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完成一篇培训总结古典音乐的总结

西洋古典音乐家 二字总结-&美声&q...
方式一:扫一扫
支持各类二维码扫描软件
方式二:发一发
免费发送App到手机
看不清验证码不正确
该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三:下一下
下载App观看
还有更多攻略和游戏礼包等着你
嵌入代码:
这个支持手机播放哦
专区热点·
大家都在看
手机看视频
董琳,求过任务
蔻蔻?暴走萝莉
douyuxiaozhi&&[&& 原创&&]&& 作者:&&|&&责编:王乐
&&& SHL5905的声音清晰细腻,素质还是不错的,它的解析力较高,用来聆听小型弦乐器协奏曲时,能够将各个声部的声音基本解析清楚。不过这个时候就能够听出来这款耳机的低音方面显偏紧,在低音乐器的表现方面显得不够松软温和。耳机在中高音乐器方面的掌控十分到位,结象表现良好,满足一般的小型音乐聆听是足够的。
飞利浦SHL5905耳机
&&& 我们也简单得对这款耳机进行了大型交响音乐测试,想看看它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素质。我们选取了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和德沃夏克《新大陆》交响曲等曲目进行试音。由于采用了封闭式结构设计,这款耳机在大声场表现方面并不是十分出色,空气感并不算强,稍显拥挤,但是在非全奏时的诠释还是可圈可点的,所以只要不是特别庞大的作品,这款耳机也足以应付。
飞利浦SHL5905耳机佩戴效果图
评测总结:
&&& 主打城市生活,主打便携聆听,主打精致音乐享受。飞利浦SHL5905耳机拥有时尚复古的外观设计以及出色的佩戴舒适度,细节方面做工出色,给我们留下了较好的印象。这款耳机在音质表现方面也并不十分浮躁,它没有轰头的低频,清晰细腻的声音以及均衡的三频非常讨好人的耳朵。它用来聆听流行音乐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小资一下来点高雅音乐也能够满足,对于这样定位的一款耳机,它的音质素质表现还是颇为让人满意的。搭配手机随身享受高品质音乐,这并不困难。
优点:复古时尚的外观设计,出色的佩戴舒适度,线控装置便利实用
缺点:低音稍显有点紧致,不够宽松
适用人群:追求品质生活的都市时尚人群
[参考价格] & 999元[报价查询]&&
& &&&&&&&&
产品类型 佩戴方式
其他小论坛精选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1995¥1066¥1687¥15998¥3999¥24910¥109
立即登录,签到赢金豆~
登录后即可查看通知,和作者互动求对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交响曲创作风格比较的总结?
求对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交响曲创作风格比较的总结?
09-10-27 & 发布
古典时期确立了很多音乐形式和风格,?“古典(派)的”这一词汇本身包含平衡、节制、简洁和精致的概念。这些概念例如可用于“古典”建筑,但用以表达古典风格还不够贴切,古典风格音乐可以具有暴风雨般的气势和复杂的内容和形式。简而言之,古典风格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 比如1、交响乐之父海顿确立了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基本形式,包括每个乐章独立的体裁,当然,后期贝多芬做过一些大胆的创新,但大体的结构现在还在沿袭。 2、这个时期风格上和巴洛克有明显的区别,巴洛克时代以宗教音乐的严谨性为主,到了古典时期已经冲破了这个局限性。 3、确立了奏鸣曲这种音乐体裁,并使其达到成熟鼎盛,奏鸣曲曲式是古典音乐最典型的特徵,这种曲式是许多18世纪末期作品,共同采用组织音乐素材的基本方法,但它作为整整一代的主要曲式,一直使用到古典乐派衰亡之后,并为浪漫主义时期的许多作曲家提供了灵感。 4、简单易懂的音乐语言发展是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密切联系。它为了解下列现象必然会发生的原因提供一个线索:即1740年前后,滋生了一种对老学派假定的晦涩传统方法不耐烦的情绪。这种传统方法讲究作曲的对位法技巧,当时的作曲家希望写出一些具有开放和声(和弦中各音位置排列为分散的和聱)的简单乐曲。但是最要紧的是不要混淆古典风格的主流发展。因为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时代,这些革命性的变化已经被音乐语言所吸收:人们可以从海顿早期的交响曲看到这种演变过程,亦可(以完全不同的角度)从莫札特的交响曲中看到。而且成熟古典风格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显然正是它使我们感到糊涂),就是回归到巴洛克鼎盛时期的对位原理(contrapuntal principles)。 5、在古典风格音乐中,对比的思想是本质特徵,就像在奏鸣曲形式中的描述一样,“强烈”的第一主题与通常有节制的第二主题形成对比。尽避在巴洛克晚期音乐中已有许多著名的例子,其中强烈的对比概念是极重要的。例如像韩德尔的清唱剧和歌剧中的戏剧性合奏那样。另一方面,在古典风格的范畴中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作品,即在某一乐章中几乎放弃了对比的概念,以追求一致性的表达:韩德尔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中的许多乐章,被认为是单一主题的,或建立在一个主题的基础之上。有时它们可能表现出动态的对比性,但实际上保持音乐素材的统一性,与我们对古典风格的简单认识相矛盾。另外一些例子可在莫扎特早期一些钢琴协奏曲里,流畅和优美旋律的乐章中找到。 6、如果有一个区分古典与巴洛克音乐结构的标准的话,那么肯定就是调高或调性的运用,这是作品中的戏剧性要素。古典乐派作曲家建立了一套运用不同主调之间,对文与平衡的全新表现技巧。例如:海顿四重奏乐章中的大多数新奇感,来自于当听众的注意力被导向希望听到某一确定的调性时,而听到的却是另一调性。还有节奏上的新奇感和旋律上的新奇感,但是表现这类新奇感的重要方法则是透过调性之间的对比来实现。 代表人物就三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称为维也纳乐派,顺便提一下好了,到了20世纪,与其并称的“新维也纳乐派”是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恩,后两者是勋伯格的嫡传弟子。值得注意的是,巴洛克后期古典前期还有一个交接的短暂的时代,大约在,50年的时间,风格为洛可可风格,华丽而精致,代表人物是:D.斯卡拉蒂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听古典三年总结,另真心求大神、前辈们指引方向! 古典音乐 耳机大家坛 - powered by phpwind.net
忽然发现自己从接触古典音乐到现在已三年有余,忽然发现大学毕业已经两年了。一直不怎么发言,看着老烧们争执讨论并羡慕着憧憬着什么时候我也和你们一样能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写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现在坛子气氛感觉比原来活跃了好多,原来基本上是翻旧帖,现在好像有营养的部分又多了很多。唠叨了这么多,还是说自己的事吧。我是在武汉上的大学,是广播“阿申爱乐”让我真正想深入接触古典音乐的。记得在学校每个月最开心的事就是每月家里给钱时赶紧上网找LY等店买上一张心仪已久的唱片并放在枕边入眠。后来高烧不退,在网上买了二手松下的CD机,那个黑大个让我成了同学眼中的异类。可是,一直没有在身边遇到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从学校到现在的单位,无人讨论无人分享感受,想感染几个朋友,从来没成功过,真是很寂寞啊。所以,听乐一直处于自娱自乐的范畴,倒也罢了,现在,听古典这事圈子本身就小。说说现在的情况吧,正在看两本交响乐鉴赏教程之类的书,五线谱这种蝌蚪文对于我这个理科孩子还是艰深了些,将就着看简谱曲例吧,争取今年把基本的五线谱学会。想请老烧前辈们指点的是,我现在觉得听音乐没了解的深度,比如对音乐的辨识度不高,比如对指挥来讲听不出来谁是旺德谁是伯姆约胡姆,不熟悉基本作曲家的特征,听不出来这段是莫扎特写的还是海顿写的,若是慢板连莫扎特和贝多芬也分不清楚了,什么织体、曲式,动机,和弦之类的确实很难从具体的作品中一一分解开,或者说直接听出来、感受到。再一个,我看到很多朋友都能说出来某位作曲家或者指挥家、演奏家的“好”来,甚至是“不好”来,我感觉自己现在确实很难听出这些来,只能说一耳朵比较喜欢谁的音乐或音响。是不是我太没天赋了,没那个感受能力呢,我看余华写的《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他听了半年就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喜好和方向。真心想提高一下,不想在这个水平停留了,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ZB,是真的想深入了解这种伟大的艺术。现在真心向朋友们求助,请不吝赐教啊!附:我目前的听乐情况(只写比较有感觉的)一:作曲、作品听过贝多芬所有的交响作品,当然都不止一遍,听的较多的是田园、第四、第七、第八、英雄。最喜欢田园和英雄。感觉田园有无与伦比的风景美,很甜很暖。第四是狮子在恋爱。英雄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最吸引我的是第一和第四乐章,第四乐章的变奏感觉摄人心魄的宏伟。钢奏比较喜欢那几首有标题的。弦乐四重奏基本还没什么深入的感觉。莫扎特的以前不喜欢,觉得没啥个性(汗),现在觉得真好听,轻灵流畅,感觉也就仅止于此了。至于浪漫派的,很多都听过,但都没有特殊的感情,没到非听不可的地步。肖邦的夜曲听的较多,其他的感觉感情很多,听多了很累。德沃夏克、老柴、拉赫玛尼诺夫是我比较喜欢的浪漫派吧。对了,勃拉姆斯,每次听都很认真,开始也很好听,后来总会走神,唉。倒是最近开始听他的交响了,气场比较接受了。现在每天都会听的是巴赫,以前听腻过一段时间,现在又开始了。他的键盘乐我很喜欢,声部也能听出来些,通奏低音也能听出来,感觉他的音乐很有架构层次,而且是很规则的层次,所以感觉挺对路的。而且觉得他的康塔塔和一些宗教作品特别好听,他的很多作品我平时都会不自觉的哼唱一点。基本没不喜欢的,大小无、勃兰登堡、哥德堡、乐队组曲、小协等等都喜欢,管风琴更是大爱。二、指挥、演奏家指挥还真的不懂,目前喜欢瓦尔特、富特、托斯卡尼尼、塞尔吧。瓦尔特总给人温暖的感觉,可能他的田园和第四在我脑海里印象太深刻了吧,喜欢哥伦比亚厚实的大提琴声部(是这么说的吧)。对富特的了解仅仅全部来自于乌拉尼亚的英雄,听过好几个版本(老卡80年代、阿本德罗特、托斯卡尼尼、凯格尔、旺德等),还是富特最“自由”,而他的气势就在自由速度里绽放。托斯卡尼尼的贝交感觉有劲,紧张,有那种把我摁在椅子上静静屏息聆听的力量。塞尔,嗯,我承认他的水上音乐和皇家焰火把我彻底俘虏了,我深深被那种音响效果震撼,演绎真的很带劲,但不是粗鲁的轰炸。钢琴家喜欢肯普夫,他的哥德堡总能感动我,感觉他是朴素而唯美的,琴声很有亲和力,他的舒伯特我也喜欢。霍洛维茨么,把我带上古典音乐的元凶之一,当初被他震撼的不行。古尔德,喜欢他的巴赫,清楚犀利,整体很丰满。小提琴现在听哈恩和米尔斯坦比较多。大提琴主要是看大无的吧,斯塔克,老罗都很喜欢,另外还喜欢个托特里耶。其他的暂时想不起来了,写的太多了,大家可能都看烦了吧,呵呵,原谅我的唠叨,实在太想和大家交流了。无论什么观点我都乐意向大家学习,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一点建议哦。
总之,给你的建议就是:扩大曲目范围,多听,听多。
谢谢猫版的热心回答 [s:52] 看来还是我花的时间不够多啊,或者说专注度不够。针对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不知猫版能否给个方向抑或方法,毕竟不是搞音乐的,这方面还真是有点无从下手啊。(最近中了钢笔的毒了,好久没认真听音乐了,吼吼) [s:2]
已经说了啊,扩大曲目范围,多听
[s:5] 我还在你的后面慢慢走,只喜欢听熟悉的音乐,每次都要百度一下看看听的内容!!!
嗯,谢谢支持。对,多听,听多。
LZ三年积累这些不容易。古典音乐的鉴赏急功近利不得,这样就很好了。听了20多年古典了,我的建议是也是多听,精听。1)多听是听作品。可以把古典音乐领域的主要作曲家只要是自己没听过都涉猎一下。听作曲家的代表作,但不要在意版本,什么版本都行。2)喜欢的作曲家再多听些其他相对冷门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可以听听迪亚贝利变奏,勃拉姆斯可以听听带合唱的管弦乐作品,门德尔松可以听听比较冷门的第二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3)喜欢的作品可以多听一些版本,进行比较。不是要比较优劣,而是学习多从演奏者的视点去领略作品的世界。每次成功的视点切换和进入都是很大的提高。4)不要受经典版本的误导。特别是德奥作品一定是德奥大师德奥大牌乐队演奏的好。安塞美是公认的法国音乐权威,但他的贝多芬勃拉姆斯同样出色,有独特的味道。这种显见的正当性不能说毫无道理,但影响对作品的理解。通常,一个演奏者自己选择的喜欢的作品的录音,才是最好的。因为个人的个性肯定要大于文化共性。以上供参考。
Quote:引用第6楼disem于 20:44发表的& :LZ三年积累这些不容易。古典音乐的鉴赏急功近利不得,这样就很好了。听了20多年古典了,我的建议是也是多听,精听。1)多听是听作品。可以把古典音乐领域的主要作曲家只要是自己没听过都涉猎一下。听作曲家的代表作,但不要在意版本,什么版本都行。2)喜欢的作曲家再多听些其他相对冷门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可以听听迪亚贝利变奏,勃拉姆斯可以听听带合唱的管弦乐作品,门德尔松可以听听比较冷门的第二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3)喜欢的作品可以多听一些版本,进行比较。不是要比较优劣,而是学习多从演奏者的视点去领略作品的世界。每次成功的视点切换和进入都是很大的提高。....... 非常感谢LS前辈的指点,嗯,就是,我听的面确实有待拓展,而且欣赏这种事确实不能太功利了,还是要“确实有所感悟,不在多少”吧。
Quote:引用第2楼laphier于 18:46发表的& :谢谢猫版的热心回答 [s:52] 看来还是我花的时间不够多啊,或者说专注度不够。针对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不知猫版能否给个方向抑或方法,毕竟不是搞音乐的,这方面还真是有点无从下手啊。(最近中了钢笔的毒了,好久没认真听音乐了,吼吼) [s:2]恩,说到底就是我那两句话,另外,多读唱片封套。这曲子是谁演的当然不是人人能做到一听就知道(我们这种人一听就知道那也是因为听的实在太多了,但是也只是一部分而已)。但是,谁演的,你应该先从唱片封套上看到。当然我们以前玩正版唱片,很多程度上是为了能在听的时候仔细读一下那本booklet,这是个好习惯,也是玩正版唱片的乐趣。当然,现在,那就下载吧。
Quote:引用第6楼disem于 20:44发表的& :LZ三年积累这些不容易。古典音乐的鉴赏急功近利不得,这样就很好了。听了20多年古典了,我的建议是也是多听,精听。1)多听是听作品。可以把古典音乐领域的主要作曲家只要是自己没听过都涉猎一下。听作曲家的代表作,但不要在意版本,什么版本都行。2)喜欢的作曲家再多听些其他相对冷门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可以听听迪亚贝利变奏,勃拉姆斯可以听听带合唱的管弦乐作品,门德尔松可以听听比较冷门的第二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3)喜欢的作品可以多听一些版本,进行比较。不是要比较优劣,而是学习多从演奏者的视点去领略作品的世界。每次成功的视点切换和进入都是很大的提高。.......补充一点:事实上从我20多年来的听音积累,最近几年更是每天只听以前从没听过的东西,对于版本,我想补充的是:如果一个版本得以流传,那必然是有道理的。任何一个出版的版本,都是经过精心琢磨(当然不一定是精心录制,因为很多live recording当年都是只是作为资料保存,类似于风衣录音),精心演出的。任何公认的好版本,当然几乎都是好版本。任何没人提及的版本,也不会比那些著名版本更差。
你也可以把你所听过的所有曲目写下来,我可以给你进一步的曲目。
公平评价那些没有被热炒追捧的录音是正确的。而那些新的录音室录音,在今天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能获得一次录音机会,而这个指挥又有那么多的老录音可以参考结合,你让他弄砸都难。但是古典音乐需要的是神话。所以又总是能找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一点我是不同意老猫观点的。过去的录音都是精心琢磨和演出有可能,但都是成功录音则肯定不对。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包括贝多芬舒伯特在内的很多乐谱的研究都现在进行时,很多研究成果都是最近才出来,这些对重构作品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过去的很多录音中是没有的,或者乐谱就是错误的。我不是阿巴多迷,但很钦佩他不断将这些新研究成果吸收入录音中去。比如马勒6,新录音的乐章顺序和老录音是不同的,新录音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重新排定的。*(虽然对已经熟悉老作品的人来说是很不喜欢的)至于对作品的认识水平,过去的指挥和演奏者受时代的限制,很多作品弄砸是常有的事情,不存在什么都是好录音的情况。恰恰相反,基本都是很有问题,而偶然有那么个别人正巧诠释的方向和今天的发展是吻合的。至于各种重复段落,各种表示等就更不要说了。所以总体来说,古典音乐是在不断进化的,新的录音有很多优势。购买新音源CD和用什么media听音乐可以说没有关系。它的意义可以只是我们这些大众社会的艺术赞助人对这个爱好的一次小小的赞助。否则怎么可能让Rattle新录4个乐章的bruckner9呢? 所以我还是呼吁大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购买一些新的录音,以帮助这个产业发展下去。这样爱乐者才不至于在一堆老音源逐渐符号化的过程中,随着一起消亡在云里。
呀,太惊喜了,得到猫版和disem前辈的指点,嗯,我这就好好总结一下自己听过的曲目。另外,我现在也坚持每月买一两张自己喜欢的唱片,我真的很穷啊,哈哈,现在一个月才拿1200的实习工资,想我们这种偏僻的小地方就算我转正了也拿不到多少钱。现在根本买不起大包子大套装,只能眼馋啦。唉,看年底能攒够钱买个Sr225不。
说道booklet,还真是惭愧,总是计划好好读一遍,但总是半途而废,真的要好好反省啊,呵呵。我特别喜欢那种指挥家或者演奏家照片比较多的booklet。弱弱的问一下,现在的廉价套装是不是都没有小册子啦?哪些厂牌的唱片小册子做的比较好呀 [s:17]
Quote:引用第11楼disem于 00:29发表的& :公平评价那些没有被热炒追捧的录音是正确的。而那些新的录音室录音,在今天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能获得一次录音机会,而这个指挥又有那么多的老录音可以参考结合,你让他弄砸都难。但是古典音乐需要的是神话。所以又总是能找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一点我是不同意老猫观点的。过去的录音都是精心琢磨和演出有可能,但都是成功录音则肯定不对。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包括贝多芬舒伯特在内的很多乐谱的研究都现在进行时,很多研究成果都是最近才出来,这些对重构作品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过去的很多录音中是没有的,或者乐谱就是错误的。我不是阿巴多迷,但很钦佩他不断将这些新研究成果吸收入录音中去。比如马勒6,新录音的乐章顺序和老录音是不同的,新录音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重新排定的。*(虽然对已经熟悉老作品的人来说是很不喜欢的)至于对作品的认识水平,过去的指挥和演奏者受时代的限制,很多作品弄砸是常有的事情,不存在什么都是好录音的情况。恰恰相反,基本都是很有问题,而偶然有那么个别人正巧诠释的方向和今天的发展是吻合的。至于各种重复段落,各种表示等就更不要说了。所以总体来说,古典音乐是在不断进化的,新的录音有很多优势。购买新音源CD和用什么media听音乐可以说没有关系。它的意义可以只是我们这些大众社会的艺术赞助人对这个爱好的一次小小的赞助。否则怎么可能让Rattle新录4个乐章的bruckner9呢? .......可能我指的好录音和大家指的好录音的概念不同。我因为听的实在太多,我已经几乎不会重复听一个演绎。而一个没听过的版本,如果在听的第一次能让我觉得不错,那就是好录音。反正我也不会听第二遍(至少不会在5-10年内听第二遍)。对于版本学的研究么,非常有意思。本人也是一个版本学的热情参与者。可以说多年前我就认为版本学是一个20世纪之后,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事情。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才发现,其实从莫扎特时期,版本学就已经有足够的启蒙和深度。而到了贝多芬之后,版本学就已经非常严谨了。20世纪的版本学的研究,主要的研究还是18,19世纪的研究的自然的延续。话说门德尔松做的一件比较著名的事情是“重新发掘了巴赫”,其实只是在莫扎特-贝多芬-车尔尼这批人一贯以来对“重新发掘巴赫”这件事情上的自然的延续。实话说,如果我用车尔尼钦编的平均律曲集,和21世纪最新版本的平均律曲集进行比较的话,一般的平均律发烧友也最多能听出其中10%的区别,而且这些区别也都是无关痛痒的小细节上的区别罢了。前人所作的版本学上的研究,留给现在人的版本研究上的空间实在是太有限了。话说我在2004年的时候还在英国,成功申请了一个音乐学的博士学位,含全额奖学金(just for fun),后来看了一下毕业论文库,发现我根本不可能毕业,他们的毕业论文都很有意思,图书馆里找一个从没听说过的中世纪作曲家的某作品残本,尽可能编订成能演出的版本,然后拉一批人做个演出,基本上就能毕业了。而即使文艺复兴音乐家的东西也都给他们挖坟挖光了。剩下的都是冷门中的绝对冷门。。。。我毕竟不是这个行业也不靠音乐吃饭,这个Just for Fun的话,真的要耽误我吃饭了。
Quote:引用第12楼laphier于 00:41发表的& :呀,太惊喜了,得到猫版和disem前辈的指点,嗯,我这就好好总结一下自己听过的曲目。另外,我现在也坚持每月买一两张自己喜欢的唱片,我真的很穷啊,哈哈,现在一个月才拿1200的实习工资,想我们这种偏僻的小地方就算我转正了也拿不到多少钱。现在根本买不起大包子大套装,只能眼馋啦。唉,看年底能攒够钱买个Sr225不。那就攒钱买225i把。一个月1-2张CD的量是不够的,一个月至少需要听熟10-15张把。你还是考虑下载吧。其实我现在的量是一个月不少于100张没听过的CD。。。。。
Quote:引用第15楼韦伯猫于 00:52发表的& :那就攒钱买225i把。一个月1-2张CD的量是不够的,一个月至少需要听熟10-15张把。你还是考虑下载吧。其实我现在的量是一个月不少于100张没听过的CD。。。。。猫版还没休息哦。一个月听熟10-15张,好吧,尽力为之,量力而行吧。嗯,我是在下载呢,每个月只是会买一两张非常喜欢的。量大的话只能用下载来保证咯,我得买个硬盘了,现在电脑里都塞满装不下了,好多都忍痛删掉了。您现在一个月不少于100!!!天啊 仰止了
精彩!原贴和回复都精彩!学习,回去听音乐去!
Quote:引用第14楼韦伯猫于 00:50发表的& :可能我指的好录音和大家指的好录音的概念不同。我因为听的实在太多,我已经几乎不会重复听一个演绎。而一个没听过的版本,如果在听的第一次能让我觉得不错,那就是好录音。反正我也不会听第二遍(至少不会在5-10年内听第二遍)。.......这样说吧,能去录音的肯定是有足够实力的。但录出来怎么样,就不知道了,特别是那些新作品。很多时候指挥本人都没把握,原因主要还是研究和累积所必须的时间少。伯恩斯坦有个著名的花边,指挥维也纳爱乐,没有一次人到齐的。到了这个级别乐队的演奏员,都在其他地方有个兼职等,排练很困难。有个演奏员一直出席,伯恩斯坦在一次排练结束后当众表扬了他,但本人表示排练可以无缺席参加,但演出当天要缺席。新作品的录音就更是如此,版权还在的话很多乐谱要租用,场地能用的时间很少很少,session recording的录制成本非常高昂。
Quote:引用第14楼韦伯猫于 00:50发表的& :可能我指的好录音和大家指的好录音的概念不同。我因为听的实在太多,我已经几乎不会重复听一个演绎。而一个没听过的版本,如果在听的第一次能让我觉得不错,那就是好录音。反正我也不会听第二遍(至少不会在5-10年内听第二遍)。.......恰恰相反,我不是个版本学迷。但从新版本的采用和改变中可以了解到作曲家如何创作,作品如何被多元解读。至于版本变化大小,要具体而言的。mahler的那个康塔塔用二乐章演还是三乐章演,No。6是先Andante moderato 还是 Scherzo Wuchtig,舒伯特交响曲都有一个乐谱上到底是 dim. 还accent的问题,brukner的就更多了,这些应该说都是对作品究竟是怎样的起重要作用的编订改动,也不是听不出来的问题。都是在学院吃饭的就当然知道,在博士论文这个平台去研究一个课题,提出一个独特崭新的观点是一回事。编订,得到保守的各个国际协会(比如国际布鲁克纳协会,国际舒伯特协会)的认可,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后者的难度非常大,历时非常长。从库克版的马勒10出来,到得到认可,最后编订到库克第三版,这个音乐学权威是付出毕生精力的,一直修改到他死前。而演奏者,唱片公司再到听众认可,就又是一个遥远的过程。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很多人是豁出去的,比如那个作为最新研究并结出录音成果的Immerseel的那个舒伯特交响曲全集,自主出版,后来sony买了版权出版的。就是得到广泛好评,要重新弄beethoven了,sony还是和他们结束合同,不得不找一个小公司去出版。所以我始终认为,一个新版本录音的诞生是付出巨大努力的,应该得到爱乐者足够的尊重。这是最起码的,老实说我是无法理解那些即不去现场,看到新录音,P2P上下载一个,都没仔细听就随便像个专业评论家那样说三道四。不敢批评他们,只是我很难理解这些爱乐者。
Quote:引用第15楼韦伯猫于 00:52发表的& :那就攒钱买225i把。一个月1-2张CD的量是不够的,一个月至少需要听熟10-15张把。你还是考虑下载吧。其实我现在的量是一个月不少于100张没听过的CD。。。。。一个月10张就很不错了。不要贪图多,一个月100张基本上就是把作品当口水歌或者BGM在听了,失去严肃音乐存和鉴赏的意义了。如果是学生或者是刚开始工作,收入有限而入货渠道有限,都可以下载。但当找到自己的方向后,对于现役的艺人,还是希望偶然买上点他们的新录音,这样才能让古典音乐产业不至于就此结束。支持一下那些真正的艺术家!即使是Previn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企划一个录音,如果是贝多芬莫扎特海顿,唱片公司告诉你这个已经很多很多了,饱和了。那现代音乐呢,那个没人买的。弄一个赔一个,所以虽然已到大师圆熟境地了,却反而没有录音的机会了。真是很令人惋惜。近年来我最喜欢的贝多芬全集是bruggen指挥19世纪乐团的版本。这个组合绝对是慢熟,一个成熟作品世界巡回,大家都非常默契做到炉火纯青了,到最后才录音。这种重质不重量的艺风,已经相当少见了。即使如此,还是在21世纪初被Phillip解约了。。。下载可以得到很多音源,这是好事情。但其实也大大水化了内容。过去听一套卡拉扬的贝多芬交响曲和现在一个小时下载20套版本最终带来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我说的不是LP和PC音源的区别,而是就对听者的艺术影响力来说的。原因么,可以读读阿多诺和本雅明的音乐社会学和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等著作。此外,我因为没有下载经验,老实说不知道老猫他们怎么能找到很多偏门冷门的音源。比如Previn作曲的室内乐作品,Kubelik作曲的什么三乐章交响曲,为合唱团和乐队而作的诗歌,Maazel作曲的协奏曲等。叫米开朗基罗的现代交响曲就有好几部,而且都是很好的作品,老实说我不相信这么容易可以找到,那每月100张又听些什么呢???
Quote:引用第18楼disem于 13:26发表的& :这样说吧,能去录音的肯定是有足够实力的。但录出来怎么样,就不知道了,特别是那些新作品。很多时候指挥本人都没把握,原因主要还是研究和累积所必须的时间少。伯恩斯坦有个著名的花边,指挥维也纳爱乐,没有一次人到齐的。到了这个级别乐队的演奏员,都在其他地方有个兼职等,排练很困难。有个演奏员一直出席,伯恩斯坦在一次排练结束后当众表扬了他,但本人表示排练可以无缺席参加,但演出当天要缺席。新作品的录音就更是如此,版权还在的话很多乐谱要租用,场地能用的时间很少很少,session recording的录制成本非常高昂。很正常的啊,我们自己排练都是每次人不到齐。有一次演出指挥都没到,我这个助理指挥只好上场。
Quote:引用第21楼韦伯猫于 14:37发表的& :很正常的啊,我们自己排练都是每次人不到齐。有一次演出指挥都没到,我这个助理指挥只好上场。你那是业余乐队,没办法的啊。法国乐队更是懒散,马上想起那个老电影虎口脱险,指挥大声嚷嚷,你们两个别再说话了,专心排练!现在的指挥都没办法做到过去的那种独裁了,缺少了独裁也导致了乐队演奏水平排练水平的下降。反而是那些小乐队,为了某些理想组建的乐队,还是很出色的。
Quote:引用第20楼disem于 14:14发表的& :一个月10张就很不错了。不要贪图多,一个月100张基本上就是把作品当口水歌或者BGM在听了,失去严肃音乐存和鉴赏的意义了。如果是学生或者是刚开始工作,收入有限而入货渠道有限,都可以下载。但当找到自己的方向后,对于现役的艺人,还是希望偶然买上点他们的新录音,这样才能让古典音乐产业不至于就此结束。支持一下那些真正的艺术家!.......都能找到,虽然现在很多东西不好用了,但是去年前年给我赶上大好机会,上的东西下载了一大半,直到这个网站被大多数网盘驱逐。另外我们有个群,大家以发没人发过的录音为乐。据我所知有人已经差不多把所有的出版过的古典CD几乎全都收齐了。大概20-30个2T的硬盘。当然这个兄弟他已经承认他彻底没法听完。当然,20多年前一张一张收正版CD的乐趣至今记忆犹新,80年代的时候买的第一套LP的卡拉扬63年贝多芬交响曲那是反复听了N遍。到了我现在这个阶段,泛听应该是没啥疑问的把?需要系统性的听的东西,早在十几二十年前都很系统的听过了。现在有条件下载,当然是泛听了。2003年到英国之后养成个习惯就是BBC radio3的全英国的现场音乐会直播。另外我还有个问题,上千张正版CD,我搬出来住,发现根本没必要重新做一个CD架(因为书架的面积都远远不够),所以所有的CD都只好留在父母家,因为那里我做了一排CD架。所谓泛听,我记得去年我花了3个月连续听了10几个版本的指环。此为泛听。我当然只能把他们从头到底听一遍了。
Quote:引用第22楼disem于 14:49发表的& :你那是业余乐队,没办法的啊。法国乐队更是懒散,马上想起那个老电影虎口脱险,指挥大声嚷嚷,你们两个别再说话了,专心排练!.......这个情况,全世界的职业乐队应该还是继续存在的把。更有甚者,加德纳手下的那些个“革命与浪漫”也好,“蒙特利尔”也好,他的抱怨是:我这次和蒙特利尔排练了这个曲子并且录音。然后第二天排练另一个曲子,还是这个乐队,&我发现这批演奏员我一个都不认识&。不过那个布吕根的贝多芬,的确极好极好。我看过一个很简短的他的贝多芬的排练视频。
Quote:引用第22楼disem于 14:49发表的& :你那是业余乐队,没办法的啊。法国乐队更是懒散,马上想起那个老电影虎口脱险,指挥大声嚷嚷,你们两个别再说话了,专心排练!.......这是趋势了。所以现在一些稀奇古怪的小乐队往往能给人惊喜。尤其是那些文艺复兴(虽然其实都是大牌)Choir,那些个本真乐队,都是为了一次演出,一次录音,然后聚拢了这些人,然后演完就地解散的这种。
Bruggen的海顿也是极好极好,精致的水晶仪器一样,真是美!
Quote:引用第25楼韦伯猫于 14:55发表的& :这是趋势了。所以现在一些稀奇古怪的小乐队往往能给人惊喜。尤其是那些文艺复兴(虽然其实都是大牌)Choir,那些个本真乐队,都是为了一次演出,一次录音,然后聚拢了这些人,然后演完就地解散的这种。符合现代组织的特点。这种文艺复兴,巴洛克作品的录音都是这些人小公司在录,而且基本上没什么不好的。传统大乐队面对的大多数是附庸风雅的观众,(来华演出很多是公司赞助得到赠票的观众),大多数商业演出都是应付不那么懂音乐的听众,练习那么多干嘛呢。
Quote:引用第26楼disem于 14:55发表的& :Bruggen的海顿也是极好极好,精致的水晶仪器一样,真是美!他的排练是极端苛刻啊。也只有这帮年轻人能勉强hold住。换一帮老棒瓜,早就撂挑子了。
Quote:引用第23楼韦伯猫于 14:50发表的& :都能找到,虽然现在很多东西不好用了,但是去年前年给我赶上大好机会,上的东西下载了一大半,直到这个网站被大多数网盘驱逐。另外我们有个群,大家以发没人发过的录音为乐。.......这个量太厉害了。。。泛听我同意,其实都了后来,只要没听过的,都想听,不挑食的。
Quote:引用第28楼韦伯猫于 15:10发表的& :他的排练是极端苛刻啊。也只有这帮年轻人能勉强hold住。换一帮老棒瓜,早就撂挑子了。自从发现了Bruggen,我是慢慢一张张买。听烂一张再买下一张。好在我这里买片子很容易,他的东西一共也就那么点。
Quote:引用第29楼disem于 15:20发表的& :这个量太厉害了。。。泛听我同意,其实都了后来,只要没听过的,都想听,不挑食的。还好啊,一天听3张新鲜CD而已。上下班路上就能听掉1张。
说句经验之谈,听古典我觉得听箱子比耳机有收获。过去狂热古典时一个人闷在书房里听箱子,现在床头挂耳机,出门拖耳机但收获、感动没有过去那么多了,年纪大了也懒惰了。
多思考!!!~~~我认为这个很有必要
Quote:引用第10楼韦伯猫于 23:42发表的 : 你也可以把你所听过的所有曲目写下来,我可以给你进一步的曲目。 谢谢猫版指点,我现在把自己听过的所有有印象的曲目写一下:一、听过曲目(按年代,初学可能有误)1、巴洛克以前基本没听过。2、巴洛克: 维瓦尔第:就听过四季和大协奏曲一两部。亨德尔:水上音乐、皇家烟火。弥赛亚(不全),小奏,键盘组曲(部分)J.S巴赫:哥德堡,英国、法国组曲,乐队组曲,平均律(不全),勃兰登堡(不全),大、小无,管风琴三重奏,管风琴协奏曲,马太受难、圣诞节清唱剧(均不全),几首康塔塔,小协双小协。3、古典:海顿:(交响没怎么听过,汗),最后一首钢奏,神剧四季、创世纪(不全),大提琴协奏曲,几首弦乐四重奏。莫扎特:双钢琴协奏曲,几首钢琴协奏曲(17、20、21等),最后六首交响曲,小协(不全),歌剧魔笛(不全),一些歌剧选段。贝多芬:9首交响。第4、5钢协。大提琴奏鸣曲,小奏(不全),几首弦乐四重奏,带标题的钢奏、钢琴三重奏(鬼魂、大公)、序曲。4、浪漫门德尔松:小协、仲夏夜之梦舒伯特:双钢琴作品,钢奏D664、D960.冬之旅(部分)舒曼:童年情景,春天交响曲,钢琴五重奏勃拉姆斯:1、4交,匈牙利舞曲,学院庆典,小协,第二钢协肖邦:第1钢协,波罗乃兹舞曲,14首圆舞曲,几首前奏,21首夜曲,其他如玛祖卡等没全听老柴:4、5、6交,钢协、小协,芭蕾选曲,弦乐小夜曲,弦乐四重奏。马勒:第2交布鲁克纳:第4交瓦格纳:选曲(不算数哈哈,马、布、瓦这几位老烧们的最爱我是一直没敢太听啊)拉哈玛尼诺夫:第2、3钢协,若干前奏曲。德沃夏克:8、9交,斯拉夫舞曲,钢琴幽默曲(额,是叫这个吧),杜姆卡。斯美塔那:我的祖国李斯特:钢协、旅游岁月格里格:钢协、培尔金特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比才:卡门(部分)额。好惭愧啊,感觉自己好水啊,连一部完整的歌剧都没看下啦,各种水啊。还是面太窄了,好多都下了,可是还是捡自己喜欢的反复听,缺乏耐心包容心啊求猫版和好心的老烧们拯救啊,嗷嗷
请教个问题。对于新手,听音乐时,都能完全集中注意力吗?第一次听,能记住旋律吗?我觉得完全集中注意力听下一部作品,比如马勒或布鲁克纳的作品,很累。注意力稍不集中,对于听过的音乐会完全没有印象。
不需要集中注意力,不需要记住旋律。听,就是了。
老猫这句好,不要赋予太多的意义,不要加入太多的背景原因,放轻松,听就行了
大家的讨论气氛起来啦,我也搭车问个新手的问题。古典音乐里的 逻辑关系是什么东西?怎么在音乐里面听出来? [s:17]
Quote:引用第25楼韦伯猫于 14:55发表的& :这是趋势了。所以现在一些稀奇古怪的小乐队往往能给人惊喜。尤其是那些文艺复兴(虽然其实都是大牌)Choir,那些个本真乐队,都是为了一次演出,一次录音,然后聚拢了这些人,然后演完就地解散的这种。Quote:引用第27楼disem于 14:59发表的& :符合现代组织的特点。这种文艺复兴,巴洛克作品的录音都是这些人小公司在录,而且基本上没什么不好的。传统大乐队面对的大多数是附庸风雅的观众,(来华演出很多是公司赞助得到赠票的观众),大多数商业演出都是应付不那么懂音乐的听众,练习那么多干嘛呢。很奇怪这些临时小乐队的演奏员平时靠什么为生啊?职业性走穴赶场子吗?还是大学教员或者职业乐队成员兼职?
原来乐手也窜场子啊 [s:2]
Quote:引用第39楼sohonsolo于 11:15发表的& :很奇怪这些临时小乐队的演奏员平时靠什么为生啊?职业性走穴赶场子吗?还是大学教员或者职业乐队成员兼职?演出,教学,赞助。
LS那几位是骨灰级古典迷。那我就说说我这种业余级别的吧。我觉得古典急不得。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随缘就好,古典音乐还是很讲缘分的,个人不太喜欢那种目标式的填鸭听音法,没必要,我又不是专业的,毛姆曾说读书不是为了装高雅为了一个光明的前途,读书就是纯粹的for pleasure. 古典亦是如此。 [s:2]
买了CD边听边看BOOKLET绝对是个好习惯。 [s:2]
哈哈,谢谢楼上朋友的指点啊,最近正在翻看研究以前买的唱片的booklet。慢中求进,虽慢不辍吧。
花了将近一小时才把帖子看完。。我发现我膝盖早就碎了。。我真是一穷二白的古典小白。。不争气的单簧管考个4级多少年了也再没碰过。。五线谱已全部忘光。。 [s:5] 近几个月突然起兴开始狂听古典再加上狂买碟(美国买碟狠便宜的而且不担心盗版)。。目前为止听古典就是听个热闹。。还是主要限于几大名作曲家的名大编制交响还有部分名小编制因为有好多以前学单簧管时都练过旋律很熟所以很喜欢就反复听。。平常对作品最深的研究也就是百度下作品赏析看看作品到底表达个啥。。。(汗)我买碟只买最著名公司和最著名版本还有最著名乐队和指挥家。。。一切都是奔着最著名去的否则觉得白花钱了。。买回来听得特别兴不过仅限于听热闹。。好听,过瘾就行了。。觉得研究啥和弦之类的对我这理科生而且废弃单簧管多年不太现实。。这作品比较高兴,把我感染的高兴了就行。。这作品悲伤。。把我感染的悲伤了就够了。。好多作品翻来覆去听几百遍依然很爽。。好听,爽,过瘾,喜欢,我觉得对我来说就够了。。猫总等骨灰级烧友说的好多根本看不懂。。 [s:5]& [s:5]
恩,美国不用担心盗版,但是得担心下载,嘿嘿。反正我在英国的时候是很小心的下载的。。。。
我就一句话 慢慢来 喜欢什么就是什么别被神棍德美丽文字忽悠了你听完后所想的一切 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Quote:引用第46楼韦伯猫于 09:21发表的& :恩,美国不用担心盗版,但是得担心下载,嘿嘿。反正我在英国的时候是很小心的下载的。。。。我们这边同学驴子和迅雷被逮住直接300刀。。。能买多少碟了。。现在觉得下载后没有实体的东西在手边放着总觉得不好听。。[s:2]
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国内就习惯下载,盗版太多,出去了发现买碟比下载爽多了,体制不一样啊~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Code & 2003-05
Gzip enabledYou ca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完成一篇培训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