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师 分类权责分类

质量工程师(看熟_绝对受用)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质量工程师(看熟_绝对受用)
上传于||文档简介
&&质​量​工​程​师​(​看​熟​_​绝​对​受​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8399|回复: 7
我也准备明年去考考质量工程师,不知道质量工程师有哪些分类,有专门的工程专业吗?
我就知道有初级质量工程师\中级质量工程师,不知道有什么报考条件.
网上,一查都知道了。很明白的。
可以直接报考质量工程师吗?
质量工程师仅分初、中、高级,不分专业。
似乎就是的,我也有想法,嘿嘿
高级目前还未开考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竞争实力(中)---江西质监网
欢迎进入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http://www.&&&换肤&
热词:            
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竞争实力(中)
第三节& 质量管理是政府综合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
&&& 一、推进和加强质量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
&&& 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政府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政府必须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我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由于经济转轨的特殊性,必须把市场经济国家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的几百年间,政府分阶段完成的各种职能集中在&个较短时间内(几年或几十年)完成,这就决定了政府职能转换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政府必须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凋控,完成十分艰巨的经济结构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建立有效的制度规则,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达到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只有把经济工作的重心真正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才能提高质量水平的战略方针,实施质量振兴的政策措施,从而推进和加强质量管理。
&&& (一)作为政府主管质量工作的职能部门,加哟质量管理是质检部门的重要职责
&&& 按照国务院赋予的职能,质检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关于质量振兴的政策措施,对全国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组织实施国家质量奖励制度和推进&名牌战略&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承办建立重大工程设备质量监理制度的有关事宜,组织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并提出整改意见,负责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工作。
&&& 根据国务院赋予的质量管理工作职能和&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要求,质检总局始终把抓质量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加强政策引导,严格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服务,大力推进质量振兴,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努力创造放心满意的购物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提高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有效履行宏观质量管理的重要职责,严格依法行政。
&&& (二)地方政府依法对本地区产品质量工作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是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提高产品质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各地要将质量工作和打假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领导,切实保证质量体系、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和质量监督抽查所必需的投资和经费,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提高产品质量和打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1999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的决定,实施地方政府质量工作目标责任制,有力地推动了质量振兴工作,强化了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提高了宏观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许多地方开展了以经济振兴为目的的质量兴市活动,建立了各级政府质量工作和打假工作责任制,并进行检查和考核,同时公告责任制目标,作为考核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全社会对政府质量工作进行监督,有力推动了质量责任制的落实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青岛、温州、常熟等上百个质量兴市的先进市县。
&&& (三)政府部门加强质量管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 按照十六大的战略部署,今后5到10年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要使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新的增长目标,必须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我国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的成绩,发展势头很好,但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人均GDP虽然已经超过一千美元,但还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我们人口众多,占世界总人口的20%多,但GDP只占世界总量的3.5%多。
&&& 近年来,我国质量工作得到加强,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产品质量总体状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虽有170多个产品产量已达世界第一,但缺乏世界级的著名品牌。我国的钢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去年产量达到2.22亿吨,但有引起高技术含量钢材品种至今不能生产;有些品种虽然能够生产但质量不稳定;一些品种虽然能生产但是成品率低、数量不足。2003年,我国一般档次的钢产品的产量占钢总产量的70%以上,钢材实际自给率只有83%。2003年我国进口钢材达3711万吨,比2002年增长51.78%,其中板材进口3.16万吨,占进口量的81.15%,汽车、家电用的冷轧薄钢板还要大量进口。我国是纺织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但每年还要进口100多亿美元的服装面料,原因就是质量达到高档服装要求的产品还太少。产品档次低、质量差,资源消耗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同时,假冒伪劣屡禁不止,重大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也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解决质量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质量管理,真正提高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我国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才能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让中国人民走向富裕,这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政府部门抓好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水平是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 二、认真履行职责,大力推进质量工作
&&& (一)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是推进质量工作的重要形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因此,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就成了推进质量工作的重要形式。
&&&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不遗余力地推行和加强质量管理。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达标活动,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普及质量管理知识,推行质量可靠性方法,鼓励企业开展降废减损活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和质量月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企业提高质量和竞争力。同时,在活动中注意发现典型,及时总结经验,涌现出了武钢质量效益型经验、海尔创名牌的经验、青岛港务局服务质量管理经验等。这些先进经验成为广大企业学习的榜样,起到了典型引路、先进示范的作用。
&&& 从2000年起,国家质检总局为了表彰先进,弘扬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追求卓越质量的精神,宣传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事迹,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我国质量振兴事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建立国家质量奖励制度奠定基础,开展了两年一次的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对在质量管理方面成绩特别突出,成效卓著,质量管理工作具有特色,对其其他企业具有良好的启发、借鉴和带动作用,产品(或服务)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授予&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此项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企业的质量意识,调动了广大企业参与质量振兴的积极性。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借鉴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国家质检总局启动了国家质量奖励制度的研究和《卓越绩效模式评定准则》(国家质量奖标准)的起草工作。该标准既可用于评奖,也可用于企业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还可为第三方评价提供卓越模式的依据。设立政府行为的国家质量奖既是国际惯例,也是政府主管质量工作部门自觉行政、依法行政的行为。设立质量奖关键是要建立科学、公平、公平、公开的评价机制,激励企业改进质量、增强竞争优势、致力于长期成功;通过表彰,树立典范,起到标杆示范作用。
&&& 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日本质量管理奖、澳大利亚质量奖、加拿大质量奖、南非卓越质量奖等都是政府奖的典型。其他质量奖,如欧洲质量奖、新加坡卓越经营质量奖等往往也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开展的。美国渡多里奇国家质量奖依据美国政府于1987年颁布的《马尔科姆&波乡里奇国家质量提高法》设立,政府每年拨款支持质量奖的评奖及宣传。
&&& (二)名牌战略是质量工作,也是经济工作的战略选择
&&& 1.推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引进外资的力度不断加大,世界500强中有300多家企业陆续进入我国。一些国际知名大公司凭借其资本、技术和品牌营销的优势,在投资时明确要求使用他们的品牌,结果使中方企业辛苦培养了多年,在国内市场享有一定声誉的品牌消失,如北京的&雪花&电冰箱、苏州的&香雪海&电冰箱和&孔雀&电视机。一些企业在合资之初保留中方原有品牌,但在合资经营过程中,外方采取减少广告宣传费、降低产量。停止技术开发投入等手段使国产名牌逐渐减少,甚至丧失,如&洁银&牙膏和&白猫&洗衣粉等。国外大公司凭借其资本、技术和能够享受优惠政策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挤垮国内名牌。例如,我国碳酸饮料行业几乎全军覆没。此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经济生活中曾经出观&市场疲软&,很多企业因为产品积压、资金周转缓慢而出现了困难.但在&市场疲坎&、大量商品积压的同时,那些名牌产品却非常畅销,甚至供不应求。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我国经济总的供求形势山卖万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这种名牌畅销、非名牌滞销的状况日益普遍。&市场疲软&和&买方市场&使很多企业认识到创名牌工作的重要性,并把创名牌作为企业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提出了实施名牌战略的目标和措施。
&&& 这些现象引起了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上海、江苏、四川,浙江、河北,黑龙江等省份在1993年率先发出关于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年以后,名牌战略的实施工作、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铺展开来。推进名牌战略实施成为质量管理部门抓质量管理,促进产品质量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手段。
&&& 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纲要》第十二条提出:&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振兴民族工业。鼓励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立产品。国家制定名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联合,争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名牌产品。&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7年初,国家经贸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企业创名牌产品的若干意见》。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改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进名牌战略&明确地写进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三定&方案。
&&& 200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成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国务院的&三定&方案中又重新明确国家质检总局&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的职能。日,朱镕基、吴邦国、吴仪、王忠禹等国务院领导到新成立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视察工作,朱镕基同志特别强调,质检总局&要特别注意培育名牌意识&。
&&& 根据朱镕基同志&可以利用群众组织去搞&和吴邦国同志&要搞一个市场经济下的办法。不是所有的都搞,比如说市场份额多少以上的才搞,多少以下的不行,只能搞量大的产品。你们可以先弄个办法&的指示精神,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了由53个部门、行业、主要协会以及主要新闻媒体代表组成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并于日以质检总局令的形式颁布了《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名牌产品评价必须以市场评价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为保护,以用户(顾客)满意为宗旨。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名牌产品评价必须是企业自愿申请,努力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的宗旨;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不搞终身制,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实施,保证了中国名牌产品的确评价和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 2.近几年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基本成果
&&& 自2001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提出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成立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颁布了《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开展了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各行业、各省(区、市)全面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开展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三年来,共向社会推出57类产品,283家企业生产的333个中国名牌产品。总体上看,中国名牌战略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良好效果,极大地强化了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全国各地重视质量工作的良好氛围。
&&& 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成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措施。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用质量和品牌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层次和运行质量提高,是实现速度 、质量、效益高度统一的重要途径。
&&& 二是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凸现。名牌产品在国内市场显示特别强的竞争力。自2002年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全省经济发挥了较大带动作用,拉动全省工业总产值、相关行业、工业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4、4.6、1.6个百分点,名牌产品已经成为拉动广东经济增长的引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生动事例。名牌产品对各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名牌效应作用巨大,争创和发展名牌产品成为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 三是名牌是企业的生命,很多企业把实施名牌战略,真正作为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越来越重视创名牌的工作,西安银桥股份有限公司是西部仅有的几个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之一。西安银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和企业&质量是企业的底座子,名牌是企业的命根子&的认识和实际行动分不开的。北京燕京啤酒集团依靠抓管理保质量,依靠高科技创品牌,他们提出:&要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产品质量;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企业品牌&。大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名牌战略,以顾客满意为中心,2001年以来,销售部门每年通过与顾客座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每种产品的需求量、产品质量、包装、价格、销售业务和服务质量、服务人员的素养、企业形象及信誉等六个方面共25个分项内容进行调查,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监测,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进行改进,不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 四是名牌发展战略的实施,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竞争秩序,制止了社会乱评价活动。长期以来,社会上各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名牌评价活动,普遍缺乏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严重干扰了企业创名牌活动,严重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公平竞争,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对广大消费者也形成了误导,同时也导致了不正之风的滋生。通过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推出科学、公正、权威、能够代表国家水平的中国名牌产品和评价管理办法,使广大企业明白了哪些名牌评价和确认是科学、公正、权威的,哪些评价是乱评比,减轻了企业负担,也使那些乱评比没有了市场,较好地规范了社会评价活动和市场竞争秩序,逐步实现了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
&&& 五是名牌发展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上海市政府提出&名牌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上海一定要有名牌,上海必须要树立名牌,上海必须要为名牌做更多的服务&,力争到2005年有2&3家上海名牌企业能跻身世界500强,并形成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名牌产品。河南省要求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把名牌战略的实施工作列入各部门主要工作议程。湖北省推出&2003年&2005年三年滚动计划&,深入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对生产规模、科技含量、质量效益等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40家地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北京市政府将名牌战略的实施作为质量工作的重点来抓。青海省指出,要把质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增加商品附加值。江苏省常熟市大力推进名牌兴市,名牌强市,他们提出,要让名品名企成为推动常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浙江省义乌市认为,名牌带动是建设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的灵魂,是今后义乌商品是否能够巩固国内市场和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
&&& 3.实施名牌战略是质量工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和部署。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实施名牌战略的工作。为了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黄菊和吴仪副总理都作了重要批示。
&&& 家宝总理指出:&自己的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黄菊副总理提出:& &积极支持,大力推进国家名牌战略,努力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并明确要求质检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进&&步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名牌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进中国名牌战略的实施工作。
&&&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相当一部分产品的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产品质量、品牌信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我国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还不强,特别是世界公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还不多。实施名牌战略,发展中国名牌,争创国际名牌,& 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 第一,发展中国的名牌产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名牌产品不仅对企业的竞争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实施名牌战略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紧密联系,& 中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有参与世界竞争的名牌产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展一批中国自己的名牌,争创世界名牌,不仅是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需要。因此,名牌问题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
&&& 第二,发展中国的名牌产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现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形式,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形成一批著名的国际品牌。名牌产品不仅有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有引导和规范市场的示范作用。深化企业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名牌产品来引导。
&&& 第三,发展中国的名牌产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要受人欺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市场逐步和国际市场接轨,在这场日趋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我们能否占据有利位置,关键看我们是否拥有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企业。
&&& 第四,发展中国的名牌产品,也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需要。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批比较有名的品牌,但规模不够大,市场占有率还不够高。因此,当前在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中,需要以一批能带动经济发展的名牌产品和企业为龙头,组建名牌企业集团,包括外向型跨国公司,形成一批我国名牌企业的巨人。
&&& 总的来说,加入WT0后的全球竞争需要我们创出中国自己的名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创出中国自己的名牌,中国的繁荣富强文明需要我们创出中国自己的名牌!
&&& 4.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实施的思考
&&& 一是要把名牌战略的实施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来抓。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培育和发展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对于增强我国行业、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把形成&批国际知名品牌作为目标,积极促进名牌战略的实施。二是要加强对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领导。三是协调各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鼓励企业争创名牌的政策和措施。四是要发挥好政府的推动作用。实施名牌战略,政府不是无能为力的,也不是无所作为的,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做好引导、规划、宣传、培训、激励等工作,增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识,推动企业加快名牌战略实施的步伐。五是要加大培育名牌的力度,促进中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的成熟发展和壮大。六是要加大对名牌战略实施以及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宣传力度。
&&& (三)质量兴市是我国质量工作的重大创举
&&& 质量兴市活动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项有重大影响力的质量振兴创举。它是在地方政府统一组织和领导下,以提高地方整体质量水平为突破口,通过夯实企业基础工作、实施名牌发展战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从而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共同参与的质量(经济)振兴活动。
&&& 质量兴市活动最早始于温州。20世纪90年代初,温州经历了&第一次创业&的高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产品质量低劣、假冒伪劣猖獗、经济环境恶化的严重局面,极大地制约了温州经济的持续发展。温州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质量是温州的生命。质量上则温州兴,质量下则温州衰&。并且认为:&温州的产品质量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政治问题&。温州市领导因势利导,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第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质量立市&活动。&质量立市&使温州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实现了三个转变,即:行业性、区域性的质量问题变为行业性、区域性的质量优势:小作坊式的生产变为规模化生产;假冒别人变为别人假冒温州产品。1993年温州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提出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扎实的成效,全面推动了温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1995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向全国转发了《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办法》,推广温州市的经验。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质量兴市活动。2001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在福建福清市召开全国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对温州市等20个县市进行表彰。开展质量兴市,总局提出了要坚持三个条件,即:一是&质量兴市&活动要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二是要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的质量兴市活动目标、计划及措施;三是要成立以当地政府领导为组长的质量兴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一是把质量兴市与落实各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责任制和打假工作责任制结合起来;二是把质量兴市活动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结合起来,坚持打假治劣与质量振兴两翼推进;三是质量兴市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按照总局的要求,各地结合先进省市的经验,加快了质量兴市新的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质量振兴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市、质量兴区、质量兴县、质量兴镇和质量兴业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坚持高标准、保证高质量,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扩大新的试点。截至2003年7月,全国共有275个市县开展了质量兴市活动,其中计划单列市1个(青岛),省会城市5个(石家庄、南京、长沙,海口、贵阳),地级市62个,县级市207个。为了推动质量兴市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形成全社会重视质量的良好风尚,进一步促进全国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实现质量振兴的目标,根据各地区的推荐,经过严格审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12月又对47个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取得显著成绩的市县予以表彰,并授予&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的称号。
&&& 经过10年探索和实践,全国质量兴市(有的地方称质量立市)活动已初具规模,按照总局提出的坚持三个条件、做到三个结合的要求正在向纵深发展,涌现出一批质量兴市、质量兴区、质量兴县、质量兴镇和质量兴业的先进典型。通过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全社会质量意识普遍增强,假冒伪劣违法活动得到遏制,区域性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形象得到改善和优化,有效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 (四)提高质量工作人员素质是源头抓质量的重要举措
&&& 1.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由来
&&&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质量管理内容比较薄弱,企业在岗的质量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缺乏基本的质量管理知识,质量专业人员缺乏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建立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经过专门培训和严格考试,使从事质量专业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特别是对于加强关键领域、关键岗位的质量专业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质量工作,提高我国整体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2000年12月,国家人事部和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了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对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这项制度的建立,为企业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和选拔人才,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质量工作提供了依据。
&&& 2.实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基本情况
&&&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评价质量专业人才、完善现行的专业职务聘任制的一项改革措施,借鉴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该制度的制定主要在四方面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一是考前资格认可,确认考生是否有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和相应的学历;二是全国在同
&一时间统&命题考试;三是证书管理,获得证书后要进行定期登记;四是考试的内容参考了先进国家同等资格的考试大纲。
&&&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家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标准,统一证书。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后,不再进行工程系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用人单位恨据岗位需要,从获得职业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
&&& 质量专业资格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资格。初级资格作为质量专业岗位职业资格的上岗证,可根据有关规定聘任为助理质量工程师职务。中级资格作为某些重要产品生产企业关键质量岗位的必备条件,可根据有关规定聘任为质量工程师职务。高级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 3.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及注册登记取得了明显的作用和效果
&&& (1)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对关键质量岗位从业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有关知识提出了要求,为企业保证产品质量起到了从源头把关的作用。
&&& (2)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和选拔人才、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质量工作提供了依据。这项制度建立后,许多企业(包括外资、合资和民营企业)明确提出质量岗位需要具备职业资格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
&&& (3)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已成为培养质量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重要途径。由于质量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质量管理的教育比较薄弱,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实践证明(包括美国的经验),质量专业资格考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证明持证人员有能力从事质量工作。据我们调查,已有69%的重点企业了解这项制度,不仅派人参加考试,同时希望政府从市场准。入角度实施职业资格。
&&& (4)企业越来越重视这项制度。一方面录用质量人员时提出持证上岗要求,另一方面对获证人员提拔重用,制定奖励政策。据调查,获得质量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在企业普遍受到重视和重用。山东潍坊一家外向型电子企业规定,获得初级质量专业资格,工资1500元;获得中级资格,工资2000元,这项工资制度有力地调动了质量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内形成了学习质量管理知识、提高产品质量的良好氛围。
&&& (5)社会各界普遍看好质量工程师的含金量。世界最大的连锁销售商沃尔玛在考察上海冠生园食品公司时,听说该公司有九名国家质量工程师,即刻给予赞许,这也成了上海冠生园食品公司作为沃尔玛供应商的重要条件。尽管上海冠生园早就通过了 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但沃尔玛还是把上海冠生园通过质量工程师考试的人数作为选定上海冠生园为产品供应商的重要因素。沃尔玛认为,产品质量是由人控制的,上海冠生园能够有9位员工获得国家质量工程师证书,说明上海冠生园的领导重视质量,上海冠生园的质量人员素质高,产品质量控制也能让人放心。
&&& (五)质量月活动是动员全社会推进质量振兴的有效载体
&&& 质量月活动是在国家质量工作主管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 旨在普及质量管理知识,增强全民质量法规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身质量振兴伟大事业,一年一度为期一个月的质量专题活动。
&&& 我国的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当时正值十年浩劫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初期,许多企业生产效率低、质量问题严重。为此,原国家经委于日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开展&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决定每年9月份在全国工交战线开展质量月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风尚。
&&& 为搞好第一次质量月活动,原国家经委于日在北京召开了质量月活动广播电视动员大会,由国务院副总理代表国务院作动员讲话。会后由原国家经委主任及副主任带队、国务院各工业部门的领导参加,分头到全国各地检查产品质量。质量月期间,不仅有厂长、局长,而且还有部长亲自&站柜台&,听取用户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意见,把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亲自带回来研究解决,这在当时被叫做&背废品&。
&&& 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以后,全国质量月活动由国家质检总局、中宣部、国家发改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五部委共同主办,并由主办单位组成&全国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全国各地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除参与全国统一部署的活动外,各地区、各行业及广大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还开展一些其他质量活动。
&&& 全国质量月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召开主题表彰大会,& 开展大规模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宣讲《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质量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拍摄并播出质量月主题公益电视广告,举办质量知识竞赛,组织开展&五查一访&、专项监督检查及打假活动,宣传名牌产品、展示名牌战略成果等。
&&& 世界上第一个质量月活动由日本于1960年11月举行。1988年10月美国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月活动。
&&& 实践证明,每年集中一段时间、确定一个主题,围绕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月活动,对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推动质量振兴事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 (六)建立企业质量档案是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基础
&&& 建立企业质量档案是力口强质量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可以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质量现状,帮助企业找出制约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通过企业质量档案的建立,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具有我国特色的质量水平评价方法对档案中的相关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各级政府分析质量动态,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质量档案为基础,运用质量信用评价模型,可以形成企业的质量信誉等级,加速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监管。企业质量档案的建立,还可以使我们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提高质监部门的服务水平,促进企业的质量竞争力的提高。
&&& 经国家统计局正式批准(国统函[2003]84号)的企业质量档案调查表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质量管理状况、产品质量状况、防伪技术产品生产和应用、质量监督活动状况、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许可证管理、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获得认证情况、产品综合评价、质量违法与投诉状况等内容,它能够整体反应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
&&& 自2002年以来,在先试点后铺开的逐步推进下,经过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全国共有79330家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其中,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企业48062家,占总数的60.58%,内资企业70085家,占总数的88.35%。建档企业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制造业中除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以外的所有行业。
&&& 通过开展调查与建档工作,各地质监部门明显感到:
&&& 1.找到了质量工作与政府经济工作中心的结合点。通过对档案数据库的深入分析,形成当地质量总体状况报告,包括情况分析和建议。体现质监部门抓质量、管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 2.以档案数据库为基础,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增强企业&讲诚信,重质量&的自律意识。
&&& 3.加强了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进一步树立和改善了质监部门形象。
&&& 4.加强了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机制,促进了管理方式的创新。
&&& 日,吴仪副总理视察国家质检总局,听取有关质检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后,对建立全国企业质量档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扩大企业质量档案覆盖面,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目前,总局正在按照领导的指示,在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档案建档工作有效性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企业质量档案的建档步伐,为提高我国质量整体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 (七)建立质量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维持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保证。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推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质量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维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建立质量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改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举措。
&&& 根据国务院领导加快质检诚信体系建设的指示,国家质检总局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研讨论证,在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借鉴其他部委和一些地方局的做法、结合质量信用特点的基础上,质检总局拟定了&力争在2006年前,建立起透明高效、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完善的质量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总局还提出了实行质量信用分类监管的五项具体措施,以加快启动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稳妥推进质量信用体系建设。
&&& 一是划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按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标准,开展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和登记,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
&&& 二是建立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机制。按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鼓励诚信企业,培育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形成抓两头、促中间的监管格局,推进质量信用体系建设。
&&& 三是完善质量信用信息发布渠道。区分良好信息、基本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四种质量信用信息。及时向公众开放企业良好信息和警示信息,引导市场需求走向。充分利用基本信息和提示信息,提高政府帮扶力度和监管效率。
&&& 四是加快企业质量档案建档步伐。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深化企业质量档案建档工作,进一步扩大建档企业范围。
&&& 五是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以&金质&工程为契机,在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的基础上,生成质量信用数据库,构建企业质量信用自动评价能力,形成全国统一的企业质量信用信息系统。
&&&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措施,稳妥推进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总局还将构建国家、地方两个层次的组织体系。
&&& 在国家层次,明确国家质检总局制定规矩和指导监督的定位,总体上规划、部署、组织、指导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 在地方层次,发挥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力军的作用,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具体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工作。通过建立运行有效的组织体系,真正把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和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 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统筹规划、分类监管的原则,适时出台配套质量信用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能力和信用水平,不断为社会提供高效质量信用信息服务,为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创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的商务环境和诚信经营、以质取胜的发展环境。
&&& (八)研究和发布顾客满意指数和质量竞争力指数是质量工作的继承和发展
&&&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政府质量工作主管部门一直不断地探索评价质量的方法。原有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反映质量经济性指标的质量损失率、体现质量适用性的工业产品销售率和新产品产值率四项指标对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损失、开发新产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能够从宏观上反映经济增长质量,从市场和顾客的角度评价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原有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研究新的质量指标体系。新的质量指标体-系由顾客满意指数和质量竞争力指数两个一级指标构成。
&&& 1.顾客满意指数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评价质量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从仅仅符合标准到让顾客完全满意,已成为我国企业追求的目标。重视顾客,以顾客为中心是质量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在竞争的市场上,评价质量好坏的最终裁判只能是顾客,顾客的选择决定一切。顾客满意指数正是通过测量顾客(也即用户或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决定满意程度的相关变量和行为趋向,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得到的顾客对某一特定产品的满意程度指标。这个指标还可以较好地用来评价经济产出的总体质量,比较不同产业、行业和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为企业改进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绩效提供指导。
&&& 顾客满意指数基本模型由顾客的预期质量、感知质量、感知价值、顾客满意程度、顾客的忠诚度(顾客保持率)和顾客抱怨 (投诉)等六个结构变量及其因果关系构成。顾客在使用产品和消费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感受和认知,如果产品和服务的感知质量超过预期质量,顾客就感到满意;反之,顾客就感到不满意。顾客满意又与顾客忠诚和顾客抱怨有关。
&&& 2002年6月,&中国顾客满意指数评价系统&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鉴定。之后,该系统正式用于中国名牌产品顾客满意指数测评。
&&& 以政府名义进行顾客满意指数的测量最早开始于瑞典国家统计局。之后,德国、美国也开始测量并正式公布测量的结果。现在,加拿大、欧洲、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正在进行顾客满意指数的研究和应用。
&&& 2.质量竞争力指数
&&& 90年代初建立的以工业产品质量信息统计与分析为基础的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曾经为国家宏观质量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原有指标体系已很难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质量信息统计问题日渐凸现。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质量竞争力(Quality Competitiveness)评价问题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竞争力指数(Quality Competitiveness lndex)并适时发布,不仅可以有效跟踪、及时监控、动态反馈质量变化趋势与特征,还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质量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各地方、各部门重视质量工作,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损失,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而且有利于切实提高质量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 质量竞争力指数是依据质量水平(Quality Level)和发展能力(Quality Sustainability)状况,按照特定数学方法生成的、用于反映特定经济范畴的整体质量竞争能力的动态性经济技术指标。
&&& 自2002年起,总局启动了中国质量竞争力指数(China Quality Competitiveness lndex)的研究与评价工作。现已成功构造了中国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具体框架和数学模型,并在浙江、山西、辽宁和深圳四地成功试点。
&&& 通过定期向社会发布质量竞争力指数,政府部门可以定量地确定经济增长的质量,确定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同时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找出差距和不足,从而为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实物质量,节约环境资源指明方向。依据企业层面质量竞争力测评,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和产品实物质量水平,引导企业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而且有利于企业提升整体质量竞争优势,更好地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
&&& 在我国开展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的同时,质量与宏观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或产业管理部门相继启动了质量竞争力的研究与评价工作。东亚四小龙之一的韩国正在探讨并实施国家质量竞争力体系计划,并启动了企业层面的质量竞争力评价方案。因此,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正式发布,提升质量竞争力将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质量竞争力指数将成为衡量我国企业、产业、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直接的重要指标。
&&& (九)产品防伪监督管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 防伪行业是以技术手段确保公共安全、经济秩序、消费者利益的特殊行业,是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遏制假冒伪劣中不断壮大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防伪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目前,防伪技术的应用范围,已从原来仅限于货币、证件等少数重点领域,扩展到了医药、食品等各个商业领域。产品防伪是从源头确保国家公共安全、经济秩序、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手段。防伪效果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还与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对于这种重要领域,加强政府监管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 从1996年起,国家就开始根据防伪行业的发展要求,逐步加强了对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工作。1996年3月,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防伪技术产品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对防伪行业实行初步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办法的实施过程中也逐步反映出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尤其是在监督管理环节,力度不够。从而造成随意生产和销售一些防伪功能低下的防伪技术产品,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欺骗性,甚至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为此, 2001年国务院在国家质检总局&三定&方案中首次明确规定:国家质检总局要&依法负责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这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产品防伪监督管理的高度重视。
&&& 为有效履行职能,依法行政,国家质检总局从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角度,分别于2002年11月和2003年8月公布了《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及《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力、法实施细则》,为防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 开展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对防伪技术产品及其鉴别装置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淘汰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企业。二是对境外防伪技术及防伪技术产品实施注册登记管理,杜绝不具备防伪效能的防伪技术产品的进口。三是开展防伪技术评审工作,判定产品防伪技术水平。四是实施防伪技术产品使用备案工作,动态掌握防伪技术产品的流向。五是力口强防伪技术产品统一使用的招标管理,确保统一防伪管理的效果。六是注意防伪失效淘汰工作,淘汰失去防伪功效的防伪技术产品。目前,这些工作正在逐步开展。
&&& 根据《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总体要求,结合防伪行业的发展需要,质检总局将适时出台相关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完善政府监督管理体系,构建政府监管手段和调控能力,杜绝防伪技术及其产品的随意销售;加速防伪标准体系及相关防伪技术产品的通用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的制定,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积极引导防伪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不断淘汰失效的防伪技术及其产品,进一步提升防伪行业整体实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将进&步大力推动防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使防伪技术及其产品成为保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 (十)研究建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是质量工作的重大突破
&&& 产品缺陷是指由于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原因在某&批次、型号或类别的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同一缺陷,包括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或者不符合有关产品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两种情形;缺陷产品管理制度是指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监督、管理产品的制造者,对其生产和销售的含有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合理危险的缺陷产品,通过通知有关消费者和有关责任方知晓,并通过采用修理等处理措施,纠正和消除该产品在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上产生的缺陷,消除缺陷产品对公共安全产生的威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行政管理制度;缺陷产品召回是由制造商或销售商进行的,在确定产品存在缺陷之后,根据产品缺陷的严重程度、缺陷产品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纠正缺陷的地点和方式的比较成本等因素,对缺陷产品采取修理、更换或退赔等措施进行处理,以消除缺陷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合理危险。
&&& 国外经济学理论研究认为,产品缺陷所造成的危害是市场经济体制内在产生的&内部性&问题,具有所谓&交易中未加考虑而由交易一方承受的成本或利益&的性质。这一性质,使得产品缺陷中内涵的风险和风险分担问题,不可能由交易双方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的要求自行加以约束和得到解决,必须有交易双方之外第三方的介入才能得到补救和解决。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通过商业保险方式加以补救作用有限,通过司法管理方式进行解决缺乏效率,由政府部门以行政管理方式加以补救和解决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
&&& 西方国家解决缺陷产品问题的机制已相对成熟。政府行政力量已成为各国处理缺陷产品危害问题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司法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在解决缺陷产品危害问题中的分工比较明确,体系比较健全;西方各国缺陷产品管理制度的法律基础已相对完备,对缺陷产品的责任主体,无论是产品的偶然性缺陷还是系统性缺陷,都有有关法律调整,且这些法律对责任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尤其是行政责任,都做了相当明确的规定。同时,政府部门进行缺陷产品行政管理的权限、程序等,都由相应的法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 参照国际惯例,建立缺陷产品行政管理制度是我国政府对市场产品质量监管职能的重要转变。一是可以完善政府公共行政职能。我国经济尚处于转轨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非常迫切。对缺陷产品的行政管理是介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对公共安全和利益管理职能的交界处,在微观层面可以促进企业遵纪守法,防止企业消极行为的出现。在宏观层面可以消除缺陷产品对公众的威胁与危害、保护公众利益;二是可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没有有效的外部制药机制,会自然地规避责任,把属于自己的开支转嫁给消费者和社会。在存在私人成本、收益和社会成本、收益不一致的情况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既可有效保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又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由于产品寿命周期缩短,出厂后出现缺陷的可能加大。为了约束某些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建立缺陷产品行政管理制度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适应我国入世后的客观要求。我们可以利用技术、管理程序等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制定符合国民待遇原则、一视同仁的行政管理制度,发挥我们的优势,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效保护国家利益。
&&& 建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涉及缺陷产品管理的法律制度的立法本位,其与政府在缺陷产品管理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关。该行政管理制度是建立在产品责任制度的基础上,但其相关法律责任在性质上属于行政法律责任,而非民事法律责任。在行政责任方面,缺陷产品管理制度侧重于消除危险,而不是损害赔偿。这一制度加重了制造商在设计和生产产品时的注意义务;& 我国缺乏对缺陷产品管理的具体规定,除了《产品质量法》的原则性规定外,找不到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来规范执法活动,所以尽快建立与《产品质量法》相配套的产品安全方面的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势在必行。今年3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并将于日正式施行。这一规定的施行,是我国缺陷产品管理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质量工作的重大突破,必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 (十&)实施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体现
&&& 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也就是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制度,即销售者对销售出去的产品负责维修、更换、退货的制度,一般简称为&三包&。
&&&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千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得到普及,随之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责任纠纷也多了起来。针对这一情况,1986年,原国家经委、原国家标准局等8部委发布了《部分国产家用电器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该规定的实施对于建立售后服务制度,完善售后服务运作机制,形成全国维修网络,培养大批维修人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规定已经明显地不适应形势的需要。第一,该规定仅调整6种国产家用电器,而许多新的耐用消费品已经进入百姓家中,如燃气热水器、空调器、吸排油烟机、摄像机、微波炉、摩托车,急需实行三包;第二,该规定未明确谁经销谁负责的原则,所以销售者未能很好执行三包,致使销售者、维修者、生产者互相推脱责任,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失;第三,该规定坚持以修为主,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广大消费者热切希望国家尽-快修改、完善该规定。特别是1993年 9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使修改、完善原规定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1995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对自行车、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家用录像机、摄像机、收录机、电子琴、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微波炉、吸尘器、家用空调器、吸排油烟机、燃气热水器、缝纫机、钟表、摩托车等重要消费品的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应承担的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和义务,作出了具体规定。随后,又相继制定了《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微型计算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家用视听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固定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现正在制定《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通过上述一系列规定和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不仅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推动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同时,在产品质量同质化和国外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的今天,规范化的售后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和保护国产品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为了赢得消费者,积极落实产品质量义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水平,不仅认真地执行三包规定,而且对未列入三包规定的产品也承诺实行三包,以适应市场需要。现在,省一级城市已经初步形成消费者向有信誉的商业企业流动的趋势。
&&& 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即三包规定是经营者产品质量担保的基本条件,是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力法律武器,是有关职能部门调解处理产品质量纠纷的尺-度,为切实解决产品质量纠纷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落实三包规定,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了消费者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三包规定的实施对处理产品质量纠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凡投诉产品已经列入三包规定范围内的,基本上都得到了较圆满的解决,为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三包工作是德政工程,是民心工程。
&&& 三包规定的实施建立起我国最广泛的产品质量社会监督机制。三包规定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深入人心,提高了消费者、经营者和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广大消费者不仅大大提高了依法维权的意识,而且逐步学会了用《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三包规定》等法律规范监督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包规定涉及每一个消费者的利益,而消费者是非常庞大的社会群体,一旦消费者用法律武器武装起来,不合格品、伪劣假冒产品就会受到根本遏制。
&&& 三包工作是政府转变职能,做好质量工作的有效途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0后,强调政府转变职能,改变政府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微观质量管理为依法间接宏观管理质量,从单纯依靠行政处罚等强制性手段管理质量,转变到依法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工作模式上来。通过明确经营者的产品质量义务责任和消费者权利,规范企业质量行为,推动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质量;借助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产品质量利益关系建立产品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提高质量工作的有效性。三包工作的作用就在于建立产品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引导消费者直接参与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的监督,促进企业生产销售符合要求的产品。因此,三包规定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乡村差别较大,因此三包工作的宣传贯彻落实情况存在明显差距,今后应当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提高农&民依法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需要一个覆盖所有产品的产品质量担保责任规范,以统一以前已出台的有关规章中的概念、程序和方法及相关规定。
&&& (十二)推进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是加强质量工作的必然选择
&&& 建立设备监理制度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抓好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是当前经济工作中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分析,为在本世纪中叶使我国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投资增长,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针。同时,从我国经济建设中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出发,建立设备监理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的重要举措。在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中明确提出,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成套设备,在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设备监理制度。为此国家质检总局和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推出设备监理制度,这将有力地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提高包括国债项目在内的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
&&& 推进设备监理制度是入世后我国按照国际规则和惯例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的要求。设备监理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从国外情况看,在国际公认与通用的权威文件FIDIC(菲迪克)条款中,不仅包括《施工合同条件》(红皮书),还包括《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黄皮书)。同时,在国外的大型项目建设中也都普遍实行设备监理制度,国际金融机构对其贷款的项目也要求建设方实施监理。目前,我国工程咨询和监理业与国外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入世后,面临国外同类企业的激烈竞争,我们的设备监理机构应按照国际规则积极参与竞争,首先在国内的建设项目,特别是重大建设项目中有所作为。目前我国经济以较高速度持续发展,投资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这些都为设备监理活动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实践中,设备监理机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监理水平,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有综合监理能力,有竞争力的设备监理公司。
&&& 重要设备是设备监理的对象,主要指国家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等所需的用于满足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形成生产能力的成套设备、重点单元设备,以及国家重点信息系统的重要硬件及支持其运行的配套软件。设备监理制度是一项科学、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它以我国投资体制改革中项目法人负责制(业主负责制)为前提,以工程项目中有关各方签订的合同为依据,通过设备监理单位遵循业主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提供客观、公正的服务,从而实现对重要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储运、安装、调试等过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等实施监督和管理,以提高设备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益。&&
&&& 1.推进设备监理制度是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的要求。从工程建设看,在工业基建项目中,设备投资通常占项目总投资的 50%左右,建筑安装工程约占30%左右,其余为其他投资;工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投资所占总投资的比例可达70%以上,远大于工程建筑安装费用。由于这些项目设备投资大,技术水平高,质量要求严,因此其设备质量好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全面推行设备监理制度,加强对重大设备设计、制造及安装调试的监督是防止不合格产品和设备出厂,实施从源头抓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 2.推进设备监理制度是完善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实行设备监理制度已有一定基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就已开始逐步推行设备监造,对保证设备质量和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实际上就是设备监理的雏形。但是,以往的设备监造一般是由各建设单位自己出人或临时聘请少数专家进行,由于专业力量不足、经验有限,难以实施严格全面的监督。此外,设备监造一般也仅限于设备生产过程的部分制造环节,还远远没有达到设备监理所要求的全部内容,这种做法对设备质量的监督既难规范有序,也难达到控制的目的。因此,由专业化的设备监理机构对设备形成中的设计、制造、采购、安装、调试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才能进&步提高设备制造安装质量,保证投资效益的发挥。
&&& 3.推进设备监理制度已成为供需双方的共同愿望。从国内已开展的设备监理的项目看,在保证质量和投资效益方面,已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受到了建设项目业主的欢迎。在三峡工程中,设备监造(监理)单位对引进设备和确定分包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监理单位按照合同要求负责对设计、工艺文件进行审核,对重要工序、工程转包、分包,进口件等把关,参加设计审查会,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做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不能出厂。同样,为三峡工程提供设备的国内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实行设备监理后,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为按期、按质完成合同提供了保证。尽管制造厂根据合同要求仍然要对设备质量负责,但是,设备监理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
&&& 三、加强政府监管,引导企业自律,发挥市场作用,是推进质量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有效机制
&&&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解决质量问题,企业是主体,要靠市场机制,但政府也要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要把利用市场机制和加强政府监督结合起来。
&&& (一)政府监管是保证
&&& 李鹏同志日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指出:&培育和完善市场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的行政干预也是非常必要的。就是在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后,政府也必须监督和干预质量工作。抓质量工作,加强质量监督,也是今后政府加强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朱镕基同志也指出:&目前,完全相信市场的作用,认为可以放松领导,取消行政干预和政府监督,在这种情况下要吃大亏的,就是有了市场机制,有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如果我们不抓企业的质量管理,企业质量还是搞不好。在当前情况下,政府行政干预、舆论监督还是十分必要的和有效的,决不能放松。&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政府对质量的宏观调控就是要引导资源向高质量产品集中。政府宏观导向的目的,是要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觉地去提高产品质量。第一,要引导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标准水平和实物质量。第二,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的路子,落实企业的质量否决权制度,适当拉大在质量上的分配差别,使企业内部的改革向深层推进,形成重视和提高质量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第三,实施&名牌战略&,支持企业发展名牌产品占领国际、国内市场,并为企业发展名牌创造必备的环境。第四,支持鼓励中介组织向企业提供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料和情报信息,包括国内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状况、产品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新产品和新技术状况,影响质量发展的有关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等等。
&&& 加强政府监管,要着力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管的法律和法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依法行政。此外,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还要着力创造三个环境。一是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加快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努力的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二是要为消费者提供放心满意的购物环境;三是为投资者创造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
&&& (二)企业自律是根本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命在于占有市场,而占有市场的法宝则在于拥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令顾客满意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既是市场的主体,也是质量工作的主体。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严格自律,要把质量作为自己的生命。不注重质量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短视行为,最终将导致企业自身的灭亡。我国力口入WT0以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国内竞争国际化。市场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任何一个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并赢得市场,就要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质量观,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生产目标;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和市场经济观念,增强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制意识,时刻注意跟踪市场需求。要坚持不懈抓质量,科学严格强管理,严字当头从严治厂。&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抓好职工培训,努力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技术基础工作,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企业还要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力度,形成自己的企业优势,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 (三)市场作用是动力
&&& 成熟的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质量水平的制度保证。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是统一、开放的市场,必然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企业提高质量的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通过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要看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否被消费者所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也就是说要看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越大,意味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越高,生命力越强。作为有理性的消费者选择产品或接受服务,在一定购买力的约束下,必然追求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的效用最大。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的效用,是通过它们的质量水平表现出来的,并且,这里的质量:对产品而言,不仅仅是指产品理化指标的狭义质量,而且是对消费者需求满足-程度的适用质量。
&&& 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必然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大的效用也即最高质量水平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提供的在一定购买力亦即消费水平约束下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大小。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竞争手段。
&&& 在企业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的情况下,企业亦不会有太强的竞争意识和依靠质量求生存的意识。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起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既具有生存竞争的外在压力,又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企业才会重视最直接、最有效的依靠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手段。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竞争的主体日益完善;我国商品总供求日益向着供求平衡和供过于求的方向转变,企业生存的环境日益严峻;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日益凸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世界上航空母舰型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所有这些都为企业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量工程师 分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