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标点符号的作用

小标点有何大作用?_教育百科_中国百科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文章内容:
小标点有何大作用?
    &&&&&&&&趣味语文――小标点作用大 (一)神奇的标点符号 下面几组话,用不同的标点法,就会有不同的意思,请你试试看: 1&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2&我批评他也批评你服气吗 我批评他也批评你服气吗 3&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5&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6&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7&养猪大如山耗子尽死完酿酒坛坛好做醋缸缸酸 养猪大如山耗子尽死完酿酒坛坛好做醋缸缸酸 8&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9&八十老翁亲生一子所有财产完全传给女婿外人不得争夺 八十老翁亲生一子所有财产完全传给女婿外人不得争夺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1&只有一张票给小冬的不是给小夏的小夏一定要看明天再买一张票就 给小冬去看 只有一张票给小冬的不是给小夏的小夏一定要看明天再买一张票就给 小冬去看 12&春游定在星期三下午举行阅读讨论足球比赛暂停 春游定在星期三下午举行阅读讨论足球比赛暂停 13&群众揪出了贪污盗窃分子周××王××李××赵××等在大会上进 行了揭发 群众揭出了贪污盗窃分子周××王××李××赵××等在大会上进行 了揭发 14&解放前我爷爷带着我爸爸到关外讨饭去了 解放前我爷爷带着我爸爸到关外讨饭去了 《神奇的标点符号》参考答案 1&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2&我批评他,也批评你,服气吗? 我批评,他也批评,你服气吗? 3&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5&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6&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7&养猪大如山,耗子尽死完。酿酒坛坛好,做醋缸缸酸。 养猪大如山耗子,尽死完;酿酒坛坛好做醋,缸缸酸。 8&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9&八十老翁,亲生一子。所有财产,完全传给女婿,外人不得争夺。 八十老翁,亲生一子,所有财产,完全传给。女婿外人,不得争夺。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 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上: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中:是一首趣味盎然的小令;下是一 场小小的独幕剧。) 11&只有一张票,给小冬的,不是给小夏的。小夏一定要看,明天再买。 一张票就给小冬去看。 只有一张票,给小冬的?不,是给小夏的!小夏一定要看。明天再买 一张票,就给小冬去看。 12&春游定在星期三,下午举行阅读讨论,足球比赛暂停。 春游定在星期三下午举行,阅读讨论、足球比赛暂停。 13&群众揪出了贪污盗窃分子,周××、王××、李××、赵××等在大 会上进行了揭发。 群众揭出了贪污盗窃分子周××,王××、李××、赵××等在大会 上进行了揭发。 14&解放前,我爷爷带着我。爸爸到关外讨饭去了。 解放前,我爷爷带着我爸爸到关外讨饭去了。 (二)标点符号的故事 1&迎春条幅 从前,有一家过年请人写了一个条幅,“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写字的人不重视标点符号,语句之间既没有标点,也没有隔开。初一,拜年 的人一见条幅忙问道:“你家遇到什么倒霉事啦?”主人怏怏不乐地说:“干 吗进门就说不吉利的话!”来人指着门上的条幅说:“你这儿不是写着吗, ‘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2&祝枝山写春联 有一次,一个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地主请祝枝山为他写一幅对联,为 人正直的祝枝山很想为老百姓出这口气,便提笔写来: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地主看后暴跳如雷,跑到县里告状,说祝枝山辱骂他。祝枝山胸有成竹 地对县官说:“我写的是吉利话,何曾骂人呢?”随后,他把两副对联高声 地念了一遍,地主听了无言对答,只好给祝枝山赔礼。 原来,地主是这样念的: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可是,祝枝山是这样念的: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3&标点挽救了一条性命 清朝末年,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 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由于书法家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了一个“间”字。慈禧看了以 后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欺她没有学识,要把那个书法家问成死罪。那个书 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我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并当场重 又断句吟诵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后,无言答对,只好赐给书法家银子来压惊。标点虽小,却挽救 了一条性命。 4&留不留 明朝有个才子叫徐文长,有一次外出访友,正是黄梅季节,淫雨连绵, 他只好住在朋友家里。 几天过去了,朋友看徐文长毫无回家之意,想逐客又难开口,于是就在 客厅写了一张字条: 下雨天留客留天我不留 朋友心里想:你这个徐文长看了字条还好意思赖着不走吗? 不一会儿,徐文长信步来到客厅,抬头看见了字条,心中默念道:“下 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明白了主人的用意,对朋友用这种使自己难堪 的作法非常生气。他仔细一看,见未加标点,于是提笔加上标点,成为: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一字未变,意思完全相反,主人见了反而脸红了。 5&会说话的标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一个出版商,好久没有接 到消息。雨果便写了一封信去问。信是这样写的: “?-雨果” 出版商的回信写着: “!-编辑部” 不久,《悲惨世界》这一轰动世界的长篇巨著终于问世了。 6&请寄些标点来 法国著名作家台奥多尔?冯达诺在柏林当报刊编辑的时候,收到一个青 年寄来的几首诗,要求发表。诗很拙劣,还没有标点,青年在附信中说:“我 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请您帮助填上吧!” 台奥多尔?冯达诺很快给那个青年退了稿,在回信中说:“下次请您只 寄些标点来,诗由我自己来填好了。” 7&一个逗点 有一次,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举行宴会,宾客们济济一堂,在客厅里等 了很久,也不见主人到来,很是着急。后来,王尔德匆匆忙忙赶来了,急忙 向客人施礼道歉。客人们问他干什么去了,他回答说:“在修改我的诗稿” 客人们又问:“这么大半天,一定作了不少工作吧?”王尔德笑着说:“我 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点,但后来觉得不妥,我又把它 加进去了。” 8&标点符号的功劳 苏联老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给《海员报》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题材新鲜, 颇有才气,但是层次不清,文章显得很杂乱。编辑们不知好。老编辑 布拉果夫主动把稿子拿去,整整搞了一夜。 第二天,当编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个都惊呆了,内容是如此 风趣,行文是如此流畅,层次是如此清楚,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全篇文章一个 字也没有增减。编辑们问布拉果夫,这是怎么一回事? 布拉果夫回答说:“这里并没有什么秘诀,完全是标点符号的功劳。你 们看,这里的每一句,我都打上了标点,还特别仔细地标上了句号。当然, 还有分段,这是一件大事情。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 互关系,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标点符号好比音符,它们牢固地缚住文章, 不让它散落。” 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知道后,抱住布拉果夫,亲了他三次,十分激动地 说:“谢谢您,布拉果夫,您给了我一个永远难忘的深刻教训,我深深感到 我对以前的作品是有罪的。” 9&用标点符号写成的《自传》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最简 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 志铭。于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手动笔。 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神情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 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巴尔肯问这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作色道:“一个横冲直撞;落了个 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略一沉思,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边有力地划了三个标点符号: 一个顿号“、”、一个删节号“?”和一个大问号“?”。 接着博士用他那特有的鼓励口吻,对这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 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
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
09-06-07 &匿名提问
标点符号概述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配合文字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有很大的功劳。试想,如果在书面语言中没有标点符号会怎样呢?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将是一篇篇长长的字串,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谁能一口气读完呢?即使断断续续读完,是否就能读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呢?你不妨读一读下面的两例文字:1.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2.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读了例1,你可能理解它的意思,可是读了例2,恐怕你就不知道作者在说些什么了。现在我们加上标点符号变一变读法:3.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4.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5.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6.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7.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例3到例5是从例1变化的。例3加了个问号,提出一个问题。例4加了叹号,句意明确,口气强硬。这一句是日本鬼子封锁解放区时,写在街墙上的一句口号。今天我们读了仍觉得它体现了日本鬼子的歹毒、霸道。例5则是在鬼子写的标语中间加了个逗号,你再一读,哈哈,真是气死日本鬼子。这一个逗号是抗日游击队员在夜里加上去的。加了逗号的标语和不加逗号的标语意思完全相反,这个小小的逗号作用可真不小。再读读例6和例7,我们发现同是这十来个字,排列的顺序也没变,可意思却完全相反。原来是标点符号的位置变了,使句意改变了。例2有这样一段故事:从前一个吝啬鬼,请一位穷秀才为店铺写对联,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披是“人多病少财富”。吝啬鬼是依照例6的方式念的,一时心花怒放,高兴万分;街坊的孩子们是照着秀才的指点,按例7的方式念的,气得吝啬鬼直翻白眼。从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标点符号,书面语言只是一个字串,无法读出它们的准确意思;有了标点符号,语言的意思才清楚明了;而标点符号的变换或挪位,语言的意思也随之发生变化。──标点符号真是个神奇的小东西!在口头语言中,我们可以根据说话人讲话的快慢、停顿、语气和声音的高低变化等来判断讲话人的语意和情感。如果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那就必须靠标点符号来体现说话人的语意和情感了。比如,说话人问了一句话:“这是徐阿利同学?”如果记录在纸上没有这个问号而用了句号,那么别人来读这个问句时就变成了“这是徐阿利同学。”以为是介绍给人认识徐阿利的,这就改变了口头语言的实际语气和语意。口头语言虽然有可供人的耳朵感觉的声音和语气,但也有比不上标点符号所体现的语意的地方。请看下面的故事:一位老爷爷十分好读书,每天都读到深夜。小孙子也常常陪他夜读。这一天夜里祖孙俩正在读书,耳朵灵敏的小孙子突然听到院子里有响动,马上告诉爷爷:“爷爷,外面有人偷东西。”老爷爷对读书的要求十分严格,最忌分心。他见小孙子的注意力不在书本上,就严肃地说:“别分心!──把《老枪》递给我。”外面确实有人偷东西,小偷恃自己年青力壮,没把房中的一老一小放在眼里,听到小孩说“外面有人偷东西”时也没害怕,可是听到老爷爷说的话时,他吓得赶紧溜了。今天,我们读了这个故事一定觉得可笑,因为我们一看到《老枪》就知道是一本书,有书名号框着。而在口头语言中,小偷听不出是书啊,他只听到“老枪”这个词,想到可以打死人的武器来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可以起到口头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标点符号有这么大的作用,是谁发明的呢?在我国古代的汉语书籍中,并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完备的标点符号,古人往往靠“之”“乎”“者”“也”等词来表达语气和停顿,现在我们从书店里买到的古文读本或历史典籍,大多已被现代的专家、学者添加过标点符号了。古人一般不使用标点,少数人用了也只是极其简单的一两种,如一个圆点或一个圆圈。试想,这样简单的一两种符号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意义吗?像破折号和省略号等的表达作用,它们是根本无法完成的。“标点符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成果,随着白话文的勃兴,它在书面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徐荣街:《诗与标点符号》)新文化运动,就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化界掀起的文化革命运动。在那之前,中国人写文章不像现在人写的文章明白好懂,写的是文言文,不用标点符号;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人写文章开始用白话,叫白话文,除了口语化之外,还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不是哪一两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文化先驱们带头,广大汉语群众响应,逐渐约定俗成的;是借鉴外文中标点符号经过改造,与汉语的表达需要相适应,逐步发展定型为今天这样的形式稳定、分工明确的表达工具。标点符号共有多少种呢?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公布了十六种标点符号,它们是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标点符号有哪些作用呢?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被用来表示停顿、标明语气、标出语词的性质或作用。一、表示停顿。例如:8.正是为了这个表哥,我才这么做的。9.正是为了这个,表哥我才这么做的。逗号表示句中的停顿,句号表示句末的停顿,停顿的位置不同,句意也相应发生变化。二、标明语气。例如:10.老师回来了。11.老师回来了?12.老师回来了!13.站住!举起手来!这四个句子带有各不相同的语气:例10是陈述的语气,述说一件事;例11是疑问的语气,提出一个疑问;例12是感叹的语气,表达说话人强烈的感情;例13是命令的语气,传达一种不可违抗的命令。三、标出语词的性质或作用。例如:14.我一听说是《大闹天宫》,高兴得跳了起来。(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一册《我的心事》)15.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月光曲》)16.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小学《语文》第六册《李时珍》)17.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小学《语文》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大家知道,例14中的书名号标出的是一部电影的名称,例15中的书名号标出了一首乐曲的名字,例16中的书名号标出的是一部书名,例17中的引号标出了指导员讲的话。除以上三种基本用法外,个别标点符号还用于“修辞”和表达诗歌的形式美等。(在小学阶段暂时可以不去理解它们)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标号主要是用来标明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它们是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点号主要是用来点断语句,表示停顿和语气,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七种。常用的标点符号,按不同的用途分为五组:第一组,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气。有句号〔。〕、问号〔?〕、叹号〔!〕。第二组,表示句中停顿。有顿号〔、〕、逗号〔,〕、分号〔;〕。第三组,表示提示和引用。有冒号〔:〕、引号〔“”〕。第四组,表示插入、转折、注释和删节。有破折号〔──〕、省略号〔……〕。第五组,表示特殊词语。有书名号〔《》〕。标点符号用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日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点符号的名称、形式和用法。本标准对汉语书写规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标准适用于汉语书面语。外语界和科技界也参考使用。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句子 sentence 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陈述句 declarative sentence 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 imperative sentence 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 interrogative sentence 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 exclamatory sentence 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 complex sentence, clause 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词语 expression 词和短语(词组)。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3 基本规则 3.1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3.2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4 用法说明 4.1 句号 4.1.1 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4.1.2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 a)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4.1.3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 请您稍等一下。 4.2 问号 4.2.1 问号的形式为“?”。 4.2.2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 a) 你见过金丝猴吗? b) 他叫什么名字? c) 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4.2.3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 a)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b)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4.3 叹号 4.3.1 叹号的形式为“!”。 4.3.2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 a)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成奋斗! b) 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4.3.3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a) 你给我出去! b) 停止射击! 4.3.4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4 逗号 4.4.1 逗号的形式为“,”。 4.4.2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4.4.3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毕生的精力。 4.4.4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4.5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4.5 顿号 4.5.1 顿号的形式为“、”。 4.5.2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 a)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4.6 分号 4.6.1 分号的形式为“;”。 4.6.2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a)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 在长江上,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4.6.3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除外。 4.6.4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为乡、民族乡、镇。 4.7 冒号 4.7.1 冒号的形式为“:”。 4.7.2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4.7.3 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4.7.4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7.5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4.7.6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4.8 引号 4.8.1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4.8.2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 a)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货的源泉。” b)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4.8.3 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例如: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4.8.4 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 a)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b)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8.5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4.9 括号 4.9.1 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4.9.2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种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 a) 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b)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4.10 破折号 4.10.1 破折号的形式为“—-”。 4.10.2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为了全国人民—-当然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4.10.3 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4.10.4 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例如: “呜—-”火车开动了。 4.10.5 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例如: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4.11 省略号 4.11.1 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4.11.2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4.11.3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4.11.4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例如: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4.12 着重号 4.12.1 着重号的形式为“.”。 4.12.2 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例如: 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4.13 连接号 4.13.1 连接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__”(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 4.13.2 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a)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也称任-洛二氏溶液(Ringer-Locke solution),用于医疗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实验。 4.13.3 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例如: a)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b) “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c) 梨园乡种植的巨峰葡萄今年已进入了丰产期,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 4.13.4 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例如: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13.5 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4.14 间隔号 4.14.1 间隔号的形式为“·”。 4.14.2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列奥纳多·达·芬奇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4.14.3 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4.15 书名号 4.15.1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4.15.2 书名、篇号、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志。例如: 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4.15.3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日。 4.16 专名号 4.16.1 专名号的形式为“__” 4.16.2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例如: 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4.16.3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例如: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5 标点符号的位置 5.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2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3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5.4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6 直行文稿与横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不同。 6.1 句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下偏右。 6.2 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6.3 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6.4 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 回答: 21:48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其他回答 共2条回答评论 ┆ 举报 xavi_alonso[大师] 句号(。或.),用於陈述句末尾。「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问号(?),用於疑问句结尾。「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叹号(!),又称惊叹号,也叫感叹号,用於句子结尾,表示惊讶、感叹或号令。「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顿号(、),是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的符号。一般来说,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 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逗号(,),亦称逗点,本称读(dòu)号,是表示语句的短暂停顿的标点。「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分号(;)表示介乎句号和逗号的停顿的标点符号。「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非并列关系 (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1]「用在分开复句中平列的句子。」[2]在大部分印欧语系的语言,分号的名称为有「半个冒号」之意,以显示其外形如「:」。然而,大部分人都因为分号用法复杂而不会多应用「;」。 冒号(:),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的符号。「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用在总起下文,或举例说明上文。」 引号(「」,『』),标示引用、著重、特别用意的符号。「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著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日发布,日实施)「用来标示说话、引语、专有名词,或特别用意的词句。」「引号分单引号和双引号,通常先用单引号,如果有需要,单引号内再用双引号,以此类推。」「直行用」「、』『,单双使用原则与横行同。」「一般引文的句尾符号标在引号之内。」「引文作用全句结构中的一部分,其下引号之前,通常不加标点符号。」 括号(( ),[ ],【 】),又称夹注号,注释使用的符号。「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用於省略原文的符号。「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著重号,用於引起读者注意的符号,使用时文下打点;直排时则标在字的右侧。「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著重号标明。 连接号(—,——,-,~),表示连接、起止、流程的符号。「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间隔号(·),又称音界号,用於某些非汉语人名内部或书目中。「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书名号(《》,〈〉),用於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符号。「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专名号,亦称私名号,用於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国名、机构名等专名所使用的符号。「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 回答: 07:58 共0条评论...评论 ┆ 举报 雄鹰[大师]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名称 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逗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 顿号 、 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能源是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分号 ;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不批判唯心论,就不能发展唯物论;不批判形而上学,就不能发展唯物辩证法。 冒号 : 用以提示下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 问号 ? 用在问句之后。 是谁创造了人类?是我们劳动群众。 感情号① ! 1.表示强烈的感情。 2.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引号② “ ” ‘ ’ ╗ ╚ ┐ └ 1.表示引用的部分。 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说:“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他们当中许多人是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 3.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这伙政治骗子恬不知耻地自封为“理论家”。 括号③ ( )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这篇小说环境描写十分出色,它的描写(无论是野外,或是室内)处处与故事的发展扣得很紧。 省略号④ ……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这个县办工厂现在可以生产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上百种产品。 破折号⑤ —— 1.表示底下是解释、说明的部分,有括号的作用。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2.表示意思的递进。 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3.表示意思的转折。 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 连接号⑥ — 1.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起止。 抗日战争时期(年) “北京—上海”直达快车 2.表示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 亚洲—太平洋地区 书名号⑦ 《 》 〈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矛盾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 《学习〈为人民服务〉》 间隔号 · 1.表示月份和日期之间的分界。 一二·九运动 2.表示某些民族人名中的音界。 诺尔曼·白求恩 着重号 . 表示文中需要强调的部分。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按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点符号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