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古建筑专业业-----闽南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 >>
闽南建筑的传承之惑
10:42:33&&&
来源:中国建设报
 从青砖灰瓦到“红砖大厝”、从朴素淡雅到华丽活泼,闽南建筑与北方建筑的风格截然不同,带给人别样的感觉。
  从青砖灰瓦到“红砖大厝”、从朴素淡雅到华丽活泼,闽南建筑与北方建筑的风格截然不同,带给人别样的感觉。
  “闽南建筑更多地保留了宋代建筑风格,是中国建筑技艺的活化石。”当地传统建筑技艺传人这样说。
  行走在福建省晋江市五店市传统街区保护区,中国建设报记者的眼前不时会出现一幢幢闽南老宅。在这片占地252亩的土地上,不仅保存着大量从明、清到民国、近代各个时期的传统民居、宗祠、古庙、古商铺等建筑,还承载着当地广泛流传、历久不衰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知情人士也告诉记者,这一片街区如果不是因个别建筑的产权涉及到海外华侨,恐怕并不会保留这么大,早被国内某个以商业地产开发闻名的房地产商拆光了。“眼下这些建筑并非都是原有建筑,很多是散落晋江乡村的闽南老宅整体迁建过来的。”
  传承载体岂能只剩庙宇
  在五店市传统街区,闽南建筑的形式或许会让人感觉种类繁多、使用功能齐全。但是,只要离开这片被保护的街区,无论是在晋江市区,还是在乡镇农村,都很难再看到具有特色、保护完好的闽南建筑了。
  “如今,只有乡镇和农村建庙时,才会修建传统风格的闽南建筑,家庭建房早就舍弃这种风格了。”谈到闽南建筑的传承与发展,祖传四代的民间工匠蔡梓楠老人不禁叹息。
  今年60岁的蔡梓楠是蔡氏家族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第三代传人,其兄弟五人自幼就从父亲那里得到真传,精通古建筑设计及大小木作工艺,做过的项目遍及晋江、南安、厦门,并受邀到马来西亚、台湾为华人华侨建祖庙。
  “本地闽南建筑风格保存完好的村落已经没有了,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受传统建筑的制式、尺度制约,闽南建筑的内部空间功能改造同样受到限制,并不太适合现代人居住。最近几十年来,我们建的更多的是寺庙、祠堂,最高建两层。村民住宅基本是原址拆除翻建,利用原来的宅基地建成现代高楼。”蔡梓楠说。
  “我们这里村村都有村民捐款建的庙宇,有的村甚至建了不止一座,再加上家族宗祠的翻修改建,这才让我们这些闽南建筑工匠有饭吃,但是根本吃不饱。” 蔡氏家族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第四代传人杨金凯告诉记者,面对严峻的现实,他现在既做闽南建筑,也承揽现代建筑营造。“我们这里家家户户盖新房都选择现代的小洋楼,很少有人再盖传统建筑作住宅了。”
  作为福建省泉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中国当代文物古建筑大师罗哲文弟子的蒋钦全对此同样深有感触,近年来让他颇以为傲的作品——江苏昆山慧聚寺(天后宫)、山东台儿庄天后宫两座闽式红砖建筑皆为宫庙建筑,并非应用更为广泛的民宅建筑。
  “城市特色、地域风格的形成在于建筑与街区的融合连片,单纯的闽南寺庙建筑不足以让这种建筑得到普遍认可。”有学者研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设计机构与人员的学习介入、深度参与,有助于闽南建筑元素的普及推广,使其应用到更广泛的居住建筑领域。“新中式建筑不仅需要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建筑的流光溢彩,也需要闽南建筑、岭南建筑的盛世绽放。”
  传承人步入“银发时代”
  本世纪初,在“中国传统建筑木结构营造技艺”项目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过程中,罗哲文力主将泉州红砖建筑木结构营造技艺捆绑入项申遗。2009年9月,泉州红砖建筑木结构营造技艺如愿以偿,荣登世界“非遗”名录。
  然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新兴建筑业体系的日臻完善,传统木结构建筑及其相应营造技艺的生存空间与传承正面临着严峻考验。
  “蔡氏家族技艺传承始于民国时期,至今传至第四代。目前,全家族主要是第三代传人在做,第四代学这门技艺的就比较少了。”蔡梓楠表示,尽管他们也在努力培养第五代传人,甚至还专门培养了一个学建筑的大学生,“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并不喜欢学习这门技艺,认为太苦了,收入也少,总是想当公务员、白领。”
  “木结构建筑的维修、翻建、重建频率很高,近年来闽南地区古建筑营造市场中能全面掌握这一技术的人越来越少,将导致具有千年历史传统的闽南建筑文化不知不觉地消失,遗存至今的传统建筑,包括大量的文物建筑也终将消亡。”杨金凯认为,闽南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步入“银发时代”并不是危言耸听,“往往是人走了,一身绝技也就带走了。”
  “我们现在的最大希望就是能够成为国家认可的非遗传承人,形成自己的蔡家流派,名正言顺地发扬光大闽南建筑营造技艺,但是本地政府主管部门却不接受我们的认定申请。”苦恼中的蔡梓楠不解地询问记者:“为什么一些只有两代、三代的传承人都可以得到国家认可,而蔡家已经传承了四代,却仍得不到认可?”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非遗”认定过程中并不鲜见。
  由于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全靠师徒之间口耳相传,没有图纸可参考,学习十分辛苦。蔡氏家族在100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同样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缺少文字记录和总结,也缺乏保留资料的意识,项目图纸都很少留存。文字图片资料不足,成为他们申请“非遗”遇到的首要问题。
  “我们以前只是单纯地凭手艺接活,是纯粹的个体户,以后希望传承发扬光大家族技艺,走正规化道路。也希望与专业设计院交流学习,让闽南建筑不仅形似,更要神似,更有灵性地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蔡梓楠如是说。
■ 本报记者 张东林 福建晋江报道
定制家具需留心当心其中有误差
温州家具行业 探讨如何软装联动
屡现信誉危机 互联网房产中介烧钱模式存痛点
平湖市多措并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2015年丽水市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
东北三省新一轮振兴计划启动:3年将投资1.6万亿
装修房子要注意 小不省则花大钱
万达商业考虑私有化融资 兑现承诺仍存疑
金螳螂:匠者之心,探索装饰之路永不止步
建筑欣赏:美丽大气的意大利豪华别墅设计(组图)
建筑欣赏:新加坡地中海风情的Alati餐厅设计(组图)
不法人员强卖劣质装修材料
本期提要:
往期回顾:
您可能感兴趣的美图“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入选世界“非遗”
何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发源于泉州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技艺,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泉州、漳州、厦门,还有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
俗称“皇宫起”的官式大厝是泉州最为典型的类型,在泉州侨乡随处可见,其代表作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安蔡氏古民居和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杨阿苗故居。
闽南民居属于中国院落式民居的一个流派,是民居形态中材料使用和结构技术最先进、构成因素最丰富、“礼”的层次最复杂和装修装饰最多样的一种类型。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分为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石作、油漆作、彩画、堆剪作等主要工种,其中大木作最为重要。工匠也按工种分类和分工,同样以大木作工匠为核心。南安蔡氏古民居,瓦作正在修缮房顶(姚洪峰/供)
红砖白石自成风格 闽南特色建筑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入选世界“非遗”
惠安大木匠师王世猛主持建造的同安一寺庙已上梁(姚洪峰/供)
蔡氏古民居群也算是代表作之一(潘登/摄)
杨阿苗故居是最具代表性的闽南民居(资料图片)
杨阿苗故居里的精美雕刻(潘登/摄)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发源于泉州,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
泉州网-东南早报日讯 (记者张素萍)泉州南音、泉州李尧宝刻纸已入选世界“非遗”名录,但鲜为人知的是,泉州市博物馆发起参选的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也入选世界“非遗”!
记者昨日获悉,8月19日至20日,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颁证仪式暨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世界“非遗”名录,而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作为其三大技艺之一,也被囊括其中。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国际古建筑修复师姚洪峰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我国3个省的营造技艺“捆绑”在一起,联合进行申报的。福建省是其中之一,而泉州是福建省惟一参与并入选的城市。
其实,申报工作早在2008年前就开始了。“我们以杨阿苗民居为代表性建筑,制作了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用来介绍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发源于泉州,工作人员以杨阿苗民居建造技艺为范本,“阐述”了该技艺。此技艺是“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一个子项,也许就是它造成了该技艺入选世界“非遗”,但却长时间“养在深闺人不知”。
[新闻纵深·师傅说]
老师傅的新烦恼
付钱给徒弟 才有人来学
建筑作为一个血肉之躯存在,有哲学和美学的理念在其中。然而,就像女娲造人的情形一样,在注入血肉灵魂之前,需要一个捏泥人的过程,建筑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建筑者“捏泥人”的工作要比女娲困难得多,需要许多双手的配合。昨天,我们辗转找到其中的“一双手”,听他聊聊这门古老技艺鲜为人知的故事。
今年41岁的叶本营,已经从事闽南民居建造、修复、修缮工作20余年。泉州相公巷小庙的建筑、漳州南山寺、泉州少林寺、南普陀大殿、清濛妙音寺、南安水头朱熹祠、泉州元妙观、承天寺大殿维修、浮桥霞州妈祖宫大殿、晋江龙湖上帝宫等均由他“领衔主修”。
他是目前泉州范围内较为活跃的师傅之一。说起当年,叶本营百感交集。
苦练两年“斧头功”
叶本营19岁开始学这门技艺。“刚开始好几年都是没有工钱的。”由于古建筑没有图纸,学习很辛苦。
“要学要干还要做!”学习的第一课就是“斧头功”,叶本营说光这一项就得练两年,练好“斧头功”对学好这门技艺尤为重要,因为通梁斗拱等都要考验“斧头功”。扛大斧头学砍木头,给木头做造型,不仅需要力气还需要技术技巧。
熬过头3年,叶本营算是把这门技艺学到手了。随后六七年里,他又师从名师王为尧。
“招徕”徒弟
不得已每月付工资
叶本营28岁时开始带徒弟,十几年来,他培养了二三十个徒弟,如今其中有个别已经成为大师傅了。
“得给徒弟钱,徒弟才肯学啊。”叶本营说,早些年他在带徒弟时,根本不需要给徒弟钱,但这几年情况完全变了,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年轻人文凭高了,如果没怎么读书的就随便进个工厂,也不愿学这门手艺。
为了“招徕”徒弟,叶本营3年前开始给徒弟工资,第一年每月给300-500元,第二年每月多付80%。学的人不多,又想带徒弟,叶本营只好从身边的亲戚、朋友“下手”,让亲戚朋友的孩子跟他学。
率先用电脑来制图
早期,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门“纯手工”活,如今,这门技艺已经越来越机械化。
叶本营说,由于干这行的越来越少,这几年他的活反而越来越多。如今,叶本营手下已经有约百名工人。
“现在我会用电脑来制图。”叶本营自称,他是泉州地区这一行当里最早用电脑制图的人。这门技艺加入电脑元素,加入用电动工具后,越来越机械化了,“也更先进了”。谈到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未来,叶本营有些担忧:据他所知其他师傅基本很少带徒弟,再这样下去,他担心技艺会失传。
[新闻纵深·专家说]
若不加紧保护 这门技艺将会失传
出砖入石、燕尾脊、镂空的雕刻石窗……绘画雕刻与建筑完美地结合,这就是闽南民居留在阮厝人心里的印象。这些富有灵性的建筑离不开世代相传的营造技艺和日月磨炼出来的默契配合。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现状如何?入选世界“非遗”名录后有何影响?昨日,记者连线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原馆长黄金良和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国际古建筑修复师姚洪峰,倾听他们对保护和传承的看法。
【现状】懂得的人少 传承人更少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懂这门技艺了!如果不加紧保护这门技艺,危在旦夕啊……”黄金良感慨,如今会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人少之又少,究竟现在有多少从业人员,目前尚无法统计,“大泉州各个县区市都有一些从业人员,但也不是很多,很难统计,也没有统计过”。
据相关资料,泉州市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在传统手工技艺一栏,惠安大木匠师王世猛的名字赫然在列。
据介绍,王世猛是惠安人,出生于1947年,16岁开始师从其父学习小木,后来师从刘胜法、王为尧学习大木。
还有其他市级、省级传承人吗?黄金良介绍,目前有一些大木匠正申请,但并未听到有其他人评上传承人。
【代表作】杨阿苗最精华最突出
黄金良说,能最完全地体现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非杨阿苗民居莫属了,“杨阿苗民居是最精华最突出的”。
杨阿苗民居,坐落在鲤城区江南街道,是院落式闽南民居的典型。这座民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完工,属泉南“皇宫起”民居建筑。其规模庞大,布局严谨,工艺精巧,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在闽南的民居中,也是很少见的,是闽南传统民居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南安蔡氏古民居也是不错的代表性作品。黄金良说,此外南安“林路厝”也不错。
【保护】开发利用闽南民居
姚洪峰认为:“如何保护要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希望能出台相关地方法规来保护传承人。”黄金良说,闽南民居也应得到开发与利用,只有相应的古建筑开发利用了,这项技艺与懂技艺的人才能有“用武之地”。
黄金良还建议,可以在一些专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应课程。“后继有人,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传统技艺和民居。”
【责任编辑: 丁惠兰 颜珊影】 1热销排行榜
1.2.3.4.5.6.7.8.9.10.
最近浏览的其他商品
浏览更多同类商品
【 】??????????
厦门古代建筑
厦门文史丛书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读者对象:
¥35.00&&&
立刻节省:¥15.00
所属分类:
谷物-深陷温柔生活-02..
谷物-这里有另一种时..
酒时光-寻味法国葡萄..
就这样.我睡了全世界..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由衷
地赞美春天。因为她充满生机和憧憬,带来的不仅仅是播种的
怡悦,还常常伴随着收获的希冀。
&&& 在万木复苏、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春回大地的日子里,
参加厦门市政协十一届一次全会的全体新老政协委员,就是
怀着一种播种与收获交织、怡悦与希冀并行的激情,迎来了
2007年新春的第一份礼物。根据本届市政协主席会议的研究决
定,由厦门市政协与我市文史工作者合作共同推出的《(厦门文
史丛书)》& &第一方阵&&&《(厦门名人故居)》、& 《(厦门电影百
年)》、& 《(厦门史地丛谈)》、& 《(厦门音乐名家)》等四种政协文史
资料读物终于如期与大家见面了!
&&& 这无论在厦门政协文史资料发展历史上、还是在我市先
进文化建设进程中,都是可圈可点、很有意义的一件喜事。
为此,我首先代表厦门市政协,向直接、间接参与这套&丛
书&的组织、策划、编撰、编辑、出版和宣传工作而付出辛勤
劳动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向为此提供宝贵支
持的社会各界和热心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新春佳节最
美好的祝愿!
&&& 众所周知,文史资料历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因为
通过它,人们不仅可以自由地超越时空,便捷可靠地了解到一
个区域(通常是一个城市)古往今来的进步发展情况,真实形
象地感受到这里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现象,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和审美情趣,而且还可以发现许多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的
&吉光片羽,并从中汲取激励自己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养分和力量。
&&& 通过文史资料,我们知道:厦门这块热土有着丰富而厚重的历史积
淀和文化内涵。迄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厦门岛上就有早期人类生
活的遗迹。大概一千二三百年前的唐代中叶,中原汉族就辗转迁徙前来厦
门,在岛上拓荒垦殖、繁衍生息。宋元时期,中央政府开始在厦门驻军设
防。明朝初年,为了防御倭寇侵犯,在厦门设置永宁卫中、左二所,洪武
二十七年(1394年)又在此兴建城堡,命名厦门城。从此,& &厦门&的名
字正式出现在祖国的版图上,并随着城市的进步发展、知名度的不断提高
而逐渐蜚声海内外。今天的厦门,早巳不是当年偏僻荒凉的海岛小渔村,
而是国内外出名的经济特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 通过文史资料,我们还知道:干百年来,依托厦门这方独特的历史舞
台,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的厦门人民,在改造自然与社会、追求进步与发
展、争取生存与自由、向往幸福与独立的伟大进程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
动地的赞歌,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奇迹,同时也涌现了一批批彪炳青
史的俊彦。如以厦门为基地,在当地子弟兵的支持下,民族英雄郑成功完
成了跨海东征、收复台湾的辉煌壮举;在其前后,有发明创造&水运仪象
台&,被誉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科学家之一&的苏
颂;有忠勇爱民、抗击外敌,不惜以死殉国的抗英爱国将领陈化成;有爱
国爱乡、倾资办学,不愧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侨领陈嘉庚;
有国家领导人方毅、叶飞,一代名医林巧稚、著名科学家卢嘉锡等等。他
们的传奇人生、奋斗业绩所折射出的革命传统、斗争精神、民族气节、高
尚情操和优秀秉性,经过后人总结升华并赋予时代精神,已成为厦门人民
弥足珍惜、继承光大的精神财富,正激励着一代代的厦门儿女为建设小康
社会而奋斗!
&&& 春风化雨,任重道远。通过文史资料,我们更是知道:改革开放以
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在短短
的二十多年里,我们的家乡厦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种代表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的历史性巨变,不仅体现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社会进步等
方面,还突出表现在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精神面貌、文明
素质等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 追根溯源,可以明志兴业。利用人民政协社会联系面广、专业人才
荟萃、智力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编撰出版地方文史资料,充分发挥政协
&文史资料&团结、育人、存史、资政&的功能,这本身就是人民政协履行
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值此四种文史资料的诞生象征&丛书&的滥觞起,
在充分肯定厦门发生的历史巨变而倍感自豪的同时,我们要一如既往地认
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视察福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的重
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纪念
厦门经济特区2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致力于厦门经济特区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从加强特区先进文化建设的高度,进
一步加强政协文史工作,充分发挥政协文史资料的功能,以《(厦门文史丛
书)》的启动为契机,严肃认真、兢兢业业地继续做好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以不负时代的重托。
&&& 我相信,有我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的重视参与,
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有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特别是有
一支经受考验锻炼、与海内外各界联系广泛、治学严谨的地方文史专家队
伍,只要我们认准目标、锲而不舍,与气势如虹的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相称,与方兴未艾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呼应,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
在千秋&的重要事业,我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一定会取得长足进步,推出
更多精品,发挥更大的作用!
&&& 城市历史文化,从来是反映城市前进发展中经验与教训的真实记录,
是人们在改造自然与社会、创造&三个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所留下的重要
印记、所提炼的不朽灵魂。以履行政协职能为宗旨,以政协编辑出版的地
方文史资料为载体,通过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反映一座城市(或者相
关的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科学
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这正是政协文史工作及其相关的文史资料的长处
和作用,也是它区别于一般地方文史资料最重要的特色和优势。
&&& 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和共识,在厦门市政协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倾力
支持下,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宣传委员会认真总结近年来编纂出版地方政协
文史资料的成功经验,在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我市有关社会机构和各
界人士的帮助下,组织了我市一批有眼光、有经验、有热情、有学识的地
方文史专家和专业工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决定与国家&十一
五&计划同步,从2006年起,采取&量力而行、每年数册&的方针,利用
数年时间,出齐一套大型地方历史文献《(厦门文史丛书)》。
&&& 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是,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在批
&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整理、利用厦门地方历史文化渊薮中有
益、有用、健康、进步的或者具有借鉴、警示意义的文史资料,直接为现
实服务:为地方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服务;为地方文史资料的大众普及和
学术研究工作服务;为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团结、育人、存史、资政&的
作用服务;为人民政协事业服务;为统一战线工作服务;为遍布海内外,
通过寻根问祖,关心了解祖国和家乡过去、现在、将来的厦门籍乡亲服
务;为主张两岸交流,反对&台独&阴谋、认同&一个中国&,心系祖国
统一大业的炎黄子孙服务;为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
质、道德文明修养,培养&四有&公民,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推动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目标提供方向保证、智力支
持和精神动力服务。
&&& 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方针是,不求全责备、面面俱到,只求真实
准确、形象生动。即经过文史专家的爬梳剔抉、斟酌考证,尽量选取第一
手的&原生态&史料,从本市及其邻近相关区域中所传承积淀下来的文化
历史切入,以厦门市为重心、适当延伸至闽南地区,以近现代为主、当代
为辅,以厦门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事件为对象,通
过&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标本兼顾、源流并述&的方式,尽可能采取可
读性强的写法、并辅之于可以说明问题的历史照片或画面,进行客观而传
神的艺术再现。
&&& 我在本文的开头特别提到,春天是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时节。反复揣摩
案头上还散发着阵阵醉人的油墨芳香近日问世的四种政协文史资料读物,
欣喜之余,我想到,虽然这仅仅只是成功的开篇,今后几年里厦门政协文
史工作要取得预期的成果,顺利出齐《厦门文史丛书)》全部读物的任务还
相当繁重,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政协&团结、民主&的主题,相
信和依靠大家的智慧力量,始终秉持春天一样的热情与锐气,始终把希望
和憧憬作为自己前进的目标、动力,一如既往地追求奋斗,我们的事业将
永远充满阳光、和谐!
&&& 是为序。
(作者系厦门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 厦门古建筑是厦门古代人们建造的,反映古代社会
历史、科学、艺术以及人们生活等方面的建筑物。它包括
古代民居、庙堂、城寨、炮台、宫寺、书院、拱桥、牌
坊、塔、亭、墓上建筑等众多种类,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优
秀代表,是反映古代历史和社会文化的体量最大、最直观
的人工制造物,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古代历史、科学文化方
面的信息和艺术价值,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而其
中的闽南台湾型传统建筑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布局
和谐协调,装饰手法多样,建造精致而美丽,并富有文化
韵味,在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是很有特色的优秀之作。由于这些优秀的古建筑的价值巨
大,因此,应当很好地保护和利用起来。
&&& 然而,迄今为止,社会各界还没有足够重视这些古
建筑,既没有对它们进行广泛的宣传,又没有科学利用它
们,推出厦门的闽南台湾型古建筑旅游线路,没有一个全
面而又突出重点的保护方案,更没有一部保护法规,而且
迄今也没有专门的关于古建筑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报告发
表,只是个别学者对其中的民居进行了一些收集和探索,
如龚洁先生的《(到厦门看红砖厝)》、戴志坚先生的《(闽
南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曹春平先生的《(闽南传统
建筑)》。同时,厦门迄今也无专业的古建筑维修人员。
这些珍贵古建筑在今天面临着多重毁灭的危险,即在城
市化的进程和开发过程中面临着被拆毁、偷盗和自然损毁
&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由于基本上是自发维修而缺乏专业性的维修技术
支持,很多古建筑在维修和翻建中逐步丧失它的原真性,不少变成了现代
建筑。由于这些原因,厦门的古建筑消失得很快。在不久的将来,厦门很
可能再也不存古建筑了,因而当前抢救和保护古建筑已到了十分紧要的关
&&& 目前,很需要唤起全社会各界人士都来重视和关心古建筑的抢救和保
护,千方百计地让厦门能够留下多一点古代的&记忆&。我们很希望有更
多的人能参加到热爱古建筑、保护古建筑的队伍中来,从而揭示厦门古建
筑的价值及其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促进厦门古建筑的抢救、
保护和研究。
深青泽深宫
&&& 在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该宫坐东南朝西北,面宽18米、
进深22米,占地面积396平方米口 。分前殿、天井、后殿,左
有护厝。前殿为穿斗式架构,假叠顶双燕尾脊硬山顶,后殿为
单条燕尾脊硬山顶,奉祀保生大帝。此宫始建年代不详,屋顶
早巳不是原建之物,前后殿屋脊塑龙。现存大量清及清代以前
的石、木构件。其龙柱为上下渐收的梭形柱,龙身为中浮雕&&
较为少见,时代较早,约在明代或更早。元初,苏姓从海沧锦
里迁来深青村定居。清代中期深青苏氏族人大量迁移台湾,并
奉此宫保生大帝香火到台湾建东安官。
&&& 在同安城区南门大街桥头左侧,有一不大的民居式建
筑&&天后宫。从形制看,为清代建筑,清康熙年间重修。它
坐西北朝东南,面积约110平方米。它分前后两进,面阔3间,
宽6.93米,总进深15.75米[203。前殿为假叠顶双燕尾脊,穿斗
式构架,硬山顶,中檩彩绘双龙抢珠形象。墙体为夹砖墙。中
为天井,后殿明间抬梁式构架,单条燕尾脊硬山顶,奉祀黑脸
妈祖。庙内保存清代纪年石柱一对,上镌楷书楹联:& &女中圣
人牧村钟秀;天下慈母海国静澜&,落款&清康熙朝&。郑成
功收复台湾时,同安人林圯迎请银同妈祖神像随战船出征,施
琅东征台湾,也供奉银同妈祖于战船上,信仰多次传入台湾。
此宫是鹿港天后宫等台湾黑脸妈祖的祖宫。妈祖即天后,为宋
代福建莆田湄洲湾林默娘,死后被崇奉为航海保护神。元至清
代被封为天妃、天后,民间称妈祖娘,成为我国沿海及东南亚
等地最重要的海神。
苏营皇渡庵
&&& 在集美区后溪镇苏营村。现庵为清道光十年(1830年)、
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建的建筑,1992年重修。这是由相距3
&米的东、西两庵组成。两庵大小一致,均坐西南朝东北,面
宽5米、进深6米北 ,为前亭后殿式,穿斗式构架,屋顶为
单条燕尾脊硬山顶,这种建筑形式在厦门地区并不多见。东
庵正立面以花岗岩&泉州 石&条石砌筑,大门两侧各有一对
向的浮雕麒麟、青斗石方形透雕花窗,这些石雕十分精美。
西庵以木构为主,墙体下部用5条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部为
红砖墙,庵内装饰简朴。两庵屋顶装饰繁密,主要是塑龙及
其他陶塑。东庵奉祀&飞天大圣&及&皇帝万万岁&牌位,
西庵奉祀保生大帝及田祖苏公、陈婆。据《(同安县志)》记
载:唐宣宗李忱登基前,曾入闽,当&时尝渡于此,里人有
苏公陈婆者留宿。&所以得名皇渡庵,但其始建年代无考。
&&&妙建庵&&&&
&&& 在同安城区东祥露街西桥尾。庵坐东南朝西北,分前、中、后三殿,
& 面阔3间,宽9.1米、进深31米、高约8米,占地面积约282平方米& 。砖木j
& 抬梁式构架,兼用歇山、硬山顶。&&&&
&&& 1992年重修,庙门上方悬明崇祯元年(1633年)书法家张瑞图手书
&&& &妙建庵&木匾一方,长1.46米、宽0.42米。原祀观音菩萨,后兼祀北极:
& 真武帝及保生大帝。今始建年代不详,明晚期扩建,清道光年间重修。庵
& 内保存明、清时期遗物以精美的石雕构件居多,包括由清代李廷钰和著名
& 书法家吕世宜题刻的3幅石楹联,此外还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纪年石
&&& 青辰宫位于湖里区禾山镇安兜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林后青龙宫
& 分炉而来。宫坐东朝西,建在一台基上,使它门前形成两阶台阶。它分前
& 殿、天井、后殿,面宽10米、进深16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 。前后
& 殿均穿斗、抬梁结合式构架。前殿假叠顶双燕尾脊硬山顶,它有较宽的檐
& 廊,龙柱、门、透雕圆形花窗、墙体、梁枋等有较多的精美石雕。后殿为
& 单条燕尾脊硬山顶,奉祀妈祖、玄天上帝、关帝及薛德辉元帅。1994年重
& 林后青龙宫
&&& 在湖里区禾山镇林后村。宫坐北朝南,分前殿、天井、后殿,面宽12
& 米、进深15米,占地面积180平方米C20]。前后殿均为抬梁、穿斗结合式构
& 架,屋面为后人重修所做。前殿为假叠顶双燕尾脊硬山顶,正立面均用花
& 岗岩条石构筑,有较精美的石雕,如大门两侧有精美的圆形透雕花窗,门
& 廊有两龙柱。后殿为单条燕尾脊硬山顶。此宫还保存大量清代石木构件。
& 主殿奉祀妈祖、保生大帝及玄天上帝等民间神祗,青龙宫始建年代不详。
& 清代中期、民国及2000年均有重修。该宫系林后村薛氏族人信仰的主要宫
& 庙,也是台湾薛氏宗亲回厦寻根进香的宫庙之一。
序言/陈修茂
&&& 厦门的古代历史与闽南台湾文化区/4
&&& 厦门的古代历史/4
&&& 闽南台湾文化区& /1 7
厦门古建筑的类型
&&& 民居/20
&&& 庙堂/69
&&& 城寨/93
&&& 炮台/1 05
&&& 宫寺/1 08
&&& 书院/1 27
&&& 桥梁/1 29
&&& 牌坊/l 55
&&& 塔/1 45
&&& 亭/1 55
&&& 墓上建筑/1 55
&&& 其他建筑/1 64
&&& 已消失的著名古建筑/1 66
&建筑断代与分期
&&& 断代/1 77
&&& 分期/1 79
建筑科技与艺术成就
& 建筑技术/1 88
& 科技成就/208
& 建筑艺术及其成就/21 5
建筑与社会经济现象
&&& 聚族而居/21 9
&&& 讲究尊卑秩序/21 9
&&& 重视防盗/220
&&& 贫富差异/221
&&& 宗祠族产/222
&&& 出洋致富/222
建筑与文化内涵
&&& 重祖敬宗的精神/224
&&& 兴学重教与发达的科举文化/225
&&& 丰富的联语佳句/227
&&& 祈福的吉祥动植物和图案/228
&&& 雕刻与书画艺术/229&&&&
&浓厚的礼教习俗
风水观与迷信思想
多重信仰的神祗
驱邪祈福的见证物
外来文化因素
抢救保护与创新
古建筑的价值与保护意义
创新与发展.
客服专线:010- 客服邮箱:
Copyright & 北发图书网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北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园林古建筑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