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吃了地沟油怎么办和植物油?

卫生部一直无法发现地沟油和正规油的区别,那凭什么说地沟油有害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978064人加入此小组
卫生部再征地沟油检测法 此前5方法均不能奏效9月18日,卫生部曾发布消息,正全力组织科研攻关研究鉴别地沟油检验方法。但是,记者昨日了解到,目前,已经征集到7家技术机构研制的5种地沟油检测方法,但在专家论证后,发现这些方法特异性不强。  “特异性不强是指没有很好地分辨出哪些是地沟油,哪些是食用油。”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征集到的方法,尚不能作为地沟油的有效判断手段。一直传说地沟油有这样那样的危害N年,但是看来科技手段都没有检测出地沟油油什么特别之处,那么所谓地沟油的危害岂不是凭空想象?看见生产环境恶心就觉得有危害?
+ 加入我的果篮
再举个终极例子好了,SAY,被工业原料和废弃物污染的地沟油。回收储运环节不可控,也许今天洗个旧农药桶做容器,明天换个油漆桶,会混进什么物质?甲醇?环己烷?一切皆有可能。常规油不太可能混入甲醇或环己烷,但地沟油的风险高得多,而且难以量化和防范,风险不可接受。都查,则金钱和时间成本不可接受。标准和检测只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更重要的是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例如,技术上三聚氰胺很容易检测,但第一个非法添加的人几乎不会被注意到,更不可能制定行业标准。加的人多了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时,就是监管的失败了,这时候求助技术和标准,早干什么去了?放眼世界,大概只有中国为三聚氰胺制定标准,也只有我们为地沟油的检测标准头疼不已,实在是本末倒置。治理食品安全,通过制度设计把经济人理性和有效监管结合起来才是王道,比如学日本补贴地沟油回收利用,让私炼无利可图,同时监管全流程,提高违法成本,不需什么标准,庶几无为而治。反之,权衡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有形和无形的成本(从声誉到牢狱之灾)以及被抓到的可能性后,在高收益﹑低成本﹑零风险面前,一切严刑竣法﹑道德文章﹑技术标准统统都是浮云!
这有什么好吵的,拿地沟油去出口试试就知道了要是外国佬有能力检测出来,就用他们的检测方法就好了要检测不出来,那就至少可以获取每年3亿的利润了,够养航母了,稳赚不赔,何乐而不为
地沟油的范畴是一个很宽泛的统称,来源有好有差
不是这么理解吧,地沟油或者反复使用的油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应是定论,而且卫生状况很差,属于监管对象。如果食用油标准能够给所有有害物质确定一个限值,并有相应检测方法的话,的确不用区分地沟油和正常的油,只要区分合格和不合格的油就可以了。但是现实中不可能穷举所有有害物质,也无法接受这个检测成本,只能检测有限的几个指标。所谓特异性不强,就是这些作为标准的指标不足以区分一定有害的地沟油和普通的食用油,比如熔点,一个是20-24度,一个是18-22度(随便举的例子啦),分不清,pass;某个含量指标,高于0.1%都不合格,但某些地沟油反而降低到低于0.1%,还是分不清,pass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地沟油说的是使用后排放到下水道(或者是排放到地上),然后再被收集的油。这使得地沟油有如下特征:1.已经使用过(从常理来看,没有用过的油不会倒掉,即便有也只是少数);2.卫生状况极差(因为会混有下水道、地面的杂质)。而经过多次使用的油,会含有诸如反式脂肪酸等致癌物质。现在质监部门打击的地沟油,并不是群众所想的从下水道捞上来就用的“纯正地沟油”,而是经过多步加工,然后掺到合格油中的“杂种地沟油”。比如说,一个油,是由80%的合格油和20%的加工地沟油勾兑而成的,那么这个油也算地沟油。问题就是,按照国家标准对于油的检定项目,这种地沟油的检测结果和合格油是一样的,根本无法辨识。地沟油的加工只是除臭脱色,不会减少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因此依然是危险的。既然地沟油中有有害物质,那么锁定这些有害物质不就好了吗?在技术上确实是这样,但是从实际上却做不到。因为地沟油中含有的有害物质种类、含量都和其排放环境有关,并不是一个共通特征。也就是说,一种检测方法,对于某个厂制造的地沟油有效,对于另一个厂的很可能就无效了。无法找出地沟油显著的共通特征,就是最大的困难所在。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引用紫色玫瑰香的回应:即使找出来这种 共通特性,生产勾兑地沟油的厂也会针对这种特性来"改良"其产品.接着新方法就又失效啦.....所以从源头上根绝才是最可靠的方法,虽然也是困难重重。而要从源头打击的话,主要还得靠公安部门。
实际上我们日常的很多食物在制作过程中都是环境恶劣的,但通过化学、物理方法进行了无毒化处理。只要最终结果是卫生且可靠的,就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很多农产品是大粪浇出来的,但你能说大粪的肮脏代表了产品的肮脏么?所以,地沟油的可怕不在于有没有毒——如果保证有毒则更好,更容易检测,直接pass就行了;而在于,你不知道哪个有毒,哪个没毒。正规食用油可以保证每个批次的正常,地沟油能保证么?所以与其冒险食用“没有危害”的地沟油,不如将其全部销毁。
实际上只要是无照经营,无论产品是否合格,都会被查封和没收。生产地沟油的全是无照经营,即使检测不出什么区别,也足以抓起来。检测不出来,照样抓,这对于工商部门并无什么难题。我是问媒体平常所谓的地沟油种种危害,什么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胃癌、肠癌等。又是怎么得来的?既然卫生部都不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那么就什么没发现里面有什么物质超标,又怎么会能得出这些危害的?是不是凭空想象的?
如果标准越来越严,生产地沟油的掺加比例会越来越低,赚钱越来越少,他们就会因为无利可图放弃了。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我是问媒体平常所谓的地沟油种种危害,什么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胃癌、肠癌等。又是怎么得来的?既然卫生部都不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那么就什么没发现里面有什么物质超标,又怎么会能得出这些危害的?是不是凭空想象的?卫生部说的是,他们无法找到一种通用的方法,来查出混有地沟油的油,不是没有发现有害物质。举个例子,地沟油A重金属超标,那么地沟油A长期食用就会带来种种重金属中毒的情况。而地沟油B重金属没有超标,但是黄曲霉素超了,那么就会有致癌的危险。地沟油C重金属和黄曲霉素都合格,但是反式脂肪酸严重超标,有致癌风险。这些有害物质,有意识的去查都能查出来,但是给你一个地沟油D,你怎么知道里面是什么物质超标了呢?把所有可能的有害物质都排查一次?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可能的有害物质成千上百,而检定方式也各不相同,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做到穷举所有有害物。这就是卫生部所说,无法分辨合格油和地沟油的意思。而根据这段时间的检测方法募集,卫生部也找不到一个可行的方法,辨识各种各样的地沟油。
那可不可以检测钠离子呢?毕竟炒菜不放盐的太少太少了。除臭工序应该除不掉钠吧?
引用ZC的回应:所以从源头上根绝才是最可靠的方法,虽然也是困难重重。而要从源头打击的话,主要还得靠公安部门。关键问题是这个源头根绝本身是可能是实现的。因为捞地沟油本身是合法的。地沟油可以经过处理之后作为工业用油使用。请问你如何“从源头上根绝”?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引用雪·狼的回应:那可不可以检测钠离子呢?毕竟炒菜不放盐的太少太少了。除臭工序应该除不掉钠吧?炒菜的废油很少的,仅有洗锅的那一点点。地沟油更多的还是来自煎炸用的油,尤其是油炸,油炸用的油含盐不一定就高。并且食用油中(比如说花生油)本身就含有钠,如果是勾兑地沟油,很难判定钠超标的临界点在哪里。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引用TIM的回应:关键问题是这个源头根绝本身是可能是实现的。因为捞地沟油本身是合法的。地沟油可以经过处理之后作为工业用油使用。请问你如何“从源头上根绝”?1.监管加工企业,确保企业回收的地沟油是用在工业方面的。2.监管食用油生产企业,要求其原料是可追溯的。3.打击黑工场。实际上最大的难点就是在第三点,因为黑工场规模小,容易隐藏,容易迁移,单靠质监部门根本无法有效打击。只能连同公安部门清查。尽管如此,这也是可以做到的。在根本找不出有效检测方法的当下,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即便有了检测方法,这项工作也才是最根本的工作,只是如果有了检测手段,可以获得更多追寻源头的方法而已。
植物油和动物油有什么本质的成分区别?如果是地沟油的话,应该很难保证是纯粹的植物油或者纯粹的动物油吧。这样的话,只要在应该是植物油的成品中发现了动物油的成分,或者在应该是动物油的成品中发现了植物油的成分,就可以认定为掺杂地沟油啦。如果这些油用来炸水煮鱼之类的,更会不可避免的混入动物性油脂和动物性蛋白。如果黑作坊要做到分类收购、分类加工,应该也会增加不少成本,管理条件也未必能跟得上。
有学了点东西,有还不有害先不说。。你不觉得恶心么。。。火锅店那些口水油比地沟油好一点,起码是回收过滤再煮沸过的,但你愿意吃么。。
引用ZC的回应:3.打击黑工场。实际上最大的难点就是在第三点所以我认为这个话等于没说。即使不是地沟油,我们不一样要打击黑作坊吗。这个问题不应该因为地沟油的特殊性而有什么改变吗?。
引用雪·狼的回应:植物油和动物油有什么本质的成分区别?如果是地沟油的话,应该很难保证是纯粹的植物油或者纯粹的动物油吧。这样的话,只要在应该是植物油的成品中发现了动物油的成分,或者在应该是动物油的成品中发现了植物油的成分,就可以认定为掺杂地沟油啦。如果这些油用来炸水煮鱼之类的,更会不可避免的混入动物性油脂和动物性蛋白。如果黑作坊要做到分类收购、分类加工,应该也会增加不少成本,管理条件也未必能跟得上。有种东西叫调和油哦亲。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引用TIM的回应:所以我认为这个话等于没说。即使不是地沟油,我们不一样要打击黑作坊吗。这个问题不应该因为地沟油的特殊性而有什么改变吗?。不同的黑作坊调查手段不一样,追查路径也不一样,寻找的线索也不一样。你要查用添加剂把旧面包翻新的黑作坊,和追查用地沟油做食用油的黑作坊,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对于一个问题,国家能调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因为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问题要处理。就地沟油这个事,在一个时期内得有侧重点,如果把资源放在研发检测手段,打黑这方面就会削弱,反过来也是一样。当然两边都是会做的,但不代表不存在侧重。你觉得质监部门会有足够的人手每天都挨家挨户去看有没有黑作坊吗?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投入资源进行专项整治才会有挨家挨户的行动,否则日常巡查做不到那么细致——人手和时间都不够。此外还有社会舆论,如果国家把资源投放在打击黑作坊,而削弱研发检测方法的投入,社会舆论必然会有责难:为什么不加大力度研究检测方法?因此有必要让民众了解,寻找检测方法的难度所在,还有这并不是最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引用雪·狼的回应:植物油和动物油有什么本质的成分区别?如果是地沟油的话,应该很难保证是纯粹的植物油或者纯粹的动物油吧。这样的话,只要在应该是植物油的成品中发现了动物油的成分,或者在应该是动物油的成品中发现了植物油的成分,就可以认定为掺杂地沟油啦。如果这些油用来炸水煮鱼之类的,更会不可避免的混入动物性油脂和动物性蛋白。如果黑作坊要做到分类收购、分类加工,应该也会增加不少成本,管理条件也未必能跟得上。可以查基因,但是并不可靠,一来地沟油来源复杂,基因成分不稳定,很难精确判断,全面排查成本极高,不具备可操作性。查蛋白质更是无从说起,因为目前并没有什么直接检测蛋白质的常规方法,都属检测氮含量这种间接方式,所以无法分辨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实际上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利用了这一技术限制,以含氮的无机物冒充蛋白质。所以从蛋白质入手也不可行。
我一直以为,多数地沟油是由“泔水”提炼的。“泔水”来自餐馆。而地沟油的提炼过程应该不只是除臭。肯定有分离、高温炼、再净化的过程。经过这样的过程,其成分与再次提炼的食用油差别应该很小了。什么脏和臭,只是过程的事情,结果是基本没有的。成分分析这么难,本身就说明差别很小。其实如果成分差别达到1%,即使再勾兑4倍好的食用油,差别也会达到0.2%,对于化学分析来说,是太容易检查出来的浓度了。普通试纸搞定完全没问题。所以,我觉得楼主的怀疑,也是我心中的怀疑。很长时间了。所谓地沟油,其实只是媒体在夸张,虽然不是说没有,但根本没那么严重。引用霜焰的回应:实际上只要是无照经营,无论产品是否合格,都会被查封和没收。生产地沟油的全是无照经营,即使检测不出什么区别,也足以抓起来。检测不出来,照样抓,这对于工商部门并无什么难题。我是问媒体平常所谓的地沟油种种危害,什么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胃癌、肠癌等。又是怎么得来的?既然卫生部都不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那么就什么没发现里面有什么物质超标,又怎么会能得出这些危害的?是不是凭空想象的?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引用ZC的回应:可以查基因,但是并不可靠,一来地沟油来源复杂,基因成分不稳定,很难精确判断,全面排查成本极高,不具备可操作性。查蛋白质更是无从说起,因为目前并没有什么直接检测蛋白质的常规方法,都属检测氮含量这种间接方式,所以无法分辨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实际上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利用了这一技术限制,以含氮的无机物冒充蛋白质。所以从蛋白质入手也不可行。基因怎么查……地沟油毕竟是油,不是细胞,里面就算有DNA片段也估计碎光了……
引用ZC的回应:卫生部说的是,他们无法找到一种通用的方法,来查出混有地沟油的油,不是没有发现有害物质。举个例子,地沟油A重金属超标,那么地沟油A长期食用就会带来种种重金属中毒的情况。而地沟油B重金属没有超标,但是黄曲霉素超了,那么就会有致癌的危险。地沟油C重金属和黄曲霉素都合格,但是反式脂肪酸严重超标,有致癌风险。这些有害物质,有意识的去查都能查出来,但是给你一个地沟油D,你怎么知道里面是什么物质超标了呢?把所有可能的有害物质都排查一次?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可能的有害物质成千上百,而检定方式也各不相同,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做到穷举所有有害物。这就是卫生部所说,无法分辨合格油和地沟油的意思。而根据这段时间的检测方法募集,卫生部也找不到一个可行的方法,辨识各种各样的地沟油。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按卫生部的说法,你列举的那些常规项目重金属、黄曲霉素、反式脂肪酸实际上很多地沟油是没有超标的。实际上如果是这个不超那个超,卫生部早就笑了,检查几个项目即可。现在说无法发现,就说明能想到的常规的项目全合格了,就是想不出来地沟油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因为他们现在的研究的地沟油也是以前查获的,这些以前地沟油制造者仅仅是按照原来的食用油检测标准进行勾兑和处理,不可能对这些“新方法”采取针对措施。但是却仍然通过了“新方法”的考验。这算是无心插柳呢?还是说本来的标准研究很完备,所谓的“新方法”其实和旧标准没有什么区别,卫生部根本想不出地沟油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可验。现在“正规油”和所有食品,也同样没有“穷举所有有害物”进行检查。那么“正规油”也同样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所有食品不也一样是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吗?本来按科学来讲,任何一种食品,说“绝对无风险”都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无法证明的事情,合适的比较方法应该是“和XX一样安全”。
为什么要区分出地沟油呀?区分出好油坏油是不是容易点?知道这油能不能用也就够了吧?
ls的想法实际上变成“地沟油加工到什么水平可以认为与常规的食用油同样安全”这个问题。我觉得:即使按照常规食用油检测标准全部合格,证明地沟油的安全性还是不够。因为检测标准是与加工工艺相关的,常规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引入某一类有害物质的可能性很小,这类物质就不需要列入检测标准。但是地沟油的加工工艺迥异于常规食用油,比如经过除臭脱色的处理,就可能增加一些氧化剂和氧化产物的残留。这些物质是不是安全需要设立额外的标准并进行检测。现在的问题是,地沟油的处理过程缺少监管,方法也不统一,很难说清楚应该对哪一类物质制定标准,比如用了漂白粉的你去查二氧化硫就查不出问题,多查一项指标也不保证没有用到其他药剂。所以并不是卫生部想不出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检验,而是为需要检验的东西太多而犯愁。
觉得地沟油很恶心就是了,最近马鞍山还经常爆出发现有人再捞地沟油,还是在大酒店后门呢,哎
调和油也没有拿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的吧?至少我没听说过,一般都是花生油混菜籽油之类的。引用TIM的回应:有种东西叫调和油哦亲。
引用不是来乱的的回应:现在的问题是,地沟油的处理过程缺少监管,方法也不统一,很难说清楚应该对哪一类物质制定标准,比如用了漂白粉的你去查二氧化硫就查不出问题,多查一项指标也不保证没有用到其他药剂。所以并不是卫生部想不出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检验,而是为需要检验的东西太多而犯愁。不是说地沟油制作方法千变万化,才无法发现。卫生部是在地沟油的制作工艺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发现。如前面强调的,他们现在的研究的地沟油是以前查获的,制造者已经被抓,场地被封,那么其制作工艺和使用原料都已经清楚了。卫生部在知道制作工艺和使用原料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发现地沟油的特别之处,实际上就说明了这些手法没有什么特别的有害物质产生。如果是故意放毒,世界上有害物质那么多,确实无法检验出来。但是地沟油生产者的目的并非故意放毒,而是加工地沟油,不会故意花钱放入其他毒物来增加成本,而且他们也不是什么化学博士能创新无数种方法。那么其可能使用的原料是很有限的,加上制作方法也很清楚了,如果有特别的有害物质,不可能无法发现。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我只是列举了一些有害物质,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我想你还没有理解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地沟油只是一个统称,并不是指特定的某一种油。并不是不知道特定的地沟油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不知道地沟油有什么“共同的特别之处”。这点不知你是否能理解?并不是所有地沟油都重金属超标,那么查重金属就没用,其他指标都是类似,必须有一个共通的指标才能检验。举一个类比的例子吧。有大量的绿豆,另外有红豆、黄豆、黑豆若干粒。绿豆中混有任意一种豆就算不合格。而在绿豆中找出红豆、黄豆黑豆,分别要用甲、乙、丙三种方法。现在,把绿豆分为A、B、C、D、E五分,其中A:另有黄豆一颗、黑豆一颗B:另有红豆一颗C:另有黑豆2颗D:另有红豆两颗,黄豆两颗E:都是绿豆那么,现在,如果我要查出五份中有哪些是不合格的,该怎么办?或者我换个问法,A到D这四份豆可检测的共通特征是什么?引用霜焰的回应: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按卫生部的说法,你列举的那些常规项目重金属、黄曲霉素、反式脂肪酸实际上很多地沟油是没有超标的。实际上如果是这个不超那个超,卫生部早就笑了,检查几个项目即可。现在说无法发现,就说明能想到的常规的项目全合格了,就是想不出来地沟油有什么特别之处。
引用霜焰的回应: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按卫生部的说法,你列举的那些常规项目重金属、黄曲霉素、反式脂肪酸实际上很多地沟油是没有超标的。实际上如果是这个不超那个超,卫生部早就笑了,检查几个项目即可。现在说无法发现,就说明能想到的常规的项目全合格了,就是想不出来地沟油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因为他们现在的研究的地沟油也是以前查获的,这些以前地沟油制造者仅仅是按照原来的食用油检测标准进行勾兑和处理,不可能对这些“新方法”采取针对措施。但是却仍然通过了“新方法”的考验。这算是无心插柳呢?还是说本来的标准研究很完备,所谓的“新方法”其实和旧标准没有什么区别,卫生部根本想不出地沟油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可验。现在“正规油”和所有食品,也同样没有“穷举所有有害物”进行检查。那么“正规油”也同样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所有食品不也一样是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吗?本来按科学来讲,任何一种食品,说“绝对无风险”都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无法证明的事情,合适的比较方法应该是“和XX一样安全”。那么 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首先 我们认为回收后经过加工的地沟油是有害的 它必然含有有害物质其次 我们确信能通过国标检测的常规食用油是无害的那么 我们认为 地沟油中应该含有一种或几种在常规食用油中不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因而 我们希望政府能找到这些物质 并以此来区分地沟油和常规食用油我们确信政府一定能够找到结果 政府说 我们尽力了 但是找不到合适的......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引用未风的回应:那么 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首先 我们认为回收后经过加工的地沟油是有害的 它必然含有有害物质其次 我们确信能通过国标检测的常规食用油是无害的那么 我们认为 地沟油中应该含有一种或几种在常规食用油中不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因而 我们希望政府能找到这些物质 并以此来区分地沟油和常规食用油我们确信政府一定能够找到结果 政府说 我们尽力了 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这位朋友,你前提就错了。加工过的地沟油不一定有害,也不一定含有有害物质,只是存在这个风险,并且风险很大。所以,地沟油只是“很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而检测机构完全可以找出这些有害物质,也能以此区分哪些是地沟油,哪些不是。但是,不同批次地沟油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并不都是一样的,不可能对所有样品都全面排查,我们缺乏的是一个通用的方法。
实际上 如果政府采取有杀错无放错的态度的话 方法早就找到了 相反 如果采取宁放过勿杀错的态度的话 方法也是很好找的偏偏大家想的是 既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于是 政府头痛了
引用ZC的回应:这位朋友,你前提就错了。加工过的地沟油不一定有害,也不一定含有有害物质,只是存在这个风险,并且风险很大。所以,地沟油只是“很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而检测机构完全可以找出这些有害物质,也能以此区分哪些是地沟油,哪些不是。但是,不同批次地沟油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并不都是一样的,不可能对所有样品都全面排查,我们缺乏的是一个通用的方法。我知道啊 所以我只是说我们认为嘛
引用未风的回应:实际上 如果政府采取有杀错无放错的态度的话 方法早就找到了相反 如果采取宁放过勿杀错的态度的话 方法也是很好找的偏偏大家想的是 既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于是 政府头痛了我觉得这么说还不够准确。现在希望找出一个针对地沟油的特异性方法,就是不论你怎么加工勾兑,都能知道这个油具有地沟油的血统,哪怕其中有害物质已高度稀释,当做坏人冤枉了也就冤枉了,这么做总的监管成本要低于仔细甄别“合格的食品级地沟油”的成本。之前检测用的核心指标,其实也不都是针对有害物质的,比如电导率是个物理指标,特定基因用来揭示存在动物性脂肪,本身也是无害的。这些指标特异性都不强,只不过说明不同来源、不同加工方法的地沟油缺乏一个共同的并且区别于常规食用油的特征,没法把它们一网打尽。
地球科学、心理学专业,科学松鼠会成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污染不仅是物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即使地沟油在外表成分与正规油完全一致,在人们心中由于来源不同,还是脏的。人们会将曾经接触的两个事物建立持续地联系,并且一直影响。类似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美国从污水净化成的再生循环水曾经受到很大的抵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将净化水和自然联系起来。想象它在自然环境下呆过一段时间。
引用ZC的回应:我只是列举了一些有害物质,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我想你还没有理解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地沟油只是一个统称,并不是指特定的某一种油。并不是不知道特定的地沟油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不知道地沟油有什么“共同的特别之处”。这点不知你是否能理解?并不是所有地沟油都重金属超标,那么查重金属就没用,其他指标都是类似,必须有一个共通的指标才能检验。你说卫生部“并不是不知道特定的地沟油有什么特别之处”,哪来的根据?先看清楚新闻,然后再来想。卫生部现在根本不是想找1个指标就发现全部地沟油,而是杯具的发现查N个指标仍然无法发现大部分地沟油。“专家称,标准里这9项基本的食用油检测指标,即使是地沟油炼出来的油也都可能合格,根本无法针对地沟油去进行辨别性检测。”“中国疾控中心有关人士向记者解释,在此次验证过程中,一组是食用油,另一组是不同浓度的地沟油,专家们在不知道具体分组的情况下,利用征集到的方法,对油进行逐一检查,看哪一方法能把两种油有效地区分开,但遗憾的是‘结果并不好’。”“明明拿了地沟油检测,但是检测不出来。”“警方在浙江宁海查获了大量地沟油,但送检的10个样品中,只有两个样品不合格。”可以说,卫生部现在知道特定地沟油的“特别之处”,就是警方给他们样品时告诉他们“这是我们查获的地沟油”。就是把正规油放瓶子里,标上“地沟油”,他们也会以为是地沟油,因为没有办法“能把两种油有效地区分开”。你说的豆子,很简单啊,他们的共通特征就是“同时用甲、乙、丙三种方法检测,必然能发现混入其他豆子”。
很纳闷楼上怎么就转不过这个弯呢,甲乙丙三种方法能够发现红豆黄豆黑豆,可是谁说混在绿豆中的只能是这三种豆子?还可能有豇豆、芸豆、蚕豆、花豆是不是,你要排除的可能性是无限多的。
引用不是来乱的的回应:很纳闷楼上怎么就转不过这个弯呢,甲乙丙三种方法能够发现红豆黄豆黑豆,可是谁说混在绿豆中的只能是这三种豆子?还可能有豇豆、芸豆、蚕豆、花豆是不是,你要排除的可能性是无限多的。转不过弯的是你啊,那样就是正规厂商也不敢自称自己的豆子没有混进别的豆啊,他自己也不知道啊,你也检测不出啊。按你的世界观,全世界都没有合格的绿豆啊。
引用霜焰的回应:卫生部现在根本不是想找1个指标就发现全部地沟油,而是杯具的发现查N个指标仍然无法发现大部分地沟油。文中说的只是测试了5种方法仅能说明这征集来的5种方法不够强而且还是砖家说的,当初说动车永远不会追尾的砖家如今又在哪里
哥们真冲啊。好吧,你给卫生部出个主意吧,检测哪个指标或者哪几个有限的指标能够把以下地沟油准确无误地从常规食用油里拎出来。已知:设有害物质ABCDEF……都是常规食用油中很少见,不列入常规检测的指标;炸薯条的油,含盐,有害物质ABCD分别超标2倍、10倍、100倍、1000倍,不排除含其他有害物质;做水煮鱼的油,辣,含动物脂肪,CDEF分别超标2倍、10倍、100倍、1000倍,不排除含其他有害物质;用双氧水处理过的油,EFGH超标;用漂白粉处理过的油,GHIJ超标;储存时间过长黄曲霉菌滋生的油,QRS;储存时间过长大肠杆菌滋生的油,UVW;……这个名单还可以无限延长,而且你要考虑勾兑以后某些指标合格但其他指标仍可能严重超标的情况。就这个复杂度,你准备用什么办法来检测?请给个思路吧。
感觉经过反复高温煎炸的油脂含量会很杂,天知道里面会生成啥,再加上回收加工过程中各种乱七八糟的不可控因素,地沟油里的成分实难猜测,检测其中的有害物质确实容易无从下手。一般的检测方法大都只是针对一个指标。也许新闻中的5种方法全用上会管用,但就其中一种而言“特异性不强”,5种全用上又过于繁复。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嗯,看来你并没有读懂这篇新闻呢。我来解释一下。引用霜焰的回应:你说卫生部“并不是不知道特定的地沟油有什么特别之处”,哪来的根据?当前的质谱分析技术可是很先进的,配合质谱图数据库,常规物质都能查出来。比如说,你拿一瓶地沟油,要做成分分析,是可以做出来的,当然时间会很长。先看清楚新闻,然后再来想。卫生部现在根本不是想找1个指标就发现全部地沟油,而是杯具的发现查N个指标仍然无法发现大部分地沟油。“专家称,标准里这9项基本的食用油检测指标,即使是地沟油炼出来的油也都可能合格,根本无法针对地沟油去进行辨别性检测。”这里说的9个指标是对食用植物油的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指标,是对所有植物油通用的。也就是说,对于食用植物油,研究者们找到了9个共通的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就可以区分出可以安全食用的油和存在安全风险的油。然而,很遗憾的是,这些指标对于地沟油无效,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加地沟油,根据这些指标检测出来,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卫生部开始向社会征集新的检测方法,希望可以对地沟油加以区分。“中国疾控中心有关人士向记者解释,在此次验证过程中,一组是食用油,另一组是不同浓度的地沟油,专家们在不知道具体分组的情况下,利用征集到的方法,对油进行逐一检查,看哪一方法能把两种油有效地区分开,但遗憾的是‘结果并不好’。”“明明拿了地沟油检测,但是检测不出来。”“警方在浙江宁海查获了大量地沟油,但送检的10个样品中,只有两个样品不合格。”可以说,卫生部现在知道特定地沟油的“特别之处”,就是警方给他们样品时告诉他们“这是我们查获的地沟油”。就是把正规油放瓶子里,标上“地沟油”,他们也会以为是地沟油,因为没有办法“能把两种油有效地区分开”。这里说的就是研究者们测试征集来的四种新指标是否有效,这四种新的指标分别是:胆固醇、多环芳烃、电导率和基因组成。而得出的结果很不理想,意思是说,地沟油和正规油在这四项指标上并不必然存在差异。文章中以从北京征集到的“多环芳烃”指标为例,10个样品中,只找到2个样品的多环芳烃含量是明显高于其他样品的,也就是只有2个不合格,其他8个地沟油的多环芳烃都没有和正规油有什么差别。但你要注意,新闻中提到的都是单一指标无法分辨,没有提及同时使用四种指标的情况。至于为什么不4种指标一起上,文中没有交代,但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四种检测方法一起用,检测周期长、成本高、设备要求高,并没有实际意义。你说的豆子,很简单啊,他们的共通特征就是“同时用甲、乙、丙三种方法检测,必然能发现混入其他豆子”。你说的没错,但是如果其他颜色的豆子有100种呢?你还会认为这种“共通特征”有意义吗?如果每种检测方法需要用的设备和试剂都不一样,又会如何?穷举确实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无法做到的。
引用紫色玫瑰香的回应:耐心真好比如我,如果一个问题能用我学的到的知识解释
平时沉默寡言的我也会滔滔不绝的
那么耐心就是必备的...
表观遗传博士生
啊~ 这不和转基因食品为什么有害一个套路嘛。。
引用ZC的回应:我只是列举了一些有害物质,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我想你还没有理解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地沟油只是一个统称,并不是指特定的某一种油。并不是不知道特定的地沟油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不知道地沟油有什么“共同的特别之处”。这点不知你是否能理解?并不是所有地沟油都重金属超标,那么查重金属就没用,其他指标都是类似,必须有一个共通的指标才能检验。举一个类比的例子吧。有大量的绿豆,另外有红豆、黄豆、黑豆若干粒。绿豆中混有任意一种豆就算不合格。而在绿豆中找出红豆、黄豆黑豆,分别要用甲、乙、丙三种方法。现在,把绿豆分为A、B、C、D、E五分,其中A:另有黄豆一颗、黑豆一颗B:另有红豆一颗C:另有黑豆2颗D:另有红豆两颗,黄豆两颗E:都是绿豆那么,现在,如果我要查出五份中有哪些是不合格的,该怎么办?或者我换个问法,A到D这四份豆可检测的共通特征是什么?只能有绿豆定下只能有XX成份的白名单规则即可。就好象电脑的HIPS防御一样,没有在白名单上列出的程序不能启动...
生物技术学士
为什么我觉得地沟油的事情和中医的事情这么像呢
医学硕士生
这个比较像制作工序,不像化验……引用蓝猫红兔kira的回应:只能有绿豆定下只能有XX成份的白名单规则即可。就好象电脑的HIPS防御一样,没有在白名单上列出的程序不能启动...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引用蓝猫红兔kira的回应:只能有绿豆定下只能有XX成份的白名单规则即可。就好象电脑的HIPS防御一样,没有在白名单上列出的程序不能启动...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你怎么知道只有绿豆而没有其他?以什么方法找出不只有绿豆的。
我看到的采访视频,有一位专家说地沟油不一定多脏,但是里面含有的一些物质对肝脏有损害,而且可能致癌
制定正规油的标准后才有检测地沟油的方法。如果地沟油的各项指标都达到正规油的标准,就视为可以使用。这就像饮用水的检测一样。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涉及到食物的问题,还是要谨慎些好。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引用淡泊明志的回应:制定正规油的标准后才有检测地沟油的方法。如果地沟油的各项指标都达到正规油的标准,就视为可以使用。这就像饮用水的检测一样。正规油的标准一早就有了,而地沟油也很好的符合了正规油的标准。可以说,目前已国家标准的要求来检测经过处理和勾兑的地沟油,基本都能合格。很遗憾的是,当前的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是以“油都是以油料作物为原料生产”作为前提的,而油的生产过程也是已知并且受控的,也就是说,产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可预料的。在这种前提下,国家标准的规定项目才可以判断出产品是否合格。而地沟油的问题就是,制油的原料是不可知的——地沟油可以从很多不同的环境中回收的,不同的环境会存在不同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都可能混到地沟油中去。这种情况下,现有的国家标注是不够安全的,其忽略了不会存在于正常生产的产品中,却会存在于地沟油中的有害物质。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了地沟油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