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如何写读书笔记得出色?

6、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中:颜色运用】-运营读书笔记
&&&&【提要】《6、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中:颜色运用】-运营读书笔记》由66test友情收集整理的,谨供需要读书笔记生活知识的朋友参考。内容如下:
&&&&在《5、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上:设计原则)》中,作者总结了四大原则:亲密性、对齐、重复、对比。记不清了话,点击:打开笔记,回顾一下吧。&&&&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设计中颜色运用的问题,掌握这些内容至少可避免大失误。这些最基础的属于概念最好记住,不仅是学习ps的入门颜色常识,还是跟设计交流(zhuangbi)必备知识呦~&&&&老规矩从目录开始,先记住他们的名字~&&&&1 、色轮&&&&记住色轮,就像在脑子里放了个调色板。根据颜色在色轮中的位置来连线搭配即可。&&&&2、暗色和亮色&&&&暗色和亮色之间的搭配,比如土黄的地,褐色的树干,金黄的树叶,自有一番风味。&&&&3、颜色关系&&&&记住 I Y A V O,最简单的颜色搭配,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穿衣服会搭错颜色啦!&&&&4、概念&&&&这是一个概念,比如我们经常说,这两个颜色在一起颜色有点糊,即边界模糊,不清晰。这是应当避免的。&&&&比如图片中加文字,字体颜色可在图中吸取,在用它的互补色做别的文字。&&&&最后一定要说一下CMYK和RGB的问题:&&&&比如,你在ps上做好的海报底色黄橙橙的,印出来却是土(shi)黄色,黯淡,无光。。。。肯定是没做好转化。&&&&---------------------------------------------------------------------------------------------------------------愉快的五分钟~~&&&&喜欢就分享,有用就收藏~&&&&祝大家有个美味的周末~&&&&运营读书笔记(yunyingnote)&&&&查看原文
 分享到微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特别声明:写读书笔记的9种方法-海达范文网
写读书笔记的9种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写读书笔记的几种方法
龙源期刊网 .cn
写读书笔记的几种方法
作者:宋殿君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2期
摘 要:对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读书笔记;句子;片段;感想
“不动笔墨不学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养成写笔记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一本好书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时刻把自己读书的痕迹记录下来,这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写读书笔记有几种方法呢?
一、摘录好词好句(警句、格言、诵读识记)是写好作文的源泉
词汇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写好文章。好的词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一些警句、格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又都含义深刻。运用恰到好处可以给文章增添色彩,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较好的训练。
1.有效的利用文本。在学文本的同时大量的积累词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好词句的意义,激励学生有意识地识记好词句。
2.让学生读广搏的书。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结合“好书伴我行”活动,让学生自由读书,自己去寻求好词句,积累识记。
二、抄录好的片段,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章是由句、段等构成。好的句、段可以使文章增添色彩,学生平时积累生活素材较少,即使有素材学生也写不出来,即使写出来,也是平平淡淡的。让学生读书的同时,积累诵读好的片段,在多诵读的基础上,就能形成创新的语言,精炼出美好的句子。
在学习文本时,让学生好好读自己喜欢的片段,熟读成诵,训练语言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课外书籍,记录下自己喜欢的片段。如写春、夏、秋、冬季节的;场面、人物描写的等。
三、写读后感(观后感)
读完一篇文章有许多感受,要写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启发最大的一点或几点。这种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词、句、段的综合训练。篇二:写好读书笔记的八种方法
最常用的八种做读书笔记方法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三峡胡子渔《最常用的八种做读书笔记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笔头勤。”勤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克服边读边忘的毛病,避免重蹈熊瞎子掰苞米的覆辙。这里向大家介绍八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如有位同学读了《少年毛泽东》一文,感受最深的是毛泽东放牛,把一份草送给穷孩子的事,从中出毛泽东从小同情、关心穷人的好思想。联系到“我”与小伙伴一次偷西瓜的事,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同少年毛泽东一比,心里很惭愧、内疚,这样联系实际合情合理,真实感人。又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体会也可以是札记。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三、提纲式。盖房子要按图纸搭好框架,框架搞好,再进行房子装修;写文章也一样,要先想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结构,这叫做列提纲。我们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洁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读了《妈妈的“病”》一文,可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编列提纲:(1)妈妈犯了一种“怪”病,既不上“医院”,也不让人说;(2)妈妈给奶奶送年礼是一只又瘦又小的鸡;(3)妈妈给外婆送年礼是四只又大又肥的鸡和一大包的年礼;(4)作者抨击少数妇女对母亲和婆婆的两种不同态度——孝敬与不孝顺。这样列提纲,对文章内容了如指掌,印象深刻。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提要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四、批注式。在阅读自己订阅的报刊和购买的书籍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在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体会、意见,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就常用这种笔记方法在书头批注。拉法第在回忆马克思读书时说:“他常折迭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上作满记号,他不在书上写批语,但当他发现作者有错误的时候,他就常常忍不住打一个问号或一个惊叹号。”(《回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读书时常在字里行间画着五颜六色的记号,在书的空白处,往往还有评语。毛泽东在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时,全文逐字、逐句用朱墨两种色笔圈圈点点,遇到他认为观点正确、文字优美的地方,就批上“此论颇精”、“此言甚合我意”,认为不对的地方就画“×”,或批上“不通”、“荒谬”之类词句。
五、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
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六、卡片式。就是用厚纸剪成大小一样的卡片。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下来,再按书卡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每天拿出几张卡片读一读,背一背,日积月累,脑子积累的词汇材料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时,就可以从脑子的“储蓄库”里搬出来用,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做卡片时有四点小的要求: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七、剪报式。凡是遇到处理的废报、废书,在完全抛弃之前,可以检查一下其中是否有适合留下的文章。不管是一句名言还是一幅图画,都可以剪下在粘贴在自己准备好的剪报本上,空闲时象翻相夹那样随意阅读,也是一种享受呢。
八、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索引笔记只需要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
摘自互联网
怎样写听课笔记
分类: 学习方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夏莲《怎样写听课笔记》
我们教师每个学期都会在教学之余听一些课,为了自己在听课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听课一定要做笔记,那听课时记录些什么呢?我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记录:
基本信息。主要是指与听课有关的基本信息。如时间、学校、班级、学科、授课者、课题、课型等。
(2)教学实录。记录的是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实录应该记到什么程度呢?首先,不同类型或不同目的的听课其课堂实录的详简程度应该不同。如听名优教师的示范课(或公开课、观摩课)、听为了某种目的而开设的研讨课时,课堂实录需要全面详细一些,而同行之间的一般性听课,其课堂实录可以简明扼要一些。其次,对一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的记录也应该有详简之别。如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过程、问题的探究过程、例题的分析过程、教师引导的精妙之处和不
足、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和暴露出来的问题等都需要详细地记录,而其它一般性的教学环节则可以简记或不记。
(3)教学点评。在听课过程中要把自己的分析、感悟和评价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教学点评。教学点评与教学实录要同步完成,记录时两者要对应。教学点评既可以是对教师引导或讲解的精妙之处或不足之处的分析,也可以是对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或存在问题的评议;既可以是针对教学中某些具体问题或活动设计的看法与思考,也可以是受特殊场景或偶发事件启发所产生的灵感和顿悟。教学点评不必拘泥于内容和形式,但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感悟、观点和评价写出来。尽管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可能会很片面或有偏差,但它体现的是自己独立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视角,是对自己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评判能力的综合检验。
(4)教学总评。听完课后尽可能对教学实况反复琢磨、全面思考,对授课教师好的做法和不足之处进行归纳分析,肯定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点评和教学总评能够折射出听课教师的教学和理念,是听课教师观察能力、教学能力、评价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的综合体现,从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益和专业素养的意义上讲,它比教学实录更重要篇三: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的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的: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归纳小结: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篇四:写读书笔记的八种方法
写读书笔记的八种方法
如果从根本上能对记笔记有所理解,自觉地把记笔记作为学习中随时可以应用的一根手杖,我们就能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和质量,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由于各种因素、原因,虽然许多人知道笔记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具体做来,还不能根据学习目的运用自如地选取记笔记的适当形式。比如,有人把单纯为巩固知识、加深大脑“刺激痕迹”的各种“书写练习、习题练习”与具有一定保留目的的摘要笔记、读书提纲等同起来;把伴随学习、理解新知识而做的学习提纲,与为了某种学习、研究目的所积累的笔记资料,按同样的记录形式进行处理等等。类似这些现象,程度不同地造成了人们在记读书笔记方法问题上的混乱思想,使人因在记笔记的方法上产生困惑,失去对它的进一步探索,甚至丢掉记读书笔记这一学习的重要法宝。这是多么可惜遗憾的事。
那么,你如何科学地去记笔记呢?笔记是了为从根本上讲清其具体方法,澄清记笔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模糊认识,纠正其错误做法。我们先从笔记的分类入手,进一步讲到记笔记的方法和形式。因为,只有把笔记的分类搞清了,才能自然地理解记笔记的方法,更好地根据学习目的选择记笔记的形式;才能更深刻地感受读书笔记在学习中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好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熟练掌握笔记的各种记法的基础上,最终在进一步的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按照各种记笔记法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下面8种:
1.批语式笔记
你可以在原文顶端的空白处加上眉批(也叫书头笔记),或在原文后面加尾批,在行与行之间加旁批,在佳妙处加旁点,在最精辟处加旁圈。总之,读书一有心得,就可以随时随手在书上加上批语。这种方法被人们广泛采用,它的好处是灵活、简便,有助于培养言简意赅的好文风。
批语虽然简短,但作得好,也很有价值。例如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读赫尔岑《来自对岸》时的批语,本身就可以说是一篇专题学术论文。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写批注,不仅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把握书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督促自己动手笔录,记下某些感受、某个思想火花。等到自己将来重温此书的时候,还可以进行某些比较,看看自己当初的认识是否正确,以及现在的认识是否更全面、深入。批语笔记是一种十分好用的作读书笔记的方法。
2.符号式笔记
你可以在书中重要句段下面或原文的旁边加上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圆圈、黑点、交叉、箭头、曲线、红线、蓝线、方框、着重号、疑问号、惊叹号等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或提出质疑。这些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由自己掌握。对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便于复习和记忆。如林肯,他的符号笔记有自己独创的用法:在边上画直线,表示这段话值得注意;画2条或3条直线,表示更加值得注意;写上“VG”(非常好的意思)两个字母则表示非常重要等等。
当然,上述两种方法的使用,只能限于自己的书籍。如果是图书馆的书刊,或是借他人的图书,就不能随意批点。下面的例子很能说明符号笔记的意义。著名学者、教育哲学家阿德勒,一生主要从事讲学、著述和编辑活动。他读书时,特别喜欢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随感。这一过程,他称之为占有书籍的过程。他认为,拥有一本书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所有权,就是花钱把它买来,像花钱
买来衣服和家具一样,但这不过是占有一本书的前奏曲。要完全占有一本书,就必须把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它上面写写画画。
书籍拥有者可以分为3种:第1种人拥有一切权威著作和畅销书,却不去读,也不去碰;第2种人有大量的书,只有少数几本读过,大多数只是粗粗翻阅一下,而全部书籍都像刚刚买来那样新整;第3种人拥有的书不论多少,但都由于经常不断地使用而弄得卷起书边,书页破烂,装订松动,从正面到背面都画满了记号,写满了字句。只有第3种人才称得上是书籍的主人。
3.摘录式笔记
你也可以摘录原文的重要处、精彩处、论点、结论、佳句、警句或重要的史实、资料等,目的在于累积资料,以便日后索检。摘录的内容取舍要精严一些,做到少而好。必要时,在摘录之后,可以结合所摘录的内容,写一点自己的认识、体会。
摘录时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原文的字句和标点,还要注明出处,包括书名、作者、页数和日期(如果是摘录报刊内容,则要注明篇名、作者、第几页或第几版、报刊名、期数或时间),以便日后引用时核对。爱默生说:“摘抄绝不是一项简单的机械的抄写工作,而是极其重要的学习方法。每抄写一遍,就更加巩固你的记忆,加深你的理解,激发你的创造。”
4.提纲式笔记
这种笔记又叫做提要笔记,即把原文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话,也可以摘引一些原文,并加上自己一点说明。这种笔记首先要求把原文读通、读懂,抓住重点,然后再把基本内容概括出来。文字力求简明扼要,但是不可把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写进去。这种笔记比较适用于内容较为艰深的书或文章,也可以练习编写文章的段落提纲,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时间一久便熟能生巧了。写得好的提纲式笔记,应该是全书的缩影。下面请看一例:
穷学生拉斯考尼考夫为了挽救将要饿死的母亲和姊姊,杀了一个盘剥穷人的老婆子,并且正想拿她的钱来救自己的亲人时,他忽然心上一震,就仓仓皇皇跑走了。他在杀那老婆子以前,他确信杀她是正当的。然而见了血后,他的思想就转了路,他明白这不过是为了一、二个人(他的母姊)而杀死另一个“人”罢了。于是他的“他可以杀人”这一信念动摇了,他觉得是犯了罪了,而犯罪必会得到惩罚。他知道他不是超人,还是一个平常的人。他精神上痛苦了起来,结果从他这罪恶中却产生出一个“超人”的他来了。他去自首,他被充军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苦工中他得了报偿——就是他的灵魂的净化或“复活”。犯罪而受罚是拉斯考尼考夫所付的灵魂净化的代价。
这段文字是作家亨利读了杜思妥也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之后所写的提纲式笔记(概要)。长篇小说《罪与罚》全书共48万余字,而亨利仅用300字就把该书的故事情节概述清楚了。
5.专题式笔记
就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而做的读书笔记。这种专题笔记,一定要围绕某一个专题或主题,在读书时偶有所得就记下来,或原文,或片段,或体会,或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如作家海明威,在深入生活时,并没有每天做笔记,而在演讲会上听人们讲到具体事实的时候才记笔记。专题笔记用处很大,许多作品就是从这些笔记里
提炼出来的,不少科学工作者的学术论文,也是从专题笔记整理而成的。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很善于做专题式笔记。他总是带着教育领域中的一些问题而读书,孜孜不倦地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以及各种教育方法专著中,摘录“最出色的内容”,然后分门别类编辑成专题研究笔记,撰写论文和著作,写出了著名的《把心灵献给儿童》、《学生的精神世界》等书。他的著作被誉为“学校的百科全书”。他说:“面对浩瀚的书刊海洋,要非常严格慎重地选择阅读的书籍和杂志。要善于限制阅读范围,从中排除那些可能会破坏学习的书刊。”围绕问题读书,正是选择书籍、专题阅读、深化效果的好方法。
6.分类式笔记
你也可以把不同书籍和若干资料中的相同内容按类别整理、综合到同一个题目或专题之下。我们在阅读时,有时会遇到论述内容相同的不同版本的书籍,虽然各书的水准高低不同、主次不同,甚至观点不同,但却是同一内容。这样,我们在读这些书时,就可以作分类笔记,把这些资料归纳在一起。作这种笔记,要尽量做到简练、准确,把所需要的材料尽可能都写进去。分类式笔记和专题式笔记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对学习和科研帮助很大。
海明威就很推崇分类笔记,主张读书要定期“盘货”,把摘记下来的材料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和提炼。他认为读书过程中的第一次“盘点”,都会加强学习的针对性,使学习更有效益。如果没有分类,资料就是一团乱麻;没有比较,就选不出“最佳”;没有归纳,就不能认识规律;没有“提炼”,就达不到升华。
海德格尔也养成了做分类笔记的良好的习惯,他把读过的东西详细地摘录在一张活页纸上,然后按照语言学、美学、数学、心理学、史学、神学和哲学等项目加以分类。每一类都严格地按照字母次序排列。所有摘录都放在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些文件夹伴随了这位哲学家一辈子。
不少人读书时,书本东丢一本,西塞一摞,没有次序。有的人抄写笔记和卡片,乱放乱堆,毫无系统。一旦要查阅某一本书或某种资料,翻了半天也找不到,而海德格尔写在活纸上,又系统的进行整理,使之便于查阅。这种好习惯,对读书实有裨益,值得广大读者效仿和借鉴。
7.索引式笔记
就是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把它们编成索引,并做一些简要的。历史学家房龙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像一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就是说要阅读和研究卷帙浩繁的著作,首先要学会查看目录和索引。索引笔记就是为了方便阅读、查找资料而作的一种读书笔记。
你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应及时把遇到的有用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编出索引,以备查用之便。索引笔记有书目索引、篇名索引和主题(内容)索引三种。它们像图书馆的目录、索引一样,记录着你要读的书籍是由哪家出版社出版、什么时候出版的(书目索引),记录着你要阅览的文章是在哪本书的哪一页上,或在哪种报刊杂志上(篇名索引),也记录着你要查找的资料在什么书刊上可以找到(主题/内容索引)。这样,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时,就随时可以找到所需的图书、报刊和资料,节省翻检时间,十分方便。
8.图表式笔记
你可以在记笔记时把摘录下来的一些对比数字、调查统计结果等材料,列在一张图表里。这种读书笔记一般适
用于专业研究,如经济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人才学研究、今昔对比调查等。把有关的数字和资料列成图表,就非常醒目和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在做这种笔记时,一定要掌握可靠的数据、数字,不能道听途说想当然,否则就会差错百出,贻误大事。同时,对所摘录的资料,要反复核对,不能疏忽大意。字迹要清楚,字体要端正,不可字迹潦草,以致事后连自己也认不出甚至认错。总之,做图表笔记也好,做其他读书笔记也好,不能马马虎虎,信笔乱涂,一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篇五: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
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而要读的书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脑力的不足,是记忆的贮存器。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面就说一下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归纳小结: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中学生读书笔记范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是一个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中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于是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笔,不,说笔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保尔被老师神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依依不舍得告别了冬妮亚,逃离了家乡,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了。但他并没有不此而沮丧,而且开始了他的艰难的写作生涯,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
我相信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非常敬佩保尔不畏病魔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他时刻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他有一次不幸染上了伤寒,他凭他那坚强的毅力,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了,重新义无反顾地走向火热的工作岗位。
,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从国际社会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围绕经济和科技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着眼于抢占21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这就使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中国“赶上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使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走向全面振兴的机遇和挑战。国家需要学识渊博、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敢于创新的人才。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是跨越知识的坎坷,勇往直前!
中学生心情笔记摘录
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了几位学生的心情笔记后感动地对学生说:“请代我向你们的父母致敬,他们算得上是英雄。”
龙继林:爸爸在一家砖瓦厂工作,一天做十一二个小时。
今天晚上,我睡不着,又想到了远方的爸爸,又想到了整天艰苦干活的爸爸。我又拿起了那封信,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好像是爸爸干活的动作,纸上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好像是爸爸流下的汗水,东倒西歪的字迹,显示出爸爸的疲劳,爸爸在家时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每天都跟泥巴打交道,在外面呢,也一样离不开黄土,而这,都是为了我的学费,想到我的学费,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张文勤:在城市里读书,再怎么苦,一切都好。是啊,再苦,怎么能苦过父母?
有一年,家里收成极差。那年,母亲煮饭时,只煮够自己孩子吃的。
“爸爸!妈妈!一起吃吧!”叫他们吃饭时,他们总会说:“我们吃过了。”但次数一多,我就开始怀疑了。一天饭后上学路上我折回家,到家门口时,我沉住气,蹑手蹑脚地走近窗户,抬头向里面望去,此时此刻我傻了眼。
当时,母亲左手拿着一个大碗,右手拿筷子在碗里搅来搅去,碗里是野菜和糠煮成的粥,搅来搅去,后来,她还是一口一口地吃了起来。她咽的时候是那么困难,但还是继续咽着。而父亲呢?也是一个大碗,碗里是同样的食物,他没有用筷子,只是拿起碗摇了几摇,之后,就一饮而尽,此时此刻,我很清楚地看到他的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团。 看着他们这样吃“饭”,我满脸都是泪水。
张灵洁:开学的那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到了镇上,父亲突然改变主意,跟人借了一辆自行车送我到学校,我心里猛地一震,骑自行车,好多里路呢,父亲为省车费钱,要流多少汗水啊! 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看着父亲弓着腰,一脚一脚费力地蹬着车,我心里难过极了。
到学校办好报名手续已经是中午了,我在去食堂的路上,父亲变魔术般地从身上掏出四个鸡蛋,塞到我手上,说:“我走了,好好念书。”就在他转身回去的时候,我看到父亲从塑料袋里掏出了一个石头一般硬的馒头??
父亲身在农村,饱尝没有知识的滋味,他常对我说:“只有好好念书,才能过好日子。”这或许是他倾尽家中所有让我读高中的最质朴的愿望和动机。每当我畏惧困难,产生退缩情绪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话。
唐燕:我把父母的希望给打碎了,希望变成了失望,自己的理想也变成了妄想。打工的念头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不敢奢望父母让我上高中,因为高中可不是小学初中,高中的学费是上千元的,三年下来,包括生活费在内,这么一笔超大的数目,对于我们这里的农村家庭来说,光是想,都是一件让人忍不住要掉眼泪的事情。
看着父母拖着疲惫的身体忙朝忙夕的,连饭都顾不上吃,脸上的皱纹数都数不清,四十岁的人看上去就跟六十岁左右的人一样,实在是忍不下心让他们再这样操劳下去,但是,每当我提到要外出打工的事,父母都坚决反对,执意要我上高中,还说:“读过书和没有读过书的人,是不一样的。打工是一辈子的事,读书,就只有一次机会。学费的事你不用担心,那是父母的事。”
父母凑那笔学费实在太难,我实在是忍不下心,但又没办法,最后,在父母的再三劝说下,我还是决定去读书。 临走,父亲用他那双像松树皮似的长满了老茧的手把钱递给了我,神情镇定而温和,他和母亲都只对我说了四个字:“好好念书。”
虽然艰难,但我的父母认识到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我虽然是个女的,他们也把我送进了学校,对父母我很感激,在我们那里像我这样的女孩子能读到高中的有限,所以,学习上我也很刻苦。
杨玉英:我听父母的劝决定还是到学校去读书。
我又回到了学校,我的成绩也很平常,但我很努力;我不能虚度年华,未来的世界不相信眼泪,我必须坚强。外出打工,使我提高了很多,至少,我不像以前那么糊涂,老师评价我有进步了,我也认为我有进步了,虽然进步不大,但我很满足。当语文老师把远在杭州的范先生的来信念给我们听时,我想我比其他同学更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过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接受教育并不意味着要使某个人出人头地,比如说考上大学之类的,应该说你们学校的许多学生还是要走回他们自己的社会中去,就像不少来自农村的学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中去一样,但是接受过比他们父母层次更高的教育的孩子,至少可以在将来能比他们的父母具有更开阔的眼界。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写读书笔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