它自己的市域没有做强,你要去带动周围的8个市,我认为它似乎现在的实力还不够,所以我们希望它能首先做实都市区,把市域的经济能够很好地发展起来,做强起来。 第二,借力于南北。武汉现在的主要经济流是南北向的,因此和京津唐、和珠三角保持密切的经济联系是尤其重要的。借力于南北,也就是借力于京津唐和珠三角,也可以说是借力于两种体制。借力于沟通南北,融合到承东启西里边来。 第三,发力于西部。武汉扩大腹地的潜力应该主要是西边。尤其是重庆、四川、湖南的一部分、贵州、陕南、豫南的中西部地区,要吸引它们的经济流到武汉来中转。就是要在扩大西部腹地上下功夫,与腹地建立起方便的联系通道。我认为,城市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腹地的竞争。这个成“弓“战略的要领就是要发力于西部,到西部去扩大你的战略,扩大你的腹地。 第四,目标在东方。武汉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应该选择向东,要对接长三角,走向太平洋,面向全世界。 最后,我们也提了一些战略措施,就是实现这个成“弓”战略需要做哪些事情。从宏观上来说,首先是要建立我国的东中西的区位协调平台,这个平台相当于长江流域的区域协调平台,应该是贯穿东中西的。第二个建议,应该尽快打通以武汉为中点的沿江铁路和公路干线。武汉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武汉和北京、广州、香港的距离是公里,坐火车的话大概10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它到上海的距离不过是800公里,但是坐火车的时间是17个小时,它和上海之间没有直达的铁路线,和重庆之间也没有直达的铁路线。过去武汉之所以成为东方芝加哥,九省通衢,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长江航运。但是自从长江航运衰落以后,东西向的陆上交通线始终没有能够打通,我认为这是武汉地位衰落的很重要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加快打通以武汉为中点的沿江铁路和公路干线。其实沿江铁路就是从九江到崇明几十公里的距离没有通上,其他区段都已经有联系了。第三个建议,应该抓住机遇,建设武汉航空枢纽港。第四个建议是建设武汉航运中心,上下游合作来重振黄金水道。我觉得过去中国一直是沉醉于长江航道相当于11条铁路干线,所以不重视长江沿线的铁路的修建,这是导致我们东西向沿着长江这条交通走廊没有形成一个大运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武汉的长江航运还是很有意义的,还是很有作用的,其实这里还不单单是经济上的作用,很大一个程度还有军事上的作用。最后,应该完善武汉和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做强紧密腹地和它紧密联系的区域。在武汉我们提出了七个战略,这是其中的一个,是宏观战略。至于中部地区的其他省区的其他城市,我个人的看法是道理是一样的,道路是不同的。你们要去着力于分析你们的经济联系方向,你们的人流、货流、资金流是从哪儿来的,往哪儿去的,要把这个弄清楚,这是我的一个主导的思想。
阅读(228)|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北京大学教授周一星谈对中部崛起的理解',
blogAbstract:'1、中部崛起不是形成一个高峰,而是形成诸多个高峰,是群峰竞起,但是它们的高度是不一样的。\r\n\r\n2、在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中部诸省都要寻找各自的沿海经济核心区作为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才能有出路。\r\n\r\n\r\n3、由于各自的条件不同,中部各省的主要联系方向是不',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0,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3,
mainCommentCount:3,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去吧。',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是不是逃离北上广,我不敢说,单说说北京吧。&br&&br&&br&我一个老朋友,北京一家平面科技杂志的主编。&br&&br&在北京奋斗十几年,做了8年主编,生活小资,然后,就在上个月……走了。&br&&br&听到他离开的消息,我们都很惊讶,因为相识8年来,我们都彼此以为大家都已经把根扎在了北京。&br&&br&他说,最近两年房租上涨的厉害,从3000块涨到5800。&br&&br&他没有北京户口,孩子在北京上幼儿园,要3000块/月&br&&br&他说他要是回老家,就算在家什么都不干,就算这两项,也是每月8800块的收入。&br&&br&实在受不了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北京,这样的让他感觉无立足之地。&br&&br&……&br&&br&还有两个朋友,他们生活更好一点,早早早北京买了房子,工作不错,收入尚可,反正是需要每年申报纳税的。&br&&br&然而他们在前两年,看准了时机,纷纷把房子卖掉了。&br&&br&然后一个去了上海,自己开了个公司,找了个风光秀丽的住处租住下来。&br&&br&另一个干脆卖掉房子携夫人跑到了国外。他自己找了个学校开始读书,太太每天云游欧洲,到处吃喝玩乐之后写点游记什么的投给一些旅游媒体。几年下来两人混到了某申根国的身份,帅哥也顺利找到了工作还买了当地的房子,算下来北京的房子卖掉的钱居然还有结余。&br&&br&……&br&&br&逃离北京,有过不下去的,也有过的其实还不错的,但是离开北京的理由,其实都是在北京的梦想不在了。&br&&br&许多年轻人如我在大学毕业时两手空空来到北京,为的其实仅仅是“这里是北京”这种难以言状的帝都情怀。&br&&br&许多年轻人如我在10年前中国互联网二次启航的时候来到北京,为的其实是那个谁也说不准但是又都看得到的科技前景。&br&&br&对于混IT行当的我来说,看过太多这样的故事。&br&&br&可是,创业,持股,成功,上市……这样的故事能有几个?&br&&br&百度,新浪,搜狐,谷歌,微软,金山,小米……这些风光的企业又能解决多少人的直接就业?&br&&br&更多的普通人混迹在一些或者小有名气或者默默无名的公司里,做着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出人头地的工作。&br&&br&年轻的时候靠梦想,但是到了三十几岁,梦想几近破灭的时候,北京对他们来说还是那样的冰冷。&br&&br&地铁是越修越多了,但是自己租住的房屋距离北京城却越来越远。&br&&br&从三环,到四环,到五环,到五环外……现在,要住到昌平县城去了。&br&&br&这还是北京吗?&br&&br&北京是一个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要进来。
是不是逃离北上广,我不敢说,单说说北京吧。我一个老朋友,北京一家平面科技杂志的主编。在北京奋斗十几年,做了8年主编,生活小资,然后,就在上个月……走了。听到他离开的消息,我们都很惊讶,因为相识8年来,我们都彼此以为大家都已经把根扎在了北京。…
有一同学,独生子女,父母双教师,属于大学疯玩游戏不出宿舍门的那种,现在人家结婚了,父母给买的房子跟车子,找关系安排到区的拆迁办上班了。&br&&br&有一同学,姐姐嫁了,家里的房子归他,不需要买房,同毕业四年,他每个月三千,每天6个小时的班,过得很潇洒,87年的,前阵子跟93的女朋友分了,换了个96的。&br&&br&有一同学,家里做海鲜生意,家里房子特别大,后来闪婚了,买车了。&br&&br&&br&有两同学,大学恋爱4年后结婚,孩子房子都有了,家里托关系,双双都进了移动,两个人又都是中产家庭的二代,生活很滋润。&br&&br&有一同学,大学毕业至今4年了,真正工作时间不超过1年,先是进了金融多金行业嫌无聊不干了,之后在酒店里包了个柜台卖东西后来亏了,于是就开始玩了,见上面2位同学买房,就以每平方多出3k的价格,在他们隔壁栋全款买了一套房子,经常带不同的姑娘游玩于国内的各大景点。&br&&br&有一同学,出身农村,内向,抗压能力差,工作一直不顺,后来父亲去世,从此躲入农村家中,借口盖房子,不再出村了。&br&&br&&br&&br&说这些,没有什么意思,就是感觉大家出身不同,大家发展的也不同。&br&&br&&br&------------------------------------------------------------------------&br&&b&感慨的话&/b&,其实所谓的寒门出贵子理论并不是很现实,家里条件好的话,确实可以比别人少奋斗好多年,条件不好的话,只会越落越远。&br&我用了3年时间,才让自己的工资水平追上那位身在移动的同学几年前刚进移动的收入水平。&br&而现在第4年,我才勉强追上他现在一个人的水平,可是人家已经是夫妻俩一起在挣,房子也要交房了,孩子都能喊叔叔了。&br&之前谈了个女孩,人家觉得我自己买的房子都没有,就吹了。&br&有时候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差劲,总落后别人,可是想想,没办法,认命,毕竟自己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他们的背后都有父母。&br&&br&&br&&b&趋势的话&/b&:&br&越来越多同学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跟我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当然,那些更落后的同学,则也会被我甩得越来越远。&br&&br&毕竟我们这里是三四线,不像知乎上的很多人,读的是名牌大学,同学大多出国,什么研究生,什么硕士,各种好车,美国、澳洲等等。我们这里,能买一辆10w的车就算是挺厉害的了,我妈经常收我网上买的包裹这事,已经是让村里人都轰动了,买的东西又便宜又直接送到家里。
有一同学,独生子女,父母双教师,属于大学疯玩游戏不出宿舍门的那种,现在人家结婚了,父母给买的房子跟车子,找关系安排到区的拆迁办上班了。有一同学,姐姐嫁了,家里的房子归他,不需要买房,同毕业四年,他每个月三千,每天6个小时的班,过得很潇洒,8…
本人8年多工作经验,半年前刚从一个二线城市回到北京,在那里工作2年。另外因为读的二本,刚毕业时在二线城市工作了半年。其余时间都是在北京和上海,算是有一手体会吧。&br&&br&软件行业是高科技行业,对人的要求高,且人员流动性大,所以论行业,也只有大城市能支撑的起行业的说法。一个简单的评判标准是,如果你想换工作,能否在同一个城市方便的找到相同职位。而一些二线城市只能说是有几家软件公司,或者是某些工作中需要几个软件工程师。&br&&br&一项工作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盈利核心,就没法拿到一流的薪资收入。就算是大部分金融行业公司里的软件工程师,也是如此,总是有交易员,BD,市场分析师等更赚钱。当前HFT之类除外。&br&&br&除此外还有个人能力的差异,工资差异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优秀的人流往收入更高的地方是自然规律。而这又促成了更大的工资差异。&br&&br&我在二线城市工作的期间所见颇多。毕业前实习那阵(2006年),我的team leader是个专科退学出来工作的,除了年龄大我看不出他有任何意义能做个team leader。而当时我作为实习生,月薪700元,他工作了2年多就能拿到1500元。工作中身边的人会一点delphi就能颇受尊重了。而我那时用linux,shell,perl,python来加快工作进度则只能是被嘲笑的份。公司的氛围和水平就是如此,冒尖就是要被狠狠修理。于是我只工作了50天就跳槽走了,不过当时第一离职理由并不是这些。&br&&br&新公司在同一个二线城市的另一头,算是我毕业第一份工作,月薪2500元,在2006年这个二线城市里也算是高薪了,其实在我去一线城市的同学里也不算低。做一个系统里的软硬件接口,以及web系统。其中做web系统期间,我写了一套代码生成器,后来发现相当于是ORM,用输入的python模式批量生成Java的web代码。包括每个数据库表的CRUD操作界面。因为那个年代即便hibernate都算是新技术的。所以,我每15分钟可以完成别人一周的工作量。结果就是我再次被狠狠修理,leader认为我的做法引入了新的编程语言,而别人不会,影响了团队的团结。三天两头把我拎出去骂,最狠一次从下午两点到晚七点,整整5个小时。&br&&br&结果你也猜的出,工作了5个月后,我辞职去了上海,月薪5000,此时是2007年初。在那里我用什么新技术都不会被看成异类,而且做的事情是公司的盈利所在,努力也容易见到成果。2009年离职时,月薪已到8000。&br&&br&随后跳槽到北京工作了3年,月薪14000。没啥可说的,在大城市里,机会多,优秀的人多,在这个圈子里也容易成长。&br&&br&2012年6月去了二线城市做个项目,年薪50万。而且也只能当地组建团队。&br&&br&---- 上班去了,有空再写 ----&br&&br&公司原来有个软件部门,负责人跟我同年毕业,这更是个很好的参考。此人毕业后就一直在这个公司工作,当前薪资据说刚刚过8000。而以我对这个城市的了解,想跳槽是不靠谱的,这个城市不会有其他公司能支持这种软件开发的职位。&br&&br&后续工作中发现,此人一直到2014年仍然在使用delphi5和vc++6.0,开发web则是用JSP。开发出来的玩意自然是卖给ZF的。我向他传递一些工作成果时,可知他不知道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的区别,更别说动态规划和贪心;不知道先验概率和后延概率的区别;不知道Linux长什么样;不知道jQuery;不知道网页上播放视频其实可以不用ActiveX插件。他团队里共有7人,其中2人跟我有少量合作关系,其中一个不知道环境变量的概念(8年Java开发),另一个从来没有写过超过2000行的项目。&br&&br&再后来就简单了,我根本无法用上这些人,当地也根本找不到能为我工作的合格人选,于是挣扎2年后,我离职回到了北京。从我的角度验证了去二线城市实践降级论是很困难的。&br&&br&我从高中开始编程,起点是比这些人会高一些,但是毕业8年多以后,一二线城市之间的环境差别放大了这种差异。一线城市可以经常见到各种新的创业公司,技术聚会几乎每周都有。三天两头的猎头电话使得你能第一时间了解到行业发展趋势。即便是无诚意的面试也能了解到各种公司的思路和做法。这些资源在二线城市都不会存在。而一线城市工作环境里的激烈竞争也使得你无法停下脚步,哪怕是放慢也不行,因为不进则退,那些没能跟上节奏的人就只能选择离开。&br&&br&至于物价、房价等因素我则不认同,也许刚毕业2年里,公司会以这些因素决定你的薪资,但是更长的周期来看,无论你在哪里工作,薪资对应的是你的工作产出。二线城市里的公司大多没啥正经事,自然也给不出个像样的薪资。&br&&br&题主说到终究要回到二线城市,并且当前已经工作了五六年,那么我是不建议你此时去一线城市的。大多公司环境是能给应届生以试错的空间,但不会给一个工作了五六年的人试错空间,此时做错了事情会很痛苦。&br&&br&至于资源是否会流向二线城市我认为不会。每个年龄段中最优秀的人肯定是在最优秀的环境里。这个环境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区别,也许很久前是军人、国企、公务员、工程师、金融从业人员等,但以地域分肯定是在大城市。&br&&br&---- 深夜再补充 ----&br&&br&可能我上面只是列举些例子,对要传递的内容说的不够清楚。题主的困惑来自于对当前环境的不满,对二线城市收入的不满,在犹豫去大城市挑战一下,或者是等待下二线城市是否还有发展起来的机会。而我的答复就是,题主已经在二线城市工作了五六年,此时去挑战自己会有非常大的困难。不是不可能,而是很困难。面试住宾馆,陈旧的知识体系,对职场的生疏,年龄差异,学历差异等等,配偶和家庭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都能压垮一个人。&br&&br&而对于毕业前后的年轻人,我还是建议去大城市试试的。是的,会很累,会很苦,开始几年勉强养活自己,甚至还要家里接济。但这样的环境是为数不多的,只要努力就能见到成果的环境。而如果早早放弃这个环境,选择去二线城市过上安逸的生活,那么你的余生就很容易预测了。对一个有雄心的年轻人,失去希望,走向别人给自己安排好的路,难道不是一种悲哀?
本人8年多工作经验,半年前刚从一个二线城市回到北京,在那里工作2年。另外因为读的二本,刚毕业时在二线城市工作了半年。其余时间都是在北京和上海,算是有一手体会吧。软件行业是高科技行业,对人的要求高,且人员流动性大,所以论行业,也只有大城市能支…
&b&14.2.2更新&/b&&br&原本只是抱怨一下的回答得到了那么多赞实在是不敢当。&br&&br&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上海发展的那么快,对我们来说利弊是一半一半吧。&br&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上海作为我的故乡,在这里我是不是应该得到一些特权」&br&或者反过来「是不是因为我在上海出生长大,我就不应该被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b&挤&/b&出上海?」&br&&br&说残酷也不残酷,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它作为我的故乡的同时,它更是一个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青年才俊准备的一个舞台,这里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相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可能。&b&既然这样,这里就该是能者上,弱者下。哪怕我在这里长大。&/b&&br&&br&&br&写下千余文字,散去身上的负能量,就该重新出发。&br&&b&一定要在上海找到自己的立足地,毕竟我比别人多一个理由留在这里。&/b&&br&&br&&br&&br&&br&&b&----------------------------------原内容-----------------------------------------------------&/b&&br&&b&-------------------------------------------------------------------------------------------------&/b&&br&讲些答非所问的。&br&&br&本人是上海活了二十多年的土著,来讲讲上海本地人的生活。&br&&br&--------------------------正文------------------------&br&先从&b&柏万青阿姨&/b&讲起。&br&&br&上海人最喜欢看的节目,无非就是那几个沪语室内情景喜剧,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老娘舅》系列了。&br&这个老娘舅呢,就包括了柏万青阿姨了。&br&后来这个柏阿姨啊,当了一档家庭类访谈电视节目《老娘舅》的主持人,专门在节目里帮人家调解家庭纠纷。&br&这个家庭纠纷那是五花八门啊,越看也是越让人觉得世风日下,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就是为了一间&b&房子&/b&。为了房子兄弟反目,母子反目,父女反目,婆媳反目,乱七八糟的通通反目。&br&起因通常是这样的,A老伯过世了,给两子一女留下了一套房产。大儿子认为自己照顾老人出力最多,理应分的钱多;二儿子认为大家平分;女儿则拿出不知是真是假的遗嘱说房子归她。&br&然后就兄弟姊妹反目了,最后上个电视让柏阿姨调解。&br&&br&房子就这么重要吗?重过血肉之情吗?&br&现在看来是的。&br&房子对于外地来的青年来说固然是一座难以翻阅的大山,对本地人来说又何尝不充满痛苦与心酸。&br&&br&&b&让我们从最早讲起:&/b&&br&90年代上海腾飞的伊始,由于上海市政府要通过卖地来赚钱(通常是这样,地给外资港资开发商盖楼开发,给几十年使用权,想着以后再回收的“借用外资之手来开发”的方法),数十万居住在市中心旧城区的居民被迫拆迁。&br&从拆迁公告贴出来到拆迁正式开始甚至只有40天,那真的是暴力强拆。&br&并且按当时的政策基本就是&b&市区旧房换郊区新房&/b&且面积相等,酌情增加,但不得超过人均2平米,外加&b&4000元&/b&补偿。&br&详情参照&i&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91版)&/i&&br&也许有人会讲那个年代4000元挺划算的。&br&我只能说远离了原来的交际圈,上班的地方隔了十几公里,配套设施完全没有,仅仅是房子变新了,外加给你在上海远郊的商品房都只能买个厕所的4000元,你真的愿意吗?&br&&br&&br&这是上海人的&b&第一次被迫逃离。&/b&&br&&br&&br&&i&可以看看1994年nhk拍摄的纪录片《上海梦》&/i&&div class=&video-box& data-swfurl=&/player.php/sid/XNDk4Njg3NzM2/v.swf&&&div class=&video-box-inner&&
&div class=&video-thumb&&
&img class=&video-thumbnail& src=&/0EAAEBA-26E5-B12A-D34D-EF2BB8144C61&&&i class=&video-play-icon&&&/i&
&div class=&video-box-body&&
&div class=&video-title&&NHK 上海梦&/div&
&div class=&video-url&&/v_show/id_XNDk4Njg3NzM2.html&/div&
&/div&&/div&&br&&br&然后是00年左右上海快速发展的年代,这个时候是投资买房回报最大的年代。也是上海人以及来沪奋斗的青年人最痛苦的序幕。&br&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投资者貌似都觉得上海的房地产可以大赚一笔,尤为出名的就是“温州炒房团”,房价开始飙升。&br&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开发次黄金地段(就是比黄金差一点的),又开始了拆迁潮。&br&说实话这批次拆迁的人是最幸福的。那时候适用的应该是01版的拆迁方案,具体不清楚。基本都安置的不错,并且无论是货币补偿,还是换来的新房的价值都极高。&b&这帮人有了钱,也去搞炒房。&/b&&br&&br&&br&后来还有更离谱的,因为市区拆迁,把市区人送到郊区要给他们安置,所以安置地的居民也得拆迁(不知道讲清楚了没有)。然后按照当时的政策依旧是按原房面积给,那就爽了。乡下的房子那都是按几百平米来算的,换成等面积的商品房那是按套来算的(大概都能分到2-3套吧)。一套住,两套卖。&b&这帮人也有了钱,也去搞炒房&/b&。然后就连带着郊区的房价也窜窜升了。&br&于是上海就变成了全民炒房,也不说是炒,很大部分是觉得我虽然有房子住,但是房价既然在涨,要是有闲钱那当然得先买着啦。那几年基本都是楼盘连地基都没打,房子已经卖空的节奏。&br&&br&&br&到了现在吧,我父母住的,10年前造,配套还不错,据说17年通地铁,离区中心10公里,离陆家嘴50公里,离浦西市中心8,90公里的房子都得2万多一平了。&br&&br&我真不知道我将要住在哪儿。&br&我是打算长期在靠近市中心这块工作的,所以最起码得靠近地铁。&br&最理想的是在中环以内。可惜都得数万起跑。&br&好不容易买个房子总不能买个五六十平米的,最起码买个九十往上嘛,不然还不如租呢。&br&但是我哪来的钱啊。&br&不吃不喝20年都不够。&br&&br&有人讲&b&在上海打拼,相比外来人,本地人最起码有个住的地方,不用愁房子了。&/b&&br&&b&扯蛋!&/b&&br&&br&&br&&b&那都是父母的房子,又或者是父母出钱给我们买的房子。&/b&&br&&br&&br&&b&我不想啃老,我想自己赚来我自己的房子。&/b&&br&&br&&br&但是,房价好贵,工资好少。&br&&br&------------&br&&br&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br&&br&当我们谈论”逃离北上广“的时候,大家都好像自动忽略了北上广本地的年轻人。&br&&br&&b&其实我们才是最苦的好吗!&/b&&br&&br&&br&当你们累了倦了,攒够了钱,回到家乡,可以用多年来的积蓄买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br&&br&可当我们累了倦了,又何去何从?&br&&br&查查银行卡,房子依旧遥不可及。&br&&br&妈妈隔三差五来到我们住的出租房,嫌弃这个嫌弃那个,说不如回家住好了。&br&&br&可是家里再好,总感觉缺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br&&br&总幻想着自己亲口说”妈,我有钱了,我搬出去住。“&br&&br&可现实里的房价,无论政策怎么出,依旧是往上升。&br&&br&&b&房子,是一个人在一座城市生存的自尊。&/b&&br&&br&&br&&b&但是我的自尊啊,在我的故乡,越飘越高,似乎永远也抓不到了。&/b&&br&&br&&br&-------------------&br&也许这座城市将来不会成为我子孙的家乡吧,反正在这儿也越来越找不到家乡的味道了。&br&这里只有一座现代化都市。&br&就像上海生煎被用以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br&实在是太假太难吃了。&br&真的&br&&b&小杨生煎太假太难吃了,它怎么能代表上海生煎呢!&/b&&br&&b&还是丰裕生煎正宗!&/b&&br&天哪之前居然记错了记成悦和...&br&是不是看起来像软文...
14.2.2更新原本只是抱怨一下的回答得到了那么多赞实在是不敢当。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上海发展的那么快,对我们来说利弊是一半一半吧。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上海作为我的故乡,在这里我是不是应该得到一些特权」或者反过来「是不是因为我在上海出生长大,…
&p&在美留学两年,二三线城市的话,去过奥兰多、迈阿密、哥伦布、克利夫兰、匹兹堡、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印第安纳波利斯。&br&在国内待了二十多年,主要生活过廊坊(三线)、石家庄(二线)和天津(准一线)三个城市。&br&&br&首先,谈和国内城市的区别,&b&大部分都可以从面积大和人少这个点出发来理解&/b&。&br&&br&&b&城市分布面积大&/b&,参照所谓全美第15大城市俄亥俄州首府Columbus哥伦布,在2英里的同一比例尺下和北京的对比图如下&br&&br&(补充1,有一些朋友问,为啥和北京比呢,不是二三线城市吗?其实这里不算是比,只是参照同等面积的中国城市,而北京和这类城市有相似的城市面积。个人认为控制住这个变量考虑城市差异,有助于理解城市布局等问题哈)&br&&br&&/p&&p&&img src=&/9482dfdcc808c1f745f9f9_b.jpg& data-rawheight=&596& data-rawwidth=&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9482dfdcc808c1f745f9f9_r.jpg&&&img src=&/685c7e451f684cae1f79d3b692d08896_b.jpg& data-rawheight=&543& data-rawwidth=&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1& data-original=&/685c7e451f684cae1f79d3b692d08896_r.jpg&&&br&&br&可以看出,第二张图中270洲际公路围绕的Columbus市区,和北京五环围绕的区域面积几乎同等大小。控制住面积这个变量,再看人口:咱就不说270以内或是五环内了,2013年北京常住人口达到了2114万人,而2012年Columbus的人口仅仅是81万人,&b&相差25倍&/b&。&br&&br&美国大部分的二三线城市都有着这样的特点,像Columbus一样,面积够大,而人口相对国内城市稀少。所以很多差异就很好理解了。(多图慎入,欢迎点开大图仔细体味)&br&&br&-----------------------------------------------&br&&b&downtown(市中心)极度聚集&/b&&br&在美国,你会经常看到拔地而起的几十栋高楼组成的downtown。这就是所谓的“城市”。尽管上面说城市范围很大,可大楼们几乎全部拥在一起。一旦出了这个范围,再无其他高楼,这便是每个城市的摩天大楼景观。摩天大楼的突起线条和地平线共同构成了每个城市独一无二的Skyline景观,即天际线(感谢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f2fa2a4dd3a53d932f1a086a02eb7e04& data-hash=&f2fa2a4dd3a53d932f1a086a02eb7e04& data-tip=&p$b$f2fa2a4dd3a53d932f1a086a02eb7e04&&@王嘉鹏&/a& 提醒纠正)。而且,在二三线城市的downtown区域,几乎全部是办公写字楼区域,生活娱乐的人并不多(旅游城市除外),到了晚上更是“万径人踪灭”。这一点和国内大相径庭,国内的downtown,如北京王府井、天津滨江道,恰恰是商铺繁华、人群聚集的地方。&br&举三个我见过的城市(图来自Google):&br&&br&&img src=&/ee43332fd9a_b.jpg& data-rawheight=&354&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e43332fd9a_r.jpg&&Cleveland 克利夫兰&br&&br&&img src=&/b55b57e81bcf3e70c5fe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b55b57e81bcf3e70c5fe_r.jpg&&Pittsburgh 匹兹堡&br&&br&&img src=&/4a80933d32fefa62bc220_b.jpg& data-rawheight=&427&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a80933d32fefa62bc220_r.jpg&&Miami 迈阿密&br&&/p&&br&&img src=&/3d89be2e8305c86bdf69ee_b.jpg& data-rawheight=&470& data-rawwidth=&3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p&举例世界不同城市的Skyline景观。由于美国城市的downtown极度聚集,从远处眺望线条更加突出明显,平平一条地平线突然出现一大簇的摩天大楼,所以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Skyline。&/p&&p&&br&---------------------------&br&&b&绿化一流的大农村&/b&&br&几乎每个来美国的人在二三线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后都会有这个感受。借用Maggie Zhao的词儿,出了downtown,城市中的大部分就是绿化一流的大农村,城市设施分布极为零散。&br&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人少,地广人稀。所谓农村,无非两大特点,&b&一是地比楼房多,二是没有高楼&/b&。出了Downtown,二三线城市的其他区域大部分楼都在4层以下了,80%都是平房。而且无论是房子还是plaza(商业广场),周围的绿化面积几乎都比房子本身还要大。&br&&br&再举两个例子,来自Google街景:&br&&img src=&/e5ebde573eda0f7e91b77_b.jpg& data-rawheight=&687& data-rawwidth=&17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86& data-original=&/e5ebde573eda0f7e91b77_r.jpg&&典型美国街景,Columbus&br&&br&&img src=&/bc83fe7bee002b6dac4187_b.jpg& data-rawheight=&654& data-rawwidth=&17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1& data-original=&/bc83fe7bee002b6dac4187_r.jpg&&典型美国街景,密歇根州的Dearborn,福特汽车总部附近,临近底特律&br&&br&补充3,很多朋友评论说这样的城市生活起来多好。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这样的城市环境很好,也很惬意,不过,在美国,二三线城市你永远也看不到:&br&&img src=&/a8e7cdc503d9f6c6ab1c854a3564be92_b.jpg& data-rawheight=&940& data-rawwidth=&9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9& data-original=&/a8e7cdc503d9f6c6ab1c854a3564be92_r.jpg&&&br&&img src=&/46a1fba3f3bc01ea62b6_b.jpg& data-rawheight=&713&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46a1fba3f3bc01ea62b6_r.jpg&&&br&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朋友应该会感受很深吧,寂寞,冷清。国内这样热闹的景象或者夜市边上吃烧烤喝啤酒是我们最怀念的了。这种寂寞是发自内心的,想想即使是圣诞节,在二三线城市经常都找不到地方大家走上街头一起乐一乐吧。作为中国人,这是最不习惯的。&br&&br&----------------------------------&br&&b&城市功能分区界限明显&/b&&br&如前面所说,美国城市中居住区、商业区都分别集中,井水不犯河水。在美国,你很少能在居民区中找到像中国小区中小卖部或便利超市一样的东西。&br&举例,如下图Minneapolis明尼阿波利斯,东西从4th Ave到26th Ave、南北从35th St到40th St的一片区域(Google地图500英尺比例尺下),我敢打赌,这区域密密麻麻几千栋房子聚集、整齐排列的住宅区中,几乎不会有能买到面包可乐的地方。&br&&br&&img src=&/2c7bccd2e9e7b3a25451b_b.jpg& data-rawheight=&661& data-rawwidth=&18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25& data-original=&/2c7bccd2e9e7b3a25451b_r.jpg&&Minneapolis,明尼阿波利斯,局部(欢迎点开大图欣赏住宅区划)&br&&br&&img src=&/a2cb132eda1ab_b.jpg& data-rawheight=&644& data-rawwidth=&1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98& data-original=&/a2cb132eda1ab_r.jpg&&典型美国中产阶级居民区,我的Host family家附近,除了住宅用的house外,就是绿地&br&&br&那么商业区呢?美国人怎么购物呢?&br&同样地,美国的商业活动一般在二三线城市主要体现为一个个的plaza,即商业广场。这一个广场一望而去全部是停车位,围住停车场的就是各家店铺,有银行、超市、理发店、饭馆等等。日常生活所需,在一家plaza基本可以全部一站式解决。往往这些plaza是独立于居住区的,需要驱车前往。&br&&br&&img src=&/992fe6b212d82e54da0228_b.jpg& data-rawheight=&613& data-rawwidth=&17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76& data-original=&/992fe6b212d82e54da0228_r.jpg&&位于Columbus的一家典型plaza,这里有Kroger超市,麦当劳,中餐馆,乒乓球馆,理发店,银行和加油站&br&&br&&br&&b&----------------------------&/b&&br&&b&自驾(公交废柴)&/b&&br&这样的区划和美国人的生活习惯也息息相关,相互助长,催生了美国二三线城市典型的交通方式,自驾。&br&在二三线城市中,没有纽约芝加哥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而且因为城市设施及人口太零散,公共交通实在不能顾及到所有地方,所以绝大部分交通都要靠自驾完成。&br&在国内,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城市中、在散步所及的范围内解决自己的一切生活所需,并且通过公共交通达到稍远一点的地方活动。而在美国,即使是最简单的买个菜找个公园玩,几乎也都要依赖汽车代步。&br&举个例子,在Columbus,当地的公交系统Cota运营着100条公交线路,而在相等城市面积大小的北京市,运行着1000条公交线路。固然这和运营需求以及人数有关系,不过也多少折射了公交系统的实用性。在北京,无论去哪儿,下了公交需要走的距离都不会太远,而在美国二三线城市的非Downtown部分,下了车再走个半小时一小时算是经常事儿。&br&如下图,Columbus当地的Cota公交系统图的局部(范围大概是上面columbus地图,270环路内部的上半部分),除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和Downtown部分线路便利外,笔者画着蓝色叉叉的地方内,请您按北京城的比例想一想,这都要用绳命一路走过去啊。更别说图中看不到的、外围的部分,其实我们也经常去的,公交就更指不上了。&br&&br&&img src=&/a40a4a287c7bf89fc0c6_b.jpg& data-rawheight=&816& data-rawwidth=&12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8& data-original=&/a40a4a287c7bf89fc0c6_r.jpg&&&br&&br&&b&--------------&/b&&br&&b&富有特色&/b&&br&此外,美国的二三线城市间横向对比,各自都会带有一些自身鲜明的特点。这一点可能比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差异更明显一些。往往中国同一大区的城市不会有太大区别,仅仅体现在规模和人口上。&br&&br&去过一些二三线城市,随便聊聊,&br&Detroit底特律,衰败,很多地方就像Walking Dead或是我是传奇的样子,末日后氛围很重。&br&Columbus哥伦布,以小资文艺闻名,舒适宜居。&br&Pittsburgh匹兹堡,山城,山上有两所著名大学,匹大和卡耐基梅隆,城市非常漂亮,大学和城市结合很好,夜景超美。&br&Miami迈阿密,热带,活力,拉丁,沙滩,大海。&br&Orlando奥兰多,整个城市依靠着几大主题公园,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全球唯一哈利波特主题公园)。&br&Indianapolis印第安纳波利斯,历史感浓重,有很多战争纪念设施,有些欧洲老城的感觉。&br&Minneapolis明尼阿波利斯,双城,冷,真是冷。&br&还有听说一些别的有意思的城市,比如Austin奥斯汀,很创新、富有激情的一座城市,费城波士顿,历史感浓厚的早期城市等等。&/p&
在美留学两年,二三线城市的话,去过奥兰多、迈阿密、哥伦布、克利夫兰、匹兹堡、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印第安纳波利斯。在国内待了二十多年,主要生活过廊坊(三线)、石家庄(二线)和天津(准一线)三个城市。首先,谈和国内城市的区别,大部分都可以从…
先归零,然后再想想自己还能干什么,在互联网之外还有什么符合当地需要的专业技能。&br&&br&------用来反驳&a href=&/people/a-guo-68& class=&internal&&阿果&/a& 的分割线-------&br&&blockquote&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高效能的流程管理&br&&/blockquote&听着好像希特勒夸雅利安人似的。&br&好吧,先假设 IT 人真的有这些,那这也只是素质和方法。跟真的要做的事情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两码事。&br&&br&&blockquote&其实在常规领域,大量工作存在效率低、流程规划不合理、信息交流不通畅的问题。这就给了善于思考的IT人以发挥特长的空间。&br&&/blockquote&这些问题在IT行业中同样存在,就国内现在的这些公司来说,都没有资格说自己解决的很好。早俩月业界推崇《打造Facebook》里的流程方法什么,那情景就像是「小太监问大太监:听说宫里最近出了一本《房事秘籍》」。&br&那么,目前身为IT从业人员中的一枚,都没法解决好现在公司的问题,又怎么能保证自己能解决好将来的问题呢?&br&&br&&blockquote&三个案例&/blockquote&丁磊的猪:肯定不是程序员养出来的,他也得请专门的饲养员。题主的角色现在貌似不是当老板(丁磊),而是找工作(程序员应聘饲养员?)。&br&徐佳的水果:从这个案例里,我首先看到的是他花了几个月做准备,而且对水果行业很熟悉,有不错的货源。他并没有用PHP写出几吨水果出来。&br&降级论:这文章刚出来我就吐槽过,卖烤串的水难道就不深吗?要真的今天给你扔个围裙让你去,先自己想想,你分得清胡椒和孜然吗?知道怎么躲城管吗?&br&&br&本来不想写得这么悲观的,只是看到各位把「互联网从业人员」这个身份看得太高了,没忍住喷了一堆。&br&脑子好使不好使,眼界开阔不开阔,跟个人强相关,跟人身上的工作tag弱相关。用今天kentzhu一条微博里的话说:姿势不对,在哪儿都会掉坑里。
先归零,然后再想想自己还能干什么,在互联网之外还有什么符合当地需要的专业技能。------用来反驳 的分割线-------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高效能的流程管理听着好像希特勒夸雅利安人似的。好吧,先假设 IT 人真的有这些,那这也只是…
第一点,说城市吧。很简单,高铁网。&br&&u&&b&根据2008年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将以“四纵四横”为重点,构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骨架。&/b&&/u&&br&&br&&br&&img src=&/94daf6026839_b.jpg& data-rawwidth=&645&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5& data-original=&/94daf6026839_r.jpg&&&br&&br&&br&第二个,说城市中怎么选位置投资。&br&&b&&u&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u&&/b&&br&问题在于中心到底怎么找。中国的地方政府现在为了买地整理了很多概念出来,什么CBD,中央文化区,中央休闲区,无数个概念,尤其各种新城,千万不要相信这种噱头。那么怎么判断呢?&br&&br&①研究城市功能,&u&&b&一个地区承载的城市功能(居住,商业,办公,行政,教育,等等等)越多&/b&&/u&,意味着对城市人流的吸引力越高,也意味着商业潜力越好。这就是城市多样性,这属于空间利用密度,意味着不会再某个时段形成空城(比如CBD的夜晚),具有时间密度。&br&&br&②&u&&b&路网尺度&/b&&/u&。中国城市的很多新城建设都是路网尺寸存在很大的问题,是以美国郊区化的一种模式去设计的。所以这种尺度是不适应商业发展的,也就是不符合上面说的位置这一核心要素。避开这个,几乎就只有各种城市的老城区可以选了。上面也有人提到过。&br&&br&③窍门就是你看看这个城市中,大型奢侈品商场集中在哪个商圈,这个商圈几乎就是这个城市最核心的几个商圈之一了。因为奢侈品进入某个城市之前,进入某个商圈之前有更专业的人替你调查过了。然后你选择投资房产的位置可以围绕着这个商圈进行了。&br&&br&&b&&u&第三个,搞定位置了,怎么选项目。&/u&&/b&&br&&br&恒隆主席陈启宗曾经说商业地产的时候,有过这么一个比较简短和比较容易理解的话,或者说几个要素吧(&b&&u&位置&/u&&/b&,体量,&u&&b&设计&/b&&/u&,&u&&b&管理&/b&&/u&),这是商业地产操作的要素之一,住宅地产同样适用,尤其是你要做投资性的物业,就相当于持有了商业地产范畴的”酒店或者说投资公寓“,这没有任何区别。&br&&br&除了体量抛开,任何一点都不要放弃。位置不说了,提提设计。设计拿到住宅地产中。这里不是说多么炫,多么好的户型。这要拿物业管理一起来看。我说的设计是指,在一栋住宅长期的使用中,由于中国业主的没有意识,到物业的不负责任。出现了什么&u&&b&乱挂空调外挂机,封阳台这一举措&/b&&/u&。肯定有人反驳我,城市房价这么贵,开发商的阳台面积都是一半的价格,为什么不封起来发挥更大的适用价值。请注意,你在封阳台的时候和乱挂空调外挂机的时候,已经破坏了这个建筑的外立面。这是在损害房产价值中最隐形的部分之一。&br&&br&一句话,请问一个HERMES的包拿到二手市场,一个外观有磨损的和一个外观保存完好的,哪一个回收价值大。然后把这个问题放大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br&&br&这部分可以参考下香港早期的住宅设计与物业管理,到现在的物业价值的横向对比,可以去看看中原香港市场的数据这一类的。&br&========================================================&br&为什么我说设计,因为重点是在&strong&&u&强调物业管理很重要&/u&&/strong&,而不是设计本身。我说的阳台,只是一个例子,大抵意思是建筑外立面维护越好,越整洁的房产在后期进入二手市场价值相对较高,影响因素之一。&br&&br&所以在设计这个维度怎么选。投资物业一般要把目光放在中小户型,所以直接选择没有阳台设计的房产项目。类似比如万科北京的公园五号,台湾远中企业在中关村的悦来项目。&br&&br&&b&&u&已经提到物业了,这个非常重要&/u&&/b&。除了五大行(这可能是豪宅项目或者酒店公寓项目了),国内物业做得好的万科,龙湖,华远,绿城这一批了。
第一点,说城市吧。很简单,高铁网。根据2008年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将以“四纵四横”为重点,构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骨架。第二个,说城市中怎么选位置投资。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问题在于中心到底怎么找。中国的地方政府现…
让我们以一组数据开始.....&br&&img src=&/d94ee8fb70ddb4e252ef3bf0e323a58c_b.jpg& data-rawwidth=&791&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1& data-original=&/d94ee8fb70ddb4e252ef3bf0e323a58c_r.jpg&&&img src=&/c640ba776be0fb3bbcfd_b.jpg& data-rawwidth=&788& data-rawheight=&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8& data-original=&/c640ba776be0fb3bbcfd_r.jpg&&&br&取两家龙头企业的年度销售走势,可以清晰的看出,二三线城市的项目对其企业的销售贡献率逐步提升,并且中西部地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br&&br&那么,能否得出结论,二三线城市就是未来的投资热潮呢?&br&&br&答案是,恐怕不能。近期二三线城市的房产热销也许让题主动心,所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但是这只是年各大房企争相拿地的结果——经过了的建设周期后,进入了销售周期而已。如果仔细翻看他们的售控表和销售记录,会发现二三线城市项目热销的背后,是打折打折再打折的产物。(如远洋在中山的项目基本上以88-92折出售)&br&&br&其实按现在的市场,他们不必过多促销,也是可以得到不错的业绩的。但正是因为对现金流的焦虑,导致了开发商急于回笼资金——如果你能够看到他们的融资成本,相信你会嗔目结舌。&br&&br&言归正传,为什么现在不投资二三线城市的地产。我们不谈城镇化后的一线城市周边人口聚集效应,不谈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容量、不谈一线地产商已经减少二三线城市的拿地数量,我们就谈最近的新闻——&a href=&/13/IRMVFG00253B0H.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银行取消房贷优惠 市民推迟购房计划&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许多银行开始冷淡房贷,推托或者取消优惠利率。这不仅仅是资金紧张的问题,而是反映整体利率上扬对长周期高风险贷款的压力,银行业在防范和放弃按揭贷款业务,按揭贷款作为长周期的业务已经不是优势贷款业务,而是风险积聚地。所以,无论是从炒房成本来计算,还是房产税扩展后的持有成本,以及代表货币资源配置的资金宽紧流向也好,代表房地产投机的浪潮已经终结了。而且,今年频出的地王,买房排队热潮,难道不像6124点的股市吗?——货币政策突然趋紧,导致的崩溃性下跌。&br&所以,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现在的房子二十年后将价值如何?&/a&的回答中,谈到了2014年后地产进入下跌周期的因素。&br&&br&最后,如果楼主实在是想投资三线城市的地产,那么建议很简单,购买老城区老商业区的新建项目,开发商品牌越大越好。但是,我仍然奉劝题主慎重作出决定——投资即投机,而凡是投机,都有终结兑现的时间。
让我们以一组数据开始.....取两家龙头企业的年度销售走势,可以清晰的看出,二三线城市的项目对其企业的销售贡献率逐步提升,并且中西部地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那么,能否得出结论,二三线城市就是未来的投资热潮呢?答案是,恐怕不能。近期二三线城市的房…
引用一下这句引人仰望星空的话。&br&&blockquote&正是因为如此,当智商高达147的IT青年还在为3k薪水拼命、而智商不到50的烧烤店老板正坐在porsche里玩着前面那位青年开发的app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仰望星空。&/blockquote&IT人擅长什么?&br&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高效能的流程管理等。&br&其实在常规领域,大量工作存在效率低、流程规划不合理、信息交流不通畅的问题。这就给了善于思考的IT人以发挥特长的空间。&br&其实题主的问题已经有不少人问过、考虑过、甚至执行过。&br&说大道理没什么意义,也很难引人深思,以下给出三个案例两篇文章,可以略看,思考。&br&丁磊的网易猪和传统猪有啥不同?&br&&a href=&/news/75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P程序员的转变:现在辞职了在卖水果-php程序员的笔记&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it/1119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互联网的降级论&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有不同意见啦,顶好,有讨论才会更逼近现实。&br&&br&IT人不比其他行业人优越,都是普通劳动者,IT人有自己固有的优点和劣势。既然从IT出发,那么是不是要找作为IT人自己优势并发扬,匿劣势而补短呢?这里既然不是从特例出发,自然只能找共性。何为共性?优势在哪?我觉得是做好这样工作,所必备的素质。劣势在哪儿?做IT不太需要关注而传统行业关注较多的素质。当然,我上面只谈优势,劣势只字未提。毕竟,我阅历非常有限,仅想抛砖引玉。&br&&br&我不敢说每个IT人都比做餐饮的更擅长逻辑、流程、信息。但是如果不用田忌赛马的比法来比的话,这三点其实是IT行业从业者的优势。什么意思?拿一个普通IT从业者和顶级烧烤老板(保时捷烧烤老板)比,他必败。行行皆有状元,入门容易,做到状元反而难。但是我很自信,最顶尖的IT从业者一定是比顶尖烧烤老板在逻辑、流程、信息管理方面强几分。而且在人脉获取、资源调控、政府关系等等方面更不会差,顶尖的IT人才不夸张的说,就是这个社会的精英。&br&&br&素质不重要么?素质很重要,同样的专业知识下,它决定了你的操作专业知识实现的效果、效率。同样起点下,高素质人才占领先机的概率必然更高。既然转行,绝不等于不吸收新知识、新的专业技能。做IT,尤其是开发,重视学习的比例是很高的。凭什么认定IT人才就不能多才多艺掌握其他领域专业知识呢?paypal创始人埃伦-马斯克可以在新能源领域做电动汽车,在空间领域做商用航天;国内的淘宝围绕电和商做了大量对传统行业的改造,里面用的的知识远远不只码代码(当然,这远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必然有大量相关非IT行业的专家、精英的参与。)大部分专业技能,后天可以习得。&br&&br&IT行业中必然存在效率不够高、信息不够通畅的问题,也蛮严重,改善的空间一样很大。但是,同样存在问题,程度是不同的……就好像美国也有穷人,刚果也有穷人,但是显然美国比刚果富得多。就我看来,IT行业比大量传统行业的企业是强的。严格的,量化的数据我是没有的。但是仅反应速度来看,IT行业挺变态。拿山寨速度来说,国外出一个优秀的APP到被国内山寨需要多久?一个优秀电商的专题上线到被抄袭盗图需要多久?&br&&br&案例篇:PHP工程师卖水果并不是让他拿PHP写水果……,而是用他的素质,来提炼如何更好的卖水果。了解一个行业再去这个行业创业,这是常识……难道说徐佳需要不了解进入才能当得起IT转身的例子……?啥都不懂就去当“老板”,那是在玩大富翁游戏。&br&在看这个例子的时候,应该看到人家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利用现有知识、人脉,如果提高效率。也许那篇文章里是微薄传的,但是上面几点,零星还是有提到的。通过团购线上卖水果,很多水果商想到了,但是IT人更容易想到,徐佳也做得蛮好,入行不久就能够寻找到千万水果商中的少数派想得出做的渠道。。&br&&br&写了一大堆,并不是说,看我们搞IT的牛B爆了。&br&而是说,转行,不管你哪一行,都要找优势、用优势;低调、踏实的做事;勤奋坚强的面对转身的困难。既然我们积累的专业技能不好使,成为屠龙之技,那么扬长避短的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素质,未尝不能给自己添自信,加动力。
引用一下这句引人仰望星空的话。正是因为如此,当智商高达147的IT青年还在为3k薪水拼命、而智商不到50的烧烤店老板正坐在porsche里玩着前面那位青年开发的app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仰望星空。IT人擅长什么?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高效能的…
1、长辈们谈通信必提微信,感觉很新潮,都在用但又不大会,十分关心流量的问题。&br&2、大众点评在小城市玩不转,本地化生活用的更多的是窝窝团而不是美团、糯米。.&br&3、跟结婚生娃的同学真心没话聊。&br&4、婚恋介绍依然是大市场。&br&5、小城市开始逐步建设现代化商圈,消费吸纳能力很高。&br&6、大家都把工资存余额宝里了。基于关系链和个人信用的民间借贷盛行。
1、长辈们谈通信必提微信,感觉很新潮,都在用但又不大会,十分关心流量的问题。2、大众点评在小城市玩不转,本地化生活用的更多的是窝窝团而不是美团、糯米。.3、跟结婚生娃的同学真心没话聊。4、婚恋介绍依然是大市场。5、小城市开始逐步建设现代化商圈,…
清华的考G考T去美帝了……&br&北邮的跟着导师进企业赚钱了……&br&我航的冯如杯挑战杯各种竞赛最后进实验室搞科研去了……&br&&br&—————————————————————————————————————————&br&&br&好好答题的分界线。&br&&br&就是与这个学校的氛围有关啊。&br&&br&一群只知道“好好高考”的小p孩(我没说所有人,但大部分人高三基本都是只读圣贤书那样,没错吧?)终于上了大学,不像高中,大学里不再有判断优秀的唯一标准,而大多数人也没有人真的想过职业规划这类的问题。&br&想努力又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大部分人的选择,就是像高中时候一样,听从老师的教导学长学姐的经验,然后义无反顾的努力下去。&br&学校就像染缸,大部分人无意识地投身其中,被学长学姐们的经验谈染成了同样的颜色。&br&闭环控制系统,还是说正反馈比较合适呢?&br&“一个学校特有的气质”这类的事。怎么就那么巧,一类的人都聚集在了一个学校?所谓整体风貌,其实也都是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被周围慢慢同化的啊。&br&啊扯远了……&br&&br&说说北航。&br&还没有报道的时候,新生群就有学长开始普及“冯如杯”等相关事情。&br&入学教育,辅导员说的话有小半是关于保研,科技竞赛,以及之后进实验室。&br&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说他们带的项目。&br&人人微博以及各种学生组织中经常能听到学长学姐们说的都是科技竞赛etc。&br&学校政策无比偏向于科研,抱老师大腿冯如杯一等奖就能直接保研。要知道我们系排名10/300还有没保上的啊。&br&实习?跨专业考研?明里暗里的歧视,老师和辅导员给的各种槛不要更多。&br&……就这么狂轰滥炸两个月,对大学一无所知又渴望在大学中“出人头地”的人会怎么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不需要多说。&br&信息量畅通原本就是个伪命题。&br&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不过就是小圈子里的口耳相传。&br&&br&清华,北邮大致也如此,方向不同而已。&br&&br&至于学校的氛围,经过N年的沉淀,也不是如今什么什么大潮冲击的了的。&br&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独特的气质,也是好事。&br&至于改进,创业又没比出国考研就业高大上。有愿意创业的,也有不愿意创业的,随他们去吧。&br&&br&——————————————————————————————————————&br&&br&能告诉我为什么点赞的都是我航的么(((o(*?▽?*)o)))&br&好多学长学姐学弟学妹……要不要匿……
清华的考G考T去美帝了……北邮的跟着导师进企业赚钱了……我航的冯如杯挑战杯各种竞赛最后进实验室搞科研去了……—————————————————————————————————————————好好答题的分界线。就是与这个学校的氛围有关啊。一群…
谢邀。&br&&br&1) 我经理大概35岁,今天去医院做了正畸,也就是俗称的牙齿矫正,因为当初28岁的一个念想。&br&2) 公司一个team的同事,工作了整一年突然辞职了。后来才知道他原来考研没考好,之后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研究生考试,最后终于考上了某个挺不错的学校的研究生。&br&3) 我今年1月份参加了TOEIC考试,现在这个证对我也没用了,不过是大四的时候的一个念想。&br&&br&你看,因为种种原因当初没做,后来这些当初的念想就始终悬在心头,牵挂着,肆扰着你。&br&后来一咬牙、一跺脚,热泪盈眶、下定决心终于才了却了此桩心事。&br&&br&所以你今天既然已经有了这个想法了,即使窝在老家一辈子,难免以后每隔个正月十五就会想到当初这个念想。难免逢个刮风下雨天,就窜上来个“假如我去了一线城市工作,现在就会……”的念想。&br&&br&&blockquote&我们年轻时那些美丽的梦,它们往往敌不过这坚硬的世界,我们要将就,我们要放弃,我们要隐忍。比如爱情,谁年少时没有些洁白的向往。但我们敌不过现实的无奈,父母的唠叨,亲朋的压力,甚至敌不过我们自己本身内心的虚弱和不耐烦。然后我们就将其掩埋,扭头它寻,只有等到回首前尘时才泪满衣襟。
&br&&br&我知道,很多人笑我幼稚。就连身边很好的朋友也常常对我说:“我保证,XX年之后你就不这样想了。”当然了,他们一再看着我过了XX年,还是一如既往地这么幼稚。这算幼稚吗?我只是觉得大家的理解不同罢了。
&br&&br&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不会放弃。就像我08年在《等死你》当中写的:“也许有一天我会放弃,但是我绝不会像那些自以为看透了的人那样,等到将来自己的儿孙后辈面临这种类似的境遇的时候,傻逼哄哄地嘲讽他们,说一些“别犯傻了,爱情这东西,就是……”之类的屁话。我会对他说,儿子,老爸当年也等过,但是老爸比较没种,没有坚持到底,就向这个急躁的世界缴械投降了。希望你比老爸有出息。去吧,坚持你自己的内心,老爸支持你。”&br&&br&是的,虽然自知终须一败,但请再多坚持一会,别向这个操蛋的世界投降。&/blockquote&&br&想过,拼过,爱过。
谢邀。1) 我经理大概35岁,今天去医院做了正畸,也就是俗称的牙齿矫正,因为当初28岁的一个念想。2) 公司一个team的同事,工作了整一年突然辞职了。后来才知道他原来考研没考好,之后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研究生考试,最后终于考上了某个挺不错的学校的研究生…
如果一线城市是北上广深的话,杭州毫无疑问了吧?
如果一线城市是北上广深的话,杭州毫无疑问了吧?
全球最大的F1赛车场&br&爽直中略带些蛮横&br&浓厚的生活气息&br&与精致无关&br&九省通衢&br&个板板&br&自信&br&大
全球最大的F1赛车场爽直中略带些蛮横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精致无关九省通衢个板板自信大
其实,每个人的发展都是有路径依赖的,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重要的是用好自己的长处和特有的资源。对于互联网人,如果回到二三线城市,抛开卖水果的特例,我非常建议继续看看有什么能够抓住的 IT 方面的机会。&br&&br&我有朋友创业,IT方向,在二三线城市解决了几百人的就业问题,二三线城市的人力成本相当有优势,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好(例如那些高技术领域的人力密集型行业),机会不错。通过模式或技术上的不对称,利用二三线城市的特点,做点自己最拿手的工作,这或许是机会。&br&&br&不要只看着在二三线城市的某某同学做xx赚了多少钱,感觉人家都很轻松的滋润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辛苦操劳却碌碌无为的人也一大把的在那里。在二三线城市,如果想要真正做好,压力依然存在。别想什么IT人思维更好之类的了,不需要看着这些人做生意有哪些不好的、可以改进的地方就觉得自己肯定能做的更好之类。做生意的人都不笨,只是你现在局外有时能多看清一些罢了,如果入局一样当局者迷。&br&&br&即使是要做传统行业,你都有可能找到一些能够从自己目前的经历和资源方面借到力的地方。例如最近回家乡卖水果的前新浪工程师,昨天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刚从他那订了几箱水果。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这也是充分利用自己以往路径的例子。&br&&br&IT 人往往有个弱项,和机器打交道时间长了,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就弱化了。如果自己要转换角色,一定得注意补上这个短板。&br&&br&----&br&说道丁磊养猪,前些日子和朋友聊天时集体创作了一个笑话:&br&你以为丁磊是养猪?相信你就弱爆了...&br&你以为丁磊在杭州建研发中心是为了什么?为了圈地!游戏是现实的现金流,房地产是未来的现金流。&br&但是这还不够,因为楼是垂直方向发展啊,几平米一个IT人,都是叠起来占地的,占的不够多。&br&那怎么办?养猪啊,可以在二维平面上发展了,扩张性非常强,能占不少地啊,三五十年后~~~&br&这个故事的题目叫:丁磊的卡卡颂 ^_^
其实,每个人的发展都是有路径依赖的,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重要的是用好自己的长处和特有的资源。对于互联网人,如果回到二三线城市,抛开卖水果的特例,我非常建议继续看看有什么能够抓住的 IT 方面的机会。我有朋友创业,IT方向,在二三线城…
“每个文科生艺术生心里,多少都有过那么一点新闻梦想。”——霍斯特薄荷斯基&br&&br&和京沪穗相比,二线城市的媒体粗略分分大概有如下几类:&br&新华社-党报(杂志)系列,如各地的《xx日报》、新华社xx分社,跟省委宣传部接口,靠吃国家跟广告过日子。&br&子报系列,一般依托于当地党报牵头的报业集团,沿海地区的话比如福建报业集团旗下的海峡都市报跟每周文摘、浙江报业集团旗下的钱江晚报每日早报、新华报业集团的扬子晚报、大众报业集团底下的齐鲁晚报、辽宁底下的半岛晨报。一般靠吃广告过日子,可能还得养大报。过日子具体过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需要看集团领导怎么混。&br&独立办刊,不过我印象中除了京沪穗,其他地方似乎没有独立办刊的新闻媒体。&br&我国的新闻机构序列可以一直下到县处级单位,与各宣传处接口。(不要问我县处级是什么……&br&电台电视台的话,你把名字换一换,情况基本一样,不再赘述。&br&在地方真正受制的是网媒,不管你是门户的记者站/联络处,还是报业集团旗下的地方新闻网站,日子过的都颇为惨烈。不过网媒整体来说都是一团乱象,差距只在于京沪穗的装备掉率比较大。&br&&br&你说你有激进的新闻理想,我大概猜得到是什么。&br&但是现实很清楚很明白,如果在二线城市,你不可能脱离党报系列的控制;&br&即使在一线城市,独立刊物,顶多也就是能换个说法。&br&为什么大多数新闻单位给新人的初始工作都是跑社会新闻(俗称扫街&br&就是让你脚踏实地的去看看社会上的不同人,究竟都过的什么日子;这个社会这个城市这个地区,发生新闻事件的概率和方向大概如何。&br&不管你以后跑哪个口,你都需要去了解。&br&&br&从一个曾经的应届生角度来说,那种往上攀爬的热切心情,大家都是可以体会哒……&br&但是对于一个文科/艺术科出身的题主来说,在新闻(传媒)行业脱离了不疼不痒的实习期后,有极大的概率会感觉到,自己对于工作领域的极端无力。&br&或者说的直白点就是觉得自己特蠢,屁都不会,谁会要我。&br&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比如说学经济学金融的来跑财经口,至少在头几年比你这个中文系新闻系甚至编导专业的强百十倍那是一定的。平时我们讲找工作时候看的是综合素质,粗略数数大概就是:&br&反应速度、知识储备、统筹运用、感受力、转化能力、表达能力。&br&反应速度、感受力和转化能力几乎是天生的,除非着意训练;知识储备上一般的学中文新闻的学生,基本不可能打得过专业对口出身者;统筹运用能力,我觉得得看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家庭培养;唯一可能的优点,便是表达能力。&br&很多人向往新闻工作,实际上是向往那个“无冕之王”的快感,口诛笔伐挥斥方遒,其实咧你根本没有那个智慧和表达的能力,那只是你为自己的梦想划出的一条捷径而已。如果你不想掉进反复寻找捷径开脱自己的圈子的话,不如挑选一个在现在,和你的梦想相对接近,或者可以供你尽快往上爬的工作,当然不要把领域跑的过远。&br&还没毕业,把握住现在开始做是最重要的,不用想的过远,职业跳板或者献身新闻什么的……刚毕业的人,一年后的情况都很难预测,脚踏实地的去积累是最重要的,套用牙酥酥老师的一句话:“爬竹竿是很难的,但踩高跷平移却很简单”。&br&请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六围丰满,站得住的人。
“每个文科生艺术生心里,多少都有过那么一点新闻梦想。”——霍斯特薄荷斯基和京沪穗相比,二线城市的媒体粗略分分大概有如下几类:新华社-党报(杂志)系列,如各地的《xx日报》、新华社xx分社,跟省委宣传部接口,靠吃国家跟广告过日子。子报系列,一般…
&p&湖北人看到这个问题,满眼都是泪水。&/p&&p&我们武汉拥有那么多的好大学,每年输入那么多的计算机人才,&/p&&p&我们有雷军,周鸿祎,成一舟...&/p&&p&我们位于中国地理中心,有便捷的交通,&/p&&p&可是提到这个问题,连个备胎选项都算不上...&/p&
湖北人看到这个问题,满眼都是泪水。我们武汉拥有那么多的好大学,每年输入那么多的计算机人才,我们有雷军,周鸿祎,成一舟...我们位于中国地理中心,有便捷的交通,可是提到这个问题,连个备胎选项都算不上...
知乎的第一个回答,简单说一下。&br&&b&&i&&u&外观&/u&&/i&&/b&&br&本人现在在美国田纳西州,平时没事就去首府纳什维尔逛一下,算是一个二线城市了。其实就城市外观来看,和国内的二线城市差不多,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市中心地区也算是高楼林立,但是比起一线城市来说建筑的风格还是朴实一些,比如说在纳什维尔最高的楼就是at&t的办公楼,有人叫它蝙蝠侠楼什么的,下面上图:&br&&img src=&/34ecd0a4d171ee9320b7d_b.jp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img src=&/29e0ba55f7a9ab56ee6ca58fb64af13c_b.jp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br&其他的就是一些小餐馆什么的,很明显的一点(个人体验)是类似于starbuck之类在纽约一个街区就是一个的在这里相对分散一点。&br&&br&&b&&u&&i&交通&/i&&/u&&/b&&br&不像一线城市,没有地铁,最常用的公共交通就是公共汽车,城市也不算很大,人流量也不是很多。bus加上cab几乎组成了上班族的生活。不太堵车,交通很顺畅。&br&&br&&b&&i&&u&人文&/u&&/i&&/b&&br&纳什维尔作为音乐之都,几乎满大街都是麦克风和吉他的雕像,我们有一次field trip就是去参观了一个非常古老的老音乐厅,有很多名人在那里演出过。除此之外,有“南方哈佛”之称的范德堡大学让这座城市增色不少。教育的话个人感觉不像国内的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那么大,因为基本放假就往东部跑,也看过很多学校,总体来说在南方强调的就是“独善其身”,因为毕竟资源丰富节奏慢,而北方大多是”竞争至上“。然后大部分南方人比较安于现状,比较喜欢南方的学校。
知乎的第一个回答,简单说一下。外观本人现在在美国田纳西州,平时没事就去首府纳什维尔逛一下,算是一个二线城市了。其实就城市外观来看,和国内的二线城市差不多,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市中心地区也算是高楼林立,但是比起一线城市来说建筑的风格还是朴实一…
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 ---&br&和ex凌晨三四点在武汉压马路,四点多吧,满地都是了夜市的垃圾,热干面的碗,路边烧烤吃剩下的残羹,然后清洁工大叔大妈就把一堆堆的垃圾扫起来。
每次坐车去武昌火车站,从珞瑜路开到火车站的那条主干道,一开窗就扑面而来的烟尘吹我一脸,机动车尾气的味道让人想吐。那条路经常会堵,堵在车流里那种气味会让你缺氧。
所有的司机开车都不遵守交通规则,抢着去投胎,是我去过所有城市中路况最差的。
武汉的同学说武汉外地人太多,把武汉人总体的素质拉低了。在武汉的外地人又说武汉人素质低。总结一下就是:素质都很低。
好吧。。我不吐槽了,怀着美好的憧憬来武汉上学,然后被憋得慌。。。楼主问的是文化形象。。。&br&&br&---------&br&但文化形象不还是由当地人的基本素质决定的么?&br&---------&br&&br&武汉是历史名城,有很多历史故事。人造黄鹤楼,江滩,汉口的旧租界,樱花。。省博省图。。。我家乡在长江下游,到了武汉才发现,长江可以这么窄。在地大读书的时候经常跑去华科见ex,蹭她们的空调和食堂,经常去听讲座。一些人文类的讲座,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P .
武汉的学校多,很容易产生聚集效应,有利于建立研究院,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我想,如果等武汉的基础建设完成,工地停工,环境得到改善。那时候人民的素质也提高了,有着历史文化传承的武汉,一定还会继续她的美丽。现在的武汉,为了经济的快速奔跑,牺牲了太多环境和文化上的资源。&br&&br&--------&br&提起武汉还有她的众多美食。户部巷,是号称专坑外来游客的地方。几乎每个大学前都有一条堕落街,十一二点从酒吧出来,路边三无烧烤摊刚摆出来营业,和哥们来点烧烤,喝瓶啤酒,然后翻墙回宿舍或者网吧包夜。一些有名点小吃像热干面,鸭脖,武昌鱼。热干面第一次吃绝对不会认为这是美食,对于习惯汤面的人来说太干,吃三次习惯之后,你才能体会到热干面的精髓。拌面的酱很重要,好坏全在于酱料,怎么把面拌匀也是门学问。&br&&br&--------&br&琴瑟在御莫不静好&br&古琴台去过一次,有幸去听了一场交响乐音乐会,虽说观众的质量还是层次不齐,指挥还是耐心的向大家解释每一种乐器,和听音乐会的着装礼仪。名字应该是武汉爱乐乐团。还有武汉出土过编钟,一些学校也在培养民乐的人才,去演奏这些乐器。&br&&br&总之,文化上的东西,太多了,底蕴丰富。&br&说武汉是农村的,请你们不要侮辱农村。武汉还是很好的,武汉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 ---和ex凌晨三四点在武汉压马路,四点多吧,满地都是了夜市的垃圾,热干面的碗,路边烧烤吃剩下的残羹,然后清洁工大叔大妈就把一堆堆的垃圾扫起来。 每次坐车去武昌火车站,从珞瑜路开到火车站的那条主干道,一开窗就扑面而来的烟尘吹…
工资是按照当地生活水平给的,二线城市刚需那么便宜,为什么要给你那么多工资。
工资是按照当地生活水平给的,二线城市刚需那么便宜,为什么要给你那么多工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有哪些大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