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氨水与稀硫酸反应质量900克,平均分成6份,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表格数据的分析8[最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计算题:表格数据型(转载)
23:00:16| 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这种题型一般是用某种固体(可能其中含有杂质)和酸进行反应,而且反应物之间按量的不同分几步完成或按不同的量分别完成。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哪一次反应是恰好完全的,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类型1、每次实验酸的质量(或体积)不变,而固体质量递增
例1、用锌与硫酸溶液反应,五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锌的质量/g
硫酸溶液的质量/g
在实验条件下氢气的体积/L
已知第4次实验中Zn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
(1)求硫酸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
(2)根据表中数据简要说明第4次实验中H2SO4和Zn恰好完全反应的理由。
解题要点:关键在于通过数据(如产生的气体)分析得出,当固体质量增大到一定限度时,由原来的酸过量转变为固体过量,酸耗尽,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由此找出恰好完全反应的一组数据进行计算。
解析:(1)设200g硫酸溶液中含有H2SO4的质量为X
Zn + H2SO4 ==== ZnSO4 + H2 ↑
65/26.0 =98/ X
所以硫酸溶液中 H2SO4的质量分数为 39.2/200X100%=19.6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硫酸过量的情况下,每增加6.5g锌,产生氢气的体积增加2.3L;当锌的质量达到26.0g时,恰好与200g硫酸溶液完全反应;当锌的质量超过26.0g时,由于硫酸已消耗殆尽,所以,氢气的体积不再增加,仍为9.20L。可见,只有在第4实验中,H2SO4和Zn恰好完全反应。
<font COLOR="#。
我省境内的白石山,因其石灰石呈白色且含杂质较少而得名,是国家级石灰岩结构地质公园。某化学兴趣小组从白石山采集来一些样品,进行了下列实验:取4份质量不同的石灰石样品,分别与27.0g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经过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所取样品质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石灰石样品质量/g
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g&
0.1g)/1gX100%=90%.
(2)与27.0g稀盐酸恰好反应的CaCO3的质量3.0g-0.3g=2.7g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
解之, X=7.3%
============================================================
练习1.某学生在课外兴趣活动中用一定量+2价金属R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所做五次实验记录如下表(假设每次实验所产生的H2全部被收集,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且已知在第3组实验中金属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R的质量(克)
稀硫酸体积(毫升)
生成氢气的体积(升)
(1)在上述实验中,金属一定过量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稀硫酸一定过量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
(2)若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H2的密度为0.085克/升,求反应所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3)若所用的稀硫酸密度为1.12克/厘米3,求实验所用的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取900克稀硫酸,平均分成六份,分别加入镁粉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加入Mg的质量(克)
生成MgSO4的质量(克)
(1)请填写表中两个空格内的数据。
(2)计算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font COLOR="#..白色粉末X是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取甲、乙、丙三份质量不同的X样品分别跟50克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与X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稀盐酸质量
X的质量/克
气体的质量/克
试计算X中Na2CO3与NaHCO3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4.某学生做锌和稀硫酸反应的五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加入锌的质量/g
硫酸溶液体积/mL
生成硫酸锌质量/g
(1)表格中x=________g,y=__________g;
(2)上述五组实验中,反应后硫酸有剩余的是______________(填组序号)。
(3)若该实验用的稀硫酸密度为1.10g·mL-1,列式计算硫酸的质量分数。
5.某学生分别用一定质量的二价金属A与60毫升盐酸反应,用下图装置收集氢气。所做六次实验结果如下(假设反应产生的氢气被全部收集,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盐酸(毫升)
产生氢气的体积(升)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编号回答:上述实验中,金属一定过量的组是________,盐酸一定过量的组是__________。
(2)假设所收集的氢气的密度为0.083克/升,则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3)若所用盐酸中的HC1质量分数为10%,则其密度为_________克/厘米3。
类型2、每次实验固体的质量相同,酸的质量逐渐增多
例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同学们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钙试样中Ca(OH)2的含量(含有的杂质为CaCO3),共做了3次实验,使用一定质量的该试样分别与同一种盐酸反应,所得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第_____次实验中,反应容器内有白色固体剩余。
(2)原试样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经测知,第2次实验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通过计算求出实验所取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所取试样的质量
所取稀硫酸的质量
生成CO2的质量
解题要点:关键在于找出哪次反应是恰好完全的。由数据分析知,酸的质量虽然在增加,但气体的质量却在第2次时达到最大值,由此得知,第2次时反应恰好完全,第1次时是固体过量,第3次时是酸过量。
解析:(1)第1次时反应容器内有白色固体剩余。
(2)设17.4g固体试样中含有Ca(OH)2的质量为Xg,则含有CaCO3的质量为(17.4-X)g,根据化学方程式
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
(17.4-X)g 4.4g
解之,X=7.4g
所以,原试样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
7.4/17.4X100%=42.5%
(3)由题意知,第2次反应所用的100g稀盐酸,其中一部分与Ca(OH)2反应,另一部分与CaCO3
反应,设两部分稀盐酸中含有的溶质分别为Xg和Yg,则根据化学方程式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解之 ,X=7.3g
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
解之,Y=7.3g
所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7.3)/100X100%=14.6%
==================
练习1。为了测定某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小星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所取合金质量/g
所用稀硫酸质量/g
生成氢气质量/g
(1)第一次产生氢气最少的原因是               
(2)后两次产生氢气一样多的原因是              
(3)计算该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类型3、在一定质量的固体中,分几次加入质量相同的酸
例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综合实践中了解到,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高温时不发生分解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用了2g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20g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每次稀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1次加入5g
第2次加入5g
第3次加入5g
第4次加入5g
计算(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___。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如果该石灰厂锻烧50吨这种石灰石,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多少吨?
解题要点:通过剩余固体的质量的数据分析知,当酸的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固体的质量消耗殆尽,剩余固体只是不与酸反应的杂质的质量,由此可找出完全反应时,酸与固体相应的量的关系。
解析:(1)由表中的数据不难看出 ,每加入5g 稀盐酸,就会消耗掉0.5g的CaCO3
,至第4次时,所剩余的0.3g固体为杂质二氧化硅的质量,于是可知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
(2&0.3)/2X100%=85%.
(2)设20g稀盐酸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Xg,则根据化学方程式
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
解之,X=1.24g
所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24/20X100%=6.2%.
==================================================
练习: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20克假黄金置于烧杯中,用某浓度的稀盐酸50克,平均分5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取出固体,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重,各次稀盐酸用量和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已知铜和稀盐酸不反应,也不溶于水)
稀盐酸的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铜锌合金中参加反应锌的质量是 g;
(2)当所用合金与稀盐酸的质量比为 时,锌恰好完全溶解;
(3)计算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2。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盐酸200克,平均分成4分,分别倒入A、B、C、D四个烧杯中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加入样品质量/克
生成CO2质量/克
(1)上表中m数值是__________;
(2)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请你算一算他们所采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耐高温的固体)。某同学想测定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他取用2克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0克稀盐酸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如右表:
稀盐酸用量(克)
剩余固体质量 (克)
(1)2克石灰石样品中,有杂质多少克?
(2)石灰石样品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
(3)100千克的石灰石充分煅烧后,可得固体多少千克?
4。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问:
稀盐酸用量(克)
剩余固体质量 (克)
(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右表中m的数值应为多少?
(4)要得到280kg的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
(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CaO+CO2↑)
类型4、几次实验中所用的酸和固体的质量各不相同
例4、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与某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
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g)
取用稀硫酸的质量(g)
过滤后得到干燥固体的质量(g)
计算:(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题要点:一般来说,三次实验中,其中两次为固体过量或酸过量,只有一次为恰好完全反应,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并利用这组数据进行计算。
解析:(1)由表中数据分析得知,只有第2次金属稀硫酸恰好恰好完全反应,并且知道10g金属混合物中含有铁的质量为8g,不难得出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应为80%。
(2)设120g稀硫酸中含有的 H2SO4为Xg,则根据化学方程式
Fe + H2SO4 ==== FeSO4 + H2 ↑
解之,X=14g
所以,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120X100%=11.7%.
============================================
练习: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用Zn和稀H2SO4反应,所得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取用稀硫酸的质量(g)
加入金属的质量(g)
生成H2的质量(g)
(1)甲同学加入Zn的质量x;
(2)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2。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烧杯的质量为25.4g;计算结果精确到1%)
烧杯+稀硫酸
加入的铁样品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哪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与某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
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克)
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克)
反应后过滤得到干燥固体的质量(克)
计算:(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制得氢气的质量;
(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镁是重要的金属结构材料,大量用于飞机制造业。海水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仅次于氯元素和钠元素,居第三位。目前世界上大部分镁都是从海水中提取的。某校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欲测定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列入下表,其中只有一位同学取用的海水样品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观察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所取海水样品的质量(g)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反应后所得沉淀物的质量(g)
(1)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的实验。(填“甲”或“乙”或“丙”)
(2)计算海水样品中MgCl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3)若要从海水中提取2.4吨镁,至少需海水多少吨?
5。类似题拓展
1.为了对氯化钾样品(含少量KNO3)进行分组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数据如下,请仔细观察和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克)
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g)
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g)
(1)三位同学中,哪一位所用的KCl与AgNO3恰好完全反应(填写编号)______。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01,下同)
(3)三位同学分别把反应后的溶液过滤(操作中的损失可忽略不计),哪一位同学所得的滤液是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对海水中氯化物(假设以NaCl计算)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所取海水的质量(克)
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g)
反应后所得AgCl的质量(g)
(1)上述实验中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
(2)海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font COLOR="#.张玲同学为了测定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 5.55g
研碎的汉白玉粉末,进行四次高温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记录数据如下:
剩余固体质量(g)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g。
(2)求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张玲同学为了其他研究需要,另取一定质量的汉白玉粉与镁粉混合,在空气中加热至反应完全(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求汉白玉粉和镁粉的质量比。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_百度作业帮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先说下反应.稀硫酸跟稀硝酸混合.加入铁粉,铁被硝酸氧化.Fe+4HNO3(稀)=Fe(NO3)3+NO↑+2H2O Fe+4H+ +NO3-==Fe3+ +2H2O+NO↑通过离子方程可以看到,在放出NO的时候,真正起氧化作用的硝酸根和铁,其实是1:1.换言之,并不需要1:4那么多的硝酸,只要外界能提供H+,硝酸根就能跟铁反应.那么从0-A,就是铁跟硝酸反应放出NO的过程,硝酸根是借用了硫酸里的H+.A-B持续加入铁粉,但是不放气体.说明:①硝酸根用完了,硫酸提供的H+还有剩余.②硫酸提供的H+用完了,硝酸根有剩余.到底是那种情况呢?我们看到,B-C又放了气体.如果按①,则是H+跟铁反应,放氢气.如果是②,不可能放气体.因此②的推断被否定.就是说硫酸提供了足够的H+让硝酸根将铁氧化,并且还有剩余.在A点,硝酸根就没有了.溶液中是三价铁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A-B是往硫酸铁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铁粉,因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H+,所以不会放氢气,而是优先进行:2Fe3+ + Fe==2Fe2+.持续加入铁粉,直至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子全部被还原,然后才能轮到H+跟铁反应放氢气.所以在B点时,溶液中有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B-C是从放氢气开始,直至溶液中的H+消耗完.所以在C点时,氢离子也被消耗完了,只有亚铁离子跟硫酸根离子.溶质为硫酸亚铁.要仔细读图.而不是想当然的去认为,分析图形为什么会出现上升-平缓-再上升-平缓的原因.第2问.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不说,你自己告诉我,我看你搞懂了没.没关系我又不是老师,错了我帮你分析错的原因.
你好,看了你的疑问,说明你还没有完全理解题目,具体解答如下: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氧化性大于氢离子,故刚刚加入铁粉时是进行的硝酸氧化铁粉的反应,之后随着硝酸根反应完全生成一氧化氮,达到图中A点,此阶段生成气体一氧化氮(反应离子方程式如下);接着由于三价铁离子氧化性仍大于氢离子,故加入的铁粉与三价铁离子反应,将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直至反应完全,达到图中B点,此阶段无气体生成;然后继...
那就是原混合酸中的硝酸全部参加反应了
就没有没参加反应的硝酸根了?当然如果严格来说,化学反应一般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反应掉,不过在中学的无机化学反应中,考虑到实际反应的完全程度很大,也就认为其完全反应了。事实上中学化学中许多地方都是简化了的,例如硫酸实际上并不是完全电离的二元酸。做题目的时候根据课本和老师讲解的来做,按照一般思路想问题,不要钻牛角尖,上了大学之后如果进行相关学习就会有更加深...1.可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掉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若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之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A固体B.B固体C.A或B固体D.C&固体☆☆☆☆☆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都是混合物C.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4.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当温度不变时,则溶液的质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5.在一定温度下,为使溶质是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办法是(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加入溶质D.增加溶剂★★★★☆6.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A.氯化钙B.食盐C.硝酸钾D.二氧化碳☆☆☆☆☆7.在20℃时,甲、乙两烧杯中分别放入200克和500克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若各蒸发10克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A.甲多B.乙多C.一样多D.无法比较&8.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A.温度高低B.溶质、溶剂的量C.溶剂种类D.溶质种类★★★★★9.有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KNO3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恒温蒸发20g水后,A刚好饱和,则关于B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A.也刚好是饱和溶液B.仍是不饱和溶液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D.有晶体析出剩余不饱和溶液★★★★★10.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经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B.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小D.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时更大☆☆☆☆☆11.哪种方法能使室温时的饱和KNO3溶液的浓度减小,但仍为饱和(  )A.加少量的水,再降温至刚有晶体析出B.降低溶液的温度,滤出晶体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C.加入少量溶质,再升高温度D.加入足量的水,但温度保持不变&二、填空题12.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13.稀硫酸和锌粒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是硫酸锌&的水溶液.&14.现有100克盐酸,其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8.25%,现向其中逐步加入固体碳酸钠,每次加入的质量见下表.清完成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第一次加入固体13.25克
第二次加入固体13.25克
第三次加入固体13.25克
消耗HCl的质量(克)
生成CO2质量(克)
0&15.将少量油脂放入汽油中,振荡后得到的液体是溶液.(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16.在①河水&②纯水&&③自来水&④食盐溶液&&⑤紫色的石蕊溶液&⑥稀硫酸中,属于溶液的是④⑤⑥,属于化合物的是②.☆☆☆☆☆17.CO2通入水中,得到的是碳酸溶液,其中溶质是碳酸.&18.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稀硫酸H2SO4,食盐水NaCl,酒精的水溶液C2H5OH,硫酸铜溶液CuSO4,澄清的石灰水Ca(OH)2,碘酒I2.&19.将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加溶质,蒸发溶剂和降温.&20.某硝酸钠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NaNO3,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将此溶液的温度升高至100℃时,此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1.饱和石灰水升温时,现象是有晶体析出,碳酸水升温时,现象是有气泡放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22.把80℃时NH4Cl的饱和溶液逐渐降温,在NH4Cl析出的过程中溶剂量保持不变.&23.要配制5升3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22克/厘米3),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1014.9&毫升,加水4232.7毫升.&24.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2克.现有20℃时NaCl的饱和溶液200克,则其中含NaCl48.5g,NaCl的质量分数是24.3%.&25.硝酸钾在80℃时的溶解度为170克.现有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溶液100克,要使其在80℃时,变为饱和溶液,则应加入硝酸钾143g.&26.取稀硫酸900克,平均分成六份,分别加入镁粉进行六次实验,记录如下表:
加入镁的质量/克
生成硫酸镁的质量/克
18(1)请将上表中两个空格内的数据填入.(2)这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9.8%.&27.已知某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26克,现有一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当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刚好到达饱和.则原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3%.&28.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实验中必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烧杯,滴管.☆☆☆☆☆29.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84克氧元素.&三、计算题30.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现在22克硝酸钾配制60℃时的饱和溶液.试求:(1)需要加入水多少克?(2)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1.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2.2克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46克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既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59.4克.求:(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下载本试卷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的优点。所需优点:普通用户3个,VIP用户2个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初中化学计算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28页免费22页免费6页免费12页免费11页免费4页免费54页1下载券6页免费9页2下载券7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4页5下载券11页1下载券19页免费45页5下载券28页免费
初中化学计算题|初&#8203;中&#8203;化&#8203;学&#8203;计&#8203;算&#8203;方&#8203;法&#8203;-&#8203;差&#8203;量&#8203;法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609.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氨水与稀硫酸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