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液体药品的倾倒;瓶塞应倒放 防止倒放、紧挨瓶口...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43页7下载券92页免费8页免费107页2下载券92页7下载券16页免费7页免费90页7下载券23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32页7下载券168页7下载券29页7下载券143页7下载券89页免费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内​容​很​齐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检查装置气密性C.
练习题及答案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检查装置气密性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D.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
所属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要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检查装置气密性C.”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测容器—量筒、
药品的取用、
装置气密性检验、
物质的加热、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定义:量筒是一种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注意事项:不能作 反应容器,不能加热。
量筒规格:一般有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规格。
量筒的使用
1 . 怎样把液体注入量筒?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筒放平,改用 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
2. 量筒的刻度应向哪边?
量筒没有&0&的刻度,一般起始刻度为 总容积的1/10。不少化学书上的实验图,量筒的刻度面都背着人,这很不方便。因为视线要透过两层玻璃和液体,若液体是浑浊的,就更看不清刻度,而且刻度数字也不顺眼。所以刻度面对着人才好。
3. 什么时候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注入液体后,等1~2分钟,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否则,读出的数值偏小。
4. 怎样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 桌面上,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 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5. 量筒能否加热或量取过热的液体?
量筒面的刻度是指温度在20℃时的体积数。温度升高,量筒发生热膨胀, 容积会增大。由此可知,量筒是不能加热的,也不能用于量取过热的液体,更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化学反应或 配制溶液。
6. 从量筒中倒出液体后是否要用水冲洗量筒?
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仅仅是为了使测量准确,没有必要用水冲洗量筒,因为制造量筒时已经考虑到有残留液体这一点。相反,如果冲洗反而使所取体积偏大。如果要用同一量筒再量别的液体,就必须用水冲洗干净,为防止杂质的污染。
注:量筒一般只能用于精度要求不很严格时使用,通常应用于定性分析方面,一般不用于定量分析,因为量筒的误差较大。量筒一般不需估读,因为量筒是粗量器,但有时也需估读,如物理电学量器中的电流表,是否估读尚无定论.
7.关于量筒仰视与俯视的问题
在看量筒的容积时是看水面的中心点
俯视时视线斜向下 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上所以读到的数据偏高,实际量取 溶液值偏低
仰视是视线斜向上 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下所以读到的数据偏低,实际量取溶液值偏高
8.量筒不能直接加热 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不能在量筒里配制溶液的原因
(1)量筒容积太小,不适宜进行反应
(2)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不能对量筒加热,所以不易配制溶液。
(3)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以免对量筒产生伤害,有时甚至会发生危险。
(4)反应可能放热
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一般来说量筒是直径越细越好,这样的精确度更高,因为圆形的面积只能计算粗略数,所以直径愈大,误差愈大。
9.量筒的刻度是从几开始
最低刻度通常来说是最大刻度的十分之一。
比如最大刻度为10mL量筒标准最低刻度1mL,500mL的量筒则最低刻度应为50mL。
量筒的练习题:
1.准备量取45毫升食盐溶液,所用的量筒的量是( )
解析:测量液体,选略大于待量体积的量筒。选A
2、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甲:100毫升,10毫升;乙:
100毫升,1毫升;丙:50毫升,1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为50m³的石块体积,选择上述哪种
量杯进行测量较适合( )
D.三种都可以
解析: 排水法测体积,水应该是适量,选50毫升的量筒,那么水只有10毫升,可是不能把石头完全浸
没。所以选稍微大的量筒。&
考点名称:
药品的取用原则:
①使用药品时的&三不(不触、不闻、不尝昧)&源则:不能用手接触约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时注意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最大量,液体不超过容器容积的1/3,固体不超过1/2。
③用剩药品的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因为要 &节约&而放回原试剂瓶,这样做会污染试剂瓶中未使用的药品。因此,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 药品取用对比分析:
1、同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即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人试管底部(如下图所示),再把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滑入试管底部。
②取用块状药品或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将试管(或容器) 横放,把药品放人试管(或容器)口以后(如下图所示),再把试管(或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慢地滑到试管底部,防止打破试管(或容器)底。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滴管吸取法: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 (如下图所示)。
②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步骤: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如下图)。
3、定量取用药品
①物质的称量。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使用天平先调零,左物右码要分清,玻璃器皿、称量纸,镊子夹码手不行。即称前先将天平调平衡,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托盘上要垫有大小一样的称量纸,如果是腐蚀性药品,要放在表面皿或蒸发皿中称量。用镊子夹取砝码,直到平衡。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克。
②液体的量取。根据被量液体的体积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使用量筒先放平,量简刻度没有零,视线与凹液最低点,保持一致方可行&。
注意事项: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直接闻气体、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2、块状固体:用镊子夹持,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慢慢将试管竖起,
使块状固体慢慢滑入试管底部,防止打破试管底
3、粉末状固体: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落入底部
4、液体药品: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握在手心里,口口相挨免外流,试管略倾便操作。
使用胶头滴管时,要两两对正,滴管竖直悬空,不能伸入其中,更不能相碰。吸液后胶头滴管不可倒置或平放,防止药液腐蚀橡胶帽。若用滴管取完液体后,可用少量清水冲洗,以备再用。滴瓶上的滴管,不可交叉使用,也不可用清水冲洗。
节约原则:
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固体药品一般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原则。
防污染原则:
取用后多余的药品不能放回试剂瓶;胶头滴管滴加药品时,不能倒置,也不能将胶头滴
管的尖嘴伸入仪器口内。用过的药匙、镊子应该用滤纸等擦干净以备用。粉末药品应用纸条取用。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名称:
一、基本方法:
①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
②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
③吹气法(不常用,略)
二、基本步骤:
①观察气体出口数目,若有多个出口,则通过关闭止水夹、分液漏斗活塞或用水封等方法,只装置只剩一个气体出口。
②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
③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一些常见装置的检验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同学们参考:
1.如图1,此装置为最简易的制取气体装置,对于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主要是通过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具体方法为: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不漏气。
注意:若外部气温较高,实验现象不明显,我们可以使用酒精灯对试管底部微微加热,但现象一定要注意撤走酒精灯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不下降,才能说明气密性好。
2.如图2所示,此装置漏斗与大气相通,无法如上例那样进行检查。要进行其气密性检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锥形瓶不直接通过漏斗与大气相通。要解决这一问题,显而易见的用水(或液体)做液封,从而实现这一目的。
具体方法为:从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锥形瓶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图3为启普发生器。该装置的原理与上图2的原理是一样的,但主要是该装置中弹簧夹被活塞代替。
具体方法为: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使球形漏斗中出现水柱,水柱高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4.图4为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室装置,利用分液漏斗等仪器。这套装置与图2或图3不同,主要的原理与图1一样。
具体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底部。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而且在松开手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不会漏气。
考点名称:
物质加热的方法:
1、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含水,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破裂。
2、操作时,先要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以防局部受热而使试管破裂。
3、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要使管口向斜上方倾斜(约45&角),不得将试管口对人,以防液体喷出试管口而伤人。
4、加热时,还要不断振荡试管,以防止局部受热沸腾而飞溅。
液体物质的加热:
1、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试管外壁必须擦干;
3、加热前要预热,用外焰加热;
4、试管与桌面成45。,管口不得对人。
固体物质的加热:
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含水,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破裂。
操作时,先要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以防局部受热而使试管破裂。
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要使管口向斜上方倾斜(约45&角),不得将试管口对人,以防液体喷出试管口而伤人。
加热时,还要不断振荡试管,以防止局部受热沸腾而飞溅。
加热注意事项: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
不能。不得将试管对着人,以防液体喷出试管口而伤人。
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直接加热?
不能。加热时,试管外壁不能有水,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3、液体沸腾时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
不能。热试管骤冷会破裂。
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手持试管夹在酒精灯火焰外焰处来回移动试管,如果试管固定可以左右移动酒精灯。
水浴加热:
(1)什么是水浴加热把要加热的物质放在水中,通过给水加热达到给物质加热的效果。一般都是把要反应的物质放在试管中,再把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里,再在烧杯中插一根温度计,控制反应的温度。
(2)水浴加热的优点水浴加热可以避免直接加热造成的过度剧烈和温度的不可控制性,可以平稳均匀的加热,许多反应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就需要水浴加热。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不得少于容积的1/4 ;
(2)点燃酒精灯时先用镊子调节灯芯高低、 平整,再点燃;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4)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5)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6)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
常见仪器的耐热性:
试管、坩埚、蒸发皿,直接加热不用问。烧杯、烧瓶、锥形瓶,石棉网下酒精灯。量筒、水槽、集气瓶,不可受热记在心。
给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
给物质加热时,若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容器炸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防止烫坏实验台),要垫上石棉网。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检查装置气密性C.”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九年级化学上专题复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实质:从宏观上看,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从微观上看,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的
间隔发生了改变。而粒子本身没有改变。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
但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
粉末,从表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不属于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
实质:发生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
特别注意: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可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
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
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产生了新物质。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
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
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
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
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用途都能反应出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的性质时,要紧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比较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2H2O电解2H2↑+O2↑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A+BC→B+AC
ZnCl2 + H2↑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BC
成分相交换
H2SO4+2NaOH
=Na2SO4+2H2O
2、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形式归纳
(1)化合反应&&&&&&&
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2H2+O2 &H2O&
2、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如:3Fe+2O2 &Fe3O4&&&
3、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2O=
4、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CO2+H2O=
&&5、其它。 如:2CO+
O22CO2等。
(2)分解反应
1、氧化物的分解& 例如:2H2O2MnO22H2O
+ O2↑&&&&&&&
2、酸的分解(含氧酸)例如:H2CO3
3、某些盐的分解& 例如: CaCO3高温CO2↑+
(3)置换反应
1、活泼金属(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与酸(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例如:Fe+2HCl=FeCl2+H2↑&&
H2SO4 + Zn = ZnSO4+
2、金属(一般不选K、Na、Ca)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另一金属和另一种盐。
例如:Fe+CuSO4=FeSO4+Cu&
&2AgNO3+Cu=
Cu(NO3)2 +2Ag
3、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例如:H2+CuO△&Cu+H2O
4、碳还原金属氧化物。例如:2CuO+C高温&Cu+CO2↑
(4)复分解反应
注意:碱+酸性氧化物——盐+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如:2NaOH+CO2 =
Na2CO3&+&&H2O&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交叉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中,不属于哪种基本类型。
(2)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
【规律小结】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主要依据时各类反应的定义: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换一”,复分解反应:“两两互换成分”。
四、质量守恒定律
1、基本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 (1)五个不变&
&&&&&&&&&&&&&&&&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 元素的种类不变
&&&&&&&&&&&&&&&&
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①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
原子从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
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6、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规律小结】化学反应是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
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物质构成的奥妙
2、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和联系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原子间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比较,原子比分子小,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不同种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本身发生分裂,可以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
分子是原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一般性质比较活泼(除稀有气体原子外)
符号(举例)
【规律小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有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不同种分子,
二、物质的组成
1、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氯
+3& +5& +7
元素包括C1-、Cl、Cl、C1、Cl、Cl…不同形式的粒子和Cl一35、Cl一37(指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35和37的两种氯原子)
等粒子,因为它们的核电荷数均为17。
2、理解元素的概念应把握“同质子,类原子”六个字。
(1)“同质子”即指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与原子中的中子数、电子数无关。同种
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一定不相同。
(2)“类原子”是指一种元素可能不止一种原子。它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氢元素有三种原子:
氕、氘、氚,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也包括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如:铁原子
通常有三种存在形式即Fe、Fe2+、Fe3+,它们都属于铁元素)。
3、理解元素概念时的注意事项
(1)元素是以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标准对原子分类。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2)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单核离子都属同一种元素。如Na+与Na都属钠元素,但Na+
与NH4+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3)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如单质中和化合物中。
(4)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与Fe3+。
(5)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2种,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是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表示个数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及几个原子构成
只要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而元素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
三、物质的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
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点:是否由同一单质或化合物组成。
混合物的特点:①混合物是多种物质组成,各成分均是纯净物,这些纯净物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仍能保持各自的
化学性质;②混合物无固定的组成,纯净物构成混合物时没有一定的比例,所以通常不以其中某一成分名称命名,
而且混合物的物理性质也不同定;③从微观角度看,混合物是由多种彼此间不反应的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而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处于游离态
元素处于化合态
不能发生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大部分能发生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①组成单质的虽是同一种元素,但在单质分子中,有单原子分子(一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
如稀有气体;有双原子分子(两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如氢气、氧气;有多原子分子,如白磷,臭氧(O4),
巴基球(C60)等。
②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种单质,如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在一定
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3、氧化物和酸、碱、盐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通常氧化物可分为碱性氧化物(如Na2O)和酸性
氧化物(如CO2)。但有一些氧化物不属于这两类氧化物如H2O、CO、NO等。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大多数非金
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也有一些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
(2)酸:由氢和酸根组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必须全部是氢离子(H+),阴离子则是酸根。酸按所含的酸根可
分为无氧酸如HCl和含氧酸如H2SO4;按能电离出H+的多少可分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H2SO4、多元酸如H3PO4。
(3)碱:由金属离子(含NH+)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化合物。
(4)盐:由金属离子(含NH+)和酸根离子构成。
一、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只有纯净物才有固定的组成,才有化学式,一种物质只有一种
化学式。化学式是由实验测得的。
化学式的含义如下表: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表示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
量的含义: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2、化学式的写法&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碘等除外)和稀有气体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非金属气态单质如氧气、氢气
等一般在其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但也有不是双原子分子的,如臭氧O3。&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o\ac(○,1)1先读后写,后读先写。如:氯化钠NaCl,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2
\o\ac(○,2)2金属前,非金属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可概括为: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约简价数做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对于较复杂的化学式,其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团,书写这部分时要添加括号,将原子团个数写在括号
右下角。如氢氧化钙Ca(OH)2、硝酸镁
Mg(NO3)2、硫酸铵(NH4)2SO4。
3、化学式的读法
根据单质的化学式读出单质名称的方法:固态和液态单质读作“某”(元素名称),气态单质读作
“某(元素的名称)气”。如Na读作钠。O2读作氧气。
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读出化合物的名称的一般规律为“后写先读”。如Al2O3读作三氧化二铝。
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1的一般不读,但为了区别其它化合物有时也读出1,如NaCl不能读成一氯化一钠,
只能读为氯化钠。CO读为一氧化碳主要是为了与CO2区别,NO读为一氧化氮是为了与N2O(一氧化二氮)区别。
4、化学式周围数字的含义
&1、化学式前面数字的只表示分子的个数
如2H2表示2个氢分子。2H2SO4表示2个硫酸分子
2、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元素原子的个数
单质:如H2表示一个氢分子是有2个氢原子构成的。
化合物:如H2SO4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o\ac(○,3)3、化学式正上方数字表示对应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如 ──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例1】(2009·临沂)今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许多国家发生,治疗该病毒的
有效药物达菲是从八角茴香
中经过多道复杂工艺提炼出来的,它的有效成分是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对莽草酸
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莽草酸是有机化合物
B.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D莽草酸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解析】莽草酸中含有许多个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应该理解为一个莽草酸分子
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规律小结】化学式可以表示改物质的分子构成,不能理解成物质受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二、化合价
1、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化合的性质叫做化合价。注意:
化合价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时的性质,因此,在单质里,元素化合价为零;元素
化合价的记忆口诀为: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
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较常见。
原子团(根)的化合价记忆口诀为:一铵氢氧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再加亚硫酸硅酸根;
三价磷酸根要记清。即铵根为+1价,氢氧根、硝酸根为-l价;SO4、CO3、SO3、SiO3原子团
(根)均为-2价,PO4为-3价。此外,ClO3,为-1价,MnO4(高锰酸根)为-l价,锰酸根(MnO4)
为-2价。&&&
2、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判断化学式的正误或根据化学式判断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的化合价为零。这些原则是计算化学式
里元素化合价的依据,也是判断化学式是否正确的依据,同时更是书写化学式的重要依据之一。
化合价规律应用如下:&&
①根据化合价原则,书写化学式。如:书写硫酸铁的化学式。A、正价左,
负价右:Fe2(SO4)
3,b、交叉约简定个数:Fe2(SO4)
3,c、验正误:(+3)&2+(-2)&3=O。&&&
②根据化合价原则,求算未知元素的化合价。如计算Na2FPO3中P的化合
&&&&&&&&&&&&&&&&&&&&&&&&&&&&&&&&&&&&&&&&&&&&&&&&&&&&&&&&&&&
价:已知Na为+1价,F为-1价,O为-2价。a、标出已知、未知化合价:Na2FPO3,
b、列出式子求解:
(+1)&2+(一1)&l+(+z)&l+(一2)&3=O,x=+5。&&&
③根据化合价原则,判断化学式的正误,如不少学生书写碱式碳酸铜易写成:
&&&&&&&&&&&&&&&&&&&&&&&&&&&&&&&&&&&+2
2CO3。a、标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Cu(OH)
2CO3。b、计算正负化合价
代数和是否为零:(+2)&1+(-1)&2+(-2)&1=-2≠O,所以上述化学式是错误的。
正确化学式为:
(OH) 2CO3。
3、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
化合价的数值
离子化合物
1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失电子的原子(阳离子)为正价
得电子的原子(阴离子)为负价
共价化合物
1个原子跟其它元素的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的原子显正价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显负价
不论是在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都等于零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书写的区别
元素化合价的标法
离子符号的写法
标在化学式元素符号正上方
写在符号的右上角
正、负写法
符号前,数字后
数字前,符号后
“l”的使用
“l”不可省略
“l”通常省略不写
原子团的写法
在原子团上方写该原子团的根价
在原子团右上角标写所带的电荷数
5、掌握有关化合价的规律
(1)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在化合物中,氢通常显+1价,氧通常显一2价。
&&&(4)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显负价,另一种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5)许多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例如:s0。、S0,、H:S。
(6)原子团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例2】(2009·潍坊)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PAFC(化学式为[A1Fe(OH)nC16—n]m),广泛应用于工业污水的处理。
该净水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解析】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可得+3+Fe的化合价+(-1)&n+(-1) &(6-n)=0,解得Fe的
【规律小结】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时,可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化合价的元素,
来确定具有可变化合价的元素的化合价。
三、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含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即在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化学式前加上适量的化学计量数,从而使方程式左右两边同种
元素的原子的数目相等,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常用的配平方法由:
(1)最小公倍数法;(2)观察法(3)奇数配偶法
4、信息题中“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近年来在中考试题的信息题中,常出现通过题目所给信息写出教材中尚未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的问题,且呈逐年
“走俏”趋势。这类信息题中,有些信息隐晦难寻,有的信息复杂难懂,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挖掘出反应物
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按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明化学方程式
发生的条件并注明“↑”“↓”。
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两个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与能源
1、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的种类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层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又有“黑金”、“工业的粮食”之称。
石油是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混合物。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有埴物残体分解而生成的。
天然气被称为“洁净的天然燃料”。
(2)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燃料中碳燃烧后转化为CO2进入大气,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大,造成“温室效应”。
2)、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会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它们溶解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在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时,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氢能、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
潮汐能等新型能源,以应对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高效清洁的氢能
氢能源具有的优点:本身无毒,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极易燃烧,热值高;来源广泛。但制取氢气的成本高,储存困难,所以氢气作为燃料暂时不能广泛使用。
(2)乙醇(C2H5OH):属于可再生资源,是由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制得。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十3O2==2C02+3H20。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化学实验与探究
一、实验基本操作&&&&&&
1、常用仪器
(1)计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①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加砝码:由大到小。精确度:0.1
g。②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③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用于加热的仪器。①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②须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3)加热器皿——酒精灯、石棉网。
2、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药品取用的“六不”“两原则”:(1)‘‘六不”:不用手接触药品,不直接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对用剩的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2)“两原则”:取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一般应按:固体只须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
mL——2 mL。
取用药品的方法:(1)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直立”;取用块状或大颗粒药品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较多量时用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l。取用量少时,用胶头滴管。
(2)酒精灯的使用
使用酒精灯时:①酒精量不超过容器的2/3,也不少于1/3;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酒精灯用完立即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灭;④加热玻璃仪器勿与灯芯接触,要用外焰加热。
(3)物质的加热
固体的加热:固体试剂常常可以直接加热,盛固体试剂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液体的加热:(1)盛液体的试管可直接在火焰(外焰)上加热;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倾斜,试管口向上且与桌面成
45°;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先移动试管(或酒精灯)均匀
受热,后集中加热液体的中上部,再慢慢下移加热
(4)托盘天平的使用
称量时,应在两边托盘上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称量纸,易潮解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处,调节天平平衡;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5)量筒的使用
量筒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加热;
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择合适的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6)过滤&&&&
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漏斗。
操作要求:操作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的折叠必须和漏斗的角度相符,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滤纸的边缘须低于漏斗口约5 mm,漏斗内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以防固体混入滤液。
三靠:倒液时,盛装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相靠;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末端和滤纸三层部分相靠;漏斗下端的管口与用来装盛滤液的烧杯内壁相靠;使过滤后的清液成细流,沿漏斗颈和烧杯内壁流人烧杯中。
(7)药品的存放
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集气瓶——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正放;密度比空气小,倒放)。
&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用棕色瓶盛(如硝酸、硝酸银溶液);盛碱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
白磷存放在水中。
&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某些结晶水合物及有毒的化学试剂要密封后妥善保存。
易燃物、易爆物要远离火源。
(8)实验安全及处置方法
&浓酸流到实验台上:加NaHCO3溶液——水冲洗——抹布擦干。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浓碱流到实验台上:加稀醋酸——水冲洗——抹布擦干。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大量水冲洗——涂硼酸溶液。
二、物质的检验、除杂
1、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检验试剂或方法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带火星的木条
氧气能支持燃烧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a(OH) 2=CaCO3↓+H2O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产生水珠
2H2+O2点燃2H2O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烧杯内壁变得浑浊
2CO+O2点燃&2CO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一会,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
烧杯内壁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CH4+2O2点燃&CO2+2H2O
2、常见离子的检验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CO3+2HCl=CaCl2+H2O+CO2↑
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
硝酸钡溶液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H2SO4+Ba(NO3)2=BaSO4↓+HNO3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2NHCl4+Ca(OH)2=
CaCl2+2NH3↑+2H2O
3、常用除杂的方法
①常用的物理方法
根据物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选择除杂的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蒸馏、分馏、萃取、分液、渗析、升华等方法。
②常用的化学方法
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可根据被提纯气体中所含杂质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体或溶液作为吸收剂。如Cl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常用装置是洗气瓶或干燥管(U形管)。
沉淀法:在被提纯的物质中加入适量试剂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过滤除去。如硝酸钾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钡,可用适量的硫酸钾除去。
气体法:根据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性质加入合适的试剂,让杂质转化为气体除去。如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可加适量盐酸除去。
转化法:利用化学反应,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采用某种条件(如加热),使物质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以正盐、酸式盐间的转化最为常见。如:
NaHCO3Na2CO3。
溶解法:对于固体试剂可选择适当的物质将杂质溶解,然后过滤除去,以杂质为两性物质常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瓶塞倒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