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刘习军在机械工程学院担任什么职...

工程振动与测试 天津大学 刘习军 - 概况展示 - 课程中心 -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 Curriculum Center
工程振动与测试刘习军天津大学2007 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8a8aab-0119-cc4aac7e-00a1
西北工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南昆士兰大学
名古屋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塔夫茨大学
名古屋大学
名古屋大学
1.教材使用与建设
  天津大学工程振动与测试课程,在完成国家级和市级教改项目中,并在几年教学改革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教材、译著的出版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全方位、多层次地创建了工程振动与测试系列教材。形成分类型的《工程振动与测试》课程教材。
整合化、分层次出版《工程振动与测试》主教材3部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将部分科研成果转变为教学内容,如:将振动理论在桥梁结构工程、流固耦合等振动系统的科研成果,融入教材之中。
  (1)刘习军、贾启芬、张文德编,《工程振动与测试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刘习军、贾启芬等主编,《工程振动理论与测试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贾启芬、刘习军主编,《机械与结构振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
开展双语授课,引进、翻译原版教材各1部
  (1)贾启芬等译,《机械振动》,科学出版社,2002年
  (2)Williamt.Thomson, Theory of vibration with application, 2003, fourth edition.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编写了教学参考书籍与资料,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1)陈予恕著,《非线性振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曹树谦等主编,《振动结构模态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3)陈予恕等著,《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现代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2000年
  (4)王洪礼、张琪昌主编,《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理论及应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自行开发研制的与“工程振动与测试课程”配套的系列实验,相应的配备了实验教材,由张文德、郎作贵编写了实验教学指导;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并在复习、预习及进行开放性教学实验中发挥了作用。
4.实践性教学环境
  2003年初工程振动与测试实验室迁入综合实验楼,实验室面积由900m2增至1500m2,教学实验室单间面积64-128m2,更新了全部实验台桌和仪器文件柜,育人环境,学术氛围俱佳。实验室环境、试验内容与设备的先进程度均属国内同类实验室的领先水平。使《工程振动与测试》全部实验内容实行了开放教学。并于2002年通过天津市技术监督局的质量认证的复验工作,实行开放式管理,广泛接受工矿企业的测试任务。
5.网络教学环境
  天津大学已建成校园网络系统,为《工程振动与测试》课程的网络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工程振动与测试流媒体网络课件》,已在校园网络系统运行。
您尚未登陆,请您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请先注册。确认要删除吗?确认要删除吗?姜楠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全部展开收起 收藏 查看&姜楠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国&&&&籍中国出生地汉族性&&&&别男
职称 教授 [1]
职务 天津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力学系应用力学教研室主任、流体力学实验室主任
所在系、所 力学系0.7 在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读大学本科,获应用数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3.3 在天津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获流体力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6.3 在天津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获流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6.03 天津大学力学系任讲师
1997.12 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001.06 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2.10 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流动稳定性、实验流体力学先后为本科生开设过《汽车空气动力学》、《粘性流体力学》、《高等流体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场论与张量分析》、《湍流概论》、《气体动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技术》等课程。
为研究生开设了《高等粘性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技能》、《流体力学专业英语阅读》、《湍流理论》、《流动测量技术》、《流体力学摄动方法》、《湍流实验与测量技术》等课程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化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流动显示专业委员会委员;
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实验流体力学专业组组长;
天津市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成员;
天津大学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
《实验流体力学》、《力学与实践》、《气体物理》、《流变学通讯》、《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期刊编委;
主办《物理学报》、《Chinese Physics》、《Chinese Physics Letters》、《Australian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特约评审;《流体力学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系列教学实验》获1999年天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壁湍流相干结构综合检测技术的实验研究》获2001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
《湍流及其控制》获2003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涡轮气体流量计设计参数研究及新产品开发》获2004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湍流理论》、《实验流体力学》天津大学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一等奖。1.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加热控制壁多尺度结构的实验研究
2.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湍流及其控制()&
3.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项目&流体及空气动力学关键基础问题研究()&的研究工作并担任
两项子课题的项目负责人
4.完成了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年度
开放研究课题4项
5.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项
6.目前正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湍流大尺度相干结构的理论与模拟研究
()实验部分&的研究工作
7.作为项目主要骨干参加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项目“流体及空气动力学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并 担任两项子课题的负责人。
8.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多尺度相干涡结构的非平衡湍流边界层机理与控制方法的实验研究()”。
9.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加热控制壁湍流多尺度结构的实验研究”()
10.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壁相干结构及其在传热中的作用”()。
11.作为项目主要骨干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项。
12.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2010年度开放研究课题5项;[1]Wavelet analysis to detect multi-scale coherent eddy structures and intermittency i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Jiang Nan,Wind Tunnel and Experimental Fluid Dynamics Research, InTech OPEN ACCESS Publisher,2011,ISBN: 978-953-307-632-2
[2]Tang ZQ (Tang Zhan-Qi), Jiang N (Jiang Nan),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of hairpin vortices generated by a hemisphere protuberance,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2011, 54(12)
[3]唐湛棋 姜楠,圆柱尾迹影响下旁路转捩末期发卡涡涡包的实验研究,,(6):159-168
[4]Tang ZQ (Tang Zhan-Qi), Jiang N (Jiang Nan),TR PIV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Bypass Transition Induced by a Cylinder Wake,CHINESE PHYSICS LETTERS,28卷,5期: 054702,MAY 2011,SCIE: 762DH
[5]YongXia Jia, ZhanQi Tang and Nan Jiang,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Reynolds stress complex eddy viscosity model for coherent structure dynamics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54(7), 影响因子1.04 SCIE: 781RP ISSN:
[6]Jian Han, Nan Jiang and Yan Tian,Second mode unstable disturbance measurement of hypersonic boundary layer on cone by wavelet transform,Acta Mechanica Sinica,August ): 488-493 SCIE: 814YZ
[7]郭爱东,姜楠,壁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复涡黏模型的实验研究,力学学报,(2):159-168
[8]郭爱东,姜楠,贾永霞,湍流涡黏性模型方程中相位差的实验测量,实验流体力学,2011年8月,25卷4期:1-8。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