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入海口口与黄海南部交界的海区,是海浪比较多,还是涌...

地理知识:&黄海&东海
  汉语拼音Huang Hai,朝鲜语作Huanghae。
  西太平洋地边缘海,全部为大陆架所占地浅海,它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北面和西面濒中国,东邻朝鲜半岛。
  中国的主要河流,如淮河、碧流河、鸭绿江及朝鲜半岛的汉江、大同江、清川江等注入黄海,因河水携带泥沙过多,使近海水呈黄色而得名。
  在黄海南部,东起韩国济州岛,西至中国长江口一线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在黄海北部,中国威海与大连连线为黄海与中国渤海的分界线。主要海湾有西朝鲜湾和中国的海洲湾、胶洲湾。并由济州海峡经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通,经渤海海峡与渤海相通。黄海东部和西部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山东半岛为港湾式沙质海岸,江苏北部沿岸则为粉砂淤泥质海岸。主要岛屿有长山列岛以及朝鲜半岛西岸的一些岛。
  中国山东半岛深入黄海之中,其顶端成山角与朝鲜半岛长山串之间的连线,将黄海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黄海是指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半封闭海域,海域面积约为8多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0米,最大水深在白翎岛西南侧,为86米。长江口至济州岛连线以北的椭圆形半封闭海域,称南黄海,总面积为30多万平方千米,南黄海的平均水深为45.3米,最大水深在济州岛北侧,为140米。黄海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44米。黄海的水温年变化小于渤海,为15℃--24℃,黄海海水的盐度也比较底,为32&。一般说来,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黄海渔场名闻遐迩。中国、朝鲜、韩国及日本的拖网渔船均来此开发丰富的水底鱼类资源。黄海上的中国重要港口城市有大连、青岛、连云港、南通等。还有韩国的仁川及朝鲜的南浦。
  北黄海(指海州湾以北)中央略偏东处,有一狭长的水下洼地(亦称黄海槽),自济州岛伸向渤海海峡,深度自南向北逐渐变浅。洼地东面地势较陡,西面较平缓。北部从鸭绿江口到大同江口之间的海底,分布着大片呈东北走向的潮流脊,构成黄海北部海底地貌的一个重要特色。这是由于此处潮差大、潮流急,致使海底沙滩在潮流冲刷下形成与潮流平行的“潮流脊”。在北纬38°以南的黄海两侧,还分布有宽广的水下阶地。西侧比较完整,东侧受到切割,分布的深度不一致。黄海南部的海底发育着大型潮流脊群。它们是在古黄河——古长江复合三角洲的基础上,经潮流的长期冲刷塑造而成的。苏北沿岸潮流脊群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由70多个大小沙体组成,并以弶港为顶端向外呈辐射状分布。南部有一系列小岩礁,如苏岩礁、鸭礁、虎皮礁等。
  表层沉积物为陆源碎屑物,局部地区有残留沉积。自岸向海沉积物由粗到细呈带状分布。沿岸区以细砂为主,间有砾石等粗碎屑物质。东部海底沉积物主要来自朝鲜半岛,西部系黄河和长江的早期输入物。中部深水区是泥质为主的细粒沉积物,主要是黄河输入的物质。粗、细沉积物之间有宽窄不等的粉砂质沉积。
  黄海基底由前寒武系变质岩系组成。北部属于中朝准地台的胶辽隆起带,在第三纪时基本上处于隆起背景。南黄海在新生代时经受了大规模的断陷,接受了巨厚的沉积。海域内的主体构造走向为北北东,由大致平行相间排列的隆起带与拗陷带(盆地)组成。胶辽隆起带和南黄海——苏北拗陷带构成了黄海的海底构造骨架,其东南缘经浙闽隆起带延伸入东海。这些隆起和拗陷带成为黄海陆架发育的基础和边界条件。晚近地质时期以来,黄河、长江带来丰富的泥砂填没了构造拗陷、水下谷地、构造隆起和水下丘岭,从而形成了现在宽广、平坦的大陆架。第四纪以来冰期、间冰期更迭交替、海面频繁升降,使大陆架多次成陆,又多次受到海侵。最后一次海侵是在距今2~1.5万年间开始的。距今6000年左右,海面才上升到接近现在的位置。
  受季风影响,黄海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温暖潮湿。10月至翌年3月,盛行偏北风,北部多为西北风,平均风速为6~7米/秒;南部多北风,平均风速为8~9米/秒。
常有冷空气或寒潮入侵、强冷空气能使黄海沿岸气温下降10~15℃。4月为季风交替季节,风向不稳定。5月,偏南季风开始出现。6~8月,盛行南到东南风,平均风速5~6米/秒。常受来自东海北上的台风侵袭,大风主要随台风而产生。黄海海区6级(10.8~13.8米/秒)以上的大风,四季都有出现,但以冬季强度大,春季次数多。大风区多位于渤海海峡至山东半岛顶端成山角一带、千里岩和济州岛等附近海域。
  黄海平均气温1月最低,为-2~6℃,南北温差达8℃;8
月最高,平均气温全海区25~27℃。年平均降水量南部约1000毫米,北部为500毫米;6~8月为雨季,降水量可占全年的一半。冬、春季和夏初,沿岸多海雾,尤以7月最多。黄海西部成山角至小麦岛,北部大鹿岛到大连,东部从鸭绿江口、江华湾到济州岛附近沿岸海域为多雾区。其中成山角年均雾日为83天,最多一年达96天,最长连续雾日有长达27天的记录,有“雾窟”之称。
  从整体来看,黄海海流微弱,流速通常只有最大潮流速度的十分之一左右。表层流受风力制约,具有风海流性质。在盛行偏北风季节,多偏南流;在盛行偏南风季节,多偏北流。黄海环流主要由黄海暖流(及其余脉)和黄海沿岸流所组成(见东海中图3)。黄海暖流是对马暖流在济州岛西南方伸入黄海的一个分支(有人称为“对马暖流西分支”),它大致沿黄海槽向北流动,平均流速约10厘米/秒(在源地也不超过25厘米/秒)。它是黄海外海水的主要来源,具有高盐(冬季兼有高温)特征,但在北上途中逐渐变性。当它进入黄海北部时已成为余脉,再向西转折,经老铁山水道进入渤海时,势力已相当微弱。
  黄海沿岸流是黄海沿岸流系(包括西朝鲜沿岸流、辽南沿岸流、苏北近岸局部性沿岸流等)中的一支,是低盐(冬季兼低温)水流,水色混浊,流速小于25厘米/秒。它上接渤海沿岸流,沿山东半岛北岸东流,在成山角附近转向南或西南流,绕过成山角后大致沿40~50米等深线的走向南下,在长江口北(约北纬32°~33°附近)转向东南,越过长江浅滩侵入东海,其前锋有时可达北纬30°附近。这支沿岸流在山东半岛北岸一带流幅较宽,夏季最宽时可达50余公里。在成山角一带,流幅变窄,流速增大,越过成山角后流速剧减,而自海州湾往南,流速又渐增,至北纬34°附近,增至25厘米/秒左右。黄海沿岸流流速最大区在山东半岛北岸、成山角外和大沙渔场附近。
  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的基本流向终年比较稳定,流速皆有夏弱冬强的变化。黄海暖流及其余脉北上,而黄海沿岸流南下,形成气旋式的流动。夏季,特别是在北黄海,此气旋式的流动因黄海冷水团密度环流的出现而趋于封闭。与此同时,黄海环流的流速也得到加强。
  沿岸水团、黄海中央水团和南黄海高盐水团是黄海最基本的3类水团。黄海沿岸水系指黄海沿岸约20~3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入海江河淡水与海水混合,形成的辽南沿岸水、鲁北沿岸水、苏北沿岸水和西朝鲜沿岸水。这些沿岸水的共同特征是:盐度终年较低(大多数低于32.0&)、海水混浊,透明度小,温、盐度的季节变化大,水团的水平范围夏大而冬小,但厚度是夏浅而冬深。
  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其南端可进入东海。它是由进入大陆架浅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后,在当地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混合水团。冬半年(11月至翌年3月),水团呈垂直均匀状态,温度约为3~10℃,盐度约为32.0~34.0。夏半年(4~10月),由于增温降盐作用,黄海中央水团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高温(25~28℃)、低盐(31.0~32.0&)水,厚度约为15~35米;下层为低温(6~12℃)、高盐(31.6~33.0&)水,称为“黄海底层冷水”(习惯上称为“黄海冷水团”)。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跃层。
  黄海冷水团是一个温差大、盐差小,而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的水体。这一冷水实际上是冬季时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黄海中央水团。它在增温季节,相对于变性剧烈的上层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12月至翌年3月为冷水团温盐特性的更新形成期;4~6月为冷水团的成长期;7~8月为强盛期;9~11月为冷水团向冬季更新过渡的消衰期。黄海冷水团以成山角至长山串连线为界,被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南黄海冷水团与北黄海冷水团相比,温盐度均略高。相应地黄海冷水团有南、北两个冷中心。北黄海冷水团中心位置较稳定,约位于北黄海中部偏西,水深大于50米范围内,最低温度值变化范围为4.6~9.3℃。南黄海冷中心位置变化较大,大致位于北纬35°30&~36°45&、东经124°以西区域;最低温度值变化范围为6.0~9.0℃。黄海冷水团所盘踞的区域,特别是其边缘部分,夏季形成气旋式密度环流。环流速度自冷中心向外逐渐增大,最大值约为
20~30厘米/秒 ,出现在冷水团的外缘等温线密集之处。
  南黄海高盐水,也称黄海暖流水,位于黄海东南部,是伸入黄海的对马暖流高盐水与黄海中央水团混合形成的。冬季,呈现为高温高盐特征。夏季,由于层化和上层中央水的扩展,上层消失,下层仍然位于黄海的东南部,保持着冬季的特征。
温度和盐度
  黄海的温度和盐度地区差异显著,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较大,具有明显的陆缘海特性。由南向北,由海区中央向近岸,温度和盐度都几乎均匀地降低。海区东南部,表层年平均温度为17℃,盐度通常大于32.0;北部鸭绿江口,表层年平均温度小于12℃,盐度一般小于28.0&,为全海区盐度最低的区域。冬季,随着黄海暖流势力加强,高温高盐水舌一直伸入黄海北部,温度和盐度水平梯度较大,近岸区域温度和盐度较低(温度
0~5℃,盐度31.0~33.0&),中部较高(温度4~10℃,盐度32.0~34.0&),济州岛附近最高(温度10~15℃,盐度&34.0&)。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从上到下均匀一致。夏季,上层水的温度升至最高,全区盐度普遍降低。表层水温南部略高于北部;近岸区域,如济州岛
-木浦、仁川、成山角和江苏北部沿岸多出现孤立的弱低温区(23~26℃)。表层盐度,中部约为31.0&,鸭绿江口和长江口外形成低盐(盐度值分别为&23.0&,&5.0&)水舌,后者可影响到南黄海西南部。
  黄海是中国近海温跃层最强而盐跃层最弱的区域。温跃层主要是由于海面增温和风混合造成的季节性跃层(也称“第一类跃层”),有时也出现“双跃层”现象。而盐跃层主要是由两种温盐性质不同的水团叠置形成的,即“第二类跃层”。黄海的温跃层,4~5月开始普遍出现,跃层深度多在
5~15米之间,厚度大部分小于15米;6
月以后,它的强度和范围逐步增大,至7~8月,达到最强,系统明显,深度最浅(一般小于10米),厚度最小;9月以后开始衰退,到11月则基本上消失。跃层持续时间达8个月。强温跃层区位于北黄海中部和青岛外海,最强盛时中心区域最大强度每米分别为1.28℃和1.80℃。强盐跃层区出现在长江冲淡水区和鸭绿江口外,中心值盐度每米为0.5左右。
潮汐和潮流
  自南部进入黄海的半日潮波与山东半岛南岸和黄海北部大陆反射回来的潮波互相干涉,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两个逆时针向旋转的潮波系统。无潮点分别位于成山角以东和海州湾外。黄海大部分区域为规则半日潮,只有成山角以东至朝鲜大青岛一一带和海州湾以东一片海区,为不规则半日潮。潮差东部大于西部。东部(朝鲜半岛西岸)潮差一般为4~8米,仁川港附近最大可能潮差达10米,是世界闻名的大潮差区之一。西部(中国大陆沿岸)潮差一般为2~4米,成山角附近,潮差尚不到2米,为黄海潮差最小的区域。但江苏沿海,弶港至小洋口一带海域,潮差较大,平均潮差可达3.9米以上;最大可能潮差,在小洋口近海达6.7米,长沙港北为8.4米。
  潮流,除烟台近海和渤海海峡等处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外,其他区域为规则半日潮流。流速东部大于西部。强潮流区位于朝鲜半岛西端的一些水道,曾观测到最大流速为4.8米/秒;其次为西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最大流速达2.5米/秒以上。吕泗、小洋口及斗龙港以南水域,潮流亦较强,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可达2.6米/秒以上。
  北部一般以风浪为主,南部则多见涌浪。从9月至翌年4月,北部多西北浪或北浪,南部以北浪为主。6~8月,北部多东南浪或南浪,南部以南浪为主。风浪秋冬两季最大,浪高常有2.0~6.0米;当强大寒潮过境时、浪高有时达3.5~8.5米。春、夏季风浪稍小,一般为0.4~1.2米。如有台风过境,浪高则可达6.1~8.5米。夏季台风来临时在南黄海西部沿岸曾观测到
8.5米的波高。大浪区出现在成山角和济州岛附近海区。黄海的涌浪,夏、秋季大于冬季,浪高一般多为0.1~1.2米,受台风侵袭时,可出现2.0~6.0米的涌浪。
5.生物区系及资源
  黄海的生物区系属于北太平洋区东亚亚区,为暖温带性,其中以温带种占优势,但也有一定数量的暖水种成分。海洋游泳动物中鱼类占主要地位,共约
300种。主要经济鱼类有小黄鱼、带鱼、鲐鱼、鲅鱼、黄姑鱼、鳓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鳕鱼等。此外,还有金乌贼、枪乌贼等头足类和鲸类中的小鳁鲸、长须鲸和虎鲸。浮游生物,以温带种占优势。其数量一年内出现春、秋两次高峰。海区东南部,夏、秋两季有热带种渗入,带有北太平洋暖温带区系和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系的双重性质。热带种是外来的,并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基本上仍以暖温带浮游生物为主,多为广温性低盐种,种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多。最主要的浮游生物资源是中国毛虾、太平洋磷虾和海蜇等。在黄海沿岸浅水区,底栖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的主要是广温性低盐种,基本上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系的暖水性成分。但在黄海冷水团所处的深水区域,则为以北方真蛇尾为代表的北温带冷水种群落所盘踞。因此,从整个海区来看,底栖动物区系具有较明显的暖温带特点。底栖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食用的种类,最重要的是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经济贝类资源主要有牡蛎、贻贝、蚶、蛤、扇贝和鲍等。经济虾、蟹资源有对虾(中国对虾)、鹰爪虾、新对虾、褐虾和三疣梭子蟹。棘皮动物刺参的产量也较大。黄海的底栖植物可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也以暖温带种为主。西部冬、春季出现个别亚寒带优势种;夏、秋季还出现一些热带性优势种。底栖植物资源主要是海带、紫菜和石花菜等。
  黄海生物种类多,数量也大。形成烟威、石岛、海州湾、连青石、吕泗和大沙等良好的渔场。
  南黄海盆地有巨厚的中、新生代沉积,具有很好的油气资源远景。其他矿产资源主要有滨海砂矿,现已进行开采。山东半岛近岸区还发现有丰富的金刚石矿床。
  氧含量及饱和度
  春季分布较均匀,辽东半岛附近有高含量区,且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在120°E 以东出现最高值 650μmol/dm3,而东部底层出现
410μmol/dm3 的最低值。表层至20m 层呈过饱和状态,最大饱和度达112%,但底层却有低于88%的未饱和区。夏季自表层至
20m 层有中央低于东、西两侧的分布态势,20~30m 层以深,变为近岸低中央高,高值可达
650μmol/dm3,高值舌由海区东南部分别伸向海州湾和北黄海。底层冷水团区为低氧封闭区。表层呈过饱和,鸭绿江口最高,达128%。秋季北部分布均匀,底层有低氧水舌伸向北黄海。北黄海大都为不饱和状态,中部0~20m
层有不饱和区向南、北扩展。
以深有自东南分别伸向海州湾和北黄海的不饱和水舌。冬季各层均为北高南低、近岸高中央低。东南部的低氧水舌分别伸向海州湾和北黄海。大
部分海域呈不饱和状态。氧含量大都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但在中部和南部却以秋季最低。饱和度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铅直向的分层现象于春、夏、秋均可出现,而以
夏季最明显。
  活性磷酸盐
  含量也是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但层化现象比渤海明显。南黄海春、秋、夏三季均有层化现象;北黄海夏、秋季有分层,冬、春二季铅直向分布均匀。
春季0~30m
层含量呈北高南低。由苏北沿岸向外海含量迅速降低,致使这一带等值线密集。南黄海中部有高值中心,到夏季更为扩大和加强,秋冬则趋向减弱。冬季在朝鲜西岸和苏北沿岸出现高值区,苏北近岸底层可高达1.4μmol/dm3,而海区中部则显得较低且均匀。
  活性硅酸盐
  铅直向的分布南北黄海有明显差异,南黄海在春、夏、秋三季均有层化现象,仅冬季铅直向分布均匀,而北黄海四季都较均匀,仅在海峡区于夏秋季有弱层化现象。含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同渤海,即冬季最高,春季最低。
  春季表层至30m 层,从北黄海到南黄海中部含量低且均匀,南黄海的东
侧及西岸的苏北近海则为高值区。至底层,东侧的高值区明显向黄海中部扩展。夏季,上述两个高值区均渐退缩,冬季更甚,尤其至10m
层以深,则仅剩南黄海南部边缘稍高。
  硝酸盐
  季节变化类似渤海,冬季含量达最高,而春、夏季较低。铅直向分布特点不同于渤海,因在春、夏、秋三季均存在层化现象。
春季大部分海域表层含量低且分布均匀,海州湾至长江口近岸为高值
  带。在20m 层以深,长江口外的高值舌向东北伸展,在底层则出现由济州岛
向西北而后转向北的高值舌。夏季在表层,苏北至长江口的高值舌向东伸展
可达125°E以东,底层则在南黄海冷水团区域出现封闭的高含量区。秋季分布特点与夏季类似,冬季则不然:黄海大部分表层含量增加,而海州湾外却
出现全海区的最低值,同时又在苏北至南黄海南部出现高值区。
  亚硝酸盐
  春季表层普遍较低,仅西岸及东部高于0.1μmol/dm3。30m 以深略有增
加,至底层呈西南高于东北的态势。夏季表层在苏北以东海区出现高值区, 其他区域较低且均匀。从 20m
开始,在成山角外海出现封闭高值区,且随深
度增加而扩大,至底层可与苏北外海的高值区相连。冬季表层在南、北黄海中部各出现一个低含量区,山东半岛南岸至海州湾以及济州岛西北海域为高
值区。随深度增加,上述两个低值区可互相连通,形成黄海中央低、外围高
的分布格局。冬季表层在西朝鲜湾、海州湾向东南,各成一片低值区,其他区域稍高且均匀,由于对流混合发达,各层分布大体相同。年变化情况为冬季含量高夏季低,春秋为过渡季节。铅直向分布在春季开始层化,夏季跃层明显,秋、冬季大致均匀成层。
  春季表层南、北黄海中部稍高,沿岸较低,韩国沿岸最低,表层以深分布亦雷同,但在黄海冷水团区域形成高值区。夏季表层东西两侧的低值区连成一片,底层中部的高值区也连成片,汉江口外有低值水舌(7.9~8.0)伸向南黄海中部。10~30m
层因受跃层影响,多有块状高值区出现。秋季黄海表层相当均匀,而朝鲜半岛近岸有低值区。由济州岛伸向黄海中部的高值舌,随水深增加而扩大,至30m
层,几乎伸进北黄海。底层分布有西高东低的态 势,朝鲜半岛西岸的低值区范围扩大,可至南、北黄海的中部。冬季表层分
布均匀,仅朝鲜沿岸至北黄海稍低。10m
层以深,在南黄海中部形成高值区,到底层该高值区退缩至山东半岛沿岸一带,其他海区则较均匀。
  冬季铅直向分布均匀,夏季分层较渤海明显。年变化有春、冬季高,夏、秋季低的态势。
  总碱度
  春季表层较均匀,因受沿岸流影响,鲁北、苏北沿岸较高,后者呈舌状伸向东南,但随层深增加范围减小。夏季由表至底相当均匀,底层在苏北有
高碱区。秋季表层在海区中部较均匀,海州湾南至苏北有高碱舌东伸,且随层深增加而东扩,至底层可东伸达123°E。冬季北黄海分布均匀,南黄海则
西有苏北高碱舌,东有汉江口外的低碱舌。
  黄海总碱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铅直向分布自春季出现程度不同的分层 现象,夏季跃层明显,多出现于 10~20m 之间。
  【地理位置】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是全国70个大中城市之一,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61.56万人,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276.25万人;五市(县级)485.3万人。
  名称的由来
  “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
世界上有多个名为“东海”的地方:中国的边缘海东海,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边缘海朝鲜东海,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日本东海市韩国江原道东海市。在月球上,有一个月海名为“东海”。
  东海 (East China
Sea),是中国海的一部分、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它北起中国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与黄海毗邻,东北面以济州岛、五岛列岛、长崎一线为界,南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南海为界,东至日本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岛
、日本琉球群岛和九州岛之间。并经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连,濒临中国的沪、浙、闽、台4省市。面积77万多平方公里。多为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盐度为31-32&,东部为34&。海水温度平均9.2℃。冬季南部水温在20℃以上。世界著名渔场之一,产大黄鱼、小黄鱼、刀鱼、墨鱼等。整个海区介于北纬23°00&~33°10&,东经117°11&~
131°00&之间。
  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西接中国大陆,北与黄海相连,东北以济州岛经五岛列岛至长崎半岛南端连线为界,东面与太平洋之间隔以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和中国的台湾岛,南面通过台湾海峡与南海相通,为一较开阔的大陆边缘浅海。面积770,000平方公里(297,000平方哩),平均深度为370公尺,在五岛列岛到台湾岛一线的西北基本上属大陆棚,此线东南则为大陆坡和海槽,海槽的最大深度达2,719公尺,为东海最深处。东海的海湾以杭州湾最大,流入东海的河流有长江、钱塘江、闽江及浊水溪等。中国沿海岛屿约有60%分布在该区,主要有台湾岛、舟山群岛、澎湖群岛、钓鱼台等。东海东部边缘上的琉球群岛一带岛屿更多。
  广阔的东海大陆棚海底平坦,水质优良,又有多种水团交汇,为各种鱼类提供良好的繁殖、索饵和越冬条件,是中国最主要的良好渔场,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等。舟山群岛附近的渔场被称为中国海洋鱼类的宝库。
  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边缘海,位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俄罗斯远东地区之间。历史上先后有若干不同名称。朝鲜民族自古以来称其为东海(East
Sea)。近代日本侵略扩张后被命名为“日本海”(Sea of Japan)。国际争议中。
  参见:Corea、朝鲜西海(黄海)
东海@月球 
   东海(Mare Orientale,Eastern
Sea)是月海之一。该月海具有西部最完整的同心圆结构。最外侧的环名为Cordillera,四周是陡峭的峭壁和脊状断层。位于月海北侧有火山口Maunder,而Maunder的东南部是Kopff火山口。Montes
Rooks位于该月海东侧。
  亦称东方海。一个由玄武岩物质构成的圆形阴暗平原,遍布在月球西部边缘多层环状结构的东海盆地内。面积约50,000平方公里(19,300平方哩)。东海盆地外围最显著的外环是科迪勒拉山(Montes
Cordillera),直径900公里(560哩)。盆地外围其他广大的圆形结构有外鲁克山,直径620公里(385哩);内鲁克山,直径480公里;东海的内环,直径320公里。东海位于月球表面的边缘,从地球上可以看到。过去我们对其所知不多,1960年代?70年代间,由于载人太空船和无人太空船所作的多方面月球探索,科学家才能对东海的外貌和环围作详细的观察。
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北纬34°11&-34°44&,东经118°23&-119°10&,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达225天,年平均日照2394小时,年平均降水913毫米。全县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耕地193.82万亩,地属黄淮海平原东南边缘的平原岗岭地,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东西最大距离7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4公里;地势西高东低,中西部平原丘陵、起伏连绵,东部地势平坦、湖荡连海。东海县地处淮沭下游,境内河流均属沂、沭河下游水系,主要拥有新沭河、淮沭新河、蔷薇河、鲁兰河、石安河、龙梁河等16条干支河流。东海县为“百库之县”,共兴建大中小型水库63座,总库容为8.9亿立方米,其中石梁河水库和安峰山水库分别为全省第一和第四大水库。全县1个旅游度假区,13个建制镇、8个乡,共有366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08.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9.6万人,是江苏省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县之一。
  春秋时为鲁之东境,郯子国地;秦至元为朐县、朐山县等,明清为海州地。民国元年撤州建县,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1948年11月,东海全境解放。1950年5月,东海县与新海连市合并为新海县,12月又分置,隶属山东临沂专区。1953年1月由山东省划归江苏省徐州地区。1957年搬县城由海州至牛山。1983年,市管县,东海县隶属连云港市。境内有大贤庄旧石器文化遗址、房山的摩崖石刻、将军崖石刻、羽山的殛鲧泉、曲阳的汉代古城遗址、温泉尹湾的汉代古墓群等,为东海史册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传说舜登羽山、孔夫子望海、秦始皇东巡,都曾驻足这里。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版画家彦涵皆出生于此。东海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北控齐鲁、南屏江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东海人民都付出重大牺牲,作出重大贡献,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惠浴宇等在海州白虎山成立了东海县党支部,领导和指挥了人民群众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刘少奇、陈毅、粟裕、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东海大地上留下足迹。
  东濒黄海,南邻宿迁,西通彭城,北界齐鲁,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位于国家“陆桥经济带”、“星火开发带”、“徐连经济带”范围之内,更是江苏省开发的三大产业带之一——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连云港和徐州两大城市的重要连接点。东海县水陆空交通兼备,铁路、公路、航运、航空都十分便利。东陇海铁路横贯全县,境内有5个火车站、4条铁路专用线。国道、省道及普通公路构成立体交通网络,全县道路总里程1769.4公里,连霍、同三高速,310、204国道,323、245、236省道等干支线公路38条,境内县乡村道路全面畅通。连云港民航机场坐落东海境内白塔埠镇,已开通广州、北京、上海等10多条航线。内河拥有等级航道2条、等外级航道3条、码头5个,航道总长130多公里,可抵长江、京杭大运河。中国八大海港之一的连云港港口距县城仅70公里,年吞吐能力4000万吨以上,已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个港口建立了航运关系,集装箱和杂货轮可直达日本、韩国,通达东南亚及欧美国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使东海已经具有较强的对外辐射能力。向西,可以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为依托,向内陆地区纵深辐射;向南,可覆盖苏北等广阔地区;向北,可向鲁南和胶东半岛辐射。
  矿产品资源量大质优,迄今已发现和查明的矿种37种,其中非金属矿29种。水晶、石英、蛇纹石、金红石、白云石等储量较大,居全省或全国前列。水晶总储量达30万吨,石英储量3亿吨,储量、质量均居全国之首,是闻名中外的“水晶之都”。2007年建成的东海国际珠宝城坐落在奔牛广场东边,影响甚大。现存国家地质博物馆的“水晶大王”即出自东海县,毛主席的水晶棺也主要是由东海水晶原料精制而成。另有玄武岩储量10亿吨,金红石(钛矿)为全国大型矿藏之一。
  农副产品十分丰富。是全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首批五十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是全国绿化模范县、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是江苏省花生生产基地、瘦肉型猪基地和果品基地。年产粮食90万吨、油料10万吨、瓜菜100万吨、果品6万吨,生猪100多万头,大牲畜25万头。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东海有三宝:水晶、花生、温泉澡。具有“一石、一水、一湖、一井”四大特色。“一石”就是水晶石,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是全国最大的水晶及其制品集散中心。成功举办九届中国东海水晶节,在更大范围内打响了东海水晶品牌。“一水”就是温泉水,东海温泉被誉为“华东第一温泉”,温泉旅游度假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疗养胜地。“一湖”就是海陵湖,为江苏省第一大人工水库自然景区。“一井”就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井,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深井,是科普地质游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蛟龙入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