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入边区研究生支教团

杂谈的朋友,我知道很多只关心风月,只喜欢谈论女人,处女还有收入.我知道很多搔手弄姿的其实就是垃圾.    
杂谈已经被你们(以上所指,下同)渲染成了声色场所,已经逐渐丧失了对社会的敏感,已经开始成为你们宣泄个人情绪,放纵虚拟性行为的地方.    
你们不经意的剥夺了别人的网络话语权,你们的低俗表演终于赢得了追随,你们哗众取宠的文字艺术已经造就了一个网络厕所的基础.    
我鄙视你们.    
鄙视!    
这篇文章所描述的主人公,是我们山东人.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大学生,是一个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他用自己的行为践诺了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良知,他用双手独自为那些可能终生见不到高楼汽车洋房的孩子撑起了一片晴空.    
他还没有到三十岁,还没有女朋友,甚至,还没有真正的收入.    
但是,他的行为和追求是天涯的大多数人所不可以也不可能实现的.    
你们的喧闹和忸怩作态只是在无端的暴露你们的无耻和自私.    
你们的精神世界可能是丰富的,但,那些丰富充盈的不是纯洁和高尚,而是,垃圾.    
再次,鄙视你们!  
          
我们于6月26日至7月2日赴贵州省大方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知道了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故事。我们有一个强烈的冲动,这就是让天涯社区的朋友们知道这个故事。我们保证文字和照片的原创性和纪实性。在你们读到这篇文字和看到这些照片的同时,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为山区孩子和这个支教志愿者而行动。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区,隶属毕节地区,距贵阳200多公里。全县人口90万,除汉族外,还有彝、苗、白、仡佬、蒙古、布依、满等少数民族。全县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辖10个镇、8个乡、18个民族乡,县府驻大方镇。农业主产玉米、油菜、马铃薯、水稻等,特产有生漆、皱椒、烤烟。区域经济落后,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非常贫困。      猫场镇位于大方县西部,距县城51公里,公路路况很差。全镇总人口32000多人,其中苗、彝等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二;耕地面积17000多亩,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柑桔、花生等。去年上报全镇农业总产值4000多万元,实际仅2000余万元;上报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实际仅600余元。     走进猫场镇,触目所见,当地农民的生存状态令人忧虑。    
年轻人脸上露出的笑容表明,贫困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环境,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在都市小资眼里,这幅画面充满着田园牧歌式的美丽,而对当地人来说,这其实意味着几个孩子无钱上学。    这个孩子14岁,却不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他必须到小煤窑背煤。今天他看上去很干净、很光鲜,是因为小煤窑已经被整顿关闭,他无活可干。   而这个孩子只有10岁,他身旁跟他差不多高的背篓,是他每天的劳动工具。他说他很想上学,可是家里没有钱交纳每年140元的学杂费。现在,他在一天天长大,他必须用这个背篓来证明自己活着的价值。他没有白活。  我们要讲的第一所小学就在猫场镇狗吊岩村。狗吊岩村位于该镇西端,属于喀斯特地貌,没有成片的可耕地。村子距镇上18公里,是崎岖陡峭的机耕便道,不通班车。全村今年3月才通电,且供电不能保证。至今不通有线电话。    狗吊岩村有一所小学,2003年以前一直在这个岩洞里。     直到2003年10月,在香港慈善人士的资助下,孩子们才迁出了岩洞。     2002年暑期,一个大四学生从千里之外的武汉来到这里搞社会调查,他走进了岩洞,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大山之外的事情。     他的名字叫徐本禹,当时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     当暑期结束返校时,孩子们一直把他送到好几公里外。每个孩子都流下了眼泪。一个孩子仰着头问道:“大哥哥,你还要来吗?”     徐本禹噙着眼泪,点了点头。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正在准备考研究生。     徐本禹以37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王雅鹏教授。同时,他因为学业优秀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但当天晚上,他彻夜未眠。猫场镇狗吊岩村孩子们的眼光一直在他脑海中闪现。     徐本禹出身在山东聊城一个贫困农民家里。他到华中农业大学上学时,甚至没有一件御寒的冬衣。是同寝室一个学生的母亲给了他一件夹衣。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别人的温暖。今天回想起来,他说,是这件夹衣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    就在那个无法入眠的夜晚,徐本禹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回到猫场镇狗吊岩村帮助那些孩子。     当他把这个决定通过电话告诉父亲时,电话的那一端,父亲哭了。长久的啜泣之后,父亲用发颤的声音说:“全家尊重你的选择,孩子,你去吧,我们没有意见……”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学院领导时,大家沉默了,都不敢正视他的眼睛。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反复讨论,作出了一个决定:支持并为他保留两年的研究生学历。      徐本禹比别人更能体会到贫困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他在华中农业大学读书期间获得过特困生补助、特困生自强奖等,受社会恩泽,他便回报社会,大学四年里,小徐用勤工俭学挣来的钱和自己的奖学金共资助了5名和自己一样的贫困学生。     刚上大学不久,他参加了学校安排的第一次勤工助学活动,打扫学生公寓的楼道,打扫了一个月,得到了50元钱。他把这笔勤工俭学所得的钱捐给了山东费县一个叫孙姗姗的贫困小学生。大二时,他得到了学校发的400元特困补助。他把其中200元钱捐给了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活动,还把100元钱捐给了在聊城师范学院读书的一个贫困生。     2001年3月,他因向绿色希望工程捐款,成为了湖北电视台《幸运地球村》的嘉宾。当节目录制完毕后,这期节目的主持人——香港凤凰卫视的许戈辉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变送给他一个信封。后来他回忆这个情景时说:“我当时估计里面是钱,我说我不要。田野(另一个主持人)和许戈辉对我说:‘就把这钱当作是你哥和你姐送给你的!’在回校的路上,我打开一看,里面有500元钱,在公交车上我无法说出我当时的心情,自己给予社会的是那么少,社会给予我的却是那么多!回到学校后,我把其中的200元钱捐给了我们班的一名家庭条件很差的同学,100元捐给了在聊城师范学院读书的景玉春同学,还有100元钱捐给了湖北沙市的一名孤儿,她的名字叫许星星。她曾获得过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的称号,她是一个比我还坚强比我还勤奋的小女孩。她六岁以前从没有吃过一个冰淇淋,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从湖北电视台回来后,我给自己许了一个诺言:无论自己生活多么拮据,一定要帮助她。”从2001年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徐本禹一直没有间断过对许星星的资助。原来学校每个月发给他22元钱的生活补助,他留出2元钱做班费,其余20元钱都给她寄去。有奖学金、生活补助以及家里给他寄生活费的时候,他就多给她寄一些,有时寄50、有时寄100、200。    当华中农业大学决定为徐本禹保留研究生学籍后,徐本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他看来,这是母校有一次帮助了他。     几天后,他回到了猫场镇狗吊岩村,向村长报到。    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也吸引了许多追随者。可是,狗吊岩村实在太穷太苦了。不仅物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而且这里是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靠油灯照明,连寄一封信也要走18公里崎岖的山路才能找到邮所。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距造成的心理和话语障碍又使他们久久不能融入这个环境。追随他的志愿者一个一个地离去。     2004年4月,他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做了一场报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本来以为会听到激昂的豪言壮语的学生们惊呆了,沉默了。许多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报告会后,他又返回了狗吊岩村,每天沿着那崎岖的山路,去给孩子们上课。     徐本禹倍感孤独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隐情。作为义务支教的先行者,徐本禹的行为属于自发的“个人行为”,因此,他并没有被列入团中央的西部志愿者行动计划,只是一个“体制外”的志愿者。在我们这个“组织”决定一切的国家,这就意味着徐本禹得不到体制内西部志愿者的生活补助,成为一个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他的行动也不可能被主流媒体按“报道方针”进行宣传报道。换句话说,他很难得到社会的关注。这使他注定成为一个孤独的志愿者。     幸亏共青团贵州省委、大方县委组织部、大方团县委和华中农业大学给了他援助和支持。贵州团省委后来将他补入本省志愿者名单,每个月发给他500元生活补助(列入团中央的每月800元),这才将他从衣食无着的困境者解脱出来。徐本禹每月节衣缩食,将这500元钱省出大半,用来资助山区的孩子上学。仅在猫场镇中学,他就资助了32位贫困学生。为了能与外界联系,他买了一部旧手机(爱立信T17),但只用来发短信,从不拨打和接听电话。他付不起更多的手机资费。    他就这样默默地在大山的重围中履行着他的阳光下的诺言。    他想用自己的激情点燃贫困山乡孩子们的心灵。     他把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外化为具体而琐碎的行动。     当很多有识之士在开着空调的报告厅雄辩滔滔的宣讲着中国的“三农”问题时,徐本禹在酷热的教室里教给学生四则运算和汉语拼音。    当许多“组织上”派来的志愿者在联欢会上欢天喜地为乡亲们表演“走进新时代”的歌舞时,徐本禹正在深山中为孩子们交待怎样迎接即将举行的期末考试。    他带有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在山谷中回响:“你们不比别人差!”    他大声说:“你们很棒,一定可以考好!”    他伸手擦去鼻尖上的汗水,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没有告诉孩子们,另外两名同他一道在这里支教的志愿者两天后就要离开。而他自己也会在最近转到另一个更加艰苦的村寨。     另外两名志愿者是半年前由贵州团省委派来的,团省委此举是为了让徐本禹不至于太孤单。半年来,他们三人在这极其偏僻的大山中体验着自己人生最沉重的履历。     徐本禹至今没有谈恋爱。曾有不少仰慕他的女大学生追随而来,最终悄然而去。而徐本禹却在这志愿者小屋中抒写他对贫困孩子们博大的爱。    在即将告别这里的孩子们的时候,徐本禹和他的伙伴要为这些孩子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想起这张照片可能会被那些孩子们珍藏一生,我们的心禁不住有些颤抖起来。    这所被大山包围着的山村小学,还会有志愿者来吗?     孩子们似乎感到了气氛有些异样,表情变得复杂起来。    他们用最大的声音诵读课文,他们可能以为只有这样,那些大学里来的大哥哥们才会感到满意。    他们向校长打听消息:徐老师他们要走了吗?    徐本禹想转到另一个乡,叫大水乡。我们在大水乡考察的所见所闻,只能用“震惊”二字来形容。猫场镇与这里相比,可算是天堂了。     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是2001年新建的民族乡,位于大方县东部,距县城67公里。全乡总人口126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6%。全乡耕地面积12300多亩,平均海拔近1600米,属喀斯特地貌。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大豆、烤烟。该乡经济十分落后,据乡党委书记介绍,去年全乡人均收入上报为1200元,实际只有500元。全乡今年5月基本通电。除乡政府外,各村至今不通电话。2002年以前没有通往县城的公路,现虽然通了公路,但路况极差,属于机耕便道。     图为大水乡一个汉子正从街上匆匆走过。他赶了两个小时的山路是为了卖点玉米。如果运气好的话,他可能卖得15元现金。除了买两斤盐回家,剩下的钱要攒起来做孩子下学期的学杂费。如果一个暑假攒不够70元,孩子将辍学。    大水乡共有14所小学,其中公办小学3所,村办小学11所,私办小学4所。全乡在校小学生2340人,教师103人,其中正式教师仅54人,而初中或高中学历的正式教师占了40%。代课教师以初中生为主。每个小学生每年缴纳学费、杂费、书本费140元,但仍有不少农户无力缴纳,致使孩子辍学。代课教师主要靠微薄杂费维持收入,每人每月工资110元。如果学生欠费,则工资难以保障。     图为大水乡一家很有代表性的民居。绝大多数农民住的就是这样的茅草房。    我们重点考察了大水乡的大石村。从下学期起,徐本禹将转到这里支教一年。大石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至今未通公路。全村村民主要是彝族,另有两户布依族。通过深入走访农户,我们了解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仅300元,村民辛勤劳作一年,收获粮食仅够吃半年,不足部分靠政府救济。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和马铃薯作为口粮。现金收入主要靠养鸡(每户养鸡只有五六只)和去小煤窑背煤。村长和村支书月工资70元,由乡财政补助。     图为大石村通往外界唯一的路。我们冒险乘越野车从这条路上往村里行进。18公里走了一个半小时。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寒江翔雪,写的好!我顶!!    支持!!
  徐本禹,他的行为和那些忸怩作态的知识分子相比,崇高与龌龊,奉献与自私,一目了然.    敬礼!
  佩服!  踏踏实实的奉献!  所有自以为自己是了不起的爱国者们  你们会感到羞愧吗?
  我们一直在努力    -----转载
  请关心此事的朋友和关注中国普通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改良的朋友,查阅:/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685062&Key=&strItem=no04&idArticle=284603&flag=1    该贴已经在本人的建议下,贴图的斑竹加精并对文字进行了色彩处理.    贴图开贴的楼主ID:南湖居士     向起致谢!
  文章是好文章,不过毕竟是转载,就不给精品了。给加个红了~
  呵呵,皇城,我现在银子很多,社区还给发饷,要那个红没有用处,只要能被大家都看到就很高兴了:)  
  每每看到有人做了自己想做没有做的事情,就欣慰,尊重他们
  我曾响应某网网友的号召给一些贫困地区孩子寄书,寄过去后学校说要给我回感谢信。二十多天后收到一封印刷体的信后,  我的心一下子冷了。当初知道他们要回感谢信时我说不用回,有这邮票钱干什么不好,结果网站说这是程序,必须回。    如果他们不回这封信多好啊:(  
  回了也好,说明人家没有欺骗你    看看当今,如果不是图片佐证,你我会相信谁呢?
  我没想过要什么大红纸的感谢信,可至少你们应该给我来封手写的信啊!!!
  拿着那封信,觉得自已真没劲,三四十JIN的东西,用了一个下WU,花了上百的邮费,你回一封手写的信至少是对我的尊重:(
  支持!!  有机会我也想去支教
  我感动啊~~~~~~~~~~~  可惜我不会做的啊  西部太伤我的心了啊  可能是我的气量太小了吧~~~~~~~~~~~~~
  感动  本人虽然没有向文中的主人公那样到西部去支教,但是,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在将来自己有一定的事业的时候,也能够去回报社会,尽心力做一些慈善事业.
  感动. 敬佩. 痛苦.
  徐本禹的事迹让我深深的感动。因为他用行动证明了他的杰出,也证明了他的与众不同,尽管他还算不算在这个领域做出很大的贡献,便他的作为就是最好的明证。现在,太需要这样的人去为穷苦的孩子们去做些什么了!    有一段时间,由于在工作中找不到归属感(我有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客观上来说,虽然自己不大满意),电话找到团中央,想去边区支教,可是回答者并无多大热情,后来又找到我们行业系统的团组织,原来也从没有过这方面的先例,领导们同事们都力劝我不要去了。再后来,自己也不得其途而入,就把这事搁下了。今天看到转载的徐本禹的故事,让我在心底里升起一股浓浓的敬意!他做到了!他那么艰苦的条件也做到了!他暂时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去做了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事!我真的很感动!    在此,我也谢谢寒江翔雪给我们讲了一个这么真实的这么好的故事!我们这些在现代的风烟里逐渐变得冷漠的人,太需要这样的榜样了!
  作者:寒江翔雪 提交日期: 15:34:00
    ??? 杂谈的朋友,我知道很多只关心风月,只喜欢谈论女人,处女还有收入.我知道很多搔手弄姿的其实就是垃圾.         杂谈已经被你们(以上所指,下同)渲染成了声色场所,已经逐渐丧失了对社会的敏感,已经开始成为你们宣泄个人情绪,放纵虚拟性行为的地方.         你们不经意的剥夺了别人的网络话语权,你们的低俗表演终于赢得了追随,你们哗众取宠的文字艺术已经造就了一个网络厕所的基础.         我鄙视你们.      你说的太好了,天涯的味道已经变了,其实也有一些如上回复的网友是还在为网络风气而奋斗的,但往往会被删掉,所以你听不到更多的声音  .你就当到老北京的戏园子听戏得了,慷慨激昂,自己却累了.
  作者:凤中百合 回复日期: 16:52:06 
    我没想过要什么大红纸的感谢信,可至少你们应该给我来封手写的信啊!!!    ----------  你也别在意这些了.既然寄出东西,图的只是自己心安.回寄的是印刷品,说明平时肯定有很多这样的往来.你就当好人做到底,为他们再减轻点劳动吧~如果信件往来得多,专门一个个地回手写信,本就不多的教师力量可能更薄弱了:)    
  由衷的敬佩!
  读毕,无语凝噎。    这样的学校不是特例,而是边远地区农村教育的真实写照,还有着千千万万双这样无助的双眼在凝望着这个世界。我们一直都知道,有这样的人群,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我们一点点地帮助,他们就可以快乐很多。但在平常的日子里,谁又会真正想到他们呢?大部分人也只有在这一刻,被点醒感动之余,才会问问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但能做什么呢?放下自己的事业发展去奉献青春?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你的青春能够燃烧多久,烧光以后又便如何呢?绝大多数的人都做不到。或者捐钱捐物,贡献一点爱心?而通过什么渠道去帮助,而又怎样确定这钱这物最后能真正产生效用,大家都还懵懵懂懂。于是,这样的感动,便也只当涤荡了一次心灵,明日醒来,忙碌的都市忙碌的工作,我们便又是原来的自己了。    说到底,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建立如何的一种机制来发展农村的教育。无论是政府的发展计划,或者是民间的义务组织,都存在这个问题。关注民生!关注孩子!关注农业、农村、农民!说得很好,但关注以后呢,更重要的是要怎样去做的问题。徐本禹已经在走的路,坎坷孤绝,未必便是正确的路。即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也是需要无数颗星星,而不是一颗孤星。所以,更应该考虑的是,形成一个怎样组织,运行怎样的机制,把零星的分散的爱的火花收集起来,分配到需要的地方,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像一个独立经济实体般运营起来,更有效地运用资源发挥实效,也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自己一点模糊的想法,还很不成熟,大家别笑我*-~  
  谢谢楼主!让我们共同关注民生,关注孩子,关注农村、农业、农民!
  这样沉重的报道实在太多,希望我们不要被淹没的麻木!       徐本禹,好样的!!
  无语,敬佩
  大家共同努力,多关注关注这些孩子。    连老外来中国都想到支援一下贫困子弟,我们岂不更应该多作些实事?    前段时间,德国柏林一位学者到我们lab,我和师妹等带他游玩南京^_^ 没想到,他拿出几百块钱给我,要求把钱捐给一个合适的贫困生。这不是施舍,也不是小气(区区几百块而已)。我看到德国佬是真诚的,他对中国比较了解,伸出的手是友谊之手。    我们呢,虽然不一定能够去支边,但是可以作的很多,我想,我会去努力作一些力所能及的。。。
  顶一下先
  支边~~~  有几个不是为政治资本的
  湖北电视台做星星的节目时提到过他!!    但是只是一笔带过!!    这种精神我们应该学习,至少应该表示充分的尊重!!!    楼主说的对!    杂谈很多ID 是可以 被封掉的!!色、黄之流。    我们应该肩负起更多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不是空谈,而是做实事!!    我这么说也绝非什么文人的无病呻吟,空辞烂调。    我也绝不只是一介武夫!
  不知道说什么,只为他的未来担忧
  圣徒!  
什么是历史的使命什么是社会的责任?  
想做就做,做了也别得意!
  不做还洋洋得意的人更是不好!!    不能做,连奋臂疾呼都不敢的就更可怜!        
  作者:大漠风云 提交日期: 12:29:00
    天下乌鸦一般黑,看看我的帖子的旅游经过吧,先被杂谈的斑猪放到灌水专区,然后被灌水专区的斑猪杀了  帖子如下  ??两者太多相同了:    1、天涯是虚拟社区,哪个是真实社会。    2、那个警察在权利方打人的时候无动于衷,但等到受害者的朋友到来时却阻止开枪阻止。天涯在自己认同的ID发帖灌水时,挣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但等到与其相反的发帖时,却拿出棒子说水帖必杀。    3、那个警察说你 有意见向我上级投诉,天涯说有意见向意见投诉去投诉。    4、那个警察说我们是按照法律执行公务,天涯斑猪说我们是按照规定执行公务。    5、那个警察的上级说我们允许不同意见,然后证人就被7次传讯,说是录口供,天涯斑猪说我没有为所欲为,我这样做就是为了大多数人服务的,你们有不同的意见不是没有发泄的管道,张妙俄我开了转贴,对我有意见可以去《意见投诉》投诉我。然后帖子就被删掉了。    6、警察说警察也是人,也要 休息,也有马虎的时候,希望你理解,天涯说斑竹也是人,也要休息,也有没有看到的时候,希望你能理解
  背西,希望通过你的渠道,主人公的事情可以被更多的人听到.    我们国家还有无数人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时候,希望工程等等有组织的慈善事业却正在失去人们的信任.    悲哀.
  会的.........    如果能亲自去看看最好,最差也能呼一把!!
  看了那些照片,无言。  一定要尽点薄力帮助弱小的孩子们。  同时向志愿者表达由衷的敬意。
  看不到照片啊,怎么回事
  全文和照片可在贴图专区的新闻纪实里看到!  大家去看看吧!
  在哪儿看照片呀?看不到。着急!!!
  杂谈的朋友,我知道很多只关心风月,只喜欢谈论女人,处女还有收入.我知道很多搔手弄姿的其实就是垃圾.         杂谈已经被你们(以上所指,下同)渲染成了声色场所,已经逐渐丧失了对社会的敏感,已经开始成为你们宣泄个人情绪,放纵虚拟性行为的地方.       鄙视!  
  有力量,但是感觉好像力量不是很足~
  现在,我所做的  所能做的  只能是顶……  
  洒进最后“穴居部落”的星光            本报记者 童浩麟              引子      从郑州飞赴贵阳,坐长途汽车抵安顺市紫云县,再转乘摩托到达水塘镇,然后手脚并用,爬山3个多小时,记者终于见到了一位姑娘。    她叫王东灵,是我们河南省灵宝市秦岭金矿职工医院的一名普通职工。去年8月,这位单身姑娘请了长假,不要工资,不要报酬,自愿到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最偏远的中洞小学支教。    中洞小学在中洞内,周围十几个村落的孩子在这里读书。中洞位于紫云县水塘镇极为偏僻的麻山深山区,海拔1800多米?熏洞深215米,宽115米,高近50米,洞内居住19户、87口苗族人。到中洞,几乎无路可走。中洞苗族,生活几乎与世隔绝。这支苗族经国家旅游局考证,是亚洲现存惟一的一个“穴居部落”。    屈指算来,王东灵到中洞小学已经7个月。      “孩子们能来上课,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中洞的孩子负担太重了。学习负担,他们根本谈不上,最为沉重的是生活负担。”      3月2日,临近早上9点,31岁的王东灵对着一面可以放在手心里的镜子,捋了捋搭在额前的长发,拿上课本,走出她在中洞约10平方米的“居室”,在洞内,跨过两个小坎、小坡,径直来到50米外的中洞小学。    这天是中洞小学开学的第一天。王东灵是二年级的班主任。到9点上课时间,班上23名学生,来了8个。    “这个数已经相当不错了。孩子们能来上课,就是我最大的满足。”王东灵说。    因为新学期的课本5日才能运到山上来,王东灵把第一天课程安排得很简单:第一堂课复习上学期教过的四则运算。罗朝仙,罗秀,梁艳,王启香……王东灵一一点名,8名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大声地背诵乘法口诀表。王东灵的声音不大,但由于教室没有房顶,声音在洞里嗡嗡作响。    让王东灵意想不到的是,花了两年时间都没有背熟口诀的王启香,这一次竟然没有差错地背了出来。只是在“五九四十五”到“六九五十四”中间,停了几秒钟,王启香随便用袖子抹了一下快流到嘴边的鼻涕。    第二节课,王东灵来到三年级,带领大家复习语文。18名学生只有王启荣拿了上学期的课本。于是王东灵让学生依次拿着课本领读课文《影子》、《谁的尾巴最长》。    快到11点钟,学校的杨正秀老师来各班统计实到人数。全校124名学生,一共来了51人。    数完学生,王东灵建议,下午的课不上了,早一点让学生回家吧。“毕竟家在中洞的学生是少数,多数学生,除了要赶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最重要的是要挨饿到家。为了省家里的粮食,中午他们一般不带饭。”    在中洞小学任教几个月,王东灵发现这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真不一样。    一次王东灵去家访。在王启英家,她看到了一张两年前中洞小学给王启英的奖状,上面写着“2001年第二学期考试双科及格获得第二名”。及格,对中洞的孩子来说,已是很高的要求。    到2002年,中洞成人90%还是文盲半文盲。中洞小学各年级双科及格率不到30%。    7岁的王进家是中洞惟一有人在外打工的家庭。父母在福建打工,她跟着爷爷奶奶过。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赶着自家的牛到山上,快到上课时间,她会背着一捆比她个头还高的柴禾,赶着牛回来。下午3点放学,做完作业,她还是去放牛,直到天黑。    “中洞的孩子负担太重了。学习负担,他们根本谈不上,最为沉重的是生活负担。这里的孩子没有时间学习。加上苗族人学汉语,本身就很困难。”王东灵感慨十分。    “我相信那里的孩子需要我。”    2003年5月3日,放长假在家的王东灵像往常一样,和12岁的侄子一起在家看电视。    王东灵,灵宝人,1992年从三门峡市卫校毕业,分配到灵宝市秦岭金矿职工医院,做化验员。工作11年,没当过先进,也没有出过差错。    王东灵上班的地方,是河南最西边的地方,离三门峡市60公里。她经常往返灵宝和三门峡之间,父母家在三门峡,王东灵有空就住在父母家,还有她最喜欢的侄子也在那里住。    这天的一档电视节目,改变了王东灵的生活。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拍摄的一部纪录片,介绍贵州省西南部深山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塘镇一个苗族“部落”的生活。    片中着重提到:洞里建有一所小学,只有一至三3个年级,80多名学生。这所称为中洞小学的学校,并没有教室,房子是借用洞里居民的,课桌是玉米秆捆扎成的垛子。中洞不通电,更不通路。到通土路的行政村坝寨,需要手脚并用攀爬两个多小时。片子不长,20分钟。    王东灵对侄子说,姑姑要到中洞小学去支教。侄子哭了。    5月22日,王东灵收到了寄自中洞小学校长杨正学的回信,“这里山高坡陡,生活极度困难,请谨慎考虑。”    杨正学的回信反而让王东灵决心大增。“我相信那里的孩子需要我。作为一个生活比较安逸的人,我有责任帮助那些几乎与世隔绝的孩子。”    “不懂,我会努力学,尽快学。低年级的数学还是可以的。”    受非典的影响,王东灵去中洞支教,到8月份才成行。    8月20日,王东灵向单位请了半年长假,代价是工资停发,每月还要向单位补缴20元的社会统筹金。29日,她取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向自己最好的同学借了些钱。为了不让亲戚和朋友发觉,王东灵出来时,两手空空。坐火车从西安经成都到了贵阳,紧赶慢赶,9月2日,王东灵来到了紫云县。    王东灵自愿到几千里以外的中洞教书,知道的,只有她那个侄子。“我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说你是神经病都是好的了。”    临走时,王东灵交给侄子一封信,并叮嘱他:姑姑到达紫云县,电话联系后,方可把信交给爷爷奶奶。    到紫云县已快中午12点。王东灵直接来到县教育局,在教育局办公室,她遇到了副局长汪伟。    “我是河南自愿来中洞小学支教的王东灵。”    简单的自我介绍,让汪伟不能接受这位从几千里以外长途跋涉而来的河南姑娘。    “吃得消吗?”    “能!”    “专业不对口!”    “不懂,我会努力学,尽快学。低年级的数学还是可以的。”    “你怎么吃,怎么住?”    “住在洞里各家各户,和他们一起吃饭!”    “你从城市来,根本过不惯洞里的生活!”汪伟说出最后的这个论断,马上又后悔了。他注意到,面前的这位浓眉大眼、皮肤娇嫩的姑娘,除了一脸的疲惫,手中仅有一个塑料袋。“袋里可能仅仅有几件换洗衣服,其余估计全是课本。”他知道,这个姑娘进中洞进定了。    素不相识,汪伟和办公室的小胡破例请王东灵到街上吃了午饭。更重要的是,汪伟觉得必须给小王买一套被褥。    王东灵执意不肯,非要自己掏钱。“再要你们帮助,我还来这里干什么?”    “算是我们借给你的。”汪伟灵机一动。王东灵这才收下这套价值160元的被褥:一条被子,一床褥子,两条床单。    在水塘镇教辅站站长施光宁和镇上两位老师的护送下,当日下午5点,王东灵来到了中洞。    临分手前,汪伟对施光宁说:“要求只有一个,安全。王东灵人身安全出了问题,第一个免职的就是你,施光宁!”    49岁的施光宁,在紫云搞教育近30年。“每年来紫云支教的青年志愿者不少,都是由团中央、贵州团省委有组织地进行。现在还有近50个人在全县各乡镇、村。像王东灵这样的,来自外省,单身丫头,自愿,是头一个;敢一口说到中洞小学的,更是第一个。”    施光宁的总结,不无道理。    不用说从水塘镇到坝寨中心小学有多远,仅从中洞小学到坝寨行政村中心小学,在几乎没有道路的山上往返一次就要五六个小时。    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中洞恶劣的生存环境。电,没有。生活用水全靠从洞顶上渗下的水滴。洞内终年潮湿,这里的人自己都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家的猪总是站不起来?一次,山外一位兽医看到中洞的猪说:“人都风湿,猪不得,可能吗?”    中洞百姓生活的全部基础就是从山旮旯里开垦出来的少得可怜的玉米地。常年以玉米和红薯为食。2003年这里的百姓年均收入不足200元。    因为头顶山洞,洞内房子几乎都不要顶。这里的房屋墙壁都是用竹篱笆和玉米秆搭建而成。房内一举一动,外边知三晓四。    施光宁送王东灵的当天,就找来洞内“族长”———中洞村民组组长梁忠光和小学校长杨正学: “这里谁敢动王老师一根头发,我拿谁是问!”    说归说,施光宁还是放心不下。他最终还是改变了王东灵所住的房子结构。老施花了两个小时,不知从哪儿找来了10多个大编织袋,总算把坦露的房顶给捂住了;又找来8张五合板,把王东灵房间墙壁下半部给封了。    施光宁告诫周围:“不仅不能碰,连看也不能看!”    当夜,王东灵就在中洞住下了。她如愿成为了中洞小学的一名教师。    “没有一种精神,她是呆不下去的。我们紫云干部不缺乏吃苦精神,不缺乏肯干精神,但与王东灵相比,我们的奉献精神又有多少呢?”    王东灵的到来,首先在紫云县引起波澜。    紫云县县委副书记杨开华是较早关注王东灵的一位领导干部。    “到了去年12月份,我听说王东灵仍在中洞小学教书,心想一定要见见这位什么都不要的青年。见到王东灵,我彻底明白,没有一种精神,她是呆不下去的。”    下山以后,在参加县里的各种会议上,杨开华反复问紫云的干部,“紫云条件艰苦,我们紫云干部不缺乏吃苦精神,不缺乏肯干精神,但与王东灵相比,我们的奉献精神又有多少呢?”    紫云县教育局副局长汪伟说,王东灵是我遇到的最有勇气的人。毕竟她的家庭,她的工作以及她个人,还是令不少人羡慕的。但是,王东灵还是来了。    就是这样一个被教育局长视为“最有勇气”的人,王东灵自己也不是没有压力。    王东灵来中洞小学半月以后,一位同样在水塘镇支教的青年志愿者,听说王东灵不图名,不图利,而且还没有结婚,专程爬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到中洞,要见见她。    见到王东灵,这位志愿者脱口而出,“你不是逃婚吧?”当她又看到王东灵往嘴里灌药,又追问,“你吸毒?”    “也许我的选择打破了社会上常人的正常行为规范和思考方式。人就不能多考虑一些别人?既然我选择了中洞的孩子们,我只想静静的教书。”    拿了10多年针头的王东灵,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真是像汪伟所言,中洞的课并不好上。    一次山上刚下过雨,王东灵便在当天二年级的自然课上,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下雨前,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王东灵话音刚落,坐在班上最后一排的梁香站起来:“老师,天晴了,让我放牛去吧!”    二年级还有一名小男孩儿,每次下午放学,不等王东灵布置完作业,拔腿就往外跑,急着回家。    “当时,我觉得这个小女孩个子不高,却是班上最调皮、最不听话的一个。而那个急着回家的孩子肯定是不爱学习的孩子。”    后来,王东灵对她课堂上的这些判断后悔不已。    通过观察,王东灵发现,梁香不是她家里惟一的孩子。姐姐在坝寨读五年级,妹妹和她一样,也在中洞小学。家里的劳动主要由梁香承担。放牛,可以说是梁香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每天急着回家的孩子,一是家离学校太远,二是肚子太饿。    “我没有理由去责怪他们。只能宽容。现在我的教案很多都与山洞生活环境有关。”王东灵说。    为让胆小的梁香上课参与?熏讲四则运算时,王东灵安排包括梁香在内的几位同学扮做答案?熏说谁答案正确,谁是“啄木鸟”!    “8+16+7-4=?”    “我是‘啄木鸟’!等于27!”    “听到梁香说27,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快乐。”王东灵说。    坝寨中心小学校长吴巍这样评价王东灵的课,知识逻辑强,语言表达能力好,课堂纪律轻松活泼,不用强行组织。就是讲课的声音低了一些。    来中洞第一学期,王东灵下过三次山。    王东灵能呆在洞里不下来,不是不害怕这里的寂寞。    “头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没有睡过囫囵觉。没电,睡得早。不到早上四点钟,就醒来了。”    醒来后,王东灵面对的是漫漫黑夜。    黑暗中,王东灵学会了用耳朵欣赏中洞的黑夜:罗小香家的公鸡先叫,王启英家的最后叫,中洞里公鸡打鸣,每只每次只叫两声;后洞石缝各处里滴下的水滴,掉在水池里,就像打开了一个个美妙的八音盒。    自进洞的第一天起,王东灵就祈盼,星光能洒进中洞该多好。不知不觉,在漫长的黑暗中,王东灵见证了中洞的一个历史时刻。    11月20日18时34分25秒,中洞通电了。王东灵用自己12块钱的电子表?熏记录了中洞这个最后的“穴居部落”迎来光明的时刻。    这么大的刺激,王东灵却看到一张张漠然的面孔。“这些凝固的表情,让我想到了若干年以后,会刻在中洞这些孩子们的脸上吗?”    王东灵的这种困惑,有时连自己也无法解释。    10月份的一天下午,王东灵和房东家的女儿秀珍放牛回来,刚走进洞口,王东灵一头栽倒在地上。秀珍连忙叫上爸爸和叔叔,把王东灵抬到床上。    秀珍的爸爸,这位终日面无表情的苗人,立即跑进厨房,拿出一只碗,一双筷子。盛满了一碗水,点燃了香纸,念念有词。猛的,秀珍的爸爸大吞一口水,向王东灵猛吐三口,王东灵醒了。    事后,秀珍趴在王东灵的耳边说,姐姐,我以为你不想家了,可你刚才说胡话了,“我死了,我爸我妈怎么办呀?”    房东大叔的“驱鬼”,王东灵还是非常感谢。    但是,作为医生,她知道自己只是营养不良。    作为医生,她不知道怎样架电线,但她想给中洞的孩子们心中带来一丝光亮。    “不要以为你去了几个月,会给那里的百姓带来什么。你一个人也不能彻底改变中洞孩子的命运,尽你的所能就行了。”    2003年12月29日,王东灵回家了。    就在前两天,王东灵往家里打电话。结果一直没人接。王东灵决定回家。她想,也许回到河南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临走前一天晚上,王东灵躺在床上,用苗语对隔壁屋子秀珍的妈妈说,“九(阿姨)?熏轰动(天亮)家(煮)洼贼(红薯)窝哈(芋头)格格呐(给我吃)”。    王东灵说,“语言不通,我们心是相通的。”    除了学校的同事和学生,回家的事,王东灵谁也没告诉?熏包括紫云县委副书记杨开华。    杨开华曾向王东灵郑重承诺:回河南时,要以高规格的礼遇欢送她。并要亲自送东灵老师到贵阳机场,让她风风光光回到家乡。    回到家,王东灵觉得自己脑子不够使。自己的父母相安无事,而是家里的电话号码换了。    未婚的女儿擅自到遥远的中洞,王东灵的爸妈很是难过了多日。但是,王东灵的提前返乡,还是未让父母高兴起来。    “不要以为你去了几个月,会给那里的百姓带来什么。你一个人也不能彻底改变中洞孩子的命运,尽你的所能就行了。”    王东灵一万个没想到,自己的父亲会这样说。    王东灵沮丧极了。    这时王东灵想到了王进的爷爷。他几乎每天喝酒?熏然后借着酒劲儿就打王进的奶奶。洞里没人管。一次?熏王东灵对王进家访?熏王进的爷爷又在撒“酒疯”,王东灵说,“不要打了,孩子会学的。”王进的爷爷还就是停住了手。一直到现在。    王东灵想到了现在已经在中心小学上学的王启英。去年10月份的一天,住校的王启英因交不起每周两元的菜钱,自己回了家。    王东灵往王家跑了三趟,启英的爹咬牙卖掉了家里的一部分口粮。孩子又回到了学校。    王东灵又振作了。父亲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她王东灵一个人是不可能改变中洞人的生活的,就好像一颗星星不可能照亮整个黑夜,但一百颗星呢?一万颗星呢?———只要自己是其中一颗,那就足够了。    农历年一过,王东灵向单位又续了半年假期。单位领导表示,东灵的勇气和精神,让我们无法不开绿灯,我们尊重她,支持她。    王东灵又拨通了水塘镇施光宁站长的电话,“几号开学?”    电话里,施光宁一再压制自己的喜悦,“我知道你会来的。”    但是,施光宁仍忍耐不住,“上学期中洞小学学生多了37名,就连附近的长顺县也有两名学生来上学。他们听说,中洞小学有一位会讲标准普通话的老师,而且还那么漂亮!”    施光宁的话,王东灵半信半疑。    2月25日,王东灵赶在开学前来到了紫云。走到中洞半山腰,她惊呆了:梁香、王启荣、王秀珍,三个孩子竟然张着膀子欢迎她。    “姐姐,我们等你三天了。让我背着你上山进洞吧!”11岁的王启荣,不到一米三,竟然对王东灵说出这样的“大话”。    腼腆的秀珍“哼”了一声,指着自己的眉毛,“标目?选”王东灵张口说出。    王东灵知道,秀珍在考试她的苗语。    “脑目(眼睛)!”    “脑矫(嘴巴)!”    ……    秀珍越指越快,王东灵也越说越快。忽然,王东灵抬头一看,见到秀珍家的黑牛正在悠然吃草。    “蒙——吧(儿)——(回——家——)”王东灵情不自禁用苗语大声叫道。    “哞———”,黑牛应声。    “哞———”“哞———”“哞———”,中洞的牛都叫了起来。    “我属牛,我和中洞的牛也相通了,我真是回来对了!”王东灵说。      后记      王东灵是我采访时间最长、感触最深的一位女性。在贵州的日子里,一听说我是河南人,来采访王东灵,便处处受到礼遇和敬重。王东灵的一篇工作日记中这样写道:    吴廖国是我班上最调皮、最活泼,同时学习又最认真的一个学生,家境不是很好。我每天都和吴廖国一起打牛(注:放牛的意思,贵州方言),还有其他同学。就是这样的生活,他们似乎很满足,好像比任何人都快活,他们虽无忧无虑,可我有责任。    责任、奉献,这些看似平凡的字眼,在王东灵这里就成了生活的全部。    采访中,记者从紫云县委宣传部获悉,一部以王东灵支教为素材的电视剧,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熏下月将在紫云中洞开机;贵州省教育厅也将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对河南姑娘王东灵自愿、自费千里支教的感人事迹进行总结和大力宣传,在全省教育系统学习王东灵的吃苦、奉献精神。
  王东灵还就是农民家庭的儿子, 你能指望那些贵族(章怡和语)能抬眼看一下.       
当年,搞了个下放,干校, 是3000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和农民的亲密接触, 一直到现在被骂的要死,
王小波也就下乡一年, 可是出多少文章                 你要中国知识分子,精英官僚接触一下农民, 要等到下一次太平天国运动.       
  只能说好久没有如此感动了!!是什么打动了我久干的泪腺?。。。徐本禹的执著与抱负,他的那颗炙热滚烫的爱心,良心,善心!他看到了别人忽视的!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体会了别人难以经受的!!!谁敢扪心问一句,我活得无愧?  写的好!转的好!死顶!!!!
  真实而高贵的人。
  很多很多人站在一起。
  呼吁社向徐本禹学习!    呼吁更多的人多做些实事,多做些有意义的事!    那样我们的世界会更美丽!
  向支教的志愿者们致意!
  致敬!!!
  作者:dafemren2 回复日期: 21:16:31 
    王东灵还就是农民家庭的儿子, 你能指望那些贵族(章怡和语)能抬眼看一下.            当年,搞了个下放,干校, 是3000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和农民的亲密接触, 一直到现在被骂的要死,          王小波也就下乡一年, 可是出多少文章                       你要中国知识分子,精英官僚接触一下农民, 要等到下一次太平天国运动.   --------------------------------------------------------  不错!!  
  再感动一次。。眼泪哗啦啦的。    昨天给徐本禹发了慰问短信,表示我对他的敬意,也不知道收到了没。    文章再长,也就那么些字,不知道那份辛酸怎么捱过来。很佩服他们。
  晕S啊  我留了言.可就是没有人告诉我他们的联系方式呢.  楼上的,你发了短信.请问联系方式是什么啊    能不能告诉我啊  请发到    谢谢!~
  丁丁顶顶顶顶顶
  顶。  对比自己,很惭愧
  无语,支持
  up  【人有时候什么都是,有时候又什么都不是。——杨甚么】
  2004.11上半月的《南风窗》  
《一生只有7小时》也讲述了一个贵州地区的故事  
很多感概,现有还有家庭在生孩子时只2元钱  
贫穷,需要支教,也不仅仅需要支教。
  这样的好文无疑要顶的,生活是需要感动的!谢谢徐本禹。
  谢谢楼主 谢谢所有有爱心的人     不重视教育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国家  就算不为了村里的孩子们
国强才能民富 为了自己明天生活好一点 都请支持中国教育吧!    作为贵州人的我 真的谢谢大家 任何一个看帖子的人!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有震撼的 也许都觉得是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的东西 对那些孩子来说 是比什么都难得的啊!
  偏激了点吧?
  徐本禹好样的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部支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