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要用质量分数为40%浓氢氧化钡质量分数钠(...

& 2013 - 2014 作业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下图表示用该氢氧化钠溶液与10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①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②试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 示 请您或[登录]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手机注册免费送20天VIP和20个雨点!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当前位置:
>>>某学生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
某学生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已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①按下图连接好装置;②用天平准确称取氢氧化钠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内倒入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至瓶颈处;③向分液漏斗中倒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22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判断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_________ ;因此,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必须 _________ 保存.(2)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_________ .(3)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_________ .(4)判断实验步骤③中滴入的稀硫酸已过量的标志是 _________ (5)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排出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的体积.)(6)用上述装置不能测定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理由是 _________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A中有气泡产生(B中收集到气体/C中收集到液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密封(2)检查装置气密性(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4)滴入稀硫酸,A中不再有气泡产生(5)47.7%(6)氢氧化钠样品中除了碳酸钠,还有水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学生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主要考查你对&&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盐的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盐的性质
科学探究:(1)(2)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1)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是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中心,南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①感受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②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③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④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⑤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的要素和目标:
解答实验探究题的方法技巧:&&&& 科学探究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题目情景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要求考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思维要有开放性,能探究性地提出问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探究验证假设的方法,用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和想象,不要生搬硬套,胡乱猜想,应在短时间内切准题目要害,找准突破口。&&&&&综合实验题答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思维过程:原理一反应物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一意义一联想 ①实验依据的性质和原理。 ②反应物的状态及其替代物。③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是否有替代装置。 ④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产生的后果。⑤现象描述要准确、全面、重点突出。 ⑥直接得出结论或导出结论。氧气参加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方法:(1)探究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条件的对比试验①温度对比试验。用温度对比试验探究物质的着火点。如木炭和煤的着火点不同。②浓度对比试验。用浓度对比试验探究可燃物能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或反应的现象不同。(2)金属生锈条件的对比试验与氧气接触铁不会生锈,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才能生锈。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才能生锈。金属的生锈条件探究都是通过对比试验完成的。反应生成氧气速率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法:(1)催化剂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试验①有无催化剂的对比试验。如氯酸钾制氧气加入和不加入二氧化锰的对比试验。②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对比实验。如可设计对比试验探究MnO2,CuO,Fe2O3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2)浓度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如取不同浓度的对氧化氢溶液,加入同质量的MnO2观察H2O2分解速率。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比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其他的变量应该控制在相同的状态。如设计对比实验研究MnO2和CuO哪种物质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那么容器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应相同。相反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使用同种,同量的催化剂,温度,压强也应该相同。控制变量法探究固体物质溶解速率:中考试题中常出现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的相关实验问题。在口常生活和实验中定性分析较多,如果定量分析就应该用控制变量法。(1)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2)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探究溶质的颗粒人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颗粒小的溶解快。(3)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速率越快。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1)观察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2)比较分类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3)归纳演绎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及运用等活动,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下面谈谈科学探究的几种能力。(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重在观察、发现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或者绘图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2)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对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或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事例,能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对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3)操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进行的,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与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动手实验,首先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再按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4)分析能力分析是通过对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研究从而了解整体本质的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要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你的假设是否有帮助。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研究是认识整体过程的基础。 (5)比较能力比较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通过诸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基础。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重视比较能力的培养。(6)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是根据一部分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要正确地做出归纳概括,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即可归纳概括出大多数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就利用r归纳概括技能。 (7)推理能力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时,即在进行推理时,要注意推理不一定就是事实,即使是根据正确的观察做出的推论,也可能是错误的。要证明推论正确,唯一的方法就是再进一步观察、调查和研究。(8)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做出评价前,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科学探究中要学会评价。 (9)合作学习能力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往往是学生小组或团队活动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应具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能力。化学科学探究性试题分类: (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从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解释此类问题的关键:观察、分析、联想,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要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解答此类探究题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a.从“对立面”中发现问题和猜想;b.从“逆向思维”中发现问题和猜想;c.从生活或实验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d.从探索闪果中发现问题和猜想;e.在异常中发现问题和猜想;f.在类比中发现问题和猜想;g.在归纳判断中发现问题和猜想;h.在“理所当然”中发现问题和猜想。然后结合猜想,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宏观性质和特征)去解答问题。注意提出的假设要周密、合理,有科学依据。 (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对问题有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验证计划,以便设计实验方案。解答时,一是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要注意假设的合理性,要符合化学规律、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设想;三是要从本质上去分析现象,抓住本质提出假设。(3)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对所收集的证据和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收集证据,要有较强的实证意识,会观察、记录,准确精练的表述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结果分析、反思与评价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对所获得的事实、证据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解答时可用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利用逆向思维,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而实验评价题是由题目提供一套或多套方案,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5)综合性探究类此类探究题是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几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体现探究的全过程,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探究性地提出问题,用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根据试题的目的和要求,结合题设巾的材料,进行解答,思维要有开放性。盐的定义:&& 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盐在溶液里能解离成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根据阳离子不同,可将盐分为钠盐、钾盐、钙盐、钱盐等,根据阴离子不同,可将盆分为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等。生活中常见的盐有:氯化钠(NaCl),碳酸钠 (Na2CO3)、碳酸氧钠(NaHCO3)、碳酸钙和农业生产上应用的硫酸铜(CuSO4)。盐的物理性质: (1)盐的水溶液的颜色常见的盐大多数为白色固体,其水溶液一般为无色。但是有些盐有颜色,其水溶液也有颜色。例如:胆矾(CuSO4·5H2O)为蓝色,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含Cu2+的溶液一般为蓝色,含Fe2+的溶液一般为浅绿色,含Fe3+的溶液一般为黄色。 (2)盐的溶解性记忆如下钾钠硝钱溶水快(含K+,Na+,NH4+,NO3-的盐易溶于水);硫酸盐除钡银钙(含SO42-的盐中,Ag2SO4, CaSO4微溶,BaSO3难溶)都易溶;氯化物中银不溶(含 Cl-的盐中,AgCl不溶于水,其余一般易溶于水);碳酸盐溶钾钠钱[含CO32-的盐,Na2CO3、(NH4)2CO3、 K2CO3易溶,Na2CO3微溶,其余难溶〕。 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一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置换反应),例如:Fe+CuSO4==FeSO4+Cu 规律:反应物中盐要可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Na除外)。应用:判断或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 (2)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例如;HCl+AgNO3==AgCl↓+HNO3。规律:反应物中的酸在初中阶段一般指盐酸、硫酸、硝酸。盐是碳酸盐时可不溶,若是其他盐,则要求可溶。应用:实验室制取CO2,CO32-、Cl-,SO42-的检验。 (3)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复分解反应) 规律:反应物都可溶,若反应物中盐不为按盐,生成物其中之一为沉淀或水。应用:制取某种碱,例如:Ca(OH)2+Na2CO3== CaCO3↓+2NaOH。 (4)盐+盐→另外两种盐规律: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于水。应用:检验某种离子或物质。例如:NaCl+AgNO3 =AgCl↓+NaNO3(可用于鉴定Cl-);Na2SO4+BaCl2==BaSO4↓+2NaCl(可用与鉴定SO42-) 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及用途比较如下表:
易错点:①“食盐是盐是对的,但“盐就是食盐”是错误的,化学中的“盐”指的是一类物质。②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们是混合物,而碳酸钙是纯净物。③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盐叫亚硝酸钠,工业用盐中常含有亚硝酸钠,是一种自色粉末,有咸味,对人体有害,常用作防腐保鲜剂。④CuSO4是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形成蓝色的CuSO4溶液,从CuSO4溶液中结品析出的晶体不是硫酸铜,而是硫酸铜晶休,化学式为CuSO4·5H2O,俗称胆矾或蓝矾,是一种蓝色固体。硫酸铜与水结合也能形成胆矾,颜色由白色变为蓝色.利用这种特性常用硫酸铜固体在化学实验中作检验水的试剂。盐的命名: (1)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盐,读作“某化某”,如 NaCl读作氯化钠,AgI读作碘化银。 (2)构成中含有酸根的,读作“某酸某”。如Na2CO3、ZnSO4、AgNO3、KMnO4、KClO3分别读作:碳酸钠、硫酸锌、硝酸银、高锰酸钾、氯酸钾。 (3)含铵根的化合物,读作“某化铵”或“某酸铵”。如NH4Cl、(NH4)2SO4读作:氯化铵、硫酸铵。 (4)其他:Cu2(OH)2CO3读作“碱式碳酸铜”, NaHSO4读作“硫酸氢钠”, NaHCO3读作“碳酸氢钠”。风化:风化是指结晶水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的条件下失去结晶水的现象,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反应。如 Na2CO3·10H2O==Na2CO3+10H2O;CaSO4·2H2O ==CaSO4+2H2O。侯氏制碱法: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于年用了三年时间,成功研制出联合制碱法,后来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其主要原理是: NH3+CO2+H2O== NH4HCO3 NH4HCO3+NaCl ==NaHCO3↓+NH4CI 2NaHCO3==Na2CO3+H2O+CO2↑ (1)NH3与H2O,CO2反应生成NH4HCO3。 (2)NH4HCO3与NaCl反应生成NaHCO3沉淀。主要原因是NaHCO3的溶解度较小。 (3)在第(2)点中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NaCl,由于 NH4CI在低温时溶解度非常低,使NH4Cl结晶析出,可做氮肥。 (4)加热NaHCO3得到Na2CO3. 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NH4Cl可做氮肥,同时无氨碱法副产物CaCl2毁占耕田的问题。
发现相似题
与“某学生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48393197042840361711308174130化学必修一期末测试评估53-第3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化学必修一期末测试评估53-3
D.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解析:由图象可知,沉淀Mg(OH)2为0.15m;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非选择题(共56分);19.(4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判断不正确的是_;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C.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D.实验
 D.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解析:由图象可知,沉淀Mg(OH)2为0.15 mol,Al(OH)3为(0.35-0.15)mol=0.20 mol,则镁和铝的总质量为0.15 mol×24 g?mol-1+0.20 mol×27 g?mol-1=9 g,故A项不正确;与Al(OH)3反应的NaOH为0.24 L-0.20 L=0.04 L,由两者反应关系式Al(OH)3~NaOH可得c(NaOH)=5 mol?L-1,即D项正确;根据已推出数据可求得c(H2SO4)=11 mol?L-1,标准状况下V(H2)=10.08 L,故B、C两项不正确。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非选择题(共56分)19.(4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__。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C.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再边缓慢加入浓硫酸并搅拌D.实验室制取NO气体时,既可用排水法收集又可用排空气法收集E.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张白纸后,即可将NaOH固体放在白纸上称量F.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先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然后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G.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将盛有NaOH溶液的滴管,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解析:氯水具有漂白性,可使pH试纸褪色,故B项错误;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项错误;NaOH固体易潮解,不能放在纸上称量,E项错误;铂丝蘸取KCl之前,应在火焰上烧至无色,F项错误。答案:BDEF20. (8分)实验室要配制500 mL、0.1 mol?L-1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碳酸钠晶体________g。(2)若在称量样品时,药品放在天平右盘上,砝码放在天平左盘上,天平平衡时实际称量的碳酸钠晶体是________g。(1 g以下用游码)(3)用托盘天平和小烧杯称出碳酸钠晶体的质量,其正确操作顺序的标号为________(操作步骤可用多次)。A. 调整零点B. 将游码移至刻度尺的零刻度处C. 将碳酸钠晶体放入小烧杯中称量D. 称量空的小烧杯E. 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F. 记录称量结果(4)配制Na2CO3溶液时需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5)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是偏高、偏低还是不变?A. 加水时超过刻度线________。B. 忘记将洗涤液加入容量瓶________。C. 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进行干燥处理________。D. 定容后摇匀,液面低于刻度线________。解析:(1)n(Na2CO3)=0.5 L×0.1 mol?L-1=0.05 molm(Na2CO3?10H2O)=0.05 mol×286 g?mol-1=14.3 g。(2)用托盘天平称量时,m(砝码)+m(游码)=m(物)放反后,则m(物)+m(游码)=m(砝码)则m(物)+0.3 g=14 g,m(物)=13.7 g。n(5)误差分析可根据c=来判断,A使V大,B中n减少,C无V影响,D也无影响。答案:(1)14.3'(2)13.7'(3)B、A、D、F、C、F、E、B(4)烧杯、天平、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5)偏低 偏低 不变 不变21.(10分)下列框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甲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乙、丙、丁是常见的气体单质。气体B与气体C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E,A是强碱,D是海水中浓度最高的盐(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水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乙与丙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2)写出甲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3)检验E中的阳离子时,取少量E于试管中,___________则证明E中有该阳离子。(4)写出实验室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5)B常用作工业制某酸的原料,写出由B制该酸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温、高压答案:(1)N2+3H22NH3 催化剂(2)2Al+2OH-+2H2O===2AlO-2+3H2↑(3)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Δ(4)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催化剂(5)4NH3+5O2=====4NO+6H2O △2NO+O2===2NO23NO2+H2O===2HNO3+NO22.(6分)(1)在标准状况下,某气体A的密度是2.15 g?L-1,则它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该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其相对于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_。若气体A是单质,同质量的A与氧气所含的原子数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2)三种正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2 mol Na+、0.25 mol Mg2+、0.4-mol Cl-,则SO24为________mol。(3)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温度为T时的溶解度为S 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d g?cm-3,则该饱和溶液中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4)现实验室要用质量分数为40%的浓氢氧化钠(密度为1.2 g?mL-1)来配制浓度为0.6 mol?L-1的稀氢氧化钠100 mL,问需要这种浓碱的体积是________L。解析:(1)气体A的摩尔质量为2.15 g?L-1×22.4 L?mol-1=48 g?mol-1。由阿伏加德罗推论得知,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48 g?mol-1其摩尔质量之比,即=1.5。若气体A为单质,由于摩尔质32 g?mol-量为48 g?mol-1,则气体A只可能是O3,因此同质量的A与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1-(2)由溶液中正负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为零得,n(SO2)=[n(Na+)421+2n(Mg2+)-n(Cl-)]=×(0.2 mol+2×0.25 mol-0.4mol)=0.15 2mol。S gM g?mol-n1 000 Sd(3)由c=得,该物质的量浓度= VS g+100 gM?100+S?d×1 000 g?L-mol?L-1。答案:(1)48 g?mol-1 1.5 相等(2)0.151 000 Sd(3)mol?L-1 M?100+S?(4)0.00523.(7分)在Na+浓度为0.5 mo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取100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化学必修一期末测试评估53等内容。 
  【】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化学必修一期末测试评估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化学必修一期末测试评估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期末测试评估时间:q0 ...
 高一化学期末检测试卷有关元素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a 40 Mg 24 Ba 137 Li 7 Na 23 一、选择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
  高一化学期末检测★★星级评价试卷 高一化学期末检测★★星级评价试卷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有关元素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a 40 ...
  高中化学必修1期末测试卷_高一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化学必修1期末测试卷高中化学必修 1 期末测试卷 1 时间:q0 分钟 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测试... 暂无评价 s页 1下载券 化学必修一期末测试评估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出卷人:林晓红 一、选择题(...
 化学必修一期末测试题_高二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化学必修一期末测试题_高二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测试题和答案_高一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抓要点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 一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
s  高一化学必修1期末测试题_高一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一上学期得期末考试题,带答案的!大家拿去用吧吉林市高一化 吉林市高一化必修 1 期末考试试题...
 化学必修 1 期末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合计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装置和...
赞助商链接
别人正在看什么?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钡质量分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