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入香港公共图书馆中文大学的电子图书馆查询,必...

500本必读中文书【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推荐书目汇总】 – 【人人分享-人人网】
500本必读中文书【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推荐书目汇总】
&&&& &好书角&&百本好书荟萃&计划,是香港中文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举措之一,倡导中英文古今&经典悦读&,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国际视野。&&&&&&
&&&&& 自2004年发起至今,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已陆续推出了10期书目,其中包含的中文书籍辑录如下:
中国大呼吸 : 十大学者论国家战略与民族使命
于建嵘 等合著
中国文化的展望
必要的静默 : 世界电影音乐创作谈
血灾 : 一万封信
来生不做中国人
社会福利与法律应用
封面中国 : 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
建筑师的见触思
执行编辑潘少权
重读经典 : 中国传统小说与戏曲的多重透视
周建渝, 张洪年, 张双庆编
夏济安日记
夏济安著 ; 夏志清校注
超越香港 : 珠三角都会区的发展
潮起潮落 : 中英街记忆
刘智鹏主编
人生之体验&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不中不英 3 = Double talk III
中外名学者论21世纪初的中国
熊景明, 关信基编
中国工人访谈录 : 关于集体记忆的故事
中国音乐导赏
黄泉锋主编
天葬 : 西藏的命运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从心选择的人生您的浏览器太古老,该升级了~
我们检测到您的浏览器正在使用IE9.0版本以下的内核,它太古老了,既不安全,也不能完美支持尚友网上的各项功能。请升级到最新的Chrome、Firfox或最新版IE浏览器,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本人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曾任中大新亞書院學生會幹事以及中大學生會代表會成員,就以中大為例吧。&br&(ps:由於中大特有的“書院制”,各書院學生會和中大學生會沒有任何從屬關係;所有中大本科生都是中大學生會會員,中大學生會中央部門再分為通過全民投票產生的幹事會、監督幹事會的代表會、學生報、校園電台,而一般外人所說的“中大學生會”僅指“中大學生會幹事會”)&br&&br&&u&先說所謂的政治氣氛是什麼。&/u&&br&&b&首先,大部分學生是不關心政治的,無論是校政還是時事。&/b&就算是通識課上什麼內容、學費是否要上漲、新書院有無必要設立、應否進行大類招生、校園設施是否需要增建、學生飯堂價格是否合理、書店的位置與定位是否合適、深圳分校的開設對於本校學位價值是否有影響、中文大學的教學語言應該是中文還是英文等校政都少有人關心,更不用說全民退休保障、房屋政策、綜援申請門檻、高鐵工程延誤、雙普選、貧富差距拉大、旅遊業影響民生等本地時事議題了,至於關心中國政治的人,那就更少了。&br&&b&在那少部分關心社會時事政治的學生中,各種立場都有,只不過絕大部分是傾向於支持民主自由的。&/b&最主要的兩大訴求便是本地的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雙普選(“真普選”只是近期因為行政長官普選中的提名程序上出現了爭議而產生的概念,而對於“雙普選”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03年甚至再之前),和中國內地的某敏感詞。因此,近十幾二十年來,每一屆中大學生會幹事會在政綱中都明確表達了這兩個立場,至於校政的立場,各屆學生會都會有所不同,而且校政議題變更得遠比社會時事快。&br&&b&剩下少量不滿中大學生會政治立場的學生卻無心也無力改變這一現象。&/b&曾有學生不滿中大學生會幹事會過度關心政治,甚至把很多學生的資源都用做了政治運動(每個學生每年都是要叫100多的學生會會費的,由大學在收學費的時候代收),於是在選舉時發起杯葛,呼籲學生不要投票(大部分時候中大學生會幹事會選舉只有一個候選內閣,而若要當選必須達到六分之一以上的投票率及二分之一的支持率)以爭取當屆學生會流選,但沒有成功。之後更有人揚言召集第二個候選內閣參與選舉,競選政綱中大幅刪減社會議題,但據聞他們在提交參選表格的最後一刻放棄了。&br&&br&&u&再說內地生們看到的中大政治氣氛又是什麼。&/u&&br&由於內地生往往不會也不願意深入大學的各個政治社團的活動,所以唯一知道校園政治氣氛的途徑就是中大學生會幹事會。而正如之前的原因,中大學生會幹事會的政治立場只是代表小部分關心政治的學生中的大部分人,所以在很自然的推斷下,&b&內地生會認為大學的政治氣氛就跟中大學生會幹事會的那十幾個人立場差不多&/b&。&br&&br&&u&內地生中的許多人又為何不喜歡這樣的政治立場。&/u&&br&拿前幾年的某屆幹事會的競選政綱來說,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a href=&http://42cusu.blogspot.h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四十二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幹事會候選內閣&i class=&icon-external&&&/i&&/a&網站來看,下面摘錄部分標題:&br&&img src=&/6dfa4e4a278c08ec89ae9408efdf4283_b.jpg&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6dfa4e4a278c08ec89ae9408efdf4283_r.jpg&&內地生很多時候一直生活在內地生自己的圈子中,對於上述大部分校園及本地政治毫無興趣。比如:&br&1. 宿費機制要檢討啊——我懶得理&br&2. 通識課形式要改變啊——我管不著&br&3. 新書院會衝擊中大傳統啊——關我屁事&br&4. 功能組別要廢除啊——那是啥?&br&所以,所以即便碰巧拿到了這份闡述該候選內閣政治立場的政綱,內地生看到的也只會是:&br&&img src=&/0a95151b40bdd073d2f67cd5fb82adba_b.jp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5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0a95151b40bdd073d2f67cd5fb82adba_r.jpg&&&br&&b&所以,絕大多數內地生對於大學內政治氣氛的觀感,很大程度上和中大學生會幹事會政綱關於中國內地部分的立場有關。&/b&而中大學生會幹事會對於中國內地的看法,大多數內地生是很難接受的,繼而便對於大學的政治氣氛感到反感了(卻仍要每年交會費,加深了這份反感),即使在這份政綱中關於香港社會-文化融合的標題下,有這麼一段話:&br&&blockquote&隨著內地開放其經濟,內地人來港消費,他們的行為被歸類為「暴發戶、搶奶粉、搶床位」的一群。我們明白,港人感覺資源被侵犯,而對內地人群體產生厭惡。然而,我 們必須認清,媒體上被廣泛渲染的一群內地人,他們並不代表全部內地人,我們不能將仇恨情緒指向全部新來港人士。我們需要明白,媒體上看到的富有內地人、以昂貴中介來港的內地孕婦、或是來港炒樓的,都是經濟上無憂的一群。但香港存在了數以十萬計的新來港人士,他們有因為政策歧視而不能獲得公屋安置、社會援助;他們有恐懼內地的一孩政策和戶藉制而被迫留港,過著沒有尊嚴沒有明天的生活。&br&&/blockquote&至於為什麼大多數內地生無法接受中大學生會對於內地的看法,原因有很多,說香港同學有偏見也好,說內地同學被洗腦也罷,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雙方從小生活的環境、教育、文化、價值觀都不同,要說的話又是長篇大論了,在此就不做討論了吧。
本人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曾任中大新亞書院學生會幹事以及中大學生會代表會成員,就以中大為例吧。(ps:由於中大特有的“書院制”,各書院學生會和中大學生會沒有任何從屬關係;所有中大本科生都是中大學生會會員,中大學生會中央部門再分為通過全民投票產…
&p&清华本科,中大博士在读。&/p&&p&题主的问题太大。诚如你在备注中提到的,在中大不同学位或阶段的人感受不同,抱着不同目的来求学的人感受也不同,不同人生阅历的人感受也不同。所谓的体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对比难见真知,我就结合自己对五道口和马料水两所学校的体会,以CUHK为主,以与THU的对比为辅,谈一点个人看法。愚拙之言,若诸君嫌弃,还请轻拍。求同存异,理性思考;唇枪舌剑,不为亏友。&/p&&p&&b&校园环境与设施&/b&&/p&&p&中大是香港占地面积最大的大学,134.4公顷的总面积即便在天朝也算是比较大的校园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其他香港高校,它们常被戏称为“一栋楼”,下雨天不打伞就可以到达校园各个角落。整个中大直接占了一座山,依山傍海,不远处就是吐露港,晚上可以看到超绝的夜景。中大校园环境只能用“好顶赞”来形容,植被覆盖率极高,花卉品种丰富,如置身与一个大型植物园中。此外,中大还是一个大型野生动物园,不怕人、飞入各大食堂的各类小鸟,翻垃圾桶、抢人水果的猴子(本人就被抢过一袋苹果……),神出鬼没的蛇等等,不一而足。因为中大绝佳的环境,周末和公共假期会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游玩。如果要体会中大环境的精髓,只要站在著名景点“天人合一”处,就能感受到“海天一色,天人感应”的超脱离俗。&/p&&p&中大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生远多于男生(除了三大屌丝楼)。多得不行的女生也算是一道风景线吧。&/p&&p&中大的设施,尤其是体育设施非常齐全。香港的学校都有钱到爆,钱砸起来一点不心疼。体育设施里,有两个足球场和400m跑道,众多网球场,多个室内羽毛球场,比较多的室内外篮球场,有很多健身房,一个壁球馆,一个露天游泳池,一个水上活动中心等等……在香港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有这么多地方可供锻炼,实属难得。更难能可贵的是,除了游泳外(也不贵,学生5.5港币一次,教职工11港币一次,不限时,买套票更便宜),其他设施基本都是不用钱的(除了晚上网球场的灯光费,假期去健身房,水上活动中心学帆船独木舟等)。不过,相比于我大清华一群屌丝工科男凌晨两三点就去气膜馆排队订羽毛球场地,一身荷尔蒙无处发泄,感觉总体而言香港学生锻炼热情不是很高,很多时候都是内地学生在锻炼。&/p&&p&图书馆的话,中大应该是我知道的学校里图书馆数量最多的大学了。中大因为书院制的架构,每个书院一般都有自己的宿舍、食堂、体育馆和图书馆等设施。这里的图书馆藏书丰富,不知道具体的册数,观感而言感觉比清北两校略少一些。不过中大图书馆种类繁多,还有很多外文原版书,包括很多所谓的“禁书”,再加上众多的专业书籍和电子数据库,基本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中大中央校园的大学图书馆还有一个通宵自习室,环境极好,里面有懒人沙发,蜷缩在里边再抬头透过玻璃水池45度仰望天空,快哉快哉。&/p&&p&个人最不满意的中大设施就是商店了。整个中大那么大的校园,就在半山腰上有一个小破百佳超市。名为超市,大小也就天朝一个小卖部的大小。不过想买的东西也基本能买到,发发牢骚也就算了。&/p&&p&小超市瑕不掩瑜。一言以蔽之,中大的环境和设施很好很强大。&/p&&p&&b&衣食住行&/b&&/p&&p&按理说,大家都是黑眼睛黄皮肤,但是一般而言非常容易区分内地学生和香港学生,尤其是内地研究生。内地学生大多穿着非常朴素,也常被称之为土&&理工男都是类似的,无论清华还是中大,T恤格子衫,拖鞋大裤衩是标配。港男通常一副黑框眼镜,各种千奇百怪的发型,不明觉厉的上衣和裤子,慵懒的人字拖,总之一个字,潮。女生对比没那么鲜明,但是也可以勉强区分。有个基友曾吐槽:港女都一个模子印的。此话稍显偏颇,确有一定的道理。拉直发,紧身短裤,男女通杀的人字拖……Anyway,很难形容,但你一看就知道。&/p&&p&大家都说中大食堂很多,对一个在五道口吃了四年的人来说,其实还好啦。如上所述,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的食堂,再加上其他独立的食堂和教职工餐厅,数量确实不少。食堂菜一大特色是肉多菜少,多吃几次觉得自己都要变叉烧了。其中不乏亮点,coffee
corner的奶茶,李卓敏的柠檬批,崇基的早点等等……总的来说,食堂在香港还算不错,不过内地同学总会间歇性忍不了跑去深圳吃天朝地沟油饕餮一番。&/p&&p&住的话,中大算是港校业界良心,个中翘楚了。内地本科生基本都有宿舍,香港本科生按家庭远近,家庭住房大小,家庭收入等打分,然后再分配宿舍。内地研究生大多能分到宿舍,不然就要到校门口的村子赤泥坪,沙田,马鞍山,大埔墟甚至于粉岭这些地方租房了。香港研究生大多是不分配宿舍的,比较苦逼。天朝地大物博,内地的同学可能会感到诧异,有学生分不到宿舍还算好?你看看香港的房价,楼房造价,平均住房面积就知道了……不少宿舍都是海景房,咱要求不能太高不是?&/p&&p&清华面积约为中大三倍,但是是一张平面图,而中大则是一张立体图。上山下山,坐校巴,搭电梯等是中大学生的日常。校巴是免费的,有多条线路,班次除了晚上和假期都很多,基本能满足需求。走路的话,技巧就是灵活使用电梯上下山,走大路的话一定累成狗。想用自行车基本打消这个念头吧,上山累成马,下山吓成狗,想想就好了。&/p&&p&&b&管理与服务&/b&&/p&&p&中大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应该可以甩清华九条街吧。&/p&&p&先说管理。不得不说,中大的每一样东西都井井有条,有章可循,不服不行。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等等,非常系统、科学。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大是“教授治校”,教授权力极大。每年招聘新教授的时候,都是已经在职的教授进行“同行评价”,生杀予夺大权在握却极少出现像天朝大老板通过行政职务或手中资源安插自己学生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样的情况。想我大清,多少优秀人才想任教,回头却发现坑已经被一坨连英语都不会讲的渣渣给占了,呵呵。在中大买设备、管理实验室,一切都有章法可循,有条不紊,想跟天朝一样收回扣,套现,买自己开的公司的产品,难度极大。比较搞笑的是,隔壁实验室一个师姐春节回来带了包茶叶给她老板,她老板愣是不敢收,说是怕廉政公署。虽然比较极端,但是可以窥一斑以观全豹。&/p&&p&再说服务。在清华跟系教务,注册中心和成绩单中心等机构和人员打过交道的人应该无不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的。且不说一堆人人浮于事(原来我系有一个老师只管借教室你能相信?我屌丝系一共就没几个教室专门每月几千大洋众多福利养一个人就算了,他还搞不清楚状况OMG,每天在系办里跳舞&&),晚到早退,对流程不甚了了,随便办个什么事情要骑着小破自行车在整个校园飞奔,单是那几个大妈总是一脸死了爹的表情就让人恨不得抽她两巴掌再跟她说话。我刚来中大报到的时候,负责研究生的staff一点一滴详细地给我介绍了报到的流程,毕业所需条件,有哪些时间节点,系里有什么资源和设施可以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除此以外,她还用荧光笔把学生须知上的重要事项和时间节点用荧光笔标了出来,然后再三提醒。对每一个研究生她都要一对一这样重复一遍喔!还能根据你的母语,随时切换普通话,粤语和英语模式。当时刚刚在清华办完一堆恶心死人毕业手续的我都要感动得哭出来了。如果有什么文件需要你签字,每一个staff都会把需要签字的地方用标签纸在一坨文件中标出来“sign
here”,节省你翻看的时间。如果有需要特别注意的条款,她会先检阅一遍,用荧光笔标出来后再当面告知提醒你。这样的工作应该要耗费很多时间吧?要雇很多人吧?完全没有。一个系也就几个staff,就完全解决了一个系的财政,本科生,研究生,职员和设施设备的运作和管理。反观原来清华的我系,真是一把辛酸泪。也没办法,清华招一个教授,往往要解决其家属的生计,经常就安插到图书馆当管理员,校医院当收银员或护工,各种办事机构当个职员。但往往就是这帮人,牛气哄哄,态度恶劣,伤了多少学生的心。&/p&&p&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中大对学生培养是异常重视的。当然,这跟经济基础应该有关系。人家一年学费十万,咱们清华一年五千五,没办法比。清华的教育个人感觉是很失败的,招收了全国最好的学生,“师傅领进门,后面靠你啦”,最后基本全靠这群逆天的学生自己捣鼓。要不是这些学生真是如此逆天,怎么搞都纵横天下,真是要毁了大清的门楣。入学前拼了老命跟北大抢人,抢了以后招进来就不怎么管你了,专业方向和职业规划这些真是做得很差的。中大在这方面完胜清华。它主动提供了很多资源,很多平台,很多指导和建议,给学生提供了最好的一个成长环境。&/p&&p&&b&学业和研究水平&/b&&/p&&p&先说人。原来在清华有个说法,清华一流本科生,二流研究生,不入流的老师(在改进)。个人感觉,中大一流的教授,二流研究生,两极分化严重的本科生。香港教授待遇丰厚,吸引了很多高素质人才。以IEEE
FELLOW为例,中大工程学院随便一个系拎出去数量就可以拼内地很多高校了。教授基本都是欧美名校毕业,整体质量说实话应该是高于清华的。因为生活无忧,不做学术一心拉项目搞工程的教授比较少,一般都有点学术追求。研究生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清华很多好学生本科毕业都到美帝了,读硕比读博热,外校来的同学有点不给力。中大研究生也基本以各地985毕业生为主,总体差不多。本科生的话,清北这样的学校都是大牛棚,全国最好的一批学生。中大的内地本科生也是清北水平,最牛的一批之一,local本科生两极分化极其严重。一个班里如果七十个local,大概有三四十个二本三本的水平,十来二十个211的水平,几个985的水平,两三个清北的水平吧。However,香港学生总体的英文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非常强的。清华学生大多拘谨,重技术请展示,做了十二分的工作讲出来别人认为只有一分。中大学生随便做个东西,哪怕屎一坨,也能吹出花来,做了一分的工作讲出来别人认为有十二分(是褒不是贬)。&/p&&p&再说课程。全英文授课。从自己当过助教的一些课来看,起码这些课走的大多是浅而广路线,指导思想是覆盖更多的知识点,如果你想深究,自己再去钻研。个人认为这里本科生负担不算重,跟清华动辄大作业连着小作业连着报告不可比。这里不太重视研究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什么课,大多水水就过了,主业在科研。内地大部分高校第一年课业都很重。有一点不得不提到的是,中大非常注重动手实践,虽然很多同学分数不高,但是动手能力都很强。在实验课上中大非常用心,这点比清华好太多。&/p&&p&学术水平这种东西很难说。逐渐发现科研水平跟任何其他东西都没太大关系,基本上只跟砸多少钱有关系。香港现阶段学术水平比清华总体还是要高一些,但是以天朝现在不要命砸钱的态势,估计很快就会超越了吧。&/p&&p&&b&世界观&/b&&/p&&p&这一部分比前面的还要主观一些,只是个人的见解,没有扣帽子的意思,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p&&p&在内地高校上学,总有一种“天下”情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一身所学,挥洒寰宇。梁启超先生在同方部所作之《君子》讲演:“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虽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诚如斯言。&/p&&p&香港高校则不同。这里的教育职业导向太强,反而少了一些韵味。跟香港学生聊天,他们很多人眼中的世界,东到西贡,西到大屿山,北到上水,南到南丫岛,就这样了。&/p&&p&说到政治,很多人都觉得清北政治高压,香港自由民主。不敢置喙,到两个地方感受一下就知道了。有辅导员,又红又专,上的课里有思修马哲毛邓三不代表你就被洗了,满嘴”shut
up, we are talking about democracy“的人也未必都是好鸟。&/p&&p&&b&纽带&/b&&/p&&p&说来奇怪,天朝本科同学来自天南地北,毕业后的情感纽带是很强的;香港地方虽小,毕业以后却常常人情淡薄。说到归属感,本科生应该比较强,但是人在中大心在母校的内地研究生不在少数,他们的精神家园在天朝一个个大清,燕园,北洋,我交,我科……里。&/p&&p&&b&结语&/b&&/p&&p&虽然贬了那么多次清华,但谁要不是清华人敢说清华不是,跟你拼命哈哈。在这吐露港里,魂牵梦萦的还是那个五道口的园子。&/p&
清华本科,中大博士在读。题主的问题太大。诚如你在备注中提到的,在中大不同学位或阶段的人感受不同,抱着不同目的来求学的人感受也不同,不同人生阅历的人感受也不同。所谓的体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对比难见真知,我就结合自己对五道口…
哈,刚开通知乎号,就发现这么一个“对口”的问题,那就结合自身经验简单说一下哈。&br&本人就读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市场学专业的研究生,属MSc。&br&在香港留学,归来后你会发现,你获得的不止是一个文凭,因为受香港--欧洲,东南亚,美洲这三种人种大融合的地方魅力所影响,不少在香港上学的同学思维都会有所变化。&br&简而言之,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会学会拒绝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绑架。&br&在天朝文化中,每个人都是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员,深深和别人联系起来。每个人都被别人批判,每个人都批判别人。而在香港,认识社会功能的一员,一个人的工作和他得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开的。香港,西方,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独立,中国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联系。因此,在香港生活和学习,你能很快就学会独立。这种独立不是简单的会自己洗衣做饭打酱油,而是当出现社会问题时,你能独立思考,比如近期的中港危机(大陆母亲带小孩当街大小便引起香港人民愤怒),比如前段时间的麦当劳打人致死事件。你不会再去参与唇枪舌战,口诛笔伐,你会冷静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br&学习,去香港是学习的。同样与上面所说,你更加独立。香港的研究生学习都是team-work,没错,全部是team-work。要想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每一个同学在team里都是要做出贡献的,因为各人有各自的事情,所以只有你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小组任务,其他组员很少能够帮到你,正所谓人人有责任,做好自己的,让团队的最终成绩1+1&2。一般情况下,根据课程不同,每门课会分为6-12个teams,一个team 6-8人,这一年的学习中,我们修了十门课,也就是有10次team cooperation。课程全部是英文授课,作业英文写作,课堂英文发言,考试英文作答。此外,学校有8个图书馆,每个图书馆都标准配置了数百台性能强劲的公共计算机(包括4台左右的iMac)、WiFi打印机,众多的小组研讨房间(每个小房间里都有投影仪和计算机,免费使用)以及众多的自习区域和藏书。所以,一年下来,学习上的最终感受是,不怕讲英文了,英文写作更随意了,team-work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提出对别人的改进建议,学习效率更高了,心情更棒了!而且可喜可贺的是,自己的中文能力并没有下降!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在这里你会认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从他们的经历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br&急着出门,没来得及写太多,哈哈,这是我在知乎上第一次发言啊。关于学习,再引用一下我留在香港中文大学官网上的一段话:&a href=&http://www.bschool.cuhk.edu.hk/program/master-marketing-words-student.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Business Faculty&i class=&icon-external&&&/i&&/a& 点击打开&br&Every day is not the same day, a new day is like a lively tune. This is my life in this Msc program. The program not only urges us to think, but also teaches us how to think. Studying and making progress with the group discussion method is impressive. Professors are avant- their thinking and teaching follow the trends of the times. The marketing knowledge I`ve learned in this program helps me to think big and critically.&img src=&/96ee729b37d6ece788c08_b.jp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96ee729b37d6ece788c08_r.jpg&&&img src=&/d1deff125b1aafdff6f8bf5eca57f4ee_b.jpg& data-rawwidth=&1136& data-rawheight=&8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d1deff125b1aafdff6f8bf5eca57f4ee_r.jpg&&&img src=&/a80e0fb8d064de62713a65c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80e0fb8d064de62713a65ca_r.jpg&&&img src=&/ca129d837e91ce9ff8d6d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a129d837e91ce9ff8d6d2_r.jpg&&
哈,刚开通知乎号,就发现这么一个“对口”的问题,那就结合自身经验简单说一下哈。本人就读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市场学专业的研究生,属MSc。在香港留学,归来后你会发现,你获得的不止是一个文凭,因为受香港--欧洲,东南亚,美洲这三种人种…
我加个定语好了不然被觉得偏颇&br&&b&我所提到的只是【部分】香港本地【本科生undergraduate】的情况&/b&&br&其他的香港人中年老年有接触但是不多&br&Postgraduate基本没接触所以不包括在内吧&br&&br&---------------------------原答案的分割线--------------------------------&br&&br&不要邀请我回答这种政治问题了 每次感觉都会吵(si)架(bi)&br&排名前面的两个答案个人觉得太片面了&br&把很多问题推到“内地学生不关心/不想了解与他们无关的事情”&br&从我个人接触到的情况不是这样(当然也可能我也片面)&br&很多内地学生并非不愿意接触/讨论政治&br&而是香港的政治氛围未必比大陆好到哪里去&br&&br&举个例子 2012年反国教&br&我有个学姐当时已经工作 在办公室里说她看了看国教的材料觉得也没有太出位&br&【个人认为这个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观点】&br&但是她的同事并不这么认为 只会回复说&b&“因为你从小被洗脑”&/b&&br&&br&&br&come on 你可以攻击我个人想法太天真幼稚 你可以说我来自大陆政治观点不同&br&但是你还没有进行有质量的讨论你就扣上“被洗脑”这个帽子&br&那我还说个P啊&br&&br&但是这就是在香港你和很多本地人讨论政治问题的后果&br&大部分的本地人从小的政治环境/舆论环境全都是皿煮兹有&br&而香港又没有实质上的皿煮兹有&br&于是变成了另一个极端 凡是反对皿煮的 都是错的 都是被洗脑的&br&都是GCD&br&&br&好吧其实我对大陆也经常吐槽&br&作为一个读了四五年separation of powers/rule of law的人&br&我也觉得gcd其实像个渣男= =!&br&&br&但是当我想要客观地和本地人讨论中国大陆或香港的政治现实的时候&br&总有人先扣上 - 【你咁念都係因为你係大陆人者】&br&一般听到这句话我就觉得没啥好继续聊的了&br&&br&因为一个人来自哪里/做过什么/参加过什么团体就judge(我觉得这里中文的“判断”不是太准确不要喷我中英文混用了)一个人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br&你可以讨厌大陆 你可以讨厌gcd 但是你因为一个人来自大陆你就觉得他缺乏与你客观讨论的能力&br&这是你自己的狭隘无知了 一般我们简称sb&br&&br&够了不想回答关于香港的问题了 多半非常无聊&br&一要面对香港人说你tm被洗脑/滚出去&br&二要面对大陆人说你tm个港灿/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干五&br&两面不讨好&br&可悲的是这似乎是多数在港生活大陆人的真实写照
我加个定语好了不然被觉得偏颇我所提到的只是【部分】香港本地【本科生undergraduate】的情况其他的香港人中年老年有接触但是不多Postgraduate基本没接触所以不包括在内吧---------------------------原答案的分割线--------------------------------不要邀…
&p&恕我直言,我没有看出:&/p&&p&你当市长、县长和你发挥出自身才能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p&&p&我没有看出:&/p&&p&你选择回清华北大读书和你以后想当市长、县长有什么必然关系。&/p&&br&&p&你先把自己的思路捋顺吧。&/p&
恕我直言,我没有看出:你当市长、县长和你发挥出自身才能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没有看出:你选择回清华北大读书和你以后想当市长、县长有什么必然关系。你先把自己的思路捋顺吧。
利益相关(想打这四个字很久了):中文大学本科生&br&&br&1 环境&br&中文大学占地134.4公顷,有两个大足球场。这个面积可能在内地算不了什么,但确实是香港占地面积第一的大学(科技大学和港大都不到中大的一半),占了整个一座山。占山为王的感觉就是,绿化好生态好空气清新相对凉爽,有猴子有鸟有松鼠,当然也有蛇有蜈蚣。校内有很多猫,女工小卖部尤其多,有的很胆小,但是崇基书院宿舍前面那块的猫趴在路中间,你走上去戳它们都不会动的。&br&临海,靠近吐露港,几乎所有内地生迎新小组应该都在吐露港夜话谈心过。&br&初到香港那一年我都没觉得香港是个繁华的地方,因为中大所在的新界沙田区相当于香港的农村(我第一次去港岛被那边的繁华惊呆了= =)。作为一个开放式校园,中大有两个校门,一个是著名的四根柱子加香港中文大学的牌子,一般的招生广告和宣传画都是这个门。另一个“门”是港铁大学站,交通算是便利,校内也有多种线路免费巴士代步。经提醒补充: 有三个门,本部校门,崇基校门,东门,大学站不算门。&br&想了解多些可以去看余光中在中大写的散文,比我层次好很多。&br&&br&2 设施&br&很多图书馆,这个上面有人提到了,各种类型各种价位的餐厅很多,有适合聚餐的也有快餐,校长承诺应学生要求很快会开清真餐厅(有同学提醒14年5月已开放)。&br&大学保健处是免费的,有9间诊室,等候厅里会放动画片(我的关注点?)&br&各种室内室外运动场馆和图书馆内讨论室都可以在网上系统预定。&br&由于在山上,校园里有很多代步电梯可以帮忙,比如康本扶手电梯和李兆基升降梯。&br&&br&3 与内地大学明显的不同&br&&br&a
校领导成分&br&港校领导一般是学者教授,和政治的关联相对弱化。校长沈祖尧目前是校内大众情人(好吧可能只针对部分女性,我超迷他的),书院院长也类似,比如善衡书院院长辛世文教授是著名生物学家,参与过杂交水稻研究团队。&br&&br&b
书院生活&br&中文大学有9个大小书院,书院不同于学系,是大家生活的地方,提供宿舍餐厅,组织各种活动,还有很多书院福利(比如发水果,宿生会给大家煮糖水)&br&善衡书院的学生时常会收到邮件邀请同学去院长家和院长及夫人共进下午茶,听说夫人点心做得很好吃,但是我没吃过。每周二三四是善衡书院共膳时间,院长及夫人,书院工作人员和书院学生在善衡餐厅共进晚餐,是围成大桌一起吃中餐,有点家人的感觉吧。&br&书院提供健身房和BAND房(练习乐器),校内也有非针对特定书院的公共健身房。&br&宿舍条件嘛,普遍两人间,也有3-4人的,一般是男女混宿,一层男宿一层女宿什么的。空调洗衣机烘干机厨房微波炉冰箱免费网线WIFI电梯这些,不详细说了。&br&&br&c
学习生活&br&中英文混合教学,对于提高英文水平帮助挺大。我有一次GROUP有个美国人,所以连小组讨论都是全英文的,提升最大的感觉是口语。&br&中大有自己编写的粤语教材,为外地学生提供粤语教学,一般第一年学过初级和中级粤语,和LOCAL交流问题不大。&br&据我一个内地来交换的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区别是不用学马哲思修毛概。&br&和各个地方的学生一起学习,产生思维碰撞,可以学着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事实上真正接触以后会看到很多别的地方人的优点而非缺点,比如韩国女生为什么头发可以盘得那么好看,妆为什么那么自然那么靓丽!日本男生为什么棒球打得拉么好!德意志男生为什么打网球拉么帅!为什么西方妹子汉子每天都跑山路这么厉害,为什么丹麦的女孩子长得漂亮学习还那么努力……(难免会有点stereotype,但区别真的存在着)其实在内地一些国际化的大学也可以了解很多。&br&&br&校内有很多讲座,上一年有印象的比如大山,刘瑜,余光中,北岛,白先勇。固定节目还有周三性别讲座,主要讨论性别歧视,女权主义,LGBT群体的话题。&br&&br&小组讨论上面也有人提到了。&br&课程安排总体上讲比较灵活,自由度很大,拿高分相对比较难。CURVE 一般是A百分之10,A-百分之10-20。&br&-------------------------------------------&br&异常丰富的夜生活:2点睡的LOCAL是常态啦,LOL比赛能打倒凌晨2点半,图书馆有24小时进学园(因为风景优美,适合睡觉,人称“退学园”),可以通宵复习讨论,相信许多中大同学都有12点后或早上6,7点走出图书馆的经验。交换生出去泡酒吧兰桂坊什么的也有。&br&&br&d
中大学生会&br&如果问内地学生最不喜欢的中大学生团体是哪个,我觉得学生会肯定名列前茅。在香港大学学生会中有一个潜规则,就是政治倾向上必须反G,这是一个LOCAL学长告诉我的,有的学生会成员倾向上不反G,但是加入学生会就一定要参与各种反G活动。有志于回内地工作的内地同学一般都不会参加学生会,就你高中入过共青团这一点,就够你在公开会的时候被各种问题问死了。参加过香港学生会的人以后回内地也指望不上入党了。&br&学生会的态度不代表其他中大学生的态度,而且反G派在行动力上比中立保守派积极得多,所以会给人一种港校反G浪潮席卷高校的感觉。&br&除了政治活动,学生会也是会为大家谋福利的,比如反对加住宿费。&br&&br&e
职业规划贯穿本科&br&除了真的对研究有兴趣,很少有人读研究生。中文大学暑假为期4个月(噗噗我喜欢),常规实习需时三个月,还留有一个月时间自由安排。学生常常会收到职业规划方面的邮件,有教写CV, 化妆,面试技巧的讲座,也有提供实习机会。香港实习机会真的是很多,包括香港本地,内地和海外地区。学习上和工作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用的教材也很新,基本不会过时。&br&&br&f
中港问题&br&处于香港,对中港问题的理解角度有小小不同。能理解激进派,也认识很多中立派。能理解很多内地人的观点,也反对双方网络上的过激言论。&br&&br&g 宗教&br&学校有很多基督教徒,改变了我对于基督教的很多刻板认识。有信教的同学跟我说他虽然信基督,但是也撑同性恋,宗教是会与时俱进的,有的教义是可以变化的。她吃饭前是一定会祷告的,但是不会要求别人照做,周围也很少有基督教徒传教欲望很强烈(当然还是有的)。&br&&br&h
观看内地娱乐活动受到限制&br&比如什么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还有国内网站上的美剧动漫,都要安装特殊插件才可以看。QQ音乐,酷狗用不了,打基于内地服务器的网络游戏会卡= =。校内还禁止打麻将。但是可以自由享受YOUTUBE和FACEBOOK。&br&类似的补偿还有中唱会请香港本地歌手做嘉宾,门票又便宜吧。我记得去年是谢安琪。&br&校内LOL比赛貌似请了职业选手做嘉宾,请Toyz来打1 on 1挑战赛。&br&&br&i (居然能编到i !)DEM BEAT&br&噗噗噗最近知乎也有讨论,感觉饱受争议的样子。除了大家可能已经了解的迎新BEAT,书院BEAT,还有内地生活动的一些,我觉得之前文化节四川穿熊猫装的那个和上海的上海话BEAT很酷阿!我们还有特别有(nao)趣(can)的吃饭BEAT:“我好肚饿,真的好肚饿,要吃饭,要吃饭,一定要吃饭,没得救,没得救,一定要吃饭。”噗噗噗真是蠢死了。&br&&br&j
使用英文名&br&印度人韩国人日本人的英文名都可以是原名的英文拼写,中国人就不行!实习的时候HR就一定要我的英文名,我英文名比中文名难记也不好读,他们还是坚持叫我英文名。&br&很悲伤的一点是,认识关系很好的LOCAL朋友,一起上课吃饭出去玩,两年了,连真名都不知道。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电视,有个男的他女友人间蒸发了,想找人,发现只知道对方叫ZOE,连真名都不知道。&br&&br&k 室友(7.8更新)&br&善衡书院分宿舍采取自愿原则,申请宿舍的时候会填一张表,表明你希望的室友(如果没有明确的个人,可以选择希望是内地人local和international),希望看到海景还是山景,靠近厨房卫生间还是不靠近,优先几层,然后书院会尽量满足你的意愿。总的来说自由度很大,室友一年一换,想和之前的室友一起住可以继续申请,想换人也行。&br&&br&4
关于中文大学很土?&br&科大计算器,港大西装领带,中大人字拖,这基本代表了香港三所大学的特色。与时髦的港大同学不同,中大学生标准配置是:颓T(各种社团,迎新营,学系,书院的统一T恤)+人字拖(据说集齐7双可以召唤神龙= =)&br&前面也说了我们学校是乡下,土一点也可以理解嘛。&br&&br&5
男女比例&br&男女比3比7,问男女生质量,请参考第4点。&br&&br&&br&&br&&br&=====================================================&br&写得比较流水,想到再补充。有时间再上图吧
利益相关(想打这四个字很久了):中文大学本科生1 环境中文大学占地134.4公顷,有两个大足球场。这个面积可能在内地算不了什么,但确实是香港占地面积第一的大学(科技大学和港大都不到中大的一半),占了整个一座山。占山为王的感觉就是,绿化好生态好空…
不要复读。好好在香港中文大学念书,然后去美国念研究生,一直保留中国国籍不要丢。&br&&br&如果中国人不能选县长,你就当学者或者商人算了。 如果中国人能选县长,你就竞选,直接一步到位当县长。(即使选不上,你一个留美博士也可以毛遂自荐给选上的县长当副县长或者主管经济的局长)&br&&br&&br&看你字里行间都有点理想主义,你这种人还是别在黑暗的官场里一步一步往上爬。你就应该要么不从政,从政就直接高起点。&br&&br&&br&你看看海峡对岸的朱立伦、蔡英文,你的效仿对象应该是他们——要么不从政,从政就是高起点。没有高起点的话,宁可干别的工作。&br&&br&&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br&看到有三十六个人点赞的情况下,我必须要指出一点:&br&&br&如果按照我说的路子,提问者无法从政,那么无法从政的他会是一个投资银行经理,在美国或者香港赚大笔钞票,还算一个专业人士。或者在某校钻研学问,总可以混成一个教授副教授的。(举个例子,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若竞选失败,他依然是堂堂台湾大学医科教授,有钱有地位)&br&&br&如果按照某些人提供的路子,若不幸失败了(所谓失败就是没有被提拔到有决策权的位置),那提问者一辈子就是在无聊的官场做无聊的事情,他的学问、技术就荒废了,他会以一个庸碌小官僚的身份结束一生。&br&&br&只要不是瞎子,都晓得我指出的路子属于进可攻退可守,无论成败,都不耽误提问者的人生,都可以尽量发挥他的智商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不要复读。好好在香港中文大学念书,然后去美国念研究生,一直保留中国国籍不要丢。如果中国人不能选县长,你就当学者或者商人算了。 如果中国人能选县长,你就竞选,直接一步到位当县长。(即使选不上,你一个留美博士也可以毛遂自荐给选上的县长当副县长…
单纯数据分析,无实际生活体验~(毕竟非香港贫民)&br&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贫困的几个基本数据(无特殊说明默认为2014年数据)和事实(论述性的语句)&br&&ol&&li&香港的贫困家庭依然有45万户,总共700万人口中,贫困人口数字高达117万人以上,贫困率高达17.6%。——乐施会&/li&&li&香港的基尼系数为0.537,贫富分化极为严重,&/li&&li&香港平均房價是香港居民收入中位數的14.9倍,倫敦這一比例只有4.7倍,而舊金山這一比例則是9.2倍。——咨詢公司Demographia&br&&/li&&li&由於零售賣場成本提高以及中國內地游客涌入推高了日常商品的價格,香港的通脹率也居高不下。——《金融时报》(以下简称FT)&br&&/li&&li&梁振英承認香港許多年輕人和貧困人士面臨的問題十分嚴重,他特別指出住房問題是個“主要問題”。 他在周一表示:“出於一系列原因,香港的社會流動性不如30多年前我們那代人的時候,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採取更多措施。”——FT&br&&/li&&li&长期以来,香港政府在贫困问题上的关注是不足够的,这从港英时代就开始了,“积极不干预”和“鼓励自由竞争”始终是基本政策,这就为贫困问题的社会表面化奠定了基础。即便是号称完善的香港法律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香港的雇用条例有18小时以内的“例外”,为雇主的“策略运用”开了方便之门。而近年来公屋租金的大幅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贫困家庭的压力。——FT&br&&/li&&li&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首條官方貧窮線,推算香港貧困人口131.2萬人,佔整體人口19.6%;扣除福利補助後仍有101.8萬。——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13年
(PS: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星期六(9月28日)表示,港府以住戶入息中位數50%訂立貧窮線,參照2012年數據計算出上述結果。
但是泛民主派政團質疑港府低估了貧困人口數字。此处,我选用政府数据,除了官方数据可靠性较强以外,对该数据的质疑——主要来自香港泛民派,并不削弱香港贫困问题的严重性,而是强化它)&br&&/li&&li&港银行业虽然发达,但对就业的贡献远不如预期的那般大。1991年,香港银行业只雇用了10万人,即便到了2011年也只雇用了19万人,只占工作人口的5.5%。——FT&br&&/li&&li&有严谨的科学调查结果表明,43.9%的贫困人口表示,他们连一个可以借钱的亲友都没有,被调查的贫困人口中,平均能够介绍工作的亲友只有1.74个,社会资本的匮乏程度非常严重,这势必会导致香港的贫困和不满存在被放大的可能。——FT&br&&/li&&li&人口中10%的最富有人群控制著77.5%的財富,高於2007年的69.3%——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br&&/li&&br&&li&香港贫困线——家庭月收入上限:&/li&&/ol&
一人家庭:HK$3600&br&
二人家庭:HK$7700&br&
三人家庭:HK$11500&br&
四人家庭:HK$14300&br&
五人家庭:HK$14800&br&
五人以上:HK$15800&br&
——特区政府,2013年&br&&br&以上数据和事实,足以回答问题“香港贫困问题有多严重”&br&&br&现在来看“为什么”和“会有什么样的后果”&br&&br&&br&
依据《金融时报》报道,香港在上世纪的&b&70年代是工业繁荣时代,&/b&80年代后的10年间,大量工业转移“北上”,投资于大陆地区,造成了&b&工业人口的大量失业&/b&。80年代香港制造业的人口有百万之众,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35.8%,到了2011年就只剩下了17万人,占比也只有区区4.5%,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中,香港制造业共淘汰了77万劳动人口。&b&经济可以转型,但工业人口的转型却很艰难&/b&,&b&英雄无用武之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陷入绝对贫困的境地&/b&。与此同时,港澳对大陆地区的投资,从1979年-1993年,实际总共投资了3852亿美元,占中国外来投资的62.3%,是中国最大外来投资者。这种工业转移过程表明,如果要说中国经济起飞造就了香港的贫困虽然有点过分,但存在着关联性也很明显。&br&
香港繁荣的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却在取代制造业后,未能取代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如数据8,香港银行业虽然发达,但对就业的贡献远不如预期的那般大。1991年,香港银行业只雇用了10万人,即便到了2011年也只雇用了19万人,只占工作人口的5.5%。&br&
底层市民的就业问题即为香港的贫困问题。首先,他们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决定了他们不能进入银行业等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这使他们无法找到收入较高的工作。其次,香港众所周知的高物价(PS:别跟我提在香港买奢侈品便宜)、高房价对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无需多言。更致命的是,贫困人口社会资本的匮乏。&br&
所谓社会资本,从微观讲就是人际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为的是获得资源和机会,从宏观讲是一种通过集体行动实现共同利益的组织资源。香港这方面的情况非常糟糕,社会资本严重匮乏,数据9已阐明。这无限放大了贫困阶层的生活困难和负面情绪,并已经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后果。&br&
首要的后果便是对香港精英阶层的不满和仇视。&br&
香港反商业精英素有传统,早在港英时代,就爆发过左派暴动,最著名的当属1967年的“六七暴动”。今天,这些具有左倾思想的组织和团体依然在抗议精英阶层。最典型的就是反地产商霸权和各种工会运动。&br&&img src=&/dc4eba51c06ee4ee0eba7eb3b57e04bb_b.jpg& data-rawwidth=&855& data-rawheight=&6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5& data-original=&/dc4eba51c06ee4ee0eba7eb3b57e04bb_r.jpg&&而且他们还很有国际主义精神。&br&&img src=&/f8ab345fa85d507eed2a4_b.jpg& data-rawwidth=&675& data-rawheight=&5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5& data-original=&/f8ab345fa85d507eed2a4_r.jpg&&(PS:在去年的运动之前,反地产霸权还数次发起“一年不帮助地产商”运动,甚至为此不坐地铁(港铁也是地产商的)、不去商场(很多商场都是地产商的),足以见其决心。)&br&&br&
其次,贫困问题造成了底层市民对“经济繁荣”的不屑与不满,冲淡了经济繁荣缓解社会矛盾的力量。&br&&blockquote&銅鑼灣購物區30歲的抗議者Catherine表示:“看看這條街,街上全是珠寶店和藥店,所有小餐館都不見了。我們總不能吃黃金吧。”這位抗議者拒絕告訴記者她的全名。&br&&br&然而,許多香港街頭抗議者卻抱怨說,從此前的經濟繁榮(尤其是香港回歸中國後的那幾年)中受益的只有少數幾個超級富豪——他們中許多人都是地产商&br&&br&在醫院工作的26歲抗議者Eric Yeung表示:“1997年後,香港經濟一直在飛速發展。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許多人卻未能分享到這種成功。我們賺了錢,卻養活了少數人。他們變得更加富有,我們卻變得更加貧窮。我們的負擔也比以前更重了。&/blockquote&&br&
更致命的后果是,这种负面情绪自然而然地扩充到了香港精英阶层的“好朋友”——港府和港府的老板——最终扩展到整个大陆的身上。&br&
相对于艰难的改革,香港贫民阶层更容易想到的,是驱逐那些抬高物价、房价的内地顾客(零售业人士肯定不这么想),禁止那些占用香港医疗资源的内地孕妇来港,禁止那些来港抢奶粉抢iPhone的“水货客”......这种排外情绪也同样被发泄在南洋、南亚人的身上,但大陆人首当其冲。它无异于解决香港的贫困问题,但却在香港中下层市民中非常有市场。&br&&br& 除此以外,贫困问题这一经济矛盾已经转化为社会和政治矛盾。&br& 越来越多的人会相信政治改革可以改善他们的境遇。抛开民主是否理所应当这一问题不谈,这种想法使得经济举措无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大陆、新加坡曾走过的利用经济发展红利解决人民对革命的诉求,在香港恐怕很难行得通了。&br&&blockquote&盡管香港當權者曾強調過保護商界人士的利益,許多走上街頭的抗議者還是相信,必須通過政治改革,改變經濟上的不平等。&br&&/blockquote& 泛民派是这一情绪的得益者之一。在非典时期,泛民派就曾将社会问题归结为“港人没有真普选”。港府重要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项目,也往往因类似理由搁置。这已经阻碍了香港的经济发展。自97之后,香港的政治改革议题处于对立状态——建制派希望按照中央的方案走,毕竟这个方案保护了财阀们的利益,使他们有更大的权力左右政局;而泛民派要求“真普选”,一人一票,并且&b&想投谁就投谁&/b&,“公民提名”即为“即有志参选公职的人只要获某数量登记选民提名,证明民意基础,即获得候选人资格”。中央方案排斥“公民提名”的原因,被认为是“担心选出与自己对抗的特首”,因而在方案中强行加入某种筛选。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选举法,中国大陆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便是以类似方式进行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一条)。&br&&br&不过,无论政改往哪个方向走,贫困问题在短期内都很难解决。但是,政改成功与否可以决定香港今天激烈的政治矛盾能否化解。&br&&br&&img src=&/e3d923e7e480f269be1dae71f2c909cd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e3d923e7e480f269be1dae71f2c909cd_r.jpg&&以上
单纯数据分析,无实际生活体验~(毕竟非香港贫民)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贫困的几个基本数据(无特殊说明默认为2014年数据)和事实(论述性的语句)香港的贫困家庭依然有45万户,总共700万人口中,贫困人口数字高达117万人以上,贫困率高达17.6%。——乐施会香…
两所学校都上过的人来现身说法。&br&&br&不赞同上面那位说清华北大强于港中科的说法——无论是官方排名,还是私下的评价…后者都略胜于前者。这几所都是华人社会里的好学校,个人认为不能直接比较,也不好比较啊,整个入学标准、培养体系和毕业生的流向就不同。&br&&br&如果你说的是清华北大里的香港学生不如本地学生,是因为香港最好的学生都去了国外名校,港中科,成绩不怎么样或家里供不起但又想要个title的人才会去内地上学。国内对留学生(包括港澳台)的入学标准真是太仁慈了…基本上是混。&br&&br&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一件事:中文大学是说英文的,以及其他所有大学都是用英文的!之所以名字有个中文是因为是中国人开的,可以使用中文教学,但毫无疑问,香港的(主流)高等教育以及(主流)办公语言是英文…但大街上大家都说广东话。&br&&br&香港的国际化其实不体现在学校里,学校还是以本港和华人学生为主。&br&本地学生的入学成绩可能不如清华北大,但英语水平,见识等方面,不得不说,还是要好一些。港校没有班级或集体的概念,注重人的个人发展。教师群体的收入普遍比较高,潜心治学,学的东西也比较与时俱进。&br&我觉得内地的学校还是类似于象牙塔,能培养学霸和科研人才,但普通同学还要靠很多自学才能与社会接轨;香港的学校直接和社会衔接,课堂和学校,还有同龄人会比较会push你学很多东西,走出校园的冲击感会小一些。
两所学校都上过的人来现身说法。不赞同上面那位说清华北大强于港中科的说法——无论是官方排名,还是私下的评价…后者都略胜于前者。这几所都是华人社会里的好学校,个人认为不能直接比较,也不好比较啊,整个入学标准、培养体系和毕业生的流向就不同。如果…
感谢 &a data-hash=&aa053a15ee5fd05e93cdf6cd1865a80f& href=&/people/aa053a15ee5fd05e93cdf6cd1865a80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孙政才& data-tip=&p$b$aa053a15ee5fd05e93cdf6cd1865a80f&&@孙政才&/a& 君邀请~&br&&br&首先,北大回得去的。有两种方法。都有学长学姐为你探索过了。&br&&br&第一种是考研,这需要的是毅力与魄力。2009年,有一个看似文弱的女生从港大毕业。据说她身体不好。她读现当代文学。她做到一件我们都不敢、或者也做不到的事情:考研。她做到了。她考上了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很多年后,回想起来,我依然佩服她的魄力。曾经并不曾和她说过许多话。曾经的我,有许多傲气——我以为学必师古,学现当代的……不足为意。我不知道她现在如何。只是祝福。&br&&br&第二种是等待,这需要更加惊人的毅力与魄力。2014年,有一个一表人才的学生从港大毕业生进入北大读硕。他是上海人,以前是。现在他是香港人。是的。他在香港工作生活了整整八年,坚守在这个他不喜欢、也不喜欢他的地方。但他做到了。现在他有一张香港人的身份证。北大。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卡夫卡的城堡,对国际港台学生就是汤婆婆的洗澡城了。现在一路绿灯。&br&&br&“但是还是想最后回北京上海的好大学从事中文研究与教学”——中文,子方向太多了。不同方向差异很大。有些,香港的博士学位未尝没有希望;还有些,拿着香港的博士学位,你只能期待奇迹——或尝试创造奇迹……我先写到这里。或者题主考虑补充下信息。或者私信。
君邀请~首先,北大回得去的。有两种方法。都有学长学姐为你探索过了。第一种是考研,这需要的是毅力与魄力。2009年,有一个看似文弱的女生从港大毕业。据说她身体不好。她读现当代文学。她做到一件我们都不敢、或者也做不到的事情:考研。她做…
浸大最為專注於跑新聞、前線實習。&br&中大以綜合理論、公關取勝。&br&城大的傳播學系歴史較短,但師資較貼近前沿、手法新鮮。&br&珠海有專注數據新聞學、新媒體的課程設計,比城大更有系統和重心。&br&理大著重媒體制作。&br&&br&港大只有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擅長(國際)專題研究。然不可少看港大文學院的影響力。&br&&br&目前掌傳媒牛耳的,絕大多數為中文大學出身者,尤其以在中大出身,再經岭南大學文化研究洗禮的,具有強大主導權。然香港仍是商人為主,傳媒更是一切商業公關的核心,故商業決策壓倒傳媒專業乃是司空見慣之事。因此﹐別看漏商管最強的科技大學。
浸大最為專注於跑新聞、前線實習。中大以綜合理論、公關取勝。城大的傳播學系歴史較短,但師資較貼近前沿、手法新鮮。珠海有專注數據新聞學、新媒體的課程設計,比城大更有系統和重心。理大著重媒體制作。港大只有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擅長(國際)專題研究…
泻药,我来逐一回答&br&&ol&&li&&b&請問中大工科的優勢科目是什麼?&/b& 在学术水平上,没什么优势,不过相交于其他香港大学的工科,已算优秀。各个工程系来讲,CS学生水平最高,IE的历史名声最大(也就是那些老师们曾经很棒)。在香港这片乐土上,Engineering主要是给这个大的城市机器打杂的,也不是这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毕业后比较“好”的结果是出国、投行Tech部门。而对于中大的工科同学来讲,我觉得最大的优势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上最轻松的课程、获得好的成绩,用一种高效地方式迈入人生下一步。&/li&&li&&b&CS/IE怎麼樣? 我不太清楚IE是在學什麼的?&/b& 上文讲了,现在CS水平最高,同时基于整个世界Software Engineer都好找工作,所以这个系也比较受欢迎,但是读起来比其他的工科科目要难、累一些。作为IE的学生,我觉得这个系教的东西比较杂,上面其他的同学已经详细说明了,我这里只补充一下:一开始是基础的数学、编程、概率;之后会把简单的硬件、通信、网络都讲一下;再之后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程了。我当时对Wireless很感兴趣,于是去EE修了Electro-magnetic & Radar System,深深地感觉到那是一门很难的课程。如果你stick to IE本身这个学科的话(大多数人都在毕业后四散到各个学科了,毕竟严格来讲IE只算是EE下的一个分支),之后可以做网络基建的管理工作(这是一个很高大上的技术工种,目测我周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往这个方向走);Internet,就是继续这个一万年的话题,Internet不能用了,IP地址设计的不好,Routing被人为搞乱到不行,Wireless怎么传的更快更稳更安全等等;Signal Processing,到处都是signal到处都可以process,比如图像、声音等等(这个方向继续读博比较好);成为苦逼的程序猿,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IE对于编程的训练是&b&绝逼&/b&不够的,不过鉴于Programming大多人都是自学,而且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靠灵感,所以也是可以走的方向;(上文有人提到了MIE:Math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如果你有一颗想要好好学习的心,这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毕竟数学学好了别的都扯淡)。&br&&/li&&li&&b&中大工科有個和MIT的學生交換計畫,這個計畫具體如何?&/b&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有幸成为第一个去MIT计划的同学,他在那里修读了课程,和老师做了research。这些经理对他未来申请PhD也有一些帮助。&br&&/li&&li&&b&erg-ibba 雙學位計劃怎麼樣,好像負擔很重,值得讀嗎?&/b& 很累,而最累的地方并不只是课程多,而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课程放在一起只会搅乱人的思维。一个好的Engineer和一个好的Businessman怎么共存?我相信一定有人可以兼顾,但是我所了解的周围的同学在修读完后的结果就是牺牲掉了成绩、亦或者是牺牲掉了自己对于某一个学科很深入地学习和思考。&br&&/li&&/ol&&blockquote&进入一定要扯的阶段:&br&来中大(或者任何一个大学),要想清楚。这里会是你最开心最快乐最自由的大学时光。万万要在这里想尽一切方式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找到自己的兴趣、天赋、能力所在。万万不要在这里随波逐流,将大家奉为目标的事情变成自己的目标,将大家对于好坏的评判标准强加于对自己的苛责上。&br&这也许就是大学最大的意义。&/blockquote&
泻药,我来逐一回答請問中大工科的優勢科目是什麼? 在学术水平上,没什么优势,不过相交于其他香港大学的工科,已算优秀。各个工程系来讲,CS学生水平最高,IE的历史名声最大(也就是那些老师们曾经很棒)。在香港这片乐土上,Engineering主要是给这个大的…
不知道这么晚回答还能帮到楼主吗。&br&&br&本人是港中文翻译MA毕业,ucl没去读过,但是其口译方向在专业这方面属于很有名,有名的课业繁重疗效好,对翻译系学生的无病呻吟有针对性作用,在港中文读MA的时候有碰到ucl翻译小本,这是她的评价。口译这块,可以说ucl在业界口碑很不错,题主喜欢口译的话,墙裂建议不选港中文选ucl. 但如果是对笔译和翻译本身感兴趣,那港中文还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在这里呢就只能说下在港中文翻译MA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了。&br&&br&我当初去那读翻译大部分是冲着闵福德(红楼梦最畅销英文版译者之一,与其岳父David Hawks共同完成,其版本被频繁与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版本对比)去的,运气好面试的时候碰到他,见到偶像差点激动得要cry。之前学姐也是上他的课,人很可爱,还带自己的大狗去教室,学姐她们去到教授的住所,看到过一整面墙的书柜与红楼梦有关——足见大师风采。Minford后又完成鹿鼎记的翻译,也让我深深拜服。&br&&br&可惜的是我13年FALL入读港中文,教授已经退休回国,退碎了我一刻憧憬大师授课的少女心。那么那个workshop由谁来上呢?其实两个workshop我们那年的两个老师都非常出色,金圣华教授也是在两岸三地翻译界地位举足轻重的学者,其储备和对中国语言的尊崇,让我们明白,我们这些想做翻译拼了命学英语的人,其实连自己的母语都没有修炼好;Wee Kek Wong老师则是实实在在的实用主义,层出不穷的例子和经验总可以让人叹为观止。两位老师是我这么多年求学生涯以来,见过的最出色的老师。并不止步于授业解惑,他们让我和我的同学重新认识翻译本身,又燃起许许多多对翻译的热情——传道也。上他们的课时,我一度觉得此生使命非笔译与做文化的桥梁不可,定要为文学翻译之崛起而读书。这是真真实实的体会,而且相信当时的许多同学也为之感染。老师列的书单,在书单下发不到一周,图书馆以被扫借一空,当时我也是拼了命的读,当然了我这臭屌丝当时还抱着妈的学费这么贵书也这么贵我读一本就赚一本的心态。&br&&br&另外的老师多多少少排在他们之后,也有让我折服的法律翻译老师,以及童颜博士叶嘉,还有院长,上课之棒让我觉得跟本科时候的体验完全不一样,他们的渊博让你越是听他们的课越是觉得自己匮乏。虽然个别老师上课极其乏味,但遇到几个让自己燃起对知识和世界的好奇心的老师,我已经觉得这次翻译修学之旅完全值回票价。&br&&br&只不过最初想在香港留下来的我最终没能留下来,当初想以振兴文学翻译为己任的我,现在也没有在做翻译。毕业之前,我为找工作和留港一事做过颇多努力,我投了很多香港的报社/杂志社/媒体公司/广告公司,甚至由于Wee教授的推荐,进了牛津出版社的面试,但发现在香港做翻译有个严重的问题,即我母语非粤语的情况下,翻出来的东西几乎无法符合当地媒体的要求。不过在香港有很多展会和学术会议,倒是对学生译者有不小的需求,毕业前我积极地找了一些展会和学术会议的口活儿来做,也算是锻炼和对市场的探知,只不过忽然发现其并非我兴趣所在。若是有志于此的同学倒是可以在香港多试试,jobsdb和学校的网站经常会有相关信息放出。&br&&br&后来我做了互联网,现在的工作几乎与我所学的专业毫无关系,不过港中文的名头或多或少成为我找工作的敲门砖,毕竟内地企业很认这个,互联网企业中又有许多有名校情结。当然我并不是说在港中文读翻译的一年白费了,学到的东西好像也不管什么用,我只是在现在以及工作后回想起那段时光,觉得自己几乎毫无功利心地为学而学的样子简直纯粹得可爱,那时候的我离自己想当翻译的梦想是最近的,那种感觉像是因为梦想而在发光。这就是我在港中文读翻译的体验。&br&&br&这篇答案主观色彩很浓,参考价值不大,仅供题主一个看到港中文翻译系的角度。又或许是题主给了我一个在深夜吐露体验的机会吧。
不知道这么晚回答还能帮到楼主吗。本人是港中文翻译MA毕业,ucl没去读过,但是其口译方向在专业这方面属于很有名,有名的课业繁重疗效好,对翻译系学生的无病呻吟有针对性作用,在港中文读MA的时候有碰到ucl翻译小本,这是她的评价。口译这块,可以说ucl在…
今年刚刚来到香港读本科,坐小巴去超市刷到这个问题于是手痒了。当年和你一样一心向往hk,所以做了很多准备功课,share给你。&br&&br&祭出我高中母校大杀器。答主曾经就读的高中是名副其实的超级中学,每年入读清华人数30+,北大30+,香港院校30+,数据完全真实,真心没有夸大其辞。答主属于理科实验班里的游手好闲型的,但身边玩得不错的朋友连同自己都考到了香港,所以,以下叙述和例子完全真实,just trust me。&br&&br&-----------我叫正文----------------&br&&br&方法一:高考成绩&br&&br&答主以及答主的小伙伴们都是通过高考成绩来到香港的,所以这里是重头戏。&br&&br&香港八所公立大学一般在10月左右就会陆续在官网上开放内地学生申请网站,勤快一点或者请家长帮忙看网站,开通申请渠道了就尽快填写好,closing deadline基本都在第二年五月,但早一点申请总是好的(重视程度嗯,你懂得),表格按照网上的指示一步一步认真填写好就可以。需要注意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属于提前批次招生,没有网申过程(至少到答主这届为止都没有)(提前批什么鬼我高一当年也不知道没关系高三就全知道了==)。&br&&br&我申请了港大,港科技,理工,浸会,再往下的岭南和公开我没有申。当时第一个开放申请的是港大,我第二天晚上就收拾了各种材料填了申请……当然没考上(手动流泪表情)……对,还有450港币申请费需要网银转账,资本主义社会不吃亏……此处重点来了,&b&申请表格里都有什么?&/b&以下描述基本适用于所有香港院校网申。&br&&br&1、专业倾向:这个要在各个学校的官网里看专业介绍。港大是三个preference,理工和浸会是两个,科大貌似是两个。题主需要认真仔细地研究一下,虽然下面有类似服从调剂的字样,但基本上第一个preference就会是你入读的专业,言外之意就是你没考上第一个专业这个学校大概就进不来了。注意理工的专业,有些热门方向是不认可第二志愿的,比如酒店管理、会计与金融、眼科视光学等等,而且两个preference提交之后是不可以更改的(港大就可以改……)。&br&&br&2、三年之内个人所得奖项: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种奖有什么就写什么,五条空白尽量都填满吧。题主问到竞赛奖项问得好,这一栏里要是能写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计算机五类竞赛的省一等奖简直碉堡了。答主的很多朋友有这些竞赛的奖项,他们中一部分人现在就在港大。还有人拿到的是化学竞赛的国家金牌和银牌,虽然这几位学神现在在清北,但当时他们跟我吐槽港大港科技电话追着打来的那种贱贱的表情让人想一巴掌扇过去……印象深刻的是理工的专业介绍里面(理工又亮了),几乎每个专业下面都有“国家级竞赛一、二等奖优先考虑”的让人一口老血呕出来的字样……&br&&br&3、TOEFL、IELTS、AP、SAT成绩。这一栏属于选填,但填了也许会更competitive。答主上高三之前的那个暑假脑子一热,丢了高考复习准备了一个月托福,96分的结果不忍直视。香港院校几乎全部专业都全英授课(中医这种,虽然是部分英文但也巨多广东话授课啊,我学中医的同学每天都咆哮啊泪目啊……),所以对英语要求非常高。高考成绩公布后填到网申里的高考成绩,第一栏是总分,第二栏就是英语成绩。&br&&br&4、高考成绩。这个才是王道,说真话。&b&成绩不够,以上都是浮云。&/b&高考结束第一件事,要把自己的成绩填写到网申表格里。学校会根据成绩录取或者确定各专业面试的资格线。这个是最重要的。&br&&br&高考成绩公布后的一星期之后,各院校的全英文面试就开始啦,面试之后一到两天就会出最终录取结果。港大、科技、浸会有小组面试,理工在最初有电话面试,但近几年都是直接根据高考成绩录取,中大和城大是和国内提前批次一起录取,填报志愿时涂上就好。&br&&br&面试成绩在录取参考里占的比重还是蛮大的,至少以亲身经历来看,答主在高考失手得一塌糊涂之后万念俱灰参加了面试,狗血地人品爆发面试发挥不错,于是最后的结果还算可心。&br&&br&关于题主提到的所谓夏令营,相信我,除非表现特别优秀,而且高考成绩(又来了)达到标准,才有被录取的机会。香港的院校很现实,没有所谓的保送或者提前录取,拼的是真刀实枪的实力。不过题主如果属于学神级别,可以尝试一下自主招生,目前只有港大和理工参加自主招生,隶属北约,我的两个朋友分别拿到了港大和理工的加分,但最后因为奖学金问题去了香港别的大学,不过多透露了。&br&&br&总之,如果想要走高考路线,&b&高考成绩永远是王道&/b&,真理,真理。&br&&br&方法二:TOEFL&SAT或者IELTS&AP&br&&br&这个方法也是大陆学生入读香港的热门选择,但答主对此了解不多,只有一些上了大学认识到的朋友通过这个渠道申请,叫做non-jupas。我所了解的出国党圈子内选择香港院校的人很少,TOEFL100+ SAT2000+的想进hk院校比较困难,T110+ S2100+的牛人们,拜托,他们都在美帝TOP30里呢。所以我认识的non-jupas入读香港的大多在澳洲加拿大读高中,大陆学生很少。&br&&br&最后,相信我,来香港读书会是你人生的转折点。期待在大香港見到鲜肉小学弟学妹们呀~
今年刚刚来到香港读本科,坐小巴去超市刷到这个问题于是手痒了。当年和你一样一心向往hk,所以做了很多准备功课,share给你。祭出我高中母校大杀器。答主曾经就读的高中是名副其实的超级中学,每年入读清华人数30+,北大30+,香港院校30+,数据完全真实,真…
骑着自行车载着女朋友在校园里转……
骑着自行车载着女朋友在校园里转……
首先你需要想清楚一点:你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服务和帮助。&br&如果你需要的是帮助你完成申请流程,那么大多数机构都能帮助你,不会有太大区别,本地也好,当地也罢,都行。&br&&br&但如果你是需要咨询师给你真正基于你的情况,给出解决你问题的正确有效方案,比如你申请中的优劣势到底在哪儿,如何突出你的优势,如何弥补你的弱势,如何用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方案设计自己的文书,如何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校(如果只申香港倒还好,就那么几所学校,看一看就差不多了,不像美国上百所学校可选,这时候准确定位意义就非常非常大了),那么我是不太建议你考虑你说的两个选择,道理很简单,在我看来,北上广能够做好这件事情的机构都不是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机构,目前基本都是原始的中介代理模式,像你申Research型,竞争非常激烈, 不比美国差多少,找这种模式,在二三线城市,很少有咨询师能真正帮助你。&br&&br&&b&至于绝大多数人担心的咨询模式异地的问题,我的看法如下:&/b&&br&&p&1)地理位置的限制只对中介模式存在影响,对咨询模式不存在影响。咨询模式针对高端申请,服务方式是在几个月到几年的长期指导,通过电话和邮件帮助学生进行背景的提升和其他申请具体工作。咨询模式的学生都是申请高端学校,自身素质已经很高,完全有能力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申请材料寄送,网申填写等工作,所以咨询模式只需要学生方便查收email,方便接电话,就能充分保证服务效果。&/p&&p&(说句题外话,未来留学中,你跟教授的交流沟通,很多时候都是看邮件电话进行的,教授可不会像高中班主任那样天天盯着你,越牛的教授越是如此。如果你没有这种沟通能力,留学学习生活怎么过?)&/p&&p&2)优秀的能够申请高端学校的学生永远占学生群体的小部分,二三线城市养不起优秀的咨询公司和咨询师,存在的基本都是低成本的从事中介模式的机构。(好的咨询师是靠案例堆出来的,就像神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看大病要来北京,就是这个道理)&/p&&p&3)客观事实:我这些年指导的学生,北京本地的学生和外地学生所占比例区别不大,所服务的学生中还有在美国、澳洲、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学校就读中国学生,服务质量和北京本地的学生并无差异。&a href=&.cn/s/blog_00njd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水哥留学博文导航&i class=&icon-external&&&/i&&/a&中我举出的11个案例,只有3个是北京学校的学生,其他的都是外地的。&/p&&p&所以选择留学咨询公司,最关键的因素是真正为学生直接服务的咨询师的&b&专业度,责任心,而不是地理位置。&/b&&/p&&br&&br&当然,二三线城市肯定有很出色的咨询师,就像二三线城市也有很著名的大夫一样。只是以我对这个行业目前的了解来看,比例真的很小,找不到这种咨询师的风险很大。(我知道可能有些同行不愿意听这个说法,说实话,我也希望不是如此。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局面吧)&br&&br&综上所述,建议如下:1,看看&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出国留学是否需要中介机构?理由是什么?&/a& 这个问题中的说明。&br&2,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样的帮助。&br&3,列好自己的需求,去问问不同的公司,看看谁最能解决你的问题,怎么解决的。&br&很多人在找机构时,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这也是消费者最常见的问题。但留学不同于你买一般的东西,做功课,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是极为有意义的。如果不做功课,那么无论什么结果,都是你赢得的。那也是你自己的选择。&br&&br&Good Luck
首先你需要想清楚一点:你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服务和帮助。如果你需要的是帮助你完成申请流程,那么大多数机构都能帮助你,不会有太大区别,本地也好,当地也罢,都行。但如果你是需要咨询师给你真正基于你的情况,给出解决你问题的正确有效方案,比如你申请中…
小明的妈妈因为计划生育的原因把小明从生下来就托付给地主家抚养,等到国家政策放开了,小明已经十八岁了。此时地主粑粑对小明已经有了感情,而小明的亲妈妈因为儿子的回归也比其他孩子多一分宠爱。&br&从此小明活在亲妈的怀抱里,却也没有与后妈断绝往来,从此小明享受着两分宠爱,吃的膘肥体胖是自然不过了。
小明的妈妈因为计划生育的原因把小明从生下来就托付给地主家抚养,等到国家政策放开了,小明已经十八岁了。此时地主粑粑对小明已经有了感情,而小明的亲妈妈因为儿子的回归也比其他孩子多一分宠爱。从此小明活在亲妈的怀抱里,却也没有与后妈断绝往来,从此…
作为校友,真心不喜欢。总体感觉没什么新意,很一般。主唱音色太普通了,嗯……合唱还不错,有一点学生的小青涩的感觉。&br&&br&简单点评下歌词(全文在这里:&a href=&http://100.hku.hk/galadinner/so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明我以德 &Brighten Me with Virtues&&i class=&icon-external&&&/i&&/a&)。第一印象,有些地方比较奇怪,甚至可以说有些问题,尤其是这里:&br&&br&&blockquote&學會致知格物懷疑發問&br&&/blockquote&&br&把致知格物和怀疑发问放在一起,就有了病句的嫌疑。格物致知,不管采用郑说、二程朱熹说,很难说是可以“学会”的。一个人可以说自己通过学习具有了的能力、发问的能力,但如果说自己具有格物穷理的能力,这恐怕是非常不合适的。再比如:&br&&br&&blockquote&明我以德 明我以堅貞的勇敢&br&&/blockquote&&br&“明我以德”,我知道他要说什么,但又觉得于义未安。我们都知道“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大体说,我歌颂某人以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我就预设了自己视野、知识面已经比较宽了;我歌颂某人以礼仪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就预设了自己的举止已经比较合乎礼仪了。这很好。但现在我说,这所学校用德行点亮了自己,这预设了自己的心智已经为德行点亮,似乎少了一点谦虚与虔敬,有种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感觉。上文也是如此,格物致知,圣贤一生孜孜追求,到了这里已经要学会的样子了。我只能说:“那好吧……” &br&&br&“明我以堅貞的勇敢”,且不说文义的问题,文白混搭,“的”字很突兀,“明我以坚贞与勇敢”似乎顺一些(根据英译这似乎是作者本意)——但遗憾这是粤语歌,广东人不说“与”,说“同埋”,只能用一个单音节字“的”。还有这两行:&br&&br&&blockquote&承繼了知識作護蔭 &br&維護我思考的足印&/blockquote&&br&知识对于我们来说主要是“护蔽”么?维护思考的足印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么重要么?不能说这里有什么不对,我只是觉得没有传递什么有意义的信息。一共十九行。&br&&br&许多人说香港人的中文就是这样的。其实我们可以做个比较, &a data-hash=&aa053a15ee5fd05e93cdf6cd1865a80f& href=&/people/aa053a15ee5fd05e93cdf6cd1865a80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孙政才& data-tip=&p$b$aa053a15ee5fd05e93cdf6cd1865a80f&&@孙政才&/a& 提到了同一位作词者另一作品《大学问》,截取一个片段:&br&&br&&blockquote&我們懂得學問沒盡頭&br&學會怎麼自救 才學做人的操守&br&我們懂得學習的理由&br&吸收是為了奉獻 才能承先啟後&/blockquote&&br&很流畅,没有这种文白混搭的局促。给人感觉《大学问》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明我以德》是科场拼凑出来的……感觉《大学问》是献给母校的,《明我以德》是给人个面子、帮忙题个词。我也不期待这样一首活动歌曲能写出什么“政罗教网无羁绊”,我只是希望能体现出港大自己的历史、自己的精神。歌词说的,“世紀耕作百年人/在這裡磨利眼光”,“世界演進靠傳人/上世紀傳下世紀 鑑古創今” 换做任何一所学校百年恐怕都可以。
作为校友,真心不喜欢。总体感觉没什么新意,很一般。主唱音色太普通了,嗯……合唱还不错,有一点学生的小青涩的感觉。简单点评下歌词(全文在这里:)。第一印象,有些地方比较奇怪,甚至可以说有些问题,尤其是这里…
怎麼這種問題都要匿名問……&br&&br&有什麼值得去做本來就是很主觀的問題,所以我就很主觀的回答吧。&br&我會每個禮拜爬一次山。從很高的地方看下去,看這個小小的地方。&br&我會在深宵出去天橋下或商場旁,就是為了看看有沒有小販。&br&我會努力和小店的阿姨熟起來,從她的眼睛看看香港。&br&我會在長洲看海,在沙灘上看看書,看一個下午,躲在樹下。&br&我會到其他大學,裝作自己是那裡的大學生,進食堂看看他們吃什麼。&br&我會在深水埗吃豆腐花,那是我吃過最香最滑的豆花,沒有之一。&br&我會由九龍塘走路到深水埗,看看那快被人遺忘的大坑東村。&br&我會仔細把路旁拾紙皮的阿姨的臉孔記住,雖然我永遠記不住,太多了。&br&我會做很多2B的事情,比如在海洋公園的纜車上和其他人揮手。&br&我會認識很多香港人,交換文化也交流態度。&br&我會吃吃吃吃吃吃然後走走走走走走……&br&&br&以上事情是我這些年做過的,其實我在外地短住時,也是用如此的態度生活的。&br&來香港要幹嘛呢?--幹你喜歡幹的事情啊。就算那是重複的事情,你高興就好。&br&不一定要所有事情都嘗過一次,才叫不枉此行的。&br&&br&我在BJ的時候足足吃了一個月的煎餅你造嗎。可是我超級快樂,還和煎餅阿姨熟起來了。囧。&br&再來一個月,我還是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可能是一個月的煎餅,或是一個月的CAFE,誰造呢。
怎麼這種問題都要匿名問……有什麼值得去做本來就是很主觀的問題,所以我就很主觀的回答吧。我會每個禮拜爬一次山。從很高的地方看下去,看這個小小的地方。我會在深宵出去天橋下或商場旁,就是為了看看有沒有小販。我會努力和小店的阿姨熟起來,從她的眼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公共图书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