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除去小孩分别的孤独的小孩心理

三岁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核心提示: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对哈市托幼机构近1200名2岁-5岁儿童的气质和行为评估结果显示,哈尔滨市儿童心理呈现不同表现类型,其中难养型约占16.2%、易养型约占2.7%、儿童抑郁型约占17.7%、攻击型约占20.8%。儿童心理专家于德澧介绍,儿童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类型,都是成人后导致疾病的诱因。孩子的这些不良倾向,主要是由于家长平时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味宠爱,对孩子所表现出的心理症状没有采取及时足够的矫正措施而导致的。
  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低龄化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个刚满3周岁的小男孩壮壮(化名)在父母的带领下从外县赶到市儿童医院,这个小男孩是心理门诊的老患者了。心理行为科主任陈彦平介绍,现在壮壮的情况已经比前些天初诊的时候改善了许多,孩子刚来时不会说话,脾气暴躁,如今他已经会说“你好、再见”等简单的词语了。壮壮长得比较胖,据他的父母介绍,孩子饭量非常大,尤其愿意吃大米饭,每顿饭必须吃一大碗米饭。医生介绍,这个孩子是由于大脑发育比较迟缓,不愿意说话,需要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相配合,这样可以有效地补脑,逐渐使他的语言功能得到挖掘。
  近来,记者从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获悉,连日来,心理行为科的门诊量呈现出急剧上升趋势,日均门诊量达到了60例,年龄最大的为14岁,最小的患儿仅3周岁。这些孩子集中表现为缺乏耐性、脾气暴躁,而且还经常眨眼、耸肩、抓耳挠腮,有的还表现出慢性子,经常丢三落四等症状。还有的孩子表现出孤独症的一些症状: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但是对语言理解能力比较差,听到家长或老师说的话后像没有听到一样,经常没有任何反映,饭量还比较大,非常愿意吃米饭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社会家长重视
  “问题”儿童程度提高
  随着越来越多低龄“问题”儿童的增多,哈市各大托幼机构和学校以及年轻父母对儿童心理问题逐渐重视。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是专业治疗儿童心理问题的医疗机构,从这两家医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很多的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开始重视。记者在医院遇到了刚刚出生不久的杉杉(化名),他的妈妈对记者说,“孩子最近经常哭闹不停,而且还不吃不喝的,在别的医院开了很多药物进行治疗后都不是很见效,所以就带孩子来看心理医生了。”而医生的检查结果是,由于杉杉的母亲在他出生不久就离开了杉杉,孩子现在患上了分离。
  记者在哈市各大托幼机构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各大托幼机构都配备了专职的保健医生,这些保健医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生,而是具备了一定心理知识的医生,每年哈市各大托幼机构还会积极配合医疗机构,为所在园所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免费的心理评估,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部分家长在急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行为疾病,尤其是在孩子患病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误认为这是孩子有“个性”。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孩子到底有个性还是有病———儿童心理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精力总不集中应怀疑多动症
  幼儿园大班的小强近来突然变得异常调皮,上课时总做小动作,一会儿玩玩铅笔,一会儿拽拽前面小朋友的辫子,一会儿又钻到桌子下面。小强妈妈挺纳闷:从前孩子挺乖的,性格腼腆内向,怎么突然像换了个人儿似的,变得外向活泼起来了呢?后来才知道,原来孩子患了多动症。像小强妈妈这样将孩子的病态误认为是“个性”的家长不在少数。
  据哈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专家于德澧介绍,儿童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多动症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因此许多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如果家长未认识到孩子的病态,不能对其及时引导,反而采取责备甚至是打骂的方式,那么就很可能将孩子潜在的不良情绪激化。
  语言暴力:“爸妈死了才好呢”
  今年4岁的明明(化名),每天都要午夜以后睡觉,早上10时才起床,无论其父母怎样哄劝都不管用。最让父母头疼的是明明一顿饭就要吃上两个小时左右。每天面对不听话、固执的儿子,父母逐渐失去了耐心,每当明明不听话时,父母就报以打骂。4岁的明明面对父母突如其来的改变,对父母的感觉也从开始的依赖转变为愤怒。在这位年龄仅有4岁的孩子口中,有一天突然说出:“爸妈死了才好呢!”
  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医生于德澧介绍,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于德澧讲,明明的气质评估为语言暴力型儿童,这一类儿童的症状主要是对外界的反应较强烈,没有规律性,极易造成家长的心烦意乱。而这一类儿童除了极端的语言暴力外,他们口中常说的诸如“不喜欢这个”、“不跟你好了”、“烦死了”等都属于语言暴力。
  于德澧讲,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这期间年轻的父母不仅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且食物也优先供应孩子,甚至不让孩子与他人分享,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占有欲旺盛。家长的娇宠放纵,极易导致孩子为所欲为,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
  孤独症孩子的目光总是回避别人
  在哈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记者看到,这里的孩子目光几乎从不与人接触,总是对着一些物体发呆,或者喃喃自语。据专家介绍,目前,孤独症患者已经占到该科门诊量的20%。3岁的玲玲(化名)平时很少吱声。父母发现,玲玲的听力没有问题,但对外界的事物却总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孩子说话了,也往往是一些重复性语言,或者总是自言自语。但她对动画片中不需要语言、用电波交流的“天线宝宝”却特别迷恋,看到它们非常兴奋。医生诊断,玲玲属于典型的孤独症患者。
  据介绍,孤独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国际学术界主要有四种学说:遗传、妊娠早期情绪不佳、疫苗中汞的影响、婴儿期肠道病毒感染后遗症。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主任陈彦平说,从她接诊的病例看,很大一部分孤独症患儿的母亲在妊娠早期有过情绪不佳的问题,因此,孤独症发病率的增高,可能与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有关。孤独症的治疗十分困难,目前主要以强化行为训练为主。
  恐吓教育下的分离焦虑症
  “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许多家长不会想到,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一句话,会给孩子带来难以驱除的心理阴影。
  哈市9岁的蒙蒙(化名)一直有“肚子疼”的毛病。妈妈回忆,从蒙蒙小时候起,每次要送她去幼儿园她就哭闹。后来,蒙蒙就由姥姥、姥爷带着。上学后,蒙蒙依然是死活不愿进校门。上学不久,蒙蒙就落下了“肚子疼”的毛病,经常在早晨上学前“发作”。父母领她多次去检查,终于弄明白了女儿的病因。面对心理医生,蒙蒙承认肚子疼是假的,也知道应该去上学,但这种上学前的焦虑就是难以克服。
  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主任陈彦平说,小孩子不愿离开父母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心智的成熟,应该有一定的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焦虑情绪较重的孩子一方面是先天素质、个性的因素,一方面也与家长的言行有关。当家长以“送幼儿园”相威胁管教孩子时,孩子就会将此当作一种惩罚,心理上认为去幼儿园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要反应过激、威胁恐吓,以免使一些不良行为强化成为习惯。
  孩子识字过早患上心理疾病
  哈市赵女士经常为她3岁的儿子感到骄傲,2岁后儿子在家人的指导下就开始识字,陆续认识好几百字。赵女士在亲戚朋友面前感到特有面子。可最近一段时间赵女士却感觉儿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认字”了,而且一教他认字,他就不停地挤眼、双手乱动,坐立不安。
  心理咨询师许雅滨指出,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普遍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许多家长存在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他们认为孩子识字越早越聪明,把孩子的学习看得过重、期望值过高,许多孩子被父母从幼儿园接回来后并不直接回家而是被送往各种学习班,学绘画、学钢琴等等,小小年纪背负了父母过多的期望,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学习压力过重,严重的就会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饮食障碍、情绪障碍(如恐惧、焦急、易怒等)、、多动和抽动(如挤眼等)。
  家长以打代教导致孩子爱说谎
  6岁的小华就要上学了,让孩子父母担心的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华有了眨眼睛的习惯。刚开始还以为是眼睛出了问题,小华的妈妈带他到医院看了医生,但检查一切都正常。小华还喜欢说话,坐着几分钟就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有时妈妈在看电视,身边的她仍然说个不停。更严重的是,今年开始,小华越来越喜欢说谎,一会儿说同学欺负了她,一会儿又说自己考了100分。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需要关心的要求,当孩子一次偶然的说谎或者眨眼后,家长注意了,关心了,就可能在孩子心里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一些看起来不好的习惯。许雅滨介绍说,有些家长习惯以打代教,一发现孩子说谎就是一顿痛打,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甚至会令孩子不断“改进”说谎技术来对付家长的打骂。成人要帮孩子掌握六种能力
  为了使孩子不出现精神障碍,拥有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行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专家解释,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指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根据孩子的特点,可以具体表述为以下几种能力:
  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缺乏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要奋斗的目标也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家长和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所谓“短处”产生自卑心理。
  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在遇到挫折和竞争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因此,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即使对成年人来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非易事,所以,首先要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学会倾听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流时,不注意他人的讲话或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也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去,说不出来,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大人要帮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避免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儿童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许多的烦恼和冲突,而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基础。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容易受到家长过多的呵护,导致一些儿童青少年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一个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乐”,这是我们培养儿童青少年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每个儿童青少年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即使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冲突,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
  对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态度和办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问题,这样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要讨论,要协商,要探讨,要尝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从遇到的问题中解脱出来。在解决问题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儿童青少年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就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的利益火冒三丈,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如有征兆尽快就医
  一个人如果能够很好地培养出以上几种能力,他应该可以有比较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行为。如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异常表现,要及时去看心理或精神科医生。这些异常表现诸如: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对立师长,处处违抗,难于管教;对网络或某种癖好成瘾,类似吸毒;多门主课不及格,阅读、计算困难;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无事自烦;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懒于交往,情绪低落;兴趣变淡,欲望骤减;不易入眠,多梦易醒等。
  保健小贴示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幼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实习编辑:古茜文)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相关检查:推荐用药:
调补阴阳,开窍益智。用于小儿轻...[]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求医就诊小贴士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妇产大解密
糖叔的甜蜜私厨
皮肤大件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些男性则拥有健康的身体,而有些男性……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多数人认为打鼾司空见惯,而不以为然,还有人把打鼾看成“…… []
G点位于阴,道的前壁中段,能让女人瞬间高潮。…… []
疾病的发生除了与器质性的病变,个人不良习惯有关,还与精神压力息息相关。女性压力太大容易患上慢性盆腔疼痛、乳腺疾病、同几个、经前期综合征等。如何应对学前儿童心理障碍_百度知道
如何应对学前儿童心理障碍
提问者采纳
小孩子应该要读小学了,幼儿园可以做怎么? 答: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可以去湖南长沙精神卫生中心找苏林燕医生。 问:贾老师,您好!请问患有自闭症的幼儿能入托吗?如果可以,家长、老师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答:要看幼儿园是否能接纳,如果可以接纳,家长和老师要有密切的接触和沟通,要针对孩子的缺陷进行适当的补偿,要关注孩子的具体表现,老师还要学会如何去训练、指导孩子。 问:我们大班有一位六岁半的男孩,语言发展很慢,现在还只能说五个字的句子,家长也多次到医院检查、询问,智力发展正常,早上来园喜欢哭,已持续两年多,(早上入园的那段时间,过后在幼儿园玩得比较开心。)老师对他采用了很多种方法,安慰、转移注意力、给他喜欢的东西、树立榜样等都没有作用,请问专家到底是什么原因?作为老师应怎么办? 答:要了解在医院做的是什么方面的检查,智力检查采用的哪种方法?请详细描述。 问:有一个孩子4岁了,平时上课安静不下来,总喜欢和其他孩子“撩”,老师制止后过不了多久又去“撩”其他孩子,好象有轻微暴力倾向。孩子是寄宿、父母离异,周日和妈妈外公外婆住在一起。 答: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有爱心和耐心,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他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一是可能要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另外是纯属调皮,老师要做具体的分析,如果孩子是要引起别人的关注就要引导孩子采取一些正性强化的办法,引导孩子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做对了要强化鼓励,使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这时问题行为就会减少。 问:我曾遇到一个有自闭症的孩子,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跟他玩的时候,他会一个人自言自语。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样帮助他呢? 答:发现这样的孩子首先到专业机构去确定诊断,然后进行一些训练干预,可以到广东的中山三院找邹晓滨医生。 问:您好!请问我的孩子总是不爱和人说话,而且很淘气不听家长话,怎么解决心理障碍呢? 答:最好要具体描述孩子不和哪些人说话,包括家人和亲近的人,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孩子是几岁了,不听话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出现,具体情况要做具体分析。 问:我同事的女儿6岁了,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尤其是不爱收拾自己的房间、玩具等,应该怎样引导呢? 答:一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等问题出现了再去责怪孩子,二是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做事善始善终,还要培养孩子有时间观念,家长是孩子的镜子首先要作榜样,然后去帮助和引导孩子,逐渐克服不良习惯。 问:有的孩子上课时老是啃手指,家长叮咛要给他纠正一下,问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答:咬手指本身不是一个良好的习惯,要具体了解孩子的年龄,还要了解孩子在家里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果上课的时候出现,要考虑是在什么课上出现,跟课堂的内容有无关系。有些孩子感兴趣的时候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这种情况很少。也有些孩子在不喜欢这种课程的情况下出现会比较多,再有就是孩子比较胆小,容易紧张,暂时和亲人分离产生焦虑,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以上分析仅供参考。 问:我在带班的时候,常常看到有些小朋友出现攻击性行为,通过暗示心理教育会对这位小朋友有帮助吗? 答:问题行为的出现要具体分析是发生在何时何地,周围有什么人出现的情况下,是在上课时还是下课时,出现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在上课时出现我们要采取淡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减少问题行为的出现。 问:我们幼儿园有个4岁的宝宝一到幼儿园就哭不让他妈妈走这可怎么办? 答:在送宝宝到幼儿园之前要让孩子有更多的心理准备,首先我们要带孩子参观了解幼儿园的环境,还要去面见具体的老师,另外在家里还要多举上幼儿园好处的例子,家长也可以找几个小朋友一起来模拟幼儿园的情景,让孩子从心里不惧怕幼儿园的环境。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先让孩子每天试上一个小时,然后逐渐去适应延长幼儿园的时间。一但孩子适应下来,不管时间的长短,一定要去表扬和鼓励孩子。这里需要告诫家长,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带有自己的情绪化,要坚持到底。 问:我家姑娘今年6岁,她老说我们偏妹妹,忽视了她,可是我们做家长的并不是这样的,如何才能让她觉得我们做家长的一视同仁、不偏不向呢? 答:要了解妹妹比她小几岁,现实的问题是有了妹妹后对她的爱一分为二了,孩子要逐渐去接纳妹妹,另外家长应在妹妹面前多让姐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多给她一些成就感,让她给妹妹做出榜样,提高她的自信心,千万不要一味地怪责孩子,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让着妹妹,在批评姐姐时最好不在妹妹面前。 问:贾主任您好:请问,学前儿童的兴趣如何去培养或选择?如果孩子某方面表现突出,但他的专注程度很差,该怎么办? 答:兴趣和爱好要从小培养,学前儿童要更注重在群体中、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去培养,同时要挖掘孩子某方面的潜力,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要有感兴趣的东西去吸引孩子,多给孩子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增强他的自信心。 问:贾教授请问,怎样才能使孩子可以自己主动学习? 答:首先要培养兴趣,孩子在兴趣的养成过程中得到一种快乐和满足,同时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激发孩子的主动学习精神,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要有一个过程。 问:孩子总是跟老师作对,家长也很反映孩子在家也不听话,老是我行我素,不理会别人说话,怎么处理好这种关系,有没有好的教育方法? 答: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具体年龄,每次和老师作对是否有原因?具体情况还要做分析,另外要考虑是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还是他的个性行为问题,还要具体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情况。 问:我们幼儿园有个幼儿入园后从来都没和老师打过招呼,不和小朋友接触,老师让做什么也不跟着做,给老师的感觉好象紧张似的,老师也没有什么办法,请您帮助解决,谢谢! 答:要了解如果不在幼儿园的环境下是否和小朋友接触,对于有些胆小、紧张、容易焦虑的孩子到陌生的环境很难适应,我们不要一位去牵求孩子一定要和老师打招呼,而是希望老师对这样个别的孩子能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想办法主动去接近孩子,不要让孩子有恐惧感,当老师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时孩子问题可能就会得到解决。 问:我班上有个宝宝已经5岁了,很活泼可爱,可他总是不喜欢在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小朋友的集体节目他不去参加,说是害羞该怎样去引导他呢? 答:首先不要让孩子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可以先以两三个孩子为主,去启发和帮助孩子。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给予鼓励和表扬,先不要急于让孩子展示他的才华,应该让他为小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给小朋友发碗、发筷子等。先让他去为小朋友服务,提高他的自信,逐渐再去让他表演。 问:5岁的孩子,我该放手让她学会独自面对所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吗?因为他依赖心很强。 答:5岁先应该培养孩子独立就餐、穿脱衣服、大小便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的能力,逐渐把这些能力延伸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孩子还没有学会独立之前家长要辅助孩子完成决不能代替孩子。 问:贾主任您好:现今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过于溺爱,在园的良好习惯很少,并且在园的好习惯回家就反复了,怎么办? 答:首先不要让孩子养成两面性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是一种情况,回到家里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做为孩子的父母,每天都应该与幼儿园的老师交流,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另外,在家里,父母的教育方法在孩子面前应该是一致的,不要让孩子钻空子,还要提醒家长: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父母要做到。 问:请问什么是孤独症? 答: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幼儿早期的精神疾患,他的主要表现为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孩子,有些孩子尽管有了语言但往往是自言自语,模仿重复语言,大部分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存在着障碍,还有些孩子不喜欢和小朋友交往,不会与小朋友发展友谊,他们往往进入到群体环境中则很快显现出来,跑到一边一个人独自玩,很难参加到集体环境中,有些孩子还存在有一些刻板、重复的动作,他们对玩具的兴趣比同龄的孩子明显狭窄,也有部分孩子伴有智力发育落后。 问:我园有个别的宝宝当着众多小朋友面说话时总是咬手指,请问这是不是胆小的表现,还是心理有毛病? 答:可能是因为孩子胆小、紧张,尽量避免让孩子在众多孩子面前讲话,而是要慢慢的逐渐的去培养这种能力,开始应该是两三个或三五个小朋友在一起时,而且所说的内容是孩子非常了解和掌握的东西,以后慢慢增加小朋友的人数。 问:孩子是不是应该从小培养一些特长呢?我现在很矛盾,6岁的女儿是让她学呢,还是让她尽情地玩,不给她增加负担,因为上特长班会占用她玩的时间,还有就是学什么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呢? 答:培养孩子的特长首先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孩子不是把它当作一种负担,而是在学之中得到一些快乐,培养孩子的特长,开始阶段不是考验孩子,而是考验家长,家长要能坚持,尤其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带着孩子一起去努力克服。要在培养特长的过程当中,培养孩子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问:我们幼儿园有个刚刚插班进来的宝宝总是不能和其他的宝宝相处融洽,而且总是一个人玩自己的东西,很少和大家一起玩,别的宝宝主动找他玩也不怎么理,这样的孩子我能判断他患有孤独症吗?我们该怎样去帮助他? 答:不能只有一种情况就去诊断孩子患有孤独症,尤其对刚刚插班进来的孩子,他还不能适应班上的生活和环境,短时间内不能就凭表面现象就做出决定,要观察孩子的适应行为情况。 问:贾主任您好!我的女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已6岁了吃饭老是慢吞吞的,在家吃饭时老是要人喂,如果不喂她她自巳吃的话最快也要1个小时左右,该怎样培养她快一点呢? 答:需要提出的是你的女儿只有吃饭慢吗,还是其他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再有你们是否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是否有时间概念,6岁的孩子吃饭不应该再去喂,你可以给她一定的宽容度,但不能怕她饿着就一位的去延长时间,不管干什么只要孩子会的,能干的事情就要让她独立完成,同时还要设定时间。 问:孩子在受到批评或打击后自己打自己,而且会有攻击行为,失败后自虐,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请具体描述孩子的年龄,出现问题行为的地点,和谁在一起的时候,以及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才有自伤攻击行为,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问:贾教授您好:有的幼儿有吮吸手指的习惯,且是“如饥似渴”的状态,我们也查阅了相关的心理学资料,认为是缺少母爱的一种表现或者是精神心理学理论中的口欲期的表现,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方法,但是收效甚微,请专家给予解答。谢谢! 答:有吮吸手指的习惯一种可能是不良习惯,另外还有可能是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再则可能是缺少父母的关爱,以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寄托,以上三种情况仅供参考。 问:针对逆反心理极强的而且个性也很强的孩子要怎么样和他相处呢?还有这个孩子总不能容得别人比她强、比她好,要怎么办呢? 答: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我们不要一味地总去关注她的强项,要多给她一些困难和挫折,同时在克服困难和挫折时老师和家长要辅助孩子一同去逾越,另外要注意不要总在别人面前去夸耀和表扬,每个孩子都不是方方面面都很优秀,要让孩子多虚心向别人学习,培养孩子谦虚谨慎、开朗宽容别人的性格。 问:我们园里有一个5岁的孩子不喜欢跟人交流,而总是喊叫,老师问什么问题他都不回答,且不喜欢吃细粮和菜,只喜欢吃粗粮,吃饭前总要先闻一闻然后选择吃或不吃,只喜欢红色,老师只要穿红衣服这个孩子就喜欢,否则拒绝来往,请问教授对于如此特殊的情况,,我们幼儿园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和引导? 答:建议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同时要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情况,是否有上述相同的问题。 问:我朋友有个6岁的小孩总喜欢打架,怎么教都不听,他父母很急!这是不是多动症?怎么解决? 答:要分析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要了解当时孩子所处的环境,还要了解周围小朋友对孩子的态度,不能仅评上述情况就判断是不是多动症。 问: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我也知道多鼓励、多表扬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可是,有时她做的不是很好,我能够对她说:不错、真棒之类的话吗?做的不好也表扬会不会误导她呢? 答:孩子做错的时候为什么要说"真棒"之类的话,做的不好为什么也要表扬?建议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要学会跟孩子沟通,交朋友。 问:我园有的宝宝平时表现地过于谦让和过于有礼貌了,表现不出3到6岁孩子们应该有的那份天真,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请具体描述宝宝的情况,另外要参考在家里的表现,是不是幼儿园的环境孩子还不太适应。 问:教授您好!请问怎样对待孩子的经常性说谎呢?幼儿园老师该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 答:要具体了解说谎的原因,更要知道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孩子说谎时家长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说谎的态度,对孩子说谎的态度是否一致。 问:教授辛苦了,我们园里有一个6岁的孩子,只认字,不管老师怎么教,他都不会写,而且说话经常含糊其词,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老师平时只能通过孩子的眼神判断他要做什么,据家长说孩子出现这个情况已经陆陆续续有四年了,家长也很困惑,不知道怎么办,幼儿园也只能很费力地一对一教学,请问我们要怎么办? 答:建议父母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可以去哈尔滨医大二院找相关的医生. 问:教授您好:我们班有一个新入园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对周围一切事物充满质疑或是眼神里表现出恐惧,老师和小朋友对她的关爱根本就不接受,独自游戏,老师试图让其他小朋友与她接近,她一个人就从活动区走开了,又开始了独自游戏。我们对这样的孩子也进行了家访工作。收效甚微,家长反应来园之前该孩子见到其他幼儿就哭,不愿意接近。但是现在愿意上幼儿园,老师不知道应采取什么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个幼儿有什么特殊的心理疾患么? 答:首先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否也觉得孩子在此方面有问题,要了解在家里是否与其他小朋友有互动,如果也很少或没有,我们建议家长去看心理医生。 问:应该让孩子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好还是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玩好呢? 答:首先要保证孩子和同龄小朋友的互动,沟通和交流。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心理障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孤独的小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