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2013智能电网网

什么叫智能电网 ,「智能」在何处?
谢邀。其实刚开始邀请我回答这种冷门问题,我是拒绝的。和高大上的互联网金融法律医学比起来,电气这一块在知乎基本属于冷门无人问津的话题。只有勤勤恳恳的 前辈一直在默默耕耘着。张前辈辛苦写下大段大段的普及文字,赞数可能还没卖个鸡汤,秀个恩爱的零头多,可发一叹。但吾辈,以输出干货为己任。让赞和粉都作浮云去吧~好,言归正传开始答题。智能电网这个概念,其实很早就提出来了,别说欧美,就连国内也早早就将智能电网定为电网发展的目标和方向。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就提出了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至于什么是智能电网,先看看无聊的定义。美国人是这样定义的:美国能源部《Grid 2030》: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电力传输网络,能够监视和控制每个用户和电网节点,保证从电厂到终端用户整个输配电过程中所有节点之间的信息和电能的双向流动。我国是这样定义的: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以物理电网为基础(中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是不是枯燥又乏味?别说非专业人士,就连专业人士也没太多看下去的兴趣。这时候就需要我出马了,我会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些枯燥冷门的内容。既然说到智能电网,就先来看看电网到底是指什么。所谓电网,一般是指排除发电侧之外的,由变电装置和输配电线组成的整体。中高压变电装置一般都会配套建有专门的变电站,低压变电装置小区里也随处可见。对,你们平时马路边看到的电线杆。。城乡结合部看到的高压电杆塔。。小区里不知是啥玩意儿的变电箱。。还有躲在犄角旮旯里的变电站。。它们。。都是电网的组成部分。电网包含变电、输电、配电三个环节。变电(power transforming),是指通过变电设备将电压由低等级转变为高等级(升压),或由高等级转变为低等级(降压)的环节。输电(power transmission),是指通过输电线路,将电能进行传输的环节。配电(power distribution),是指通过配电变压,将电能从高压输电线路分配给用户的环节。电能从发电厂制造出来,通过变电升压,进入高压输电线路,再经过变电降压,配电给各个用户。其中高压输电的部分又称为主网,低压配电的部分又称为配(电)网。此外,我们刚刚提到的发电机、变电箱、高压电线,包括线路中的各种“开关”——断路器、接触器、隔离开关、刀闸等,都是直接用于生产和传输电能的,被称为“一次设备”(Primary equipment)。可能有人要问了,我平时就看到这些啊,难道电网里还存在什么其他的隐秘的部分吗?没错,那就是所谓的“二次设备”。所谓二次设备(Secondary equipment),是指对电网内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调节的辅助设备。二次设备包括电表、监控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录波器、直流源等。可以想象一下发射火箭。那么火箭本身就可以视为类似的“一次设备”,而监控火箭的轨道、速度、各种参数的装置,就可以视为类似的“二次设备”。======智能的分割线============好了,简单介绍了一下电网,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智能电网到底“智能”在什么方面吧。一。用户互动,电网透明化。怎么理解这个用户互动呢?在过去,用户对于电网来说,能做的几乎就只有一个选项:按时交电费。哦,也许还有一个,就是用户可以自个儿看一看电表,这个月走了几度电。(之所以用“走”,是因为大部分老式电表都是机械式的铝盘电度表。)除此以外,似乎真的没有什么能做的了。老式电表和智能电表对比:那么智能电网呢?用户将是电力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鼓励和促进用户参与自身运行和管理,是智能电网一大重要特征。对供电公司而言,掌握了用户的需求,也就可以更好地衡量供求关系。通过统计用户的用电信息,供电公司可以从数据分析中了解一个区域内的用电规律,譬如什么时段用电多,什么时段用电少,进而相应地制定各个区域内,经济节能的发电和输配电的方案。此外,通过调节用户的用电时间,便可有效提高电网终端用电效率,削峰填谷,平滑电网负荷曲线,减轻电网负荷压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或转移用电高峰时的电力需求,使电力公司尽量减少资本开支和营运开支。电力成本减少了,电价自然也会下调。(好吧,只能说理论上是这样的。。而对于用户来说,电力消费成为和手机话费一样,可以选择性的消费。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案来购买电能、选择用电。譬如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到,高峰时段电价高,那么我就尽量少用;低谷时段电价便宜,就配合智能化电器定时操作或远程控制,选择在低电价的时段用电。位于天津中新生态城的国家电网智能营业厅(这是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吗。。)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供电公司和用户建立的双向实时的通信系统(网络渠道),供电公司可以实时通知用户其电力消费的成本、实时电价、电网的状况、计划停电信息以及其他一些服务的信息等等,实现透明化。与此同时,用户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合适的用电方案。我所在的北美,这种用电方案已经逐渐成熟,可以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用电方案,如同订套餐一样选择用电。============================二。智能设备,实现物联网。就像上文提到的,智能家电、智能控制设备等智能终端,将在智能电网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在手机上安装的用电APP,就能远程遥控电热水器、空调、冰箱、电热水壶等电器,可以轻松实现在电价便宜的时候用电。不妨设想一下好了,当冬天外出,回家之前通过APP提前打开空调,开门就能触摸温暖。想在早晨6点之前用半价电烧一壶水,但又不想那么早起床操作,可以借助APP定时功能,确保6点前自动完成烧水……通过APP,还能如同查询手机流量一样,随时了解某个电器设备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耗电量,使用户对于自己的用电账本一目了然。一幅全景式的智能电网家庭用户示意图(建议点开放大):而智能电网中的配变电量采集箱,也不单单只是过去的单向采集功能了,它们会自带WIFI和网络功能,将用户的用电信息、数据收集之后,通过网络发送到供电公司的数据终端。供电公司将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对比分析,再根据用户用电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用电方案,并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发送告知。举个例子,用户通过查询高能耗电器的实时使用数据,便可以随时了解自己家中的哪些电器存在浪费。譬如电视开着却没有看,家里没人却开着空调等等现象就可以避免。从电厂到用户的智能电网全景图展示。============================三。测量升级,大数据时代。上文里提到的老式机械电表,既不精确也容易被盗电。在智能电网时代,它们不仅仅将被数字化电表所取代,而且采集的时间间隔将大幅缩小。譬如目前常见的智能电表可能要15分钟才采集一次数据,而理想状态下的智能电网,采集数据的间隔可能短至1秒钟,甚至更短。同样的,在输电网,采集各种开关信号量、遥测信息(电压、电流、相位、相角、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乃至变压器油温等等),也将做到实时更新,刷新的速率也将达到至少每秒一次。这样精确的数据量,将大大提高电网的可靠性,也可以有效进行故障预判和快速调整。电力系统的各种响应时间一览。而如此一来,所形成数据量也将是极为可观的,是实实在在的洋量“大数据”。比如智能电表的采集量从15分钟缩短到1秒,1万台智能电表采集的用电信息的数据就会从32.61GB提高到114.6TB。而这数据量对于一个大国高度发达的智能电网来说,只是沧海一粟罢了。所以现在国内现在新兴的电网海量实时数据系统,其核心数据库大都采用了Hadoop的HDFS系统,通过使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和MapReduce运算模型,来实时存储如此巨大的数据。这和淘宝网的数据库是相似的。(国内很多做电网实时数据平台的公司,都会派技术人员去阿里巴巴取经。。我也因此有幸见过马云一面。。扯远了。。)忘了补充一点,除了Hadoop的No-SQL数据库,普通的关系数据库也是必不可少的,起到辅助作用。北京的电网数据分布系统(局部)。============================四。自我预测、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大数据当然自有它的好处。通过大数据平台搭配云计算技术,技术人员可实时观察到全网范围内的电能流动状态、电能负载热区、设备故障高发区和客户集中区等数据,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电网。具体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包括以下这些:(这一块和用户基本没什么关联,是针对电力系统人员的,如果没有兴趣可以跳过。。)1。电网数据可视化在智能电网中,通过分析包括调度、输配电、发电和用户信息等大数据(这些数据大都是实时并且高度信息化集成的),通过软件实现实时可视化运算分析,可以全面完整地展示电网运行状态中每一个细节,为管理层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依据。2。电网负载趋势预测不仅如此,通过大数据分析电网负载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展示全网实时负载状态,可以预测电网负载变化趋势。并通过综合性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电能损耗,使得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3。设备故障趋势预测通过大数据分析电网中故障设备的故障类型、历史状态和运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预测电网故障发生的规律,评估电网运行风险,可以实现实时预警,让技术人员提前做好设备维护和检查工作。4。电网实现自我修复在智能电网中,将电网中的故障设备,以最快的速度从电网系统中隔离出来,并且在几乎自动化的状态下(很少或不用人为干预)实现系统自我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从而做到几乎不中断对用户的供电服务。我们可以类比一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这和智能电网的自我修复很类似。结合上两条的预测,电网系统可以进行持续自我预测,当发现已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故障时,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或纠正。5。二次设备独立通信在现有的电网系统中,二次设备的通信往往要通过总线和专用通信设备来实现。这种设备用内部的话说叫做”总控单元“(国外一般称为RTU)。而在智能电网中,监控、保护等二次设备都将配有自适应和自我交互信息的模块,能够自适应地相互通信。这种的灵活性和自适应能力,将极大地提高可靠性,就好比让设备实现”自治“。如此一来,即使部分系统出现了故障,其他设备仍然能够稳定工作。============================五。新能源无缝接入,即插即用。我们传统的发电一般都是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现在核电也在逐步发展中。而光伏发电、风电、地热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过去都很难和传统电网相连接。而智能电网将改变这一现状。智能电网会简化新能源发电入电网的过程,通过改进的互联标准将使各种各样的发电和储能系统容易接入。做到“无缝接入、即插即用”。从小到大各种不同容量的发电和储能设备,在所有的电压等级上都可以实现互联(包括光伏发电、风电、电池系统、即插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等)。未来,用户甚至可以安装自己的发电设备,实现自产自销。位于广西的超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位于甘肃的风能及光伏发电系统:位于青岛的风力发电机组(话说去青岛时看到海边超多。。):在2015电力行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薛禹胜院士(额。。他以前住我家楼上。。)指出:随着太阳能、风能等再生电力资源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电网必须考虑如何确保太阳能、风能这类“间断性能源”安全进入电网。薛禹胜说,眼下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比例只有7%—10%,未来大规模接入会有很多问题产生,这需要大幅度提高信息化水平,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智能化分析。============================六。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在过去,电能的生产是一次性的,生产出来就必须立刻用掉,很难实现大容量储存。而智能电网中的储能技术将是重头戏。无论是集中式的大容量的储能电站,还是分布式的小容量的储能电站,甚至小到电动汽车电池的储能作用,乃至太阳能路灯的储能电池等等。都是智能电网中的各种储能形式。而这其中,电动汽车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距离最近也最容易实现,可以由此预见,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是不可阻挡的。而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储能( 譬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 譬如各类蓄电池、可再生燃料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和电气储能( 譬如超导电磁储能等)。在储能技术发展上,德国发展得非常快,他们的储能电池研发是世界领先的。位于山东枣庄的光伏发电和储能电池系统:未来,用户都将拥有自己的发电和储能设施,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可能倒送给电网以实现相互调剂。譬如,在我家的用电低谷时,电网供应的能量用不完,就可以先储存起来,以备自己或邻居在用电高峰时进行支援,而当我家用电出现高峰,用上自己储存的电能都供应不足时,通过邻居储存的电能,就可以立即补足我的用电需求。在2013第三届北京国际储能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透露:目前储能技术已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电源、微型电网、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是新能源领域投资的热点。国家电网公司的风能发电充电站(中石油中石化未来最可怕的对手):============================七。防御恐怖袭击。在当前世界反恐的大环境下,智能电网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脉产业,提升自我防御能力当然是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电网安全性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准。当出现恐怖袭击后,运用上面第四点所提到的自我修复的解决方案,使得被攻击的位置可以实现快速恢复。不仅如此,从智能电网的设计和运行的环节,都将加入反恐考量,尽可能阻止攻击,最大限度地降低破坏造成的损失。智能电网的安全策略将包含威慑、预防、检测、反应等等,以尽量减少和减轻恐怖袭击对电网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物理攻击还是网络攻击,都是需要的防御的。智能电网的内部通信系统,将实现和外网完全隔离,独立运行,每个节点都实现自主化,目前国内的话,主要搞这个的是华为和中兴。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不知道对题主有帮助没。。不会没看完就弃了吧。。看完的话。。就赏个赞吧。。知乎干货党留。。
(一)智能电网的定义关于智能电网,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众说纷纭」,各个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内涵,并且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对其不断细化。现摘录几种以窥一二。「智能电网」是实现运行信息全景化、 数据传输网络化、安全评估动态化、 调度决策精细化、 运行控制自动化、 机网协调最优化的电网,并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灵活协调、 优质高效、 经济环保[1]。「智能电网」通常指将现代信息系统融入传统能源网络构成的新电网系统,从而使电网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可观性,解决传统电力系统能源利用率低、互动性差、安全稳定分析困难等问题,同时基于能量流的实时调控便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分布式储能系统的接入和使用[2]。「智能电网」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一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智能电网通过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能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3]。「智能电网」首先是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4]。由此可知,由此可知,智能电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愈和自适应(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在尽量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电网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设备利用率得到提高;实现发电与用电的互动;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8<----------------------------------------(二)智能电网「智能」在何处私以为智能电网的「智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实时调度及管理:实时对电网进行管理,进行积极主动的节能与增效;及时发现、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双向信息流:实现发电与用电的实时互动,从而可以进行发电与用电的综合调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新能源发电:新能源发电的智能接入。----------------------------------------8<--------------------------------------------------------------------------------8<----------------------------------------参考资料[1]李兴源, 魏巍, 王渝红, 等. 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技术的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17): 1-7.[2] 李亚楼,周孝信,林集明,等.2008 年IEEE PES 学术会议新能源发电部分综述[J].电网技术,):1-7[3]余贻鑫,栾文鹏.智能电网[J].电网与清洁能源,):7-11.[4] IBM 论坛2009,点亮智慧的地球[EB/OL]..
作为参与过一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中一小部分工作的人,我从工程实践方面聊聊我在此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吧。为了思路清晰且方便外行朋友理解,首先还是得聊点理论的东西。电网在宏观角度上主要由主网和配网构成,其网络节点就是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这些节点又通过各种电压等级的传输线路连接起来形成网络(这里暂时忽略发电侧)。主网主要负责电能量的大范围、远距离传输和调度,配网则面对用户,即把主网上传输的高压电能量降压后分配给具体的用户。因此,智能电网的实现就是两个方面:主网智能化和配网智能化。主网智能化是服务于电网从业人员的,其技术实施的立足点主要是变电站,即对变电站中各类一、二次设备及其监控系统实施智能化革新(完全新建或在传统变电站基础上进行改造)。其“智能”主要体现在设备实时状态信息的全景式监控与诊断评估、一键式顺控操作、自动故障处理、智能巡检(机器人或联动视频系统)、辅助决策等等。试想,某个地区(区域)电网内所有变电站如果都实现上述智能化监控过程,则该电网有可能在宏观上涌现出全局性智能。配网智能化是同时服务于电网从业人员和用户的,其技术实施的立足点主要是在用电侧引入某种能够直接与发电侧进行互动的机制,海量用户可通过该机制参与到电能量的协调分配中,且这种参与并不需要用户多做什么,你只要像平常一样按需用电,就可以参与配网资源的优化,这样的结果在理想情况下应该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是以很多方面的科技进步作为基石的:首先是IEC-61850规约的提出使原来使用103、104或很多乱七八糟规约的设备,能够统一使用该通信标准,这就为各种电力设备的信息互动、共享创造了基础条件。然后是电力设备本身的技术提升。一次设备方面,封闭式组合电器技术的日趋成熟,为一键式顺控操作、多维度设备状态评估等技术应用提供了基础,还有电子式互感器的发明与应用也使变电站的数字化程度更加彻底(传统互感器采集的压流模拟量是需要通过二次系统进行数模转换的)。二次设备方面,区域式继电保护装置的出现不仅节约了二次系统成本,而且可以远程实现宏观站间保护逻辑(当然,其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再然后是交换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配合智能组件系统的提出,使所谓电网大数据(区域电网全景信息)的高速传输与汇总成为可能,进而利用某些技术手段来分析、挖掘和处理电网数据。最后是机器人技术、视频监控技术(高清摄像头上融合各种红外、紫外成像功能、联动功能、图像识别功能)的发展,进一步替代人工运维。总之,我国在主网智能化方面的一些技术应用还是走在时代前沿的,至于配网智能化方面,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
楼上的回答都不错,但都不太全面。一言以蔽之,智能电网就是电力设施与信息设施结合成物联网。通过信息交互改进电网的运行、保护和控制。电力系统大致可以分成源、网、荷。源方面,新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AGC;网,PMU等提供更精确的电压幅值角度测量,故障定位,状态估计,智能调度;荷,AMI,智能电表之类。ieee上有很多综述,可以搜一搜
大道理不讲。就说说现在参与的几个项目吧,不知道算不算:1。 Fdir (fault detection, isolation, restore), 美国叫flisr,故障检测,隔离,恢复系统。比如说。一段电网,被分为a,b,c,d,e首尾相连。那么如果c线路段出现短路。短路电流会流向源头,a。根据空开跳闸电流的设置,会导致两种情况1,导致a处的空开跳闸。从而使整个网络断电。2,导致c段的空开跳闸。这样至少c,d,e都断电。那么fdir 怎么做呢,首先会打开a处的开关。保证短路电流不会对任何地方产生损害。然后根据传感器传来的信息,找出具体那段出的故障,然后发指令打开与之相连的所有开关以隔离故障区域。然后可以闭合a出的开关,恢复对ab的供电。最后对de两段进行处理。找出所有连着这两段的其他有电的电网,分析其他电网的裕量,找出最佳方案来回复供电说起来很长,操作起来也就几秒的事情。比如我们公司在美国的一个客户,前年圣诞节一个区域停电了。以往的处理方式是根据用户和传感器信息,找到故障点,然后排电工去修。至少6个小时才能恢复。用了我们公司产品以后,30秒内恢复了85%客户的供电。只这一次就把买我们这个软件的钱省出来了。存下。还有微网,vvo,太阳能系统等有机会再说
楼上大多是从输变电的狭义电网角度来分析的,已经说的很全面了,包括采用物联网和云计算实现用户数据监测和分析,以便对有限资源灵活分配等。广义来看,电网还应包括行政网和调度网,这块与通信的关系比较密切,我目前正在做国网总部行政交换网的IMS改造项目。个人认为智能电网属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电力系统分支,智慧城市旨在建设城市级ERP系统,需对各行业现有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难点不在技术,而在于逐级上报层层推进需面临的重重阻力,存在浮于概念和形式的风险。而且从参与的诸多项目看,无论是智慧,智能,还是别的什么名词,其基础都是通过传感器,采集设备,通信网元,服务器,管理和数据分析软件等一系列高集成度产品和自动化手段来减少人工参与,避免信息孤岛,从而实现降本增效,产业能力拓展和信息化。总而言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至少这是条不那么急功近利的路,还是值得走一走。
谢邀看了楼上的答案,大部分都是专业书本上的回答。通俗的说一下。电力作为能源一个基础的瓶颈就是无法储存,必须实发实用。智能电网在家庭方面首先实现的是家庭不是一个用户,也是一个发电端。其次,配合职能家居实现远程控制门襟,空调等家用电器。智能电网在输配电方面,实现在线监测及保护装置网络化。目前的电网采集还是电信号,部分实现数字信号。智能电网需要实现采集的电流,电压等信号放在网络层,保护,计量等需要信号时直接从网络层采集。以次为基础及时发现电网缺陷,故障时及时切除故障,提高电网维护人员工作效率,防止大面积电网事故发生,提高供电可靠性。智能电网在发电侧方面,通过电网强大的实时采集能力,调整机组的发电输出。总之,智能电网的实现要依托各类的智能化设备。目前电网的职能化相对实现的比较早。智能电网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实现,只是一个设想。电能作为一种方便清洁的能源,在未来家居生活,工农商业,运输业种必然会成为最合适的二次能源。伴随着智能电网的实现,就如网络一样极大的方便未来的生活。第一次不抖机灵。不过科普累不受欢迎是常态。没事谁特么喜欢工科 。
能源是世界各国的关注点,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脉。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已经难以维系,一是煤炭、石油的枯竭,二是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新能源革命”应运而生。所谓“新能源革命”,本质上是以创新的技术为手段,以发展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为主题,以转变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保障能源安全为目标的全球分工体系的“大换血”和全球利益的大重组。就可再生、清洁能源来说,目前能大规模利用的例如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都需要通过电这个二次能源来消纳。怎么更高效、更科学的消纳并利用好这些能源,现有的电网(称之为第二代电网)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这就是智能电网的根本使命。智能电网不是简单的电网技术升级,也不仅仅是电网公司的事情,而是电网的革命,从一个单向的电厂到用户的电能输送,到双向的用户即可以作为电能使用者,也可以作为电力生产者,从以电厂和电网为主体,到形成一个发电企业、输电网、配电网、用户以及其他电力相关企业的生态系统。电网是否“智能”,我们认为,可以从五个核心价值来衡量:1. 是否消纳更多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可再生、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潮汐能等。2. 是否减少了能源浪费,降低电能损耗。包括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在使用中的损耗。通过更高效的输送技术,或者更科学的管理,降低线损率;通过调节峰谷差,降低高峰负荷,降低负荷率,减少电厂和电网投资等。3. 是否减少了碳排放,保护了环境。通过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提高电网经济性指标;终端消费领域使用电能替代化石能源等,可显著降低碳排放。4. 是否提高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减少停电事故,降低事故率,减少人员因电力发生的人身和经济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5. 是否促进和培养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
利益相关,业内人士。智能电网就是某公司立的一个噱头用来搞政绩,立项目经费的东西。智能电网里提及的所有概念,在没智能电网之前就发展10几年了。那时候叫电气自动化,多接地气的名字。
毕设综述请自己完成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智能电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