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学的一些问题

高中生物若干问题解答
陈爱葵、肖望、黄更生、龚玉莲等
&& &关于基因这个名称的由来,有的资料认为是摩尔根提出的。他认为,摩尔根提出“遗传粒子学说”并总结出“基因”这一概念。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是这样说的:“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基因(gene)”
黄更生[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510310)]基因最早的雏形称之为“遗传因子”,由孟德尔提出。孟德尔遗传学说是颗粒式遗传学说,1909
年,约翰逊觉得应该创造一个专门名词来称呼这个“颗粒”,
这个词应该字母不多、音节很少,以有利于作为词干构成许多别的新词。他选定的是把德·弗里斯从达尔文pangenesis衍生出的pangene缩短而成gene。不过这一时期的基因,并不代表物质实体,而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是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还没有具体涉及基因的物质概念,基因就像一个工具,如被孟德尔用来作为其实验统计的单位,当然这时的基因体现的也只是一个功能单位。
1926年摩尔根提出基因学说,发表了《基因论》。主要内容有:“基因首先是一个功能单位,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性状发育;其次是一个突变单位,一定条件下,野生型基因能突变成相应的突变型基因,从而表现出变异类型;再就是一个重组单位,两个不同基因可重组,产生与亲本不同的新类型;基因在染色体上按一定顺序、间隔一定距离线性排列,各自占有一定的区域。”也就是说,基因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稳定和不可分割的客观存在,是一个有机的化学实体,这才最接近我们现代“基因”的概念。
2& 需氧细菌是如何进行有氧呼吸的
龚玉莲[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510310)]
肖望[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510310)]
汗腺细胞分泌汗液是由高尔基体完成的吗?
水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一第70页“问题探讨”,显示了水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磷脂分子的尾部不是疏水的吗?那么水能通过由磷脂分子尾部形成的疏水区吗?
能,细胞膜的脂双层并不是绝对致密的,而是有一定的间隙的。水分子可以慢慢“挤”过脂分子间隙,当然还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
13& 轮作、套种和间作有什么区别[肖
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按不同时间依次轮种不同的作物(或同一作物依次轮作于不同田块)。随着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又发展为一年多熟的轮作。如第一年,春季种小麦,夏季种棉花,第二年春季种菜籽,夏季种黄豆。即农谚所说的“谷后谷,坐着哭;豆后谷,享大福”、“年花年稻,眉开眼笑”。
14衰老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是变大还是变小
羊水检查和孕妇血细胞检查有什么作用[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510310)陈爱葵]
125020400363810001500162020
20 2232510DNA
17 [陈爱葵]
12龙胆紫溶液俗称紫药水,是人们所熟悉的外用药。它是一种碱性阳离子染料,因其阳离子能与细菌蛋白质的羧基结合,影响其代谢而产生抑菌作用。它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对白色念珠菌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它杀菌力强,对组织没有刺激性,也没有毒性和副作用。
3520301015
19[陈爱葵]
哪些植物激素具有两重性
(夏献平选编)(《中学生物教学》2012年第1期互动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人民常用生物学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问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人民常用生物学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问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B.某同学多次体检结果都是血小板较少,医生怀疑他患了血友病C.夏天放在室内的剩饭过两天就会“馊臭”,主要是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D.预防麻疹有麻疹疫苗,因此,人类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相应的疫苗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自贡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而不是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B、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友病患者受伤会流血不止,是因为血液中血小板过少.故某同学多次体检结果都是血小板较少,医生怀疑他患了血友病的说法正确,此项符合题意.C、夏天放在室内的剩饭过两天就会“馊臭”,主要是细菌就会大量繁殖的结果而不是霉菌,不符合题意.D、注射疫苗,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从免疫角度讲,注射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但抗体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目前艾滋病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人民常用生物学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问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主要考查你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免疫,急救&&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免疫急救
肺: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共五叶,左二右二,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变换的场所。肺的结构:支气管入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这甚分支的结构与气管相似,但随其管径变小,管壁变薄,软骨环逐渐变小,平滑肌则相对地逐渐增加。分支到细支气管口(口径在1毫米以下的小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它的收缩和舒张影响着细支气管口径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出肺内的气体量。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位向外突出,形成肺泡。因此,肺内含有大量的肺泡.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发生在肺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作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叫呼吸肌。呼吸肌主要指的是肋骨间肌肉(肋间肌)和膈肌,肋问肌又包括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胸廓横向地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下面以人平静状态下的呼吸为例,来说明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厢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特别提醒:①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在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都等于外界气压。 ②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深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深呼吸时除了胸部肌肉参与活动外,腹部的肌肉也参与了活动。
4. 呼吸的全过程:&& 人体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它包括互相联系的4个环节,其中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存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特别提醒: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必须经过4个连续过程才能到达组织细胞,而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由全身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呼吸运动的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可简化表示如下:呼吸的意义:&& 人体通过呼吸,外界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即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以及维持体温等,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通过呼吸排到体外。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例如: ①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②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与植物共生的固氮根瘤菌。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禽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③在牛、羊、骆驼等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 ④生活在人体肠道中的一些细菌,从人体获得营养生活,它能够制造对人体有益处的维生素B12 和维生素K。抗原和抗体(1)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2)抗体 ①概念: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 ②特点:抗体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保护人体自身的蛋白质。抗体产生后在体内存留的时间不同,如天花病毒抗体会永久地存留,但感冒病毒抗体只能存留短暂的时间。免疫:(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①抗体和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可以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将抗原消除,使抗原失去致病作用。 ②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而且一种抗体只能受相应的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
免疫的功能: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 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②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特别提醒:过敏反应: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某些食物、药物)的刺激下,人体就会发生过敏反应。免疫功能的双重性:人体通过免疫可以减少疾病的产生,维持人体的健康,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但是免疫的有些功能有时对人体是不利的。如对人体移植器官的排异反应,使移植的器官难以存活;抵抗抗原的功能过强,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区别:&&& 预防传染病有三个环节,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预防传染病时针对人或动物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一般属于控制传染源(吸血的节肢动物是生物媒介,属于传播途径);而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因此预防传染病时只要不是针对人或动物采取的措施就是切断传播途径。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如图所示)。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2)第二道防线(如图所示) 一旦病原体穿过第一道防线侵入人体后,分布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就会与病原体发生“战斗”。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脾脏、肝脏等)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上述两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它们能产生免疫细胞。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病原体(抗原)侵人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消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出生以后才建立的,它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作特异性免疫。
易错点:误认为免疫就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免疫蛀初的含义就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除了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外,还能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的最重要的保卫系统。&&& 1.训练场地:胸腺&&& 就像为赢得战争而训练海军、陆军和空军一梓,胸腺是训练各军兵种的训练厂。胸腺指派T细胞负责战斗工作。此外,胸腺还分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荷尔蒙。&&& 胸腺是T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因而T细胞亦称胸腺依赖性T淋巴细胞。骨髓中的T淋巴系前体细胞(前体T细胞)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腺后,也称胸腺细胞。它们在胸腺激素影响下,最终分化为成熟T细胞,随后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成熟T细胞和B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组织或器官,它们分别定居在周定的部位,成为机体的常驻警卫部队。若遇到病原体等抗原物质入侵,就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产生免疫物质与之对抗。我们身体某个部位发生创伤炎症时,该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便会肿大,这就是这些部位增加了“警卫部队”并在和病原体作战。在感染过程中,各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间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免疫防御功能。&&& 2.战场:淋巴结&&& 淋巴结是一个拥有数十亿个白细胞的小型战场。当人体发生炎症时,外来的入侵者和免疫细胞都聚集在这里,淋巴结就会肿大,甚至我们都能摸到它。肿胀的淋巴结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它正告诉你身体受到感染,而你的免疫系统正在努力地工作着。作为整个军队的排水系统,淋巴结肩负着过滤淋巴液的工作,把病毒、细菌等废物运走。人体内的淋巴液大约比血液多出4倍。&&& 3.血液过滤器:脾脏&&& 脾脏是血液的仓库。它承担着过滤血液的职能,除去死亡的血细胞,并吞噬病毒和细菌。它还能激活B细胞使其产生大量的抗体。&&& 4.咽喉守卫者:扁桃体&&& 扁桃体对经由口鼻进入人体的入侵者保持着高度的警戒。那些割除扁桃体的人患上链球菌咽喉炎和霍奇金病的几率明显升高。这证明扁桃体在保护上呼吸道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免疫助手:盲肠&&& 盲肠能够帮助B细胞成熟发展以及抗体(IgA)的生产。它也扮演着交通指挥员的角色,指挥白细胞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盲肠还能“通知”白细胞在消化道内存在有入侵者。在帮助局部免疫的同时,盲肠还能帮助控制抗体的过度免疫反应。&&& 6.肠道守护者:集合淋巴结&&& 病原微生物最易入侵的部位是口,而肠道与口相通,所以肠道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集合淋巴结是肠道黏膜固有层中的一种无被膜淋巴组织,富含B细胞、吞噬细胞和少量T细胞等,对入侵肠道的病原微生物形成一道有力防线。急救:掌握紧急急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急救方法:(1)“120”急救电话&& 拨打急救电话时,应交代清楚地点,地点越详细越好,便于医生查找。简单地介绍病人的病症,方便救助人员的救助(如图)。(2)人工呼吸对于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停止呼吸的病人,可以用人工呼吸法进行急救,最常见的是口对口吹气法,具体操作如图所示。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内吹气的次数为15~20次。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3)胸外心脏挤压对于心跳停止的病人,应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做胸外心脏挤压,如图l273所示。挤压时,救护者站在病人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做4~5 次心脏挤压,如此反复进行。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红润时,证明抢救有效。(4)出血和止血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外出血一般指体循环的血管出血,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①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自行凝固而止血。 ②动脉出血:血色鲜红,特别是大动脉出血,血流猛急,呈喷射状。 ③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当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时,可将伤口冲洗干净,贴创可贴或用纱布、绷带包扎伤口止血。对于动脉和较大静脉出血,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如图所示。动脉出血应在伤口的近心端包扎,静脉出血则在伤口的远心端包扎。
发现相似题
与“人民常用生物学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问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8640171714204507216169128357219328当前位置: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湖南省月考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主要考查你对&&生命与细胞&&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生命与细胞
细胞概念: 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核(或拟核)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知识点拨: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的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的动物植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完成的,营寄生生活。在生物学分类上独立成界,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其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生物的分类:
发现相似题
与“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8179710516869278160813967706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 几个疑难问题精析
日 14:39&&&转载:&& 作者:光明网&& 编辑:光明网 分享
1.种群和物种: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它是生物生存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一个物种中的一个个体是不能长期生存的,物种长期生存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一个物种可被自然区域分割成许多的种群,这些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种群既是物种的存在形式,同时又是物种进化的单位,而个体则不是。2.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称为隔离。地理隔离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的后代的现象。两个种群之间如果只存在地理隔离,则属于同一物种,如果存在生殖隔离则属于不同的物种;反之,若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仅属于地理隔离,不同物种的两个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则属于生殖隔离。3.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种群都有它独特的基因库,种群中的个体一代一代地死亡,但基因库却代代相传,并在传递过程中得到保持和发展。种群越大,基因库也越大,当种群变得很小时,就有可能失去遗传的多样性,从而失去了进化上的优势而逐渐被淘汰。基因频率是指控制生物某个性状的基因在某个种群基因库中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一定的地理隔离及相应区域的自然选择,可使分开的小种群朝着不同方向分化,形成各自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久而久之,当产生的差异足够大时,就可能产生生殖隔离而进化为新物种。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可以认为生物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就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但生物发生了进化并不等于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了生殖隔离。二、基因频率的计算1.通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数或所占百分比对基因频率进行计算:设二倍体生物种群中的同源染色体的某一位置上有一对等位基因,记作a和a。假如种群中被调查的个体有n个,三种基因型aa、aa和aa,在被调查对象中所占的个数分别为n1、n2和n3,则基因a的频率等于(2n1+n2)/2n或(n1+n2/2)/n,a=1-a;假如所给条件不是被调查种群各基因型的个体数,而是各基因型的百分比,例如aa、aa和aa这三种基因型在被调查对象中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n1、n2和n3,则基因a的频率等于(2n1+n2)/2或(n1+n2/2)。2.只通过种群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对基因频率进行计算:基因频率可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然而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种群中aa和aa的表现型是相同的,因而一般只能知道aa的个体数目。例如某一地区平均每万人当中有1名白化病患者,据此aa=1/10000,可知a=1/100,则a=99/100,并据(a+a)2展开式可知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3.伴性遗传中基因频率的计算:如某兴趣小组随机调查了200名学生(男女各半),结果发现男生中有9人色盲,女生中有2人色盲,14人为色盲基因携带者。在计算色盲基因频率时,必须注意y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调查对象中的全部等位基因xb+xb=300,而不是400,xb=(9+2&2+14)&300=9%。三、变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理论中,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使基因完成了自我否定,从而成为其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更多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个别的或成倍的数量的变异。不管是哪一种变异类型,都是随机的,没有方向性,因此,它们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产生的变异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但有利和不利不是绝对的,这要取决于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改变了,原先有利的变异可能变得不利,而原先不利的变异可能变得有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的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更有利于在适应环境的方向缓慢地进化。教材中所提及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体色演变这一实例,很好地说明了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个过程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其结果是优胜劣汰。要特别注意的是:自然选择只是变异优劣的“裁判员”,而非“教练员”。 1 2 下一页 尾页[责任编辑:yfs001]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0人浏览 0人浏览 0人浏览 0人浏览
每日精选24724 科技真人秀节目《数码课代表》4296玩客 最好玩的活动与试用平台 0编辑部的故事 124泡美美 分享最美科技 4363科技生活生物学中的一些物理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生物学中的一些物理问题
【摘要】:正 生物学与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两大领域。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属于高级运动形式。物理学是研究无生命的科学,属于低级运动形式。从近年来生物学发展趋势和生命现象的特征来看,生物学和物理学密切相联系,并使生物物理这门新的边缘学科逐渐走向成熟。当前,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有下述特点:1.从描述性、现象性发展到机理性。2.从定性发展到定量,从实质上阐明生命现象,并建立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规律。3.生物学研究的层次(?)了,(?)宏观的生物各层次发展到微观的生物(?)分子甚至是子水
【关键词】:
【正文快照】:
生物学与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两大领域。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属于高级运动形式。物理学是研究无生命的科学,属于低级运动形式。从近年来生物学发展趋势和生命现象的特征来看,生物学和物理学密切相联系,并使生物物理这门新的边缘学科逐渐走向成熟‘’]。 当前,生物学的发展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琛;[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周方;[J];微生物学通报;1980年03期
王宝翰;[J];自然杂志;1980年06期
柴建华;[J];自然杂志;1980年09期
郝紫娟;[J];山东农业科学;1980年04期
谢楠柱;;[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吕宝璋;;[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0年04期
胡文耕;;[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年02期
丘泉发;刘振声;李藻发;;[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3期
张德永;王耀发;;[J];化学通报;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昀;;[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隋森芳;;[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王宏伟;隋森芳;;[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邢力;李刚;徐伟;;[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崔治中;;[A];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21世纪畜牧兽医生产和科学技术论坛会文集[C];1999年
张克云;林茂松;;[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朱俊;王世雄;张纬;胡于民;王德芬;;[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谭燕泉;张振国;江浩;秦成坤;;[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王福俤;;[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徐建华;邱仞之;柳川;柯文棋;;[A];第四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余海若;[N];大众科技报;2000年
汪敏华;[N];解放日报;2000年
仲健;[N];江苏经济报;2000年
姚骏恩;[N];科学时报;2000年
童沈阳;[N];科学时报;2000年
毕东海;[N];浙江日报;2000年
高帷;[N];北京科技报;2001年
黄红立;[N];中国贸易报;2001年
左朝胜;[N];科技日报;2001年
;[N];科学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尚德静;[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张宏康;[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陈小兰;[D];厦门大学;2001年
郑铁松;[D];浙江大学;2001年
李长友;[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王建军;[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何光华;[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陈士林;[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曹佐武;[D];暨南大学;2001年
汤斌;[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敬政;[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王妍;[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贺吉香;[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王峥;[D];扬州大学;2001年
张俊杰;[D];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1年
张留德;[D];湖南大学;2002年
杨娥;[D];福州大学;2002年
李翔;[D];西北大学;2002年
赵建国;[D];西北大学;2002年
宋辉;[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生物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