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天水师范学院院宿舍几个人 一间啊 我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刘锦华的“公益”之路/图
刘锦华在武威支教(后排右一)
  他,是一名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的普通大学生,小个子,身体瘦小;他,不远千里从福建老家来兰求学,却将属于自己的几个假期都用来做志愿服务,几乎很少回家&&他叫刘锦华,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将在校大多课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公益&之路。
  爱心在闲暇的时光中延续
  最近,在自己的新浪微博@兰州绿云书庵青年志愿者上,刘锦华正开展着&帮助重病幼童小扬扬募捐会& ,他在为这位身患重病,依靠奶奶捡垃圾勉强度日的孩子筹集着爱心捐款,并尽最大可能帮助这位可怜的孩子寻找走失的&母亲&。
  像这样的爱心行动,刘锦华已经做了很多。他是兰州民间公益图书馆绿云书庵的常驻志愿者,曾参加2012兰州铁路局暑运志愿活动;2012寒假参加&快乐学校&关爱西部留守儿童公益支教活动&&
  &我很感激绿云书庵的刘易爷爷,是他为我开启了一扇公益之门,并让我此后在这条道路上乐此不疲。&刘锦华说,来北方求学不久,在学姐的带领下,他第一次来到绿云书庵,令他流连忘返的,不仅仅是那里曲径通幽,文化典藏书籍丰富的内涵,更是馆长刘易爷爷多年如一日,免费向社会&开放&并坚持为来兰务工人员子女服务的心。
  初次邂逅&公益&,就让刘锦华彻底爱上了这个事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经常忙里抽闲地来到书庵,打理@兰州绿云书庵微博,帮助整理资料书籍,并为孩子们义务辅导功课。
  2012年的暑假,是刘锦华在北方上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他没有回老家福建,而选择留在了兰州。住在兰大校本部一个老乡的宿舍里,他报名参加了兰州火车站暑运志愿服务活动,在甘南路一家网吧找到收银员的工作,并用闲暇时间前往书庵从事志愿服务。
  &那个暑假生活几乎是四天一个轮回。&刘锦华说,网吧实行工作一天休息一天的制度,刚好与火车站志愿服务不太冲突,但从不熬夜的他&必须得熬过每个夜晚,并在第二天下班后立即赶往火车站&。
  网吧的这份工作为刘锦华自食其力提供了基础,也为他从事志愿服务提供了资金保障。&挣了近三千元,这也是我在大学校外挣的第一笔钱。&刘锦华说,火车站的工作轻松而愉快,工作主要是引导旅客安检、进站验票、服务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解答旅客疑问等,虽然他没有得到任何的报酬,但却得到了很多,&无论是可爱的志愿者们还是可敬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旅客,都透露出浓厚的人情味&。
  直到第四天,刘锦华才拥有自主支配的时间。早上八时从网吧下班回来,先用一个早上好好休息,中午起来后便赶往书庵,因为那里有不少事务等着他去处理,其中做得最多的莫过于对网上爱心捐书的回复。很多网友通过微博了解到绿云书庵后,便慷慨相助,从全国各地捐来大量图书。每次捐来一次爱心书籍,刘锦华就在确认收到捐书后,拍下照片并在微博上对爱心捐书者一一回复,以表达感激之情。
  坚守在未来&志愿&服务的路上
  问:&你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呢?&
  答:&香蕉。&
  问:&那你吃过吗?&
  答:&没有&&&
  这一简单的问答,是刘锦华在去年寒假参加&快乐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行动中,与武威市一名留守儿童之间的问答,也使他百感交集。
  &都说没有义务支教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刘锦华说,只有亲身经历过,那份感动与体会自是不言而喻,在为期半个月的支教生涯中,不论是天真的孩子、穷苦的家庭条件,还是伟大的梦想、简单的教学设备,都震撼着自己的心灵。
  去年寒假,带上从网上募捐筹集而来的150双手套、15本字典、6个暖手宝及50本《读者》杂志,刘锦华踏上了支教的行程。在武威市一所以留守儿童居多的中山育英小学从事支教服务。
  住在隔壁宿舍的一对姐妹,姐姐叫靳晓琴,读三年级,善良、懂事又漂亮;妹妹叫靳晓英,读一年级,调皮、搞怪又泼辣。她们的妈妈在前几年因车祸去世了,爸爸也在一年后随妈妈而去,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还有外公照顾,学校免费收留了她们,却始终弥补不了她们心中的残缺&&
  13岁的肖鹏,妈妈因家庭经济困难离家出走,本以为妈妈会回家,不料两年后妈妈回来却要离婚,从此肖鹏心灰意冷,爸爸也到新疆去打工,每年只到过年时回来。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留守的肖鹏,每逢儿童节都会带他去拍大头贴寄给爸爸,每个暑假也会带他到兰州见见世面。
  那段经历,孩子们简陋的学习环境,挑灯夜战,奋力学习追求梦想的信念,都时刻触动着他的内心。
  &支教的过程没有美食,也没有舒适的环境,有的只是简单食物和十人一间的教室房,更多的则是心灵的洗礼、无尽的感动。&刘锦华说,自己的到来改变不了孩子们的现状,但他想通过微博使孩子们引起社会的关注,让留守儿童的心灵不再空荡荡。
  小小的一条微博,却凝聚着不少爱心&&如今,在刘锦华的帮助打理下,@兰州绿云书庵的粉丝已经达到1580人,@兰州绿云书庵青年志愿者的粉丝也达到3898人,书庵每天都有全国各地寄来的捐书,很多志愿者和义工也因此加入到志愿者队伍&&
  在自己的未来规划里,刘锦华目前正在筹划着编制一本专门记录往来书庵的爱心人士捐书事迹的《爱心集》,同时,他将专注于助学教育事业,在绿云书庵开展&一对一&助学计划的同时,他还将深入甘肃贫困山区调研,组织支教团队前往支教。
  &我打算将公益作为一生的事业,无论何时何地也不会舍弃,一定坚持到底&&&刘锦华表示,在从事志愿者的时间里,虽然他舍弃了很多休息时间,但他时刻因这份职业而倍感自豪和踏实,他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在未来&志愿&服务的路上&&(记者 吴永隆)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鑫报
责任编辑:张慧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月份的新“国五条”细则中,要求各地在3月底前公布今年的供地计划。昨日,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公布了“2013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全市今年供应...
在兰州,高空坠物伤人毁物并非个例。2月19日,距离小辉被砸事发地几百米的西苑小区内,市民周先生的汽车被高空坠物砸出两个大坑。2012年8月,西固...
甘肃生活通
天气·出行更多>>
考录·求职更多>>
购物·消费更多>>
二手·交换更多>>[魅力甘南]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复合语言人才的摇篮
冯登宁 莫语
&& 发布时间:
  轻轻推开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学楼的一间教室,一位年轻的教师华旦尖措正用藏语给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藏语言文学)大二学生讲授《藏族现当代文学》的课程。讲台上的的华旦神采飞扬,台下学生认真记着笔记,不时抬头看下黑板。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唯一一所甘肃省省属民族师范院校,主要面向甘肃民族地区及周边川、青、藏、滇等民族地区招生。藏语系是学院重要的教学分支之一。
&&& 据藏语系副主任兰卡才让介绍,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藏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80%的课程用藏语、20%的课程用汉语来授课。作为语言“复合型”人才,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目前已达到80%左右。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语系部分研究成果展示 摄影:冯登宁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除了甘肃外,还面向西藏及其他三省藏区招生。很多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以藏语书面语作为统一授课用语。“但方言不同造成的教学、交流障碍仍然会存在,因此我们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是《藏语方言比较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兰卡才让表示。
  始建于1984年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甘肃省建设在民族地区的唯一一所高校,也是藏汉双语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为加强藏汉双语教学,学校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物理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藏文信息处理)等专业开办藏汉双语教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天水师范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