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下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自然地理系

北京师范大学各院系专业介绍
  文学院
  文学院前身是中文系,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里聚集着近百名优秀教师,既有老一辈学术大师,又有一大批站在学科前沿的享誉海内外的中青年学者。在职教授5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0余名,学术氛围浓厚、教学质量优秀。
  文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民俗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和&民俗典籍文字&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与北师大共建&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依托9个博士点、13个硕士点组建起来的10个研究所,以及5个跨专业的研究中心,硕、博士点数量居全国高校中文系之首。这里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全国仅有的两个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之一,&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单位,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目前在文学院学习的有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0余人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300余人。
  文学院为本科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1)按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贯通培养的方案设计本科培养方案,一批优秀本科生可以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直接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两年以后再择优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为了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原则,文学院调整了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为培养研究型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3)率先实施&4 + X&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有更多的选择机会。(4)文学院硕博士研究生每年招生额度居全校第一,本科生未来发展前景可观。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和传播学2个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宽厚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能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科研及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等。毕业去向:保送&4+2&教育学硕士、保送或考取硕士学位研究生、地方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工作、重点中学教学工作、党政机关及新闻出版单位。
  传播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能从事新闻传播与编辑出版实务、媒介策划开发及经营管理、企业公关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媒介通论、传媒经济学、广告话语分析、电脑排版、信息检索、新闻出版史、新闻摄影摄像等。毕业去向:保送或考取硕士学位研究生、地方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新闻出版及其他媒体工作。
  咨询电话:010-
  历史学院
  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1952年辅仁大学历史系并入,办学规模有了明显改善;2006年历史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为历史学院,师资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先后拥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家,如陈垣、侯外庐、白寿彝等。经几代人的学术建设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久已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历史学院是国内历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综合实力居全国高校历史学科前列,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也是最早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还是教育部首批确定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现为&211&工程、&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现有7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35名,副教授15名。
  历史学院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拥有藏书20余万册的图书资料室、现代化的计算机与网络教学实验室,以及藏品丰富的文物博物馆。这里学习气氛浓厚,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历史学院设有历史学专业。
  历史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全面系统的历史学、博物馆学等方面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历史学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的人才,以及能在党政机关、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新闻出版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理论、中外史学史、中外文化史、断代史、国别史、专门史、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通论、文物学概论、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博应用技术、专业外语等。
  历史学院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①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可直接推荐免试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两年后再选择优秀者提前攻读博士学位;②引入竞争机制,每年从学生中选拔30名品学兼优者作为基地生,使之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③设立&白寿彝史学论著奖&本科生奖&,通过专门指导与训练,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④加强文科院系的合作,与文学院、哲学社会学学院相互承认学分;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兄弟院校合作培养人才;⑥在北京、西安、南京等地建立了教学与人才培养基地;⑦与美国、德国、日本的一些学校建立联系,为学生创造留学机会。
  近年来,5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免试录取或考取了研究生,其余到各类学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党政机关、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教育软件开发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咨询电话:010-0-0-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是融合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院,她欢迎那些有志在大学期间同时积淀深厚人文素养和坚实社会科学素养的高中毕业生前来深造。
  学院下设三个系:哲学系、思想政治教育系和社会学系。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学科布局完整,有1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专业点,16个硕士专业点(其中哲学是一级博士和硕士授予权单位)和3个本科专业,另设有1个杂志社、2个校级实验室和1个教学实验室。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中有26位教授,16位副教授,教师中8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
  哲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人格健全、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现代型普适性人才。在此前提下,按照学生的专业兴趣把他们培养成有一定学术水准的哲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要求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有积极开放、乐观向上的人生理念。
  主要课程:逻辑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现当代中国哲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学、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人的哲学、价值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专题、中国哲学原著选读、外国哲学专题、外国哲学原著选读、数理逻辑、中外逻辑史、中外伦理思想史、应用伦理学、中外美学史、时尚美学、基督教概论、佛教概论、道教概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思想史等。
  毕业去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党政机关公务员、新闻工作者、编辑、宣传与理论工作者、教师、机构管理人员。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人格健全、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现代型普适性人才。在此前提下,按照学生的专业兴趣把他们培养成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要求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有积极开放、乐观向上的人生理念。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德育学、政治哲学、中国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美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政治课程创新论、政治学原著选读、中国哲学专题、当代政治思潮、公共政策概论、行政学前沿、比较德育、文化学、公共关系学、应用伦理学、宗教学、时尚美学、中外教育思想史、中外管理思想史、中外经济思想史、教育心理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等。
  毕业去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党政机关公务员、新闻工作者、编辑、宣传与理论工作者、教师、机构管理人员。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人格健全、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现代型普适性人才。在此前提下,按照学生的专业兴趣把他们培养成有一定学术水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要求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有积极开放、乐观向上的人生理念。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福利思想、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保障学、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学校社会工作学、社会工作行政、社会统计学、宗教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知识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性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问题研究、社会现代化研究、国外社会学学说、社区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spss) 、社会学方法等。
  毕业去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党政机关(特别是民政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公务员、慈善机构与民间组织管理人员、新闻工作者、编辑、宣传与理论工作者、教师、企业人力资源与公共关系管理人员、市场调查与分析人员等。
  咨询电话: 010-
  法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凭借北京师范大学浓郁的文史底蕴,营造优良的人文育人环境,并实践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努力提高法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法学院在专任教师队伍、法学图书资料、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法学本科教育的核心指标方面均达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高等学校法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优秀标准。
  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3余人,94%的教师具有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博士学位。这里辛勤耕耘的既有成就卓著、在全国乃至国际法学界享有盛誉的法学家,也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中青年学者,以及一支较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他们是法学院本科生培养质量最有力的保证。特别值得说明的是,从法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整体看,我校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包括12名教授、4名副教授在内的27名教师也是我院本科教学与科研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法学专业已具有一只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法学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和建设的学科,法学院下设基础理论法学、宪政法学、民商事法学、刑事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与环境法学和国际法学等7个教研中心。它以教研中心为平台,开展学术研究、对话与交流,努力促进法学的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法学院目前有法理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和国际法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刑法学、民商法学和诉讼法学方向的博士和博士后招收权限。
  法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国家依法治国、加入WTO、司法改革和国家司法考试对法制人才的需求,努力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各专业基本法律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必要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宽口径、厚基础、富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法学理论与实践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中国法制史、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学、商法总论、知识产权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专业必修课程,以及西方法律思想史、比较法律文化、合同法、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金融法、比较民商法、环境保护法、财政税收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仲裁法、犯罪学、外国刑法、证据法、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WTO法、法律文书写作、模拟法庭实验、法律诊所等 40余门专业选修课程。
  毕业去向: 保送和考取硕士研究生;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特别是公、检、法、司法部门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各项基本法律实务工作和法学理论研究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咨询电话:010-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是北师大专门培养经济类和管理类高等专门人才的基地,教学和科研力量雄厚,毕业生有良好的考研、出国深造和就业前景。学院拥有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一批有成就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4人,讲师14人,工程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51人,占全体教师的84%。此外,学院还聘请了20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为兼职教授和客座研究员。学院下设经济系、工商管理系(含电子商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和会计系;现有6个本科生专业,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授权点&MBA(工商管理硕士),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5个研究机构。可授予经济学和管理学学位。学院重视培养国际型经济和管理人才,有上百名外国留学生随班学习本科或研究生课程,学院还为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赴国外大学学习和在国外公司,如美国迪斯尼公司实习机会,试行在读期间有1至4个学期在国外完成学分,回国后取得国内学位;满足国外大学条件的可以申请同时获得国外大学的辅修证书或双学位证书。
  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经济理论,熟练应用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的方法,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胜任在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学习,承担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的经济分析、咨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高等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公共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
  毕业去向:保送或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硕士与博士连读研究生;在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出国深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能在经济贸易部门、中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和管理,以及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复合型高等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支付体系与国际结算、国际商法、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商务英语函电、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世界市场行情等。
  毕业去向:保送或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硕士与博士连读研究生;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在外资和合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学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出国深造。该专业试行7+1模式,即在四年学习期间安排1个学期在国外学习或实习,国外学习期间的全部费用学生自理。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金融理论、政策和制度等专业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了解中外社会、经济、金融发展现状,熟悉中外金融制度、政策和法规,以及金融市场运行规则和金融机构经营情况,能够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工作,在企业从事融资和投资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和研究部门从事金融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金融市场学、金融学基础、投资学、商业银行学、投资银行学、公司融资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等。
  毕业去向:保送或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硕士与博士连读研究生;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金融财会部门从事实际业务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学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出国深造。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工商企业管理和国际管理理论基础,具有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经济管理和国际企业管理基本技能的高等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组织行为学、会计学、统计学、广告学、税收概论和电子商务等。
  毕业去向:保送或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硕士与博士连读研究生;在中资和合资企业、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以及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策划、调研和咨询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学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出国深造。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熟悉中外电子商务理论、相关法律及技术,以及电子商务运行规则和经营情况,具备理解和感知新的电子商务机会与策略的视野与思维能力的高等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法律、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安全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网络营销、多媒体应用技术与WEB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程序设计JAVA、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开发、网络与操作系统实用技术、网络程序设计和管理信息系统等。
  毕业去向:保送或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硕士与博士连读研究生;在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从事电子商务实际业务管理、策划、调研、咨询以及研究工作,在政府部门从事电子政务管理工作,以及从事办公自动化应用和网站建设等工作;出国深造。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理论、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会计工作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金融证券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从事实际会计工作或研究工作的高等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法、税务会计、审计学、财务分析、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等。
  毕业去向:保送或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硕士与博士连读研究生;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金融证券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学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出国深造。
  咨询电话:010-
  教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国家高级教育学术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也是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咨询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历史悠久,实力强劲,是全国最早具有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点、最早设立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最早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授权的单位。目前,学院拥有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经济与管理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学院由教育学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学前教育系、特殊教育系等4个系,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和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等若干研究中心组成。学院已经建立了多层次、高规格的优质教育人才的培育体系,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国家教育系统中享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合乎条件的本科生均能比较顺利地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为国家急需的高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学术声望良好、整体水平在全国领先的教师队伍,是学院本科生培养质量最有力的保证。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40人,讲师24人,在站博士后13人。
  我院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推荐到全国重点高校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其余毕业生出国留学和考取公务员,在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政府机关、企业、公司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
  教育学院现有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4个本科专业。
  教育学专业培养掌握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熟悉中外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历史、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的教育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课程发展、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法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培养目标是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管理和决策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管理人员、师资和研究人员等。
  主要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管理概论、教育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经济学、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等。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备全面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强的教育心理科学素养,能在各种儿童教育机构、教育行政与科研部门、广播电视和图书出版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部门等从事儿童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卫生学、比较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论、游戏论等。
  特殊教育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与心理学科基础、精湛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他们可以在国家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和相关研究部门从事特殊儿童教育、训练、康复服务及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包括:特殊教育导论、特殊教育医学基础、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特殊教育史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热忱欢迎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有志青年踊跃报考、投身国家教育科学事业!
  咨询电话:010-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拥有96年的发展历史,曾有不少知名人士执教于此。众多文化名人之后及大批归国华侨都曾先后在此就读或任教,形成了多种文化交融、开放宽容的独有氛围。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包括英、日、俄三个系以及公共外语教研部。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2个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4个硕士点。现有教授20名,副教授39名,外籍教师8名。学院的多名教授、副教授承担教育部或全国外语教学研究、文学或语言学研究机构的职务。学院教师在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英美、日本、俄罗斯文学研究以及翻译理论等方面著述颇丰。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设有英语、日语、俄语3个本科专业。
  教学特点: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稳固的语言、文学、文化根基、通识教育与专业方向相结合。依托学校综合性、研究型的学科优势,学生可选修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艺术等课程,可利用双学位&&辅修制度修读跨学科专业的学士学位,为就业、考研打下更为宽厚的基础。
  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外语专业人才。掌握较全面的、扎实的外语基本技能、较系统的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在听、说、读、写、译诸方面有很强的实际运用能力;对目标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文学、语言和语言教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趋势有基本了解,毕业后能够在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外事、经贸、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等工作。
  学院通识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世界文明史、数理统计、多媒体语言教学、第二外语等。
  专业主要课程:综合语言训练课、泛读、口语、听力、语音、写作、视听说、语法、笔译、报刊时文选读、普通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专题、社会语言学入门、词汇学、文体学、文学导论、文学史、文学作品赏析、比较文学、目标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比较文化、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毕业去向:考取或保送硕士研究生(含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及汉语言文学、经济、教育、法律、影视、心理、传媒等其他专业)、教育系统、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出国留学等。
  特殊说明:报考日语专业的学生,外语考试科目为英语。
  咨询电话:010-
  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艺术学科具有90余年的悠久历史。许多著名音乐家、美术家、戏剧家、电影家如萧友梅、李抱尘、贺绿汀、洪深、老志诚、焦菊隐、蒋风之、卫天霖、张肖虎、吴冠中等曾在此任教。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艺术学科培养了大量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领域杰出人才,享誉海内外。学院随时代发展,拓展建设了崭新的艺术与传媒教育体系,依托北京师范大学雄厚的综合性学科专业背景,形成多学科的艺术与传媒教育实力。现有5个本科专业、艺术学一级学科的全部8个硕士点以及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3个博士点,其中,电影学博士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学院拥有中国大学首批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是中国大学中首批具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之一,是国家首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招生培养试点单位之一,也是覆盖最多艺术门类、拥有最多博士、硕士授权点的艺术科系单位之一。在2004年教育部进行的唯一一届全国艺术学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4名。
  艺术与传媒学院设影视传媒系、音乐系、美术与书法系、舞蹈系等4个系;设数字媒体研究所、科学与艺术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设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中国书法研究中心、影视创作与制作中心等教育科研机构。学院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进修生、高级访问学者、外国留学生以及夜大生、函授生。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加强与国内外艺术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著名大学建立学术交流关系;并与国内众多重点综合大学及艺术院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学院多年来得到社会有识之士捐资助教支持,香港爱国人士田家炳先生捐资修建艺术大楼,为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和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影视学专业(含影视与传媒方向、数字媒体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文化素质高、影视理论基础坚实并具有一定影视制作能力的艺术人才,能够胜任传媒业界与艺术教育的创作、制作、宣传、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数字媒体方向是国内最早培养数字传媒专业化人才的艺术类专业方向。经过四年的系统培养,学生将逐渐掌握数字媒体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前沿应用,成为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数码设计、交互式媒体等创意产业方面的专业艺术人才。毕业去向:电影、电视、文化出版、网络、游戏、广告、广播、通讯公司及各级学校等。
  主要课程:影视语言、中外电影史、大众传播学、影视编剧、摄像与实践、影视剪辑、影视策划、电视新闻采编、电视节目制作、纪录片制作、三维电脑动画、影视数字制作等50余门课程。
  音乐学专业(含音乐教育、录音艺术方向)本专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以深厚的专业基础与音乐教育理论、音乐科技紧密结合而独具特色。音乐教育方向重基础、宽口径,旨在培养从事音乐教学、音乐理论、音乐编辑、文化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录音艺术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深厚音乐功底,熟知录音理论、设备与技巧,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及文化艺术部门从事声音(音响)设计和录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音乐基础理论、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作曲技术理论、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录音艺术、计算机音乐创作、电子音乐作品分析等50余门课程。
  美术学专业(含美术方向与书法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文化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美术人才、和研究型书法人才为目标。文化与专业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学、书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本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优秀生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校和艺术机构、设计机构提供能从事美术、书法、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美术学、书法学设有硕士点,并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中招收美术学和书法学方向的博士生。
  美术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外美术史、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造型原本研究与实验、美术教育学、构图与创作、专业考察、媒体艺术、美术学专家讲座等。
  书法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书法概论、古代书论、书法美学、真行草篆隶技法和实践、汉语文字学、古代汉语、篆刻学、电脑美术等。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文化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艺术设计人才、和研究型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文化与专业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校和艺术机构、设计机构提供能从事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外设计史、设计素描、色彩、设计草图、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计算机图形设计、文字设计、书籍设计、品牌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
  舞蹈学专业(含舞蹈教育、舞蹈编导方向)培养目标:注重专业文化教育与专业技巧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掌握舞蹈教育基本规律,具有扎实中外舞蹈专业基本技能,良好心理素质和科学思维方式,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国情意识与国际视野,一专多能的高级舞蹈教育人才,使其具备从事舞蹈艺术实践、舞蹈演出市场管理、舞蹈教育和理论研究的知识与能力,可以在各级学校、广播、电视、基层舞蹈单位担当起舞蹈教学、创作、研究、策划、管理等工作。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舞蹈表演艺术家授课。
  开设中外舞蹈文化史、舞蹈艺术理论、中外舞蹈艺术作品评析、舞蹈创作理论及各舞种技法等主要课程。招收舞蹈学硕士生,并在艺术学一级学科招收舞蹈学理论博士生。
  咨询电话:010-
  数学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成立于1922年,其前身为1915年创建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1983年成立了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2004年成立了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下设数学系、统计与金融数学系,有分析、代数、几何、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育与数学史9个教研室,以及中国数学会挂靠的《数学通报》杂志编辑部、北京数学会挂靠的北京数学培训学校。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有随机数学、生物信息、模糊系统与模糊信息处理、统计数据分析、数学现代分析、科学计算、动力系统7个研究中心,有复杂系统实时控制、数据统计与分析2个实验室,并正在建设数学与复杂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数学科学学院1990年建立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成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8年数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数学学科被认定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现有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应用数学3个博士点,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应用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科学技术史(数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8个硕士点,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2个本科专业。数学科学学院的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均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概率论方向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0多年来,数学科学学院已毕业全日制本科生6467人。20多年来,已毕业博士研究生189人,硕士研究生818人。
  数学科学学院科研和教学师资力量雄厚,位居全国一流水平的前列。现有教师7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9名,其中教授33名,副教授23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6人,占教师总数的89.2%。特别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和讲座教授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7人。
  数学科学学院承担国家&973&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同时主持多项国家、教育部、北京市的教学改革项目,取得一批国内、国际上有影响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北京市的奖励,如王梓坤院士获第九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概率论研究群体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奖),王昆扬教授获首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名师奖和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他主持的数学分析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5年,万维网统计了2000年以来中国发表的高水平数学论文,全国共收录了74篇论文,数学科学学院被收录了9篇,排名并列第一。2006年,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大学评价报告》中,北师大数学学科排名第五;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高校学科评估(排名)结果》中, 北师大数学一级学科排名第六。
  数学科学学院拥有设备先进的、网络化的&数学实验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先进的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其中有本科生教学机房2个,共配备有最新型微机110余台;科研机房1个,配备有最新型微机80余台及服务器等先进设备。学院资料室藏有丰富的中外文专业图书期刊。
  学院本科生实行宽口径招生,前两年不分专业,学习共同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统计初步、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概率论、复变函数、微分几何、实变函数等,然后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选修专业课程。一、二年级的第二学期还有专业二次选择。
  学院在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中实行导师制,为学生的学习、选课、专业方向选择等提供指导与咨询,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并尽早成才。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学院教师常年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且都担任本科生导师。学院还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特别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每两周一次为学生举行通俗的学术报告会,介绍数学的各个前沿方向与问题。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包括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育、信息处理与计算科学等方向。培养目标:系统掌握数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严格训练,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规律,能在大学、重点中学、科研和经济等部门及在信息、工程计算、数学软件开发等高科技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管理与开发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数学模型、泛函分析、拓扑学、偏微分方程、计算方法、整体微分几何、最优化方法、组合数学、运筹学、矩阵论、图论等。
  统计学专业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保险精算等方向。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良好的数学素养和熟练的数据处理能力,受到科研与应用严格训练,能在科研、教育、金融、保险、医学、管理等部门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统计学基础、概率测度、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宏观经济学、应用随机过程、统计计算、时间序列分析、抽样调查、利息理论、保险精算、风险理论等。
  毕业去向:半数以上保送或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其余主要到政府机关、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保险公司、重点中学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
  咨询电话:010-
  物理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是全国最早单独设立的物理学系之-,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张贻惠、吴有训、赵忠尧、汪德昭、周培源、张宗燧等著名物理学家曾先后在我校物理学系任教。物理学系是物理学一级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现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物理课程与教学论5个博士点,设有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其中理论物理是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另外,&应用光学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理系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近年来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物理学系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优良的教学传统,现有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29人,1949年以来共培养了1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包括本科生5800余名、研究生850余名)。已有多名毕业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物理学系通过选择和分流培养,建立了高质量、多元化、强调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的培养模式,试行4+X培养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兴趣和志向进行选择。现设有物理学一个本科专业。
  物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有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在物理学及其它交叉学科或相关应用领域工作的研究型、应用型优秀人才,以及研究型的优秀教学人才。
  主要课程:必修课程有大学数学,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量子物理学),理论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实验课(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子线路等),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C语言编程等)。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理论物理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分高、低学分两个层次开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或志向自主选择,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本系还在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现代光学、数学、信息技术、物理学前沿、设计性和研究性物理实验、学科教学论等方向开设了近30门选修课,其内容既有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有应用性和探究性的专业知识,满足学生从事物理学教学,物理研究或跨学科研究工作的需求。
  毕业去向:北师大物理系的毕业生基础宽厚扎实,学风严谨,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深受各用人单位的欢迎,有60%左右的毕业生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其余到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重点中学等部门从事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
  咨询电话: 010-, 010-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前身化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追溯到化学系前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13年设立的物理化学部,至今有九十余年的悠久历史。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则是1902年创建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52年院系调整时,辅仁大学化学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合并的化学系系址设在西城区定阜街原辅仁大学旧址,又称北京师范大学北校。1988年化学系迁至北京师范大学校本部的化学楼。2005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经过几代学者和教职员工们的努力,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发展,化学学院已形成一个学科分布合理、富有特色的教学和科研体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已成为我国培养高水平化学教育和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近三年来,化学学院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较以往更为快速的发展。
  化学学院是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无机化学(含放射与辐射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含量子化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化学全部5个二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药物化学(自设)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外,化学学科教学论也可以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化学),一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无机化学),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北京市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名,其中教授30名,副教授27名,博士生导师23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刘若庄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刘伯里教授),973项目首席专家1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百千万工程优秀人才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跨世纪人才和新世纪人才4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3名。现设有无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理论和物理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教育研究所、材料化学系、化学生物学系、药物化学系、化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师宏药物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及开发机构。
  在世界银行贷款、&211工程&、&985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下,大部分基础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得到更新改造,同时添置了一批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
  化学学院的科研成果丰硕。每年都有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近年来以第一单位发表的SCI核心版论文在全校各院系所中名列第一。我院教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正在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等的科研项目50余项,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和经费数连续两年列全校第一。
  化学学院现按照宽口径培养模式招收本科生,设1个本科化学专业。
  化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重点中学等单位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普通化学原理、化学基础实验I、基础无机化学、化学基础实验II、化学分析、基础有机化学I、仪器分析、化学基础实验III、基础有机化学II、物理化学I、物理化学I、化学合成实验、高分子化学、化学综合设计实验I、化学工程基础、结构化学、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I、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II、生物化学基础、中级无机化学、化学专业英语、谱学原理、核科学基础与应用、环境化学、化学信息学、高分子物理、化学综合设计实验II、材料化学、现代化学讲座、化学教学论等。
  毕业生去向: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可以被免试推荐继续攻读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近年来,化学学院应届毕业生中被录取为研究生的约50%,其余的多到重点中学、政府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就业,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真诚地欢迎有志于从事化学事业的国内外优秀学子报考,并在这里实现您的远大理想!
  咨询电话:010-0-
  天文系
  天文系是于1960年在我国北方成立的第一个天文系,现有在职教工19人,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人,副教授、高工7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12人。聘请了艾国祥院士、苏定强院士和王绶?院士为我系兼职教授。在我系兼职的教授还有国家天文台的若干名国内著名天文学家。
  现代天文学以高科技为特征,系内设现代天文学实验室、天文教学综合实验室、2个校级实验室和天文观测研究中心,拥有三台望远镜和先进的终端探测设备。天文系光电探测研究室与我校物理学系光学专业、低能核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应用光学实验室。为适应高级天文人才的需求,国家天文台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设立了天文研究基地和天文学实践基地,并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共建了一台85公分望远镜,命名为&国家天文台&北京师范大学望远镜&。
  天文学系本科设天文学一个专业。有3个硕士点:天体物理、天体力学与天体测量、光学;其中天体物理学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天文学系精干、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研究型学习条件,二三年级的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校系两级&本科生科学研究项目&,配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天文系已形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
  天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天文学理论,掌握天文观测和处理技术,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天文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工作。
  主要课程有4 类:(1)物理类: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普通物理实验)、理论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2)数学类:大学数学和数学物理方法;(3)天文类:天文入门,天文学导论、天文实验、实测天体物理、射电天文学、理论天体物理、恒星结构和演化、太阳物理、星系天文学、宇宙学、球面天文和天体力学等;(4)计算类:算法语言、计算方法、天文数据处理、天文软件操作与多媒体等。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方向到天文台进行观测实习和科研能力训练,完成毕业论文。
  毕业去向:每年有25%保送研究生,6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其余到科研单位、国防部门、天文科普和中学等单位工作。除此而外,我系还为IT行业、科技出版业、 新技术产业和科研管理部门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
  咨询电话:010-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98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早在1964年成立的电子学专业和1987年成立的计算机专业。我校的信息学科与我国信息技术同步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科研和应用人才,涌现出计算机应用专家汪成为院士、国防电子工程专家凌永顺院士、核电子学专家张至善教授、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等杰出代表。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设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共六个硕士点;在知识工程、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教育应用等方向招收博士生。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学实验中心、网络安全与通信、EDA和嵌入式技术等10余个设施先进的教学实验室;设有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远程教育、图像与信号处理等科研机构。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具有一支以院士、知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授20人(其中院士3人,博导8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26人、高工和高级实验师5人、讲师23人,78%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的教学科研成果丰富,2005年来获得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8项有影响力的项目,累计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先后10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学生入学后在我院和美国分别学习两年,毕业可获得两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士学位,该项目吸引了一批有志国外发展的学子,目前已有多名学生留学乔治&梅森大学。学院还与美国、西欧、亚洲等国家的著名大学互派留学生进行短期访问学习,聘请外籍专家讲授若干本科生课程;与国内外著名IT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为本科生提供实习平台。学院积极为本科生提供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等科研活动的机会,近3年本科生发表的学术论文超过100余篇。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中我院学生积极参与、成绩优异,体现了我院本科生优秀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学院按照信息科学与技术宽口径招收本科生,一年后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别进入电子和计算机两个专业学习。学院50%以上的本科生毕业后将保送或考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余的毕业生大多就业于国内外知名企业。连续多年我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一大批我院毕业的学生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我国政府机关的领导岗位和国内外企业的决策机构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智能科学的专业人才。牢固掌握电子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工程应用的能力。胜任有关电子信息、通信、信号处理、智能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汇编、集成电路设计、EDA设计与实践、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与SOC。
  毕业去向:除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外,就职于研究机构、公司、企事业、军队及大专院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牢固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读写本专业英文技术资料和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工程设计与开发工作。
  主要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微计算机技术、EDA设计与实践、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
  毕业去向:除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外,在各个部门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制、技术开发和计算机管理等工作。
  咨询电话:010-
  教育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学院是培养教育技术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下设教育技术学系、教育信息工程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远程教育研究所、知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教育信息与管理决策研究所等系所。学院现有博士点一个:教育技术学,硕士点三个:教育技术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远程教育,本科专业一个:教育技术学。我学院的教育技术学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自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国内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目前该专业有两个培养方向:教育技术学方向和教育信息工程方向。
  学院现有专职教授10人,兼职教授6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17人,硕士生导师14人,高级工程师4人。学院承担多项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科研项目,在&985&创新平台建设和&211&工程建设中承担了多项建设任务,获得多项各级科研成果奖励,科研经费千余万元。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也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院秉承严谨、求实、合作、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宽泛、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目前,已有多名本科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或者开发出了软硬件产品,在学科竞赛中获奖,另有多名学生获得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教育技术学学科是信息科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毕业生将具备信息科学与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因而在研究生专业选择和就业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含教育技术学和教育信息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教育技术学方向。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并系统学习利用各种技术与资源促进人类学习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设计、远程教育学、媒体理论与实践、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计算机与网络的教育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等。
  毕业去向:保送或考取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各类教育部门、教育产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设计、开发、评价、管理、培训和学科教学等工作。
  教育信息工程方向。培养目标: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和管理人才、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人才和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环境建设人才。
  主要专业方向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技术、网页与动画制作、软件工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学、媒体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视频制作、电视原理、教育电视系统、电声系统、摄影技术与艺术等。
  毕业去向:保送或考取硕士学位研究生,面向教育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网络建设与管理、以及教育信息管理等有关的工作岗位。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招收免费师范生。不仅学习与非师范生相同的专业知识,还在教学实践环节方面有所加强。毕业生不仅能够胜任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还能够承担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数字媒体资源开发应用。
  咨询电话:010-
  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创于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博物系,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壮大,拥有雄厚的科教实力与师资力量,建立了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卓越地位,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坚持&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拓展能力&培养的&三能&办学理念,形成了创新与创业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基地,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深基础、宽视野、强能力、高素质&精英型人才,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双基地单位,以及&211&工程和&985项目&重点建设单位。学院设有生态科学系、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系和细胞生物学系,以及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生态学研究所和生物医学研究所。作为首批&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院设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拥有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8个和硕士授予权16个,其中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学院拥有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因工程药物与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以及8个校级重点实验室与5个专门性研究中心。学院师资力量精良,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授3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并聘请了一大批海内外杰出的青年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院围绕&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打造了设备精良的一流设施平台。学院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学研&和&学企&相结合的实践与实训基地以及各级科研机构,为&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软硬兼优的育人环境。学院的本科生按照&生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宽口径招生,前两年接受通识教育与学科基础教育,后两年学生可自主选择,进入生物科学或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的分流培养模式。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学制4年,学分修满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生物科学专业:依托&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生物科学专业,主要是培养诚信质朴、德才兼备的从事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教学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人体与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动物行为学、保护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实验课程和生物野外实习等。
  生物技术专业:依托&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生物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诚信质朴、德才兼备的从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教学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创新与创业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药学生物技术及其相关的实验课程和生物技术专业实训等。
  近年来,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70%以上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的40-50%被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约10%赴国外攻读研究生,其余的毕业生主要进入科研与教育机构以及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相关企业。学院设有北京生命科学教育基金,每年投入25万元人民币作为本科学生的奖助学金,主要资助学业优秀或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顺利完成学业。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热诚欢迎您的报考!学院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学术与育人底蕴、完善的学科结构、精良的师资队伍、高效的创新平台和国家级人才培养双基地,为您顺利获得学士学位,并进入硕士与博士的研究生学习,成为高水平与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铺设了坚实的成材之路。
  咨询电话:010-
  心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成立的第一个心理学院,下设认知与测量心理学研究所、发展心理学研究所、教育与学校心理学研究所、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所、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所。
  心理学院是国内心理学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具有雄厚的科研与教学实力;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也是&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拥有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3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内最先进的心理学基础教学实验室,具备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
  心理学院现有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17人,讲师13人。其中,十几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国际和国内的各种专业机构或学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心理学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成果丰硕,教师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项目、973项目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重点项目40余项,主持3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拥有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教学成果奖30多项,如全国高等学校名师奖、十佳师德标兵及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
  心理学院按照心理学一级学科统一招生,入学后进行宽口径培养,经过两年左右的学习后,学生可分流到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等专业方向。基础心理学方向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心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心理咨询与辅导方向旨在培养能在教育、医疗、党政机关、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机构从事教学、咨询与辅导等工作的专业人才。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方向旨在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市场调查等机构从事人事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体系设计等工作的心理学专业人才。
  三个方向共同开设的基础课程主要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学史、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SPSS应用、心理学研究实践等。基础心理学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心理实验技术、青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等。心理咨询与辅导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心理咨询导论、心理咨询实践、健康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生涯规划与辅导、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社会调查方法等。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管理学、经济学、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
  心理学院毕业生的发展机会与就业前景十分看好。在过去的五年中,5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或出国留学,其余则在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综合医院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
  咨询电话:010-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历史悠久,积淀百年。学院是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自然地理学是全国重点学科,已经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有5个博士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环境变化、课程与教学论),9个硕士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变化、区域经济学、课程与教学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摄影测量及遥感和土地资源管理)。
  学院拥有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7个,野外研究实验基地3个,教学野外实习基地4个。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年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年科研总经费达到千万元。
  学院现有教师64人。其中: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2人,教授23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
  学院设有三个专业: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科学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优秀地理科学研究和高层次研究型地理教育人才。
  主要课程有:地质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水文学、生态学、土壤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在科研部门、党政机关、企业单位从事资源与环境研究、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环境学、流域管理(英)、城市规划概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等。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遥感理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技术,可以对资源、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空间信息产业、技术与应用结合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测量与地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概论、图像理解与分析、GIS软件分析、数字图像处理、定量遥感等。
  学院毕业生去向一般为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公司,可在国民经济中国土资源、生态环保、城市规划及信息管理、旅游规划、房地产开发、基础教育等重要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开发、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
  咨询电话:& 010-
  环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是在环境科学研究所发展、壮大基础之上组建的学院型办学管理机构,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校首批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环境教育的基地之一,也是最早的环境地理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环境学院拥有两个本科专业,即环境工程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六个硕士点、四个博士点。环境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国家授权一级学科。根据2007年《中国大学评价》,环境工程本科专业A++,全国排名第三;环境科学本科专业A+,排名第四。环境学院下属&两系&、&七所&,同时,还拥有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环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兼职教授9人;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5人,讲师13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包括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新世纪首批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等;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在我国环境科学领域位居前列,为培养优秀的环境保护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学院拥有本科生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软硬件设备齐全,具备培养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急需的尖端人才的良好条件。环境学院在提高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践的机会,并开拓素质拓展训练的新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思路开阔、具有创新精神的从事环境工程实践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在符合国家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与工程知识、工程技能和工程经验复合训练和培养;注重研究型人才培养,满足科学研究的高级人才需求,与环境科学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交流,适应21世纪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
  主要课程有: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微生物学、水处理工程、固废处理处置工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和流域污染控制与管理等。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国家环境政策体系和环境管理程序、方法,掌握基本的环境经济政策分析能力,并具备应用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从事环境政策研究和环境管理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有:环境科学概论、环境法规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政策与评估、环境经济学导论、环境应用统计、景观生态学、环境设计基础、城市生态规划等。
  环境学院本科生就业率达92%以上,约有10%可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知名院校深造;60%左右进入本校和其他重点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特别优秀者可报送进入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我院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主要就业于国家及省市级环保、水利、市政、交通、林业及城乡规划等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院、外企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等单位。
  咨询电话:010-
  资源学院
  资源学院是在1997年成立的资源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成立的。目前下设一系十所,分别是:资源学系、资源科学研究所、资源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资源管理研究所、土地资源研究所、能源与矿产资源研究所、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世界资源研究所、灾害与公共安全研究所、干旱与风沙灾害研究所、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学院拥有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与药用植物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为研究主体,以遥感技术、信息技术、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技术、沙漠化防治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为研究手段,培养和造就资源科学、资源技术与工程、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的教学与科研体系。
  资源学院科研和教学条件良好,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现代化的化验分析和测试实验室、野外实验研究基地。近年来共承担300余项国家和地方的各类研究课题,还与美国、德国、瑞士和日本等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
  现有教师70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8人,讲师18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6人,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62人。教师中的95.5%具有博士学位,50%左右有在国外留学和研究的工作背景。此外,还有40余位国内外资深学者是本院的特聘教授。
  资源学院现有资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分别是:区域经济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生态学、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地资源管理、中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分别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学、生态学、土地资源管理。
  资源学院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院为学生提供专用的计算机房,在暑期安排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野外考察和实习。除了学校发放的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外,学院另设有高额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还利用科研任务充足的优势,为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勤工助学的机会。每年投入数万元经费,支持学生党支部、院团委和学生会开展各种学术、科研、文体、社会实践等活动。
  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掌握资源科学的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资源政策分析和资源管理的素养,具有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利用技术开发能力,熟悉国家资源政策和资源管理手段,能够从事资源科学研究、资源技术开发和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大学数学、基础物理、无机与分析化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资源科学导论、经济学原理、测量与地图学、地质与矿产资源学、地貌与土壤学、气候资源与水资源学、植物资源学、管理科学原理、遥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系统工程、数据库原理、普通生态学、资源经济学、土地资源与管理、农业资源基础等。
  本科毕业生可以出国深造、攻读本校或其他重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特别优秀者可以获得保送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资格;也可以到国家和地方的资源经营、土地管理、生态建设、资源保护、防灾减灾和城市规划等管理部门、各类研究机构和各级院校、以及相关企业等工作。
  咨询电话:010-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是北京师范大学实现&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科研力量雄厚,专职教师中92%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教授、欧亚科学院院士蒋正华教授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管理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4个本科专业,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馆学、情报学11个硕士学位点及1个专业学位(MPA)授权点,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系统理论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系统理论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管理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较为深厚的数理基础,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物理学、高等数学、运筹学、优化理论基础、数据分析、微观经济分析、金融学、系统工程、宏观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学、数学模型等。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数据分析、定量分析、决策支持及其他相关管理事务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管理及相关理论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级信息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资源描述、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支持及网络维护等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具有较为深厚的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与分析方法,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理论和技术,能独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不同功能模块方案设计、操作和实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工作分析、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实战案例课堂等。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及相关的服务支持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全面了解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基础知识与分析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英语技能,基本精通公共管理理论、方法与技巧,能够胜任公共事业部门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战略管理学、计量经济学、财务管理、政治学概论、非营利组织概论、社区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管理等。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公共部门、非盈利组织从事相关服务支持工作。
  咨询电话:010-
  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是我国最早成立体育院系之一,初创于1917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2年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教研部的基础上成立学院,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执委、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教授任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毛振明教授任院长,杨国庆教授任分党委书记。学院下设体育学系、运动学系、体育与健康系、体育人文科学研究所、体育教育研究所。
  体育与运动学院是我国体育学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其综合实力在全国体育学科名列前茅。学院设有&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和&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经济3个本科专业;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课程教学论5个硕士学位点;设有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训练场馆和实验仪器,具备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
  学院近五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奖项。学院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现有专职教师54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31人,硕士生导师21人,讲师12人。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一专多能&的运动技能;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具有体育科研、教学、管理和咨询能力,能够胜任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工作的综合型体育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等理论课程,以及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民族民间体育类等运动技术课程。报考该专业的学生需参加高考和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体育加试。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技能,能够在专业运动队、各类体育院校、普通高等院校运动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级体育俱乐部、业余体育学校等单位从事运动训练、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生物学、运动与康乐管理、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医学、体育科研方法等理论课程,以及田径类、球类、体操类等运动技术课程。报考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二级运动员(包括二级运动员)以上资格证书,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专项测试和文化课考试。
  体育与运动学院毕业生有着良好的毕业深造机会和就业前景,本科优秀毕业生可免试直接进入或考取硕士研究生,免费推荐比例在逐年增加。学生毕业后还可进入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大中院校、各级体校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训练和科学研究工作。
  咨询电话: 010-&&&& 010-&&&& 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