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题 求望高手指点点

若A,B,三点不共线,0是平面ABC外一点,
向量: OM=1/3OA+1/3OB+1/3OCM,则M一定在平面ABC上,且在△ABC内部。命题正确吗?答案:正确。
对于“则M一定在平面ABC上”,老师证明了;但是“且在△ABC内部。"是怎么回事,请高手指点下
提示:可以用相关信息的方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证明点M、A、B、C在同一平面内,再证明点M、A在直线BC的同一侧。
证明:过A作AD⊥BC于D,以射线DA为y轴的正半轴,直线BC为x轴,过D且垂直于平面ABC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点A、B、C的坐标分别是(0,a,0)、(b,0,0)、(c,0,0)(其中a&0),再设点O的坐标是(u,v,w),则
向量OA=(-u,a-v,-w),向量OB=(b-u,-v,-w),向量OA=(c-u,-v,-w)。因此
向量OM=(1/3)(向量OA+向量OB+向量OC)
=(1/3)((-u,a-v,-w)+(b-u,-v,-w)+(c-u,-v,-w)
=(b/3+c/3-u,a/3-v,-w).
由点O的坐标(u,v,w)和上述结论可知点M的坐标是
(b/3+c/3-u+u,a/3-v+v,-w+w),即(b/3+c/3,a/3,0).
由于点M的z坐标为0,因此点M在x轴和y轴确定的平面内,即点M在平面ABC内。
由于...
提示:可以用相关信息的方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证明点M、A、B、C在同一平面内,再证明点M、A在直线BC的同一侧。
证明:过A作AD⊥BC于D,以射线DA为y轴的正半轴,直线BC为x轴,过D且垂直于平面ABC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点A、B、C的坐标分别是(0,a,0)、(b,0,0)、(c,0,0)(其中a&0),再设点O的坐标是(u,v,w),则
向量OA=(-u,a-v,-w),向量OB=(b-u,-v,-w),向量OA=(c-u,-v,-w)。因此
向量OM=(1/3)(向量OA+向量OB+向量OC)
=(1/3)((-u,a-v,-w)+(b-u,-v,-w)+(c-u,-v,-w)
=(b/3+c/3-u,a/3-v,-w).
由点O的坐标(u,v,w)和上述结论可知点M的坐标是
(b/3+c/3-u+u,a/3-v+v,-w+w),即(b/3+c/3,a/3,0).
由于点M的z坐标为0,因此点M在x轴和y轴确定的平面内,即点M在平面ABC内。
由于点A的y坐标a和点M的y坐标都大于0,由上述结论可得点M和A在直线BC的同一侧。
同理,按其它方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可以证明:
点M和B在直线CA的同一侧。
点M和C在直线AB的同一侧。
由上述3条结论可知,点M必在△ABC内部。
综上所述,原命题得证。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OD+DC,
向量OM=(1/3)(OA+OB+OC)=(2/3)OD+(1/3)AC=(2/3)OD+(1/3)(OD+DC)=OD+(1/3)DC。
所以向量DM=(1/3)DC,可知M点在DC上,且是DC的三等分点。
而DC在△ABC内,所以M点在△ABC内,且是△ABC的重心。
提示:可以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证明点M、A、B、C在同一平面内,再证明点M、A在直线BC的同一侧。
证明:过A作AD⊥BC于D,以射线D...
平面上有5个点,其中任意3个点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经过每两点画一条直线, 一共可以画10条直线。因为每个点都可以同其它四点画直线,共可画5*4=20条 ,但由于...
证明: 设 kβ+k1(β+α1)+...+kn(β+αt) = 0
则 (k+k1+...+kt)β+k1α1+...+knαt = 0
(1)原式化为cos(q+π/4)=0,
∴q+π/4=(k+1/2)π,k∈Z,|q|&π/2,
(2)f(x)=sin(wx+π/4)...
向量AB=向量a
向量AC=向量b
向量BC=向量AC-向量AB=向量b-向量a
∵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
∴向量DF=...
答: 这个就是在一个月以内,你可以参考一下你平时的末次月经就是可以。
答: 第一个华罗庚
第二个陈景润
答: 关于应用概率统计在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脱产本科2006级的期末考试中所涉及的考试内容!
1、参数估计2、假设检验等复习内容
答: 我喜欢数学,本科毕业。想在本地开个小学数学教育培训,怎么加盟?
南京MBA培训 衍坤教育数学课是谁教的?教的怎么样呀?本人数学不好,希望找个好点...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小木虫 --- 6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请高手指点:环境考研,数二考哪些章节呢?
请问一下,环境科学专业考研考数二的那些章节?
相关的网站有没有推荐的?
学术科研必备,90%的学术科研者都在使用
关于请高手指点:环境考研,数二考哪些章节呢?的相关话题在小木虫APP已经有113位虫友给出了详细回复。
赶快查看回复吧!
关于请高手指点:环境考研,数二考哪些章节呢?的相关话题在小木虫APP已经有113位虫友给出了详细回复。
赶快查看回复吧!
学术必备与600万学术达人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苹果/安卓/wp
积分 6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隐身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开心签到天数: 5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5]常住居民I
17:35:22 上传
17:35:23 上传
李子奈的计量经济学习题集中的证明有一步看不懂,求高人指点!非常感谢!证明过程见附件,看不懂的地方已用红笔标明!
载入中......
此处利用了矩阵迹和期望可交换的性质:E(e`e)=Trace[E(e`e)]=E[Trace(e`e)]=E[Trace(u`Mu)]=
E[Trace(uu`M)]=Trace[E(uu`M)]=Trace[E(uu`)M]
后面就是结论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 |主题: 11985, 订阅: 27
此处利用了矩阵迹和期望可交换的性质:E(e`e)=Trace[E(e`e)]=E[Trace(e`e)]=E[Trace(u`Mu)]=
E[Trace(uu`M)]=Trace[E(uu`M)]=Trace[E(uu`)M]
后面就是结论了。
为啥是k+1,不是k啊
丹凤词头供二妙9 发表于
为啥是k+1,不是k啊有的书中的K包括常数,有的不包括,所以会出现k和k+1的问题
旧时光是个美人 发表于
有的书中的K包括常数,有的不包括,所以会出现k和k+1的问题啊对!谢谢
harlon1976 发表于
此处利用了矩阵迹和期望可交换的性质:E(e`e)=Trace[E(e`e)]=E[Trace(e`e)]=E[Trace(u`Mu)]=
E[Trace(uu`M ...请问迹等于k+1是怎么算出来的啊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望高手指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