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的问题??

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论文
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论文
09-10-10 &匿名提问 发布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摘要: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一类是从水资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另一类是取用水能(水力发电)、发展水运、水产和水上游乐,维持生态平衡等,这种利用不需要从水源引走水量,但是需要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质。本节所讨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主要是第一类用水形式。关键词:水资源 利用 保护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水资源不足和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992年1月联合国在冰岛举行了水和环境国际会议,呼吁寻找新的途径,对淡水资源作出评价、发展和管理。1993年,世界银行提出了有关水资源的新课题。粮农组织最近成立了一个关于水和持续农业发展的国际项目(LAP-WASAD),这些信息表明,水资源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一类是从水资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另一类是取用水能(水力发电)、发展水运、水产和水上游乐,维持生态平衡等,这种利用不需要从水源引走水量,但是需要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质。本节所讨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主要是第一类用水形式。  要做好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工作,就要了解水资源及其重要作用,世界水资源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一)水资源及其重要作用  1、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二淡水的总量仅为0.36亿km3,而且这不足地球总水量3%的淡水中,有77.2%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也难以为人类直接利用;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其中2/3的地下水深埋在地下深处;江河、湖泊等地面水的总量大约只有23万km3,占淡水总量的0.36%。因此,只有约20%的淡水是人类易于利用的,而能直接取用的河、湖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可见,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2、水循环  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蒸发和蒸腾到大气中,并在空中形成云,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播到不同的地域,再以降雨或降雪等形式回到海洋或陆地的表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水或地下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江、海,再经蒸发进入大气圈;还有一部分直接蒸发或经植物吸收而蒸腾进入大气。这种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通过循环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在较长时间内,全球范围的蒸发于降水基本保持平衡,但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其数量极为有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同形态水的循环速率差异很大,除生物水外,大气水和河流水的循环更替期最短,更新利用率高,是最活跃、最重要,也是于人类和生物生长发育最密切的水资源。  3、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1) 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 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 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因此,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但是,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全球的水循环已大大偏离了它的自然状态,水的流动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污染了水体,森林破坏改变了蒸发和径流方向等,这些人类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使世界面临着水危机。  返回   (二) 世界水资源利用情况  1、世界水资源概况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不同,降水和径流相差也很大。年降水量以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的诸岛最多;其次是南美洲,那里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气候区内,水循环十分活跃,降水量和径流量均为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接近,而非洲大陆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地区之一,虽然其降水量与世界平均值相接近,但由于沙漠面积大,蒸发强烈,径流量仅为151mm。相比之下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最为干燥,与降水量761mm相对其径流量仅为39mm,这是由于澳大利亚的有2/3地区为荒漠、半荒漠所致。  2、世界水资源的供给与利用    通常人们将全球陆地入海径流总量作为理论上的水资源总量,即全球水资源总量为47000km3,而这一水资源数量在全球分布又是不均匀的,各国水资源丰缺程度相差很大。人类在早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在农业、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而用于工业和城市生活的水量很少,直到本世纪初,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仍只占总用水量的12%左右。随着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世界用水量逐年增长,年间,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即每20年左右增长一倍。到2000年,世界总用水量将达到600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文科里学语言专业,法律专业,新闻、教育管理、汉语言文学都是不需要学高等数学的。心理学的课程设置:专科: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普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二学期 教育心理学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医学心理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学期 心理统计 心理测量 实验心理学 邓小平理论概论第四学期 发展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大学语文 组织管理心理学本科:第一学期: 环境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学期: 市场调查 变态心理学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学期: 生理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史第四学期: 心理实验设计 心理治疗 人事测量还有它不是理科课程应该不需要考物理,生物等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的水资源利用石玉波(水利部水资源司)  水资源是指由当地降水产生的,可以用于人们生产与生活各类用途,存在于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层中的逐年可更新的动态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具有循环性和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不可替代性、经济上的利害两重性等四种特性。  世界水资源总量为4102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7342立方米/人。1995年,全世界水资源利用量38000亿立方米,消耗量21000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250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7500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3500亿立方米;各种损失量2000亿立方米。  在全球范围内面临以下的水资源问题:  ◆ 全球供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根据世界水理事会发布的《全球水展望》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5)得不到安全饮用水,有30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2)缺乏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水致性疾病。  ◆ 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从1900年到1995年,全球用水量从6000亿立方米增加到38000亿立方米,增加了5倍,是同期人口增幅的两倍以上。1993年联合国对世界淡水资源的评价表明有1/3的人口居住在水资源中度和高度紧缺的地区。联合国的报告显示,2025年世界用水总量达到44840亿立方米,届时受水资源短缺困绕的世界人口将增加到总数的2/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将从1990年的7800立方米减少到2025年的4800立方米。  ◆ 世界水环境状况趋于恶化。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许多经济进步都是以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在20世纪中,世界湿地面积已经减少半数,造成重大的生物多样性损失。在发展中国家,所有大城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都在迅速恶化,威胁人的健康和自然价值。  -22日,世界水理事会在荷兰海牙召开了第二届世界水论坛暨部长级会议,中日两国都派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世界水资源政策大会,会上对保证21世纪全球水安全达成了共识,发表了海牙部长级宣言,会上中国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先生在发言中提出了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立即开始行动的倡议,赢得了与会代表和会议组织者的广泛赞同。第三届世界水论坛将于2003年在日本召开,联合国大会还提议把2003年作为国际淡水年,表明了国际社会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高度重视。中日在水资源领域已经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参与了日本建设省河川局主办的&河流中的水&系列专题咨询活动,也将积极参与第三届世界水论坛的各项活动。  一、中国的水资源概况  1、水资源总量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2、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二、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  1、水资源开发利用成就  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也是与水旱灾害斗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0年,建成水库8.5万座,总库容5100亿立方米;发展灌溉面积8.2亿亩;修建堤防27万公里,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万平方公里;水电装机7680万千瓦,653个县实现了农村电气化。  2、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000年全国用水总量549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3784亿立方米,占68.8%,工业1139亿立方米,占20.7%,生活用水575亿立方米,占10.5%。从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2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海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达到94%,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100%,水资源总量消耗率达到96%。从用水指标分析,全国人均用水量430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610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78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79立方米,城镇生活人均用水量为每日219升,农村生活人均用水量为每日89升。  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首先是农业干旱缺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中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加重。目前,全国仅灌区每年就缺水300亿立方米左右。上世纪90年代年均农田受旱面积2667万公顷,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全国农村有2000多万人口和数千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4人口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  其次是城市缺水。中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据统计,在全国663个建制市中,有400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个严重缺水,年缺水约100亿立方米,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2000亿元。  (2)用水效率不高  目前,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8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左右。发达国家早在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8。  其次,工业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80亿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  中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为15%-20%。  (3)水环境恶化  2000年污水排放总量620亿吨,约80%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90%以上的城市地表水体,97%的城市地下含水层受到污染。由于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超过补给量,全国已出现地下水超采区164片,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并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4)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  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很高,缺水对生态环境己造成了影响。目前黄河断流日益严重,却每年调出90亿立方米水量接济淮河与海河,因此,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区域间的水资源的调配要依靠包括调水工程在内的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  (5)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去工业的布局,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少耗水大的工业却布置在缺水地区;耗水大的水稻却在缺水地区盲目发展,人为加剧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矛盾。  综合上述,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分配集中,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全国范围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中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21世纪初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的关键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以下几个因素成为水资源需求的主要驱动力。  人口增长。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高峰,接近16亿,预测2030年城镇生活用水定额为218升/人日,农村生活用水定额114升/人日,则2030年生活用水量为951亿立方米。  城市化发展。203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0%左右,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基本维持现状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8万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为7.9:48.5:43.6,预测2030年工业产值达到106.8万亿元,工业重心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西部转移,加重本已紧张的北方水资源形势,考虑产业结构的调整,2030年工业需水量达到1911亿立方米。  粮食安全。在粮食立足自给的基本国策下,按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计算,人口高峰时的粮食产量要达到7亿吨,通过节水措施提高农业水有效利用率,农业灌溉用水维持在现状水平,每年3900亿立方米。  综合上述,到203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低限达到7100亿立方米,在现状供水能力的基础上增加1400亿立方米。经专家分析,扣除必须的生态环境需水后,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亿立方米,上述估计的用水量已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已经不大。国家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  ◆ 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强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抓紧治理水污染源。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  ◆ 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解决我们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要注意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水利一定要认真研究经济问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2、原则  ◆ 坚持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  ◆ 坚持生活、生态、生产用水统筹考虑,综合协调  ◆ 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坚持采用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外流域调水等综合措施  ◆ 坚持政府宏观调控,综合运用价格等经济杠杆  3、目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建立三个保障体系:  ◆ 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  ◆ 建立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体系  ◆ 建立维护生态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  五、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一节、二保、三规划、四管理、五调整、六调水、七控制工程、八科技创新、九市场机制、十知识与资金投入。  (一)节约用水  任何短缺资源都应开源节流,对水资源来说,开源就是保护,节流就是节水。&节水是一场革命&,不仅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也是一场政策和体制上的革命。  (二)保护水资源。  1、科学划分水功能区,确定纳污总量、合理设置排污口。  2、优先保证广大居民生活用水,重点保护好饮用水源。  3、把水污染防治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  (三)全面规划  要在科学进行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做出以供定需的全面、综合的水资源规划,作为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防洪安全、用水总量控制、排污总量控制及水资源、水环境的水生态保护。  水资源配置规划要回答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可利用程度、开发利用上限、资源配置方案与保障措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与重点地区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等。  (四)加强管理  1、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要加强流域机构的执法地位,依法确定流域分水方案和排污方案。明晰水权,建立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和水资源的微观定额体系,包括河流纳污能力、排污总量、用水总量、行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指标、节水指标等。  2、在城市应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水务管理体制。目前,全国成立水务局和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单位已达804个,上海、深圳、珠海、武汉、包头、呼和浩特等大型城市都成立了水务局。只有在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依据本地区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五)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需水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是必要调水的前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调粮、调菜等措施,实际上就是调水,是在可能条件下更为科学的调水-虚拟调水  (六)跨流域调水  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节水的基础上向人均水资源量短缺和自然水生态不平衡的地区实行跨流域的科学调水。调水必须综合考虑全球气候变迁,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调入和调出地区水资源分布在时间上的匹配程度,调水在工程和经济上的可行性,调入地区对水价的承受能力,调水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机制,调水沿途对水质、水量保护的代价和可能性等等因素。  (七)控制工程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北方地区集中连片的缺水区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控制工程的建设极为重要。而正在总体规划阶段的南水北调工程是21世纪中国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  (八)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加大投入力度。  (九)市场机制  1、建立水价形成机制。适时、适地、适度地调整水价势在必行。提高水价必须考虑到农村与城市的差别,社会必需产业与高消费产业的差别,基本生活用量与扩大生产的差别等等。  2、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的民营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借鉴国际经验,供水水源地应由国家管理,而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在建立了强有力的监管制度的情况下,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考虑股份制经营或民营,以形成竞争,解决投入严重不足,提价不提质,节水投入、污水处理费用和污水回用等一系列政府包下来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  (十)知识与资金投入  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知识投入、科学决策和资金投入、财政保障都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世界上供水的总投入为700亿-800亿美元,我国以世界上6%的水资源量支撑着世界上21%的人口,但供水投入还不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的1/5。为真正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要把我国保护水资源,建设和完善城市现代供水体系和农村节水灌溉的总投入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5%左右的水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写自然观察日记是新编自然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获得自然方方面面的知识,既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勇于创造、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同时,也解决了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学写自然观察日记应掌握以下几点:第一,确定内容,注意观察。自然观察日记内容广泛,动物植物、环境气象、天文地理,一切自然界存在的现象都是自然观察日记的内容。观察中,一定要注意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生长的习性。动手实验从正面、侧面,比较、反复观察中,弄清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最后确定自己熟悉的了解的来写。第二,掌握格式,真实具体。①题目。在第一行写。以往写日记不要求写题目,不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拟题要新颖,观点要明确。如连续观察可在每段日期前再加一小标题。②题目下写清楚所在省、市、县(区)学校及年级,空一格写作者姓名。如果在自己日记本上写,可省去,如果将日记整理投寄报刊编辑,就相当重要了。③第三行写明日记的时间:即:×年×月×日,星期×,最好把天气情况稍带说明,以备日后查考。④正文。如查正文要写的内容比较多,可以象写其它文章一样,分成几个小段来写。篇幅长短取决于所记内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正文的写法灵活多样,以二类见多,一是表格式和座标式记录,如天文气象、生长变化、分类比较、统计数据等,其形象直观;二是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形式表达,如动物植物新现象新发现等。观察自然本身就是进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所记内容不能虚构,应依据观察的现象如实记录,其结论具有科学性,这对今后的查阅、参考才有作用。⑤有辅导教师,应在文末用括号注明教师姓名。第三,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写自然观察日记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只有坚持不懈地记,才会取得惊人的成绩。因为写日记本身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坚持意志的培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查看话题
关于水玻璃模数的问题?
在做碱激发的过程中,使用氢氧化钠和水玻璃共同激发,请问模数是如何确定的?是根据《工业硅酸钠标准》滴定确定还是直接根据氧化物
(荧光分析)确定?加入氢氧化钠后是要重新滴定还是可以根据计算得出(有一篇文献《水玻璃模数的调节与计算》)?希望大家不要见笑,确实不是很清楚。
我当初用的时候是先问厂家初始水玻璃模数为多少,然后回去加碱调整至所需的模数。 : Originally posted by 東方天慧 at
我当初用的时候是先问厂家初始水玻璃模数为多少,然后回去加碱调整至所需的模数。 这个我知道啊,你调的时候是怎么调的?根据标准滴定出来的,还是计算出来的 计算的
条件有限,没有再测定 : Originally posted by 東方天慧 at
条件有限,没有再测定 有发论文吗?写文章的时候怎么说的啊?你觉得滴定跟计算差别大不大? 有发论文,不过没有具体的配水玻璃的步骤。
我就是配完了直接用的,没有测定。 : Originally posted by 東方天慧 at
有发论文,不过没有具体的配水玻璃的步骤。
我就是配完了直接用的,没有测定。 :hand,谢谢了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水污染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