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如何转化成过碳酸钠钠 ?

1.硫酸钠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吗?如果可以,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氢氧化钠可以转化为硫酸钠吗?如果可以,请写出化学方程式3.氢氧化钠可以转化为碳酸钠吗?如果可以,请写出方程式4.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可以生成碳酸钙吗?5.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映生成什么?6.硫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吗
美萬腃凮质
不反应2 2NaOH+H2SO4=Na2SO4+2H2O3 2NaOH+CO2+H20=Na2CO3+2H2O4
初中范围内不考虑 高中的话OK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不行。2,可以,2NaOH+H2SO4=Na2SO4+2H2O。3,2NaOH+CO2+H20=Na2CO3+2H2O【这时候少量,如果过量,生成NAHCO3】。4,需要条件,在有水的条件下,发生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从这两个反应来看,对于前面反应H2O作为反应物,而后面则作为生成物,前后水物质的量没有改变。总反应式为CaO+CO2=CaC...
1。不可以2。2NaOH+H2SO4=Na2SO4+2H2O3。2NaOH+CO2=Na2CO3+H2O4。可以5。不反应6。反应
1.不可以吧2.可以,加硫酸就行。2NaOH+H2SO4=Na2SO4+2H2O3.可以通足量CO2就可以.2NaOH+CO2=Na2CO3+H2O4.干燥的情况下不太可能,除非是高温,进行可逆反应。湿润情况下CaO先变成Ca(OH)2.再反应吧!5.这个不反应的吧6.反应的吧,生成微溶的CaSO4。Na2SO4+Ca(OH)2=CaSO4+2Na...
扫描下载二维码硫酸和碳酸钠会反应吗?不是生成碳酸和硫酸钠吗,这时候为什么碳酸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_百度知道
硫酸和碳酸钠会反应吗?不是生成碳酸和硫酸钠吗,这时候为什么碳酸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提问者采纳
所以直接变成CO2当然反应结束的时候可能会剩馀少量H2CO3在溶液中,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分解碳酸很不稳定,但绝大部份都已经分解掉了
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分解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如果不达到一定量就不会分解喽
是的,没有为什麽他就是会分解啊,因为他本身就是不稳定的啊哪有为什麽.就像H2可燃你问为什麽我也解释不了...但是达到分解的量非常非常小,即非常非常容易分解,
但是达到分解的量非常非常小?那不是只有一点点分解了?
就是只有一点点就分解了啊,所以我们写方程的时候直接写CO2+H2O啊
我原先按你的句子理解是只有一点点碳酸分解了,而不是只要有一点点碳酸就马上分解,你说的意思是?
达到分解所需要的量非常小.
达到分解所需的量非常少,还是难以明白
就是说一开始产物的确是H2CO3,但是H2CO3分解所需的量很少,所以就很容易分解,懂?比如说,假设H2CO3不分解,根据反应可以得到1000个H2CO3分子,但是实际上H2CO3要分解的,产生3个H2CO3就会分解,溶液中最多只能有2个H2CO3分子,剩下的998个全部变成CO2和H2O,这样说明白没?
你的解释可以明白但这句话还是不能明白:“但是H2CO3分解所需的量很少”,这句话似乎很难理解
也就是说达到H2CO3分解所需要的量少呀!语文太差了吧比如1000个分子,H2CO3达到3个就分解了,这样不叫做所需的量少吗?????
懂了,这样补充一下可以吗?就是碳酸开始在水里溶解小部分后,然后就不能再溶解了,不能溶解的碳酸开始分解,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对啊就是这个意思啊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所以生成物有碳酸。【实验证明,在常温下就可以反应: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和硫酸钠,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生成,例如,就可以改写为二氧化碳和水;因为碳酸不稳定:碳酸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sumeragi693 说碳酸很不稳定,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分解对吗?是什么原理?
不要管它,请记住:“碳酸不稳定,在常温下就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所以生成物有碳酸,就可以改写为二氧化碳和水”就行了。
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所有的碳酸都会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吗?还是会保留一部分?什么叫不稳定?
会保留极少的一部分这里的不稳定就是极易分解
硫酸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碳酸钠和二氧化碳之间怎么转换?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Na2CO3+2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是一种常用的日用化学品.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等为原料制备纯碱.实验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各仪器中加入试剂,打开启普发生器(装置A)活塞,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制备纯碱.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C装置的锥形瓶中,装有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则溶液1应为______,溶液2应为______.(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化学实验中水浴加热法的优点为______.实验时,锥形瓶中产生了NH4HCO3、NaCl、NaHCO3和NH4Cl的混合液.右表是四种化合物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时水浴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反应结束,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______(填化学式).温度10℃20℃30℃40℃氯化钠35.836.036.336.6碳酸氢铵15.821.027.0分解碳酸氢钠8.19.611.112.7氯化铵33.337.241.445.8(3)饱和食盐水,还可以通过电解过程制取烧碱.制备过程中,烧碱溶液主要在电解池的______极区产生,原因是______.
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是一种常用的日用化学品.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等为原料制备纯碱.实验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各仪器中加入试剂,打开启普发生器(装置A)活塞,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制备纯碱.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C装置的锥形瓶中,装有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则溶液1应为______,溶液2应为______.(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化学实验中水浴加热法的优点为______.实验时,锥形瓶中产生了NH4HCO3、NaCl、NaHCO3和NH4Cl的混合液.右表是四种化合物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时水浴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反应结束,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45.8(3)饱和食盐水,还可以通过电解过程制取烧碱.制备过程中,烧碱溶液主要在电解池的______极区产生,原因是______.
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是一种常用的日用化学品。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等为原料制备纯碱。实验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各仪器中加入试剂,打开启普发生器(装置A)活塞,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制备纯碱。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锥形瓶中,装有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则溶液1应为____________,溶液2应为_____________。(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以出现能数得清的连续气泡为好)和水浴的温度。实验中不能过快的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实验中水浴加热法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锥形瓶中产生了NH4HCO3、NaCl、NaHCO3和NH4Cl的混合液。下表是四种化合物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时水浴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_℃。反应结束,将反应混合液冷却到15℃左右,析出的固体应主要含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3)饱和食盐水,还可以通过电解过程制取烧碱。制备过程中,烧碱溶液主要在电解池的_______极区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是一种常用的日用化学品.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等为原料制备纯碱.实验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各仪器中加入试剂,打开启普发生器(装置A)活塞,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制备纯碱.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Na2CO3+H2O+CO2↑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作业讨论群:碳发生转化成二氧化碳,化学式?两个!_百度知道
碳发生转化成二氧化碳,化学式?两个!
提问者采纳
C+O2==点燃==CO2C+2H2SO4(浓)==CO2↑+2SO2↑+2H2OC+2CuO=高温=2Cu+CO2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化学式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C+O2==点燃==CO2C+2H2SO4(浓)==CO2+2SO2+2H2O
(点燃 )C +2CuO
+ CO2 (高温)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碳酸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