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三岁,现在孩子上幼儿园园了,我不知道...

第三节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全文)
小杨老师走了以后,温娜突然想起,她可以到有大沙坑的大幼儿园去咨询一下,假装自己的孩子要入园,了解他们是如何照顾新入园的孩子的。自己的女儿不在那所幼儿园,如果自己能去看一看在那所幼儿园里的孩子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孩子是否快乐,自己就更能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如果这所小幼儿园跟那所是一样的,就可以再呆一段时间,如果不一样,孩子去上那所大幼儿园也不迟。
她很为自己的想法兴奋,马上收拾一下,骑车上大沙坑的幼儿园去了。
这所幼儿园有专门负责对外咨询的部门,老师热情接待了温娜。幼儿园有专门供来访人员谈话的场所,布置得很温馨。坐下来后,温娜问负责咨询的老师:“我不知道你们这所幼儿园是怎样照顾刚入园的新宝宝的,我朋友的孩子在一所小幼儿园……”
温娜将女儿在那所小幼儿园经历的事情一一叙述了一遍,看看这所大幼儿园是怎样回答的,她觉得有比较才有鉴别。
温娜问:“宝宝第一天入园时没哭,为什么上了一天哭得反而凶了?”
老师说:“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宝宝在家里一直跟家人在一起,家庭环境和家里的人成为宝宝生活的所有内容,我们从儿童心理学上讲,就是宝宝已经同化了家庭。自己家的环境成了他的自然环境。虽然家里人也经常带宝宝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但那时有家人跟孩子在一起,家人成为宝宝的心理支持,也叫安全参照点。就是宝宝只要知道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无论什么样的陌生环境,孩子的感觉都是安全的。但宝宝上了幼儿园就离开了这种安全环境,他被放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中间,从来没有这么多陌生的大人和孩子长时间跟他在一起,包括吃饭睡觉,家人也没有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过宝宝。在这种情况下,宝宝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被家人抛弃了,所以就会特别恐惧,特别忧伤。”
温娜觉得这个老师解释地很有说服力,她接着又问:“那为什么他第二天会哭得比第一天厉害?”
老师说:“因为第一天他没有经验,以为还像以前一样家人会跟他在一起,妈妈是暂时离开。但有了第一天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之后,他发现跟以前的任何情况都不同,而且老师对他的照顾方式也和家人不一样,小朋友也没有一个是认识的,宝宝就有了第一天在幼儿园的不愉快经验,于是第二天就会坚决拒绝去幼儿园。”
温娜说:“朋友家宝宝上的幼儿园跟你们的幼儿园理念也很接近,应该也是会使孩子们快乐的一个幼儿园,为什么宝宝上了一天幼儿园会留下痛苦的经验呢?”
这位老师回答说:“不要说宝宝,就是成人,从一种已经熟悉的生活进入另外一种不熟悉的生活时,内心都会惶恐不安。在还没有适应新的生活的时候,人们普遍比较注意那些不好的,令自己不舒服的事情的感受。所以,初期的体验一定是不愉快的多,愉快的少。等宝宝开始适应幼儿园了,就会逐渐地去感觉那些令他愉快的事情,慢慢地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少,愉快的就会多,那个时候,宝宝就适应幼儿园了。”
温娜想想这位老师说得有道理,现在她理解了为什么自己的宝宝第一天不哭,第二天哭得那么凶,应该不是幼儿园可怕,而是孩子适应过程的自然现象。
温娜又问:“那位朋友说他们宝宝在那所幼儿园里从早到晚都在哭,而老师又那么忙,在宝宝新入园的时候,怎么照顾新入园的宝宝呢?”
这位老师说:“这得看具体情况 ,刚入园的孩子老师们当然得多照顾一些,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有新孩子入园的时候,老师们要调整工作,专门有一个老师负责照顾新来的宝宝,但这个老师不是一直照顾这个宝宝,是以一位老师为主,其他老师为辅。”
温娜问:“宝宝刚离开妈妈来幼儿园,如果有一位老师持续照顾,宝宝容易对这个老师产生依恋,这样更加容易度过入园的痛苦时期,要是多位老师照顾,宝宝不知道该依恋哪一个老师,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又是一个难题?”。
咨询老师笑了一下,显然又集聚一下足够的耐心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温娜暗暗地下决心,为了女儿,一定要把自己的疑虑都搞清楚。
咨询老师说:“以一个老师为主,其他老师为辅,不是一会换一个老师,负责照顾宝宝的老师,要关注到孩子所有的困难和吃喝拉撒,以及刚入园以后生活能力方面的学习,我们叫做日常生活训练。在宝宝出现情况的时候,像流鼻涕、尿、吃饭时需要特殊照顾等等,其他老师也可以协助照顾新来的宝宝。如果一个孩子入园期所有的事情都由一个老师照顾,宝宝会很快依附于那个照顾他的老师,对宝宝入园期的焦虑确实有缓解作用,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宝宝会把专门照顾他的老师当成第二个替代妈妈,在入园期结束之后,仍然只要那个曾经依附过的老师,不愿意接纳别的老师。更加糟糕的是,宝宝会在那个老师担负自己的工作并照顾其他孩子时,感觉到被忽视产生嫉妒心理等不良情绪,这种情绪会保持很久,而且很难消除。除非把宝宝和这个老师分开,宝宝才不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所以一旦造成这种局面,宝宝断了一次妈妈,还得再断一次老师。”
说到这,温娜觉得自己听明白了。她又接着问:“据说他们家的宝宝在入园前就已经会上卫生间,不尿了,为什么上了幼儿园后,反而又开始尿裤子?”
老师说:“这也是正常现象,宝宝在两岁多到三岁多的时候有个肛欲期,到了这个时候,宝宝会练习有意识地憋住大小便,不像以前那样,有了就尿,没有就不尿。在做了大小便练习之后,宝宝有了便意以后会憋到自己想要解的时候再解,这样才能慢慢的练习到自由地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孩子刚刚开始这种练习的时候,会突然尿裤子,拉裤裆,因为他们还不熟练,在练习的时候出现失误是正常的。”
温娜说:“肛欲期我是知道的,为什么宝宝上了幼儿园之后才开始肛欲期,是不是孩子由于痛苦的原因大小便失禁呢?”
咨询老师微笑着说:“应该不是痛苦地大小便失禁。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大多数这种情况是由于到了一个新环境,上厕所对孩子来说成为一件很重要很特别的事情。以前在家里孩子没有遇到有了大小便怎么解决的困难,所以没有专门憋过,但到了新环境后,孩子有了大小便不能像家里那样到熟悉的地方以熟悉的方式去解决。所以大小便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孩子就开始控制大小便。这样,入园就引发了肛欲期现象。”
老师加了一句,“按照人类发展的原理,出现这种现象是一种进步的标志。”
温娜在心里唏嘘着,如果没有人讲,大多数人会把重新尿裤子当成是退步的现象。
话说到这里,温娜有点不好意思再往下问,因为她所担心的问题,在这位老师嘴里都成了正常现象,看来自己是多虑了。自己的宝宝没在这个幼儿园,老师不会为了掩盖自己或者隐藏幼儿园的不足而欺骗她,而且老师说得有理有据。
但温娜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她接着问:“对不起!我还有两个问题想帮朋友问一下,孩子出来鼻涕在你们幼儿园能够受到老师及时的关注吗?”
咨询老师没有听懂,认真地看着她说:“你是说孩子流出来鼻涕了,老师看到了不擦,还是老师根本就没有看到?”
温娜也被问住了,只好说:“我也不了解具体情况,只听朋友说,孩子的鼻涕经常吊在嘴唇上,有时候孩子会下意识地去舔,也没见老师及时来给孩子擦掉。”
咨询老师笑着说:“噢,是这样。不知道你朋友家孩子上的是哪家幼儿园。在我们这里,孩子刚入园的时候,老师会及时替他们擦掉鼻涕,但有时候孩子鼻涕流出来了,老师没有看到,就没办法及时擦。如果家长身处这样的环境,出于对孩子的担心,也是因为父母的眼睛只盯着自己的孩子,所以会很容易注意到那些情况,如,鼻涕流出来了,裤子尿湿了等。但老师很可能在这个时候,关注着前后左右好几个孩子,哪个孩子的工作需要引领,哪个孩子出现了不当的行为,以及怎么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还有,我们认为一个孩子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成人没有第一时间替他解决,他就会想办法自己来解决,孩子的能力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在我们幼儿园,孩子刚入园的时候,我们老师会教他们怎么做,到什么地方拿纸,擦完了以后,用完的纸扔在哪里。过了入园期的孩子,有时候鼻涕出来了,老师会故意不替他们擦,让他们有机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人类只有有机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了,才能真正获得身心的自由。”
温娜说:“再问最后一个问题,朋友说她去接孩子的时候,明明她已经在教室的外间了,这时她的孩子哭了,老师却把孩子揽在怀里,安慰了一会,才让孩子下地来自己去找妈妈。朋友不明白,为什么这位老师不让孩子第一时间去找妈妈?”
咨询老师又笑笑说:“这还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问题,每个老师应该都有自己的想法,可能有的老师会直接让孩子去找妈妈,有的老师会把孩子领过来,送到妈妈的手里,你说的这位老师,应该有她自己的想法。据我理解,有可能是她觉得一天结束了,孩子要离开幼儿园了,在见到妈妈之前,老师先抱一抱她,跟她建立一个情感关系,这样孩子去找妈妈的时候,就带着对老师的信任和老师给她的温情去找妈妈,明天孩子再来幼儿园的时候,内心中就会留存着昨天那个对她温情过的老师,所以就不会感觉到太无助。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
论咨询老师讲得对不对,如果这样理解,温娜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温娜也觉得这么说比较有道理,那所小幼儿园的负责老师的确是一个有水平的老师。
咨询老师又接着说:“你朋友孩子上的幼儿园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老师,而且据我们的经验,孩子只要送去了,如果没有发现老师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做法,没有发现教育理念中确实让家长不接受的内容,家长最好尽可能地放松自己,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更好的适应。”
结束了这场谈话,温娜觉得自己心里的一个疙瘩被解开了,她真正有信心让孩子在那个小幼儿园了。
李跃儿贴心话:
&适应是人类的生物性所决定的,既然是生物性,就很难发生如化学反应般快速的结果,所以适应是需要过程的。家长要能感受到孩子的痛苦并理解这种痛苦,接纳孩子逃避痛苦的行为和表达忧伤的情绪,不要因为孩子的痛苦而痛苦,因为孩子的忧伤而忧伤,最后做出把孩子带离他要适应环境的决定,这么做对孩子是不利的。家长必须把自己和孩子的心理感受分开,让孩子成长起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这样,孩子在经历了痛苦之后才能获得成长。
本文来源:网易亲子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330条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您好,我的孩子三岁半刚上幼儿园,刚上幼
您好,我的孩子三岁半刚上幼儿园,刚上幼
基本信息:女&&3岁半
发病时间:最近一个星期
病情描述及疑问:您好,我的孩子三岁半刚上幼儿园,刚上幼儿园因为胆小尿尿到裤子上了,所以我跟老师说让她关照卡孩子及时提醒孩子尿尿,最近孩子回家有时刚尿完尿几分钟又说要去尿,尿又尿一点点,晚上又尿了几次床,尿的也不多,我不知道需不需要去医院看看还是顺其自然呢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阑尾炎
周围血管疾病
甲状腺乳腺
颈肩腰腿痛等外科疾病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冠县桑阿镇中心卫生院&&&外科
分析:该情况可以考虑是尿道炎
建议:你好,这种情况一般考虑尿道炎的可能,建议去医院小儿外科进一步检查治疗
有关的更多问题,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上幼儿园的孩子,妈妈请看过来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起点,我相信自从开学到现在,幼儿园的家长们肯定还在紧张和不安之中,因为多数孩子都会有哭的表现,即便孩子不哭,但是我们这些家长肯定也会担心,在幼儿园吃的怎么样啊,喝水了吗,睡觉了吗,听老师话了吗等等等等。
我家童宝今年也上幼儿园,所以面临都是同一些问题,我想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们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有一些准备。我们就是孩子们的榜样。我们坚强了孩子才会有更安全感。
先说一下我家童宝的情况:
幼儿园第一天:早上送没哭,下午接没哭,而且很开心,还不愿意离开幼儿园,奶奶接完了在幼儿园操场上玩了半天才回家,也吃饱了,摸肚子就看出来了,回家只吃了些水果。但是中午没睡觉,也没影响别的小朋友。老师说只睁着眼睛玩。
幼儿园第二天:早上送没哭,路上很开心,还唱歌,下午接没哭,有点好动,吃饭喝水都可以。中午睡觉了,自己睡的,醒了没哭,有进步。
幼儿园第三天:早上送没哭,表现不错,也喜欢去幼儿园,晚上接也没哭。
幼儿园第四天:早上送的时候哭了,到了班级门口不进去,然后就哭了,老师把他带进去然后我就很快出来了。晚上接的时候没哭,老师表扬了他,说表现很好,吃饭也吃的很多,一直没哭,老师原话:“开始和小朋友打成一片了,淘气哦,中午自己独立入睡的,醒了没哭,很好哦”
幼儿园第五天:早上在家里不愿意去幼儿园,说多了会哭,不出门,后来楼上有个小哥哥高兴的去幼儿园了,他才跟我出来,一路上也很开心,自己进的班里,看着我,老师说跟妈妈再见吧,一听再见要哭了,我赶紧关上门就走了。
童宝应该算是省心又放心的孩子了,但是我之前真的是作了足足的心里准备,因为童宝是班里最小的孩子,自理能力不是很好,所以有这个心里准备,不哭也是在情理之中,童宝从小就到处的玩,参加各种比赛,参加各种活动,就算奶奶带在别的小区,也能跟不认识的孩子玩到一起。所以适应的快些也是自然。在这里强烈建议孩子小的家长多带孩子出去,多交小朋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哈哈。
不建议之处:
1: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不坚强。
我一直是早上送童宝,晚上奶奶接,曾经看见有些家长,孩子表现很好,也没有哭,但是妈妈却哭了,我不建议这样,孩子都是我们亲生的,谁心里也不舒服,但是不能在孩子面前哭啊,这样孩子就晕了,他不知道去幼儿园是好还是不好啊,好的话妈妈为什么哭啊,要多鼓励孩子,表扬孩子。
2:孩子长大了,不要老抱着
还有的家长送孩子的时候抱着一直抱到教室,导致孩子在门口就抱着家长的勃子怎么也放不开,最后还是老师死活给拉下去的,弄的孩子这哭的啊,不是亲妈看着也心疼,所以啊您就别抱着了,已经三岁多了,已经长大了,我们要经常跟孩子说宝贝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作,长大就要自己走了。不能抱,发挥你的语言能力吧,但也不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抱,除了这个时间你喜欢就抱吧。
3:在门口或从窗户处看
千万别这样,孩子如果哭了,你听见了弄的自己心里也难受,既然上幼儿园了,就对老师放心吧,相信老师,哭一会没事的,万一孩子都没事了,从窗户或门口看见家长了,那肯定是又重新开始哭了,会哭的更严重,所以建议家长狠一点心,别想的那么多,这个时间就是让孩子们学习的时候,相信孩子个个都是好样的。
4:疑心太重
心里老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怎么怎么样了,弄的班也上不好,事也办不好。孩子在家里哭了或说幼儿园不好了,会想是不是受欺负了,要不就是老师对孩子不好了。
我建议千万别这么想,一方面把自己弄的心情很不好,班也上不好,另一方面孩子刚上幼儿园,孩子不会受欺负的,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在适应幼儿园所有的一切,至于老师对孩子不好,我相信童宝班的老师不会的,老师很好的,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说的跟孩子平时的有习惯都差不多,如果老师说的不对,那咱自己的孩子自己了解吧,所以相信老师吧,不相信你又能怎么办那,换幼儿园还是换老师,也不现实啊。
另外有些家长一直想多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不知道给老师打电话合不合适,别的幼儿园我不知道,但是童宝的老师很好,我之前也是担心,童宝接送都不哭,那在幼儿园什么情况那,还是给老师打了个电话,老师说的很多,而且也不光说好处,就是这两天在幼儿园的情况说的特别清楚,我很感谢,因为老师也有孩子,而且很小,所以之后我也不好意思再打,老师说如果想多问些问题,可以等别的家长把孩子都接走了,带孩子进去再找老师,这样也就有时间了。我觉得这样不错,但我还没找过,我想给老师发短信肯定没问题。
而且童宝的幼儿园,老师每天会把前一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照片发到班级相册里,这样我们也可以看到孩子的表现,包括吃饭,洗手,小便,大便,睡觉,户外活动等等,
我发现晚上跟孩子一块看照片效果最好,每次看到童宝的时候就问他,这是在作什么,吃什么,他想起来就说想不起来也没事,时不时的多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原来在幼儿园这么好,我经常跟童宝说,妈妈都想去幼儿园了,只是太大了,幼儿园不收啊。
从各方面告诉孩子幼儿园多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
另一方面就是多认识孩子班里的家长,多聊天,如果有家长问老师了,你可以让人家帮问一下自己宝有什么问题吗,也是可以的。
最后一点建议:
千万千万把孩子接回来别给孩子吃的太多东西,
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是饿不坏的,说是这么说,但是很少有家长能作吧。童宝上幼儿园前一天,我就跟奶奶交待,接回来千万别给吃零食,可以吃些水果,吃多了容易上火。
幸好童宝在幼儿园吃的饱,这样奶奶给他吃他也不吃了。
孩子在幼儿园没安全感,所以不喜欢不愿意去幼儿园这也正常,但是不会一点不吃的,别的孩子吃他也会吃,而且还容易比着吃,所以多少是吃了些的,而且接孩子的时间是孩子刚吃完饭的点,一旦给吃太多东西,孩子容易上火,本来心里就有火再加上食火,那肯定跑不了生病,所以多吃水果,多喝水就足够了。
如果吃零食太多,孩子在幼儿园晚饭就不爱吃了,心里会想着接他的时候还有食吃那。
所以建议特别是老人接孩子别给孩子吃乱七八糟的东西。
其它的想不起来了,发些童宝在幼儿园的照片吧。
我们一起加油,相信孩子一定能顺利走过去的。
第四天去幼儿园的路上
幼儿园第一天
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中午
照片太多了,只选了几张,其实看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的。不用太担心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培养宝宝独立入睡》 更多精彩节目 点击上方“积木育儿”一键关注孩子入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小小的TA,能应付的来吗?作为父母,又能做些什么呢?这篇文章,就孩子入园问题列了出来,希望对父母们有用。幼儿园生活,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步▌要不要送孩子上幼儿园?何时送?当然要送,3岁以后,社会化是孩子发展的迫切需求我想请教下,我家姑娘现在24个月,送幼儿园快半年了,还是不适应。她很胆小,尿裤子了也不知道跟老师说,经常穿着湿裤子;用勺吃饭不怎么利索,每次在幼儿园都吃不饱,回到家还得吃;不敢正眼看老师,受到表扬也就瞄一眼老师就不好意思地转开了;每次回到家就要粘着我,一分钟都不离开;每天早上去幼儿园都会哭,抱着我不撒手。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开心上幼儿园?如果条件允许,建议父母最好在3岁之后再送孩子上幼儿园。3岁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这期间妈妈的陪伴很重要,最好能在家安然度过。3岁后孩子的迫切需求是社会化,而幼儿园是孩子是社会化过程的最佳场所。这是由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3岁之前,父母若无法照顾孩子,可请老人帮忙照顾孩子,一位老人照顾一个孩子,孩子能被照顾得更好一些。过早进入幼儿园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年龄越小孩子越容易产生挫折感。原因有三:一是幼儿园不同于家里,一位老师需要照顾多位孩子,难免会有所疏忽;二是孩子太小,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或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如自己动手吃饭、按时午觉、有事主动告诉大人等;三是有的地方的幼儿园教育过于学校化、知识化,偏重于教育而非保育。若不得不送3岁之前的孩子上幼儿园,妈妈需要做好几点:一是在家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引导孩子自己好好吃饭,主动上厕所,有需要及时告诉大人或请大人帮忙。二是多跟孩子分享在幼儿园的好玩的事情,引导孩子多说一些幼儿园的事,多表扬孩子;妈妈对孩子的赞扬,会激励孩子更喜欢幼儿园。平日里,父母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跟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如亲亲、抱抱;尽可能满足孩子对你的依恋,那都是她的正常需求。孩子只有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才可能慢慢对外界发生兴趣。三是做好孩子与老师沟通的桥梁。多与老师沟通,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并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玩耍学习的情况。分离焦虑是孩子入园面临的最大的心理关▌每次送孩子去学校,孩子都哭哭啼啼?分离焦虑是成长的必经过程我儿子3岁半了,上幼儿园快3月了。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动不动就说不去,强行送去就呼天抢地地哭闹,干脆就由着他了。怀他那段时间,我的工作压力很大,加上不太注意营养,孩子出生后很弱小,体质也较差,三天两头就得上次医院。我内心很愧疚,一般不是什么事就都由着他。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都跟打仗似的,哭着闹着不进去,晚上回到家就缠着大人说不去幼儿园;老师让我们多给他做工作,可不论我们怎么哄、劝、威胁,都不管用。我在想,有没有必要过两年再送孩子去幼儿园?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通常会出现分离焦虑反应。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反应,这是孩子的本能反应——通过哭闹等方式向大人表达恐惧和焦虑情绪。这是孩子成长中不得不经历的过程,哭闹也是暂时的,大都会自动消失,父母不要过度紧张,最好能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害怕孩子哭闹就不送并不是好主意,孩子很可能会形成“哭闹就可以不去”的观点,再送时反而会加长孩子适应的时间,无异于让孩子再受一次罪。不同的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一两个星期,有的需要一两个月,有的可能长达半年左右。这跟孩子早期安全感的建立有很大关系——安全感建立得好,孩子越容易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焦虑反应还跟父母的情绪有关。如果注意观察,孩子的身边一定有一位同样有着分离焦虑的妈妈,因为情绪是流动和会传染的。妈妈若对孩子依依不舍,会造成孩子恐惧上幼儿园,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妈妈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平日尽量避免将注意力全放在身上;积极引导孩子,多跟孩子讲讲上幼儿园的好处;未入园前,带孩子多与他人特别是同龄人接触,还可有意识地让家中其他人帮助照看孩子,让孩子体验一下短暂与妈妈分离的滋味,有了体验,孩子入园更易适应;可让孩子带一个熟悉的玩具去幼儿园,能起到安慰孩子的作用。平时可让爸爸多接送孩子,孩子更乐于上幼儿园,这是因为孩子更爱向妈妈撒娇,而从爸爸那里得到更多力量。孩子3岁后就该入园了▌我小时候也没上过幼儿园,不也挺好吗?孩子不是你,养成好的生活自理和学习习惯,是孩子的主要任务我想问一下孩子不上幼儿园有没有关系?我们孩子4岁了,一直在家呆着。家中老人认为不让送孩子去幼儿园,认为家中有人照看,孩子会比在幼儿园舒适,等孩子6岁直接上小学就好。我和老公小时候也没有上过幼儿园,学习一点也不比别人差。另外,我觉得幼儿园不就是天天玩儿吗,孩子能学到什么,上不上都无所谓。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我和孩子在小区里玩,发现别的小孩儿都跟同学呀、小伙伴一起玩,他想要加入却怎么也进不去,因为他们做的游戏是在幼儿园学的,而且大家都是一个班的。我家孩子就一直傻傻地看着他们做游戏、唱歌、说儿歌、讲故事,一脸羡慕的表情,我也才知道幼儿园可以学这么多东西。我该说服家人让孩子去上幼儿园吗?孩子上幼儿园是有必要的,尤其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而言。不像以前,一个家庭中一般都有兄弟姐妹,现在的孩子却很少有。幸好,有幼儿园。幼儿园旨在提供一个能让孩子的需要、兴趣、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环境,使孩子能更有力地成长。幼儿园教育是根据3-6岁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专门设计的,以游戏为主,回归生活。大致来说,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养成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二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激发孩子的潜能。可见,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相比于家中老人,幼儿园老师受过专门训练,能更好地对孩子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而将孩子困于家中,等于剥夺了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要知道,人的重要属性是社会性。孩子可以通过幼儿园提供的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与他人进行人际互动,从而逐渐形成独立的态度、行为方式,乃至个性等重要心理品质。这些都是家庭环境所给予不了的。相对来说,家人给予孩子的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力量,不管是爱也好,还是教育也好,都带这居高临下的姿态,长久以来,将限制孩子的发展。这也是孩子3岁后要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的心理需要。孩子的身心发展其实也对父母和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知道,孩子是不断成长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的父母要多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学习一些育儿方面的知识,要采用科学民主的教养方式对待孩子,爸爸也要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担心孩子的新老师不够好怎么办?父母是孩子与老师沟通的桥梁我的女儿今年4岁多,上中班,今年她的班主任换了。其实还是以前的老师,是小班时候的带班老师,但现在成了班主任。从这以后,她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就特别大,每个星期几乎有两三天说不去上幼儿园。我问她原因,她就说这个老师特别凶。这位老师跟之前的班主任是情绪化一些,而且比较强势,对家长也是如此。昨天晚上孩子又哭着说不去幼儿园,她一直说她害怕。我跟她说那去上半天可以吗?她同意了。老实说,我是打算让她今天上一天的,中午没打算去接她,所以我也没有告诉老师。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孩子不喜欢老师,我应该怎么引导呢?该让她独自去面对吗?每个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都可能不同,父母要做的是全面了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父母不能将问题统统扔给孩子或老师,这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强调幼儿园阶段以家园共育为主,就是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需要老师和家长组成亲密的合作伙伴,共同承担着教育孩子的重任。因此,家长和老师最好能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确保了解孩子在家或在园的情况和需要,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等。只有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协调一致,孩子才能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要知道,孩子跟大人一样,对待不熟悉的环境、人,或者是害怕的事物,不自觉地会采取逃避的方式应对,只是孩子的反应更直接,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心思比较敏感、脆弱,要让孩子像大人一样情感上不喜欢理智上却要去做一件事比较难,他们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单纯地顺着孩子或让她独自面对都是不可取的。所谓对症下药,主要就是和孩子谈话,让孩子将内心的感受和问题将出来,4岁的孩子是可以做到的。父母首先不要焦虑,你的焦虑会给孩子不好的暗示。有时,父母只需给予孩子耐心的陪伴和共情,孩子的痛苦就会因此得到消减。若是问题与老师有关,父母需要主动与老师沟通,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要相信大多数老师本身对孩子是没有恶意并希望孩子开心入园的,不妨多给老师提供一些孩子的信息,如喜好、性格特点等,家长要做老师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需要提醒的是,父母若是答应了孩子某件事,最好能尽量做到,要言而有信,要不然就不要答应。人际交往,是孩子入园后的第一课▌孩子跟其他同学打架了怎么办?放轻松,同伴交往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今天我和另外一位家长被老师叫去了幼儿园。原来是户外活动的时候,两个孩子互相推攘,后来动了真格儿大打出手,等老师发现的时候,他俩一个脸上破了一块皮,另一个摔了一跤,手受了点伤。是我家孩子先招人家的,对方家长难色不是很好。事情解决后,我们走出教室发现两个又在一起开心地玩起来。对方家长过去拉着孩子就离开,我还听到她教训孩子说:“今后不准跟那个小孩儿玩了。”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确实,我家孩子小动作比较多,老爱招惹别人。我该限制孩子,不让他跟别人玩吗?我经常受到很多父母的信息问:“孩子受到了欺负怎么办”之类的问题,而这位欺负别人的孩子的妈妈同样也有困扰。不管从什么角度,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家长需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会这样教育孩子:“你傻呀,他打你,你不会打他呀!”或者是限制孩子,不让孩子跟对方一起玩。家长护子心切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教给孩子的方式却不恰当,这样只会起到消极的教育效果,导致孩子对人际关系产生恐惧,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让孩子时刻觉得自己弱小。我注意到一点,案例中的双方家长做得都没有孩子棒。孩子已经轻松解决了打架的问题,两人又和好如初了。而父母介入反而可能将小事扩大化,打架孩子交往的积极性。对于学前期的孩子来说,所有的人际摩擦都是他们对人际交往的预演,父母不妨轻松看待孩子之间的问题,也尽量不给孩子的打闹行为定性。因为此时孩子的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打闹并不存在原则上的敌意,你会发现他们往往是吵了没两分钟又和好了。父母不妨将处理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大都是在吵闹中逐渐学会交往的。这并不是说父母不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人际交往的需要,不能限制孩子交友的权利。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关系中的,我们的各种问题是关系导致的,孩子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将为孩子成人后奠定重要基础。其次,人际交往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的培养和锻炼,父母和老师要多给孩子创造环境,引导孩子善于与人交往:如主动与人打招呼、照顾他人需求、遵守规则等。平日里不妨多授给孩子人际交往的方法,在亲子游戏中多模拟各种人际交往情景等。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正确的交往技巧,面对问题时才能巧妙解决。除给孩子提供有效建议外,父母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积极的精神支持,让孩子有信心自己处理难题。要知道,物质的力量是有限的,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有了坚实精神支持的孩子,才能成长为内心坚强、有力量的孩子。《我是环保小卫士》视频主要讲述了如何用牛皮纸做出小风筝,不仅将废弃的纸袋循环利用教小朋友环保,而且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开发了想象力。平时,父母也可以利用身边一些常见的东西,和孩子一起,开动脑筋,做手工,锻炼手和脑。每次看到你小小的脸庞就觉得我是何其幸运也因为珍重所以变得小心翼翼亲爱的宝贝一生幸福快乐是我全部的希冀.....积木宝贝国际早教 汤皓轲过生日的宝宝和家人,可以通过电视机看到家人为小寿星送祝福啦。一段温馨感人的话语,一个宝宝可爱的瞬间……爸爸妈妈和亲人们对孩子最平实真挚的祝福,都在这里。评论互动有惊喜哦!1. 在文末评论处参与每日互动话题讨论,最精彩的评论可获赠精美图书一本。2. 每日最精彩的评论将收入每周一的《精选评论》栏目中。3. 入选《精选评论》栏目后即有资格申请进入积木育儿VIP用户群,可与主创零距离沟通交流或答疑,群里不定期提供微课读书会的直播、转播,甚至可以成为内容的创造者!4.领奖(备注“评论有奖”)、加VIP群(备注“VIP”),请联系积木育儿客服微信号:jgyekf。周末精彩评论获奖和获得VIP群申请资格的用户,周一公布& & & &今日互动话题 & & &&INTERACTIVE TOPIC﹀﹀﹀马上就是开学季了,你对孩子入园有哪些担心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41684 更新:
人气:34247 更新:
人气:25838 更新:
人气:18337 更新:
静观育儿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老妈与老婆的六大区别……!
高考二本、三本分数线进入世界500强大学仅需一步
他们的 (包裹)|我的(物品)
再为你唱一次《凤凰花开的路口》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上幼儿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