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反方,只有奉献才能更好的进步 反方,只...

---11月10日 18:54查看: 25658|回复: 40
正方:善心才是真善
反方:善行才是真善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本帖最后由 小鱼 于
13:32 编辑
麻烦大家多多提供辩词
我方观点:善行才是真善
希望多多发自己的观点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可以先看下这个视频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本帖最后由 小鱼 于
13:30 编辑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辩题。善,是指有利于他人的,慈善的。而善心的意思是有一颗向善的心,善行指的是社会公认的,结果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由于“善”这个形容词的限制,我们承认,善心和善行都是善的,在这个前提下,对比哪者更真,哪个更善。我方认为善行是真善,基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 从辩题本身来看,这个判断性的辩题需要我们首先给出一个标准,由此来判断善心和善行,到底哪个才是真善。善心是内在的,潜藏于人思维的一种想法,是人们看不到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的。“心”的主观性使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善心,如果他不把善心付诸于行动,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有心无力”,还是“无心无力”;相反,善行是可见可感的好事,它客观地存在着,从其产生的良好效果来看,不仅可以横向接受社会的考察,还可以纵向的接受历史的评价,从而更能判断出是否真善。所以,只有把客观产生的效果作为评判标准,才能更好的体现善,逼近真善。而只有“善行”具备以上的客观条件。
第二, 从“真”的角度来看,善行更加真实,更加体现善的意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任何人得到好处就没有善存在。”我们在评判事物是否善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其有无使他人使社会得到福利,而不是看是否想着要使社会获益。雷锋之所以为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是因为他把精神落到了实处,切实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好处。善行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只要做了,就比只有“善”的空想要有意义得多。
第三, 从价值导向来说,善行是真善所倡导的务实精神的体现。如果说善心是一张充满美好意愿的空头支票,那么善行则是一张实实在在可兑现的灵通卡。我们鼓励大家“日行一善”,而不是“日想一善”;我们称赞人“乐善好施”,而不是“成天想着乐善好施”。只有去行善,才能知道什么是善,也只有让善的行为充满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
综上所述,大家都行善,才是真的善,所以我方认为善行才是真善。
第一个链接里的视频应该能给楼主不少启发,希望楼主能够多谈谈自己的想法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我可以做下正方吗(希望对你们有用)
善行是由善心产生指导的
善心是善行的前提,没有善心是不可能做出善行的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所谓善心,它的一个&心'就表明它是一种意识,一种思考,与真善是一类的,而善行是一种行为,我们要用&善&的思维来支配我们的行动.首先,什么是“善”,其次,善心是否必然导致善行?(当然这个善行可能只是很小的,但却是行善者力仅能及的,而且也是不带目的、不要求回报的)再次,有善行者是否就一定有善心?他是否还有其它目的?
善者,非恶也.善者,原人之初也.善者,他本有心、有觉、有智,意识向上,皈依真理,公而无私,全心全意为主体意识服务,为整体的统一而活动.真善是出自灵魂深处最隐秘的角落,发自人本性的一种情感;其次何为善心?它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发自内心的向善的思想和意识.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善的哲学定义:是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判明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意向,满足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产生了称心如意的美好感觉.善行、善事必有善主,善主、善行和善事中必然包含着善.人类在自然界出现以前,没有现在所谓的抽象事物.抽象事物是人为了自己的需要,把具体事物具有的内在规定、规律、性能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并加以冠名形成和产生的的认识对象.随着人类思维认识能力的提高,真和假、美和丑、好和坏、善和恶这些具体形式的抽象事物逐步被人从客体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了.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具体事物的同一个行为行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有人认为它符合自己的意愿,是善行,有人认为它不符合自己的意愿,不是善行,还有人认为它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是恶行.少数人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和利益时常存在差别,少数人同多数人的意愿、意向、意识时常存在差别.电视剧刘罗锅的主题歌中有两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这两句歌词唱得太好了,完全符合天理和社会发展规律.天地之间有大美,老百姓的生存发展需要是称重万物的秤砣,是丈量世界的尺度,是区分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真理与谬误的社会客观标准.
人是万物的尺度,善是万物之一,所以人是善的尺度.这里所谓的人不是指社会中的个别人,而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指占社会多数比例的人民.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有客观规律的,人是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制定者,人们参与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意向、意识就是社会发展变化具有的客观规定和客观规律.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我国十三亿人民正在积极筹备的北经2008年奥运会,有极少数人对北京2008 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活动进行破坏,发表有失公允的言论.少数人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说三道四,难道能完全否认北京举办2008 年奥运会的行为中包含着真、善、美的客观事实吗?难道能令人相信真、善、美不是真实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的客观事物吗?
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是丰富多样的,人不仅有生理的物质需要,而且有心理的精神需要.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的满足只有维持在一个正常合理的水平上,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美好,才能感到具体事物的存在、行为和变化对自己具有的善意.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关于“善”的本质、关于“善行”问题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
“可欲之谓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对善的理解,也是我们的先哲最早对“善”的解释和定义.善就是“可欲” ,就是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满足;这时期人们关于善的概念比早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已不再仅仅指羊多、食物多、有饭吃等等原始含义,而是已从食物对人的生存的支持,对人的食欲的满足扩展到了一切事物对人的生存、生命的欲望的满足.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在古希腊,人们对善的认识同我们的祖先基本上是一致的.善不仅有好、可欲、有益的意思,还有幸福的含义.苏格拉底就认为:对于任何人有益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是善.他甚至将善的知识称为“一种关于人的利益的学问”,而 “一切可以达到幸福而没有痛苦的行为都是好的行为,就是善和有益 ”.苏格拉底的善,希腊文中本来就有好、优越、合理、有益、有用等含义.苏格拉底还认为:美就是善.他认为美德就是善.善是至高无上的宗教,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唯一东西,人们应该认识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同欧提德谟斯关于什么是善行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讨论.
欧:请问苏格拉底先生,什么是善行?
苏:盗窃、欺骗、买人当奴隶,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性?
欧:是恶行.
苏: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原来敌人占领的城市里的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欧: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没有说敌人.
苏: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如果你的朋友准备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自杀的用具,这是恶行吗?
欧:是善行.
苏:你说对朋友欺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来到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援军,你说这种欺骗是恶行么?
欧: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认为,既然同一件事情,同一种行为,不仅对于不同的人,而且对以同样一种人(如对朋友),可以是善行也可以是恶行,因此,具体的有条件的善行是不真实的,只有一般善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善行.
佛教认为善行是对自己有益的,对他人亦是有益的行为;是在今世好的,在来生也是好的行为.这四个条件具备,才能算是纯善的行为.
“善心所法”.善行是善意、善心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善意、善心是善行的内容和本质.善心、善意不是凭空在人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而是由社会知识作为根据的.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1.正:善行重要于善心
善行是善心的结果,而善心是善行的出发点,我想大家都会认为我说的模棱两可,但是做什么事都要讲究结果,就算过程精彩也是为了结果打基础.如果你有善心而没善行就好像纸上谈兵,谈了很多还是无从下手,所以没有善行的话善心就好像一堆废墟,如果你一直说你有善心但你从来没有去表现你的善心,这有用吗?没用.因为无论心是怎样,但行动才能给人带来实在的东西,才能解决实在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不可能以精神为粮食. 一个社会也不可能靠善心来支持,也许心很重要.但造成结果的却往往是真实的行动.
有了善良的行动,就可能造福于不同的群体.可能你会想.没有善良的心怎么会有善良的行动呢?不然,善行的话往往会有两个举动,一个就是你们所想的由善心而出发的,还由一个就是出自瞬间迸发的热情,所以没有善心的出发点也可能以善良的行动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善行与善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给别人一种幸福,一种快乐,一种安慰,一种实在的东西,你有了心而没行动,人家会感觉到幸福,快乐,安慰吗??也不会,所以善良的行动比善良的心重要,不,不止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重要.
我认为善心与善行的关系就好似决心与恒心的关系.往往有决心的人总是会失败的.而有了恒心的人总会做事成功.
最后我还想问你们个问题,你们有善良的心而没去行动,你敢说你很善良吗?请搞清楚当你说出善良的时候,应该有你所做的事实依据.要不然人家问你你善良在哪啊?你总不能回答我有善心啊,这样你能说服人家吗?不能吧.所以你应该有实际的行动.如果你在有了善良行动的基础下你就可以雄纠纠气昂昂的说我是很善良的,因为那个时候你就有事实的依据.所以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实在的东西,也就一位着这个善行的重要性,我也不是完全不重视善心,只是我比较看重善行,就是因为善行是实际的,而善心是虚的.我想你们也会追求实际的.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2)反:善心重要于善行
英国作家伯吉斯的小说《发条橙》堪称一部现代经典.它的主要内容如下:少年亚历克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流氓,他打架斗殴、无恶不作.在他被捕后,政府采用经典条件反射技术——书中称为“路多维哥氏技术”对他进行“治疗”,使他一想到暴力,就会头痛、恶心,从此他不能作恶,只能为善.
这部小说引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是:强迫为善,是真正的善吗?小说中的牧师面对小亚历克斯时,表达了自己的疑问:“上帝想要什么呢?上帝是想要善呢,还是向善的选择呢?”
秦晖先生曾经在文章中引用过一个“监狱寓言”:世界上最高尚的地方在哪里?——在监狱.牢门一关,那里的罪案发生率为零,而且所有的人都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干活儿.如果对牧师的问题的回答是前者,那么肯定能够推出以上的荒唐结论:既然善行本身是最重要的,那么监狱中的犯人和奴隶的劳动无疑是最“善”的.但想必没有几个人会同意这个结论.
这让我想起了阿妮达陈研究文革红卫兵的的著作《毛主席的孩子们》,其中一段是讲“文革”前的学雷锋运动的:学生们挖空心思地想做哪些“无名”好事才会被别人发现,日记里该写哪些内容,是否应该把脏衣服藏起来以免别人“做好事”替自己洗了,甚至有个学生晚上睡觉时大喊“毛主席万岁”,以示自己做梦还不忘毛主席!这些“学雷锋”的举动是真善吗?显然不是,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是伪善.事实上,这些学雷锋的举动是为了争取一个较好的政治评价,为成为“接班人”铺路.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善呢?让我们再次引用牧师的话:“善心是发自内心的,六六五五三二一号(亚历克斯在监狱中的编号).善心是选择出来的事物.当人不会选择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人了.”“人选择了恶,在某个方面也许要比被迫接受善更美妙吧.”换句话说,强迫为善,并非真善;自由选择的善才是真正的善;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才有真正的善.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善心与善行不可混同.
善心是真善.人的心脏是人这个个体存活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器官,医学上人的死亡就是以心脏的停止为标准,心脏对人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利害关系,心脏好与坏直接决定人的生死存亡,同样的道理,是否是“真善”我方坚定的认为也是决定于是否拥有一颗善心,我方认为只有拥有善心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善人.
一颗有着邪毒心灵的人是不能称为真善的,他们做善事有着这样那样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都只能称为伪善人,.伪君子,比如笑傲江湖中那“君子剑”岳不群,他所做的一些善举也是为了他获得武林盟主积累资本,他有一颗邪毒的心灵,最终只能去修练“葵花宝典”成为一代笑柄.
同样我们社会上也有恶人经常做下不少善行,他们拿出钱来修路,捐款给希望工程.在某些人眼中他们就是善人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很阴暗的,他们的钱来路不明,他们只是在掩饰他们邪恶的本质,他们都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啊.
所以我方坚定的认为,只有善行没有善心是不能称为真善的,曾记得某名人说过人可能一次二次的做好事,但难得能一生都做好事.幸好我们有了一个鲜明的事例,马上就是学雷锋日了.我们的雷锋新时代的好战士,他有着一颗善心,
“行军几百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只有拥有一颗友善的,乐于助人的心灵,我们才能指引着我们作出善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真善”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善心是本质的善,是真正的善,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有善心,那么行动上是可以看到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有犯罪.
而善行,有时只是表面的东西,其善行的背后可能是为了名,为了更大的利益.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目的.
所以你是正方,你的观点应该是善心才是真正的善.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善行不一定有善心,很多人搞人际关系为了得名声也会去做一些善行的.
商人政治家最会搞这些的,他们的善行太多了,却没有善心.如果有善心,他们还会去赚取别人的东西吗?还压制别人吗?
那些企业搞公共关系,就是做善行呀.但是背后是为了得到更多.为了得民心,得舆论.
真善的人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小的,因为他们不需要去影响社会,不需要社会的好评.或许他们在行善的时候死了,真善的人一般在社会的基层,他们甘心情愿地奉献着.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让我想起了大话西游里的台词:“只要有了一颗仁慈的心 ,妖就不再是妖,是仁妖”呵呵.我觉得有善心的人即使没有善行,也很难有恶行.但有善行的人却未必.那句话怎么讲来着,做好事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如果能做一辈子好事的人,前提肯定有一颗善心.善心是真善!对待白骨精,你觉得应该作孙悟空哪?还是唐僧?善行可能是伪善!农夫对待蛇,可是说是善行,但是,结果并不好!李嘉诚的捐款据听说,很多学校拒收.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2.正:善行背后必有善心!只要正方一举那些伪善行,那些另有意图的善行,就直接打善行背后那颗“心”!我们不通过他的善行.怎么会晓得他的善心有问题?他的善心如此阴险?所以,我认为善行是真善!(利用善行和善心间的关系,就能借正方力还击,借力打力!)
伪善行背后是一颗不纯粹的善心!如果正方说这根本就不是善心,那么请问大家在“非善心”支配下做出的“非善行”,难道属于善行?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善”字,强调要心存善意、向善之美;要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更要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对众人而言,惟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惟一的权力是善良.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的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地坦然.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容,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心,却足以让他的人生搁浅和褪色.多一些善良,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牵挂,这是社会文明进步所必需的.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3.自由辩论:反:某些善行的动机不是出于真善.(如有些单位为了宣传,去捐款行善)
正:虽也有好心做坏事,但其也是真善的本质
反:善心是善行的驱动力.
正:既然有善心,为什么光说而不付出行动?反:当然从善心的立场出发,可以说很多人没有办法付出行动是有客观原因的,这可以算是个例.正:好,我们同意你这是个例,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好多人做善事并不是真正想做好事而是有其他目的.那么这些人又有多少呢?为什么这个不能算个例?反:我们将真善做一个简单的分解:真善=善心+善行,先有善心而后有善行,相信这点应该没有人会反驳吧?正:从这个等式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光有善心不等于真善,而有了善心后再有善行才是真善.
反:谁说善心就只是口上说的?而且现在讨论的是,哪个行为是真善,而非哪个对社会效益更大!
正:我们是无法判读他内心的善恶,那么我们只有通过他善意的行为来假定他是善的,从而推定具有这一行为的人是真善.这样的善行才是更加纯粹的善,才是一种善的凝华.才是我们社会应该宣扬的一种道德价值,所以说,善行才是真善(1.记住在自由辩论中用“主观违心主义”反驳.善行是看得见的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从善心上,你不知他是有心无力还是无心无力) 2.如果善心是真善,那只要你有了善心就有了真善? 请问这世界上又有几人会连善心都没有?那人人都真善了?连最大恶极的人都有善心(良心未泯),在加上“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那真善得来可真是全部费功夫啊!然而,虽有善心的我们,有几个人敢问心无愧的说,我做到了真善?那为何我们的社会还如此迫切的呼唤和追求真善?难道吃饱了撑着了? 3.社会倡导真善和今天我们在这里辩论这个话题,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去做真善,做到真善!因为真善是能为社会创造社会价值的!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而善行才能做到!
反:善行不是真善,比如猫哭耗子!
正:对方辩友居然认为这是善行,那小猫咪怀着一颗好恐怖的善心啊,才做出了这种对方认为的“善行”啊!
反:真有了善心,自然有了善行!!
正:何来因关系!有善心未必有善行!
反:那些大贪官企业家,大名星也捐钱,但其中好多人是为了换回一个好名声,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一时帮助了人,但从长远看,是为了拉大贫富悬殊,必然对社会不利!
正:可从多角度反驳 : A 请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伪善行”呢?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不纯粹有杂念的善心啊!请问对方辩友这种善心是真善吗? B 请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伪善行背后有一颗伪善心在支配啊!请问对方辩友还如何口口声声说“善心是真善”?C请对方辩友注意,善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对方辩友说“换一个好名声”“拉大贫富悬殊”!!这分明是结果嘛,怎么也归到了善行中呢?正如善行未必产生善果嘛!反:既然是“伪善心”,那就不是善心嘛,当然不是真善咯.因为善心才是真善嘛!正:正如对方辩友所言,“善心是善行的前提”,现在正方辩友主动告诉我们那背后不是善心,那他又怎么做出了善行?那他们的行为又怎么会是善行!请对方辩友不要无情的扩大我方善行的范畴啊!(以反方“善心是善行的前提”理论反击)注:1.正方要提前说明:善行不是善果!因为正方为了支持己方观点,当然举正面的善行,于是产生正面的结果! 2.善行背后必有善心!只要反方一举那些伪善行,那些另有意图的善行,就直接打善行背后那颗“心”!我们不通过他的善行.怎么会晓得他的善心有问题?他的善心如此阴险?所以,我认为善行是真善!(利用善行和善心间的关系)3.伪善行背后是一颗不纯粹的善心!如果反方说这根本就不是善心,那么请问大家在“非善心”支配下做出的“非善行”,难道属于善行?4. 正:善心比善行更根本!(并举出了灯钨丝的例子,从根本性、本质上论证)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7.反:我给一个小孩100元钱,请问这是善行吗?
正:那我倒想问问这种行为背后是一颗善心吗?如果你是心怀一颗善心做这个行为,那就是善行!如果你不是怀着善心,那你做出来的这种行为,有怎能会是善行呢?
反:我为一个病人心里默默祈祷!!
正:如果医生也向你一样只会为病人在心中默默祈祷,那病人不绝望才怪呢!
反:当善心不复存在,我们的善行也许就是为了遮挡人性丑恶的羊皮罢了!
正:请问,善心都不复存在了,他的行为是善行吗?他还能做出善行吗?
正:善不是靠做出来的,难道是靠想出来的吗?
反: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嘛!做一两件善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一辈子的善事,试问没有善心作基础,怎么可能做到!
正:一个人一辈子都有善心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有善行!可现实是:无数人有善心作基础,而且做了一辈子基础,但力所能及的善行少得可怜!请问这个基础意义何在?这难道这就是真善?
反:善行是真善,那么所有的善行都是真善吗?
反:对方辩友问“所有的”,也就是认同了绝大多数善行是真善!只是对少部份善行存在疑问.那我就来回答你,就善行本身而言,所有的善行,都是真善!
正:光有善心无用,善行有用!
反:有用不等于真善!桌子椅子黑板有用,但是真善吗?
正:如果善心有用,对方辩友就是在批判自己观点嘛!那就是说善心无用嘛,但真善有用啊!所以善心不是真善啊!
正:乐善好施,不是成天想着乐善好施,须有实际行动!
反:如果不想乐善好施,怎么会去乐善好施?
正:可现实问题并不是大家没想到乐善好施啊!大家想到了,可就是没几个人去做!空想啊!!所以他们于真善擦肩而过!
反:善心可以导致善行,善心支配善行!一日行善不算什么,难得日行一善,而日行一善的动力源是什么呢,善心啊!!!
正:再次提醒反方注意,现实是:那么多一辈子都有善心的人,却未能日行一善,行一辈子善!一个人一辈子有善心太简单了,难得是一辈之都有善行!对方还口口声声说善心是原动力?看看现实吧!
正:来个逆向思维.请问:恶心是真恶吗?
反:请对方辩友注意今天我们辩题是善,而不是恶,别跑题!
反:对方说善行是真善评判的标准又说善行是真善,请问同一个事物其自生能成为评判自己的标准吗?
正:我们说的是善行所产生的客观效果.
正:从本质上来讲,没有善心的善行是可以帮助到别人的,而没有善行的善心是谁都帮不到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从结果上来讲善行都更有利些吧,如果说从出发点上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一群人围在湖边看着落水的人感叹怎么这么凄惨却没有人去救,那么善心的作用在哪里,只是无聊的同情吗?
反:善心,是指一个人善的本质.善行.是指一个人善的行为表现.其次,善心是善行的基础,没有善心做基础,所谓的“善行”只能是伪善.古有偏善,半善之说,既在行为是好的这个前提下,本意善中有恶的为偏善,本意善心不诚的为半善,可见古人对善的认识也是重心不重行的.真善是出自灵魂深处最隐秘的角落,发自人本性的一种情感;其次何为善心?它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发自内心的向善的思想和意识.
善心是源头,是善行的动力
不是出于善心的善行是伪善.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伪善者虽善不真.社会上有些沽名吊誉的企业打着行善的旗帜去捐款与乐善,其实是为了宣传,这种伪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简直是在践踏善心,不知道他们是否看见角落里善心那失落的背影,思想决定行为,善心决定善行.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首先,善心源自真心,源自内心,源自根本,有善心才会行善事,没善心何来善行?有善心,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表现他的善行.意识决定行动,有善心自有善行.其次,真正的善行是以善心为前提条件的,真正的善行必需以善心为基础,善行是善心的一种表现形式.
& && &最后,社会上不是有假善吗?看起是善行,但他的目的和出发点不是为了行善事,而是为了达到某个不可告人的目的,或为了名利,其行为是一种欺骗,是伪善,是更丑恶的.但他的善行往往掩盖人的眼睛,遮人耳目,其实并非真善.
& && &所以,善心才是真善.
正:从对善的定义及意义上考虑,首先,善之所以为人们所肯定,是因为他可以有效的作用于社会,帮助他人,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并通过这种行动为他人作出榜样,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合这个辩题,当然是善行符合上面的论述,只有他才可以使你的善心得已展现,使其作用于社会,形成实际影响力,实现他的价值而善心如果脱离了现实的善行,那么作为一个纯主观的意念,外界是无法准确断定的,当然也不可能付之以真的评价了,就像我们可以谴责一个人,怀疑一个人有杀人动机,但是却无法以法律的手段一个有动机没行动的人采取强制措施啊.
将善行的外延适当扩大化,可以表现为奔走宣传,提高他人善的意识,可以是提供物质舆论支持,把善心缩小到仅仅是心里的一种想法,而且是没有以任何方式表现出来的想法,一旦有稍稍的意思流露,那么他就有善行了,就是以善行发挥了善的功用,实现了善的价值,进而言之,真善行为真善
总而言之吧,把“真”的评价标准作用于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有实际功效,是不是可以为社会群体准确接受和评价.
参加活动次数: 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对方辩友一叶障目抓住“本真”这个词语,从而得出“真”有本来的意 思.那么有个词是“猿人”,按对方辩友的方法,“人”也就有“猿”的意思?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可以说成“随着猿类社会的发展”?
对方辩友由善心是本源是根源推出善心是真善的结论,众所周知人起源于猿人,难道我们在座的各位就是猿人了么?
对方辩友从始至终,都仅从这一点上论证,就企图证明“善心是真善”.这可真是一叶障目.我想反驳的是:我和猪都有鼻子有眼,但我决不承认我是猪,大家也决不能把我当猪看!
恰恰相反,善行可以从“善的本质来看”,“从真的方面来说”,“于真善的现实意义来讲”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论述!并且行善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很大程度上要付出,有些人选择自己利益不去行善,他的善心还在,可却与真善无缘!有的人在自身利益与行善目的发生冲突时选择行善,顶着闲言碎语,冒着未必产生善果的风险,这种善行和善心相比,请问在场的每一位,谁更纯粹谁更本质谁更伟大!5.反:善行不一定有善心,很多人搞人际关系为了得名声也会去做一些善行的. 商人政治家最会搞这些的,他们的善行太多了,却没有善心.如果有善心,他们还会去赚取别人的东西吗?还压制别人吗? 那些企业搞公共关系,就是做善行呀.但是背后是为了得到更多.为了得民心,得舆论... 人是用大脑来思考问题的通常所谓用心就是用脑了 所以善心是本质而实在的
而善行是先出于心的考虑在根据具体实际而做出的行为,但是在将想法具体化的时候难免受到所谓实际太多的影响,做出的所谓的善行是否还是善,这就不得而知了.真善的人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小的,因为他们不需要去影响社会,不需要社会的好评.或许他们在行善的时候死了,真善的人一般在社会的基层,他们甘心情愿地奉献着...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方反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