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向a L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Y气...

当前位置:
>>>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
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Z
题型:不定项选择题难度:中档来源:0119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主要考查你对&&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温度、压强、浓度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质量分数也就随着改变,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以上过程可归纳如下:&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当与化学平衡体系有天的外界条件改变以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建立对于可逆反应,不管从正反应开始(只投入反应物),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投入生成物),或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同时投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达到的状态。当相等时,单位时间内同一物质消耗与生成的量完全相等,因而各物质的浓度和百分含量保持一定,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构成化学平衡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反应物和所有的生成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动: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3)等:。(4)定:各组分的浓度及百分含量保持一定。 (5)变: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使时,平衡便会发生移动而使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发生变化,直至建立新的平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指的是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反应类型分析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q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是否达到平衡。
发现相似题
与“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172721344270417374569214644107761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2014届高三1月限时训练化学试题&&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高三化学2014.1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Na23Mg24Al27Fe56Cu64Ba137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1-5小题每题2分,6-17小题每题3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食品添加剂均属于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城市机动车成为PM2.5(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有毒、有害)主要源头,必须加以控制2.136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36C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A.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6个中子B.与金刚石、石墨、C60等互为同素异形体C.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D.碳的一种核素,与126C互为同位素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C.用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配制亚硫酸钠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D.一定条件下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其△S>0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往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验证SO2的还原性B.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C.用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氯气D.在溴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以萃取其中的溴、碘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与氯气、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生成不同氯化物B.钠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形式为NaCl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气体为氯气,溶液pH变大D.加热灼烧可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6.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B.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2倍C.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D.pH=7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7.下列变化的实质相似的是①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均减小②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溴水褪色③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④常温下浓硫酸用铁的容器存放、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木炭反应⑤浓硫酸能在白纸上写字,氢氟酸能在玻璃上刻字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只有②③④B.只有④⑥C.只有③④⑤⑥D.全部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苯和乙烯都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乙烯、氯乙烯都能发生加聚反应,人们可用它们制食品包装袋C.用饱和Na2CO3溶液能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并分离提纯乙酸乙酯D.油脂和纤维素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9.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B.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C.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中共价键数目为6D.1L0.2mol.L-1CH3COONa溶液与1L0.1mol.L-1CH3COONa溶液相比,CH3COO-数目之比为2:110.下列表示或说法正确的是A.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的反应为:2Fe3++2I-===2Fe2++I2B.在氨水中通入过量SO2的反应为:2NH3?H2O+SO2===2NH4++SO32-+H2OC.将足量CO2通入含Cl-、CO32-、NO3-、NH4+的溶液中无明显现象D.碱性溶液中,Na+、Ba2+、ClO-、SO32-可以大量共存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B.钢铁设备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以防止钢铁腐蚀C.氮的固定只有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才能实现D.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12.在浓盐酸中亚砷酸(H3AsO3)与氯化锡(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62-+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①砷与锡都属于同主族的金属元素②氧化剂是H3AsO3 ③还原性:Cl->As ④每生成0.1molAs,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0.3mol ⑤M为OH- A.①③⑤B.①②④⑤C.②④D.①③13.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的△H>0B.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C.图③装置可以用来除去SO2中的HClD.图④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14.科学家R.Tatapudi等人首先使用在空气中电解水(酸性条件下)的方法在阳极制得臭氧,阴极制得过氧化氢。电解总方程式为:山东中学联盟3H2O+3O23H2O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产物在应用中都只能作为氧化剂B.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pH不变C.每生成1molO3转移电子数为3molD.阳极的反应:3H2O-6e-=O3+6H+15.图中a、b、c、d、e、f表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短周期元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b、c的简单离子中,c的离子半径最小B.c、d、f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发生反应C.e的氢化物比f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高D.a、e可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温结构陶瓷16.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标志着反应已经达到平衡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平衡后向该容器中充入1molHe,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平衡后再加入1molX气体,平衡右移,平衡常数增大17.一定温度下,下列关于Na2CO3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B.Na2CO3溶液中:c(OH-)=c(HCO3-)+2c(H2CO3)+c(H+)C.加入少量NaOH固体,水解平衡左移,溶液pH增大D.稀释该溶液,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少,KW减少高三化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18.(10分)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种强酸。请根据三者与金属铜的反应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向浸泡铜片的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铜片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如右图所示,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①B中的实验现象为。②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③若将如右装置连接在上述装置B之后,其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填序号)。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强于SO2的现象是E中蓝色溶液褪色b.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c.为了验证D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d.为了验证D中FeCl3完全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3)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此装置的明显缺陷是。②若将过量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反应完全停止时,共收集到的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反应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为(填序号)。A.0.1molB.0.15molC.0.2molD.0.25mol19.(12分)A、B、C、D、E、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1)若A、D、F都是非金属单质,且A、D为短周期同主族元素,A、F所含元素同周期,单质D用途有(写一种)。(2)若A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3)若B、C、F都是气态单质,且B黄绿色、有毒,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反应②需要放电条件才能发生,A、D相遇有白烟生成,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检验“白烟”物质中的阳离子的方法是:收集白烟于试管中,。(4)若A、D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已知F为一种含氧酸且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生成有颜色气体,则该有色气体在冷的条件下颜色变浅的原因;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20.(8分)抗氧剂亚硫酸钠可利用硫酸工业的炉气和尾气与纯碱反应来制取,生产流程如下图:己知:①炉气、尾气中均含有SO2、水蒸气等;②“混合反应”中还溶解有少量Fe2O3、MgO等矿尘。(1)“混合反应”中纯碱(Na2CO3)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2)用NaOH“除杂”时,主要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任写一个)。(3)通过“操作I”可以得到亚硫酸钠晶体,其操作过程包括:加热蒸发浓缩、(写出主要步骤名称)及洗涤、干燥。(4)硫酸生产中炉气转化反应为:2SO2(g)+O2(g)2SO3(g)。研究发现,SO3的体积分数(SO3%)随温度(T)的变化如曲线I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曲线I上A、C两点反应速率的关系是:υA>υCC.反应达到B点时,2υ正(O2)=υ逆(SO3)D.已知V2O5的催化效果比Fe2O3好,若I表示用V2O5催化剂的曲线,则II是Fe2O3作催化剂的曲线21.(16分)现代工业将煤炭气化后,既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CO、SO2等的排放,又可以制成许多清洁能源、扩大水煤气的广泛用途。(1)已知:①2C(s)+O2(g)=2CO(g)△H1=-221.0kJ.mol-1;②2H2(g)+O2(g)=2H2O(g)△H2=-483.6kJ.mol-1则反应C(s)+H2O(g)=CO(g)+H2(g);△H=____。(2)工业上有一种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1现将6.0molCO2和8.0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实线)。①下列时间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是______(填序号),A.0~1minB.1~3minC.3~8minD.8~11min其速率是:υ(H2)=_________。②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③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___________,曲线I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_____________。(3)某研究所组装的CH3OH―O2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 , 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以此电池做电源,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装置右图所示)的过程中,发现溶液逐渐变浑浊并有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用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22.(8分)在调水工程中,沿途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是造成水质恶化的最大隐患。检测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大量Mg2+、Al3+、Fe3+、Ag+、Ba2+等离子。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废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一种阴离子是(填序号);A.SOB.NOC.ClD.CO(2)为检测废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需将其从废水样品中分离出来。①首先向废水中加入足量的试剂,铝元素发生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②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足量CO2,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3)今要回收金属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文字叙述,或写出有关主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4)右图为某温度下,Fe(OH)3(s)、Mg(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的pH,金属阳离子浓度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该温度下,溶度积常数的关系为:Ksp[Fe(OH)3]____Ksp[Mg(OH)2](填“>”、“=”、“<”);如果在新生成的Mg(OH)2浊液中滴入足量的Fe3+,振荡后,白色沉淀会全部转化为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加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实验选用细铜丝、98.3%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浸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材料一:小组交流摘录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的铜丝变黑,表面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的无水CuSO4。学生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与硫发生了...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搜资料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向A和B中都充入2molX和2molY,起始时VA=0.8aL,VB=aL..
如图所示,向A和B中都充入2mol X和2molY,起始时VA=0.8aL,VB=aL,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列反应X(g)+Y(g)?2Z(g)+W(g)△H<0,达到平衡时,VA=0.9aL,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容器中达到平衡的时间A<B
B.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25%,且比B容器中X的转化率小
C.打开K一段时间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为0.8a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
D.打开K达到新平衡后,升高B容器温度,A容器体积一定减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向A和B中都充入2molX和2molY,起始时VA=0.8aL,VB=aL..”主要考查你对&&勒夏特列原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又叫平衡移动原理。& 适用范围:平衡移动原理适用于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动态平衡。 注意事项: (1)平衡向“减弱”外界条件变化的方向移动,但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2)增大并不意味着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有时才可以肯定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一定提高,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也并不一定增大(因为反应物或反应混合物的总量增大了),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4)存在平衡且平衡发生移动时才能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思路: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向A和B中都充入2molX和2molY,起始时VA=0.8aL,VB=aL..”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45672109602246984217202210795216474高中化学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如图,容器A左侧是可平行移动的活塞。向A中充入1molX的1molY,向B中充入2molX和2molY,起始时A、B的体积都等于a L。在相同温度、外界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各自反应:X (g)+ Y(g) Z(g)+2W(g)。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1.2 a 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v(B)>v(A)
B.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 20%
C.平衡时的压强:PB=2PA
D.若打开K,则达到新的化学平衡时,A的体积为2.6a L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试题答案和解析,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搜索功能。百万题库任你搜索。搜索成功率80%福建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题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作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Mg-24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能、核能都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B.把煤转化为液态燃料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使用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反应速率增大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3.SO2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能导电,则SO2属于A.强电解质B.弱电解质C.非电解质D.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4.对于3Fe(s)+4H2O(g)Fe3O4(s)+4H2(g)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A.K= B.K=C.K=D.K=5.反应CO+H2O(g)CO2+H2在700℃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化学平衡常数K发生变化的是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B.将反应温度升高至900℃C.添加催化剂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6.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2H2OH3O++OH-B.H2SH++HS-C.NaHCO3Na++HCO3-D.HCO3-+H2OH3O++CO32-7.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显酸性的是A.CH3COONa B.AlCl3C.NaHCO3C.Ba(NO3)28.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其水解,常往溶液中加入少量A.HClB.H2OC.NaClD.NaOH9.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只存在一种分子的是A.CH3COOH B.Na2SC.HClD.NaHCO310.在100mL0.01mol?L-1KCl溶液中,加入1mL0.01mol?L-1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Cl的kSP=1.8×10-10)A.无AgCl沉淀析出B.有AgCl沉淀析出C.无法确定D.有沉淀但不是AgCl沉淀11.将0.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A.CH3COOH电离度增大B.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C.溶液中c(OH-)减小D.溶液的pH增大12.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1?L-1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锥形瓶中,然后以0.1mo1?L-1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A.等于20mLB.大于20mLC.小于20mLD.等于5mL13.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的是A.HClB.Na2SO4C.NaClD.CuSO414.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0.1mol?L-1?s-1B.υ(B)=0.6mol?L-1?s-1C.υ(C)=0.5mol?L-1?s-1D.υ(D)=0.4mol?L-1?s-115.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U2U2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16.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是表示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m+n>p+q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m+np+qD.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m+n③>②B.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①>②>③C.若将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③D.若分别加入10mL0.1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②23.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mol/LNH4Cl溶液:c(NH4+)=c(Cl-)B.0.1mol/LNaHCO3溶液:c(OH-)+c(CO32-)=c(H+)+c(H2CO3)C.0.3mol/L和0.1mol/L的两醋酸溶液中H+离子浓度之比为3:1D.25℃时,pH=4.75,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c(CH3COO-)+c(O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显酸性,选择的下列方法是。A.向水中加入NaHSO4固体B.向水中加NaHCO3固体C.加热至100℃[其中c(H+)=1×10-6molL-1]D.向水中加入NH4Cl固体(4)若浓度均为0.1mol?L-1、等体积的NaOH和NH3H2O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稀释后两种溶液的pH都变成9,则mn(填“”或“=”)。(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②、③、④、⑤、⑥六种稀溶液,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⑥、⑦、⑧、⑨四种稀溶液中,N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7)已知t℃时,Kw=1×10-12,在该温度时将pH=9的NaOH溶液aL与pH=2的H2SO4溶液bL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3,则a:b=______。29.(12分)四种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A、B、C、D由以下7种离子组成(电解质中阴离子各不相同)。阳离子Na+、Ba2+、NH4+阴离子CH3COO-、Cl-、OH-、SO42-已知:①A、C溶液显碱性,B溶液显酸性;②B和C的溶液混合反应的现象只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C和D的溶液混合反应的现象只是有白色沉淀生成,A和D的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1)A是____,B是____。(2)A溶液显碱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3)C与D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4)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溶液和C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5)向用盐酸中和后的C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c(Br―)/c(Cl―)=_________。(已知Ksp(AgCl)=2.0×10-10,Ksp(AgBr)=5.4×10-13)(6)25℃时,0.1mol?L-1B溶液的pH=a,则B溶液中c(H+)―c(NH3?H2O)=(用含有a的关系式表示)。30.(9分)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利用CO2,目前已引起各国普遍重视。(1)在载人航天器的生态系统中,不仅要求分离去除CO2,还要求提供充足的O2。某种电化学装置可实现如下转化:2CO2=2CO+O2,CO可用作燃料。已知该反应的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则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2)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在500℃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实验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1所示。①图2是改变温度时H2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②500℃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为。(3)右图中P是可自由平行滑动的活塞,关闭K,在相同温度时,向A容器中充入1molCH3OH(g)和2molH2O(g),向B容器中充入1.2molCH3OH(g)和2.4molH2O(g),两容器分别发生上述(2)中反应的逆反应。已知起始时容器A和B的体积均为aL,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B的体积为1.5aL,容器B中CH3OH转化率为 ;维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打开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到平衡,容器B的体积为 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参考答案12345678910AACDBCBACB11121314151617181920DBBCAACCBC2122232425CDBCB26.(7分)(1)3H2(g)+3CO(g)CH3OCH3(g)+CO2(g)ΔH=-246.4kJ?mol-1(2分)(2)CE(2分)(3)>(1分)0.80mol?L-1(2分)27.(10分)①Fe+2H+===Fe2++H2↑(2分)Fe+2Fe3+===3Fe2+(2分)②4.4≤pHc(NH4+)>c(H+)>c(OH-)(2分)(2)10-3molL-1(1分)10-11molL-1(1分)(3)D(1分)(4)>(1分)(5)①>⑤>④>⑥>③>②(2分)(6)⑧>⑥>⑦>⑨(2分)(7)a:b=9:2(2分)29.(12分)(1)CH3COONa(1分)NH4Cl(1分)(2)CH3COO-+H2OCH3COOH+OH-(2分)(3)Ba2++SO42-=BaSO4↓(2分)(4)c(OH-)>c(Ba2+)=c(Cl-)>c(NH4+)>c(H+)(2分)(5)2.7×10-3(2分)(6)10a-14mol/L(2分)30.(9分)(1)2CO2+2H2O+4e-=2CO+4OH-或CO2+H2O+2e-=CO+2OH-(2分)(2)①放热(1分)②30%或0.30(2分)(3)75%(2分),1.75a(2分)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搜资料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mol气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