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正比例函数y二次函数y=f(x)的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函数y=f(x)的图像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你能写出函数y=f(x)的解析式吗?是y=|x-2k|,x∈[2k-1,2k+1],k∈Z求过程
函数是周期函数,写出某个周期的即可,加减周期即为函数表达式,在-1到0间,y=-x,在0到1间,y=x,所以y=|x|,周期为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知识点梳理
【图象与&a&、&b&、&c&的符号关系】
一次函数与系数的关系:k,b决定函数图像的位置:1.y=kx时,y与x成正比例:当k>0时,必通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2.y=kx+b时: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k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k<0,b0时,直线必通过第一、二象限;当b<0时,直线必通过第三、四象限。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已知函数y=(x-m)(x-n)(其中m<n)的图象如下面图...”,相似的试题还有:
已知m,n是常数,且n<0,二次函数y=mx2+nx+m2-4的图象是如图中三个图象之一,则m的值为()
已知m,n是常数,且n<0,二次函数y=mx2+nx+m2-4的图象是如图中三个图象之一,则m的值为()
已知一次函数y=mx+n-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m、n的取值范围是()
A.m>0,n<2
B.m>0,n>2
C.m<0,n<2
D.m<0,n>2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像如图所示(1)求函数f(x)的解析式(2)求函数f(x)在区间[t,t+2]上的最大值h(t)
温柔_陋廧巋25
1、由图可设:y=a(x-4)&#178;+16又过点(8,0)∴a=-1∴y= -(x-4)&#178;+162、对称轴为x=4t≥4时,最大值为f(t)=-(t-4)&#178;+16t+2≤4即t≤2时,最大值为f(t+2)= -(t-2)&#178;+16t﹤4﹤t+2即2﹤t﹤4时,最大值为16综上:h(t)= -(t-2)&#178;+16 t≤216 2﹤t﹤4-(t-4)&#178;+16 t≥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3954312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更新日期: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在下列五个结论中:①2a﹣b②abc③a+b+c④a﹣b+c>0;⑤4a+2b+c>0,错误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难易度:中等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定义:一般地,如果(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 的二次函数。 ①所谓二次函数就是说自变量最高次数是2;②二次函数(a≠0)中x、y是变量,a,b,c是常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b和c可以是任意实数,a是不等于0的实数,因为a=0时,变为y=bx+c若b≠0,则y=bx+c是一次函数,若b=0,则y=c是一个常数函数。③二次函数(a≠0)与一元二次方程(a≠0)有密切联系,如果将变量y换成一个常数,那么这个二次函数就是一个一元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a,b,c是常数,a≠0); (2)顶点式: (a,h,k是常数,a≠0) (3)当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好方程有实根x1和x2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二次函数可转化为两根式。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的结构特征:①函数的关系式是整式;②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③二次项系数不等于零。
二次函数的判定: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中等号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三项式;当b=0,c=0时,y=ax2是特殊的二次函数;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在关系式是整式的前提下,如果把关系式化简整理(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后,能写成(a≠0)的形式,那么这个函数就是二次函数,否则就不是。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抛物线的主要特征:①有开口方向,a表示开口方向: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④c 表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0,c)。
二次函数图像性质:轴对称:二次函数图像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对称轴与二次函数图像唯一的交点为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P。特别地,当b=0时,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b=0,对称轴是y轴a,b异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顶点:二次函数图像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 ( h,k )当h=0时,P在y轴上;当k=0时,P在x轴上。即可表示为顶点式y=a(x-h)^2+k。h=-b/2a, k=(4ac-b^2)/4a。开口:二次项系数a决定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0时,二次函数图像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越小。
决定对称轴位置的因素: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0,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因为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 b/2a&0,所以 b/2a要大于0,所以a、b要同号当a&0,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因为对称轴在右边则对称轴要大于0,也就是- b/2a&0, 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可简单记忆为左同右异,即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0 ),对称轴在y轴右。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二次函数图像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斜率k的值。可通过对二次函数求导得到。决定与y轴交点的因素:常数项c决定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于(0,C)注意:顶点坐标为(h,k), 与y轴交于(0,C)。与x轴交点个数:a&0;k&0或a&0;k&0时,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2个交点。k=0时,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只有1个交点。a&0;k&0或a&0,k&0时,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无交点。当a&0时,函数在x=h处取得最小值ymin=k,在x&h范围内是减函数,在x&h范围内是增函数(即y随x的变大而变小),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上,函数的值域是y&k当a&0时,函数在x=h处取得最大值ymax=k,在x&h范围内是增函数,在x&h范围内是减函数(即y随x的变大而变大),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下,函数的值域是y&k当h=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这时,函数是偶函数。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最常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1)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 (2)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 (3)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点式; (4)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 二次函数的应用:(1)应用二次函数才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理解题意;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题目提出的问题。 (2)应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 即解二次函数最值应用题,设法把关于最值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然后按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求解。求最值时,要注意求得答案要符合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①一般式: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 [,]把三个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出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就能解出a、b、c的值。
②顶点式: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x=h,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当x=h时,y最值=k。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例:已知二次函数y的顶点(1,2)和另一任意点(3,10),求y的解析式。解:设y=a(x-1)2+2,把(3,10)代入上式,解得y=2(x-1)2+2。注意:与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不同,二次函数平移后的顶点式中,h&0时,h越大,图像的对称轴离y轴越远,且在x轴正方向上,不能因h前是负号就简单地认为是向左平移。具体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③交点式:y=a(x-x1)(x-x2) (a≠0) [仅限于与x轴即y=0有交点时的抛物线,即b2-4ac≥0] .已知抛物线与x轴即y=0有交点A(x1,0)和 B(x2,0),我们可设y=a(x-x1)(x-x2),然后把第三点代入x、y中便可求出a。由一般式变为交点式的步骤:二次函数∵x1+x2=-b/a, x1?x2=c/a(由韦达定理得),∴y=ax2+bx+c=a(x2+b/ax+c/a)=a[x2-(x1+x2)x+x1?x2]=a(x-x1)(x-x2).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能灵活运用这三种方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能熟练地运用二次函数在几何领域中的应用;能熟练地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的其他表达形式:①牛顿插值公式:f(x)=f[x0]+f[x0,x1](x-x0)+f[x0,x1,x2](x-x0)(x-x1)+...f[x0,...xn](x-x0)...(x-xn-1)+Rn(x)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x·x)(y为截距)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双根式y=a(x-x1)*(x-x2)若ax2+bx+c=0有两个实根x1,x2,则y=a(x-x1)(x-x2)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x1+x2)/2。③三点式已知二次函数上三个点,(x1,f(x1))(x2,f(x2))(x3,f(x3))则f(x)=f(x3)(x-x1)(x-x2)/(x3-x1)(x3-x2)+f(x2)(x-x1)*(x-x3)/(x2-x1)(x2-x3)+f(x1)(x-x2)(x-x3)/(x1-x2)(x1-x3)与X轴交点的情况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x1,0), (x2,0);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b/2a,0)。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二次函数解释式的求法:就一般式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而言,其中含有三个待定的系数a ,b ,c.求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时,必须要有三个独立的定量条件,来建立关于a ,b ,c 的方程,联立求解,再把求出的a ,b ,c 的值反代回原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1.巧取交点式法:知识归纳:二次函数交点式:y=a(x-x1)(x-x2) (a≠0)x1,x2分别是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用交点式比较简便。①典型例题一:告诉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和第三个点,可求出函数的交点式。例: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2和1 ,且通过点(2,8),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解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x-1),∵过点(2,8),∴8=a(2+2)(2-1)。解得a=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x-1),即y=2x2+2x-4。②典型例题二:告诉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和对称轴,可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求解。例: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3,-2),并且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在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距离和顶点坐标的情况下,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由顶点坐标为(3,-2)的条件,易知其对称轴为x=3,再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图象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5,0)。此时,可使用二次函数的交点式,得出函数解析式。
2.巧用顶点式:顶点式y=a(x-h)2+k(a≠0),其中(h,k)是抛物线的顶点。当已知抛物线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能够先求出抛物线顶点时,设顶点式解题十分简洁,因为其中只有一个未知数a。在此类问题中,常和对称轴,最大值或最小值结合起来命题。在应用题中,涉及到桥拱、隧道、弹道曲线、投篮等问题时,一般用顶点式方便.①典型例题一:告诉顶点坐标和另一个点的坐标,直接可以解出函数顶点式。例: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2),且通过点(1,10),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解∵顶点坐标为(-1,-2),故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1)2-2 (a≠0)。把点(1,10)代入上式,得10=a·(1+1)2-2。∴a=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1)2-2,即y=3x2+6x+1。②典型例题二:如果a&0,那么当 时,y有最小值且y最小=;如果a&0,那么,当时,y有最大值,且y最大=。告诉最大值或最小值,实际上也是告诉了顶点坐标,同样也可以求出顶点式。例:已知二次函数当x=4时有最小值-3,且它的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6,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析解∵二次函数当x=4时有最小值-3,∴顶点坐标为(4,-3),对称轴为直线x=4,抛物线开口向上。由于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6,根据图象的对称性就可以得到图象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是(1,0)和(7,0)。∴抛物线的顶点为(4,-3)且过点(1,0)。故可设函数解析式为y=a(x-4)2-3。将(1,0)代入得0=a(1-4)2-3, 解得a=13.∴y=13(x-4)2-3,即y=13x2-83x+73。③典型例题三:告诉对称轴,相当于告诉了顶点的横坐标,综合其他条件,也可解出。例如:(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2)和B(1,0),且对称轴是直线x=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图象交y轴于点(0,2),且过点(-1,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且通过点(1,4)和点(5,0),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4)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x=-4,且过原点,它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为4,求此函数的解析式.④典型例题四:利用函数的顶点式,解图像的平移等问题非常方便。例:把抛物线y=ax2+bx+c的图像向右平移3 个单位, 再向下平移2 个单位, 所得图像的解析式是y=x2-3x+5, 则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点拨:解先将y=x2-3x+5化为y=(x-32)2+5-94, 即y=(x-32)2+114。∵它是由抛物线的图像向右平移3 个单位, 再向下平移2 个单位得到的,∴原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32+3)2+114+2=(x+32)2+194=x2+3x+7。
二次函数的最值:1.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则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有最低点,那么函数在处取得最小值y最小值=;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有最高点,即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y最大值=。 也即是: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那么函数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即当时,。2.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那么,首先要看是否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若在此范围内,则当x=时,;若不在此范围内,则需要考虑函数在范围内的增减性,如果在此范围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当x=x2 时,,当x=x1 时;如果在此范围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当x=x1时,,当x=x2时&。
相关试题推荐
1、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3m-1)x + 2m-1=0的根的判别式的值为1,求m的值及该方程的根。
2、 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6x+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 ]A. KB. K≠0 C. KD. K>1
3、 先阅读,再填空解答:方程x2-3x-4=0的根是:x1= -1,x2= 4,则x1+x2=3,x1x2= -4。方程3x2+10x+8=0的根是:x1= -2,x2= -,则x1+x2= -,x1x2=(1)方程2x2+x-3=0的根是:x1= ,x2= ,则x1+x2= ,x1x2= ;(2)若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且a、b、c为常数)的两个实数根,那么x1+x2,x1x2与系数a、b、c的关系是:x1+x2= ,x1x2= ;(3)如果x1,x2 是方程x2+x-3=0 的两个根,根据(2)所得结论,求x12+x22 的值。
4、 若方程2x2-kx+x+8=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值为[ ]A. 9或7 B. -7 C. 9或-7 D. -9或-7
5、 关于x的方程ax2+2(a-3)x+(a-2)=0至少有一个整数解,且a是整数,求a的值。
6、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0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7、 不解方程,判断方程5x2-7x+5=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8、 一个凸多边形共有35条对角线,它是几边形?
9、 如图,某科技小组制作了一个机器人,它能根据指令要求进行行走和旋转。某一指令规定:机器人先向正前方行走3米,然后左转45°,若机器人反复执行这一指令,则从出发到第一次回到原处,机器人共走了( )米。
10、 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S△ADE = 3,则S△ABC = ( )。
11、 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若AC:BC=4:3,AB=10cm,OD⊥BC于点D,则BD的长为( )。
12、 如图,点E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BAC=∠BDC=∠DAE 。(1)试说明BE·AD=CD·AE (2)根据图形特点,猜想可能等于哪两条线段的比?并证明你的猜想(只须写出有线段的一组即可)。
13、 如图1,△ABC中,AI、BI分别平分∠BAC、∠ABC。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交BI延长线于E,联结CI。(1)△ABC变化时,设∠BAC=2α 。若用α表示∠BIC和∠E,那么∠BIC=_______,∠E =_______;(2)若AB=1,且△ABC与△ICE相似,求相应AC长;(3)如图2,延长AI交EC延长线于F。当△ABC形状、大小变化时,图中有哪些三角形始终与△ABI相似?写出这些三角形,并选其中之一证明。
14、 已知△ABC∽△A'B'C ,顶点A 、B 、C分别与A' 、B' 、C'对应,△ABC的周长为48,△A'B'C 的周长为60,且AB=12 ,则A'B'=( )。
15、 如图,B、D分别是AC、CE上的点,BE交AD于点F,AB·AC=AF·AD,∠A=20°,∠C=50°,求∠E的度数。
16、 把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EF 叠放在一起,使三角板DEF的锐角顶点D与三角板ABC的斜边中点O 重合,其中∠ABC=∠DEF=90。,∠C=∠F=45。,AB=DE=4把三角板ABC固定不动,让三角板DEF绕点O旋转,设射线DE与射线AB相交于点P,射线DF与线段BC相交于点Q。(1)如图1,当射线DF经过点B,即点Q与点B重合时,易证△APD∽△CDQ,此时AP﹒CQ的值为( )。将三角板DEF由图1所示的位置绕点O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设旋转角为α。 其中0。&α&90。 ,则 AP﹒CQ的值是否会改变?答:( )(填“会”或“不会”)此时AP﹒CQ的值为( )(不必说明理由) (2)在(1)的条件下,设CQ=x,两块三角板重叠面积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图2、图3供解题用)(3)在(1)的条件下,PQ能否与AC平行?若能,求出y的值;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当前位置:
>>>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f′(x)=6x-2,..
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f′(x)=6x-2,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点(n,Sn)(n∈N*)均在函数y=f(x)的图像上,(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设,Tn是数列{bn}的前n项和,求使得Tn<对所有n∈N*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湖北省高考真题
解:(Ⅰ)设这二次函数f(x)=ax2+bx(a≠0),则f′(x)=2ax+b,由于f′(x)=6x-2,得a=3,b=-2,所以f(x)=3x2-2x,又因为点均在函数y=f(x)的图像上,所以Sn=3n2-2n,当n≥2时,an=Sn-Sn-1=(3n2-2n)-[3(n-1)2-2(n-1)]=6n-5,当n=1时,a1=S1=3×12-2=6×1-5,所以,an=6n-5(n∈N*);(Ⅱ)由(Ⅰ)得知,故Tn=,因此,要使成立的m,必须且仅须满足,即m≥10,所以满足要求的最小正整数m为10。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f′(x)=6x-2,..”主要考查你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求和的其他方法(倒序相加,错位相减,裂项相加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求和的其他方法(倒序相加,错位相减,裂项相加等)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n∈N*。 an=dn+a1-d,d≠0时,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斜率为公差d; an=kn+b(k≠){an}为等差数列,反之不能。 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理解:
&①从方程的观点来看,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含有四个量,只要已知其中三个,即可求出另外一个.其中a1和d是基本量,只要知道a1和d即可求出等差数列的任一项;②从函数的观点来看,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是n的一次函数,其图象是直线y=dx+(a1-d)上均匀排开的一列孤立点,我们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给出一个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等差数列就被唯一确定了,等差数列公式的推导: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由归纳得出,当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用累加法得到: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裂项相加法:数列中的项形如的形式,可以把表示为,累加时抵消中间的许多项,从而求得数列的和; 2、错位相减法:源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对于形如的数列,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均可用此法; 3、倒序相加法:此方法源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目的在于利用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相加有公因式可提取,以便化简后求和。4、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把数列的项“集”在一块重新组合,或把整个数列分成两个部分,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分组转化法。5、公式法求和:所给数列的通项是关于n的多项式,此时求和可采用公式求和,常用的公式有:& 数列求和的方法多种多样,要视具体情形选用合适方法。 数列求和特别提醒:
(1)对通项公式含有的一类数列,在求时,要注意讨论n的奇偶性;(2)在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一定要分q=1和q≠1两种情况来讨论。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f′(x)=6x-2,..”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48239413242432699430032460314561752}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