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否脱离了人类 生物学 进化的进化

南方周末――人类还在进化吗?[科学]
南方周末 & 新闻
人类还在进化吗?[科学]
  许多人都沉迷于这样一种未来人类的幻像:更大的大脑,更发达的认知能力,以及退化的四肢,与我们有着本质的不同。然而在现代世界中,只要不发生环境剧变,这种“火星人”形象出现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自从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来,进化论已成为统一生物学各分支的伟大学说。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某种突变如果能为个体带来繁殖或者生存优势,就会在该个体所属的种群中蔓延。
  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自然选择在人类基因组中留下的印记,从而了解塑造人类的最终力量。但由于人类的大规模迁移,人类种群的收缩或扩张,以及不同文化中不同的婚配取向等等,都会在人类基因组中留下痕迹,由自然选择造成的基因组变化很难被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基因组的变化区分开来。所以直到今天还只有少数人类基因被确认在人类诞生后经历过或还在经历自然选择。
  但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科学家们最近获得了两个非常有力的武器:高效的D NA测序方法,以及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序列。由于这些工具的运用,越来越多的基因被确认自人类诞生后经历了选择。
  经历着自然选择的大脑
  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我们拥有很大的脑容量(脑体比例大于任何其他动物)。最近的《科学》杂志报道了两个基因A SPM和microcephalin,它们的突变导致脑容量大幅减小,医学上称微脑症(microcephaly)。芝加哥大学的人类遗传学家蓝(Bruce Lahn)领导的小组,测定了90个代表全球不同种族的人的DNA序列,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和比对,发现被自然选择看好的microcephalin基因,出现在大约3.7万年前(可能范围在1.4万至6万年之间),刚好是象形文字在欧洲大量涌现的时期,而A SPM则更近,出现在大约5800年前(500至1.4万年的范围),和城市在远东的崛起同步。像A SPM如此新的一个基因,就在全球范围有如此广泛的分布,提示它可能为认知提供了一定优势而受到很强的选择。
  他们分析了更大的样本,从1184个个体中发现这些基因在不同的种族中的分布也有差异。Microcephalin基因出现在75%以上的意大利人、俄罗斯人和中国汉族人,几乎100%的哥伦比亚人中,而只出现于30%的坦桑尼亚和少于10%的喀麦隆和纳米比亚的一些种族。
  必须提醒的是,虽然拥有这两个基因,并不一定能让人聪明,因为这可能只是许许多多控制智力的基因中的两个而已。而对于这两个基因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的差别作过度或不正确的解释也是危险的。
  语言基因―――我们天生就能说话
  某些基因产生于人类进化史上的关键时期,例如所谓的F OXP2语言基因就是这样的基因。这一基因是2002年由牛津大学的莫诺克(Anthony Monaco)研究组以及伦敦儿童健康研究所的维加-哈德姆(Faraneh Vargha-Khadem)等人发现的。FOXP2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一系列语言能力障碍,诸如口齿不清,无法区分一些基本音节,不能理解语法和句子等等。
  在发现FOXP2的同一年,德国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帕博(Svante Paabo)研究组对几种灵长类和小鼠的FOXP2基因进行了测序,并将其与人类的FOXP2基因序列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从大约7000万年前人类和老鼠的共同祖先至今,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只有3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化,其中的两个发生在约600万年之内,即人猿分离之后。直到200万年前,或者更晚,这个基因才完全演变为现代人类版本;有趣的是,人属动物出现的时间也是在200万年前。拥有这种基因的人属动物可能有进化上的优势,因为,有指标显示FOXP2经历了很强的选择压力,也就是说,现在的FOXP2几近完美。由此看来,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生来就有语言能力,并且很有可能是完善的语言能力推动了现代人类的出现和扩张。
  你喝牛奶吗?不,谢谢
  这个自说自话的标题暗示着一个有些令人尴尬的事实:许多成人不能喝牛奶。这些人几乎不合成一种被称为乳糖酶的糖类消化酶,因此不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可吸收的物质。非洲撒哈拉以南以及东南亚地区许多成人喝牛奶会导致腹泻等症状。但是,大部分欧洲人没有这个问题。
  2004年哈佛医学院的基因组学家赫塞豪恩(Joel Hirschhorn)和他的研究组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一个含有乳糖酶基因的DNA大片段(100万个碱基对)。携带者能分泌乳糖酶从而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几乎80%的欧洲人和有欧洲血统的美国人都携带这个DNA片断,而大部分中国人以及非洲南部的班图族人却没有。由于这个DNA片断的长度很不一般,赫塞豪恩等人推断,它的产生时间并不久远(因为它还未被基因重组打断);计算结果显示,在过去的年间,这个DNA片断经历了相当强的选择作用,而乳牛的养殖也大致始于那个时期。这是人类基因组近期进化的一个经典例子。
  疟疾与艾滋―――自然选择的利器
  没有乳糖酶,我们仍然可以活得很好;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是否拥有某个基因却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在非洲,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死于传染病(例如疟疾和艾滋病),而某些人拥有能增强免疫力的基因,从而逃脱了死神的追捕,留下了较多的后代,使这些基因在种群中得到传播,这就是自然选择。
  很多基因的突变型都能提供对疟疾的抵抗力,许多证据都表明,这些基因在近期都受到了相当强的选择压力。一个例子是基因G 6PD的两种突变型A-和med能提供对疟疾的抵抗力。2001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遗传学家提史科夫(Sarah Tishkoff)和她的同事利用G6PD基因的地理分布差异,估测出突变型A-可能在6300年前产生于非洲,并且很快传遍大陆;而分布于南欧、中东以及印度的突变型Med,大概只有3300年的历史。这些估计与下列考古学事实是相一致的:疟疾的流行始于农业产生之后,因为人们需要砍伐森林来获得农田,这才接触到了疟蚊―――疟疾传播者;原本这些小东西是躲在森林中隐秘的水塘里的,与人类井水不犯河水。
  抗艾滋病的基因同样受着自然选择的青睐;然而与疟疾不同的是,艾滋病的例子说明:某个基因的选择优势是会随时间改变的。
  艾滋病毒通过细胞表面一种称为CCR5的受体,来感染血液中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1990年代中期,编码CCR5基因的一个突变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种突变型的纯合体(有两个这样的突变型基因)对艾滋病毒有很强的抵抗力。这种被称为delta32的突变型,在欧洲人群中大概有13%的比例,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却很罕见(即使是在非洲地区)。研究者们认为这种突变型产生于700年前,并推测某个有强大选择压力的事件,可能是黑死病或天花,推动了它的传播。这个推断在2001年得到了统计学上的支持。
  H2―――生殖力基因?
  提高生殖力――这是自然选择最最关心的事,能直接提高生殖力的基因自然引人注目。
  在过去几年的研究中,冰岛科学家们发现,某些人的17号染色体上存在着突变:一个长约90万个碱基对的DNA片断发生了倒位。这种倒位与以前发现的一种名为H2的人类DNA片断是相联系的。H2大约产生于300万年前。冰岛H2携带者比例为17.5%,欧洲为21%,而非洲和亚洲各自只有6%和1%。
  为何H2在欧洲会有如此高的比例?这是否与自然选择有关?通过对几万个冰岛人的基因测序以及冰岛家系数据库查询,科学家们发现,女性H2携带者的子女数量要比非H2携带者高3.5%(见2005年2月《自然遗传》杂志),这个数据证明了H2确实能提高生殖力,因而很有可能经历了自然选择。
  然而奇怪的是,H2仅普及于欧洲地区,也就是说,出于某种原因,H2所提供的优势只局限于欧洲。“为什么?我还不知道。”冰岛科学家加里?斯塔凡森(Kari Stafansson)说。然而,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生殖力对人类进化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我们将去向何处?
  由于选择作用最近确实是在人类基因组中留下了印记,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意味着人类仍在进化,尽管这种进化方式可能已变得极其微妙。但提到未来人类的进化方向,大多数研究者都表现得十分谨慎,只是根据现有条件来作出很有限的预测。
  例如,科学家们预测,在艾滋病流行的地区(尤其是非洲),C CR5的突变型可能会变得非常普遍。“如果对艾滋病的治疗没有显著进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死亡;可以预计,自然选择会借此来提高突变型在人群中的比例。”桑格研究所的遗传学家泰勒-史密斯(Chris Tyler-Smith)说道。他还认为,能增强抵抗力的突变型完全有可能取得支配地位。
  然而类似于上述例子的进化格局能否影响未来人类的结构和生理特征,甚至生活方式,则要另当别论了。实际上,由于文化、科技尤其医药方面的进步,自然选择几乎已从工业社会中消失,能够抹杀携带不良基因个体(当然包括低智商)的外在压力不复存在;在发展中国家,自然选择确实仍然维持着它的威严,然而,要使人类的基因库组成发生显著改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及相当稳定的选择压力,但这一切都已被人类社会疯狂的变化速度冲刷得一干二净了;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已经止步不前了。
  但是,一些研究者认为新一轮的自然选择会再度降临。例如,爱丁堡大学的进化遗传学家凯特利(Peter Keightley)指出,人类维持这种低强度选择压力的局面是暂时的,随着资源的消耗、人口的激增、气候的剧变,我们将会面临极大的困境,从而不得不接受自然的选择。
  尽管不少人对这种可能性表示忧虑,大多数科学家对这种预言并不太感兴趣。“进化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泰勒─史密斯说,“进化只有短期计划,它只关注于如何让当前一代的个体存活并繁衍得更好。”现在来预测人类进化的未来,比用水晶球算命得到的胡言乱语好不了多少―――比起科学研究,或许这更适合于科幻小说。(作者: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录入 陈利明)
徐臻 何士刚
【】  【】
/ 招聘信息 /
本网页由《南方周末》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日第1138期
--------------
(京沪粤赠送8版)
--------------当数字成为生物时&——&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
核心提示:数字生物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体一样,能繁殖和进化,会复制和突变,完全遵循着生物进化的规律在自己繁衍与生存的环境中,不断地完善、完美自己。数字生物在其进化变异中表现出超强的智慧。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阿威塔”数字生物差不多已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了。它们所走的路线与进化论的路线不谋而合,几乎完全重叠了。它们复制、突变、竞争,自然选择的过程一样也不少。总之,与自然界生物进化规则几乎毫无二致,只是速度奇快,有时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
来源:科学之友:2008.8月&&&&[] 作者:卓然
科里斯·阿亚米是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8年前,他想让计算机程序在特定的环境中进化出添加的本领。于是,他制造了一些低级的数字生物,并定期给它们输入数字。刚开始,它们“傻乎乎”的,没有任何反应,但引人注意的是,数字生物每复制一次,它的指令链上的某个指令就有一次产生突变的机会。有这些突变,会使生物体以同样简单的方式加工其中的某个数字,比如某个生物体可能会生成阅读某个数字和产生相同数字的能力。这就是科学家对数字生物具有智能进化的最早发现。
  后来阿亚米设计制作了一套名叫“阿威塔”的软件程序,专门展示数字生物的演化生命过程。再后来,阿亚米的研究小组不断壮大,除了计算机专业人土外,还有微生物学家和哲学家等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正如密歇根大学专门从事细菌进化研究的微生物学家里查特·伦司奇所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在这静谧的世界里,明显有生命的气息。它有待揭示的规律对我们认识世界一定具有无法比拟的重要价值。”
  只是短短的几天时间,伦司奇就被“阿威塔”中的数字生物的神奇功夫所吸引,他马上停止了自己手头的研究项目,立即加入到阿亚米的研究小组。
  人们不禁会问,呆板的数字怎么成了生物?怎样完成的?是谁为它们浇灌了生命的甘泉?它们的繁殖和进化到底是怎样完成的?
  进化就是逐渐适应与慢慢演变的过程。简而言之,生物进化遵循的规律是于自己繁衍与生存的环境中,不断地完善、完美自己。
  早在140多年前,欧洲的博物学家赞美上帝为取悦人类而创造了无数鲜艳的花卉时,达尔文便尖锐地指出,花卉是为了吸引传授花粉的昆虫才进化得五彩缤纷,那完全是它们传宗接代的本能使然,与上帝毫无关系。达尔文还用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收集的鸟类标本证明,鸟类因为啄食不同的食物,而进化出长短各异的喙。敲开坚果,喙一定得短粗有力;树洞捉虫,喙当然要尖长灵敏。
  在很多时候,自然界中的进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有的时间漫长,有的时间短促。谁也挡不住繁衍和生存的力量。
  假如你是男士,说你的前列腺下垂挂着一个子宫;假如你是位女士,说你的卵巢附近有一条输精管。你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它确实存在,与变性手术毫无关系,这是人类20种退化器官之一。还有智齿、阑尾这一对同步退化的器官。在远古时代,人类单以植物为生时,智齿的存在至关重要。它与另一排臼齿相配合,为人类咀嚼出急需的能量。阑尾是一个狭长、有力的管子,连接到大肠,当人类饮食中植物纤维多于动物蛋白质时,阑尾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消化醋酸。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产白细胞。我们的饮食结构逐渐改变后,它们自然也就被废弃了。
  微生物的进化也很有趣。众所周知,100年前,青霉素刚刚问世之时,它对病菌引起的炎症可谓药到病除。可病菌微生物通过不断的进化变异,逐步具备了抵抗青霉素的功能。包括计算机病毒,一样也是靠进化变异才练就了强悍无比的杀伤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进化变异不仅是所有生物的制胜法宝,其中肯定还蕴涵着庞大深奥的未知世界。
  数字生物在其进化变异中表现出的超强智慧,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数字生物显活力
  数字生物的进化与计算机病毒一样,是靠一系列的命令来实现的。它们是由二进制数字构成的,能以和DNA突变相同的方式产生突变。每一个生物都能在几秒钟之内复制出几万个。借助“阿威塔”软件程序,可以在显示器上看到潮水般涌现的一组组数字,清楚地观察它们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阿威塔”数字生物差不多已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了。阿亚米说:“这些小东西进化速度惊人,具备的本领越来越多。最让人兴奋不解的是,它们所走的路线与进化论的路线不谋而合,几乎完全重叠了。它们复制、突变、竞争,自然选择的过程一样也不少。总之,与自然界生物进化规则几乎毫无二致,只是速度奇快,有时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伦司奇专门研究细菌的进化规律,他从大肠杆菌的后代身上发现了12个不同的菌落,他的发现为生物的最新进化方式提供了动因。但是,他的研究花费了17年,使这些菌落经历了3万多代的进化变异。期间既有微小变化,也有突发性进化。借助“阿威塔”程序,伦司奇为菌落建立了数字进化模式,并由此开始了对数字菌落的研究。“阿威塔”的适应性与进化速度始终吸引着他,利用数字生物的这些特点,极大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不仅实验条件可以随意改变,还能使每个生物的每次突变都自动记录下来。他现在1小时收集到的信息比在真细菌身上干一年收集的还要多。
深层次验证进化论
  数字生物的存在第一次使我们脱离考古领域来验证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往进化生物学家只能靠大量的化石进行研究推论,虽然碳14测定法等科学手段,使考古学成绩斐然,但科学家怎么也不可能看到每一代以及每一个基因的进化过程,比如现今的海豚究竟是由哪一种陆地生物演变而来的,期间几个重要的进化过程又是怎样的?&
而“阿威塔”的数字生物却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几百万代数字生物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的可能。它们的进化过程为科学家回答某些重大进化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进化论认为,复杂系统来自简单的祖先,不同的进化渠道能产生相同的复杂器官。蜻蜒和海蟹都能通过它们的眼睛形成图像,但它们的眼睛和我们的眼睛有着显著的不同。用数字生物做的实验,充分验证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阿亚米研究组为简单的运行设立了奖励,并为复杂一些的运行设立了大奖。在他们的一个实验中,数字生物复制了1.6万代。他们将此实验重复了50遍。
  实验结果令人兴奋不已。在50个实验中,有23个进化出了能执行相等运行的生物。而当取消运行的奖励时,数字生物便再没有进化出任何一个相等程序。观察发现,每一个进化过程都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证明达尔文观点基本正确。
  还有两项实验与自然界生物的进化惊人的相似。一是能量过剩可能导致生命凋零。森林中的植物吸收阳光的多寡是有区别的,正因为如此,才有森林植物的丰富多彩。有人做过实验,给林地中不同的植物都赋予一样的光照。开始它们都长势旺盛,但不久便会逐渐凋零,最终只有几种植物能够生存下来。在一定意义上说,获得阳光的差异性,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数字生物的成长过程,同样受这一规律的制约。研究人员无限制地给它们提供食物——也就是数字。像饥饿的人获得食物一样,开始它们也很兴奋,大吃特吃,并且生长极快。可不久它们就会慢慢死去,只剩下少得可怜的几个生物在那里苟延残喘。相反,如果让它们有节制地进食,吃的量也各不相同,它们就像自然界的物种—样,进化出不同的种类。数字生物消化数字的速度一旦过快,它们的正常生长便会受到影响,如果有太多的生物都去争抢某一个数字食物,它们生长的功能就会丧失。
  进化论认为,有性繁殖可以使生命得到优化,可以有效克服有害突变带来的影响。所以青蛙有性行为,乌龟有性行为,就连蜜蜂也有性行为。数字生物的有性繁殖又是怎样的呢?
  在生物学家的指导参与下,阿亚米把性的概念输入到了“阿威塔”的数字生物中。数字生物的性行为虽然有点呆板,但从进化角度看,它们的确具备了性行为的要素:后代身上结合了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当它们复制自己时,新生物体不能立刻在程序中获得自己的地位并开始繁殖,而是先与另一个新生物体大量交换密码,只有交换完成后,传宗接代的工作才能开始。
  对于数字生物的视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个中奥秘,包括研究者也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参与研究的科学家相信,数字生命与地球生命的共有模式等一系列进化巧合绝非偶然,一定是某种规律在起作用或者说是某种奥秘等待揭示。
它昭示的道理很可怕
  地球生命的显著特征是,一旦遭到控制,自然能进化出反控制的本领。比如,几乎销声匿迹的传染病近年来又卷土重来,肺结核、SARS、禽流感等轮番袭击人类。原因是经过几十年的进化,病菌已经找到了对付抗生素的武器。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对抗病魔的内涵,其实就是与病菌进化速度所进行的竞赛。
  这方面,数字生物比地球生物一点也不差,它们在进化中表现出的智能常常令人始料不及。近日,科里斯·阿亚米在他的研究基地(在那里有数百台计算机,是数字生物进化的天堂)惊奇地发现,进化中的数字生物竟然具备了欺骗的功能。起因是他记录当数字生物失去适应性将会发生什么。每当一个数字生物体发生突变时,他就会对其进行一次特别的检验,如果是有益的突变,该生物体便会被消灭。结果非但没有阻止它们的适应性进化,还激发它们学会了用新的方式处理信息,并且进化的速度比以往更快了。为了逃避被消灭的危险,这些机灵的家伙通过得到食物的频率,能意识到何时将被检测。为免遭厄运的降临,临近检测,它们就停止对数字的处理,以绝食的方式蒙混过关。
  让科学家感到不安的还不止这些,因为数字生物的智能,终究要听命于程序指令,还不会演变成可怕的怪物逃出计算机。令阿米亚小组担忧的是,细菌或计算机病毒一旦学会了数字生物的进化本领,那问题可就大了。所以,阿亚米的研究小组正在考虑修改研究方向,将注意力集中在谁最可能嫁接在数字生物的进化规律上,力图将可能的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关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人类是否已经跳出了进化论所说的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中的有基因突变产生在生存斗争中产生了优胜劣汰。但是,在人类基因如此庞大、相对来说(相对于昆虫、细菌、大多数植物等)人口基数较小、人类求生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所谓“优胜”可能依旧会产生,但是,劣汰这个是否已经基本不会出现了呢?因为在现有生活水品之下,无论某个基因某个性状再怎么“劣”,人类依然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生存并繁衍将这个基因遗传下去呀。EDIT这里貌似涉及到自然选择中的“自然”怎么定义,是通常所说的大自然,还是也包含人类社会活动的自然呢?如果如是,那人类自身竞争产生的优胜劣汰也应该是包含在自然选择范畴内的吧。附上一篇土摩托的《你认为你真的懂进化论》但是似乎还是没有解答我的问题
按投票排序
没有。只是随着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自然选择的方向也在变化。比如,视力差的人可以佩戴眼睛,那么视力差就不会成为一个很明显的缺陷而被淘汰。对于当前环境,有缺陷的个体,其生存阻力依然大于没有缺陷的个体。也许某个人缺胳膊少腿、眼瞎耳聋,在外界帮助下也能结婚生子、学习工作,但把目光放在这样一个个体上是没有意义的。不需要去找统计数据,自己想想就能明白,不适应环境的人,他们获得交配机会、传承自己基因的可能性一定低于适应环境的人。你别说人类这几百年没啥变化,就是猫啊狗啊之类的小动物,也没啥变化啊。时间真的太短了,如果进行一次上亿年的观察研究,应该能看到一些很明显的变化趋势。
矮穷挫都找不到女朋友,然后慢慢的都灭绝了。
优胜劣汰不是简单的判断题,不一定会有快速、明确的过程。人类不是在改变规则,而是改变条件(环境),我们还远远达不到改变优胜劣汰规则的程度。不恰当的比喻一下,我们所做的是将越线的淘汰率从自然环境下的99%变成人类保护下的60%、70%。同时,人类有能力在生育行为进行之前就发现可能存在的先天缺陷,拒绝这些个体的诞生就是对其缺陷基因的劣汰过程。这大大减少了我们直面大自然残酷一面的机会。优胜劣汰,胜和汰的不是个体,而是基因。一种基因的携带者交配和生育的可能性下降,简单如我们审美、择偶观的存在,其实就是优胜劣汰规则的体现。
优胜劣汰这个词就不对了,演化是适者生存,并无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应环境。目前人类适应的环境,不仅仅是自然的还有社会的,适宜的方式也不仅仅是体格强壮了,但适者生存的原则没变。
存在。而且还远没有减弱的迹象。个人认为 自然选择指大自然对能适应的种群的选择。楼上不少人认为,人类社会的选择仍有作用,比如上面说矮矬穷的找不到女朋友十分精辟,但是我觉得大自然的选择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什么种群现在都有种类斗争,和种间斗争,貌似人类站在食物链顶端,其实不然,那只是人类视野太狭窄。(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可能认为自己是草原的统治者,直到人类拿着枪走向草原。)在地球上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的我们,刚刚进入宇宙这个真正的或者说对现在的我们而言的大自然的全集,斗争才刚刚开始,自然选择将决定我们能否生存在这个宇宙中。
用几千年的眼光来观察几亿年的事情怎么可能有结论
我觉得嘛,人成为智慧生物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可以依据自己作为智慧生物,使用各种手段强化自身以在自然界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但这应该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能说跳出了自然选择吧~
英国最近就淘汰了很多无法适应高温的人类…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说。在自然环境,起码是地球生态环境这个领域,人类是没有优胜劣汰,要进化只能走“用进废退”这条路。因为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不致死遗传缺陷已经很难成为被淘汰的理由。他们的缺陷基因可以继续遗传下去(理论上)。但是!!从人类社会的角度,优胜劣汰是无处不在的。有优秀基因的人更容易获得好的社会资源,更容易成功,更容易找到同样优秀的伴侣,更容易让自己的后代赢在起跑线啊,进一步获得优质的资源……反之亦然,一些不适于这个社会的人,即使当前身处一个很高的平台,也有可能一步步失去,一代代滑坡,最终被社会边缘化,淘汰在历史的洪流中。类似于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马太效应。造成“富”和“穷”的状态虽然有多种原因,但从长远的,历史的角度看,似乎真跟基因有关,即你的基因是否适合所处的社会环境。
广义上的自然选择仍然存在,只是选择的标准在智力上越来越重。但是鉴于未来人类可能有能力直接修改自身的基因,因此原来进化论中的随机变异这一环节可能会加入“智慧设计”的因素,这次是真的是“智慧设计”了。但“智慧设计”的结果仍然会接受自然选择无差别的淘汰筛选,因此在广义上仍然符合进化论。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生物进化与人类进化的比较-张诗忠.pdf2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本书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张诗忠.著 生物进化与 人类进化的比较
SHENGWUJINHUAYI1RENLEIJINHUADEBIJht O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序 十分高兴地得知 《生物进化与人类进化的比较》一书即将出
版,特向作者致贺。 达尔文的进化论打破 了几千年来神创论的唯心主义观点,确
立了科学的唯物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因而彼粤
格斯誉为 19世纪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
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本书作者依据生命科学各学科发展
的新资料,以进化论的基本理沦,分析进化的一般规律,在进化的
初理、层次途径、演变等方面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生物进化和人类
进化的异同,并超越了以往多停留在形态学、解剖学、遗传学、体质
人类学等范畴的局限,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文化进化的观点,使本
书将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起未进行研冤,这不仅推动了进化
论本身的发展,对于普及进化论思想,加深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以及在现代社会中更加 自觉地按照进化的规津把握人类未
来的命运、提高国民素质有着指导意义。当今,一些外来的唯心主
义思潮和国内的封建迷信思想又有所抬头,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
科学的唯物论的宣传、教育,显得更有必要。 书中所有重要的引文皆有出处,说明作者写作态度是严肃的,
学风是严谨的。作者通过长期的艰于的自学,孜孜不倦,一步一个
脚印地前进,在进化论的研宛方面具备了较高的造诣,终于兄成了
一本进化论的好书。 21世纪即将来临,这是一个被世界公认的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命科学将大大改变人类生活的面貌,期望年轻的一辈努力学习、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 生物学 进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