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份高中氧化还原高中离子方程式式总结,最好...

热门文章最新文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归纳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归纳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67|
上传日期: 04:09:5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归纳
官方公共微信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我的图书馆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㈠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㈡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a.用两条线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 ㈠双线桥法 b.要标明“得”、“失”电子,且得失电子数相等。 & & & & & &c.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a.用一条线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㈡单线桥法 b.由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总数。 & & & & & &c.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Fe2O3+3CO高温 &2Fe+3CO2 & & & & & &3Cu+8HNO3==3Cu(NO3)22O四、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总结㈠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㈡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1、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电子使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使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2、在共价化合物的形式过程中,公用电子对偏向哪一方,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共用电子对偏离哪一方,该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3、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既与氧化还原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与元素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㈠守恒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反应前后电离总数相等(离子反应)㈡价态律:元素处于最好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㈢强弱律: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㈣转化律: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有可能生成同一价态的物质);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㈤难易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到后就越难失去电子。 ㈥跳位律在特殊情况下,氧化剂遇到强还原剂时,或还原剂遇到强氧化剂时,元素的价态变化不是临位变化而是跳位变化的。 ㈦有效律㈧分部律:分部反应覆盖了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当一个氧化剂(还原剂)遇到还原剂(氧化剂)时,自身氧化还原能力较强的优先。 六、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㈠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㈡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㈢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七、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㈠具有最高价元素的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得到电子,一般是较强的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a.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MnO2 KClO3 &KMnO4 &K2Cr2O7 &HNO3 &H2SO4(浓)常见的氧化剂 &b.高价金属阳离子:Cu2+ & Fe3+ & Ag+ & &Pb4+ & & & & & & &c.非金属单质:Cl2 & Br2 & &I2 & &O2 & &S & & & & & & & d.过氧化物:Na2O2 & &H2O2a.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 & Ca & Na &Mg & Al & Zn & Feb.低价金属阳离子:Fe2+ &Cu+常见的还原剂 c.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S2- & H2S & I- & SO2 &H2SO3 & Na2SO3 & & & & & & & d.较低价的化合物:CO & &NH3 & &H2e.少数金属化合物:NaH & CaH2 & CaC2八、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方法 ㈠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还原剂A+氧化剂氧化产物a+还原产物b,则:氧化性B>a,还原性A>b。 如:由2 Fe2++ Br2===2 Fe3++2Br-可知:氧化性Br2>Fe3+,还原性Fe2+>Br- ㈡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比较判断: 1、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K & Ca & Na?Fe?Cu & & Hg & Ag & & &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2、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 & & & & & F & & Cl & &Br & &I & & S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3、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a. 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条件约易,氧化性越强。如:F2和H2混合在暗处就能剧烈化合而爆炸,而I2与H2需在不断加热的情况下才能缓慢化合,因而F2的氧化性比I2强。b. 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还原性越强。如有两种金属M和N均能与水反应,M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而N需在高温下才能与水蒸气反应,由此判断M的还原性比N强。4、 条件相同,与同一物质反应,能使这一物质化合价变化大的 ,氧化(还原)性强。如:2 Fe+3 Cl2=== 2 Fe Cl3 & & &Fe+S=== FeS & 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5、对于同种元素:化合价高的氧化能力强,化合价低的还原能力强如:氧化性:H2SO4(浓)>SO2>S & & & 还原性:H2S>S>SO2 九、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 ㈠逆向配平法K2Cr2O7 + HCl(浓)=== KCl+ CrCl3+ Cl+ H2O ㈡设“1”配平法P4O+ Cl2=== POCl3+ P2Cl6 ㈢零价配平法Fe3+ HNO3== Fe(NO3)3+ NO+ CO+ H2O ㈣整体标价法S+ Ca(OH)2== &CaSx+ &CaS2O3+ &H2O ㈤缺项配平法MnO4+Cl+ & & &==Mn+Cl2+H2O ㈥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KMnO4+ H2SO4+ H2C2O4== CO+ MnSO4+ K2SO4+ H2O--2+第二节 & 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 电解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能导电、化合物 2、 非电解质:水溶液和融化状态、不能导电、化合物3、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离子浓度越大,离子的电荷数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注:⑴单质与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⑵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⑶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⑷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融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⑸有些电解质不溶于水。如:硫酸钡、碳酸钙都是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电离㈠电离:酸、碱、盐等在溶解与水或受热融化时,理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 注意:1、电离的条件:溶解于水或受热融化。 & & & & & 2、电离不需要通电。 & & & & & 3、电离一般是吸热过程。 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2、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BaSO4等一些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但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成离子,只是离子浓度太小、它不仅是电解质、而且是强电解质。3、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其导电能力强弱由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决定,也与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 ㈢电离方程式1、 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融化状态时进行的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如: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成化学方程式2、 单质、氧化物、气体、水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等必须写化学式。3、 ①弱酸的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其余部分电离,如:NaHCO3== Na++ HCO3-②强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一步完全电离,如:NaHSO4== Na++H++SO42-,但在熔融状态下,只电离出离子和酸根离子,NaHSO4(熔融)== Na++ HSO42-③ 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HSO3-+H+===SO+H2O4Na2O融化++O2- 5、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⑴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 ⑵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⑶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石灰乳中加入Na2CO36、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此时Ca(HCO3)2过量)有:Ca2++ HCO3-+OH-===CaCO32O少量Ca(HCO3)2NaOH过量)有: Ca2++2HCO3-+2OH-=== CaCO3 & +CO32-+2 H2O 7、离子方程式中浓硫酸的处理 & 浓硫酸跟固体反应,一律不写成离子方程式,只用化学方程式但若是浓硫酸与某溶液反应,则一律写为“2H+2-SO4”形式8、氨在离子方程式中的书写形式⑴有关氨气跟某溶液反应的写成“NH3”或 “NH3·H2O” ⑵有关氨气跟某物质反应的写成“NH3·H2O” ⑶在冷的稀溶液中生成氨气的写成“NH3·H2O” ⑷在热的溶液或冷的浓溶液中生成氨气的写成:“NH” 常见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离子之间相互反应有沉淀析出 2、 离子之间相互反应有气体逸出 3、 离子之间相互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4、 离子之间因相互促进水解 5、 离子之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 离子之间因发生反应生成络离子 7、 因题目的附加条件而不能大量共存2+2+-⑴ 无色溶液中Cu、Fe、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⑵ 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 ⑶ 滴加顺序+-12⑷ 注意溶液隐含的酸碱性,如PH=1;水电离的H浓度为1×10,则隐含着溶液具有很强酸性或强碱性。 ⑸ 注意溶液中隐含的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不能共存。--2+2-如:在PH=1的溶液中含有大量NO3,由于酸性溶液中NO3有强氧化性,则不能再有Fe、S等还原性离子。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www.360docs.net/doc/info-afde6e37b90d6c85ec3ac6d0.html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