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rtk平面控制测量量的计算参数的解算

RTK为什么始终是单点解?
基站是否锁定?是否连接基站?重启,所有步骤重新走一遍
始终是单点解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看好星历预告注意操作 销售与维修
南方及进口 全站仪、超站仪
经纬仪 垂准仪 水准仪 对讲机 标线仪。 gps系统 rtk
。销售测量软件,卡西欧计算器等。
提供全套测绘解决方案,欢迎来电垂询。王峰(南方测绘)既然是我们南方的东西,有问题找我就可以 全国联保...
你是什么牌子的?
南方锐灵S82
扫描下载二维码GPS RTK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_传感/控制_中国百科网
GPS RTK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 RTK控制测量  GPS RTK(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RTK厘米级精度动态实时差分测量)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效率高,可以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能够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基本形式是:1台基准站接收机和1台或多台流动站接收机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台,在RTK作业模式下将一些必要的数据输入GPS控制手簿,如基准站的坐标、高程、坐标系转换参数、水准面拟合参数等;流动站接收机在若干个待测点上设置。基准站与流动站保持同时跟踪至少4颗以上的卫星,基准站不断地对可见卫星进行观测,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电台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接收机将采集到的GPS观测数据和基准站发送来的信号传输到控制手簿,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差分及平差处理,实时得出本站的坐标和高程。  由于厂矿工业区建筑物密,通视困难,采用RTK的技术优势进行测量较为方便。此次测量以工业厂区为主,在测区内以8个四等GPS点为起算点,采用两台 Smait6200双频GPS接收机实时动态测量模式,流动站用支撑杆竖直。布点时为了方便测图使用和便于RTK测量等因素,尽量避开高压线、高大建筑物及高密树林等因素对RTK测量的影响。实在无法回避的地方,采用增加观测时间、增加观测次数的方法以提高观测精度,基准站设在地势较高的七层楼楼顶。由于 GPS并不需要点间通视,不必为通视的原因而搬好几次站,大大减少了测量时间。流动站仅需一次完成,所以减少了人力、财力。  RTK控制测量时,首先用已知控制点建立投影的局部归化参数,仪器将直接记录坐标和高程,查看解算后每个控制点的水平残差和垂直残差。一般水平残差控制在3cm;垂直残差控制在5cm。去除最大的粗差。2 精度检验  测区内现有四等GPS控制点36个,于1998年由武汉勘察研究院布设并施测。其坐标系为1956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7°39@,高程为 1956年黄海高程系。为检验原有测量成果的可靠性,首先选用RTK对测区部分原有GPS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了检验。选取经现场踏勘原有GPS现存点点位保存完整,并且标石完好的控制点21个进行动态RTK测量。在认为检测与原测精度相同的情况下,根据两次测量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较差可以算得原有GPS点点位中误差±2.02cm,最大点位中误差±4.8cm;高程中误差±1.72cm,最大较差±4.2cm,结果表明所测点精度良好。  为了检验RTK控制点的实际精度,RTK测量结束后用全站仪对部分相互通视的点间的相对关系进行了实测检查。检查共设25站,测边69条,测角57 个,测三角高程69个,涉及点数83个,占控制点总数的11.4%。在多方向测站,假定测站点坐标、高程和较长边方位角为已知数据,利用检测的角度、边长、高差重新推算其他相邻点的坐标和高程,可算得相邻点点位中误差±2.03cm,最弱点点位中误差±4.0cm;高程中误差±2.02cm,最大较差±4.2cm。因此,RTK实测精度完全符合一级导线测量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RTK测设的相邻点间由于没有发生直接关系,所以相邻点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相邻,与常规导线测量的“相邻点”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其精度与任意非相邻点并无差别;对于短边相邻点而言,因为其边短反而使边长相对误差、水平角误差显得更大一些,因此不能以导线相邻点边长相对误差、角度中误差等指标作为衡量RTK相邻点精度的指标。3 结 语  利用RTK进行控制测量不受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的限制,控制测量操作简便、机动性强,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数倍,大大节省人力,不仅能够达到一级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但为了得到高精度的测量数据,必须求出适合于本地区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和水准面模型转换参数。  根据四等以下各级控制测量至1∶500图根控制测量对于精度要求的相似性以及本工程对于原有GPS点的检测结果,增加观测时段、采用多个起算点以增加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可以说明RTK同样适用于四等以下的各级控制测量。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南方RTK测量如何求七参数?-1
七参数求解过程_数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关于 GPS 打桩定位系统七参数求解方法引言...求解 WGS84 坐标: 将野外静态测量数据通过 Pinnacle 静态解算软件解算出每个点...
如何求七参数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如何用 pinnacle 求七参数 1、准备...南方RTK测量如何求七参数... 4页 免费 七、参数估计(答案) 5页 1下载券 七...
南方S82 RTK简明操作说明_计算机软件及应用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南方 S82 RTK ...如果上面新建工程过程中输入了四参数或七参数,则只要点“工具” 里面的“校正...
南方RTK仪器详细操作步骤_电脑基础知识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仪器操作步骤一、...南方RTK测量如何求七参数... 4页 免费 南方s86t GPS--RTK简易... 15页 ...
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 ,四参数已经 计算并保存完毕. ...南方RTK 7页 免费
南方rtk操作应用 42页 免费
南方RTK测量操作步骤 42页 ...
南方测绘RTK操作流程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输入坐标系名称―输入投影参数及四参数或七参数 --...rtk 是测量的原始经纬度坐标文件, ***.cot 是求...
RTK 七参数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关 于测量的方式手段也已经到达一个新的台阶与层次。 地质测量...
南方RTK操作说明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南方测绘培训资料 一、...RTK技术常用操作及注意项... 3页 免费
南方RTK测量如何求七参数... 4页 ...
南方网络 RTK 简易操作流程 1、 连接主机和手薄 、 打开主机和手薄,双击运行...之后可以在“设置→测量参数→四参 数”查看四参数。 七参数计算时至少需要三...
七参数求解_院校资料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最小二乘求解方法――以布尔沙七参数为例―Walkinfo―地信网论坛 测绘和 GIS 计算中经常要用到 《最小二乘法》 求解...GPS—RTK技术的使用
GPS—RTK技术的使用
发布: | 作者:-- | 来源: -- | 查看:719次 | 用户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GPS - RTK) 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GPS - RTK技术应用于矿山测量工作中, 主要用于矿区控制点加密, 地形测量, 钻孔、剖面点、探槽、探井、坑口、取样钻孔、地质点、近井点、坑口位置点的坐标放样与求测,工程作业调度, 地质填图等。
  1 GPS - RTK系统原理及构成
  111  基本原理
  RTK测量技术, 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
本文主要介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GPS - RTK) 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GPS - RTK技术应用于矿山测量工作中, 主要用于矿区控制点加密, 地形测量, 钻孔、剖面点、探槽、探井、坑口、取样钻孔、地质点、近井点、坑口位置点的坐标放样与求测,工程作业调度, 地质填图等。
  1 GPS - RTK系统原理及构成
  111  基本原理
  RTK测量技术, 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 (RTD GPS) 测量技术。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 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 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 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 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 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 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其精度可达到厘米级。这样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 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结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代写论文, 从而可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 以减少冗余观测, 缩短观测时间。
  112 RTK测量系统的构成
  RTK测量系统主要由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
  (1) GPS接收设备
  在基准站和用户站上, 分别设置双频GPS接收机。由于双频观测值不仅精度高, 而且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解算整周未知数。当基准站为多用户服务时, 其接收机的采样率应与用户接收机采用率最高的相一致。
  (2) 数据传输设备
  数据传输设备也称数据链, 由基准站的无线电发射台与用户站的接收机组成, 其频率和功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用户站与基准站的距离、环境质量、数据的传输速度。
  (3) 软件系统
  支持实时动态测量的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功能, 对于保障实时动态测量的可行性、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软件系统突出的功能是能够快速解算整周未知数, 能选择快速静态、准动态、和实时动态等作业模式, 实时完成对解算结果的质量分析和评价。
  2 GPS 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211  内业准备在实施GPS外业测量前, 应事先对测区进行踏勘, 根据矿山测量的特点完成内业的准备工
  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根据工程项目, 设定工程名称
  (2) 参数设置: 基准站的数据采样率一般为4~5S, 流动站的数据采样率一般为1 ~2S,高度截止角通常设定为10度。
  (3) 若已知坐标转换参数, 则输入手簿。
  (4) 实施工程放样前, 内业输入每个放样点的设计坐标、线路方位角, 以便野外实时、准确放样。
  212  求定测区转换参数
  矿山测量是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上进行的, 这就存在WGS - 84坐标与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转换问题。由于RTK作业要求实时给出当地坐标, 这使得坐标转换工作非常重要。
  (1) 对于较大型的测区事先测定转换参数,在RTK作业时, 直接输入参数和基准站坐标。利用高等级控制点同一点的2种坐标求出的转换参数。
  ( 2) 也可在RTK作业时临时求得转换参数。首先在对空视野开阔的地方设立基准站并采集单点定位WGS - 84 坐标, 然后流动站联测3个以上的高等级的控制点, 求解坐标转换参数。
  213  基准站的安置
  为保证观测的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基准站的安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1) 基准站可设立在精确坐标的已知点上,也可设立在条件较好的未知点上
  (2) 基准站安置应选择在地势较高、通视无遮挡、电台有良好覆盖区域的地方, 首选是测区中央地区。
  (3) 为防止多路径效应和数据链的丢失,基准站200 米范围内应无高压电线、电视差转台、无线电发射台等干扰源, 周围应无GPS信号反射源。
  (4) 基准站电台的天线应架设在GPS接收机主机的北方。因为南北极附近是卫星的空洞区。
  RTK施测及放样
  在测区首级控制的基础上, 利用点校正方法, 求解坐标系统转换参数 选择对天通视较好, 四周无各种强电磁干扰源的地方设置基准站。当测区可见GPS卫星数在5颗以上、PDOP
  值小于6时, 一般只需5~15秒就可完成初始化而得到固定解。每台移动站只需一人即可进行测量作业, 每次开始作业应对已知控制点进行检查, 确保系统无误后, 应用GPS电子手簿即可进行地形地物点、勘探坑道的采集或勘探线剖面、勘探工程点的放样作业, 每点采集记录时间约1~10秒。实时动态RTK数据处理相对简单,外业测量采集的实测坐标通过手簿的数据传输系统, 直接下载到计算机内。可进行图形编辑, 也可经整理、分类、判断形成文件后直接打印出来。在勘探工程点放样上, RTK同样能实时地提供导航数据, 不仅可以使你快速找到点位, 而且能提供定位精度。如在勘探线上加放点和测点, 依据GPS电子手簿显示的定线导航数据同样能使你快速上线。利用GPS&RTK放样, 无需对讲机传递导航数据和方向, GPS电子手簿导航画面让你轻松快速上点、上线, 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3 RTK应用及定位精度分析
  贵州兴仁某矿区地势起伏不大, 天空开阔,除个别地方外对RTK作业无大的影响。该工程控制测量、勘探剖面线、勘探工程点的放样均采用RTK作业。重复测量同一控制点的坐标较差统计表, 见表1。相邻观测点间全站仪实测和RTK实测距离抽样检查比较, 见表2。
  表1 重复测量同一控制点的坐标较差m
  Table 1 Coordinate difference ofmeasure the same
  one control point repeatedlym
  点号△X △Y △Z
  表2  相邻观测点间全站仪实测和RTK实测距离较差m
  Table 2 Differentmeasurements of electronic total station
  and RTK between adjacent observation pointsm
  全站仪实测
  RTK实测
  10 11 632 01006
  11 12
  20 21
  29 30
  从上表来看, RTK测量既可以实时提供点位坐标和高程, 又可实时知道测量点位精度, 能够较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从测量结果来看,RTK测量点位精度可达厘米级, 完全能够满足矿山测量的需要。4  RTK技术的优点
  (1) 传统测量外业容易受到地形、气候、季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使测量精度、作业速度都受到很大限制, 在能见度低, 通视条件差的情况下, 有些测量作业根本无法进行。而GPS -RTK技术, 解决了这个问题。
  (2) 定位精度高, 数据安全可靠, 测站间无需通视。在没有已知基准点或基准点被破坏而造成的控制点不足的地区和由于地形复杂、地物障碍而造成的通视困难地区能快速的、高精度定位。
  (3) 综合测绘能力强, 作业集成度高, 易实现自动化。可胜任各种测量内、外业工作。基准站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多项信息输出, 流动站利用内置软件控制系统, 在作业时, 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进行整周未知数的动态初始化解算, 使辅助测量工作极大减少, 作业精度也自动控制和记录,从而使自动化作业指挥系统的建立成为可能。
  (4) 操作简便, 对作业条件要求不高, 数据传输、处理、存储能力强, 与计算机、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通信方便。
  (5) 作业人员少, 定位速度快, 综合效益高。GPS接收机仅需一个人操作, 在待测点等待1~2秒即可获得该点的坐标, 外业效率高 内业便于计算机处理, 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5 RTK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矿区特殊的环境, 存在一些不利于RTK作业的因素, 如山谷和森林等。在应用中, 就发现一些测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 各观测值都是独立观测的, 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观测的数据是否可靠? 在开始观测前、观测一段时间、观测结束前或仪器失锁都要联测已知点进行比对, 以确定基准站和流动站参数是否设置正确, 数据链通讯是否正常。
  (2) 集森林区、不能被卫星很好地覆盖地区: 高山峡谷深处、密高楼林立区, RTK的使用受到限制, 应配合航空摄影测量和常规测量方法。
  (3) 高程异常值问题, RTK作业模式要求高程的转换必须精确, 但我国现有的高程异常图在有些地区, 尤其是山区, 存在较大误差, 在有些地区还是空白, 这就使得将GPS大地高程转换至海拔高程的工作变得相对困难, 精度也不均匀。应尽量在测区分布均匀的控制点上联测, 求得较精确的高程转换参数。
  (4) 在测量过程中, 有时会出现在某个时间段或区域内解算时间较长, 有时甚至无法获取固定双差解。这是可适当的提高高度截止角或删除个别卫星。
  (5) 电力供应问题需要多块大容量电池、电瓶才能保证连续作业, 在电力供应缺乏或偏远作业区作业时要做好充分准备, 必须带足备用电池、电瓶。
  6 总结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GPS - RTK技术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模式, 它能够实时完成厘米级定位精度和在不通视的情况下远距离测量坐标, 它具有需要的测量人员少、速度快、不需要同时观测、精度高等特点, 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它的作业方式是依赖于有足够的卫星数、稳健的数据链等外界条件, 在矿山测量中显得很突出, 有时会出现无法正常作业的情况, 这就需要不断完善GPS - RTK技术, 寻求先进的作业方式。随着CORS参考站的建立,GPRS和CDMA技术的应用, RTK技术将不断成熟, 必定会更好的服务于矿山测量。
本页面信息由华强电子网用户提供,如果涉嫌侵权,请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应用与方案分类
&&& 目前,处理器性能的主要衡量指标是时钟利用七参数法进行RTK测量在像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2009年
利用七参数法进行RTK测量在像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作者以河北蔚县测区为例,详细叙述了利用七参数法进行GPS RTK测量在像片控制测量中的作业方法、步骤、质量控制措施、实际达到的精度、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可供广大测绘工作者参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228.4【正文快照】:
1引言RTK测量技术集合了GPS卫星定位、快速解算、数据无线传输、快速跟踪等多项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铁路、公路、建筑、水利、石油、测绘等,主要因为其测量模式和测量速度、精度比以往的测量方式有了很大的变革。传统的转换参数法进行RTK测量适用于面积小、已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世杰,奚有根;[J];测绘工程;2002年02期
许娅娅;;[J];测绘通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隋宏大;聂敏莉;罗旭;董斌;冯仲科;蔡华利;王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傅文祥,詹登峰,潘宝玉;[J];测绘工程;2004年01期
周立;王继刚;;[J];测绘工程;2006年05期
杨文府;崔玉柱;;[J];测绘工程;2008年04期
周立;[J];测绘科学;2005年04期
周立;王继刚;;[J];测绘科学;2008年03期
王永乐;;[J];测绘科学;2008年S1期
王永乐;;[J];测绘科学;2008年S3期
万鑫;欧阳桂崇;陈永祥;;[J];测绘技术装备;2011年02期
潘宝玉,傅文祥,刘军;[J];测绘通报;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广平;;[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雷伟刚;陈尚东;;[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张卓;郑传峰;孙运;;[A];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侯大峰;;[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应宁;张志伟;;[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卫东;[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李强;[D];中南大学;2011年
俞炳;[D];南昌大学;2011年
居向明;[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3年
刘永启;[D];武汉大学;2004年
王兵海;[D];同济大学;2006年
李永川;[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张延同;[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王宁;[D];天津大学;2006年
于先文;[D];东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世杰,高启贵,赵利生;[J];测绘工程;1999年04期
谢世杰,韩明锋;[J];测绘工程;2000年01期
谢世杰;[J];测绘通报;2001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宏辉;[J];城市勘测;2001年02期
任少华,陈尚州,沈尧峰;[J];现代测绘;2002年04期
蔡建忠,张志勇;[J];测绘通报;2003年05期
袁洪,王一举,宁百齐,万卫星;[J];测绘学报;2003年01期
吴建;[J];福建建筑;2005年Z1期
李俊;黄永;;[J];水电能源科学;2008年01期
廖咏峰;;[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朱升起;;[J];科技资讯;2008年28期
巫向荣;;[J];科技资讯;2009年15期
方登茂;赵青利;;[J];科技资讯;2009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增场;;[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刘全海;谢中华;张云青;;[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赵林;;[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刘文建;阳力;洪伟;;[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严新生;;[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王婷;;[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郭忠波;;[A];2010全国非金属矿产资源与勘察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10年
万志华;;[A];四川省煤田地质局论文集[C];2010年
邓明镜;;[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沈雪峰;高成发;潘树国;;[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昌瀚;[N];中国测绘报;2011年
李志才 万勇治
周建军;[N];青海日报;2010年
王玉玲;[N];中国测绘报;2008年
徐红;[N];经济日报;2010年
陈玉莹;[N];中国测绘报;2011年
朱永平 记者
陈敏;[N];鸡西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 石鑫 特约记者 薄峰;[N];阿克苏日报;2009年
刘文祥 记者
刘如春;[N];中国矿业报;2009年
刘海岩;[N];中国测绘报;2010年
陈方敏 张显峰;[N];中国测绘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汀;[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张绍成;[D];武汉大学;2010年
李健;[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邹璇;[D];武汉大学;2010年
李春华;[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秘金钟;[D];武汉大学;2010年
刘超;[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素云;[D];长安大学;2010年
何宏;[D];东北大学;2008年
徐伟玉;[D];华侨大学;2011年
陈帅;[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刘卫东;[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雷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姚晓燕;[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黄吉来;[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唐立刚;[D];天津大学;2005年
范国强;[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面控制测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