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通信类硕士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2013年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简章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 一、招收学科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二、合作导师及研究方向
&&& (一)合作导师:杨震
&&& 主要研究方向:语音信号与信息处理(稀疏信号和压缩感知、语音编码、识别、增强、VoIP等)、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技术(认知无线电、无线传感网和物联网、网络编码、混杂信息融合等)。
&&&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参加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研项目等。主要涉及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基于压缩感知CS理论的语音处理技术等。
&&& 招收人数: 2人
&&& 联系方式: / 025-
&&& 导师介绍:杨震,男,196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南京邮电大学校长。
&&& 1983年、1988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年赴联邦德国Bremen大学、2003年赴美国Maryland 大学进修。2000年4月任南京邮电学院信息工程系副主任,2001年12月任南京邮电学院副院长,2006年6月任南京邮电大学校长。
&&& 目前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和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委委员;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宽带无线通信及传感网”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宽带无线通信及显示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亚太通信会议APCC执行委员会副主席;《EURASIP Journal on Advances in Signal Processing》Guest Editor;《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等杂志编委,《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和《数据采集与处理》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江苏省通信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科协常委;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苏省‘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高等学校软件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 长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理论与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课题、国家“863”重点课题和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校级和合作科研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 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新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先进学会工作者”等称号。
&&& (二)合作导师:朱洪波
&&& 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技术;泛在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技术。
&&&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主要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泛在网络下多终端协同的网络控制平台及其关键技术”和江苏973项目“下一代网络技术”,承担部分关键内容的研究任务。
&&& 招收人数:4人
&&& 联系方式: zhb@/025-
&&& 导师介绍:朱洪波,男,1956年2月出生,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物联网研究院院长,物联网科技园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 目前兼任的主要学术工作包括:江苏省“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ITU-R)第三研究组(SG3)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子学报》编委,《通信学报》编委,《电波科学学报》编委,《微波学报》编委;《南京邮电大学学报》副主任编委;江苏省电子学会电子与信息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通信学会无线通信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市测试计量学会副理事长。
&&& 长期从事通信工程,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技术,泛在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等主要学术研究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100余篇被SCI/EI收录;主编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主持或合作主持并完成了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正在主持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防预研、工信部、江苏省、海南省、教育部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科研项目。
&&& (三)合作导师:董育宁
&&& 主要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多媒体通信 &
&&&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移动多媒体Mesh网络体系架构和认知QoS路由理论和方法”相关研究工作。
&&& 招收人数:1人
&&& 联系方式: dongyn@/025-
&&& 导师介绍:董育宁,男,1955年6月出生,1988年于东南大学无线电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于英国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计算机系获理学M.Phil学位。1992年-1993年年在英国Imperial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做访问学者(获英国British Council Postdoctoral Fellowship资助),1993年-1995年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做博士后研究人员,1995年-1998年年在英国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和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做研究员。现为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Member,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长期从事多媒体通信、无线通信网络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英国EPSRC项目、美国和英国的博士后基金项目;主持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部、工信部和其他项目二十余项。目前的在研项目有:“移动多媒体Mesh网络体系架构和认知QoS路由理论和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Mesh的异构无线宽带网络实时多媒体通信QoS保障系统框架和关键技术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多项其他项目。近十年来在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Journal of Mathematical Imaging and Vision,《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仪器仪表学报》、WCNC2007等国际和全国权威学术期刊和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60余篇。曾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2)和邮电部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3)等称号。先后被收入美国Marquis 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世界名人录(),美国Marquis Who’s Who in Asia亚洲名人录(2006),美国ABI (Americ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 Great Minds of the 21st Century世界名人录(2005),英国剑桥IBC(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re) Outstanding Scientists of the 21st Century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IBC 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Biography世界名人录()。
&&& (四)合作导师:李海波
&&& 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体技术
&&&&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社交信号处理(Social Signal Processing),研究的重点是人机交互的社交信号分析与综合。
&&& 招收人数: 2人
&&& 联系方式:
&&& 导师介绍:李海波,男,1965年10月出生,博士。“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江苏特聘教授。1993年至1996年,瑞典Link&ping大学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1997年至1998年,瑞典瑞典Link&ping大学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1999年至今,瑞典Ume&大学国家终身教授,2012年瑞典皇家理工大学(KTH)终身首席教授。
&&& (五)合作导师:陈如山
&&& 主要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快速算法 &
&&&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参加国防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等。主要涉及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技术等。
&&& 招收人数:1-2人
&&& 联系方式:
&&& 导师介绍:陈如山,男,1965年4月生,江苏泰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至1999年香港城市大学工作,并获博士学位;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电子科学与技术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香港城市大学兼职高级研究员、江苏省电子学会天线与微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主要成果包括在电磁脉冲与瞬态电磁场,电磁兼容与雷达隐身技术,计算电磁学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等方面发表论文160多篇,SCI收录的论文140篇。在IEEE和IEE杂志上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方法,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根据科学引文索引(SCI)不完全统计,国际核心期刊的论文已被引用超过100次,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较大的影响。获2000年度工程类SCI收录论文全国第一名, 2004年度电子类SCI收录论文全国第一名,此外还获得过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主持和参加了十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其中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验收时被评为特优,主持一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验收时被评为特优。此外还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国防工办科技进步一等奖,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次。将理论研究成果转为应用,申请多项专利,目前已获得国防发明专利四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八项。2001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2年被推选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2008年被批准成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2009年被批准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电子科学与技术组”成员。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60名,其中2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4人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验收时被评为特优,一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验收时被评为特优。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天线与微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电磁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国防科工委党风廉政特约监督员,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评审成员。
&&& (六)合作导师:诸葛海
&&& 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物理社会智能Cyber-Physical-Social Intelligence
&&&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信息物理社会智能的多学科研究,主要涉及: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包括:计算模型、人工智能、数据库、语义万维网等)、社会网络、认知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哲学等,此外还涉及软件系统开发。
&&& 招收人数: 2人
联系方式:haizg@
导师介绍:
&&& *&知识网格研究的先驱,信息物理社会研究的倡导者。
&&& * 最权威的国际计算机学术组织ACM杰出科学家。
&&& *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 (七)合作导师:岳东
&&& 主要研究方向:信息获取与控制。
&&&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从事网络化控制,大数据处理与智能电网的研究。
&&& 招收人数:4人
&&& 联系方式:yued
&&& 导师介绍:岳东,男,1964年6月出生,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5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至今先后赴香港大学、韩国浦项工业大学、日本青山大学、澳大利亚中昆士兰大学、英国布鲁奈尔大学、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和英国格拉摩根大学进行讲学或访问研究。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与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与五年建设优秀人才奖获得者。IEEE Senior Member,国际刊物Int.J.Systems Science的Associate Editor,Members of IEEE CSS Conference Editorial Board,Associate Editor,J.Mathematical Contro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编委,Int. J. Systems,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编委,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以来,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基础,面向国际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在网络化控制、多智能体系统、物联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同时,进行物联网环境下复杂系统监测与调控以及工业自动化装备的创新研究和工程化开发,研发了多个国际、国内领先的系统,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一)、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二)。授权专利15项(发明专利5项)。发表80余篇SCI收录论文,被国际学者他引1000余次(SCI数据库)。单篇国际学者他引超250次(SCI数据库)的论文2篇,均进入ESI千分之一。H指数26。研究成果被大段写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IEEE工业电子主编IEEE Fellow M.Y Chow教授在IEEE Trans Industrial Electronics(影响因子4.678)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Hespanha等教授在IEEE Proceedings(影响因子4.878)分别发表的长篇综述中,研究成果被写入中国科协“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目前研究方向:网络化控制、智能电网、物联网与CPS、煤矿信息化与远程监控以及工业自动化装备等。
&&& (八)合作导师:宋荣方
&&& 主要研究方向:宽带无线通信。
&&&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主要研究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多用户MIMO和网络MIMO技术、异构蜂窝网干扰管理技术、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和信道信息反馈技术、干扰对齐技术及其在蜂窝网和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应用技术以及基于博弈论和机器学习的无线资源分配技术。
&&& 招收人数:2人
&&& 联系方式:
&&& 导师介绍:宋荣方,男,1964年生,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984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年在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数字与移动通信研究组进行合作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作为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IEE Electronics Letters, 电子学报,ICC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2项,主持完成了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在CDMA系统中空间-时间-扩频码信息综合处理、码片波形优化设计、系统性能分析、OFDM系统中抗载频偏移技术、自适应MIMO技术和压缩感知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方面获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 (九)合作导师:孙力娟
&&& 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
&&&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基于在研的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部分关键内容的研究。
&&& 招收人数:1人
&&& 联系方式:
&&& 导师介绍:孙力娟,女,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江苏省无线传感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并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委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机与通信专委会主任。
198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本科专业,1988年以来先后在南京邮电大学获得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学位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副组长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SCI/EI收录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编写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得包括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在内荣誉多项。
&&& 三、招收条件
&&& 凡近五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原则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人员均可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外籍科技人员、留学回国人员从优录用。
&&& 在职人员不得申请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具有博士学位能够脱产的在职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后,也可以申请进站。
&&& 委托代培、定向培养博士和在职人员、现役军人,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须征得有关单位同意。
&&& 为鼓励人才交流,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我校博士毕业生不得申请进我校同一级学科做博士后。
&&& 四、申请材料
&&& (一)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需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 注册后从“办事者进入”窗口进入后,填写有关博士后申请信息,并提交申请,按办公系统要求下载打印相关申请材料,并按要求向我校提交以下书面申请材料(统一使用A4纸,申请材料恕不退还):
&&& 1. 《博士后申请表》、《专家推荐信》(由两位博士生导师提供)、《博士后进站审核表》、《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等一式4份(从“中国博士后网”下载,需在相关栏目加盖公章);
&&& 2. 博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一式4份;
&&& 3. 博士论文、公开发表的两篇学术代表作1份;
&&& 4. 身份证复印件一式4份(已婚者需提供夫妻双方身份证、结婚证、独生子女证复印件);
&&& 注:具体填报的材料要求以“全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中的为准。提供的材料需按上述顺序列出材料清单并整理整齐。
&&& (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博士和在职人员、现役军人,须提供委托培养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原工作单位人事部门或所在部队师以上干部部门出具的同意全脱产做博士后的书面证明材料一式4份,并写明出站后“是否可自主选择工作”(单位领导签字、单位盖章方可有效)。
&&& (三)留学博士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或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户口注销证明(出国前已注销户口者提供);在国外获长期居留证的博士,需提交该证件的复印件;
&&& (四)辞职人员须提供原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辞职的证明或原单位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的《辞职证明书》(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的京外事业单位,可由当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
&&& (五)转业(复员)军人须提供军官转业证(复员证),或是原军队单位师以上干部部门出具的同意转业(复员)的证明,或是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的转业(复员)批函;
&&&& && 五、申请程序
&&& (一)博士后申请者首先进行网上申请,然后将申请材料直接递交南京邮电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由学校博管办负责转给博士后导师所在院系,也可直接与博士后导师联系并递交申请材料。
&&& (二)各博士后导师所在单位经审查、面试考核确定博士后候选人后,将申请材料上报学校博管办。
&&& (三)经学校主管领导审批,并报江苏省人事厅审批后,由学校发出进站通知书。
&&& (四)被录取的博士后必须按期进站报到。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一周向我站请假。未经请假,无故逾期两周,将取消进站资格。
&&& 六、几点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
&&& (一)进站时未拿到博士学位证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在进站半年后交博士后导师所在单位核查博士学位证书。如此时仍未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将由所在单位给予退站处理。
&&& (二)以单位外派培训身份出国学习的人员不属于留学人员,在国外学习期间转读学位,若未经派出单位同意,申请回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按留学人员身份对待。
&&& (三)留学人员回国后,若已由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或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留学生处重新安排工作或已回单位报到的,不能以留学人员身份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七、联系方式
&&& 联系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 联 系 人:谢秋丽
&&& 联系电话:025-
&&& 传&&& 真:025-
&&& E - mail:xieql@
&&& 通讯地址:南京市仙林亚东新城区文苑路9号
&&& 邮 &&&编:210023南邮考研有关问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6页免费16页免费29页免费4页免费3页免费 7页免费23页2下载券5页免费11页1下载券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6页免费68页2下载券5页1下载券5页免费31页免费
南邮考研有关问答|南​邮​考​研​一​些​问​题​集​,​参​考​用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全国排名大概多少位?历年考研初试线是多少?复试线呢?_百度知道
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全国排名大概多少位?历年考研初试线是多少?复试线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比南邮的怎么样?这两个学校哪个更好一些?就业率更高一些?
提问者采纳
明显是南邮嘛,南航在飞行器、军工上有优势。南邮是专业性学校,就业也相当不错,而且薪水也可观,一般都在通信领域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南京邮电大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南邮的通信工程好吗 国内通信工程考研考最好的学校是什么。通行工程研究生毕业了在上海哪里工作会比较好?_百度知道
南邮的通信工程好吗 国内通信工程考研考最好的学校是什么。通行工程研究生毕业了在上海哪里工作会比较好?
1)研究生阶段已经不是通信工程专业了,通常分为: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南邮是原邮电部直属通信类高校,还不错3)在通信领域,西电、清华、北交大、东南大学、天大、上海交大、北邮、西南交大、西安交大、中科大、哈工大、北航、北理工都有各自的专业优势,谈不上最好4)在上海可以在运营商、制造商、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铁路、电力、民航、公安。军队等工作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的那个电子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等都不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是最好的
分也比较高
南邮在通信方面算是不错的了
国内通信类高校第一梯队:清华,北邮,东南,成电。国内工科院校排名靠前的,电子通信类都不会差,但是术业有专攻,只不过这四所尤为突出。将这四所高校划为第一梯队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上层领导者的影响力。清华牛志升等,北邮张平,东南尤肖虎,成电李少谦。这几位大教授分管着国内的863(100W以上,但是通信类的863几乎都是300W以上或者更高)、重大专项(1000W以上)的项目申报、审核以及验收。近些年来的支撑计划,863计划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几乎被这四所高校瓜分。其余学校也有课题很多参与到这些大项目中,但是没有或者很少有课题组具备实力牵头400W以上经费的项目。清华大学:没有多说的必要了,一直是王者,从未被改变。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每年的科研经费始终是第一。信息类学科的第一所国家实验室(筹)的所在地。通信,信号,微波,电路,信息安全,微电子等等学科的实力都是国内翘楚,没有软肋。只要觉得自己考得上,就可以闭着眼睛冲刺不用担心学校或者专业的问题了。但是进去了以后科研需要抓抓紧,近些年来清华有个别老板的科研态度有待讨论,毕竟靠着清华的牌子,项目不做,打个过场,验收的时候也能过得去。北邮:通信类老牌名校,工信部、科技部、各大运营商的人脉广,影响力大。有兴趣考北邮的同学,专业上还是尽可能的选择通信或者信号类,毕竟这是北邮的立足之本。科研方面在这里我想多说两句。北邮通信类专业的MAC层及上层的科研实力非常强并且有较多的积累,对于有志于从事通信网络方面研究的同学可以选择该校相应的课题组,在移动通信与工程硬件类的研究方向上,北邮的实力也是非常强的,当家大老板张平当年在做B3G时是专家组的二当家,并且他们自己的仪器公司做的也非常之好,如果不做网络层,去北邮进行工程类学习也是很好的选择。东南:无线通信方向的翘楚,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筹)的所在地。无线通信物理层以及微波领域各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老板尤肖虎是国内移动通信领域的大当家,实验室在无线通信物理层方面的积累在国内始终是佼佼者,硬件工程实力也是非常好的(3G 与FuTure TDD的系统整合与联调均由东南负责)。相对于无线通信,东南在微波方面的实力是要更胜一筹的,微波大老板洪伟目前是国内天线、微波芯片、计算电磁学方面的领军人物;二老板崔铁军所从事的微波左手媒质方向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准。所以有志向来东南的同学,这通信与微波两个大方向个人非常推荐。成电:原本是由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有线电系与部分无线电系拆分后成立的,也是老牌名校,大名鼎鼎的天线之父林为干老爷子就是该校的元老级人物,很多院校的大牛都算是他的徒孙,再加上这些年来李少谦大老板在业界的地位,发展速度飞快,并且专业实力较为均衡,拥有包括抗干扰在内多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科研平台,是个很好的去处。
除了以上四所外,有所学校需要提一下:西电西电这些年来在业界的地位确实比之前有些下滑,但是其学科实力仍然健在,很多前沿课题像compressive sensing等,西电的进度在国内都比较领先,但是西电课题组所主持的大项目越来越少,我想与其在军工领域的项目占据了大部分课题租的精力有关吧。在这里我想给有志向考西电的同学提一个醒,西电是本学科的实力院校,但是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学生的就业资源,尤其是硕士生的就业资源相对于其余几所学校要吃亏一些。所以,如果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去西电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想仅仅是想硕士毕业找一个好工作,还是需要慎重考虑一下。
第二梯队:华科,上交,浙大,中科。都有各自的子学科优势,近些年来在跨校跨企业的大项目中,这些学校的课题组还是可以分到一杯羹的,比如在FuTure中,上交与中科就分别负责TDD与FDD的某一单向链路。我在三年科研生活中遇到过许多这四所学校保过来的师弟师妹们与一些博士,科班素质都可以,所以我想在大环境以及教育方面这四所学校都是出类拔萃的,再加上综合实力毫无疑问超过第一梯队中除清华外的三所,对于将目标定位于就业的同学,是非常合适的选择。航天类,军工类,交通类院校:国防科大,北理工,南理工,北交,北航,南航等等。这些学校的很多项目大多数来源于国防科工委、航天科工委、铁道部等等,水比较深,涉密多,实力不俗,但很难去比对。假如以后从事涉密项目的话,会很大程度上限制海外深造的机会,这点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其余还有一些很不错的院校,本人没有接触过,就不便评论了。最后想要说的是,每一位志在硕士深造的同学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最理想的院校与实验室,但是真的没有必要去彼此争论孰强孰弱,现在的科研环境其实很和谐,大家都是在处朋友,拉关系,有项目一起申一起搞,而不是为了什么专业排名骂的你死我活一肚子火。说的难听点,现在论坛里大谈排名高谈阔论的人一点科研经历都没有甚至很多连自己考得上考不上都不知道,有那打嘴仗的时间为什么不去看看专业课呢?等进入了比较好的平台,比较好的课题组之后,通过几年的学习,自然就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对这个自己与学科的种种去分析总结。
通信工程考研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