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乐山电影德累斯顿大轰炸炸的详细经过和乐山电影德累斯顿大轰炸...

叶氏父子与“乐山大轰炸”
抗战时期,作为武大国文教员的叶圣陶先生,家住较场坝的商务印书馆嘉定分栈。这个地方属于“二江会合之角,距江近而距山远”,如果遇到空袭警报响,想跑是跑不脱的,只得仍留寓中。叶圣陶在1939年5月致信友人信中还存侥幸,“寓屋旧为油栈,四川木材不值钱,皆用巨大木材,似颇坚固,震坍尚不易。弟居在最后进,背后为小街,右侧有空地,若来者携烧夷弹,中在前面,可破壁而出,中在后面,可往前走。惟有当顶投下,则已矣。”(叶圣陶《嘉沪通信》第十号)
8月19日,日寇出动36架飞机轰炸乐山,较场坝化为废墟。刚巧这天叶圣陶应邀在成都中学教师讲习所讲课,听到这个消息,“”第二天,雇一汽车,疾驰而归。“知人身均安,感极而涕,天”(叶圣陶《嘉沪通信》十八号)
叶圣陶在8月24日的日记里有轰炸时家人逃生的记录,是根据别人的转述所记(《乐山史志资料》、《乐山大轰炸》等书有转载)。而先生的长子叶至善作为亲历者,有更详尽的回忆:
“那天十一点过发的警报,我们一家人除了父亲全都在,还来了一位武大的毕业生吴安贞,母亲留她一起吃中饭。饭后不久听得飞机声,我就登上前面仓库顶上的亭子里去看;只觉得声音特大,好像从岷江对岸的丘陵后面传过来的,其实敌机已经到了屋顶上空。忽然‘轰’的一声,只一声,炸弹全部扔了下来。我觉得周身被空气击得很痛,立刻窜下楼梯,躺在书箱底下,以为炸弹扔过就没事了。忽听得母亲在后边喊:‘火!火!’前面的老刘师傅、王幼卿先生和他的三个朋友都往后逃,嘴里喊着‘快出后门’。父亲的书桌飞了出来,护壁板成了碎片,玻璃天窗一片火光。这时候才发现,新铺的地板比后门的下沿高出了一尺多。两扇后门不但厚实,还包着铁皮,任几个人怎么拉也拉它不动。老刘去灶上找了把柴刀来,使劲砍地板。柴刀是一向不开刃的,哪儿砍得动一分一毫。幼卿先生吓得跪在地上直发抖,眼泪都流出来了。幸亏我还没有慌,一下子想出了两个办法来。我看到大门的木枢跟它插进的石窝之间,大约有三寸多距离,要大家一齐用力,把左边那扇大门抬高,使木枢的下端脱离石窝,再把门向左边推;果然在左右两扇门之间,出现了一斜条可以挤出一个人去的缝隙。一眨眼间,幼卿先生等四位钻了出去,不见了影踪。我探出头去一看,后边的老城墙映着火光,只靠在城墙上的一座小草屋起了火,看来也快熄了,回身来叫至美(叶圣陶的女儿,至善的妹妹——笔者注)至诚(叶圣陶的小儿子,至善的弟弟——笔者注)扶着母亲和病着的满子(叶至善夫人——笔者注)先钻出去,跟着老刘师傅往安澜门的方向走。还留下三个人,我祖母的背驼得厉害,于是让吴安贞先出去,在外面拉,我在里边使劲往外推,总算把祖母推出了这条狭窄的生死关口。
屋子里只剩我一个了,我听见轰轰的火声,看见窜进天窗来的火星。有点儿留恋似的各处看了一遍,拿些什么好呢?索性什么都不拿。看到父亲常用的澄泥砚躺在书桌底下,就捡了起来插进了口袋。走到前边商务的栈房去看看,那高而且厚的防火墙还真管用,书还没有着火。我明知毫无用处,还是把两扇门拉上了,也从后门的缝隙钻了出来,到安澜门会齐了一家人和老刘。母亲问我带着这一大家子上哪儿去好,我说只有去找贺先生(指历史学家贺昌群——笔者注)贺师母。城里早已没法走了,只是一片望不见边际的大火。于是雇了条船过岷江,沿着江的左岸慢慢向上游走。可以望见对岸的熊熊的大火快烧到嘉乐门了。好容易到了半边街对岸,我们又雇船回到岷江右岸。老刘对我说:‘我就不跟你们走了,得赶快去成都报个信。’说完就挤进了往北去的人流。昌群先生夫妇俩已经从山坡上迎下来了,大家都泪流满面。”(叶至善《父亲长长的一生》四十章,江苏教育出版社)
(叶圣陶《嘉沪通信》十九号)
避寇七千里,寇至展高翼,轰然乱弹落,焰红烟尘黑。吾庐顿燔烧,生命在顷刻。
夺门循陋巷,路不辨南北。涉江魂少定,回顾心怆恻。嘉州亦清嘉,一旦成荒域。
焦骸相抱持,火墙欲倾侧,酒浆和血流,街树烧犹植。国人方同命,伤残知何极。
死者吾弟兄,毁者吾货殖,惊讯晨夕传,深恨填胸臆。吾庐良区区,奚遑复叹息。
“粗陶碗,毛竹筷子,一样可以吃饭;土布衣衫穿在身上,也没有什么不舒服;三间面对田野的矮屋,比以前多了好些阳光和清新空气。”(《乐山被炸》)入了“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乐山“8?19”大轰炸史实展开展 - 乐山新闻网
编辑邮箱:@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乐山“8?19”大轰炸史实展开展
【日14:14】 【来源:】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乐山新闻网讯(记者 陈阳路)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今(31)日上午,由乐山市社科联主办,乐山市文化馆、乐山市&八&一九&大轰炸史实研究会承办的乐山&8&19&大轰炸史实展览在市文化馆开展。本次展览主要展出控诉日本轰炸罪行的各类史实资料图片近230张,展出时间持续至9月4日。
展出的历史照片
  据了解,本次展览向广大市民展示的罪证图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日本代理律师提供的日军轰炸乐山的《嘉定攻击&战斗概报》、《嘉定攻击&战斗详报》,作为军级密件详尽地记载了日军军机轰炸乐山的全过程;二是日本代理律师和国内外史学研究人员找到的当时轰炸乐山的报纸新闻报道;三是乐山&八&一九&大轰炸史实研究会提供的省、市档案馆馆藏的民国历史资料、历史照片等。
公众参观&8&19&大轰炸展览
  &展出的图片资料是在乐山市&八&一九&大轰炸史实研究会、乐山&8&19&大轰炸民间对日索赔团和日本代理律师团的共同努力下,从大量中日双方现存的历史档案中,找到的详尽史料记载。这些通过乐山&8&19&民间对日索赔团所形成的诉讼材料,充分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违反国际法轰炸乐山这个不设防城市,对乐山市民进行残忍轰炸的罪证。&据乐山&8q19&大轰炸史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追奔介绍,这些史料和材料不仅弥补了抗战史学研究史上的空白,而且成为对广大市民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极好教材,更是对乐山&8&19&民间对日索赔团向日本政府起诉战争罪行的确凿证据。
大轰炸相关史料书籍
对乐山大轰炸的相关报道
&& 当天,记者在展出现场看到,展出的史实图片有&罪证&、&索赔&、&声援&三个部分以及根据史实创作的&乐山大轰炸&书稿(节选)。从图片中,可以直观详细地了解到&8&19&大轰炸的全过程,也可以看到大轰炸受害者及其后人们要求日本政府进行谢罪赔偿的长达九年的艰苦诉讼。同时,也展示出了社会各界对大轰炸受害者以及对日诉讼索赔团的浩大声援和无私援助。
《嘉定攻击&战斗详报》(部分)
  展览现场,不仅有众多市民前来观展,也有数位年迈的&8&19&大轰炸亲历者前来助阵。
&&& 91岁的罗保清老人就是乐山&8&19&大轰炸的亲历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当时大轰炸来临时,自己只有14岁。&当时我正在乐山城区肖公嘴与朋友玩耍。由于没见过飞机,刚开始看到那么多飞机还很高兴,没想到突然空中就接连投下了很多炸弹,眼前繁华的乐山城顿时狼烟四起,周围的百姓也都纷纷开始四处疯逃。&罗保清告诉记者,在大轰炸中,他的父亲和家里几个师傅都遇难了。由于被炸得无家可归,母亲还曾带着自己和年仅几个月的妹妹逃到朋友家避难。&说到&8&19&大轰炸带来的苦难,罗保清感叹道,太惨了!有的人躲在水缸里都被活活煮死了,在大轰炸中被炸掉的人的肢体这里挂一个,那里挂一个,到处都是。罗保清告诉记者,他希望,乐山对日诉讼索赔能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日本政府谢罪赔偿的那一天。他还希望,通过这些民间团体的努力和展览教育,让子孙后代们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乐山原告李本泽在东京地方法院出示大轰炸后本人被迫卖掉的&卖身契&
日本律师三角忠在东京地方法院门前为乐山受害者索赔团呼吁
(责任编辑:何冬梅)《乐山大轰炸》的缺憾
乐山“8·19大轰炸”70周年前夕,我从孔夫子网上淘得一本《乐山大轰炸》(乐山市人防办编著,内部资料,2005年)。书很厚实,20印张,28万字。封面设计很雅致,却未署作者姓名;封底摄影是再创作作品,很有内涵,是高路川的佳作。
书分四章:第一章《抗日战争中四川和乐山的军事战略地位》,交代大轰炸的历史背景;第二章《1939年日机对乐山的大轰炸》,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再现大轰炸;第三章《乐山遭日机轰炸的善后工作及建国后的防空建设》;第四章《乐山大轰炸的罪责和民间受害索赔》后人,轰炸结束了,但索赔还在继续。
该书作为历史资料的汇篡,资料之宏富自不待言说,这也是其价值所在。遗憾的是,许是编写匆忙,编者在一些数据的出处、考证上尚欠严谨。比如,该书179页和287页出现了相同的一段话:
“武汉大学1938年西迁乐山,在这次日机轰炸中也难逃劫难,据史料记载,轰炸中一枚炸弹整好落在位于土桥街的第二男生宿舍内,当场炸死学生6人,工友2人。大轰炸中全校共有70多名师生被炸伤,20多户教职员工家庭被毁。”
上面文字是据什么史料记载?笔者估计是源自叶圣陶先生当年的日记,“武大仅第二宿舍中一弹,他处均无恙。死同志六人,校工二人。”事实上,52720101000
《乐山大轰炸》一书在收录武大师生记述和回忆文章方面,除了摘录叶圣陶先生的有关书信外,别无二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缺憾。笔者在研究武大西迁乐山历史过程中,就搜集到不少武大教授及学子们写的关于大轰炸的文章,兹举如下:
苏雪林《乐山惨炸身历记》,载《珞嘉岁月》
苏雪林《炼狱——教书匠的避难曲》,载《苏雪林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
朱东润《武汉大学后四年》,《朱东润自传》,东方出版中心
叶圣陶《乐山被炸》,载《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叶至善《父亲长长的一生》(江苏教育出版社)
杨静远《我所经历的1939年乐山大轰炸》,载《武大校友通讯》2008年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
林春森《乐山武大学生生活片段》,原载台北《珞珈》第122期
刘涤源《往事难忘话乐嘉》,原载台北《珞珈》第124期
陈达云《乐山武大杂忆》,原载《北京珞嘉
王达津《乐山琐忆》,载《老武大的故事》,江苏文艺版
沈玉清《从乐山被炸俞允明学长殉难说起》,载武大西迁乐山70周年专题网站
萧锋《八·一九大轰炸》,载武大西迁乐山70周年专题网站
蒋太旭、吴骁《“八一九”空袭悲剧》,载《长江日报》
杨乐生《方成在乐山读“武大”的日子》,载《文史月刊》
倘使《乐山大轰炸》一书能有再版机会,可以附录形式将上述文章或全文或部分转载,应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三江都市报多媒体报刊
第07版:聚焦
&&&&&&&&&&
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 一审宣判或在2014年
&&本报讯(记者 周洁)从2006年起,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团和乐山“8·19”大轰炸史实研究会,先后组织了多次赴日的诉讼声援活动。&&昨(19)日,是乐山“8·19”大轰炸73周年纪念日。乐山“8·19”大轰炸史实研究会举行了报告会,对目前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索赔诉讼的情况,向诉讼团的成员进行了汇报与沟通。&&昨日下午,乐山94岁的杜玉全老人早早地就来到了会场。73年前的8月19日,日军轰炸乐山,杜玉全的母亲与妹妹在大轰炸中身亡,刚20出头的杜玉全成了孤儿。&&多年过去,家人的惨死仍是杜玉全心里最深的伤痛。&&为了替家人讨回公道,杜玉全也加入了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团的行列。因此,他格外关注对日诉讼的进展。&&记者了解到,目前,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团共有50名成员,他们大都是年迈的老人,年纪最大就是杜玉全。&&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团团长杨铭佳说,明年,该案就要进入人证询问阶段,也就是原被告双方辩论,这一阶段对诉讼的结果相当重要。&&在人证询问阶段,诉讼团必须得派出代表参与诉讼。接下来,他们将着手想办法解决经费的问题。&&“人证询问阶段结束后,一审宣判可能要等到后年去了。”杨铭佳表示,整个诉讼过程很漫长,有些老人还没等到结果就已经去世了,这让他们非常痛心和遗憾。&&此外,赴日诉讼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艰辛与尴尬,比如说诉讼的经费筹集,常常让诉讼团陷入困境。但不管怎样,诉讼团都会坚持到最后,让日本能正视这段历史,并向当年的受害者道歉。
Copyright 三江都市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乐山首次公布“8.19”大轰炸161位死难同胞名单
成都全搜索
&&跟帖条&&
  全搜索8月3日讯
8月2日,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团首次对外公布了“8.19”乐山大轰炸161位死难同胞名单。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团团长杨铭佳说,“欢迎知情者继续提供新的名单。”
成都商报记者同时获悉:本月17日,日中友好协会常任理事、日中友好协会广岛青年委员会委员长由木荣司先生率领的广岛民间访乐代表团将莅临乐山,参加乐山组织的系列“8·19”大轰炸追悼纪念活动,并向在大轰炸中死去的乐山遇难同胞献花。
档案记载:“8.19”炸死了838人, 一年辛苦收集到161位死难者名单
有一部分名单是从档案资料中查找到的,有部分是由大轰炸遇难者后人提供的,仍将继续征集
又是一年“8·19”,71年前,日军出动35架飞机轰炸了乐山,死伤者上万,在乐山人的身心上留下伤痛,那是一道永远也无法愈合的伤口。那痛隐隐发作,深入肌肤,痛彻每一个人的骨髓。
2006年,乐山大轰炸的受害者开始对日索赔的诉讼活动,迄今已7次赴日出庭。为了使乐山民间对日索赔更有说服力,让乐山遇难同胞能够瞑目,2009年8月,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团开始广泛征集“8·19”死难同胞名录。
“日,日军轰炸乐山,据档案记载,当时炸死838人。”乐山文化界知名人士、8·19”大轰炸史实研究会常务理事魏奕雄先生昨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经过一年的征集活动,目前共收集到161名死难同胞名录。”
“有一部分名单是从档案资料中查找到的,有部分是由大轰炸遇难者后人提供的,收集工作很辛苦很不容易。”魏奕雄说,正在广东深圳打工的谌锐是从互联网上看到征集名单的消息后打长途电话告诉他的,谌锐的舅公也是在大轰炸中遇难。
成都商报记者看到,在这份《乐山“8.19”大轰炸死难同胞名录(一)》 上,排列着遇难同胞的姓名、性别、遇难年龄、身份、被炸地点等信息,有的只有一个名字和被炸地点,有的甚至只有名字和身份,此次征集到的遇难同胞中,年龄最大的是73岁的搬运工人程大银(男),在较场坝蜀宾旅馆内被炸;最小的是才一个月大的黄淑玉,被炸地点在东大街天鹏居。“由于事过71年,现在收集到的这些死难同胞的年龄、身份等信息,难免有不准确之处,有的只有一个名字,欢迎知情者指正补充,更希望提供新的名单,以便有名录(二)和名录(三)接连问世。”魏奕雄说。
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团团长杨铭佳也表示,希望通过本报向读者呼吁,请积极参与和支持乐山大轰炸民间诉讼团,如果有读者知道“8·19”遇难同胞的姓名、年龄、出生年月、住址等详细信息,请积极向诉讼团提供,以便让更多的死难同胞能够瞑目。
纪念同胞:日本民间访乐代表团本月中旬赴乐 将敬献鲜花声援乐山受害者
访问团行程为期4天,将参加乐山组织的一系列追悼纪念活动
71年过去,乐山人从废墟上站立了起来,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是一年“8·19”,有多少人还记得那悲惨的一天?
成都商报记者2日获悉:本月17日,日中友好协会常任理事、日中友好协会广岛青年委员会委员长由木荣司先生将率队赴乐参加乐山“8·19”大轰炸追悼纪念活动,代表团共5人,整个行程为期4天。
据了解,现年54岁的由木荣司先生长期从事日中两国友好工作,曾20多次访问中国,并先后帮助多位中国留学生,为他们垫付昂贵的学费,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关心。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团赴日诉讼期间曾受到过他无私的帮助,此次是由木荣司先生第一次到乐山。
“为了迎接代表团一行,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据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团团长杨铭佳介绍,17日下午,由木荣司先生率领的代表团抵达重庆后将直接坐车到达乐山,届时将会见乐山大轰炸幸存者、声援团和律师团成员并举行座谈会,参观大轰炸期间遗留在乐山的炸弹实物和“8.19”死难同胞纪念碑,并向在大轰炸中死去的乐山同胞献花。8月19日当天,乐山全市城区将拉响警报,下午将召开乐山市各界人士纪念大轰炸71周年死难同胞座谈会。
另据了解,在此期间,代表团也将参观乐山大佛。8月15日上午,乐山文友沙龙“百家讲坛”也将举行“勿忘国耻--乐山大轰炸及民间对日索赔诉讼”报告会,乐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乐山“8.19”大轰炸史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追奔将讲述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索赔的艰难历程。
新闻背后:从乐山到东京,对日索赔路漫漫
从日,到今天已经整整71年了。一口气憋了71年,乐山人誓要讨回公道。
当年在“8·19”乐山轰炸中的幸存者,大多都带着悲痛和遗憾离开了人世。现在还健在的,也多是70多岁的老人了。也就是这一群年迈的老人,多次赶赴日本东京,向日本政府控诉当年日军犯下的罪行。
从乐山到东京,注定这一场诉讼极其艰难、漫长,但所有人誓言,要将这一场诉讼进行到底。
2002年9月,乐山城区修建了“8·19”日机空袭乐山死难同胞纪念碑,乐山大轰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006年3月,胡仲文、赵树信、吴绍武、罗保清4位乐山大轰炸受害者,赶赴日本,向东京地方法院递交了诉状,从这一刻起,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迈出了第一步。到目前,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团已发展到了51人。
在索赔的过程中,2007年和2008年,诉讼团第一届团长胡仲文、秘书长赵树信相继去世,让乐山大轰炸诉讼团人人感到悲伤。
截至目前,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团已经七次赴日,但至今还没有结果。“在索赔的过程中,经费不足是最大的问题。”杨铭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按照日本的法律规定,案件要经过一审、二审和三审,而每一次审理都要花4至5年的时间,最终全部审理结束大概需要10多年的时间,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索赔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乐山诉讼团副团长赵树德老人说,乐山大轰炸民间对日诉讼,不是为了赔偿,而是要伸张正义,维护和平,让日本政府道歉,承认他们曾经在中国、在乐山犯下的罪行。
采访中,很多老人都称,对日诉讼的路,只要他们有一口气,就一定要走下去,对日诉讼不仅需要团结和勇气,也需要众人的帮助。
人物面对面:事实在 证据在 日军暴行无法抵赖
他们是“8.19”乐山大轰炸的见证者,代表乐山众多的受害者。他们用事实,用证据证明了乐山大轰炸的真实历史。
“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日那一天,不仅我的家被炸成废墟,我的父亲也被炸死了,那是我抹不去的伤痛。”“8.19”死难同胞纪念碑立在乐山城中心,空闲时,85岁的罗保清老人总爱在纪念碑前静坐沉思,回忆起那次灾难,老人仍忍不住几度擦拭眼角的泪痕。罗保清曾两赴东京索赔,在东京地方法庭当庭揭开日军飞机轰炸乐山的真相,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并赔偿他们的财产损失。
一张“卖身契”不足以证明历史,但可以告诉后来者真相。拥有这张“卖身契”的人叫李本泽,今年已经72岁。当年日军飞机轰炸乐山,使他家破人亡,父亲无奈将他卖与他人。最近几年,李本泽带着自己的这张“卖身契”,几次赴日本东京,控诉日军暴行。李本泽说,从他的“卖身契”上看,他的亲生父亲姓伍,因为在乐山大轰炸中家被炸毁,父亲无力抚养他,才将他卖给了一位姓陶的人。李本泽说,他估计自己在陶家生活没有一年,又被送到了李姓人家,所以他现在姓李。李本泽告诉记者,在上世纪50年代,他上大学的时候,养父告诉他,家里存有一份“卖身契”,可以证明他的身世。在他工作以后,养父才把“卖身契”给了他。
“有人劝我,不要去诉讼了,又花钱,还浪费时间……”“我觉得就是要讨个公道,现在不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80岁的廖德庸老人心里认定,他们这些乐山大轰炸的见证者与受害者一定要站出来,将诉讼进行到底。因为日,大轰炸中他失去了4位亲人。廖德庸说,那一天发生的事情,让他至今难忘。
成都商报(记者 杨兴群) 成都全搜索
更多内容,请关注明日成都商报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我要报料(有奖报料:20元--1000元)
随时随地 极速报料
虚假新闻举报邮箱:&&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
电话报料:028-&&&&&&&&&&&&&&邮箱报料:
QQ报料:&&
已有条跟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轰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