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马其顿希腊重装步兵兵组成的马其顿方阵和四...

亚历山大马其顿军团的东征
16:46:49 来源:  
马其顿军队的军制、装备和战术
马其顿军团威力最为强大的是重装步兵方阵,即马其顿方阵。步兵方阵起源于希腊方阵。马其顿方阵的创建人是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到亚历山大时代,一个标准的巨大方阵共约16384人,由四个组织严密小方阵组成,每个小方阵(约4096人)由一名将领统率。每个小方阵每一横排为256人,纵列为16人。四个小方阵横排成一个长方形大阵,每排就成为1024人,纵列仍为16人。(大路按:看起来有点类似我国演义评书里的十六条一字长蛇阵构成)。方阵的基本战术组成单位为方阵的纵列,即16人,名为洛考斯。16个洛考斯组成一个辛塔哥马(256人),相当于营。一个小方阵由16个辛塔哥马组成,相当于一个师。亚历山大在参战人数最多的战役里动用了两个巨大方阵。
从这个战术组成来看,马其顿方阵很严密。重装步兵方阵的前6排士兵平持长矛,后10排斜持长矛。有时后排士兵会把长矛放在前排士兵的肩头。方阵整齐行进时,步调一致,长矛挺立,蔚为壮观,其阵势现在只有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和建国45周年阅兵的场合里才可以看到,呵呵。这种方阵在进攻方向可按前后左右更换,由于方阵可以临时变为整个阵势也可因敌因地而变队形。尽管如此,这种方阵最适合的作战地形是平原。而且最适合的战斗情形是,敌军和马其顿军团做面对面冲锋,拼死决战,这样正落入亚历山大下怀。
马其顿军团的巨大方阵主要是作为中军来用。它的右翼主要为重装骑兵。马其顿军的重装骑兵是由年轻贵族组成的精锐部队。(大路按:这支精锐英文名为Hetairoi,国内的中文资料翻译上比较混乱,如伙友,王友,御林军,国王的朋友等等不一而足)。用我们中国的说法,这都是一群“膏粱子弟”。但这批贵族子弟自幼刀马娴熟,又富有希腊式的骑士精神,并有向亚历山大效忠的赴死斗志,所以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
左翼由轻装步兵与同盟者骑兵组成。但左翼轻装步兵的队形很长,呈斜形,有如一条巨长的锁链,可以贯穿连接整个重装步兵方阵和右翼重装骑兵,在作战中保持全军互相策应、队形不乱而不至于被敌军分割包围。轻装步兵大都配备较短的长矛,较宽的盾牌和较轻的铠甲,而且多数为皮甲。轻装步兵的机动性较强。由于巨大方阵在作战中保持密集紧凑而且移动快捷的队形并不容易,所以很多作战任务都由右翼或者轻装步兵来率先发起。
组成马其顿方阵的重装步兵基本由马其顿中上层自由民组成。轻装步兵无论在装备和训练上或者在纪律养成上一般都比不上重装步兵,他们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许多轻装步兵,特别是配备有特种兵器并有熟练技术的弓箭兵和投石兵均为雇佣军。他们跟不太强大的轻装骑兵共同负责保卫前进中的方阵侧翼。战斗开始时,他们在方阵前面组成一支散兵屏护部队。
根据亚历山大四次最主要的战役来看,亚历山大的主要战术是利用重骑兵率先突击,来打击敌人的左翼,然后中军巨大方阵跟进摧毁敌方中军主力。战斗力较弱的左翼则咬住对方右翼,有时左翼甚至抵挡不住,但随着右翼和中军的胜利而反过来对敌人进行反击。最终击溃敌军,获得全面胜利。马其顿军的核心战斗集中在方阵的冲击力(大路按:即英文里的shock)方面,这种方阵在正面冲锋时可谓势若巨雷,锐不可当。但是,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方阵士兵配备较重的长矛、铠甲和盾牌,所以行军缓慢,机动性差,适合速战速决,不适宜长期作战。而且方阵在作战中只有保持密集队形才能维持强大战力,波斯军队的冲击力虽然曾破坏过马其顿的方阵队形,但却没有继续扩大战果。
马其顿军队的重装骑兵的实力相对于波斯军队还是很强的。但是,正如美国T·N·杜普伊在《武器和战争的演变》中所指出的,骑兵从来就不是希腊部队(大路按:马其顿军制主要来源于希腊)的主要兵种,“除了北部的塞萨利和马其顿等较为平坦的地区外,多山的希腊很不适宜骑兵的机动。因此,一般说来,希腊不很重视骑兵这一兵种,而着重依靠经过不断改进的步兵方阵进行作战。”马其顿重装骑兵的武器装备跟重装步兵基本相同。他们也都手持一根马其顿长矛,可惜在马背上很难施展。在交战之前,他们往往把长矛扛在肩上,矛头稍向下。冲锋时,长矛可以稍稍放低在肩部以下,但还需矛头向下方倾斜以保持平衡。在猛力刺中第一个敌人后,往往让长矛留在他的身体里不再拔出。丧失长矛以后,再用刀剑继续进行战斗。等到战斗胜利后,再去找回那些长矛。这是一种相当奇怪的战法,残酷的近战中未必能占有优势。由于当时的马匹无马镫、马掌,也无马鞍,只有马披或坐垫,所以其战斗力不可过于高估。
马其顿军队中除了方阵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以外的轻装骑兵和轻装步兵并无优势可言,在数次战役中均成为马其顿军队的软肋,而险些导致全军被击溃。在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中处于左翼的轻装骑兵和重装骑兵,都曾遭到波斯骑兵部队的重创。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其顿军队获得胜利的主要战术原因在于重装步兵方阵和重装骑兵。如果作战中,对方与马其顿军队做正面冲锋,那么很难有敌军能阻挡方阵的无坚不摧。但是,重装步兵方阵也有弱点。方阵只有在保持严整的队形时才能发挥强大作用,为此对作战地形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方阵前后左右必须有机动性很强的轻装步兵和轻装骑兵保护以使其队形不乱。其次,马其顿方阵的正面有如铜墙铁壁,但两侧是薄弱环节,如果对方从两翼切入,迫使其每个16个人组成的纵向队列发生断裂,那么整个方阵就会遭到很大破坏。后世的西诺塞法拉战役战争期间,罗马军团就是从两翼切入而破坏了马其顿方阵,从而取得了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即使是威力无比的方阵正面,也曾在伊苏斯战役中被波斯的希腊雇佣军撕开了一个大缺口。
秦军的军制、装备和战术
当时那个时代的秦国军队的战术组织和马其顿军队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阵法却又截然不同。秦军士兵勇猛善战,称为锐卒。根据《商君书·境内》,秦军队最小战术单位为伍,由5个士兵组成。10个伍组成一个屯,由50士兵组成。2个屯组成一个将,由100名士兵组成。5个屯组成一个主,由500名士兵组成。2个主组成一个大将,由1000士兵组成。(大路按:此处的大将是秦军建制单位,不是将军之意。)军队在做战时,伍、屯、主、将、大将等战术组织保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以一个伍为例,防守时五名军卒互相保护,进攻时如有人数优势则围攻敌人。混战时,伍内部兵卒之间始终保持紧密联系,队伍不会被轻易击破。
华夏战国时期的阵形与同时代的希腊和马其顿军阵相比,保持了更大的灵活性。春秋时期,早期的军事思想比较呆板,只讲究正面冲击的威力。这一点与马其顿军队有些类似,但到战国时期,这一呆板的战术思想即被抛弃。战国时期的步兵阵,都能因敌因地因时而布成不同的阵形,根据《孙膑兵法》,大致有步兵阵,即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雁行阵、钩行阵、玄襄之阵等达8种之多。华夏的军阵讲究千变万化、“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相比之下,马其顿的步兵方阵,虽有正面突击之威力,但显得呆板,并不适合任何作战地形。而灵活性和变化性则是中国军阵的最大特色。
除了步兵阵以外,战国时期和秦王朝都有强大的车阵。据《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晋国约有战车5000乘;楚国仅4县就“赋皆千乘”,战车当不下晋国;秦一公子奔晋,带车千乘,估计秦、齐二国各有战车二三千乘。若依每乘兵员75人计,则晋楚大国兵力不下30万,齐秦等国也不下20万。总兵力比前期增加约五六倍。战国时期,各国兵力空前扩大,兵员剧增。秦兵马俑来看,一乘车卒约为8人。假设秦时一次重要战役出动三千乘战车,则车兵约为2.5万左右(不包括战车周围的步兵),这是一支相当孩人的高机动性军队。(大路按:当然这只是大路的假设,有的战车只为作战使用,只有驭手,弩手和重甲持矛的士兵组成)。战车的防护措施也比较完善,轴端装有矛头,马身覆有厚甲。
有人可能会以亚历山大与波斯最决定性的战役高加米拉会战为例,来证明战车的战斗力低下,实际上是不妥当的。在高加米拉会战中,波斯的战车共有一百辆,每辆战车只有一至两名驭手,这些驭手本身不具有战斗力,主要依靠车轮周围配备的锋利刀片来滚杀敌人。当战车被围困时,马其顿士兵很轻松的就把驭手一个个消灭,战车也就立刻成了一堆废物。但是,秦军的战车会超过一千辆,秦军战车上的车兵是秦军精锐之一,不仅有力大体健手持长矛的兵卒,还有弓弩娴熟的弩兵。更重要的是,每一辆战车周围都有一定数量的徒兵──“锐卒”,有他们的保护,对方难以接近战车。所以,象波斯战车被迅速围歼那种态势根本不可能发生在秦军身上。杜普伊的《武器和战争的演变》里也说,“只要有适合的战机,用于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战车在作战中曾多次赢得过胜利。”
当然秦军最具杀伤力的还是弓弩。关于弓弩的射程和杀伤力,前面已经讨论够多了,这里将再提供几条证据来说明一下。现在普遍认为中国的弓弩领先于当时的西方,西方后来从中国传过去的弓弩制造技术中获益良多。以弓为例,齐国的《考工记》详细描述了制造弓与箭的选材、工艺流程等。明确指出制造弓所需的六材是干、角、筋、胶、丝和漆,“六材既聚,巧者合之”,只有六材都准备好了才能合制成弓。其中的干是指弓干,取材最好为柘(zhè)木,其次为檍,桑,橘,木瓜,荆,最下等为竹。古代工匠制成一张良弓,从第一年开始选材、干透,到牛筋、弓角的制作,到最后的被弦,共需要约4年左右的时间。其中制作之艰辛,可见一斑。最终的质量也可以想见了。当时的诸侯和武将对弓非常重视,丝毫不亚于对宝剑的重视。据载,楚灵王酒醉之后将楚所藏之宝弓“大屈”送与鲁侯,酒醒之后十分后悔,甚至不顾将背负不信之名,派遣使臣将“大屈”强行索回。
《武器和战争的演变》里说,“从古代直至公元十六世纪这段时间里,弓始终是中国军队最重要的手提兵器。在既有重装弓箭兵又有轻装弓箭兵的亚述军队中,弓也是主要兵器。对古希腊、马其顿、古犹太人和古罗马军队来说,弓虽然也很重要,但只是辅助性的兵器。”当时希腊、马其顿和波斯的弓箭主要传自印度。而印度弓,竹子是常用的制作材料,有时也用藤条等材料。由此可以推想东西方在弓弩技术上的差距。
对于当时以步兵为主构成的难以横向移动的大型方阵来说,弓弩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与威慑力,所以为中国历代兵家所重。如公元前260年发生的秦赵长平之战中,秦军的强弓硬弩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数十万赵军无法突围,最终,赵国主将赵括射死,秦军以来弓弩取得了这场决定天下大局之战的胜利。又如后来西汉时的李陵,五千汉兵依靠车仗为工事,以弓弩为远射武器,竟然抵挡匈奴八万之众,射杀匈奴上万骑兵。李陵最后叹息说:“再给我们每人十枝箭,就能支持到边界。”最后虽然兵败,但可以想象得出弓弩的巨大威力。现在无法知道当时秦军每名士兵配备多少支箭,这里只拿后世的唐军为例做一个参照说明。据《太白阴经》所载,唐代军队一军人数为12500人,装备弓12500张(附弦37500条,箭3750000支),弩2500张(附弦7500条,箭250000支),弓弩装备比率各占100%和20%。也就是说,每名唐军配备一张弓,三根附弦,三十支利箭。在当时,这样的唐军是一支具有非常恐怖的战斗力的军队。每名秦军配备的箭簇的数量大路没有查到资料,但从秦兵马俑二号坑的出土情况来看,弓弩手背部置有上下两个对你的负矢陶环,每个陶环装置铜镞多达100支,其负矢之多,当时魏国武卒属于重装步兵,向有“负矢五十”说法,秦国的弓弩兵配备的箭簇的数量远远多于魏国武卒的弓箭配备。所有我们不难理解,秦国依靠什么手段竟然能合围同样数量的赵军了。在秦军强大的弓弩兵面前,赵军始终无法接近,事实上当时双方发生白刃近战相对比较少。
秦军的骑兵我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秦军的骑兵主要和车兵一起配置成车骑混成部队。骑兵的主要武器的是弓弩。战时可以灵活机动的在各种距离射杀敌军,克服步兵弓弩手的机动性不足。
秦军的战术本人在前贴中已有提到,很多网友也有准确的论述。其基本作战方式是,弓弩兵在阵前射出强大的箭,以阻敌军前进之势。在敌方的步兵、骑兵和车兵受到强烈打击后,骑兵,战车和步兵发起冲锋。与马其顿军队不同的是,秦军会更多采用两翼包抄的围歼战术,如白起的长平之战。而马其顿军队则偏重于击溃战。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今日推荐
今天网友最关心的新闻
(评1426条)
——女子读完大学后“回炉”读初中
——70后女子网上炫富狂骂80后、90后
——司机撞死男童后逃逸 被抓还嘴硬
——大学女老师银行大厅当众脱衣 考验众人承受能力
——"中国最大烂尾楼"复活 更名中石化大厦
——男子持刀爬上楼顶卖身 叫价50万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关于马其顿方阵的继承者 西班牙步兵战术的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共有0人参与&评论有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精彩图集推荐[马其顿方阵]你不可不知的50种武器和战术之马其顿方阵_马其顿方阵-牛宝宝文章网
[马其顿方阵]你不可不知的50种武器和战术之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
图片选自网络公元前338年―公元前168年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领袖亚历山大大帝,出生于公元前356年。他的父亲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82年―公元前336年),也是一位伟大的指挥官。腓力二世使马其顿从一个弱小的封建城邦变成了巴尔干半岛上占统治地位的强国。亚历山大在18岁时参加了他父亲指挥的喀罗尼亚战役(公元前338年)。他率领马其顿左翼军击败了底比斯军队的精锐――神圣军团。公元前336年,在进攻波斯的前夕,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继续父亲未竟的事业,准备带领一支身经百战的军队入侵波斯帝国。“儿子,你必须建立一个足够施展你雄心壮志的王国,马其顿对你来说太小了。” ――腓力二世给儿子的话,普鲁塔克(约公元50年―约120年)记载方阵步兵方阵是马其顿军队的强大核心。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都依靠步兵方阵稳固可靠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腓力建立了一支“步行伙伴”(Foot Companion)部队,这样称呼为的是强调它与国王的关系,腓力可以依靠这支部队在战术和政治上制衡由贵族组成的“骑兵伙伴”――由皇家卫队发展而来。亚历山大率领着12 000名步兵和1500名骑兵开始了他的第一场战役。步兵中约有9000名士兵被按照籍贯分成6组,各组构成一个强大的步行伙伴方队。剩下的3000名步兵组成一支精英护卫队――持盾卫队。早先经过训练,持盾卫队和步行伙伴方队都掌握了以梯队方式配合骑兵调动的本领,所以他们被布置到了马其顿军队的中军,其侧翼由骑兵护卫。步行伙伴方队则作为突击部队,突入敌军阵线,而步兵方阵紧随其后击溃敌军。萨里沙长矛马其顿重装步兵的首要武器是一种由山茱萸木制成的长矛萨里沙。它约有6.3米长,8公斤重,两头都有矛头。为了行军时便于携带,它被分为两截,由一个铁套筒连接成一体。方阵中的步兵双手持矛,并且与队友的长矛保持同一方向。方阵的基本战术单位是16行16列紧密排列的正方形小队。训练时方阵中的前五排步兵都要将萨里沙长矛前伸超过第一排步兵,形成高度紧密的进攻队形。第一排步兵水平握着长矛,长矛前伸大约4米;第二排步兵排列在第一排步兵身后1米,他们把长矛向上举,长矛超过前排步兵3米;第三排步兵的长矛举得高度超过第二排步兵的长矛;第四排步兵的长矛举得又比第三排的高;而到了第五排,步兵举矛斜指向天空,抵挡任何飞来的抛射物,同时也增加了进攻的气势。方阵的整体作用就是用尖锐的萨里沙长矛构成阵线来击垮敌军步兵,另外,在战争史上这一时期,方阵也击溃了战象。手持萨里沙长矛使方阵步兵摒弃了沉重盔甲而青睐皮制的胸甲、头盔和护胫甲。腓力的军事现代化最初的马其顿步兵缺乏训练和组织,纪律涣散。腓力二世实行了严厉的训练管理制度,包括包括定期进行负重强行军。在参加战役时,他禁止使用有轮子的运输工具,强迫步兵背上30天的口粮。随军的后勤人员数量也限制到最少,同时他还减小辎重车辆的体积以增加车辆的机动性。腓力二世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军需供应部门,这个部门使他能够全年征战,而他的儿子用可靠的后勤保障了他所有的战役。大事年表公元前356年 亚历山大出生公元前338年 在喀罗尼亚战役中,腓力二世指挥马其顿军队击败雅典和皮奥夏联军公元前334年 马其顿/希腊联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亚洲,在格拉尼卡斯亚战役中亚历山大击败波斯总督召集的联军公元前333年 亚历山大在伊苏斯战役中击溃波斯军队公元前332年 亚历山大指挥提尔围城战公元前331年 亚历山大在高加米拉战役中击败并灭亡了波斯帝国公元前326年 亚历山大在印度取得海达斯佩斯河会战的胜利,这是他最后也是代价最高的一次胜利公元前323年 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城去世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75年 伊庇鲁斯国王皮拉斯创建了战术更加灵活的“协同式方阵”公元前197年 罗马军团在希诺斯菲尔会战中击败马其顿方阵公元前168年 罗马军团在战象的协助下,在皮德纳会战中击败马其顿方阵“(他是)一位健壮且英俊的指挥官,一只眼睛漆黑如夜,另一只眼睛湛蓝如天。” ――阿利安(约公元90年―165年)笔下的亚历山大方阵的没落由于方阵中的士兵要双手持萨里沙长矛,所以他们只能在颈部佩戴一枚小的圆形青铜盾牌来防护左臂。公元前327年,持盾卫队携带的小圆盾都是用银来装饰的,因而获得了“银盾兵”的称号。战象亚历山大在高加米拉战役(公元前331年)中首次遇到了战象。在印度的海达斯佩斯河会战(公元前326年)中,战象在马其顿军队的战线前间隔15米排成一线,阻击亚历山大的骑兵。因为战马不喜欢大象的气味,所以马其顿轻步兵首先对战象发动进攻,意图用标枪射杀它们的驭手。接着,亚历山大命令步兵方阵以紧密连接的盾牌方阵队形进攻,向大象刺出极具威胁的密集长矛,最终击退了战象群。“(士兵)渴望再次见到他们的父母、妻儿及家乡。” ――科纳斯,公元前327年至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远征印度时的一位方阵指挥官在亚历山大这种能将所有军种天衣无缝地整合成一体的军事天才手中,方阵是一件令人畏惧的武器。但在那些才能不及他的指挥官手中,方阵就暴露出了它的弱点,并且不断地走下坡路。因为在平坦的地形里没有任何东西能扰乱它的凝聚力,所以方阵只能在平坦的地形里才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然而在公元前2世纪,当方阵遇到训练有素、指挥得当的罗马军队时,溃败就开始出现了。公元前197年,在希诺斯菲尔会战中,马其顿方阵被古罗马军团击败。公元前168年,在皮德纳会战中,一支由4000名骑兵和40 000名步兵――其中包括由20 000名强壮的方阵步兵――所组成的马其顿军队,被罗马将军埃米利乌斯?保卢斯指挥的四支罗马军团击败。在这次战役中,马其顿军队的阵线延伸了3.2公里,步兵方阵居中,骑兵为两翼。这位罗马将军后来回忆,当马其顿的突击部队冲破自己军队的阵线时,他十分惊恐,但在这个过程中,马其顿方阵出现混乱,方阵中出现了缺口。这些缺口被罗马军团利用,而阵中的马其顿步兵却被沉重的萨里沙长矛所阻,无法进行近身战斗。同时马其顿骑兵战败逃离战场,却把步兵方阵留下任由罗马军队攻击。这次战败,使马其顿王国变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马其顿步兵方阵是亚历山大引以为傲的步兵阵型本文摘自《你不可不知的50种武器和战术》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快捷键:←) &&
(快捷键:→)
推荐阅读:
&&&&第一o四章马其顿方阵&&&&米特拉达梯三世,个头高大,高鼻卷,肤色黑,典型的亚细亚人。骑在一匹高大神骏的战马上,身着锁子甲,腰悬一把短剑,未着头盔,一双眼里全是兴奋的光芒。&&&&“伟大的王,我们胜了”一个大臣骑着骏马,快步冲过来,跳到地上,兴奋不已,冲米特拉达梯躬身行礼,以赞美上帝般的口吻赞扬起来:“伟大的王,英明英明之极”&&&&“呵呵”米特拉达梯三世很是欢喜,一拍马背,战马嘶鸣一声,撒蹄便奔,朝着来路迎去。他目力所及之处,只见一队队俘虏给押了过来。&&&&这些俘虏是附近部落的百姓,他们反对米特拉达梯,一直滋扰米特拉达梯的后方,使米特拉达梯不能集中兵与罗马争雄。平定这些部落,稳定后方,是米特达拉梯此次东征的目的。&&&&部落只有简易的装备,诸如石块、木棒之类,他们更没有盔甲,没有盾牌,没有剑,哪里是米特拉达梯的对手,很快就给击败了。&&&&策马而来,看着血淋淋,而又惊恐万状的俘虏,米特拉达梯万分欢喜,手中的马鞭不住虚劈,出啪啪的响声,清脆悦耳,米特拉达梯很是享受的眯了眯眼睛。&&&&“你们是我的俘虏了要么臣服,要么死”米特拉达梯很是欢喜,头一昂,胸一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意气风。&&&&只要稳定了后方,就可以集中全力与罗马争雄。罗马,新崛起的国度,他们的罗马军团很是了得,真想与他们大战一场,验证一下罗马军团厉害,还是马其顿方阵厉害。&&&&那些俘虏惊恐万端,瑟瑟抖,却是没有说话。&&&&把俘虏的惊恐样儿看在眼里,米特拉达梯很是得意,让敌人害怕,那是因为他很威风&&&&“伟大的王,在东方现一支不明大军,正朝我们冲来”就在米特拉达梯享受得眯眼睛之际,一个不太识趣的声音响起。&&&&“军队?这里除了我,还有军队?”米特拉达梯根本就不相信。在这里,他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他的军队就是这里唯一的军队,竟然冒出一阵不明军队,他是不信的。&&&&“伟大的王,千真万确”这个亲卫忙回禀:“这支军队身着红色的军服,他们的旗帜是红的,骑着高头大马,行进度非常快,训练有素呀”&&&&这亲卫是长年跟着米特拉达梯出生入死的人,眼光老到,米特拉达梯尽管不信,也没法反驳,问道:“在哪里?”&&&&“东方,差不到二十里路程”亲卫忙回答。&&&&“二十来里?”米特拉达梯眼珠差点砸在地上,怒视着亲卫,喝斥起来:“你们就这么办事的?敌人都接近我们了,你们才现?”&&&&“伟大的王,我们现这支军队时,有四十里路程,可是,他们行军度太快,我们赶回来禀报,他们就赶了不少路程。”亲卫额头上已经冒出冷汗了。&&&&“那也不行”米特拉达梯并非无能之辈,他精通兵法,深知四十里的路程,对于一支训练有素的骑兵来说,不过一会儿功夫罢了:“你们应该在百里以外,不,两百里以外现”&&&&“伟大的王,这附近除了我们,还能有谁呢?”亲卫硬着头皮回答。&&&&这话一出,米特拉达梯没话说了,这可是他说的,他自大了,他的军队能不自大么?一时疏忽,让这支军队都快接过他了才给现,也不能全怪手下。&&&&“他们有多少人?”米特拉达梯强忍着怒气,问起了紧要处。&&&&“很多很多”亲卫额头上的汗水又冒出来了:“他们卷起的烟尘,遮天蔽日,他们的行军队伍,一眼望不到头。至于详细的数目,我们也不清楚。”&&&&“这么多?”米特拉达特先是一惊,随即一抹冷笑出现在嘴角:“管他是谁,我要让他知道马其顿方阵的厉害传令,列阵迎敌”&&&&他说的马其顿方阵,就是人类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军阵,亚历山大大帝父亲菲力组建的,亚历山大正是凭着这方阵远征万里,灭国数十,打到印度阿三的恒河流域了。&&&&亚历山大创造了一个神话,令无数人为之疯狂,在他死后,很多人仿效他的军队,组建马其顿方阵。米特拉达特,就是其中之一。正是借着马其顿方阵的厉害,米特拉达梯才有今日之辉煌。&&&&他的军队训练有素,一声令下,开始列阵。此时的米特拉达梯无心处理那些俘虏,只是叫人把他们押了下去,这让俘虏们长舒一口气,总算暂时拣了一条命。&&&&马其顿方阵,以64名甲兵组成一排,128人组成一连,256人组成一营,1o24人组成一团,4o96人组成一师(即初级方阵)。&&&&初级方阵跟现代的师相同,是自成体系的多兵种作战部队,它除了重步兵外,还包括(满编的情况下)2o48名轻装盾兵,1o24名辅助兵和一个1o24人的骑兵团,总计8192人。&&&&每个联合方阵由四个初级方阵组成,相当于现代一个小型的军或野战军,约32,ooo人。这就是亚历山大典型的远征部队的编成情况。&&&&方阵的核心是步兵,他们右手持马其顿长矛,左手持圆盾。马其顿长矛长十三四英尺,差不多两丈长短。左手里的圆盾,既保护自己的左侧,同时还要保护同伴的右侧。&&&&马其顿方阵就是一个步兵军阵,长矛是其取胜的关键,每当遇敌,一个敌人就要面对十几二十支长矛的攻击,哪能不败的。&&&&在这些核心步兵以外,还有骑兵,还有轻步兵,以及辅助兵种。&&&&骑兵不用说的,护卫两翼,防止敌人从左右两侧进攻。他们的利器也是一根长矛,那是冲锋时用的,用来冲乱敌人的阵势。长城大战时,周阳给汉军骑兵配长矛,其用意与马其顿方阵中的骑兵一样。&&&&轻步兵是为了保护矛手,因为在战场上,说不定有敌人冲到近前,矛太长,矛手就失去了优势,这时候,轻步兵就有了用处,可以厮杀。&&&&辅助兵种主要是弓箭手、掷矛兵,还有投石机,是辅助马其顿方顿阵的。&&&&马其顿方阵就是一个合成军阵,光靠一个兵种不可能取胜,是以,需要这些辅助兵种。&&&&西方的军阵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兵种:掷矛兵马其顿方阵、罗马军团都有这个兵种。&&&&方阵一列成,只见数万人列出的庞大军阵,威势不凡,一片人潮马海,最显眼的就是不计其数的长矛组成的矛林,这是马其顿方阵的核心,威力最大的部分。&&&&当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他的方阵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若无马其顿方阵,就没有亚历山大的辉煌。&&&&一旦冲杀起来,就是一座移动的矛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米特拉达梯的军队训练有素,极是精锐,是当时罗马帝国在东方的两大劲敌之一,这阵势列出来,让人热血沸腾,米特拉达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心想有如此了得的方阵在手,管你来自东方的哪里,照杀不误。&&&&“隆隆”就在米特拉达梯欢喜不已之际,只听东方巨雷滚滚,还有冲天的烟尘。&&&&“来了”米特拉达梯久历战阵,一听便知这是蹄声。竖起耳朵倾听一阵,心头惊疑起来,能有如此威势的军队,不是一般的军队,绝对是训练有素。&&&&可是,他们来自哪里呢?在东方,就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大国,有什么厉害的人物,更没听说过训练有素的军队。在东方,只有落后的部落,不开化的民族,奇了的怪了&&&&“他们来自哪里?”米特拉达梯的将领们,不是吃素的,能征善战之辈,也听出来了,不由得大是奇怪,代米特拉达梯问了出来。&&&&“来自东方”米特拉达梯回答。&&&&“东方?东方没有这样的军队呀”&&&&“从未听说过东方有什么了不得的军队”&&&&一众武将议论纷纷,却是茫然无知,猜测越来越离奇。&&&&“在东方,倒是有一个国家……”&&&&“一个传闻中的国家,叫中国”&&&&“难道来自中国?”&&&&“不可能亚历山大当年就是要征服中国,却不知道中国在哪里”&&&&“中国在万里之外,怎么可能来到这里?”&&&&一众人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中国。亚历山大当年东征,就是要征服中国,却是没有找到中国,遑论征服了。&&&&久而久之,他们认为中国并不存在,是给人胡乱编造的。当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给运了进来之后,他们终于相信中国是存在的。至于在哪里,却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就连西方有史以来最为著名的学者,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都没有弄清楚中国的位置,更别说他们了。&&&&他们猜对了,来的正是周阳统率下的汉军。自从张骞见到周阳后,周阳就决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西进,把米特拉达梯干掉。&&&&米特拉达梯的国家很大,是亚细亚地区的霸主,控域极广,物产丰饶,若是能控制住的话,就是很好的战略基地。汉军赶来,可以在这里进行补给、休整,可以从这里出,再向地中海,往罗马进军。&&&&是以,周阳毫不犹豫的率领汉军出了。一千多里路对于汉军来说,不算一回事。去岁的龙城大战,汉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那是何等的艰苦,在如此用兵之季里行军,根本就没有难度。&&&&更重要的是,张骞已经摸清了道路,汉军前进更加方便。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对于沿途的部落来说,那是来自天堂的宝物,汉军用来换粮草,他们是一万个乐意。&&&&再者,汉军军纪严明,只要不攻击汉军,汉军也不会对付他们。这些部落之间相互仇杀,你打我,我打你,军队没有纪律,和强盗差不多,军纪严明的汉军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赞扬之声不断,更有些部落请求保护。&&&&这是宣扬大汉威德的良机,周阳自然是不会错过,在允许的范围内,为部落排忧解难,安抚他们,有些用武力镇压掉。如此一来,这些部落开始请求归降,周阳没二话,完全同意。同时告诉他们,长安是天堂,他们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去长安看看,保证不虚。&&&&长安在哪里,这些部落不知道。可是,只要告诉他们,那里盛产丝绸,那里的丝绸遍地都是,他们无不是乐意去。&&&&丝绸之路,为何叫丝绸之路,而不叫香料之路、茶叶之路、瓷器之路,就是因为丝绸的影响很大,很受欢迎。&&&&为了感谢汉军,这些部落送牛羊、送金银,汉军又成了暴户了,收到的金银宝石多不胜数。有了这些东西,不用愁没有粮草,只需要赶到大城市里,一定会买到粮草。&&&&这进军是异常顺利,一路进军,一路凯歌,不知道有多少部落慑于汉军之威,请求归降。周阳没统计,只是知道一天没有十几个部落请求归附,太阳是不会下山的。&&&&“得得”&&&&一个骑手,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驰了过来。来到近前,一拉马缰停了下来,叽哩咕噜一通,周阳跟马胡学了些沿途的语言,听得明白。&&&&这人说的是:“伟大的王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周阳用胡语回答:“我们来自东方伟大的古国,中国”&&&&“中国?”这人立时就尖叫起来了,声音尖细刺耳,比起太监的声音还要让人难受:“中国?你们来自中国?不可能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都到不了中国,中国人不可能来到亚细亚不可能不可能”&&&&亚历山大东征,在西方人眼里,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至今无人能越。就连在他们心目中跟神明一般存在的亚历山大大帝都做不到的事情,中国人能做到吗?&&&&“让他瞧瞧”周阳很是理解他的惊讶之情,手一挥,大声下令。&&&&汉军停了下来,赶来上百匹战马,上面驮的全是美丽的丝绸,在阳光下,绚丽多姿。&&&&“看见了?这是何物,你不会不识得?”周阳手中的马鞭朝丝绸一指。若周阳给他解释的话,就是费尽口水,他未必相信,用西方人都识得的丝绸,就方便多了。&&&&“丝绸美丽的丝绸天啊,这么多的丝绸我撞大运了,竟然看到这么多的丝绸”这人尖叫之声不绝于耳,神情夸张,脸上泛着红光,眼珠都快裂开了,胸口急剧起伏,不住吞口水,恨不得把这些丝绸抱在怀里。&&&&丝绸,那是东方古国,中国的标志,让西方人疯狂的东西。可是,丝绸近乎传说,只有大富大贵的西方人才能见到丝绸,才能享用丝绸。&&&&当然,胡商运到西方的丝绸是天价,即使富贵之家,也是珍惜万分,拥有不多。这人一下子见到这么多的丝绸,他感觉世界变了,他好象给泰山压住一般,呼吸困难。&&&&“我相信,你们来自东方古老的古国,中国”这人惊疑半天,方才反应过来,紧屏着呼吸,好不容易镇定下来,又是一通尖叫。&&&&“他们来自中国来自中国”这人不等周阳说话,拨转马头,尖叫声一路,回去禀报。&&&&“哈哈”程不识拈着胡须,畅笑起来:“大帅的话,不如丝绸管用要用嘴来说,费尽口舌,他也不一定会信。”很是感慨,不住摇头。&&&&“是呀”周阳也是感慨万端,这一路行来,说得最多的词就是丝绸。遇到的胡人,周阳说中国,他们不知道,只要周阳说盛产丝绸的国度,他们就知道,那是东方的神秘国度。&&&&“得得”一阵急骤的蹄声打断了周阳的思绪,定睛一瞧,只见米特拉达梯带着他的大臣,一脸的不信之色,匆匆赶来。&&&&很明显,适才那人的话他们不相信,拥有这么多丝绸的事情,他们没有听说过。即使那些胡商,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丝绸。&&&&“真是丝绸”&&&&“好多好多”&&&&“天啊,我眼睛看花了”&&&&紧接着,一阵惊讶声响起,就是米特拉达梯也是双眼放光,一双眼睛在美丽的丝绸上溜来溜去,哪里移得开了。&&&&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比你们强吧用不着这么夸张周阳把他们的样儿看在眼里,很是惊讶。这是一国之主呀,就算震惊无已,用不着如此表现出来吧,得注意形象,不是?&&&&“来自古老的东方古国,中国的将军,你好”米特拉达梯反应过来,在马背上微微躬身,向周阳见礼。&&&&“米特拉达梯三世,你好”周阳躬身还礼。虽说要打仗,可是,这是礼尚往来,还是要以礼相还。&&&&“你应该叫我伟大的米特拉达梯三世”米特拉达梯三世有些不高兴了。对于西方人来说,这样称呼才有绅士风度,更别说他很看重这称呼。&&&&“不我来自东方的古国,不会如此称呼。”周阳坚持。&&&&“来自中国的将军,你们来到我的国度,要做什么?你若是卖丝绸,我可以全部买下来。你要什么?金银、波斯的宝石,还是美女?你要什么,你开价,我一定满足你。”米特拉达梯很不爽,可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不在称呼一事上纠缠。&&&&“把我们当成了卖丝绸的?”周阳他们很无言,这个米特拉达梯的想象力不是一般的丰富,而是很丰富,把汉朝最能打的将军当成了商贩。&&&&“不卖”周阳的回答很简洁。&&&&米特拉达梯心头一跳,很是失落。他即使贵为国王,也是没见过如此之多的丝绸。&&&&“可以送给你”就在他失落之际,周阳的回答很是美妙。&&&&“好啊好啊”米特拉达梯的眼睛一下子眯到一起了,只剩一条小缝:“我会回赠你金银、宝石、象牙、美女,不让你吃亏中国的好朋友”&&&&“我们先打一仗,你打赢我,我就送给你”然而,周阳接下来的话,让他很恼怒。&&&&米特拉达梯的笑容突然僵在脸上&&&&!!!!!!!!!!!!!1!&&&&!最!!小!!!!!!6!&&&&!新!!!!说!!!!k!&&&&!!!最!!!!网!!.!&&&&!!!快!!!!!!!!て!&&&&!!!!!!!!!!!!!n!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
先看到这章&书签
下载TXT全文到手机&下载
(快捷键:←) &&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情节与文笔俱佳,请把《大汉帝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快速跟进试读大汉帝国最新章节
傲世中文网提供小说最新章节试读,提供大汉帝国TXT下载服务,请于24小时内删除您所下载的小说,前往正版网站购买阅读,支持正版,支持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腊重装步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