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TD向老师请教,QoS算法以及原理?

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TD_LTE知识竞赛参考题库_技术原理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1、PBCH支持的调制方式是()A.BPSKB.QPSKC.16QAMD.32QAMB-2、上行的解调参考信号为()A.CRSB.DRSC.DMRSD.SRSC-3、LTE下,EPC主要由MME和(),ServingGW,HSS组成A.AAAB.SGSNC.GGSND.PDNGWD-4、preamble码的format4可以在()时隙中传输A.Slot0B.Slot1C.DwptsD.UpptsD-5、上行功控中,PRACH只有()A.开环功控B.闭环功控C.内环功控D.外环功控A-6、下列哪种MIMO的应用模式属于BF()A.模式1B.模式3C.模式5D.模式7D-7、下行公共控制信道PDCCH资源映射的单位是()A.REB.REGC.CCED.RBC-8、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PGW的功能()A.TAList管理B.IP地址分配C.合法监听D.上行和下行的承载绑定A-9、E-UTRA系统覆盖半径最大可达()A.10kmB.30kmC.50kmD.100kmD-10、从信道中测量干扰条件确,定初始发射功率属于哪种功控()A.外环功控B.内环功控C.开环功控D.快速功控C-11、天线端口由()定义A.流数B.码字C.参考信号D.秩C-12、在LTE系统协议中,RLC层对数据进行()A.压缩加密B.分段C.映射D.调制B-13、哪个模式为其他MIMO模式的回退模式()A.TM1B.TM2C.TM3D.TM4B-14、MIB块里不包含下列()信息A.系统帧号B.PLMN信息C.下行系统带宽D.PHICH配置信息B-15、SIB1的广播周期为()msA.10B.20C.40D.80B-16、假定小区输出总功率为46dBm,在2天线时,单天线功率是()A.46dbmB.43dbmC.49dbmD.40dbmB-17、以下哪个参数不是EPC中QoS参数()A.TAIB.ARPC.GBRD.AMBRA-18、ICIC技术是用来解决()A.邻频干扰B.同频干扰C.随机干扰D.异系统干扰B-19、LTE共支持()个终端等级A.1B.2C.5D.15C-20、正常CP时,1帧包含多少个符号()A.7B.12C.20D.140D-21、室外F频段组网采用的时隙配比为()A.3:09:02B.9:03:02C.10:02:02D.11:01:02A-22、下列对于LTE系统中下行参考信号目的描述错误的是()A.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又称为信道探测)B.下行信道估计,用于UE端的相干检测和解调C.小区搜索D.时间和频率同步D-23、preamble格式中,()可以支持100km的组网A.format0B.format1C.format2D.format3D-24、在频域上,随机接入前导占用()个资源块对应的带宽A.3B.6C.9D.12B-25、扩展CP的时长为()A.4.7usB.5.2usC.33.3usD.16.7usD-26、为抑制干扰,TD-LTE宜采用()A.快速功控B.部分功控C.完全功控D.慢速功控B-27、3G相对于LTE,多了哪个单元()A.D.BBUB-28、3GPP要求LTE系统每MHz下行平均用户吞吐量应达到R6HSDPA的()倍A.1~2B.2~3C.3~4D.4~5C-29、空分复用对应几个码字()A.1个B.2个C.3个D.4个B-30、在LTE下,EPC主要由()和PDNGW,ServingGW,HSS组成A.PDSNB.SGSNC.GGSND.MMED-31、UE在上行反馈控制信令不包括()A.CQIB.PMIC.SINRD.RIC-32、每个小区有()个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A.32B.64C.128D.256B-33、系统信息通过()信道发送至终端A.BCCHB.PCCHC.DCCHD.CCCHA-34、V-PCRF与H-PCRF之间的接口是()A.S9B.S6aC.SpD.S6dA-35、EPC中S10接口是什么网元间的接口()A.MME-SGWB.SGW-PGWC.PGW-PCRFD.MME-MMED-36、哪个信道含有PDCCH使用的符号数的信息()A.PHICHB.PDCCHC.PBCHD.PCFICHD-37、系统消息()包含小区重选相关的其它E-UTRA频点和异频邻小区信息A.SIB1B.SIB3C.SIB4D.SIB5D-38、LTE协议规定的UE最大发射功率是()A.20dbmB.23dbmC.30dbmD.33dbmB-39、下面哪种话单是SGW产生的?()A.SGW-CDRB.PGW-CDRC.S-CDRD.P-CDRA-40、在Normal情况下,一个RB包含()个子载波A.3B.6C.12D.24C-41、以下哪种信道支持空间复用()A.PCFICHB.PHICHC.PDCHD.PDSCHD-42、UDC是()的缩写A.UserDataConvergenceB.UserDatacenterC.UserDataConceptD.UserDatacarrierA-43、LTE中所有的下行物理信道都支持那种发射分集()A.SFBCB.TSTDC.FSTDD.CDDA-44、下面哪种话单是PGW产生的?()A.SGW-CDRB.PGW-CDRC.S-CDRD.P-CDRB-45、LTE系统一共有()组SSS序列A.3B.12C.128D.D.168D-46、下面不属于用户面协议的是()A.RLCB.GTPUC.RRCD.UDPC-47、ServingGW和PDNGW合称是()A.PDSNB.SGSNC.GGSND.SAE-GWD-48、目前要求eNodeB支持RRC连接用户数不少于()A.400B.D.800B-49、下列哪个信道有传输信道映射()A.PBCHB.PCFICHC.PDCCHD.PHICHA-50、PCFICH占用了()个REGA.2B.4C.6D.8B-51、承载对应于PUSCH的HARQ信息的信道是()A.PCFICHB.PHICHC.PDCCHD.PRACHB-52、关于PCRFQoS控制描述错误的是()A.QoS参数由PCRF下发B.可实现业务级的QoS控制C.QoS不包括带宽控制D.可实现会话级的QoS控制C-53、LTE系统中,定义了几种帧结构()A.1B.2C.3D.4B-54、PDSCH不支持下列哪种调制方式()A.BPSKB.QPSKC.16QAMD.64QAMA-55、IMSHSS中存储着AS可以访问的数据,这些数据不包括()A.透明数据(RepositoryData)B.公有用户标识(IMPU或PSI)(IMSPublicIdentity)C.IMPU或PSI的用户状态(IMSUserState)D.鉴权数据D-56、LTE系统对单项用户面时延的协议要求是小于多少ms()A.1msB.5msC.10msD.20msB-5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目前允许2G用户不换卡接入3G网络,即用户将2GSIM卡插入TD手机就可以使用TD网络B.3GPP标准定义,终端使用SIM卡或者USIM卡接入LTE网络,用户数据存储在HSS中C.SIM卡接入3G网络,使用三元组鉴权矢量(RAND,SRES,Kc)D.USIM卡接入3G网络,使用五元组鉴权矢量(RAND,AUTN,XRES,CK,IK)B-58、频域资源调度的最重要的依据是()A.CQIB.UE能力C.系统带宽D.缓存数据量A-59、Ga接口的承载协议是()A.GTP'B.DiameterC.GTPD.RadiusA-60、S1-MME接口存在于MME和哪个网元之间()A.HSSB.SGWC.PGWD.eNBD-61、EPCHSS与AAA之间的接口是()A.ShB.S6aC.WxD.SWxD-62、室外D频段组网采用的时隙配比为()A.2:01:02B.1:01:03C.3:01:01D.3:02:05A-63、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区干扰随机化技术()A.加扰B.交织C.跳频D.IRCD-64、TM3模式在信道条件好的情况下为()A.发送分集B.开环空分复用C.闭环空分复用D.单流波束赋形B-65、3GPP要求LTE系统每MHz上行平均用户吞吐量应达到R6HSUPA的()倍A.1~2B.2~3C.3~4D.4~5B-66、在LTE下,eNodeB通过()接口连接MME()A.S1-UB.S4C.S3D.S1-MMED-67、LTE协议中,定义了几种PDSCH的传输模式()A.5B.6C.7D.8D-68、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MME的功能()A.NAS信令处理B.TAList管理C.合法监听D.漫游控制C-69、20MHz小区支持的子载波个数为()A.300B.600C.900D.1200D-70、以下哪个关于CSFB的说法是错误的()A.CSFB架构中语音业务承载在CS域。B.CSFB要求LTE与2G/3GCS重叠覆盖。C.CSFB要求无线部署中一个LAI尽可能对应到一个TAI中。D.CSFB要求LTEUE支持TA/LA联合更新。C-71、LTE中,寻呼区域大小取决于()A.LAC区大小B.RAC区大小C.TA区大小D.TAlist大小D-72、LTE下,用户通过()方式进行认证A.AKAB.EAP-SIMC.CHAPD.EAP-AKAD-73、MIB信息是携带在哪个下行物理层信道中()A.PDCCHB.PHICHC.PCFICHD.PBCHD-74、关于承载建立的描述错误的是()A.默认承载建立类似于一次PDP激活B.专有承载建立类似于二次PDP激活C.默认承载一定是Non-GBR承载D.专有承载一定是GBR承载D-75、在E-UTRAN系统中,每个小区在20MHz带宽下期望最少支持的用户数是()A.250B.300C.D-76、对于TD-LTE,一个无线帧时间长度()A.0.5msB.1msC.5msD.10msD-77、信道映射的顺序是()A.PDSCH、PDCCH、PHICH、固定位置信道B.PHICH、PDSCH、PDCCH、固定位置信道C.固定位置信道、PHICH、PDCCH、PDSCHD.固定位置信道、PDSCH、PHICH、PDCCHC-78、以下关于SRVCC的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SRVCC发生在UE漫游到LTE覆盖的边缘地区时。B.R9SRVCC支持CS到LTE的语音连续性切换。C.SRVCCMSCS可以新建,避免现网的MSC升级。D.SRVCC基于IMS业务控制架构实现。A-79、LTE下行最多支持()个层的空间复用A.1B.2C.3D.4D-80、LTE协议中规定PCI的数目是()A.512B.504C.384D.508B-81、下列协议中,哪个不归LTE的基站处理()A.RRCB.PDCPC.RLCD.RANAPD-82、室外F频段组网采用的时隙配比为()A.2:01:02B.1:01:03C.3:01:01D.3:02:05C-83、以下哪个流程不是移动性管理流程()A.TA更新B.分离C.附着D.PCC策略控制D-84、LTE支持那种切换()A.硬切换B.硬切换和软切换C.硬切、软切和更软切换D.不支持切换A-85、BCH的最小变化周期是()A.10msB.20msC.40msD.80msC-86、LTE的信道栅格(Raster)为()A.15kHzB.50kHzC.100KHzD.200KHzC-87、S3和S4接口是基于什么协议实现的()A.DiameterB.RadiusC.GTPv2D.GTPv1C-88、LTE系统中,S1接口是eNB与下面哪个网元的接口()A.MMEB.ENBC.RNCD.SGSNA-89、S3接口存在于MME和哪个网元之间()A.HSSB.SGWC.PGWD.SGSND-90、LTE/SAE为UE的位置管理提出()A.TrackingAreaB.RoutingAreaC.LocationAreaD.MobilityAreaA-91、下面不属于控制面协议的是()A.SCTPB.S1APC.APPD.NASC-92、一个CCE对应()个REGA.1B.3C.9D.12C-93、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SGW的功能()A.eNodeB之间的切换的本地锚点B.数据包路由和转发C.合法监听D.PGW的选择D-94、波束赋形(TM7)使用的参考信号为()A.port0B.port1C.port5D.port7C-95、下列哪个信道没有传输信道映射()A.PBCHB.PMCHC.PDSCHD.PHICHD-96、LTE系统中,X2接口是eNB与下面哪个网元的接口()A.MMEB.ENBC.RNCD.SGSNB-97、室外D频段组网采用的特殊时隙配比为()A.3:09:02B.9:03:02C.10:02:02D.11:01:02C-98、下面哪种网元不会产生CDR话单()A.MMEB.PGWC.SGWD.GGSNA-99、对TD-LTE1个时隙单位描述准确的是()A.2个半帧B.十分之一个无线帧C.半个子帧D.一个特殊子帧C-100、下述哪段频段不是3GPP定义E-UTRA的TDD频段()A.BandMHz–1510.9MHzB.Band331900MHz–1920MHzC.Band342010MHz–2025MHzD.Band351850MHz–1910MHzA-101、eNodeB对哪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A.UserplanedataB.RRCsignallingC.NASsignallingD.SystemInformationA–多选1、LTE中CP的作用是()A.避免符号间干扰B.维持正交性C.避免载波间干扰D.决定小区的覆盖范围A,D-2、LTE系统的L2(Layer2)包括哪几层()A.PDCPB.RLCC.MACD.RRCA,B,C-3、EPC中的专有承载建立流程涉及哪些网元()A.MMEB.SGWC.PGWD.CGA,B,C-4、ICIC有关的测量有()A.HIIB.RNTPC.RSRPD.OIA,B,D-5、RLC可以配置为三种数据传输模式,分别是()A.TMB.AMC.OMD.UMA,B,D-6、MME具有以下哪些功能()A.鉴权授权B.NAS信令C.TA列表管理D.PGW和SGW选择E.用户面流量合法监听A,B,C,D-7、PDSCH支持哪些调制方式()A.BPSKB.QPSKC.16QAMD.64QAMB,C,D-8、哪些属于ICIC的干扰抑制技术()A.加扰B.交织C.波束赋形D.IRCD-9、调度一个用户可以使用的资源可能是()A.2CCEB.4CCEC.8CCED.16CCEA,B,C-10、以下哪些流程是移动性管理流程()A.TA更新B.分离C.附着D.业务请求A,B,C,D-11、室内分布场景会用到下列哪几种MIMO模式()A.TM1B.TM2C.TM3D.TM7A,B,C-12、PCC架构中的策略控制规则最后由哪些网元执行()A.SPRB.PCRFC.PCEFD.BBERFC,D-13、上行参考信号包括()A.CRSB.DRSC.DMRSD.SRSC,D-14、在常规CP下,LTE的子载波间隔取决于哪些因素()A.频谱效率B.多径C.多普勒频移D.相位噪声A,C,D-15、常规CP的时长为()A.4.7usB.5.2usC.33.3usD.16.7usA,B-16、LTE系统中上行数据信道支持哪些调制方式()A.QPSKB.16QAMC.BPSKD.64QAMA,B,D-17、与CSFB相比,SRVCC的优势包括()A.业务迁移到IMS/LTE网络,符合网络发展趋势B.便于开展IMS创新业务C.跨运营商接口少,易于实现跨网漫游D.语音和LTE数据业务能够并行A,B,D-18、下列哪些信道没有传输信道映射()A.PBCHB.PCFICHC.PDSCHD.PHICHB,D-19、下列哪些信道有传输信道映射()A.PBCHB.PCFICHC.PDCCHD.PDSCHA,D-20、下行子帧中,控制区域可以占几个个符号()A.1B.2C.3D.4A,B,C,D-21、和小区搜索有关的信道和信号有()A.PBCHB.PSSC.SSSD.RSA,B,C,D-22、LTE空中接口协议栈控制面部分包括()A.PHYB.MACC.RLCD.PDCPE.RRCA,B,C,D,E-23、SAE-GW是以下哪些网元的合称()A.SGWB.PGWC.MMED.HSSA,B-24、以下哪些属于虚拟HLR或虚拟HSS的功能()A.支持分用户号段配置局数据,不同的管理员可管理不同的用户号段B.HLR/HSS融合设备可以为各个虚拟HSS配置BOSS操作用户及其权限C.可独立配置各个虚拟HLR或虚拟HSS的业务配置(如漫游限制、VLR接入控制等)D.可为各个虚拟HLR或虚拟HSS进行独立统计测量A,B,C,D-25、上行功控的目的是()A.补偿路损B.补偿阴影余量C.抑制小区干扰D.降低手机发射功率A,B,C,D-26、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定义的天线端口包括()A.port0B.port1C.port2D.port3A,B,C,D-27、以下属于TD-LTE上行物理信道的是()A.PUSCHB.PRACHC.PCFICHD.PMCHA,B-28、对于TD-LTE,适用于中/高速移动的MIMO模式包括()A.发射分集B.开环空间复用C.双流预编码D.多用户E.基于码本的波束赋形A,B-29、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主要包括有()A.小区间干扰随机化(Inter-cellinterferencerandomisation)B.小区间干扰消除(Inter-cellinterferencecancellation)C.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Inter-cellinterferencecoordination)D.小区间干扰平均(Inter-cellinterferenceaverage)A,B,C-30、小区物理ID由哪些参数决定()A.PSSB.SSSC.CRSD.DRSA,B-31、下面哪些是LTE系统中的网元()A.MMEB.RNCC.eNodeBD.NodeBA,C-32、UE的传输模式包括()A.Single-antennaportB.Transmitdiversity&spatialmultiplexingC.Open-loop&Closed-loopspatialmultiplexingD.Multi-userMIMOA,B,C,D-33、LTE同步过程中,无线帧同步是通过什么信号来实现的()A.PBCHB.PSSC.SSSD.RSB,C-34、MIB块里包含下列()信息A.系统帧号B.PLMN信息C.下行系统带宽D.PHICH配置信息A,C,D-35、MME用到了以下哪些协议()A.DiameterB.S1-APC.GTPD.RANAPA,B,C-36、多天线技术中,主要的增益包括()A.分集增益B.赋形增益C.空间复用增益D.编码增益A,B,C-37、和PDSCH有映射关系的传输信道、控制信息有()A.DL-SCHB.PCHC.MCHD.DCIA,B,D-38、上行PUCCH反馈的控制信令包括()A.PMIB.CQIC.RID.QoSA,B,C-39、以下关于PCC的描述,正确的是()A.3GPPPCC架构中PCEF是策略执行实体B.3GPPPCC架构中SPR是签约数据库C.BBERF与PCEF之间无直接接口D.AF是业务功能实体A,B,C,D-40、与SRVCC相比,CSFB的优势在于()A.无需部署IMS,新增网元少,网络部署快B.由现网提供CS业务,用户业务感受一致C.跨运营商接口少,易于实现跨网漫游D.语音和LTE数据业务能够并行A,B,C-41、在LTE中,以下哪些信道是属于逻辑信道()A.BCCHB.PCCHC.DTCHD.CCCHA,B,C,D-42、以下哪些是EPC中QoS参数()A.QCIB.ARPC.GBRD.MBRA,B,C,D-43、从资源协调方式上可将ICIC分为()A.部分频率复用(FFR)B.软频率复用(SFR)C.全频率复用D.动态ICICA,B,C-44、如下属于eNodeB功能的有()A.IP头压缩B.无线资源管理C.空闲态下移动性管理D.寻呼信息的调度和传输A,B-45、PDSCH接受哪些传输信道的映射()A.BCHB.PCHC.DL-SCHD.MCHB,C-46、LTE数据信道采用的调制技术包括()A.BPSKB.QPSKC.16QAMD.64QAMB,C,D-47、特殊时隙中UpPTS可以占用几个符号()A.1B.2C.3D.4A,B-48、LTE语音解决方案有()A.SRVCCB.CSFBC.VOIPD.DR-VCCA,B-49、EPCHSS的主要功能包括()A.用户签约数据的存储B.用户位置信息的存储C.保存UE接入了PGW的地址信息,为了后续支持切换到non-3GPP网络D.支持BOSS业务开通接口A,B,C,D-50、按资源占用时间来区分,LTE调度包括()A.静态调度B.半静态调度C.动态调度D.QoS调度A,B,C-51、EPC产生的话单类型包括()A.SGW-CDRB.PGW-CDRC.eG-CDRD.S-CDRA,B-52、eUTRAN通过以下哪些接口连接EPC()A.S1-MMEB.S1-UC.GnD.S5A,B-53、在LTE中,功率控制包括()A.上行功率控制B.上行功率分配C.下行功率控制D.下行功率分配A,D-54、物理信道PDSCH映射为传输信道为()A.BCHB.MCHC.PCHD.DL-SCHC,D-55、以下哪些接口是属于HLR/HSS融合设备的接口()A.GrB.S6aC.S6dD.Lh/Lh’A,B,C,D-56、下行定义了那几种参考信号()A.小区专用参考信号B.Sounding参考信号C.MBSFN参考信号D.UE专用参考信号(DRS)A,C,D-57、EPC中的附着流程涉及哪些网元()A.MMEB.HSSC.SGWD.PGWA,B,C,D-58、MME可以支持以下哪些接口()A.S6aB.S1-MMEC.GbD.Iu-PSA,B-59、LTE功率控制的类型包括()A.开环功控B.闭环功控C.内环功控D.外环功控A,B,C,D-60、RLC层有三种传输模式()A.透明模式TMB.非透明模式NTMC.非确认模式AMD.确认模式UMA,B,D-61、E-UTRA小区搜索基于()完成A.主同步信号B.辅同步信号C.下行参考信号D.PBCH信号A,B-62、SAE-GW要求能够接入以下哪些网络()A.LTEB.CDMAC.WiFID.WiMAXA,B,C,D–判断:1、LTE支持两种类型的无线帧结构:类型1,适应于全双工和半双工的FDD模式,类型2适应于TDD模式。对错对-2、eNB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通信,可进行小区间优化的无线资源管理。对错对-3、上行控制信息UCI映射PUCCH、PUSCH信道,下行控制信息DCI映射PDCCH、PDSCH信道。对错错-4、PHICH信道承载HARQ的ACK/NACK。对错对-5、采用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可提高小区边缘的数据率和系统容量等。对错对-6、EPCHSS不再支持SGSN的位置更新。对错错-7、E-UTRA系统达到的峰值速率与UE侧没有关系,只与ENB侧有关系。对错错-8、LTE支持上下行功率控制。对错错-9、TD-LTE中,如果采用闭环的空间复用技术,终端侧既要反馈矩阵秩指示又要反馈预编码矩阵指示。对错错-10、LTE系统天线端口是一种可用的无线资源。对错对-11、LTE系统只支持PS域、不支持CS域,语音业务在LTE系统中主要通过VOIP业务来实现。对错对-12、PDCCH使用的符号数的信息是由PCFICH信道承载。对错对-13、MME可以产生CDR话单。对错错-14、用户面流量合法监听可以在MME上完成。对错错-15、MME提供S6a和S1-MME接口。对错对-16、TD-LTE的工作带宽是灵活可配的,但其中广播信道占用的带宽恒为72个子载波。对错对-17、LTE中所有的下行物理信道都支持SFBC发射分集模式。对错对-18、随机接入前导是由Zadoff-Chu序列生成。对错对-19、当没有部署PCRF系统时,PCEF可以采用静态PCC策略管控的方式来区分用户和业务进行策略和计费控制。对错对-20、RANAP协议使用在S1-MME接口之上。对错错-21、专有承载可以有non-GBR类型的QoS。对错对-22、Sp接口是3GPP标准没有详细定义的接口。对错对-23、S1-AP协议使用在S1-MME接口之上。对错对-24、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在天线端口0-4中的一个或多个端口上传输。对错对-25、采用高阶天线MIMO技术和正交传输技术可以提高小区边缘性能。对错错-26、SRVCC相比CSFB,对UE没有特殊需求。对错错-27、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承载一个子帧中用于PUCCH传输的OFDM符号格式的信息。对错错-28、SRVCC和CSFB是LTE中两种性能相当的技术,只是技术实现方案不一样。对错错-29、LTE系统中,无线传输方面引入了OFDM技术和MIMO技术。对错对-30、采用高阶天线MIMO技术和正交传输技术可以提高平均吞吐量和频谱效率。对错对-31、每个小区使用的preamle码组都是相同的。对错错-32、TD-LTE中,基于码本的波束赋性技术既要使用小区相关的RS(referencesignal)也要使用用户相关的RS。对错错-33、SMSoverSGs是指短消息业务不需要回落到CS域,而是基于LTE网络传输,对SMSC没有升级需求。对错对-34、LTE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上承载了邻区相关的信息。对错错-35、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多个UE可能使用一个前导码。这种现象称为随机接入冲突。随机接入冲突在第3步骤中解决。对错错-36、天线端口是由参考信号来定义的。对错对-37、干扰协调技术实质上是一种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对错对-38、MME具有SGW和PGW的选择功能。对错对-39、在LTE系统中,为了支持成对的和不成对的频谱,支持频分双工(FDD)模式和时分双工(TDD)模式。对错对-40、MIB和SIB均在BCH上发送。对错错-41、LTE上下行传输使用的最小资源单位是RE。对错对-42、LTE系统中采用了软切换技术。对错错-43、对于控制信道PDCCH,配置不同的CCE等级有不同覆盖。对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TD_LTE知识竞赛参考题库_技术原理.docx
文档介绍:
1、PBCH支持的调制方式是()A.BPSKB.QPSKC.16QAMD.32QAMB-2、上行的解调参考信号为()A.CRSB.DRSC.DMRSD.SRSC-3、LTE下,EPC主要由MME和(),ServingGW,HSS组成A.AAAB.SGSNC.GGSND.PDNGWD-4、preamble码的format4可以在()时隙中传输A.Slot0B.Slot1C.DwptsD.UpptsD-5、上行功控中,PRACH只有()A.开环功控B.闭环功控C.内...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TD-LTE技术原理介绍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TD-LTE技术原理介绍
上传于||文档简介
&&T​D​-​L​T​E​技​术​原​理​介​绍
大小:11.3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热销排行榜
1.2.3.4.5.6.7.8.9.10.
最近浏览的其他商品
浏览更多同类商品
【 】??????????
TD-LTE网络规划原理与应用
移动宽带技术丛书
978-7-115-30410-0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读者对象:
¥49.00&&&
立刻节省:¥19.00
所属分类:
一是取材新颖、内容全面:本书选题针对LTE的TDD模式。由于UMTS的TDD模式在3G时代只在中国大规模应用,所以国外关注较少。但到了LTE以及后续的4G时代,国外已经开始广泛关注并开展研究,但针对TDD关键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环节,国外仍以FDD为主辅助介绍TDD的方式在论述。因此,本书可以将TDD技术作为主流应用,结合在中国部署的多年实际经验,为中国标准真正走向世界迈出重要一步。&br/&
二是专业权威、独具特色:本书作者大部分从3GPP TD-SCDMA技术商用前就投身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针对TDD的系统关键技术和组网方面的研究经验,在本行业领域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对技术和标准化有着自己独到、深入和权威的认识和理解。目前出版的同类书籍与本选题相近的大部分为国外针对FDD模式的论述,但TDD有其专有的关键技术,并形成独特性的应用方式,所以本书针对TD-LTE的专门论述,独具特色。&br/&
三是准确可靠、深入浅出:本书从通信系统的研究方法入手,着重介绍了各种通信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使读者理解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然后进一步讲解通信系统实际组网会遇到的各种规划问题,并一一详细分析链路预算、容量估算、无线资源规划等内容,使读者深入掌握系统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全景概念。
《TD-LTE网络规划原理与应用》是一本专门介绍TD-LTE 系统组网规划技术的图书,以实际组网应用为目的,从组网研究的分析建模方法入手,逐步探讨TD-LTE 组网关键技术的影响,最终将目标定格为讨论实际可行的网络规划方法和策略。
  《TD-LTE网络规划原理与应用》可供从事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人员、网络规划设计工程师、网络优化工程师、运营商网络设计规划人员,以及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第1章 TD-LTE系统概述 1&br/&
1.1 TD-LTE标准 1&br/&
1.1.1 3GPP概况 1&br/&
1.1.2 TD-LTE的标准化过程 6&br/&
1.2 TD-LTE网络架构 9&br/&
1.3 TD-LTE空口协议与信道设计 11&br/&
1.4 TD-LTE与其他系统的对比 14&br/&
1.4.1 TD-SCDMA 14&br/&
1.4.2 LTE FDD 15&br/&
1.5 TD-LTE的发展演进 19&br/&
1.5.1 载波聚合技术 19&br/&
1.5.2 中继(Relay)技术 20&br/&
1.5.3 多天线(MIMO)增强 21&br/&
1.5.4 小结 23&br/&
1.6 参考文献 23&br/&
第2章 TD-LTE关键技术的演进 25&br/&
2.1 多址技术 25&br/&
2.1.1 下行方向 25&br/&
2.1.2 上行方向 28&br/&
2.1.3 与TD-SCDMA的差异 29&br/&
2.2 多天线技术 30&br/&
2.2.1 下行 30&br/&
2.2.2 上行 37&br/&
2.2.3 与TD-SCDMA的差异 37&br/&
2.3 链路自适应技术 38&br/&
2.3.1 AMC 38&br/&
2.3.2 HARQ 39&br/&
2.3.3 与TD-SCDMA的差异 42&br/&
2.4 功率控制 43&br/&
2.5 信道调度技术 44&br/&
2.5.1 下行 45&br/&
2.5.2 上行 46&br/&
2.5.3 与TD-SCDMA的差异 47&br/&
2.6 小区间干扰减轻技术 48&br/&
2.7 小区搜索 51&br/&
2.8 随机接入 53&br/&
第3章 TD-LTE网络规划基本原理 57&br/&
3.1 无线网络基本特征 57&br/&
3.1.1 覆盖特征 57&br/&
3.1.2 容量特征 73&br/&
3.1.3 覆盖和容量的评价指标 85&br/&
3.1.4 覆盖和容量提升方法 87&br/&
3.2 无线网络设计的基本原理 88&br/&
3.2.1 无线网络的生命周期 88&br/&
3.2.2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91&br/&
3.2.3 规划输入参数需求 95&br/&
3.2.4 规划输出结果需求 100&br/&
3.3 参考文献 102&br/&
第4章 无线系统建模 103&br/&
4.1 业务特性建模 106&br/&
4.1.1 业务QoS要求112&br/&
4.1.2 业务的空口支持速率要求 116&br/&
4.2 组网场景建模 117&br/&
4.2.1 拓扑结构模型 117&br/&
4.2.2 业务特征模型 122&br/&
4.2.3 移动性模型 123&br/&
4.2.4 无线传播环境模型 124&br/&
4.2.5 主要组网场景划分 126&br/&
4.3 网元功能建模 126&br/&
4.3.1 物理层建模 126&br/&
4.3.2 媒体接入层建模方法 129&br/&
4.3.3 无线资源控制层建模方法 130&br/&
4.3.4 应用层建模方法 132&br/&
第5章 天线建模 134&br/&
5.1 天线基础 134&br/&
5.1.1 天线增益 134&br/&
5.1.2 方向图 135&br/&
5.1.3 极化方向 136&br/&
5.1.4 天线参数 138&br/&
5.1.5 多天线技术 140&br/&
5.2 天线形态 141&br/&
5.2.1 基站天线形态 141&br/&
5.2.2 终端天线形态 143&br/&
5.3 天线建模 145&br/&
5.3.1 单天线建模 145&br/&
5.3.2 天线阵列建模 148&br/&
5.4 参考文献 152&br/&
第6章 无线信道建模 153&br/&
6.1 无线信道传播原理 153&br/&
6.2 无线信道衰落特点及分类 154&br/&
6.2.1 大尺度衰落 155&br/&
6.2.2 小尺度衰落 155&br/&
6.2.3 移动多径信道参数 155&br/&
6.3 大尺度衰落信道建模 158&br/&
6.3.1 COST231路损模型 158&br/&
6.3.2 IMT-2000路损模型 162&br/&
6.3.3 IMT-Advanced路损模型 164&br/&
6.3.4 SPM校正路损模型 168&br/&
6.4 小尺度衰落信道建模 168&br/&
6.4.1 标量信道建模 169&br/&
6.4.2 矢量信道模型 170&br/&
6.5 射线跟踪模型 178&br/&
6.5.1 射线跟踪模型原理 178&br/&
6.5.2 射线跟踪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179&br/&
6.6 参考文献 180&br/&
第7章 系统仿真方法 181&br/&
7.1 静态系统仿真建模 181&br/&
7.1.1 应用需求 181&br/&
7.1.2 流程设计 182&br/&
7.1.3 接口形式及提取方法 186&br/&
7.1.4 接口应用及评估方法 187&br/&
7.2 动态系统仿真建模 188&br/&
7.2.1 应用需求 188&br/&
7.2.2 流程设计 189&br/&
7.2.3 接口形式及提取方法 192&br/&
7.2.4 接口应用及评估方法 195&br/&
7.3 半静态系统建模 195&br/&
7.3.1 应用需求 195&br/&
7.3.2 流程设计 196&br/&
7.3.3 接口形式及提取方法 196&br/&
7.3.4 接口应用及评估方法 197&br/&
第8章 TD-LTE无线参数规划 199&br/&
8.1 帧结构配置规划 199&br/&
8.1.1 帧结构配置的规划 199&br/&
8.1.2 特殊子帧配置的规划 200&br/&
8.1.3 举例 200&br/&
8.2 TD-LTE网络频率规划 203&br/&
8.3 TA List规划 204&br/&
8.3.1 TA相关概念 204&br/&
8.3.2 TA List/TA规划方法 205&br/&
8.4 PCI规划 206&br/&
8.4.1 物理信道对PCI的约束 206&br/&
8.4.2 PCI规划原则 211&br/&
8.5 信道参数规划 211&br/&
8.5.1 PHICH 211&br/&
8.5.2 PCFICH 216&br/&
8.5.3 PRACH 217&br/&
8.5.4 PUCCH 222&br/&
8.5.5 SRS 231&br/&
8.6 下行功率规划 235&br/&
8.6.1 概述 235&br/&
8.6.2 CRS信号功率分配方法 237&br/&
8.6.3 PSS、SSS信号功率分配方法 240&br/&
8.6.4 PBCH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240&br/&
8.6.5 PCFICH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240&br/&
8.6.6 PHICH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241&br/&
8.6.7 PDCCH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241&br/&
第9章 TD-LTE无线网络容量 243&br/&
9.1 峰值速率 243&br/&
9.1.1 理论峰值速率计算方法 243&br/&
9.1.2 瞬时峰值速率计算方法 250&br/&
9.2 频谱效率 251&br/&
9.2.1 频谱效率的定义 251&br/&
9.2.2 吞吐量的评估 252&br/&
9.3 接入用户容量 253&br/&
9.3.1 高层协议开销 254&br/&
9.3.2 物理层协议开销 263&br/&
9.3.3 单业务用户容量 268&br/&
9.3.4 混合业务用户容量 270&br/&
9.4 寻呼用户容量 271&br/&
9.4.1 寻呼过程 271&br/&
9.4.2 寻呼容量 275&br/&
第10章 TD-LTE无线网络覆盖 278&br/&
10.1 业务信道链路预算 278&br/&
10.1.1 流程 278&br/&
10.1.2 下行资源组合配置 281&br/&
10.1.3 上行资源组合配置 282&br/&
10.1.4 业务负荷 282&br/&
10.2 控制信道链路预算 284&br/&
10.2.1 流程 284&br/&
10.2.2 下行控制域负荷折算 285&br/&
10.2.3 上行控制信道负荷折算 289&br/&
第11章 系统间共存干扰分析 291&br/&
11.1 系统间共存干扰原理 291&br/&
11.1.1 干扰的产生 291&br/&
11.1.2 干扰的分类 293&br/&
11.2 系统间共存干扰场景 297&br/&
11.2.1 拓扑类型 297&br/&
11.2.2 干扰类型 298&br/&
11.3 系统间共存指标 302&br/&
11.4 系统间共存干扰分析与计算 302&br/&
11.4.1 计算原理 302&br/&
11.4.2 确定性计算方法 304&br/&
11.4.3 蒙特卡罗仿真方法 307&br/&
11.5 系统间共存实例 308&br/&
11.5.1 确定性计算实例 308&br/&
11.5.2 蒙特卡罗仿真实例 310&br/&
第12章 无线网络规划实例 314&br/&
12.1 网络需求分析 314&br/&
12.1.1 规划区域和目标 314&br/&
12.1.2 业务和话务模型选择 316&br/&
12.1.3 天线模型选择 317&br/&
12.2 网络预规划 319&br/&
12.2.1 覆盖估算实例 320&br/&
12.2.2 容量估算实例 323&br/&
12.2.3 网络规模估算实例 325&br/&
12.3 小区规划 325&br/&
12.3.1 站址规划和自动RF规划 325&br/&
12.3.2 无线勘察与站址更新 328&br/&
12.3.3 无线信道参数规划 330&br/&
12.3.4 PCI规划 330&br/&
12.3.5 邻区规划 331&br/&
12.4 网络仿真分析 331&br/&
12.4.1 地理化形式仿真分析 333&br/&
12.4.2 系统级仿真结果分析 334&br/&
12.5 小结 335&br/&
第13章 附录:动态云平台(DCP) 337&br/&
13.1 云平台架构 337&br/&
13.2 功能说明 338&br/&
缩略语 341
客服专线:010- 客服邮箱:
Copyright & 北发图书网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北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向老师请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