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高中生,哪位能告诉我有没有人来告诉我资格...

  (真心希望年青人特别是孩子的父母看到)  尘埃落定,分数最终下来了,跟我所预料的差不多,这已经是我的第三次高考了,不过,头两次是在92、93年,对,你没看错,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孩子,而现在,我已然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了。那时的高考对我来说除了失败的记忆外,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而今年的高考却让我收获了知识,启迪了人生,我把这个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也许对于刚刚走在人生路上的年青人和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有些启发。  去年的现在,20年不关心高考的我,偶然地在网上打开了文综的试卷,随手做了几道选择题,一个全新的感觉袭击了我,与我们那会高考的试题相比,明显感觉到进步了很多,现在的试题并非考死的知识,而是考活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几乎兴奋起来,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我要高考。至少现在的文综题比我青年时代的题有趣的多。  我的人生很奇巧,很多事情并非出自计划,往往发于一念之间,但这一念之间却又并非偶然。90年代的那两次高考让我与大学失之交臂,最直接的原因也简单,英语一道也做不出来,高考的成绩,除了记得英语每次都是20分左右之外,其它科的成绩一个也不记得了。那时的英语是百分制,选择题好像是80分,所以,你懂的。在这里稍微多写一些我的高中时代和之前的经历,或许有助于理解我的最后一次高考。  我的高中时代,是出奇的浑浑噩噩,我用大部分时间用来设想我未来的生活和思考一些人际方面的困惑,我是一个内向但热烈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所以在青春朝代就造就了矛盾的性格。我总是渴求完美,就像一头”布里丹驴“一样,经常在一堆堆的干草面前困惑不已。比如当时我设想成为一个政治家(别笑,我一直没有放弃这个理想),但却困惑于政治家缺乏浪漫,而文学家浪漫但缺乏现实的权力和决断力(后来证明这些想法是错的)……在这种困惑中我几近崩溃,那时,我无数次的失眠,但却没有一次是因为考试。在老师和父母的眼里,我是一个怪人,不可理喻,又无可救药。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班主任在毕业赠言中的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像你“,我的这种复杂的气质,或许预示着我的只能成为一种人,那就是我的地理老师在毕业时给我的话”希望你未来是学者“,当时,我是极其憎恨这句话的,因为我知道学者几乎是书呆子的代名词,是人际方面的低能儿,而当时我梦想拥有的恰恰是驾驭人的能力,当然后来证明这些都是错的,往往那些你不愿听到的但却能让你能记住的话才是最适合你的。  我的高中时代决不能说努力,但我当时的思考能力和对事物思考的深度或许是同龄人无法企及的,我记得愤怒的父亲曾问我到底每天想什么,我思考良久后诚实地回答,我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亲对些嗤之以鼻,并在毕业后的多年里经常拿这句话揶揄一个屡遭挫折的青年……我的高中时代就在这青春的困惑之中渡过了。  在人际上的困惑,恰恰促成了我日后的兴趣,后来在北京打工,游学于北大,对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都有涉猎,尤其在管理心理学方面,兴趣浓厚,以至于后来对领导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几乎看了当时国内出版的所以中文关于领导力的重要著作包括能查到的论文,由此,我才有感于国内学术研究的空泛,缺乏思想,除了扒出老祖宗那点理论就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要么是简单的加工或转述,不能形成自己的理论系统。如果你是一个学生,不管你考的是哪一所学校,你以后可以去体会我的话。现在的大学都是在西方的学术框架里打转转,西方人没有研究过的东西,不敢研究,只是做一些学科上的修修补补,在社会科学方面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或许你要批评我的浅薄,但不管怎么样,最重要的,并不是我看了多少书,而是我能够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虽然它还未经深入的实证研究,我对领导力塑造过程的研究的思路,获得当时北大心理系一个副教授认同,他想与我一起研究这个问题,但可惜苦于没有经费也就只能做罢。  一个没有学历,只有兴趣和热情的人,其观点常常与学院里的观点相左,获得学界的认可尤其的难。在我研究学问中所遭受的挫折,和我工作生活中的遭遇,让我深深地感到,中国的学术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或许都是社会问题,这句话也是句废话,但它又促成了我的另一个选择,就是让我回到这个社会的最基层,于是,我回到了乡政府作了一名普通的干部,这个选择基于我这样的认识,中国的问题出在最基层的社会,就像毛泽东当年的农村广阔天地说,尽管当年的知识青年下乡有着种种复杂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国的农村是中国问题的根本,而农村的改变,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还需要启蒙,还需要知识,现在想起来,这多少有些悲剧英雄主义的色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话题,我的这种悲剧甚至悲壮的英雄主义其实在那时就深深地埋在了心中,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确实不具备事务性领导的那种素质,我发现我非常热衷于在精神方面引导和影响我周围的人们,在西方,我这种人可以去做牧师,传教者,但在中国或许只能做一个好的干部或学者。乡镇干部,常常成为人们的一个笑话,但自从我工作的那天起,我就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我挣着国家的钱,所以我要为这个国家思考,要为老百姓思考,所谓位卑未敢忧国,何况,我在北大游学时,就已经在为这个国家而思考了。  可是,你们知道,一个人在没有地位时,在一个群体中,往往会被这个群体尽力的同化,虽然我尽力地影响我周围的人,希望能够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进行改变,让基层社会更有创造力,但事实上却不断地失败。我也实践过,希望在农业产业化上做一些探索,但终因各种现实条件的约束而失败,最后,我又寄希望于中国基层政治的改变和政策的改变,如果没有这些,或许未来的中国很难有希望。  终于,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的困惑又找到了一个出口,我要好好地静下心来研究一些问题了。
楼主发言:89次 发图:
  中国就是缺乏象你这样的人才!没有多少人会去忧民忧国  
  好长  
  @fei楼
22:36:59  中国就是缺乏象你这样的人才!没有多少人会去忧民忧国  -----------------------------  谢谢,我们组织部长说,要是都像你这样,我们县就发达了。
  听说我要参加高考,哥们弟兄大都不解,都说受那份罪干啥,也有少数朋友表示鼓励,其实在我的同龄人中,很少有人像我一样还保有对知识的兴趣,或许他们从来没有过,你可能难以想像,当我看到地理和历史课本时我多么兴奋,因为多年来对城市化的思考,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来笼去脉终于可以进行一个系统而基础的学习了,可能现在的学生笑我,这也兴奋,你可能不知道20年前的高中历史教材是什么样子,基本上编年体史实的罗列和现成的史论,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西方民主化进程、中国古代经济、官制等专题的学习很少,或缺乏系统,那时即使考试得了高分,不表明你对历史有正确的理解。而发展到现在,无论教材还是考试都与二十年前不同,这些可以说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进步吧,紧跟时代与时俱进,但对于学校学生来说可能又略显得成人化。  大多数人有一个误解,认为人一旦过了30岁,记忆力就会减退,要不怎么年轻人接受知识要比成年人快呢。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各位,人的智力水平到40岁时才开始下降,但根本不影响人的学习,而到50岁、或60岁、或70岁才开始出现真正的下降,而为什么年轻人接受新东西要比中年人快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年人的知识和知识结构的老化而非智力下降。所以,作为中年人,记忆力减退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有些父母每天对自己的孩子说好好学习,而自己却不去行动,让孩子怎么能够信服。对于中年人来说,我认为“再学习”意义重大。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后面专门再说。  20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准备高考时,并非像大多中年人一样是为圆自己的一个大学梦,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大学能给我什么样的东西,我也清楚地知道所谓的大学梦或许是错的,我也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既不对某些东西奢望过多,也不对大学过于悲观。  我买来了新课标的课本,除高中的课本外,还买了初中的数学、历史、地理教材,我这个年龄,很多东西都忘了。因为我们当地用外研版的英语教材,但外研版的教材很难在网上找到辅导的教材,所以又买了人教的教材。我发现光看书还不行,于上订购了某网校的高一和高二的同步课程。可以说为了这次学习和考试,我不惜代价。其实也没多少钱,比起一些人一年的抽烟、喝酒的费用,我学习的费用应该还不算多。  最头疼的是英语,可能你不知道,90年代的高中英语要求的词汇量是2000,而现在的词汇量是3500的基础单词加上几百个短语,差不多已经达到4000,相当于英语四级的词汇量(可能某些省还有新增加的单词。)至于学习时间,我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我的工作,基本上从去年开始,我们这里的乡镇已经实现了五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林权改制已经完成,所以乡镇的农村工作已经没什么可做了。大的工作只有一些配合省公路等工程建设中搬迁的协调工作,系统的工作没多少,而下乡基本是在看电视,所以我可以有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我差不多用了半年的时间在学英语,我下决心把这个多少年没有攻下的难关攻下,我抽了20多年的烟都可以戒掉,英语也应该可以,呵呵,见笑了,只要下了决心,什么都有可能。我能记住的单词大概也就几百个,而语法等其它知识不是忘记而是一直就一窍不通。所以学习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但俗话说得好,只要有决心什么都可以办到,对于那些想学英语但多少次又放弃的人来说,看看我的经历或许有一些启发。  我从新概念一册开始学起,网上可以找到免费的视频讲解,学完后,又借了本初三的英语课本,接着便是新概念第二册的学习,当时我看的是考试在线频道钟平的讲解,他对我的学习启发很大,我从他那里了解了学习一门语言的窍门,就是要仔细琢磨语言,理解语言而不是死记硬背,语言的背后大都是有逻辑的。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的英语速成法,不一定适合中学生。强调一下,新概念的第二册的确好,对于初学者,不仅较简单,而且学起来趣味性也强很多,就是词汇量不够,所以大量的时间我用来背单词,把高中两套教材的必修课单词背了一遍,即使这样,有些新课标的单词在课本里也没有,所以又把新课标的单词摘出来单独背,课本有大量的非课标单词,其实可以不作为重点,为了背单词,我用了各种方法,比如与教材同步的mp3,这样可以在吃饭时也边看边听,还专门买了空白卡片制作抽认卡,平时放在兜里,在坐车时,在散步时可以一边拿出来背。还有在电脑上、手机上用有道词典背……尽管用了一半的时间学习英语,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把课本学完,不过,通过课本同步的高一、高二网络课程,我还是把语法都过了一遍,我发明了自己的一些速成法,比如把新概念二册中一些好的句子摘出来,把语法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句型总结出来,仔细琢磨,慢慢地也就有了用英语去表达的欲望。由于时间有限,在熟悉单词和短语的基础上,除了对语法和完形填空题型有较多的练习外,对阅读与写作则无暇顾及,因为我认为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基础打好了自然阅读与写作不在话下,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读写训练还是很必要的,直到高考前,我没有训练过一篇书面表达,只是看范文,阅读题做得更少,印象中只做过2篇。最后,我兑答案时发现最完形填空居然对了2/3,让我欣喜不已,这次考试,由于出现了个意外-甲亢(或症状型甲亢,目前医生还未给我确诊)导致我手抖的写不了字。去年时就有手抖的毛病,我以为是喝酒引起的,没想到考试之前由于过度的疲劳,再加上考前一晚没睡,更加重了手抖,因为英语最后考的,所以症状还有所缓解,但写字还是慢,高考答卷的格子又小,导致我主观题就用去了半个小时(怕写不完,所以先做的主观题),你们都知道,现在的高考,写字慢意味着什么。最终还是有两道阅读题没有做完,尤其是最后一道15分与管理相关的题,对于我来说这个话题真是太熟悉不过了,再不济我都可以拿9到分的,学过管理学的可以去看一看全国I卷A的最后一题。而7对5 的对号入座式选择题,几乎让15分全部丢尽,当考试结果下来后,才发现阅读题并非按难易程度排序,因为之前没做过高考卷,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最意想不到的是考试结果出来后,英语分数居然是最高的,尽管只有76分。
  看完大哥写的文章!我想大哥的语文作文应该得了高分  
  @fei楼
19:30:54  看完大哥写的文章!我想大哥的语文作文应该得了高分  -----------------------------  恰恰相反,这正是我想要说的。
  应该是前排吧,坐等楼主  以这样的视角来写高考对于一个准高三而言还是很有冲击力,高考绝不只是高三的事
  你当爹挺早的嘛
  楼主有高考情结,还是搞好实际的生活工作要紧。
  @股作舟 8楼
21:19:17  你当爹挺早的嘛  -----------------------------  是的。
  @开花的浆果 7楼
21:16:34  应该是前排吧,坐等楼主  以这样的视角来写高考对于一个准高三而言还是很有冲击力,高考绝不只是高三的事  -----------------------------  是的
  @查无此人2050 9楼
21:30:10  楼主有高考情结,还是搞好实际的生活工作要紧。  -----------------------------  我是最讨厌高考的人了,说有这个情结有点牵强,我只是想找个地方再研究一下中国的问题,这个题目有点大,可我实在有话要说。
  对于英语试题我无从评价,因为自己不懂,不过,对于语文我还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我有写作的经验且我语文一直不错。除了以往的学生生涯外,在应聘笔试中,只要是考语文知识的,我无一例外的都可以入围。此次高考的复习中,语文也是用时最少的科目,除了在字词方面下过一些功夫外(结果还没考),其它基本就是看了一遍老师讲的一、二轮复习讲座及配套练习题。这次语文考试有些让我不可思议,原来最担心的古文与古诗词鉴赏简单地让我惊喜,而看似简单的阅读却全军覆没,选择题没一道做对,全部做错也真是不容易,呵呵,诗词默写题一个也没写出来,再加上我之前提到的,手抖的毛病厉害,你无法想像的,我一个手实在写得不像样,只好用左手捉住右手写,但效果并没有得到改善,字迹潦草且难以辨认,这些我都不说,活该自己考不好,最让我失望的是作文题,讲了一个很土的关于一颗石头被切割的故事,我真不知出题者是什么用意,也不是道这种材料作文究竟是能反映时代精神还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思维方式,作文时我还没看清材料中还有个陷阱,那个老切割师只是制定了方案,但却交给一帮年青的切割师去干,我真不知道出题者的用意,让老切割题切割不就完了吗,何必再弄出一群年青人来,这一错误,死死把我套住,让我在引用材料时大赞老师傅的功力,下来再仔细一看,没把我气吐血。在高考完的第二天,李开复在围脖上公布了美国sat作文的题目:    美国的作文题显然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话题紧密相连,虽然不见得深刻,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而正是这些简单的问题却能真的看到我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以及思考实际能力的问题。而我们的作文到底在考什么,不记得是哪位大学的校长说过,语文考试应该是不用复习的考试,这样才能考出真水平,而我们的语文考试呢?能考出真正的语文水平来吗?
  个人感觉 对于高考,越用平常心对待效果越好。它就是一种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催化出来的东西,属于这个时代的孩子们,体验一下没什么,但是不要把高考当做牢笼。  考的好了,可喜可贺;考不好了,路有千万种,每一条路都可以走的精彩。  -------------------------    匡威帆布鞋,品质用实物图说话!59/双包邮!
  个人感觉 对于高考,越用平常心对待效果越好。它就是一种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催化出来的东西,属于这个时代的孩子们,体验一下没什么,但是不要把高考当做牢笼。  考的好了,可喜可贺;考不好了,路有千万种,每一条路都可以走的精彩。  -------------------------  @匡威_EXCSHO鞋店 15楼
22:11:08    匡威帆布鞋,品质用实物图说话!59/双包邮!  -----------------------------  说得太好了,每年一到六月下旬,哪里都讨论高考,而不见人讨论知识,那是极不正常的。无论什么学校上一个就行了。考了好大学无非是争取了一个好的资源,但那又能如何。关键还是个人的思考,康德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小镇,但那又能怎么阻挡一颗伟大头脑的思考。
  前排。  深深佩服楼主!中年完全没有所谓前途压力,却能如此认真刻苦去做一件事。特别是看到那段学习英语的经历,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让我想起了当年上高中时苦学英语的日子(初中英语基础除了几十个非常简单的单词其它语法神马的一概不懂)。。。。我03年高考,那年大家都知道泄题换卷原因,是历年最难,录取线也是最低第一年,最后只勉强上了重本线,去了一个不入流的211学校。从此开始了曲折的路。。。  一说就连绵不绝了,最后期待楼主下文
  楼主大哥,我很敬佩你!保有对知识的渴望已属优秀,更能谦虚的对基本知识的追寻更亦难得!尤其是在你这个年龄段还这么渴望学习,这样求知的态度,千万中也难找到一个,但你就是那一个。我成绩不好,离高考也有八年,我现在也在看中学的教材,但主要限地理、历史、语文,对于楼主大哥你描写终于可以系统的学习那段欣喜若狂,我深有体会,每次拿起书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这是一种自己都能感受到的求知重量。但我仅限那几门课程,对于楼主大哥做的这么全面,我没这个动力和信心了,呵呵!  
  我一直都潜水的,为了大叔你,我浮出水面了!  加油!!
  切割石头,是不是理论和实践关系上开展?  
  记号一个!
  (真心希望年青人特别是孩子的父母看到)   尘埃落定,分数最终下来了,跟我所预料的差不多,这已经是我的第三次高考了,不过,头两次是在92、93年,对,你没看错,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孩子,而现在,我已然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了。那时的高考对我来说除了失败的记忆外,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而今年的高考却让我收获了知识,启迪了人生,我把这个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也许对于刚刚走在人生路上的年青人和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有些启发。   去年的现在,20年不关心高考的我,偶然地在网上打开了文综的试卷,随手做了几道选择题,一个全新的感觉袭击了我,与我们那会高考的试题相比,明显感觉到进步了很多,现在的试题并非考死的知识,而是考活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几乎兴奋起来,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我要高考。至少现在的文综题比我青年时代的题有趣的多。   我的人生很奇巧,很多事情并非出自计划,往往发于一念之间,但这一念之间却又并非偶然。90年代的那两次高考让我与大学失之交臂,最直接的原因也简单,英语一道也做不出来,高考的成绩,除了记得英语每次都是20分左右之外,其它科的成绩一个也不记得了。那时的英语是百分制,选择题好像是80分,所以,你懂的。在这里稍微多写一些我的高中时代和之前的经历,或许有助于理解我的最后一次高考。   我的高中时代,是出奇的浑浑噩噩,我用大部分时间用来设想我未来的生活和思考一些人际方面的困惑,我是一个内向但热烈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所以在青春朝代就造就了矛盾的性格。我总是渴求完美,就像一头”布里丹驴“一样,经常在一堆堆的干草面前困惑不已。比如当时我设想成为一个政治家(别笑,我一直没有放弃这个理想),但却困惑于政治家缺乏浪漫,而文学家浪漫但缺乏现实的权力和决断力(后来证明这些想法是错的)……在这种困惑中我几近崩溃,那时,我无数次的失眠,但却没有一次是因为考试。在老师和父母的眼里,我是一个怪人,不可理喻,又无可救药。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班主任在毕业赠言中的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像你“,我的这种复杂的气质,或许预示着我的只能成为一种人,那就是我的地理老师在毕业时给我的话”希望你未来是学者“,当时,我是极其憎恨这句话的,因为我知道学者几乎是书呆子的代名词,是人际方面的低能儿,而当时我梦想拥有的恰恰是驾驭人的能力,当然后来证明这些都是错的,往往那些你不愿听到的但却能让你能记住的话才是最适合你的。   我的高中时代决不能说努力,但我当时的思考能力和对事物思考的深度或许是同龄人无法企及的,我记得愤怒的父亲曾问我到底每天想什么,我思考良久后诚实地回答,我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亲对些嗤之以鼻,并在毕业后的多年里经常拿这句话揶揄一个屡遭挫折的青年……我的高中时代就在这青春的困惑之中渡过了。   在人际上的困惑,恰恰促成了我日后的兴趣,后来在北京打工,游学于北大,对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都有涉猎,尤其在管理心理学方面,兴趣浓厚,以至于后来对领导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几乎看了当时国内出版的所以中文关于领导力的重要著作包括能查到的论文,由此,我才有感于国内学术研究的空泛,缺乏思想,除了扒出老祖宗那点理论就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要么是简单的加工或转述,不能形成自己的理论系统。如果你是一个学生,不管你考的是哪一所学校,你以后可以去体会我的话。现在的大学都是在西方的学术框架里打转转,西方人没有研究过的东西,不敢研究,只是做一些学科上的修修补补,在社会科学方面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或许你要批评我的浅薄,但不管怎么样,最重要的,并不是我看了多少书,而是我能够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虽然它还未经深入的实证研究,我对领导力塑造过程的研究的思路,获得当时北大心理系一个副教授认同,他想与我一起研究这个问题,但可惜苦于没有经费也就只能做罢。   一个没有学历,只有兴趣和热情的人,其观点常常与学院里的观点相左,获得学界的认可尤其的难。在我研究学问中所遭受的挫折,和我工作生活中的遭遇,让我深深地感到,中国的学术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或许都是社会问题,这句话也是句废话,但它又促成了我的另一个选择,就是让我回到这个社会的最基层,于是,我回到了乡政府作了一名普通的干部,这个选择基于我这样的认识,中国的问题出在最基层的社会,就像毛泽东当年的农村广阔天地说,尽管当年的知识青年下乡有着种种复杂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国的农村是中国问题的根本,而农村的改变,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还需要启蒙,还需要知识,现在想起来,这多少有些悲剧英雄主义的色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话题,我的这种悲剧甚至悲壮的英雄主义其实在那时就深深地埋在了心中,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确实不具备事务性领导的那种素质,我发现我非常热衷于在精神方面引导和影响我周围的人们,在西方,我这种人可以去做牧师,传教者,但在中国或许只能做一个好的干部或学者。乡镇干部,常常成为人们的一个笑话,但自从我工作的那天起,我就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我挣着国家的钱,所以我要为这个国家思考,要为老百姓思考,所谓位卑未敢忧国,何况,我在北大游学时,就已经在为这个国家而思考了。   可是,你们知道,一个人在没有地位时,在一个群体中,往往会被这个群体尽力的同化,虽然我尽力地影响我周围的人,希望能够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进行改变,让基层社会更有创造力,但事实上却不断地失败。我也实践过,希望在农业产业化上做一些探索,但终因各种现实条件的约束而失败,最后,我又寄希望于中国基层政治的改变和政策的改变,如果没有这些,或许未来的中国很难有希望。   终于,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的困惑又找到了一个出口,我要好好地静下心来研究一些问题了。  -------------------------  看楼主的这些过往就好像在看自己,真的很像,我甚至是在初中就在规划自己的人生,又有句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冥冥中我们的路又像老天早就给我们安排好了,一句话概括:对人生的过多思考,把我们变得心智上老了10岁,徒增了些许原本不该出现在这阶段的烦恼,但人终究是要长大的,我不后悔生活带给我的烦恼,或许这就是我该经历的人生。  
  系统教育学的是知识,每个课程安排都是有意义的,但现在的指挥棒是一切朝分数看,学完就忘,如果更多的时候去思考学习对于自身的意义,也许学习就没那么苦了  
  @风吹杨柳青 24楼
08:09:34  m  -----------------------------  钱学森他复活了吗?  钱学森  百科名片  钱学森(-),男,汉族,浙江省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均以钱学森同志名字命名。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文名: 钱学森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辛亥年)  逝世日期: (己丑年)  享年98岁。
  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快乐  
  我是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同样落榜了,在老师眼里我也是个怪人,同学也这么认为,我的想法跟同龄人不一样,老师说我想的太复杂,问我这样不累吗。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反正不由自主的就想法多了起来。我很佩服你,现在还对高考感兴趣,我喜欢你的那就话“考的好了,可喜可贺;考不好了,路有千万种,每一条路都可以走的精彩。”我相信我的失败只是暂时的。
  支持一下~
  美国是公民教育,咱们是愚民教育,教育目标不一样,教育制度自然不一样,有什么好比的。
  楼主也太有才了吧
  从精神层面上影响别人
正如lz自己所言
并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境界不懈努力
可以说是lz大哥的人生信条吗?
  好用心的人士
  参加过高考 上过大学的体会深刻的
高考就那么回事
实在地方童鞋们 我免费给你安排个大学读
  参加过高考 上过大学的体会深刻的 高考就那么回事 实在低分没考上的童鞋们 我免费给你安排个大学读 没什么
  楼主加油,期待你的下文
  回复第37楼,@怒放  参加过高考 上过大学的体会深刻的 高考就那么回事 实在低分没考上的童鞋们 我免费给你安排个大学读 没什么  --------------------------  真的可以免费安排读大学!天下还有免费的午餐?  
  三年的高中生涯已经悄然逝去,一切的努力都在今天得到回报!几家欢喜几家愁,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但至少你们都曾经奋斗过
如果没有考上朋友记得找我
联系放心个人资料里有
  楼主大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已经深深体会到现在的教育与以往的教育是不同的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的大学生更愿意天天呆在寝室打游戏,看电影,也不愿意看书,多看看大自然。更多的是学校开的课程五花八门,各种坑爹的课都有,就没为学生培养核心的生存技能,怪不得现在大学出来就业还得再培训。目睹大学已过3年,鄙人最大收获是图书馆书比较多,估计一辈子待学校都不会把它看完的。
  lz 能在进入社会后那么久保持对知识的渴望确实不容易 但同时不知道你是带有征服性的去高考还是为了拾起你早起学习的记忆
  好好看看
  高考几乎是中国现有环境中最为公平、最为透明的制度。但公平的程序和制度之下,并不能保障草根阶层有一个公平的结果。公平、公正的结果,源自学生的天赋和努力、家长的地位和投入、社会的资源和政策多种因素。有些因素,如学生天赋、家长地位、社会资源等,并不可控,无需考虑太多;有些因素,如学生的努力、家长的投入,具有可控性,值得争取。学生的努力并不止于高考,家长的投入也非限于搞关系、走后门。如果您知道和懂得其中的道道,您就不必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疾世愤俗,因为您也可以通过自己上网收集、整理、阅读,以及向专业人士咨询沟通等多种方式,增加通往理想大学的机会。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找谁来咨询、选什么专业、到哪个城市、读什么大学等四个方面。  1、找谁咨询  高考填志愿不仅是高考生个人的事情,往往是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的事情。家族中所有可能与高校有关的、在外面有些人脉资源的成员都成为高考填志愿的咨询对象。此种咨询中,家长和考生常会进入歧途,重点在思考如何通过非正当手段,摆平某些关系。另外,高三班主任老师也常是考生的咨询对象。然而,这些咨询通常存在较大风险。一般说来,信息来源越真实、越具体的人,被咨询的价值越高。由于不了解高校情况、不懂得专业,不真正清楚毕业或就业前景等,这样的咨询者是难以胜任的。  合格的咨询者需要有两个重要条件:对情况和信息掌握较多、愿意接受咨询。在国内,人际间强关系可相互倾诉,也可放心地去处理事情,但人际间弱关系在信息分享方面更有价值。因此,最好的咨询应来自于高校教师。但每个高校教师能够提供咨询范围是有限的,他们在对其所在高校招生情况、其所从事专业领域和就业前景、学校是否可以换专业等方面具有特别优势。不同学校中的同专业常常具有较大区别。如果没有弄清楚,可能在决策上产生严重的错误。如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工专业,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这些学生的就业也是显著不同的。有的合适出国留学,有的合适创业,有的合适到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些区别对专业教授来说,几乎是常识性的,但其他人员很难区分。就我们了解,紫金专家网中(,也可到google中搜索)直接联系众多专业的高校教师,可为考生提供一对一的电话咨询服务。  2、选什么专业  专业有冷门和热门之分。冷门和热门是社会上对各类专业当前的工作环境、薪资水平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整体评价。这是一种统计的结果,而非优劣的依据。笔者是九十年代初学的地质专业,即使到现在都可以算是冷门中的冷门了。就这样的冷门专业,现在同学中年收入30万以下为数不多,年收入超过200万也有多个同学。  专业有没有好和坏之分,但有合适和不合适之分。合适的专业是那种和你的经历、兴趣、能力和性格等相匹配的,学起来比较有感觉的,未来工作也会更乐意从事的。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如果有第一感觉,那最好。如果没有清晰的方向,那就直接去测试你的专业倾向。专业倾向测试网(,也可到google中搜索)提供免费的测试服务,新浪网上也有专业选择测评系统(http://zhiyuan..cn)。  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如果这些专业合适你来学习,建议可争取。因为工作中常常是专业人员的集中。大量的校友资源集中将给你带来众多的价值。优势学科通常表现在与校内其他专业比较上,具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研究基地、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博士学位覆盖点、一级学科硕士点专业、硕士点专业、硕士学位覆盖专业等方面。从学校的老校名中的,或者是若干个合并学校的老校名上也可以看出来。此类,也可参照各种不同专业的排行榜来筛选某个学校的优势学科。  另外,注意自己的优势科目。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可先考虑就读数学专业。几乎所有理工科、商科硕士生导师,都青睐数学专业学生。科研中多需要数学专业知识,而数学是要有基本功的。这些学生能够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在课题组中有更多互补性。  3、到哪个城市  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考生在填报上学地点时多会选择一些东部发达城市。这本身无可厚非,甚至大多都是明智的选择。从见世面和就业的角度,东部发达城市的条件要显然好于其他地方的。不过,从分数的价值上来看,如果只有去其他地区才可能争取上985、211或二本高校,倒是可以策略性地放弃东部发达城市。毕竟,这些在毕业就业和升学时都可能是一个门槛。另外,同一高校的不同校区中,哪些地处较小城市的校区也会有特别的填报价值。  4、读什么大学  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经常参照大学的档次来确定的。越来越多知名机构在招硕士、博士毕业生时,也会参照考生的本科就读高校档次。  一本的选择:211很重要,985更重要,2011也即将非常重要。全国大学非常多,学校也分成几个档次。很多单位到大学招人,不是具体地看每个高校实力,而是简单地看大学档次和头衔。许多知名机构要求的是211、甚至985毕业生,不在此类的大学生根本没有投档资格。作为新的大学名头,2011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有关985工程、211工程、20011协调创新中心等具体名单可通过百度来获悉。至于大学排名,通常不太准确,但有参考价值。相差5名之内,未必是实力的差距;相差15以上的,大多会有实力上的差距。  二本的选择:合并和改名是最近20年中大学最擅长和热衷的事情。这样也影响到二本院校的选择,因为这些学校通常没有非常高的关注度。揭开“马甲”,看一看20年前的老校名非常重要。20年前就是本科的大学值得更多青睐。  三本的选择:尽可能上那些有同时有一本、二本的大学,特别重要的是,未来的大学最后与一本、二本共享一样的师资、同样的校园。有许多大学是独立学院、独立校区、外聘的临时师资。  曾经参加高考、即将参加高考、刚刚参加高考的xdjm,如果您感受到“六月考孩子、七月考老子、八月考票子”的无奈,如果您也认同高考中的“三分考试,七分志愿”,如果您经常陷于草根们的无助,请帮助动动鼠标,让这个帖子传遍全国,让整个社会更加公平正义。您的举手之劳,或将影响他人的一生!
  很佩服楼主!  如果中国大学收费很低,也想重新参加一次高考,尽管已硕士毕业20年了,可以重新学个专业.  重走过的路,也有美丽的风景和新的收获!
  @斜身而过 17楼
22:54:32  前排。  深深佩服楼主!中年完全没有所谓前途压力,却能如此认真刻苦去做一件事。特别是看到那段学习英语的经历,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让我想起了当年上高中时苦学英语的日子(初中英语基础除了几十个非常简单的单词其它语法神马的一概不懂)。。。。我03年高考,那年大家都知道泄题换卷原因,是历年最难,录取线也是最低第一年,最后只勉强上了重本线,去了一个不入流的211学校。从此开始了曲折的路。。。  一说就连......  -----------------------------  谢谢耐心读完,考上大学就好啊!不要把希望寄托于一个虚无飘渺的光环,个人努力始终是最重要的,即使这个社会太看重光环,但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去改变的吗?
  @川越19 18楼
23:09:21  楼主大哥,我很敬佩你!保有对知识的渴望已属优秀,更能谦虚的对基本知识的追寻更亦难得!尤其是在你这个年龄段还这么渴望学习,这样求知的态度,千万中也难找到一个,但你就是那一个。我成绩不好,离高考也有八年,我现在也在看中学的教材,但主要限地理、历史、语文,对于楼主大哥你描写终于可以系统的学习那段欣喜若狂,我深有体会,每次拿起书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这是一种自己都能感受到的求知重量。但我仅限那几门课......  -----------------------------  首先共勉,迫使我去学习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是很多人以为高中毕业没上过大学就不可能出什么真是,充其量是民间的思考者,我很不喜欢这种观点,其实很多没上大学的人并非能力差,而是他们在追求真正的知识,他们在思考真正的问题,而不是获得头顶上的光环。
  @波姬小小丝 20楼
00:39:52  切割石头,是不是理论和实践关系上开展?  -----------------------------  可以看看全国卷的高考题,真可谓远离生活十万八千里。
  @Principessa_g 19楼
00:29:24  我一直都潜水的,为了大叔你,我浮出水面了!  加油!!  -----------------------------  呵呵,叫我大叔,你是第一个。
01:43:35  看楼主的这些过往就好像在看自己,真的很像,我甚至是在初中就在规划自己的人生,又有句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冥冥中我们的路又像老天早就给我们安排好了,一句话概括:对人生的过多思考,把我们变得心智上老了10岁,徒增了些许原本不该出现在这阶段的烦恼,但人终究是要长大的,我不后悔生活带给我的烦恼,或许这就是我该经历的人生。  -----------------------------  你更早熟了
  @支湖的小博 28楼
09:55:04  我是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同样落榜了,在老师眼里我也是个怪人,同学也这么认为,我的想法跟同龄人不一样,老师说我想的太复杂,问我这样不累吗。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反正不由自主的就想法多了起来。我很佩服你,现在还对高考感兴趣,我喜欢你的那就话“考的好了,可喜可贺;考不好了,路有千万种,每一条路都可以走的精彩。”我相信我的失败只是暂时的。  -----------------------------  嗯,这种人在人群中总会有的,我们天生而来就烦恼,但我们天生也是来解决烦恼的。只要不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就不要紧。纠正一下,那句话不是我说的。
  @支湖的小博 28楼
09:55:04  我是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同样落榜了,在老师眼里我也是个怪人,同学也这么认为,我的想法跟同龄人不一样,老师说我想的太复杂,问我这样不累吗。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反正不由自主的就想法多了起来。我很佩服你,现在还对高考感兴趣,我喜欢你的那就话“考的好了,可喜可贺;考不好了,路有千万种,每一条路都可以走的精彩。”我相信我的失败只是暂时的。  -----------------------------  与其说我对高考感兴趣,不如说我更对学习感兴趣,其实,我的学习过程中大体不是以考试为导向的,而是以兴趣和快乐为导向的。
  @雲韬 42楼
12:26:34  楼主大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已经深深体会到现在的教育与以往的教育是不同的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的大学生更愿意天天呆在寝室打游戏,看电影,也不愿意看书,多看看大自然。更多的是学校开的课程五花八门,各种坑爹的课都有,就没为学生培养核心的生存技能,怪不得现在大学出来就业还得再培训。目睹大学已过3年,鄙人最大收获是图书馆书比较多,估计一辈子待学校都不会把它看完的。  -----------------------------  这个问题后面我会专门谈谈我的看法。我们没有方向感是因为没有接触过实际,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无聊时候来看看fw 43楼
12:55:28  lz 能在进入社会后那么久保持对知识的渴望确实不容易 但同时不知道你是带有征服性的去高考还是为了拾起你早起学习的记忆  -----------------------------  可能都不是,如果真要说是哪一个的话,有点前者的味道,但我的主要目的还是学习,特别是英语,也是为了到大学里学习我想学习的知识,至少大学里图书会很多,这对我来说是蛮有吸引力的,说实在,我对大学的老师从来都不抱什么希望。我只是想要个环境,还有在那种环境下对我近年来关于中国社会更深一些思考进行整理。
  说到地理,可以这样说,这是我当年高中时代学得最好的一门课,这个好可以用多个指标去衡量,其中的一点是,多年以后,我一直运用当年学到的一些地理知识去思考问题,比如前几年我就批评我们县一所中学的选址,学校选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外且在城市的边缘地带,这明显不合理,这是常识,但老百姓一般却不知。当然能够有助于我思考问题的还有历史,但对历史的兴趣是在后来产生的,而并不是在中学时代,因为进入社会后,我发现人们在考虑问题时常囿于成见、眼界狭窄,以至于循规蹈矩,为什么就不能视野宽阔和创新发展呢?后来我在历史中找到了答案:历史可以让我们变得更智慧,我们的那些不符合“常识”的感觉往往能在历史中得到印证。以至于我后来迷上的汤因比和他的《历史研究》,在对历史的研究中,我也慢慢地知道,原来对于不同的史实可以有如此不同的论断。  如果说学地理轻而易举的话,那么学历史则要费劲一些,毕竟,历史是以记忆为主的学科。而政治则更为恼人,特别是文化与生活一章,对于我来说这是陌生的,我们中学时代,全然没有文化理论的观点,可以说是适合社会发展的新事物吧。尽管对其很多观点不敢苟同,但我还是努力地理解这种中国特色的东西。政治中的经济部分、民主部分及哲学部分为应付考试还得背,对一个中年人来说,理解上不应该存在障碍。这或许较中学生的一个优势。  文综的考试整体感觉还好,考试前在网上不容易找到相应省份模拟题的讲解,所以就拿北京的试题充饥,做海淀的政治模拟题时,客观题全对,这让我对高考信心很足;但在考前做地理题模拟题的客观题时却错了好几道,这又让我感到考试练习的不足,不过,在高考时文综客观题还考得不错,地理只错了一道,剩下历史与政治的客观题分别错了3题,一共35题,80%的正确率,虽然后来的主观题由于各种原因没能考好,只得了42分,不过,我对文综三门的学习还是很满意的。或许我掌握了学科的精髓,但考试却不可能考到,也或许我在某些地方分数很高,却只是因为训练的到位。  另外多说两句文综的考试,历史、政治的主观题考试还是过多地强调标准答案,而在本质上,这又更接近于客观题,而不是主观题的考法,如果给出一些史料,让考生自由发挥,显然又增加了评卷的难度且对评卷老师是一个更大的考验,如果高中老师不可以胜任,可否把评卷工作交给大学老师。在此作为一个探讨。  今天更新到这里,明天说说数学。
  牛津毕业生来华当班主任:不觉中国高考死板  /13/EUHB.html#sns_163
  不明白文科学生为什么必须学数学  记者:对于牛津毕业生来说,高考各科目试题难不难?  Neil:我第一次做英语高考试题的时候做错了一点点,但后来掌握了试题要考的是什么之后就不会了。高考英语中最困难的就是作文,因为改卷的速度很快,作文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老师的眼球。如果参加中国高考,我会觉得数学试题真的好恐怖。和你们不同,我16岁就完全放弃了数学,只选了文学、历史、法语作为我的“高考”科目。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学文科的人必须学数学。另外,英国考历史是让学生写作文的,中国是让学生做选择题。  记者:你觉得为什么中国的考生会如此重视高考?  Neil:后来我知道,高考考得好还是差,对他们日后的生活影响太大了。英国不会这样。像我表弟是水管工,他的工资可能比老师还要高,他也能在二三十岁就买车买房子。但这里可能一次高考考差了,生活待遇和别人对他的态度都会有影响。
  又想起一个地理常识性问题,不知道现在的理科生是否也会犯错,反正我们那时的理科生大都不知道二十四节气是阳历,而我国的历法是阴阳混和历。
  楼主就是个奇葩。。你第三次高考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就是我看了篇文章,我已经没有耐心了。。逻辑跳跃有点大。。你还有点妄想症。。这不是吐糟。。。只是第一感受
  @刻永世爱你妹 63楼
11:52:33  楼主就是个奇葩。。你第三次高考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就是我看了篇文章,我已经没有耐心了。。逻辑跳跃有点大。。你还有点妄想症。。这不是吐糟。。。只是第一感受  -----------------------------  楼主是精神医生吗?最好不要乱讲,最怕这种对事情一知半解就毛下结论的人。
  上面的朋友说,我啰啰嗦嗦了这么多,到底想说什么,我高考是为什么什么,其实题目已经说明了一半,就是再体验一把,看我们教育进步了多少,我要以一种行者的姿态去批判这个教育和社会,而不是远离现实,我憎恶现在的教育,但我不可以空口无凭,也不可以坐而论道,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不满足于只是发一些牢骚,我对现实不满,但我知道改变现实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可能在一片咒骂声中改变我们的环境,只能在行动中去改变,这是我十年前体悟出的道理。  我是教育的受害者,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包括大家的孩子再被戕害。昨天看锵锵三人行陈丹青的节目,又深有感触,陈说,现在没有哪个国家还像中国现在这样有那么多美术学校,考素描和速写,现在的主流早已是现代技术为支撑的视觉艺术了。中国太old了,而反观美国,拥有最好的创新环境,而中国年轻人的创新能力是被压制的,并且,我担心他们进入社会后还会压制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如此落后,中国如何崛起,中国经济放缓,如何重建信心,世界都在向前走,我们在原地踏步,你难道不感到焦虑吗?  拿陈丹青提到的美术教育状况来说,这里面涉及到的其实是政治,我们这些中年人还有那些老年人因为不懂现在技术之下的视觉艺术,而又生怕年轻人夺去自己的饭碗,拼命用老一套的东西去考年轻人,有什么意义,就像机械学校不去考图纸制造,而去考如何打造新石器的技术,你让原始人情何以堪。  反观现在的高考,不也是这样吗?来中国当了十年中学老师的牛津大学博士neil,如何都不能理解文科为什么要考数学,他在16岁已经不学数学了,中国是犯了盲目西化的病,让我们一代一代地吃药,如果说我们不能理解西方文科为什么不考数学的话,那至少也应该反思一下,文科数学要那么高的熟练度干啥,高考的命题者只是为了区分度,给人们贴上智力的标签,但却扼杀了多少文学的热情,罗永浩常为自己成绩不好而开脱的例子,一个是钱钟书进清华时数学只有15分,一个是卢冀野入东南大学是零分,另一个是臧克家入青岛大学时差不多也是零分。有兴趣的话可以考证一下。  高考制度的设计者有没有考虑,大学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又想过没有,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是不是只是考个第一名去满足大人的虚荣心。看看我们的高考在考些什么,与北京的高考作文比起来,全国卷的命题者应该好好反思一样。
  因为自己的身体不太好,只要是单位没事情,我都可以请假,诸位可以对政府单位的工作状况加以批评,但我说的也是事实,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只要不是领导成员,大都属于闲的那种,与其到单位侃大山,不如像我这样对得起那份工资。  基本上,我每天7点钟起床,有时候6点,起来会先背单词,一直到吃饭,上午一般是学英语,包括网上的视频同步讲解,因为基础差,常常一个视频的学习就花费3个多小时,有时候到中午吃饭也听不完,有一段时间,我中午是边吃饭边听英语单词的。一般中午我都会午休一个多小时,下午大多是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的学习,晚上学地理和政治的较多,有时晚上也做一些英语题,一直到11点多,当然晚上累的时候常会上会网,炒炒白银,看看股票什么的。   对知识的兴趣让我把烟戒掉,或者说,对知识的兴趣让我分泌出比抽烟更多的多巴胺。思考是一件快乐的事。  中国的好多事情是调个儿的,本来英语是需要熟练度的,而我们恰 恰是在考语法与逻辑,一个新东方老师说,他请一个美国朋友做一道完形填空,结果20道对了7道,而本应该训练逻辑的数学,我们却在训练熟度,我不知现在对于数学来说熟练度的提高有多大的意义,再快你给快过我们的电脑吗?  我的数学基础不大好,但也不是太差的那种,不过,到去年复习前大都已经忘掉了,作为一门思维严密的知识,我又重新建立了对其的的兴趣,从初中的数学开始,我把中学的数学过了两遍,但由于做题少,只是同步练习时边听边做,结果导致对很多内容记不住,而在三角函数、不等式与圆锥曲线下了大少功夫却没能够拿到分数,反而立体几何、数列、参数方程的一些简单题却没有来得及去做就下课了,数学考试最后得了55分,主要靠客观题的40分,大题只得了15分,还多亏了那道统计给分题。让高中生算平均数,似乎又简单的污辱考生的智商。  高考前,我看了新东方网上的一些免费视频,也做了一些北京的模拟卷,总体觉得良好,考前还以为全国卷与北京卷的出题思路上都会一样,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北京题的填空与选择题较少注重计算量,更重视考察基础的数学知识与解题的思路,特别是头几道选择题也简单的多,新东方的老师讲,只要做好选择填空,再把大题中的简单题搞定,考个100分没有问题,不想,这种思路用在全国卷的考试上却大错特错,有好几道选择题,包括问答题中求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的一道题,也不知道是我昏了头了还是怎么了,联立方程后就是算不出来正确数学,我还愚蠢地把算出的结果代入验证,花了不少时间不说,依然没弄出来。唉,不说了。  如果有与我一样的社会青年自觉参加高考,一定记住,如果你的地区是全国卷的话(或其它省更难),千万要多练习,不过,如果你实在不爱做数学,也就算了,我觉得不搞和其紧密相关的专业,考不好也无所谓。
12:26:34  楼主大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已经深深体会到现在的教育与以往的教育是不同的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的大学生更愿意天天呆在寝室打游戏,看电影,也不愿意看书,多看看大自然。更多的是学校开的课程五花八门,各种坑爹的课都有,就没为学生培养核心的生存技能,怪不得现在大学出来就业还得再培训。目睹大学已过3年,鄙人最大收获是图书馆书比较多,估计一辈子待学校都不会把它看完的。  -----------------------------  @持续不断的忍耐 57楼
18:23:27  这个问题后面我会专门谈谈我的看法。我们没有方向感是因为没有接触过实际,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  坐等大哥高见
  学习让我快乐,但高考却把我弄得疲惫不堪,我相信我这辈子都不会再有这么紧张而持续的劳作了。它不是几天没有休息好的问题,而是一年,以至于我从考完试到现在一直想睡觉,体力透支得太多了。我知道,与年轻人相比,我在体力与智力上都不占优势,但唯一使我能够骄傲的可能就是定力和领悟力了。  人们有一种习惯,常常用学历去判断一个人的观点,而不是用知识去讨论他的观点,我们的周围有大量的聪明人,常常是下判断的高手,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观点的根基。这正是高考制度的负面作用,高考制度指包括指定教材在内的一个制度体系。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它试图选拔出有固定知识结构的人才,以便以后对于国家的政策能够有很好的理解并形成一个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性的一个内容,但它却把多元化与个性排除在外,它可能培养出来一群有才华的官员和顺民,但却可能丢掉了具有革新精神的的政治家和艺术家、文学家等。  高考是与一种与制度体系的搏斗,它没有完胜,进去的人预示着未来的失败,而被阻挡在外的人,连失败的机会可能都没有。
  我的领导经常跟县里说,现在乡镇缺人手,事情干不完。而事实上是缺有素质的队伍,多年人国家对乡镇干部是光用不投入,没有培训和学习,年龄稍大些的,基本什么都干不了,对国家政策也没有能力去理解,有时候我觉得农村中很多人的素质都比乡干部要高。服务乡村,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不行的。  通过高考,我已经检验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我知道高考不可能全面地衡量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更不能衡量一个人的潜能与未来的发展。如果说,在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高考决定了某些人的命运的话,那么也只能说这是一种观念上的反作用,就像出身门弟观念一样,它是需要去淡化的。  四川分数出来后,我关注了一下网上关于梁实这个高考最牛钉子户的消息,今年梁实考了399分,四川省的分数线是792,梁实说,  我的真实水平要比实际分数高最少100分,这种说法,我是相信的,因为我们不是在课堂学习,所以,缺乏考试的训练致使分数低是必然的,另一方面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大学制度。如果大学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一下实行宽进严出,或许可以从我们这些大龄班入手,我在高前有领导和朋友说,为什么不参加成人高考,我考虑的当然是质量,中国的成人教育倒是宽进,但也宽出,这种制度,使成人教育成了一台收钱的机器,降低了它本来的影响力。中国的事情常常是二套标准,最后搞的没有了标准。
  考分一共354,我们省达线是459,差得很多,原来估分时估了400分左右,结果下来,看来阅卷老师下手  比较狠 ,特别是语文,亏大了。既然不达线,那么对于我来说,可能考400分与考350分意义都一样,因  为我找遍了专科,只有三个学校有农业经济管理,一个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还有上海农林职业学院和运  城市农业职业学院,而且分数线差不多,北京农业学院的分数线较高,如果能上最好。如果达线的话,我  可能会找金融学、区域经济发展、汉语言文学、政治学等等,选择会多一些。  我看了一下农业专业类的课程,对我来说,这些专业课程还很容易,这样,我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感  兴趣的问题。社科类的经典作品,可以读一读,一些和农村有关的好的文学作品,还有就是中国农村社会  的研究资料,比如费孝通,温铁军、于建嵘、李昌平、贺雪峰的作品好好学习一下。接着就是写自己的一  本书,关于农村政治、文化、经济全方面观察的书。  各位看客可能觉得我吹牛,不知天高地厚,殊不知我是二十多年磨一剑啊!  前面42楼雲韬提到对现在教育的困惑,大学究竟能不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图书馆反而是自己学到有用知识的地方,固然,其实,要我说,这还不彻底,真正学到知识的地方是社会,是实践。  波兰尼写过一本《个人知识》,在书中他最先提出的“默会知识”,他认为知识是和种要求技能的行为,是一种艺术,知识具有默会的成份,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言传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不经实践而单纯学习书本知识会让一个人陷入困顿,这就是默会知识的不可言传,而默会知识可能占个人知识像海面上沉默的冰山一样。如果你还是不懂什么是默会知识的话,那么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你一下子能从人海中分辨出熟人的面孔,但如果让你说出分辨的方法的话,你可能就哑口无言了,事实上它正是现在人工智能去解析的东西,但我们大部分的人没有学过人工智能,为什么会有这个知识呢?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学校学习,或许一些人成绩比另一些人好得多,但却做不出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其它方面的成绩呢?这就是默会知识的作用。  “默会知识的范例体现了智力的各种机能,它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比如,眼光、鉴别力、趣味、技巧、创造力等。 “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 波普尔所说的知识其实指默会知识 , 只有默会知识才能促使人性获得 自由, 因为默会知识是 种个体知识 , 它深深植根于个体行为本身, 波兰尼指出, 默会认识和认识主体须臾不可分离。默会知识在离开它的母 体后便失去了生命 , 游离于其母体之外的只是一些毫无生命的明确知识。”---来自《百度百科》  或许有的时候,我认为我们整个的教育体系是有问题的,包括国外的,因为在你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时已经把你的前程葬送了,没有实践,不接触实际问题的教育是什么多少意义的,它除了学习了一大堆束缚自身的理论知识外,剩下的只有自己的躯体,简言之就是作茧自缚。而实践和实际的问题虽然不一定系统,但却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能使人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不是机械地加以运用。早在十多年前时,有一次,我跟我的一个名校MBA毕业的同事说起过对一句话的理解,“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做对的事情就是做市场,而把事情做对就是做销售,结果他的表情很茫然,对于一个做市场的人来说,对于一个学MBA的人来说,竟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或许根本就没听说过它,这让我从此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很失望。  或许如果你厌倦大学的话,不防先出来社会混几天,像我这样,想上大学了再去上。当然,要考虑清楚后果。
  大哥去北京读大学!那不是要抛妻弃子,丢掉工作背井离乡了!不知道大哥事怎么安排的啊!呵呵!没结婚就没有这麻烦事了  
  这个对我来说,确实是个难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老婆孩子陪读,看有没有个合适的生意做,我倒是有个网店,做土特农产品和食品的,到时候看看。
  楼主考的是新课标一,和我考的一套卷,呵呵。  
  对于家长,我想告诉你们,孩子的成长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依我的经验来看,兴趣、毅力、勇气是最重要的。如果父母能够着重培养孩子这三方面甚至更多的品格,而不是让孩子追逐分数及名校的光环,那么我可以说,你的孩子不成功也很难。  我的高中同学,我们那个班里,现在混得最好的,以世俗的标准来看,一个是我们组织部的常务部长,一个是在北京某民营企业里的高管,还有我们邻班里同一届的同学,是我们县服装行业的老大,这些人都不是成绩的最好者,除了那个部长外,另外两个都没考上大学就进入社会,北京的那个安装了大半个北京的电梯,那个服装老板改变了我们小县里人们的穿着理念。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坚韧不拔的意志。也许你说,这有什么,不就有了点钱吗,嗯,那好吧,他们至少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一部分,那么你能改变什么呢?哪怕能改变自己也是伟大的。  兴趣源于困惑,孩子们有困惑是好事情,教育就应该引导困惑的,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对于当下学子来说,老师没有做到的就是解惑,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这一困惑非由个人不能解决,所以我说,教育最多是引导的作用,家长也是这样,或许在解决困惑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再强调一次,如前所述,许多知识是个人的,不可言传。  高考完的第三天,6月9号,CCTV新闻上午的一个节目里,新东方的王强说,天分是什么?天分与智商无关,天分与情商无关,天分是持续不断的忍耐。不过后半句不是他说的,后半句是启蒙巨匠伏尔泰名言:Talent is enduring patience 。这句话让我震撼不已。
  确诊了,轻微的甲亢,指标回落了些,就是自己在慢慢的恢复,医生还是建议辅助药物治疗,但愿时间不要过长,药倒是不贵,主要是经常检查就很麻烦。
  楼主都已经身为人父了还有性质去参加高考,而且不是以教育培训机构老师的身份去,纯粹的个人情怀,我还是表示尊敬的。  可是,让我觉得可笑荒谬的是楼主竟然觉得现在的高考与自己当时年轻时的高考相比更“有趣”了。到这里,不管下面再说什么分析什么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从一开始楼主就迷失方向了。  如果让我再参加一次高考,我除了作文其他全交白卷,并且作文一定要拿到零分。
  回复第73楼(作者:@恶魔果实有点甜 于
22:10)  楼主都已经身为人父了还有性质去参加高考,而且不是以教育培训机构老师的身份去,纯  粹的个人情怀,我还……  ==========你悟性高,早认识你的话我作文考负分  
  楼主我跟你是一样的人,相识度很高
  @本人混在铜锣湾 74楼
01:37:32  楼主我跟你是一样的人,相识度很高  -----------------------------  那我就不至于太孤单了.
  发现一个好的文章,贴出来。  
  这两天去看病,侯诊时遇到一个母亲,带小孩看病,几个大人问孩子上几年级了,母亲说孩子上三年级了,不过,不有上义务教育的小学,而是选择了一家教传统文化的学校,我们又问,孩子以后是否也要考初中,他说现在还没想那么多,可能不考,也就是将来也不参加高考,周围大人们有些惊讶,我却早已听说过这种教育,就是教中国的传统文化,四书五经,书法等,我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就和这个母亲单独聊了很多,他告诉我现在教育效果很好,孩子自理能力很强,她不想让孩子学数学,但学校还是会教一些,还说以后可能到国外上中学……我一方面羡慕这个孩子有这样一个关心他心灵成长的好母亲,一方面又为普通人没有条件这样做而感慨,想接受一个真正的教育,在我们这个国家里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今天看到钱津在他的微博里说,央视《开讲啦》有一个广告,是说一个女孩到了国外之后才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说这是典型的中国教育的失败,这个广告我没看到,无从评价,却让我想到了中国教育的失败,中国的教育是既没学到西方的精髓,又丢掉了传统的文化,使得中国人变得僵化,特别是那些“成功”的教育案例,越发表现出死板和绝对。
  楼主qq号多少?一直很想认识你!还想问下楼主这些教材在哪买的?我换了个城市了,很陌生,找不到人借到了。  
  可以给我些建议吗,我也和你一样,英语只是知道几个非常简单的单词,我明年就高考了,你可以说下你的学习方法吗  
  大哥,我现在英语也和你之前一样,也是只认识几个很简单的单词,我明年就高考了,可以说下你的学习英语过程吗  
  @川越19 78楼
10:09:21  楼主qq号多少?一直很想认识你!还想问下楼主这些教材在哪买的?我换了个城市了,很陌生,找不到人借到了。  -----------------------------  教材可以在淘宝上买到,很多版本,要参考报考当地使用的版本。希望你不要放弃。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