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强酸强碱弱酸弱碱,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

> 【答案带解析】下列有关常见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苯、纤维素均属于烃类化合物 B.天然氨...
下列有关常见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苯、纤维素均属于烃类化合物B.天然氨基酸能与强酸或强碱溶液反应C.石油的蒸馏、裂化属于化学变化D.油脂、聚氯乙烯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试题分析:A、纤维素中除含C、H外还含有O元素,不属于烃类,错误;B、天然氨基酸中既含羧基可以和强碱反应,又含氨基可以和强酸反应,正确;C、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但蒸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的不同而分离物质的方法,是物理变化,错误;D、油脂是根据脂肪酸甘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分类、氨基酸的性质、石油的蒸馏与裂化的区别、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考点分析:
考点1: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考点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与结构特点
考点3:芳香烃、石油、苯、煤
考点4:油脂
考点5:糖类
考点6:蛋白质和核酸
考点7:化学与技术
相关试题推荐
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有如下图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其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乙酸1-丁醇乙酸丁酯熔点(℃)16.6-89.5-73.5沸点(℃)117.9117126.3密度(g/cm3)1.050.810.88水溶性互溶可溶(9g/100g水)微溶 (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
(填“甲”或“乙”)。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
。(2)该实验生成物中除了主产物乙酸丁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有(写出结构简式):
。(3)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4)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下列图示的操作中,肯定需要的化学操作是
(选填答案编号)。(5)有机物的分离操作中,经常需要使用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
;某同学在进行分液操作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可能
为探索工业含铝、铁、铜合金废料的再利用,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请回答:(1)绿矾的化学式为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为了检测滤液D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设计实验方案为(试剂自选):
。(4)在滤渣B中滴加稀硫酸时,发现反应速率比一般的铁粉反应要快,其原因是
。(5)若考虑绿色化学工艺,在滤渣E中加入稀硫酸和试剂Y制胆矾晶体,试剂Y为无色液体,则反应④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若不考虑绿色化学工艺,所选试剂Y为1mol/L的硝酸,欲使3molCu全部溶解且溶液中含铜元素的溶质仅为CuSO4,则需该硝酸的体积
(16分)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下:(1)工业生产时,制取氢气的一个反应为:CO(g)+H2O(g)CO2(g)+H2(g)。t℃时,往10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和3mol水蒸气。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中c(H2)=0.12mol·L-1。则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填计算结果)。(2)合成塔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H&0。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由此可推知,表中T1
300℃(填“&”、“&”或“=”)。T/℃T1300T2K1.00×1072.45×1051.88×103 (3)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水,科学家利用此原理,设计成“氨气-氧气”燃料电池,则通入氨气的电极是
(填“正极”或“负极”);碱性条件下,该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4)用氨气氧化可以生产硝酸,但尾气中的NOx会污染空气。目前科学家探索利用燃料气体中的甲烷等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反应机理为:CH4(g)+4NO2(g)=4NO(g)+CO2(g)+2H2O(g)
△H= -574kJ·mol-1CH4(g)+4NO(g)=2N2(g)+CO2(g)+2H2O(g)
△H= -1160kJ·mol-1则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Ag-ZSM-5”为催化剂,测得将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据图分析,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K,发现NO的转化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
;在n(NO)/n(CO)=1的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
左右。  
有增长碳链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反应。例如:反应①用通过以下路线可合成(Ⅱ):(1)(Ⅰ)的分子式为
;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要消耗
mol O2.。(2)(Ⅱ)与足量的热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Ⅲ)的结构简式为
;在生成(Ⅲ)时,还能得到另一种副产物C6H8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4)对二氯苯也能与有机物(Ⅰ) (过量)发生类似反应①的系列反应,其生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B.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C.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生产铜离子可以氧化碘离子,白色沉淀可能为CuI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OH-=H2O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反应B.所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OH-=H2O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反应B.所有的离子方程式都可以表示一类反应C.单质和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符号表示D.凡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都可以写成离子形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H++OH-=H2O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反应并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如H++OH-=H2O不能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钡之间的反应,故A错误;B、有的离子方程式只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如离子反应CaCO3+2CH3COOH=H2O+CO2↑+Ca2++2CH3COO-只表示碳酸钙和醋酸之间的反应,故B错误;C、单质和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不可拆,故C正确;D、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化合物可以拆成离子形式,如醋酸易溶于水但是难电离,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D错误.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OH-=H2O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反应B.所有..”主要考查你对&&离子方程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①写: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容难电离的物质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正误的判断方法: ①判断反应是否在水溶液中进行 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发生离子反应。 ②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如果反应不能发生,当然也就没有离子方程式可言。 ③判断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 ④判断质量和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不仅要质量守恒,而且反应前后各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必须相等。 ⑤判断氧化物、难溶物、气体、单质、难电离的弱酸、弱碱、水是否写成了分子形式,而易电离的物质是否写成离子形式。 ⑥判断连接符号“=”和“”及状态符号“↑”和“↓”运用是否正确。 强电解质的电离、不可逆反应、双水解反应用“=”;弱电解质电离、可逆反应、水解反应用“”。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生成的难溶物用“↓”,气体用“↑”;单水解反应生成的难溶物不用“↓”,气体不用“↑”。 ⑦判断微溶物的处理是否正确。 微溶物做反应物时,一般用离子形式,做生成物时一般用分子式。 ⑧判断反应物的滴加顺序与方程式中生成物是否一致。 如:把碳酸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和把盐酸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反应产物是不同的。 ⑨判断反应物的相对量与产物是否一致。 有些反应因反应物的量不同会生成不同的产物。如:CO2、SO2、H2S等气体与碱溶液反应时,若气体少量,则生成正盐;若气体过量,则生成酸式盐。 ⑩判断电解质在写成离子形式时阴阳离子个数比是否合理。 如Ba(OH)2溶液和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往往错误写成: ,正确为: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基本方法是:把物质的量少的物质的系数定为1,其他物质按最大量消耗。
1.因滴加顺序不同造成连续反应
HCl与Na2CO3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CO32-+H+==HCO3- (2)HCO3-+H+==CO2↑+H2O 若向盐酸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 CO32-+2H+==CO2↑+H2O 若向足量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CO32-+H+==HCO3-
HCl与NaAlO2&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CO32-+H+==HCO3- (2)HCO3-+H+==CO2↑+H2O 若向盐酸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 CO32-+2H+==CO2↑+H2O 若向足量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CO32-+H+==HCO3-&&
AlCl3与NaOH&
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Al3++3OH-==Al(OH)3↓ (2)Al(OH)3+OH-==AlO2-+2H2O 若向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AlCl3溶液,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 Al3++4OH-==AlO2-+2H2O 若向足量Al2(SO4)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
AgNO3与NH3·H2O
&向AgNO3溶液中滴入稀NH3·H2O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1) Ag++NH3·H2O==AgOH↓+NH4+&&&&(2)AgOH+2NH3·H2O==Ag(NH3)2++OH-+2H2O&若向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 Ag++3NH3·H2O==Ag(NH3)2++OH-+NH4++2H2O&&若向足量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NH3·H2O,其离子方程式为:Ag++NH3·H2O==AgOH↓+NH4+
向NaOH溶液中通人CO2气体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2OH-+CO2==CO32-+H2O  (2)CO32-+CO2+H2O==2HCO3-若向足量NaOH溶液中通人少量CO2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 2OH-+CO2==CO32-+H2O 若向NaOH溶液中通人过量CO2气体,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 OH-+CO2==HCO3-
2.过量型:
向足量的Ca(HCO3)2溶液中逐渐滴入NaOH溶液&&&&&&&&& OH-+Ca2++HCO3-==H2O+CaCO3↓向足量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Ca(HCO3)2溶液&&&&&&& Ca2++2HCO3-+2OH-==2H2O+CaCO3↓+CO32-Fe与HNO3 :铁过量时:Fe+4HNO3==Fe(NO3)3+NO↑+2H2O&&&&&&&&&&&&&&&&&&&&&& 铁不足时:3Fe+8HNO3==3Fe(NO3)2+2NO↑+4H2O
3.定量型:
因还原性I-&Fe2+&Br-,所以在FeI2或者FeBr2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不同的离子反应,依次为:(1)2I-+Cl2==2Cl-+I2(2)2Fe2++Cl2==2Fe3++2Cl-(3)2Br-+Cl2==2Cl-+Br2
向明矾溶液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 &Al3++SO42-+Ba2++4OH-==AlO2-+2BaSO4↓+2H2O向明矾溶液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铝离子刚好沉淀完全&&&&&&&&&&&&&&& Al3+SO42-+Ba2++3OH-==Al(OH)3↓+2BaSO4↓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OH-=H2O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反应B.所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663533420936238834608320191594659考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中学常见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主要有:Al、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氨基酸、蛋白质等.
解:A.Al与强酸生成铝盐由氢气,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与氢气,故A正确;B.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与强酸反应生成铝盐,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故B正确;C.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与强酸反应生成铝盐,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故C正确;D.碳酸钠与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强碱不一定反应,如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识记与知识归纳,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欲除去混入甲烷中的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装有什么试剂的洗气瓶(  )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C、溴水、浓硫酸D、浓硫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科目:高中化学
欲用98%的浓硫酸(p=1.84g?cm-3)配制成浓度为0.5mol?L-1的稀硫酸500ml.(1)选用的主要仪器有:①,②,③,④,⑤.(2)请将下列各操作,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用量筒量取浓H2SO4&&&&&&&&&&&&B.反复颠倒摇匀C.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D.洗净所用仪器E.稀释浓H2SO4&&&&&&&&&&&&&&&&&&F.将溶液转入容量瓶其操作正确的顺序依次为.(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①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mL.②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的量筒应选用mL的量筒最好.(4)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5)在配制过程中,①某学生观察定容时仰视液面,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②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③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④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当加入相应试剂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选项离子组加入试剂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K+、AlO2-、HCO3-少量CO2 2AlO2-+CO2+3H2O═2Al(OH)3↓+CO32-BCa2+、HCO3-、Cl-少量NaOH溶液Ca2++2HCO3-+2OH-═2H2O+CO32-+CaCO3↓CFe2+、NO3-、NH4+NaHSO4溶液3Fe2++NO3-+4H+═3Fe2++NO↑+2H2ODNH4+、Al3+、SO42-少量Ba(OH)2溶液2NH4++SO42-+Ba2++2OH-═&BaSO4↓+2NH3?H2O
A、AB、BC、CD、D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各种情况下,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能与铝反应产生H2的溶液:NH4+、Na+、Cl-、HCO3-B、澄清透明的溶液中:I-、Cl-、ClO-、Na+C、pH=1的溶液中:K+、Fe2+、NO3-、MnO4-D、由水电离出的c(OH-)=l×10-11&mol/L的溶液中:K+、Al3+、Cl-、NO3-
科目:高中化学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陶瓷等仪器,在实验操作中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否则会引起安全事故.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不是基于上述原因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B、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时,在加入二氧化锰后应首先加入浓盐酸,然后再点燃酒精灯C、在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结束后,将大试管从铁架台上取下置于石棉网上冷却后再洗涤D、钠与水反应时,只能取黄豆粒大小的钠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反应
科目:高中化学
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地壳内每加深1km,压强增大约2kPa.在地壳内SiO2和HF存在以下平衡:SiO2(s)+4HF(g)?SiF4(g)+2H2O(g)△H=-148.9kJ?mol-1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v正(HF)=v逆(H2O)B、v正(H2O)=2v逆(SiF4)C、SiO2的质量保持不变D、容器内压强不变
科目:高中化学
克百威是一种广谱内吸性杀虫剂,其合成路线如图:(1)试剂A容易变质,其可能的原因是.(2)C中含氧官能团有和(填名称).(3)B→C的反应类型为.(4)克百威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其原因是.(5)鉴别C和D两种异构体,最合适的试剂是.(6)写出RCl的结构简式.(7)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任写一种).①苯的衍生物&&&②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不同的峰& &③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科目:高中化学
某芳香烃E,分子式为C7H8,有机物A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准,在生中可做为果实的催熟剂,D可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I的分子式为C9H10O2.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无机物略去):(1)F生成G的条件为(2)C中所含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3)A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高分子化合物K的结构简式为(4)B生成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D+G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是(5)已知G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的同分异构体为.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
上传于||文档简介
&&1​、​ ​ ​单​质​类​:​A​l​
​
A​l​+H​+​=A​l+​ ​+H↑​
​
A​l​+O​H​-​ ​+HO​=A​l​O-​ ​+H↑​
​
、​ ​ ​氧​化​物​类​:​A​lO
​
​A​lO+H​+​=A​l+​ ​+HO​
​
​A​lO+O​H​-​ ​=A​l​O-​ ​+​HO​
​
、​ ​ ​氢​氧​化​物​类​:​A​l​(​O​H​)
​
​A​l​(​O​H​)+H​+​=​A​l+​ ​+HO​
​
​A​l​(​O​H​)+​ ​O​H​-​ ​=​A​l​O-​ ​+HO​
​
、​ ​ ​弱​酸​的​酸​式​盐​类​:​N​a​H​C​O、​N​a​H​S​、​N​a​H​S​O、​N​a ​H​P​O、​N​a​ ​HP​O
​
​H​C​O-​ ​+​H​+​ ​=​C​O↑​+​HO​
​
​ ​H​C​O-​ ​+​O​H​-​ ​=​C​O2​-​ ​+​ ​HO​
​
​H​S​O-​ ​+​H​+​ ​=​S​O↑​+​HO​…​…​…​…
大小:2.9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不能喝强碱反应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