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闪电先打雷然后才出现闪电?

当前位置: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在同地同时发生的,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见..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在同地同时发生的,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安徽省期中题
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108m/s,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而光速大于声速,传播相同的距离,光传播所需时间比声传播所需时间短,所以,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在同地同时发生的,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见..”主要考查你对&&声速,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声速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在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速与气温的关系:&&& 气温影响空气的密度,气温高,空气的密度小,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小,所以声速较大,因此声音由声源发出后不一定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比上一层气温高,声音在地表的传播比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光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常光速为c=m/s。是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光年:长度单位,光年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距离,其意思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是由时间和光速计算出来的。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内所走的路程,1光年=9.46×1012km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易错点: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发现相似题
与“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在同地同时发生的,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0680242427247177582783632213871打雷闪电是怎么形成的
打雷闪电是怎么形成的
学习啦【自然科学知识】 编辑:显钤
  夏天到了,雷雨天的到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不过为什么会形成雷雨闪电呢?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打雷和闪电的形成:
  当天空乌云密布,雷雨云迅猛发展时,突然一道夺目的闪光划破长空,接着传来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就是闪电和打雷,亦称为雷电。雷属于大气声学现象,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它们在大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差很大,因此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光每秒能走30万公里,而声音只能走340米。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看到闪电起到听到雷声止,这一段时间的长短,来计算闪电发生处离开我们的距离。假如闪电在西北方,隔10秒听到了雷声,说明这块雷雨距离我们约有3400米远。
  闪电通常是在有雷雨云时出现,偶尔也在雷暴、雨层云、尘暴、火山爆发时出现。闪电的最常见形式是线状闪电,偶尔也可出现带状、球状、串球状、枝状、箭状闪电等等。线状闪电可在云内、云与云间、云与地面间产生,其中云内、云与云间闪电占大部分,而云与地面间的闪电仅占六分之一,但其对人类危害最大。
  冬雷并非&异象&
  众所周知,打雷是炎热夏季最为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下雪则是寒冷冬季最为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这分属于截然不同两个季节里的天气现象,怎么会结合在一起出现呢?
  打雷,要求大气层结很不稳定,发生强对流现象,有雷雨云存在于天空中。这在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下雪,要求大气温度较低,特别是天空中云的温度要在0℃以下,显然,低温在冬季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也正因为低温就不容易形成强对流,因此冬季打雷就少见了。当然,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当强对流和低温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时,就可能会又下雪又打雷了。
  冬季出现下雪又打雷的天气形势一般是:事发之前几天,当地气温往往在0℃以上,湿度较大。事发当天,有强冷空气影响本地,当强冷空气和近地面相对较为暖湿空气接触时,重量较轻的暖湿空气受到猛烈抬升,导致层结不稳定而形成雷雨云,而且被抬升生成的雷雨云温度又在0℃以下,于是,便会出现下雪又打雷的天气现象。
  遇雷雨天怎么做:
  一、雷雨天气时,最好关掉家中所有电源,不使用电器,并关好门窗;尽量不打电话、听收音机和看电视;远离门、窗、暖气炉和炉灶、烟囱。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身上不带金属制的东西,比如小刀、指甲钳等。
  二、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不要将晾衣服用的铁丝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
  三、有雷电发生而人在户外时,要迅速到干燥的地方避雨,可在山岩下或山洞中暂时躲避;不要接触金属物体,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不要在水边、池塘边停留,不要放风筝等户外活动,不要骑自行车和接打手机。
  四、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本文已影响 人
[打雷闪电是怎么形成的]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456人看了觉得好
【自然科学知识】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答案带解析】(1)打雷时,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2)如看见闪电后经过5秒才听到...
(1)打雷时,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如看见闪电后经过5秒才听到雷声,估算一下发生雷鸣处离你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声=340m/s)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光和声音的传播速度,并且知道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
(2)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因光速传播快,故看到闪电所需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看到闪电时声音已经产生,传到人耳朵所用的时间为5s,利用s=vt计算得出距离.
(1)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3×108m/s)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
考点分析:
考点1:声速
【知识点的认识】(1)定义: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用符号v来表示.(2)公式:v=s/t表示声速,单位是m/s;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3)常数:15℃空气中声速是340m/s.(4)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5)声音在传播时由声速大处向声速小处偏折.【命题方向】该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也可能考查与声音有关的路程和时间的计算.【解题方法点拨】(1)340m/s的条件是15℃的空气中,温度和介质不同时其数值也不同.(2)光速比声速大,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百米赛跑时听枪声计时比看枪烟计时晚0.294s.
考点2: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知识点的认识】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目前公认值为C=299 792 458 米/秒(精确值),一般四舍五入为3x10(8)米/秒,是最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光能通过的物质叫做(光)介质,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在水中的速度:2.25×10^8m/s光在玻璃中的速度:2.0×10^8m/s 光在冰中的速度:2.30×10^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3.0×108m/s 光在酒精中的速度:2.2×108m/s. 光年,长度单位,光年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距离,其意思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是由时间和光速计算出来的.宇宙中天体间的距离非常大,若以常见的公里或千米为单位计算非常麻烦,以光年来计量就容易多了.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一个光年.光速为30万千米每秒,也就是3×10^8米×(365.25×24×60×60)秒(儒略年长度等于365.25日,以.5日(记作J2000.0)为标准历元)所以,一光年就是9.米.【命题方向】直接考查光速的大小,光速的单位换算:m/s---km/s,光年是谁的单位都是命题的小知识点.【解题方法点拨】记住光的传播速度,理解光年的单位.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知道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觉到最高的物体是:______.A.站在20m远的1.6m高的人&&&&&&&&&&&&&B.20m远的1.7m高的栏杆C.18m远的一棵1.7m高的树&&&&&&&&&&&&&&&D.40m远的1.8m高的竹竿.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中传播的路线,请用箭头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 ,AB右侧是&&& (填“玻璃或空气”),入射角的大小是&&& ,折射角的大小是&&& .
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处.(1)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上.(2)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小;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大.③把烛焰放在b点,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的实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④把烛焰从b点移动到c点后,应该将光屏向______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的实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虚像”或“实像”).(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的像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6)小红经过仔细观察后,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挨得很近的像,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是:______.
作图:(1)画出图1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位置;(2)作出图2中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3)在图3中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4)在图4中作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5)在图5中AB、CD是由发光点S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6)如图6是光通过眼球的光路图,请在虚线方框内加入合适的透镜,使光能够从新汇聚到视网膜上.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会闪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