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世界中国近代史教学或现代史的教学片断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说起--《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04期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说起
【摘要】: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我国史学界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15 0 0年说和 164 0年说。本文认为 15 0 0年应作为黑暗的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文明的开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所说的经典资本主义的出现 ,16世纪到 18世纪的社会形态色彩是模糊不清的。市场经济不从属于任何社会制度 ,它跨越国界 ,超越意识形态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股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 ,这应是世界近代史的重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K14【正文快照】:
90年代以前 ,我国通用的世界近代史教材 (高校和中学 )都把世界近代史定性为资本主义史 ,且多以164 0年为开端。 1992年起有了新说 :这就是普通高等教育世界近代史八五重点教材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在国内首创的 15 0 0年开端说 ,其理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研究历史分期的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金锋;;[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刘鹏飞;[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5期
熊伟明;[J];港口装卸;1995年S1期
欧志雄,舒小昀;[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李从松;[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熊贤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02期
张世均;[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谢鹏程;[J];法学研究;1994年04期
程龙;;[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陈勇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风圣;[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刘晔;[D];厦门大学;2003年
潘德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韦曙林;[D];厦门大学;2004年
魏建国;[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李新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李兵;[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吴明海;[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高峰;[D];苏州大学;2006年
李从国;[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文丽;[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郭爱民;[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张薇;[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黄蔚;[D];中南林学院;2002年
邹瑜;[D];湖南大学;2002年
胡兴华;[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何开书;[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黄亦静;[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周丽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成珞;[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麻光炳;[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张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刘远图;[J];世界历史;1984年02期
他石;[J];世界历史;1985年01期
钱乘旦;[J];世界历史;2003年03期
刘行仕;[J];历史教学;2002年10期
陈海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王宇博;[J];史学集刊;2003年02期
许永璋,于兆兴;[J];史学月刊;2003年01期
丹拥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凤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王洪楚;[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王俊,李效容;[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陈游天;[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郑如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顾学宏;[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王田葵;[J];零陵学院学报;1980年00期
丘少伟;[J];兰州学刊;1980年02期
李宗远;[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张铁夫;[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爱传;;[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论文选集[C];1996年
黄群;尹瑞华;;[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林芊;;[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梁冬雪;;[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刘飞燕;;[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余中水;;[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薛庆玲;秦兰英;;[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潘云霞;;[A];党的十五大精神与聊城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王承权;;[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宛轩;[N];安徽日报;2000年
(省公益项目建设管理中心);[N];安徽日报;2000年
彭结宗;[N];北京日报;2000年
;[N];北京日报;2000年
马仲良(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N];北京日报;2000年
董德刚;[N];北京日报;2000年
杨春贵;[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调研组;[N];重庆日报;2000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N];福建日报;2000年
黄思骏;[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秀荣;[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李淑仪;[D];暨南大学;2000年
何建华;[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张正安;[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谢鲁江;[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马峰成;[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胡振良;[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左凤荣;[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孙明;[D];厦门大学;2001年
张宏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坚;[D];暨南大学;2000年
胡振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王天根;[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李颖;[D];外交学院;2000年
任淑坤;[D];河北大学;2000年
斯维廉;[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付蓓;[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唐斌尧;[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赵凯;[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陈兴玛;[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邓夏生历史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世界近代史教材与知识更新
上传: dxs1968 &&&&更新时间: 20:14:49
一、课程标准下的&知识地图&
世界近代史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萌生、确立、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这段历史,可以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初步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而在整体上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线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部分的学习主题与教学要求:
一、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该主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到英、美、法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过程,从知识点要求来看,主要掌握但丁的作品──《神曲》和地理探险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主要活动过程,掌握《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三部法律文献的基本内容,能讲述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的主要活动并评价他的历史作用。通过了解这些内容,认识欧美主要国家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变这一重大历史过程。
在教学中,对于《神曲》这部作品,要从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高度来理解其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其结束中世纪、开启近代历史的革命性意义,而不要仅仅停留在对作品的文学分析上。《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对于哥伦布的地理探险活动,要从开辟新航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的角度来评价其重大的历史意义,最后从思想解放、市场扩大和经济动力的角度认识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产生的历史作用。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这三个重要的资产阶级法律文献,都体现了反对压迫、要求民主的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法律文献同革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这三部法律文献是对封建社会和殖民统治的批判与否定,也是革命中的理论旗帜和纲领性文献,同时更是未来社会的基本蓝图,避免使学生产生革命仅仅是以暴力破坏旧世界的片面认识。
对于华盛顿和拿破仑这两个资产阶级政治家,主要应通过其历史活动,训练学生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它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漫长的理论准备过程,还要开辟新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制订新社会的法律框架和基本理念,当然也要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最后通过其领导的政治革命,完成这一漫长的历史转变过程。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劳动生产效率得到迅猛提高,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文明得以急速进步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学生掌握珍妮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进和&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三个具体的知识点,机器(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在教学中,要突出这场革命的深刻动因、历史条件、技术变革的顺序性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使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三、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早期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对他国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紧密相联。本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学习&三角贸易&和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进行疯狂掠夺的史实,使学生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以及这些殖民扩张同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认识。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与贪婪性共存的本质,以及殖民扩张的野蛮性和残酷性。本学习专题还包括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斗争史实,主要以拉美地区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和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典型事例,使学生体会其反抗斗争的正义性,树立同情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与剥削的正义感和正确态度。
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该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的历史过程,其主要方式是革命和改革。19世纪中叶的美国、俄国和日本作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为什么会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出现革命与改革并存的历史现象呢?其主要原因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些主要目标并没有完成,如在美国还存在南方奴隶制度,严重地影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独占地位,使资本主义无法在各个领域进一步树立其统治地位。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而在政治上却不占相应的优势地位;南方种植园经济虽然日益衰落,但种植园主却在参众两院占据优势地位,不愿拱手交出其政治权力。因此,在美国,解决南北之间矛盾的途径就只能是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迫于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全方位压力和示范作用的冲击,欧洲的俄国和亚洲的日本先后出现了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使之缓慢地走上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社会变革之路。发生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和日、俄等国自上而下的变革反过来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地巩固和扩大了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地位。
在学习这一段历史时,要了解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活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同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之间的关系。对于俄国和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这两个国家所具有的特殊条件。工业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社会生活的迅速提高、文化艺术成果的丰富多彩等,都是推动这两个国家进行改革的强大外部力量。而这两个国家内部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等,则是这种变革最终发生并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和条件。但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这两个国家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迅速、全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五、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该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是19世纪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国际工人运动方面,一个是通过了解英国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掌握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基本要求,知道工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基本矛盾,理解工业无产阶级为什么要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为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以及工业无产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一个基本依据。英国的宪章运动并不是欧洲早期工人运动史的全部内容,但它具有典型性:一是它是一场有组织、有要求、有实践的工人运动;二是它持续的时间很长;三是它发展的阶段性较为清楚。国际工人运动选择的第二个典型事例是法国巴黎公社的斗争史实。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19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这里通过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理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本身的重大变化就是以电力代替了蒸汽为动力,使工业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改进,工业赖以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大、持久和稳定。由于电力的使用,与之相适应的电器和生产机械、运输工具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社会生产力也因此而迅猛发展,人类的社会生活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应用虽然不是电力应用的直接结果,但它是以电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伸与扩展。因为,电力的使用不但在加工技术上为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条件,而且由于物资运输量的急剧增加,也对发明更加快捷有效的交通工具提出了迫切的客观需求。虽然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应用不是替代传统的火车,而是从运输手段上扩大了人类社会的能力,但它对补充火车运输的缺欠、提高人类社会生产的运输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总是用新的手段和方法取代旧的手段和方法,有时还需要另辟蹊径,从手段和方法的范围上加以扩展。而传统的方法和手段也会在这种进步中得到改进和更新,如火车运输中的蒸汽机车就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而逐步地向电力机车的方向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城市交通工具──电车。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专题的学习内容主要是19世纪末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世界大战的爆发要有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激化的过程,而不是仅由一件突发的偶然事件就可以酿成世界范围的战争。因此,在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要从长时段、历史渊源和各种矛盾的发展角度去理解。导致一战爆发的爆发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产物,但其中各个国家对这场战争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历史责任不是完全相同的,其中德国、俄国应负的责任更大些。由于这两个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类型不同,在瓜分世界的争夺中处于后来者的地位,因而其侵略性、野蛮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对挑起战争负有更大的责任。
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人类社会在每个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游戏规则,但在政治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反对搞暗杀等恐怖活动是共同的准则。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更应引起我们对突发事件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通过这场战争的残酷性进一步认识战争给人类发展与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
(八)科学与思想文化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也是人类精神的进步与升华的过程。这种精神的进步与升华就集中表现在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上,它包括科学技术、文学和艺术等。因此,人类精神的进步也可以说是文化的进步。文化的进步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呢?从根本上说,人类的进步是在经济领域,即生产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的进步,因为没有这种物质上的发展,人类连生存也无法保证,因此也就谈不上其他任何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仅有经济领域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进步是不够的,人类的终极关怀从本质上说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且要在精神上,也就是在文化上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和他人的理解、看法和情感,不断地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地追求一切真、善、美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同时,人类也要不断地创造一切美好的精神产品或者是先进的文化成果来体现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满足整个人类对美的追求。从历史上的发展实践来看,一切有形的、物质的成果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使用价值,只有那些可以表达人类对美的理解、对美的追求而产生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成果才能永远成为人类历史宝库中的瑰宝。而一些具有文物价值的有形遗产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人们对这些文物、遗迹、遗址的保护与欣赏,只是为了从中获取巨大的文化信息,了解当时人类的审美情趣、聪明智慧、劳动技能和对生活的态度等非物质的精神财富。
在学习该主题内容时,在了解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时,要从这三位著名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入手,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线索有一个基本了解。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它对近代自然科学做了理论上的总结,因而成为近代的科学大师。达尔文在进化论上的贡献是划时代的,这一突破性成就使人类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变做出了理论上的说明,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达尔文是继牛顿之后,在近代科学技术史上攀上另一高峰的科学大师。此后,近代科学技术不断遇到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在人们以为近代科学技术已经接近至善至美之时,近代科学技术也就走到了自己的尽头。爱因斯坦成为近代科学技术的终结者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创者。
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有杰出的科学家。19世纪英国、美国、德国相继成为科学技术的中心,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些国家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因此,科学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18世纪发生于法国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后果是为法国大革命准备了批判封建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历史证明,没有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就不会有法国大革命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伏尔泰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杰出代表,侧重于他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批判。通过对伏尔泰思想的了解,使学生知道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或变革需要有长期而深刻的思想理论准备,思想解放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而且也是一场思想文化革命。因此,文艺复兴时期和资产阶级确立政治统治后,西方的文学领域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作品和文学家。该主题选取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和19世纪末的托尔斯泰作为近代文学成就的代表性人物。对这两位文学家的作品要放在当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把它看作是当时社会现状的文学反映,避免就文学作品论文学作品的倾向。对于绘画和音乐方面的作品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二、主流教材内容的分析与比较
北师大版教材的世界近代史,共分4个单元,25课,其中包括4节探究课。第一单元是&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该单元共有7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帝国等主要内容;第二单元是&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该单元共有6课,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等主要内容;第三单元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该单元共有8课,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前的国际关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主要内容;第四单元是&构建文化的圣殿&,该单元共有4课,主要包括近代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主要内容。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九年级上册包含了世界古代史(1-3单元),从第四单元开始进入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第四单元是步入近代社会,共七课,包括&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伦帝国&、&&蒸汽时代&的到来&和活动课&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我看拿破伦&。第五单元是&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主要包括&血腥的资本积累&、&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是&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主要包括&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美国南北战争&、&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主要包括&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活动课&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八单元是&璀璨的近代文化&主要有两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世界的文化杰作&。
北师大版的教材将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历史分开,用2课时讲完,而在人教版中,这些历史知识内容合并为1课时完成,相比而言,北师大版的教材内容精简得当,重点突出。但人教版&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这一课中包含了巴黎公社这一知识点,与北师大版教材比,显得较为合理。
下面结合具体课例加以说明,并分析人教版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实施策略。
课例34: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导言部分,人教版的导言是以《蒙娜丽莎》(附图片)这幅世界有名的油画为切入口,介绍了画中的人物的神态以及相关的传说。内容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北师大版的导入知识性很强,首先介绍了14-16世纪的欧洲的社会特点,说明这一阶段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生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一些思想解放运动并说明与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这样容易将本课的中心主题直接点明。
关于背景叙述,人教版教材对于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是从14世纪前后,地中海地区贸易繁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这个角度阐述,并利用&意大利商业城市&&佛罗伦萨&这幅图和小字部分关于手工工场规模的介绍来说明城市国家的兴起和城市商业、手工工场的发展。意大利经济上的繁荣也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物质环境。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艺术家和学者提供了各种保护和帮助;还有就是意大利独特的文化环境,这里有大量的古罗马的遗址。这部分内容为下面文艺复兴产生于意大利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打下了基础,北师大版的教材对这个知识点的叙述则过于简单。
关于人文主义思潮,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首先介绍了人文主义思潮的概念,教材叙述非常清晰,简洁明了,学生很容易把握。北师大版的教材则通过一段小字,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人文主义的概念。在这一点上两种版本的教材各有所长。
关于文艺复兴的实质,人教版在学生理解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定义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动脑筋,分别让两个孩子阐述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要求学生能分析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体现了观点多样化,评价多元化的思想。在北师大版教材中将这个知识点放在课文的最后一栏的&活动建议&中处理,形式稍显单一,内容较为复杂,难度相对较大,而人教版的处理方法相对活泼,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入口。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人教版教材的叙述比较简洁,而北师大版教材叙述则比较详细并配以精美的插图,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
在问题设计方面,人教版的问题设计紧扣知识点,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与此不同的是,北师大版教材的问题体现出开放性,例如&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的含义是什么?&但提问的角度不够准确,很容易让人产生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文艺复兴。②新航路开辟。关于文艺复兴,人教版确立的重点是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所以教材在叙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时,侧重于对14世纪欧洲尤其是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讲述。北师大版教材的重点在于了解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教材重点叙述了教会对人们精神的控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关于新航路开辟,北师大教材的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和哥伦布的探险活动,所以教材分三部分&欧洲以外的诱惑&、&哥伦布的发现&、&首次环球航行&,讲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重点介绍了哥伦布的探险活动,小字部分介绍了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难点:人教版教材在文艺复兴于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北师大版的教材的难点也是文艺复兴的实质,但更强调对代表作品的理解,所以在内容上多于人教版。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北师大版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单列一课,内容要比人教版教材丰富。在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教材上很简略,只提到追求财富,这只是导致地理大发现的一个动因,即经济动因。还有宗教因素,即传播基督教是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还有就是人文主义思想也起了作用,比如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恰恰是文艺复兴的产物。而追求黄金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这种渴望也是文艺复兴的产物。
[教学策略]
①要使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包括其后所发生的对外扩张。这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贪婪性和扩张性两个方面去理解:广阔的市场空间对资本主义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贪婪性,即对财富无止境的追求,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与发展的持续动力;扩张性,即资本主义是一种以交换为生存前提和发展手段的经济制度,因此,它必然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上来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从深度上,就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广度上,就是不断寻找和占有可以作为市场的势力范围,它既可以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实现财富的可能,也会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因此,能否向欧洲以外的领土进行扩张,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迫切的市场需求,就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能否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教学中要注意对哥伦布一分为二。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过推动作用,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所带来的重要后果,是殖民掠夺的开始。它一方面阻碍了广大亚非拉地区历史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中世纪天主教的世界观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三、新旧教材知识的分析与比较
(一)新教材通过主题构建,介绍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
人教版世界近代史部分共有五个单元,围绕主题的学习,通过精选教材内容,把一些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展现给学生。除了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安排知识点之外,还在叙述课程标准规定内容的同时,简明扼要地介绍与之相关的历史问题,当然这种介绍绝大部分是通过辅助文字来实现的,如楷体字、图注、&动脑筋&或&自由阅读卡&等,编者希望这种安排能够在不增加学生负担、不超出课程标准规定的历史点范围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例如,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一目是&大化改新&,教材主要叙述了大化改新的经过和内容,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学生学习了这些内容,可以了解大化改新发生的年代和它在日本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它解决了历史的时序性问题。理解了这一步已经完成了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教材在这个基础上,安排了一小段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的小字,还有一个&动脑筋&,让学生回顾初一已经学过的中国古代史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希望通过对同一历史时期中日交往的了解,加深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认识。
(二)新教材注意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融合
新教材在讲述历史知识的同时,通过&动脑筋&、资料卡、&练一练&、&活动与探究&等栏目,希望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在注重基本的历史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教材内容中还处处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针对世界史的特点,教材在叙述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对历史人物的介绍中,除了介绍他们的重要历史活动,还突出了他们某个侧面的人格魅力,如达&芬奇的谦逊好学,华盛顿不求连任总统,章西女王的宁死不屈,马克思为全人类福利而奋斗的精神,恩格斯的刻苦好学,等等。而对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等历史事件的阐述,学生在获知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初步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使民主与法制意识得以强化。
(三)新教材注意通俗性与专业性的结合
作为初中历史教材,当然应力争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展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避免成人化和过于专业化的叙述,减少艰深难懂的历史学理论和概念。但是,历史课毕竟是一门学科知识的课程,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以外,还要学会历史思维和历史理解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了解必要的历史概念,这也是教材不同于一般读物的区别之一。因此,教材在保持通俗性、生动性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并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初步的历史学理论。例如,公元前、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世纪、工业革命、古代、近代、奴隶制、殖民地&&等等,这些历史概念,教材中都保留了,编者认为这些概念或名词,是历史这门学科的基本要素,就象阿拉伯数字或数学符号对于数学课一样。
下面结合具体课例来做进一步的说明。
课例35: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本课内容,旧版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攻占巴士底狱&、 &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拿破仑帝国&。新教材则分为两大部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和他的帝国&。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新版教材比旧教材体系安排更合理。因为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中外史学界看法众多,难成共识。
在我国,以热月政变作为大革命结束标志比较普遍,人教版教材和教参也采用了此观点,但是都没有作详细的分析和解释。首先,热月政变前,雅各宾派采取一系列措施,较为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制度,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其次,热月政变前,雅各宾派排斥异己,内部分裂,丧失民心,失去群众基础。法国大革命之所以以人民群众攻占巴士底狱为开始标志,主要因为人民革命由此爆发。革命中,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作用,三次起义不断推动革命向纵深方向发展。随着雅各宾派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缩减,意味着法国大革命走向尾声。再次,热月政变后,法国政局相对稳定,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从统治阶级看,掌权的热月党人。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政权并未易手,并未被封建势力或人民群众掌握,所以说,法国大革命以胜利告终;从采取的措施看,如释放大批嫌疑犯,废除全面限价法令,恢复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等等。在旧教材中将&攻占巴士底狱&、 &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拿破仑帝国&三部分单独列出,容易误导学生,使他们认为拿破仑帝国也属于是法国大革命的范畴。新教材中已经有了改变,让学生从直观上就能了解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段。
从版面设计看,旧教材版面较为呆板,色彩单一。新版教材版面较为活泼,色彩丰富,图片清晰,尤其是《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这幅图非常清晰,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法国的等级制度的介绍上,新教材利用了《法国社会等级》示意图,比起旧教材中严肃的文字叙述,更容易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而且深刻的影响。
在导言部分,旧教材的导言非常直接,严肃,例如:&法国曾经是欧洲最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等。新教材是通过拿破仑称帝的小故事导入,形象生动,将拿破仑的个性特征展示在学生面前,对下面具体了解拿破仑起了铺垫的作用。
关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在旧教材中,大革命爆发的背景主要有两点:①18世纪启蒙思想的传播为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在这点上,我们认为旧教材比新教材显得知识体系完善。②法国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矛盾激化。关于这部分内容旧教材正文部分用了较多的内容,给学生的负担相对大了一点。在新教材中,开篇就介绍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基本情况,然后在小字部分从等级制度下阶级矛盾尖锐这个角度介绍了背景,使重点更加明显突出。关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从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以及了解革命领导阶级和主力军的角度考虑,必须讲清楚。这实际上也是理解全课的关键。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法国等级制度》《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两幅图得出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主力是人民群众)与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间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关于《人权宣言》, 新旧教材都是简单几笔。但侧重点却不一样,旧教材主要指出该文献的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而新教材侧重于对内容的介绍,利用引文来体现内容,留给学生和教师讨论的空间提供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平台。
讲&罗伯斯庇尔掌权&,教师可先介绍雅各宾派的由来,再叙述罗伯斯庇尔掌权的背景,再让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概括罗伯斯庇尔等人采取的措施。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评价雅各宾派的措施&,最后教师说明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这只是代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
关于法国革命的意义,教材用了&摧毁&、&传播&、&很大影响&三个词。这次革命的国内意义,可从三个方面理解:①就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②人民群众显示了伟大力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不断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③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指出前者结果是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后者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阶级的专政。至于其世界意义,教师应指出:这场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
关于&拿破仑帝国及其内外政策&,教师应把握三点:①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掌握帝国成立的时间、背景和性质,并指出帝国的性质是一个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权,理解这一点,关键是正确掌握帝国采取的内外政策。②内外政策。对内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外打击反法同盟,在初期是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指导学生看课本《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指出拿破仑打到哪里,资本主义便开始渗透到哪里。教师指出,拿破仑战争的后期变为军事侵略,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同时也损害了他国人民的利益。
关于拿破仑帝国的覆亡,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了解滑铁卢战役和拿破仑的流放,后让学生思考拿破仑帝国覆亡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是由于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战争使法国国内矛盾激化,但其根本原因是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四、新教材教学的重点与策略
课例3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和18世纪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制度的建立是这一时代的主旋律,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这个旋律中的重要乐章,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中的典型事件,对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爆发的原因之所以是本课的重点,因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欧洲殖民者对亚、非、美三洲进行殖民掠夺,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有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济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当权,要发展资本主义。这就和专制的封建王权产生了根本的矛盾,也由于这个矛盾而使革命爆发。了解它爆发的原因,可以使学生明确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二者的关系,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的原因形成一定的认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也是教学重点。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对本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后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成为大机器工业的发源地。更重要的是对欧美其他国家的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榜样作用,尤其对以后美国的诞生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本课的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出现过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证明资产阶级革命并非一帆风顺,中间也会出现波折。它说明任何一场革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新制度战胜旧制度总要经历波折。初三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因素,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状况缺乏总体把握,对英国阶级力量的对比认识不清,因此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
重点突破方案: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要从革命发生的社会条件去找寻。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联系旧知识,并结合教材的内容设问:
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新航路的开辟对英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英国的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
4、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遇到的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的设置要体现一定的层次,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认真细致地阅读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归纳整理自己得出答案。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能力和归纳整理的能力。
难点突破方案: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明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经历的议会斗争,内战,共和国建立,克伦威尔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最后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曲折过程,加深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曲折的原因是什么呢?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从阶级力量的对比看,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这就决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特点。
课例:37: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在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知道人类具有推动自身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成为时代的要求,于是启蒙运动由此兴起。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著名领袖,也是《百科全书》积极撰稿人。他以自然神论的方式反对基督教神学和&形而上学&。在理性原则下,伏尔泰坚持人生而平等、自由。他把&自然法&作为法律的基础,认为只有符合正义原则的法律才是合理的法律。而自由则是人的天赋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拥有财产的自由等等。因此,自由首先就意味着反对专制暴政和教会的专横。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及其思想。
[教学策略]
重点突破设计:①事先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伏尔泰的生平资料,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他的思想,划出关键词。②课堂中展示伏尔泰的图片和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让学生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从讨论中体验伏尔泰的感情和思想。③由于学生对中国历史比较熟悉,可以利用书中的动脑筋&请你联系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说说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讨论上面的问题,由中国在拓展到世界。
教师可以提问:启蒙思想有什么作用?(启蒙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可以接着问:&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有效信息?(放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总结: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大前提,也是根本性原因;思想自由是重要因素。挣脱封建神学的束缚,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
然后进一步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吗?引出个人的历史作用。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讲解牛顿等科学家对社会进步的历史贡献。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近代史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