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想报纽约大学理工学院。 纠结没有校园,会...

西浦路过表示好热闹。。。不过我们牢记江总的训示“闷声发大财,才是坠好的”so还是要学习一个没必要非要争个高低,比个高下,辟个谣,洗个地有人质疑的时候比西方哪个国家跑的都快但是拿来黑或粉的材料还是too simple西浦还有被上海某交大学生黑成“垃圾二本”的时候呢我一句话都不说争不过一时十年后呢?百年后呢?还是历史会做出最公正的评价
张姓同学在借以贬低包括UNNC等其他高校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后自己灰溜溜的删除了答案,还在微博继续嘴硬说自己是写着玩的给自己看的。那我也还是把下面这个对你的回复留着。----------------------------------作为一个宁波诺丁汉的毕业生,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写些东西。逐条评论。黑色是张的原文, 粗体是我的。---------------------------------------------------------------------------------------------------------------------------原作者文:在感受就读体验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解释一下上海纽约大学与国内一些合办学校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做出一个比较上海纽约大学看似是一个合办学校,事实上其本质就是纽约大学海外校园(Campuses Abroad)也就是说,这就是一个披着合办学校外衣的NYU Campus,而其他学校.... 我就呵呵了。1.你要呵呵的话,也把research做足。UNNC是诺丁汉大学全球三个校区之一,所有诺丁汉校区现在只有这一个logo。反倒是NYU Shanghai 似乎和NYU 倒不是一样的logo吧。2.此外,你对合办学校有什么值得呵呵的呢?优越感在哪里? 没有合办也不会有这些campus, 也不会有这些新的办学模式进入进入中国:不要忘了,这种模式可是UNNC的校长杨福家先生最先克服极大的阻力launch在十年前launch成功的。在国内的环境下,其中艰辛,冷暖自知:UNNC 等三所学校之后,过了很多年教育部才批准下一个的合作办学类学校,就是因为要看看实验田好不好;这期间,教育部积累了1000+此类类似申请,都没有批,直到看到UNNC成熟;当时十年前首先是上海市政府非常想引进诺丁汉的海外校区。但因为没有track record,也有些顾虑。但这么些年下来看到UNNC的成熟,然后拍板与NYU的合作。NYU Shanghai的引入,是建立在UNNC等几所学校的努力+proven track record的基础上这才被批准的。我看不到你有任何不尊重这些学校的理由。3.况且合办关系里的中国partner学校华东师大就值得这么你鄙视?我想华东师大的同学们会觉得想笑吧。那张同学为什么之后又把俞校长猛夸一顿来自抬身价?这种前后打脸,真心遗憾。一个宁诺在我贵州招的人是NYU Shanghai的200多倍... (当然我是贵州的唯一一个,还是B档。。。 后文会提)。4.
200 多数据错误,已在知乎上被打脸, 要呵呵的话,也把research做足。要不然以后academic writing可要扣分了。5. 人数多少和质量没有线性关系:Harvard每年招生数以千计,我家附近幼儿园每年招生不超过30人。 人少=好的逻辑能力也令人遗憾。 5. 而且把UNNC这种已经established十年的campus和NYU Shanghai的首届招生规模相比,也真是。这么说吧:按照这种强盗逻辑,UNNC第一届招生的时候,贵州都不知道招不招人。我也从来没觉得UNNC比NYU Shanghai厉害。对与纽约大学本部也有一个比较,对于生源来说,这边international students的学术水平和NYU本部基本持平,中国学生也秉承学霸本色,GPA均分3.6。然后师资我对大二不了解,但是大一的教授至少都是associate professor这种级别的,这是你在harvard都找不到的师资,而且师生比1:8,也是蛮少的。NYU Shanghai是NYU的一个school而已,就和stern也是一个school一样的那种关系。6. NYU Shanghai 师资很好,我去研究过,也很喜欢这家的课程设计。 生源都不错:但是生源和你GPA 没啥关系,生源指的是你入学之前,入学之前没GPA。7. 最后,也就也不提张同学让围观者感受”一个学期的书费就是3000大洋“,”我们一学期的阅读量比大多数学校4年的阅读量还大“,”课程安排就非常蛋疼。。。一个伯克利的GAF跟我说他觉得他是我的话根本撑不住。。。 因为我有两节课是4个小时连堂的。。“,”美国大学最牛的就是能让你认识各种人脉资源,我认识的里面关系很好的人里面,有人有3支对冲基金,有人老爸受过某习接见,有人老爸是巴基斯坦国防部的一个将军,有人家里几台劳斯莱斯,有人家里是某国最大的盐商,有人家里有星展银行某种类似于黑卡的东西... “可能现在读到此处的很多同龄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多数的,已经在”我就笑笑不说话了“-----------------------------------------------------------------------------------------------------------------------------其他几点想法:1.NYU Shanghai师资、环境、生源都非常不错;也理解原作者对自己母校的热爱,这和UNNC,西交利物浦等等爱自己的母校的感情都非常相似,也非常感同身受;但是如果借以贬低、扭曲UNNC的facts来抬高自己的母校,我是绝对不会忍受的。 这个张同学应该严肃道歉。我去张同学的微博看过,没有丝毫歉意,反倒是狡辩自己是“写着玩的“,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推卸责任:你都在知乎上这样的公众平台发了关于UNNC的诋毁,还算不是面向大众吗?你对自己的”检视“似乎 有点太广泛。可能需要再多多检视下。张同学微博地址 。还望这位张同学正式道歉。2. NYU Shanghai这所学校本身非常好,也是时代正确的产物。 作为在中国大陆合作办学的先驱,UNNC, NYU Shanghai等等,要做的更应该是共同努力,证明这种实践是好的,是可以成为中国教育的一股中坚力量。3. 我去牛津之前,和一个校友聊起来UNNC的知名度问题。ta说,你别担心啦,起码毕业去了更好的学校,“上岸”了.可能我不这么看。我始终对人生中帮助我成长的地方心怀感激,这是一辈子的。UNNC is a life changer for me。所以我花了2个小时写了这篇文章。所以我会义务坚持做和UNNC有关的事情。4. 希望和UNNC的大家一起继续努力,用事实说话,让UNNC成为一个更棒的brand。共勉。最后要说的是:我爱UNNC,深沉的。Li日凌晨3点于英国伦敦以上评论纯属,不针对任何NYU任何群体,仅针对原作者。博大家一笑,顶更好。
**流量预警**上纽大二学生一枚,文笔拙劣,以下内容来源于个人主观看法。收到来自好朋友的邀请大概有三个月了吧,默默点了关注,没想到最近通知栏被这个问题炸了。在上纽一年多的时间,也参与了一所大学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但是要谈就读这所大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时,从一个人的视角来看这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未免有些太过狭隘了。你们问我想写不想写,我是想写的。原本是准备留到毕业后一年,等第一届毕业生都接受社会考验时,多见一见世面再来回顾一下大学时光的。在实验报告一筹莫展的时候看到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已经演变成这样,作为上纽一份子……更塞了……水浑了各种各样的人都跑出来捅刀子了于是在这里就写一写一枚上纽学生的感受吧,有空会继续更的,毕竟还有一堆死线赶着屁股跑呢……===入学===高中里面我不算特别优秀的学生,成绩一般,也不听老师家长的话,跟家里和学校都闹过不大不小的矛盾,整个高三都在极其压抑的环境中度过的,特别是班主任得知我拿到了上纽的A档之后。在确认自己被录取之后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也愈发对大学生活抱有期待。上纽对我的期待作出了满意的回答。热情的同学们后面这张是Orientation第一周的日程表,手机比较残看不清楚具体内容,摄于某邻居房间Orientation开始于8月12日,一直延续到9月1日开学前,超长适应期……内容大致有校园周边生活环境,英语相关课程,GPS(全球视角下的社会)的热身,学校资源的介绍(学术资源、生活资源等),以及一些游戏和社交活动,加快认识新同学,结识新朋友。期间还有来自奥巴马团队的成员来校讲座,有快闪,有黄浦游船party……呃……眼花缭乱这个词应该不足以形容当时刚走出高中我……就像从缺氧的地方里进入了一个超高氧浓度的环境,就差晕过去了上方省略数百字……===大一开始===咳……大一开始了大一期间学校的新校区仍在建设中,我们借用的是华师大那个传说中阴森恐怖可怕的地理楼……呃似乎装修过之后除了阴冷的感觉还在,恐怖的味道大概是没了……就这一幢楼大概有Mac Lab, PC Lab, Library Lounge, Laptop Users' Room, Group Study Room等一堆可供扎堆学习的地方,一般密密麻麻都是人,楼下也有自动贩卖机,可以愉快地熬夜看阅读赶死线了期间经常有各种电视台来采访,被记者搭讪啥的……随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Reality Show,纽约大学的传统保留项目。新生入学教育的刻板印象全被这场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毁了。。那时给我们表演的是来自Tisch School of Arts的学生和毕业生,一年以后为新一届大一表演的都是从大二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再之后一年这一重任就交由他们了。(缩略图偷懒大法,求无视乱入的东西个人计划主修的是一个叫做Interactive Media Arts的专业,下面用IMA缩写。IMA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新专业,前身是纽约大学Tisch的ITP研究生项目,目前在上海率先开展,随后阿布扎比和纽约本部跟进。我看到了什么?3D打印机~之前只在新闻上看到过这个东西,据说很屌。当时激动的我是想不到后面为了研究最佳参数和修理各种小问题,它在滚烫的塑料上摩擦的时候我在睡梦中和光滑的桌面摩擦了无数个夜晚……咳咳后面的成果……第一次打了个惨不忍睹双马尾掉下来的miku,我就不放图了……之后正式的学习生活也开始慢慢展开了。同学们也开始渐渐露出逗比表象后面那颗学霸的心……原本就基础不是特别扎实的我只能说力不从心啊,特别是各种阅读,从来没有读过这么大篇幅的英文文章啊,特别是某些东西,搜出中文版后也不过是换一种看不懂的姿势,每个字都知道是啥意思,连起来就跪了。GPS这门课具体怎样我就不说了,我学不算好,还是留给这块的学霸们评价吧,毕竟我重心都放在IMA上了。IMA中文名称大概是叫互动媒体艺术?这个译名感觉不怎么准确。课程内容包括编程、设计、交互、新媒体等,跨计算机科学、工程、新媒体、艺术等领域。我大一学了Arduino、Processing、动画和前端以及一些关于网络的理论课程,大二目前正在学习Max和Ableton Live。IMA能提供的资源相当丰富,大到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激光电路板雕刻机,小到单反、Kinect、Leap Motion、投影仪、Wiimote、Macbook Pro都可以借,来自ITP项目的Marianne Petit教授和Matthew Belanger教授一周七天无休工作,学生凌晨4点发过去的邮件15分钟内就回复,还不忘加一句早点睡觉,真是感动cry当时借来的投影仪社团招新的时候玩背投之后是万圣节party大部分的学生白天就是这么着装去上课的……华师大的学生们明显受到了惊吓右边的是美方校长Jeffrey S. Lehman……蛮拼的呃……我的大一上半学期还包括组建ACG社团,逛漫展啥的……跟着教授逛漫展……哦对,还有空气污染自测空气质量,爆表了我去……学校发放口罩……拯救地球的重任交给你们了放假期间仍然供应,面部护甲x3貌似写得太啰嗦了……大一下半学期就放些亮点吧玩GTA5玩3D打印机为了摄影课跑大街小巷动画课撸分镜颈椎扭曲的IMA学生教授的猫超市里的猫华师大里的猫(这张卡被我手贱格了……)打印各种奇葩物疑似巨人断了……初试Projection Mapping想象一下你过生日的时候十几二十个学生冲进来祝你生日快乐考完试,大一的终结军训,然后是在实习中度过的暑假不忘混进当时暂未开放的新教学楼里拍了一圈===大二===大二总的来说和大一没有太大区别,除了感觉空闲时间更少了,搬到了新校区,有学弟学妹了之外,应该算是大一的延续图书馆现已可租借爱普生投影仪图书馆ATS的Mac教室……新加入租借列表的……大法好GPS现已全新升级为GPC……上面这节课内容槽点略多IMA Lab现在大了不知道多少,开心赶不完的作业和project图书馆小哥…………可怕以及新校区外天空偶尔会出现的诡异的景观呃扯了不少淡,上纽学生社区的确呈现的是多元年轻化的形象,但是谈到学术相关的东西的时候也不马虎现在上纽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研究成果,也还没有毕业生,虽然很多学生都早早的开始了实习,但并不能体现什么。不过之前看到有答案说上纽是“考了去复旦的分,花着读纽大的钱,上了个华东师大的师资”……如果真是这样这边的学生早就跑光了……华师大的师资怎么了?有几门华师大老教授教的课非常受欢迎,学生吃饭的时候还谈论教授今天又做了什么惊人的事情。其他的教授差么?上纽面向全球招聘,由于应聘的教授过多,不少客座教授只能教一年就走。教员队伍中不乏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约翰霍普斯金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法国国家科学院等众多著名大学与学术机构的大牛,在高师生比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食堂找自己的教授聊上一会儿,也可以写邮件单独约他们谈,他们是很乐意解答学生的问题的,不管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坐在IMA lab里的那个平易近人的大光头Clay Shirky居然上过TED,写了N本书,是新媒体领域的专家。跟你打招呼的教授基本个个都有可以出自传的资历,而你可以随便和他们聊你想聊的东西,只要他们有空。之后我们还会有和Microsoft Research合作的课程。这是一所崭新的大学,然而新就意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网络频繁掉线交不了作业被扣分,到选不到自己想要的课程,到文化和语言障碍,到学生个性强烈以至于团队合作破裂,到新校区周边设施……上纽还是一个登上舞台不到两年的大学,跟其他大学的历史比起来只能算是个刚刚开始爬行的婴儿。但是它从出生起就伴随着高媒体曝光率,甚至连跌一跤都会被周围的人议论。也请大家平心静气地对待它。它本身的性质就是一场教育实验,伴随着各种坎坷也是不出意料的。但是正因为它新,问题多,每一个学生才有机会为学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作为一个学生在这里学习的同时,还是IT部的学生雇员经理,负责学校IT部的一部分事务,曾经攻破过打印机的安全系统,随后协助修复漏洞,也写过知识库文档。之后做的是IMA Lab的学生雇员,维护各式各样的设备,同时也负责协助其他学生完成他们的project。但是上纽学生能否经得起社会的考验,答案只有时间知道了好吧写的乱七八糟的,各位看官凑合看吧,回去赶report……不过我讲的再多也不如亲眼一见呀,学校现在是开放参观的,详情各位可以咨询一下官方微博哦
Rule Britannia!蛐蛐俾斯麦好像他们校区还没建好呢,目前在号称远东最美校园的华师借着地方读,处在普陀区那么一个算是市中心的地方,当然有着处在闵大荒体验不到的便利,出门就是环球港,而且校门口就是地铁站,总之就是能方便的体验到大上海的繁华。
张姓同学在借以贬低包括UNNC等其他高校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后自己灰溜溜的删除了答案,还在微博继续嘴硬说自己是写着玩的给自己看的。那我也还是把下面这个对你的回复留着。----------------------------------作为一个宁波诺丁汉的毕业生,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写些东西。逐条评论。黑色是张的原文, 粗体是我的。---------------------------------------------------------------------------------------------------------------------------原作者文:在感受就读体验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解释一下上海纽约大学与国内一些合办学校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做出一个比较上海纽约大学看似是一个合办学校,事实上其本质就是纽约大学海外校园(Campuses Abroad)也就是说,这就是一个披着合办学校外衣的NYU Campus,而其他学校.... 我就呵呵了。1.你要呵呵的话,也把research做足。UNNC是诺丁汉大学全球三个校区之一,所有诺丁汉校区现在只有这一个logo。反倒是NYU Shanghai 似乎和NYU 倒不是一样的logo吧。2.此外,你对合办学校有什么值得呵呵的呢?优越感在哪里? 没有合办也不会有这些campus, 也不会有这些新的办学模式进入进入中国:不要忘了,这种模式可是UNNC的校长杨福家先生最先克服极大的阻力launch在十年前launch成功的。在国内的环境下,其中艰辛,冷暖自知:UNNC 等三所学校之后,过了很多年教育部才批准下一个的合作办学类学校,就是因为要看看实验田好不好;这期间,教育部积累了1000+此类类似申请,都没有批,直到看到UNNC成熟;当时十年前首先是上海市政府非常想引进诺丁汉的海外校区。但因为没有track record,也有些顾虑。但这么些年下来看到UNNC的成熟,然后拍板与NYU的合作。NYU Shanghai的引入,是建立在UNNC等几所学校的努力+proven track record的基础上这才被批准的。我看不到你有任何不尊重这些学校的理由。3.况且合办关系里的中国partner学校华东师大就值得这么你鄙视?我想华东师大的同学们会觉得想笑吧。那张同学为什么之后又把俞校长猛夸一顿来自抬身价?这种前后打脸,真心遗憾。一个宁诺在我贵州招的人是NYU Shanghai的200多倍... (当然我是贵州的唯一一个,还是B档。。。 后文会提)。4.
200 多数据错误,已在知乎上被打脸, 要呵呵的话,也把research做足。要不然以后academic writing可要扣分了。5. 人数多少和质量没有线性关系:Harvard每年招生数以千计,我家附近幼儿园每年招生不超过30人。 人少=好的逻辑能力也令人遗憾。 5. 而且把UNNC这种已经established十年的campus和NYU Shanghai的首届招生规模相比,也真是。这么说吧:按照这种强盗逻辑,UNNC第一届招生的时候,贵州都不知道招不招人。我也从来没觉得UNNC比NYU Shanghai厉害。对与纽约大学本部也有一个比较,对于生源来说,这边international students的学术水平和NYU本部基本持平,中国学生也秉承学霸本色,GPA均分3.6。然后师资我对大二不了解,但是大一的教授至少都是associate professor这种级别的,这是你在harvard都找不到的师资,而且师生比1:8,也是蛮少的。NYU Shanghai是NYU的一个school而已,就和stern也是一个school一样的那种关系。6. NYU Shanghai 师资很好,我去研究过,也很喜欢这家的课程设计。 生源都不错:但是生源和你GPA 没啥关系,生源指的是你入学之前,入学之前没GPA。7. 最后,也就也不提张同学让围观者感受”一个学期的书费就是3000大洋“,”我们一学期的阅读量比大多数学校4年的阅读量还大“,”课程安排就非常蛋疼。。。一个伯克利的GAF跟我说他觉得他是我的话根本撑不住。。。 因为我有两节课是4个小时连堂的。。“,”美国大学最牛的就是能让你认识各种人脉资源,我认识的里面关系很好的人里面,有人有3支对冲基金,有人老爸受过某习接见,有人老爸是巴基斯坦国防部的一个将军,有人家里几台劳斯莱斯,有人家里是某国最大的盐商,有人家里有星展银行某种类似于黑卡的东西... “可能现在读到此处的很多同龄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多数的,已经在”我就笑笑不说话了“-----------------------------------------------------------------------------------------------------------------------------其他几点想法:1.NYU Shanghai师资、环境、生源都非常不错;也理解原作者对自己母校的热爱,这和UNNC,西交利物浦等等爱自己的母校的感情都非常相似,也非常感同身受;但是如果借以贬低、扭曲UNNC的facts来抬高自己的母校,我是绝对不会忍受的。 这个张同学应该严肃道歉。我去张同学的微博看过,没有丝毫歉意,反倒是狡辩自己是“写着玩的“,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推卸责任:你都在知乎上这样的公众平台发了关于UNNC的诋毁,还算不是面向大众吗?你对自己的”检视“似乎 有点太广泛。可能需要再多多检视下。张同学微博地址 。还望这位张同学正式道歉。2. NYU Shanghai这所学校本身非常好,也是时代正确的产物。 作为在中国大陆合作办学的先驱,UNNC, NYU Shanghai等等,要做的更应该是共同努力,证明这种实践是好的,是可以成为中国教育的一股中坚力量。3. 我去牛津之前,和一个校友聊起来UNNC的知名度问题。ta说,你别担心啦,起码毕业去了更好的学校,“上岸”了.可能我不这么看。我始终对人生中帮助我成长的地方心怀感激,这是一辈子的。UNNC is a life changer for me。所以我花了2个小时写了这篇文章。所以我会义务坚持做和UNNC有关的事情。4. 希望和UNNC的大家一起继续努力,用事实说话,让UNNC成为一个更棒的brand。共勉。最后要说的是:我爱UNNC,深沉的。Li日凌晨3点于英国伦敦以上评论纯属,不针对任何NYU任何群体,仅针对原作者。博大家一笑,顶更好。
**流量预警**上纽大二学生一枚,文笔拙劣,以下内容来源于个人主观看法。收到来自好朋友的邀请大概有三个月了吧,默默点了关注,没想到最近通知栏被这个问题炸了。在上纽一年多的时间,也参与了一所大学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但是要谈就读这所大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时,从一个人的视角来看这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未免有些太过狭隘了。你们问我想写不想写,我是想写的。原本是准备留到毕业后一年,等第一届毕业生都接受社会考验时,多见一见世面再来回顾一下大学时光的。在实验报告一筹莫展的时候看到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已经演变成这样,作为上纽一份子……更塞了……水浑了各种各样的人都跑出来捅刀子了于是在这里就写一写一枚上纽学生的感受吧,有空会继续更的,毕竟还有一堆死线赶着屁股跑呢……===入学===高中里面我不算特别优秀的学生,成绩一般,也不听老师家长的话,跟家里和学校都闹过不大不小的矛盾,整个高三都在极其压抑的环境中度过的,特别是班主任得知我拿到了上纽的A档之后。在确认自己被录取之后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也愈发对大学生活抱有期待。上纽对我的期待作出了满意的回答。热情的同学们后面这张是Orientation第一周的日程表,手机比较残看不清楚具体内容,摄于某邻居房间Orientation开始于8月12日,一直延续到9月1日开学前,超长适应期……内容大致有校园周边生活环境,英语相关课程,GPS(全球视角下的社会)的热身,学校资源的介绍(学术资源、生活资源等),以及一些游戏和社交活动,加快认识新同学,结识新朋友。期间还有来自奥巴马团队的成员来校讲座,有快闪,有黄浦游船party……呃……眼花缭乱这个词应该不足以形容当时刚走出高中我……就像从缺氧的地方里进入了一个超高氧浓度的环境,就差晕过去了上方省略数百字……===大一开始===咳……大一开始了大一期间学校的新校区仍在建设中,我们借用的是华师大那个传说中阴森恐怖可怕的地理楼……呃似乎装修过之后除了阴冷的感觉还在,恐怖的味道大概是没了……就这一幢楼大概有Mac Lab, PC Lab, Library Lounge, Laptop Users' Room, Group Study Room等一堆可供扎堆学习的地方,一般密密麻麻都是人,楼下也有自动贩卖机,可以愉快地熬夜看阅读赶死线了期间经常有各种电视台来采访,被记者搭讪啥的……随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Reality Show,纽约大学的传统保留项目。新生入学教育的刻板印象全被这场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毁了。。那时给我们表演的是来自Tisch School of Arts的学生和毕业生,一年以后为新一届大一表演的都是从大二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再之后一年这一重任就交由他们了。(缩略图偷懒大法,求无视乱入的东西个人计划主修的是一个叫做Interactive Media Arts的专业,下面用IMA缩写。IMA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新专业,前身是纽约大学Tisch的ITP研究生项目,目前在上海率先开展,随后阿布扎比和纽约本部跟进。我看到了什么?3D打印机~之前只在新闻上看到过这个东西,据说很屌。当时激动的我是想不到后面为了研究最佳参数和修理各种小问题,它在滚烫的塑料上摩擦的时候我在睡梦中和光滑的桌面摩擦了无数个夜晚……咳咳后面的成果……第一次打了个惨不忍睹双马尾掉下来的miku,我就不放图了……之后正式的学习生活也开始慢慢展开了。同学们也开始渐渐露出逗比表象后面那颗学霸的心……原本就基础不是特别扎实的我只能说力不从心啊,特别是各种阅读,从来没有读过这么大篇幅的英文文章啊,特别是某些东西,搜出中文版后也不过是换一种看不懂的姿势,每个字都知道是啥意思,连起来就跪了。GPS这门课具体怎样我就不说了,我学不算好,还是留给这块的学霸们评价吧,毕竟我重心都放在IMA上了。IMA中文名称大概是叫互动媒体艺术?这个译名感觉不怎么准确。课程内容包括编程、设计、交互、新媒体等,跨计算机科学、工程、新媒体、艺术等领域。我大一学了Arduino、Processing、动画和前端以及一些关于网络的理论课程,大二目前正在学习Max和Ableton Live。IMA能提供的资源相当丰富,大到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激光电路板雕刻机,小到单反、Kinect、Leap Motion、投影仪、Wiimote、Macbook Pro都可以借,来自ITP项目的Marianne Petit教授和Matthew Belanger教授一周七天无休工作,学生凌晨4点发过去的邮件15分钟内就回复,还不忘加一句早点睡觉,真是感动cry当时借来的投影仪社团招新的时候玩背投之后是万圣节party大部分的学生白天就是这么着装去上课的……华师大的学生们明显受到了惊吓右边的是美方校长Jeffrey S. Lehman……蛮拼的呃……我的大一上半学期还包括组建ACG社团,逛漫展啥的……跟着教授逛漫展……哦对,还有空气污染自测空气质量,爆表了我去……学校发放口罩……拯救地球的重任交给你们了放假期间仍然供应,面部护甲x3貌似写得太啰嗦了……大一下半学期就放些亮点吧玩GTA5玩3D打印机为了摄影课跑大街小巷动画课撸分镜颈椎扭曲的IMA学生教授的猫超市里的猫华师大里的猫(这张卡被我手贱格了……)打印各种奇葩物疑似巨人断了……初试Projection Mapping想象一下你过生日的时候十几二十个学生冲进来祝你生日快乐考完试,大一的终结军训,然后是在实习中度过的暑假不忘混进当时暂未开放的新教学楼里拍了一圈===大二===大二总的来说和大一没有太大区别,除了感觉空闲时间更少了,搬到了新校区,有学弟学妹了之外,应该算是大一的延续图书馆现已可租借爱普生投影仪图书馆ATS的Mac教室……新加入租借列表的……大法好GPS现已全新升级为GPC……上面这节课内容槽点略多IMA Lab现在大了不知道多少,开心赶不完的作业和project图书馆小哥…………可怕以及新校区外天空偶尔会出现的诡异的景观呃扯了不少淡,上纽学生社区的确呈现的是多元年轻化的形象,但是谈到学术相关的东西的时候也不马虎现在上纽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研究成果,也还没有毕业生,虽然很多学生都早早的开始了实习,但并不能体现什么。不过之前看到有答案说上纽是“考了去复旦的分,花着读纽大的钱,上了个华东师大的师资”……如果真是这样这边的学生早就跑光了……华师大的师资怎么了?有几门华师大老教授教的课非常受欢迎,学生吃饭的时候还谈论教授今天又做了什么惊人的事情。其他的教授差么?上纽面向全球招聘,由于应聘的教授过多,不少客座教授只能教一年就走。教员队伍中不乏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约翰霍普斯金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法国国家科学院等众多著名大学与学术机构的大牛,在高师生比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食堂找自己的教授聊上一会儿,也可以写邮件单独约他们谈,他们是很乐意解答学生的问题的,不管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坐在IMA lab里的那个平易近人的大光头Clay Shirky居然上过TED,写了N本书,是新媒体领域的专家。跟你打招呼的教授基本个个都有可以出自传的资历,而你可以随便和他们聊你想聊的东西,只要他们有空。之后我们还会有和Microsoft Research合作的课程。这是一所崭新的大学,然而新就意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网络频繁掉线交不了作业被扣分,到选不到自己想要的课程,到文化和语言障碍,到学生个性强烈以至于团队合作破裂,到新校区周边设施……上纽还是一个登上舞台不到两年的大学,跟其他大学的历史比起来只能算是个刚刚开始爬行的婴儿。但是它从出生起就伴随着高媒体曝光率,甚至连跌一跤都会被周围的人议论。也请大家平心静气地对待它。它本身的性质就是一场教育实验,伴随着各种坎坷也是不出意料的。但是正因为它新,问题多,每一个学生才有机会为学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作为一个学生在这里学习的同时,还是IT部的学生雇员经理,负责学校IT部的一部分事务,曾经攻破过打印机的安全系统,随后协助修复漏洞,也写过知识库文档。之后做的是IMA Lab的学生雇员,维护各式各样的设备,同时也负责协助其他学生完成他们的project。但是上纽学生能否经得起社会的考验,答案只有时间知道了好吧写的乱七八糟的,各位看官凑合看吧,回去赶report……不过我讲的再多也不如亲眼一见呀,学校现在是开放参观的,详情各位可以咨询一下官方微博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纽约大学理工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