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比教学学习体会心得体会

“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热&&&&&★★★
【字体: 】
“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499&&&&更新时间:
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在各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我校的“比”、“ 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在整个活动中都用心去体会、去参与、去思考、去感悟。
&&& 我个人的理解,“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来充分展示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专业成长。以开展课内比教学为载体,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改进课堂教学上,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访万家”不是简单地记录和检查教师家访结果,而是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逐步建立有效的教师家访制度和家校合作制度,获得学生和家长对其师德修养的认同,为开展教师职业规范的社会评价奠定基础。
这次“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不同于以往的“作秀”,而是要寻出那些“平常中的优秀,优秀中的平常”。它就是要返璞归真,还本原于教学。
一、课内比教学的心得
在这次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听课、评课、说课、讲课等活动,一方面大开了我的眼界,认识到了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怎样教学才能构建高效和谐的新课堂;另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素质经过磨练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之初,老师们都认真地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大家都把它看作是一次促进自身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的好机会。以前的教学比武只需要准备好一节课,这次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准备说课、上课,还要学会观课、议课,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同时努力向研究者转变。
在整个过程中,我第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做有思想的老师。我在准备上课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一定要拿出我自己的风格来,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怎样去贯穿我的教学理念,怎样去用我个人的教学特色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这堂课上“一课一得”,是我在进行大胆革新的尝试中始终思考的问题。每堂课的时间有限,怎么样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是每个老师都应该研究的问题。所以一堂课必须让学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教室学有所得,这个“得”不是泛泛的“得”,不是广博的“得”,而是实在的“得”,有效的“得”,不在乎它的容量,而是它的质量。通过不断的思考,反复锤炼,能更加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更加精细化课堂的设计目的,更加熟练课堂步骤的衔接。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课后应该积极进行“反思”,从每一堂课中去挖掘闪光点,同时发现课堂中自己的不足,以及怎样能够让这堂课更加完美,或者说更加科学严谨,这种思考,是提高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的鞭策和不竭动力。不要做一个有功利心的老师,应树立新型的“人本观”和“人才观”,要构建教育教学新理念,不断提高自省意识和能力,终有一天会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成为一个研究性的学者。
我第二个很深的感受就是,一定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我们所授的教材,很多老师都熟记于心,但是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我们不能始终采用以前的模式,因为他们的发展水平也在时刻变化着,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情来调整教学方法。这次我参加区里的优质课比赛,就没有走寻常路。不同于以往的步骤教学模式,而采取模块教学,其实也是属于任务型教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每个模块要完成的任务很明确,输入与输出清晰明了,学生更易于接受,更能了解老师的意图,从而更好地配合老师达到教学目标。我还运用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图式理论来指导和贯穿整个课堂,使得教学内容浓缩简化,减少难度,降低坡度,给出关键词,标出思路,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之后的区里的展示课中我又敢为人先地将我们后半学期所学6个单元的内容通过故事的形式充分地整合,而且创造并利用一些语境,来把这些不太相关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用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以及之间的衔接尽量做到完美,得到了听课专家与老师们的肯定。
我第三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比教学是良性的竞争,一堂好课,甚至是整个学科的教研不断深入和进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很多优秀的导师和同事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的。在我们组3位老师参加区里比武之前,刘海峰主任亲自召集整个英语教研组的成员跨年级集体备课,老师们群策群力,人人发言,发挥各自的聪明才干,为我们组课,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可操作性很强且创新的建议。在我们试教的过程中,大家积极参加听课,根据我们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提出宝贵的意见。就我自己来说,还得到了刘主任在课余休息时间给我的特别指导,首先是让我学习了一些新的理论,其次帮助我在课型结构上进行大胆地创新,然后是教给我怎样去做一个既新颖又实在的教学设计,每次跟他交谈都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接触的理念。许老师、吕老师还有其他一些老师也多次指出我的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处理不够恰当的地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些反馈,并且提出了解决或改进的实用的办法。那天去参加区里的课,组里的同事们帮忙发教案、检查课件、照相,给我们鼓劲加油,让我们能够从容上阵。最终我们三位老师都获得了区里的一等奖,这就是我们英语组这个团结的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铸造的结果,这一点也得到了区教研员在全区展示课上一再地肯定和赞许。
总之,这次“课内比教学”的活动,让我在听课、讲课和评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而且能以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教好书,不能放弃学习磨炼,深知学无止境,教亦无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会让人遗憾的艺术,它鞭策着每一位老师不懈地追求教育真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勤于思考,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
二、课外访万家的感悟
一次成功的家访,就如同演奏一曲优美的四重奏,它不仅能赢得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共鸣,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洗礼。家访得到家长的支持、学生的拥护、社会的欢迎,必定会使教育更上一个层面。只有通过家长的用心监督和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五天的学校教育和两天的家庭教育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5+2>7的教育等式才能实现。
我作为一个年轻的科任老师怀着极大的热忱积极参加家访活动,而这次家访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在家访前,我与所带两个班的班主任邓均、朱晓峰共同制定了家访计划,按照在校表现及成绩现状,设计好家访名单和家访的先后顺序,来到学生的家中,家长们一般都很配合,这点让我们很高兴。家访时我们做到了态度和蔼可亲,语言简洁易通,不让家长感到拘束,不在学生家里吃饭,不收家长的馈赠。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肯定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孩子的情感和品德。
通过家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通过家访,不仅弘扬了师德正气,还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校配合,深层互动,和谐一致,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我校张幼灵书记带头走访了很多家,那次跟我们一起去初二18班一个叫曹飞鹏的学生家中。他家住得很远,我们放学之后去的,到他家已经快七点了。他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孩子与母亲两人共同生活,父亲暂时与他们分居。在上个学期末,孩子因为心理压力一度有放弃学习的倾向,语数外三科老师及时地与他谈心,纾解他的烦恼,并不断提高他的自信心,多次鼓励他努力学习。他也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开始逐渐回到认真学习的轨道上来,但是心中始终还是缺乏安全感,对于未来他既期待却又很茫然。张书记选择去的家访对象,都是在某方面取得了进步的学生和有潜在能力的学生,所以到他家里去是为了进一步鼓励他,鞭策他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曹飞鹏的妈妈非常不简单,每天不辞劳苦地照顾他,也很感谢老师对他的关心。当张书记询问她对学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时,她所表达的只有感谢。我们去的四个主科老师都针对他的学习现状给出了建议,教给他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地肯定他的进步,表扬他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他寄予了我们的希望。班主任朱晓峰老师特别为了他买了一本《乔布斯传》,希望他能像乔布斯一样克服重重困难,树立远大理想,书记和每位老师都在书上签名寄语,临走时大家合影留念。在出门时,从曹飞鹏的眼中,我仿佛看到了他的憧憬和向往,也看到了他渴望进步和成功的决心。
事实证明,本学期他的学习态度比以前更端正,学习热情比以前更高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了一个飞跃,各科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许多,也愿意跟老师频繁地交谈了。
在心理缺乏安全感的学生心中,能够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鼓励,是最温暖也是最能激发他潜能的。家访,这一家校联系的纽带,让孩子觉得老师和家长就像是一家人,大家一家亲,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都为了他的进步而喜悦,为了他的成长而牵挂。通过家校联系,孩子能够找到归属感,深知身边的人都在关心着他,他会觉得很温暖,从而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增加无形但是却深远持久的动力和鞭策,唤醒他的内驱力,不断地奋勇向前。我们的教育不就是着眼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自己的内因,发掘源源不绝的动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吗?
我们的教育是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它包括了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满意。当我们学校的教育奏出的四重奏得到了来自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共鸣的时候,那么这四重奏的演奏者――老师,所倾注的心血和智慧就获得了满堂彩,我们所践行的引领教育和教育体制改革的科学发展观就会结出丰富的硕果。这次 “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将五天的学校教育和两天的家庭教育通过家访的形式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的另一番天地,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做孩子心灵的疏通者,让孩子有自信心,让孩子健康成长。5+2>7的教育等式得到了实现。
但是家访也让我发现一些问题,家长反映的最多的就是与孩子的沟通很难,孩子的语言辩解能力超过了他们,经常让他们无所适从。还有许多家长对怎样当好父母的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对待孩子,或重智轻德,只关心孩子的考分;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或对孩子过度溺爱,百般呵护……在家庭教育上形成的一个个误区,由此给孩子的心灵带来的负面影响,必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延误。因此我们任重道远,家访这条路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愿我们的学生们个个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这是我们家访的初衷,也是我们教育这篇乐章的优美动人之处!
也许,一天的“比教学”,一次的“访万家”并不是难事,但如何做到持之以恒,使“比教学”能真正起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访万家”能真正起到“架起家校连心桥”的作用,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比”、“访”进行到底,为我们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创造更大的辉煌!&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武汉市七一中学版权所有参加“课内比教学”竞赛之体会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R文章阅读前40名
- 参加“课内比教学”竞赛之体会
参加“课内比教学”竞赛之体会&
学校新闻  加入时间: 14:05:39  第一小学 周晓焱  点击:
□& 文\第一小学 周晓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时半年多的比教学活动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能力,回想曾经走过的每一步,无不渗透着一小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与鼓励。有这样积极努力的一群老师,有这样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我庆幸自己参加了这次活动,我相信:只有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加&课内比教学&竞赛之体会
教师论坛交流讲话稿
就讲讲你参加&课内比教学&比赛的感受
&课内比教学&的比赛形式让人耳目一新
压力很大着急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怎么能打退堂鼓
王校长发来亲切的问候他们的心与我同在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欢迎您,[][]
(您的IP:220.177.198.53)
下载人数:23731人
下载人数:9032人
下载人数:8905人
下载人数:8130人
下载人数:7798人
下载人数:7633人
下载人数:7089人
下载人数:6878人
下载人数:6670人
下载人数:6546人
下载人数:5621人“宜昌市小学数学课内比教学”听课体会
  非常荣幸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有机会参加课内比教学展示课的听课活动。日~14日,我有幸来到当阳市实验小学观摩学习课内比教学展示课。我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日常教学的思考:  
  这次学习,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秭归的谭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作为展示课,一年级的课程教学比较有难度,第一,学生太小,适应力较弱。第二,学生思维过于发散,老师较难把控。但是谭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学的男老师本来就少,本以为会是枯燥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减法教学,却让我大吃一惊,谭老师用孩子们最喜欢的熊出没的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帮助主人公解决问题,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最爱的动画片结合起来,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快被点燃了,积极的参与讨论和研究,效果很好,利用计数器和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摆一摆。知识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的,较之老师一味的传授,多了乐趣,少了灌输。而后,又用一个个的数学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在摘蜂蜜、对对碰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减法计算。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去学习,学习才是有效的,才是有意义的。  
  当老师的第一天,我就坚信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也希望通过我的教育,能让他们喜欢学习,爱上数学,我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 相关信息
鄂ICP备号 公安备案号: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内比教学学习体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