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都有什么专业是大专?

什么叫大专?_百度知道
什么叫大专?
大专即专科。专科即专科学历(或大专学历),区别于本科学历(或大本学历)。大学专科教育主要由高职(职业技术学院)、高专(高等专科学校)承担,部分本科高校亦开设有专科。专科学历,没有学位,毕业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高职和高专都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专科层次,前者偏技术,后者偏能力,侧重点不同,无本质差别。两者培养目标是统一的,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两者招生是并轨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中国高等教育大学生教育阶段分为两种形式:大学本科(简称本科)和大学专科(简称大专)。两者区别主要有两点:1、学制:大学本科一般为4年,大学专科主要为3年。2、学位:大学本科可申请学士学位,大学专科没有学位。
  大专分为高专和高职两种形式。
  大专教育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无本质差别,只是侧重不同,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2 本科区别
  高职全称是高等职业教育,大专是高中起点的专科。过去的大专偏重应试,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为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既有大学文化程度,又有高级专门技能的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把除师范类以外的大专,都改成了高职。一些老中专...
和本科不同,在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院读书就叫做读大专,他领取的是普通高等学院毕业证书。
本科的下一级叫大专
大专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什么是双专科?_百度知道
什么是双专科?
为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举办第二专科学历教育的实施意见》(教成字〔1993〕17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凡取得跨学科门类的两个专科毕业证书人员,可享受本科毕业生部分待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所谓取得跨学科门类的两个专科毕业证书(以下简称双专科毕业证书),是指在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十一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中,取得国家承认、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两个不同学科门类专科毕业证书。  二、凡在见习期间取得双专科毕业证书、其工资低于本科毕业生见习工资标准的,可从取得第二专业专科毕业证书的下月起按本科毕业生见习工资标准执行。见习期满后取得双专科毕业证书,其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低于本科毕业生定级工资标准的,可从取得第二专业专科毕业证书的下月起,按本科毕业生定级工资标准执行。高于本科毕业生定级工资标准的不再变动。  三、取得双专科毕业证书、且业务水平和工作表现突出者,在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可作为具备破格条件之一对待。  四、取得双专科毕业证书资格的认定工作由江苏省教育委员会负责,具体审核办法如下:  1、日起,凡属国民教育系列,经省招生部门统一录取的本省范围内高等学校第二专业专科毕业生,在学校办理第二专业专科毕业证书时,由学校收取第一专业专科毕业证书,一并报到省教育委员会审核、验印。  日前取得双专科毕业证书的人员,由本人向第二专业毕业学校申请,由学校统一至省教育委员会审核、验印。  2、凡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第二专科毕业证书者,由本人向主考学校提出申请,由主考学校统一至省教育委员会审核、验印。  3、在省外高校取得双专科毕业证书者,可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第二专业专科毕业证书和第一专业专科毕业证书,直接到省教育委员会审核、认定。  五、凡持有省教育委员会审核、验印的双专科毕业证书的毕业生才能享受本通知规定的部分待遇。  六、取得双专科毕业证书的人员,其学历层次不变,仍为专科。  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凡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而专科是三年制的(有的只有两年) 双专科顾名思义学的是两个专科的专业双专科是四年制的,比如英语/物流,所以课程相对于相对于专科来讲会多出很多
双专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上海美术专科学校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的前身。日,上海路上出现了一所令人瞩目的学校——上海美术院(后来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这所学校的成立,掀开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标志了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的正式诞生,从而构建了一个确立先进的美术教育体系、培养专门的美术人才、造就未来的美术大师的实验平台。也正是由于首开美术教育之先河,随之各种艺校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使当时的上海成为全国之最,并迅速辐射到杭州、苏州、北京、南京、广州、重庆等地,使当时的中国美术教育具有规模系列效应,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上海美专迁离上海,与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设于江苏无锡,后迁南京,更名为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美专从1912年创立到1952年高校合并,一共经历40年,培育了各类新型美术人才三千人以上。她培养出的艺术名家遍及海内外,在当时就是一所蜚声海内外的艺术类名校。[1-2]简&&&&称上海美专校&&&&训诚实 闳约深美(治学思想)所属地区上海类&&&&别私立()
日,17岁的与友人创办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座美术学校——上海美术院(后改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
20年代的校门 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南京艺术学院复建的上海美专校门上海美专的可贵在于,作为中国最早创办的引进西洋美术教学体系的新型美术院校之一,虽然是一所私立学校,然而却坚持办学达四十年之久,直至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上海美专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设于江苏无锡,刘海粟任校长,后迁南京,改名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续任院长)。
在坚持办学的四十年间,上海美专为国家培育了不少栋梁型的重要美术人才,例如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文物学家、美术史论家沈之瑜,首任上海美术馆馆长、水彩画家、中国画家陈秋草,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书画家程十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装饰美术家任意,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美术》月刊主编、版画家、美术史论家王琦,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版画家、油画家莫朴,曾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过程,创作表现红军长征的画集《西行漫画》,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文化部部长等要职的黄镇等,都是或毕业或曾求学于上海美专。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美专培育了各类新型美术人才三千人以上。作为私立的上海美专,坚持长期办学,取得不凡历史功绩,实是不易,是历经风雨磨难才获得的。在此,略记上海美专曾遭遇的磨难,或许有值得反思的纪念意义。办学之初遇风波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西洋美术的发祥地,最早始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外国教会在上海徐家汇办的土山湾画馆,为上海培育了最早的西洋美术人才。由此,西洋美术在上海传播开来。创办美专时刘海粟周湘先后于1910年9月和1911年7月,创立上海油画院和背景画传习所,传授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西洋画,学生有乌始光(27岁)、陈抱一(19岁)、丁健行(19岁)、刘季芳(即刘海粟,16岁)等二十余人。这些学生,年龄差距大,身份也不同,如乌始光已是在上海经商有经济实力的人物。他们的共同点则是热爱美术,虽只是短期接受西洋美术教育,然而已感悟到在中国发展西洋美术的重要性,并且立志要在中国发展西洋美术。而要发展西洋美术,首先要创办培育西洋美术人才的新型美术学校。于是,由乌始光出资,并邀请有共同志向的张聿光、丁悚、汪亚尘、刘海粟、杨柳桥、夏健康等,于1912年冬天开始筹建上海美专(初名上海美术院),商定乌始光为首任校长、刘海粟为副校长、丁悚为教务主任,并于1913年1月,由乌始光以上海美术院院长名义,在《申报》登广告,开始招生,3月正式上课。但是,一开始就遭到曾经是乌始光、刘海粟等人的老师周湘言词激烈的非议。例如,周湘以自己创办的中国图画函授学堂和图画专门学校校长的名义,日在《申报》刊出《周湘告白》说:上海美术院“院长乌君及贵教员等皆曾……鄙人之亲授,或两三个月或半年,故诸君之程度,鄙人无不悉,为学生尚不及格,遑论教人……设立贵院与本校为旗鼓。其如误人子弟乎?呜呼!教育前途之厄也。”上海图画美术院 康有为题词“存天阁”从《周湘告白》来看,对乌始光、刘海粟等全盘否定,认定他们没有资格办美术学校,完全是以老师教训不及格的学生的口气在说话。对此,乌始光、刘海粟等当然受不了,憋了一肚子气。于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同年8月10日,上海美专(即上海美术院)于《申报》刊登《通告》,反击周湘。《通告》说:“本院学生成绩优良,在人耳目。周湘欲以无稽之言,一笔抹煞,抑何可笑。本院除与周湘严重交涉外,特登报声明。”接着,周湘又先后在《申报》刊登《布告》和《启事》,上海美专也先后在《申报》登载《声明》等,彼此言词不友好地作了几个来回的“回敬”。这一风波,一度成为当年街头巷尾的谈资,可谓影响不小。无疑,对上海美专的创办者而言,是伤了一些元气,因为破坏了初创的上海美专的名声。然而,上海美专的创办者,依然意志坚定,决心把上海美专办成一流的学府。这也正是可贵之处。创立伊始的上海图画美术院[3]为何发生上述风波?未能找到当年报刊对此的相关报道。今天看来,主要原因是周湘与乌始光、刘海粟等师生之间缺乏及时的沟通。试想,如果上海美专创办之前,乌始光、刘海粟等向老师周湘请教,征求意见,或者邀请周湘参加一起来创办,那么,肯定不会发生上述风波。换句话说,如果周湘对学生乌始光、刘海粟等宽容些,真的以师者的高度来指导学生,而不是出言伤人,那么,也绝不会发生上述风波。再换句话说,如果周湘气度大,即使学生乌始光、刘海粟等没有向你请示,而自告奋勇创办上海美专,与你老师办的学校“为旗鼓”,彼此竞争办学,看谁办得好,这有什么不好呢?忽陷四面楚歌上海美专作为一所新型美术学校,侧重在西洋美术教学,当然必须采用西洋美术教学体系和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西洋美术教学,先后聘请留学法国的傅雷、李金发、李超士、庞薰琴、张弦、江小鹣、周碧初、潘玉良、滕白也、方干民,留学日本的关良、陈抱一、吕澂、倪贻德、陈之佛、陈盛铎,留学英国的李毅士等担任教授或参与配合教学的绘画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上海美专在实践西洋美术教学中不仅突破封建旧制,率先实行招收男女学生同校学习,而且率先实行美术教学中必须进行人物造型基本功训练,聘请男女模特儿作人物裸体写生素描课。上海美专正按照预定办学目标蒸蒸日上发展着。1925年上海美专的人体写生素描课[1]可是,在民国之初,封建礼教观念依然浓重的旧中国,上海美专率先实行招收男女学生同校,并聘用男女模特儿,让男女学生共作人物裸体写生,又公开展出这类作品,引起社会新旧思想冲突是必然的。据袁志煌编《刘海粟年谱》载:1917年“七月,学校举行成绩展览,陈列人体习作,城东女校校长杨白民观后大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之蟊贼’。”后来形成一片社会舆论,指责上海美专的行为“有伤社会风化”。此时,刘海粟已是第二任校长张聿光之后的第三任校长,所有社会舆论的矛头都针对着刘海粟。于是,忽然间,上海美专和刘海粟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中。上海美专刘海粟校长上海闸北的议员姜怀素呈文政府当局查禁上海美专的人物裸体素描课,甚至军阀孙传芳出面下禁令,进而密令通缉刘海粟。当时上海县县长危道丰还上诉法院,传令刘海粟出庭受审,刘海粟巧妙地委托律师出庭。同时,刘海粟撰写文章和公开信函在报纸发表,宣传和力辩设置人体素描课,乃是创办新美术教育、引进西洋美术教学体系必须采取的教学方法,因为人体写生素描是绘画造型功底的必修课,这与社会上流传丑恶的“春宫”画根本是两回事。这一“人体素描课风波”前后持续达十年之久,至1927年才告结束。身为上海美专校长的刘海粟,得到法租界当局的保护(因上海美专地处菜市路即今顺昌路,属法租界),法租界总领事一度每天八小时派警探来美专保护。刘海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抗争办学,精神十分可贵。尽管有美术史研究者对刘海粟是“艺术叛徒”之说持不同看法,如王震编著《徐悲鸿年谱长编》(2006年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说,查旧时上海报刊,未见杨白民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之文字,所以认为,刘海粟自封“艺术叛徒”,然而撇开“艺术叛徒”之说究竟出自谁之口的考证,平心而论,刘海粟在引进西洋美术教学体系和方法,坚持新美术办学中,有一股敢于冲破旧势力束缚、敢于背叛旧观念的创新精神是确实存在,值得称道。蔡元培解围上海美专校董会主席蔡元培在旧中国的上海,近现代创办的二十多所美术院校,除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上海大学(于右任为校长)美术系是公立外,其余都是私立的。作为私立的上海美专,始终困扰的问题是经费不足。尤其遭受上述男女裸体模特儿素描课风波的旧观念舆论围攻的负面影响,真是大伤元气,一度报考学生锐减,尤其是不少家长不让自己的小姐来报考。也因为经费来源少,使上海美专几乎难以为继。此时,蔡元培先生伸出了援助之手。应刘海粟之恳求,蔡元培出任了上海美专董事会主席。蔡元培具有很高信誉和巨大影响力,邀请到社会各界名流和政要。其中孔祥熙是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钱永铭是交通银行董事长和金城银行董事长,王一亭是上海巨商,专门组成经济董事,设法募集资金,解决了上海美专30%的经费缺口,使上海美专充满信心地扎实办下去。1918年蔡元培为学校题写“闳约深美”同时,蔡元培还在精神上大力支持上海美专。如为上海美专创刊的中国第一份美术专业杂志《美术》第二期题写刊名。又为上海美专校歌创作富有思想性和鼓动性的歌词,这首校歌,由宋寿昌、糜鹿萍谱曲,标明音律节奏为“快活而庄严”。当年上海美专的同学们唱着“快活而庄严”的校歌,活跃了学校快乐的气氛,鼓舞了志气,促进着学业不断进步,欢迎着一批又一批新生入校,又欢送着一批又一批毕业生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建设祖国,乃至走向世界。刘海粟力主上海美专留沪1986年,刘海粟、刘蟾等人在法国莫奈故居前刘海粟在上海美专初期时任副校长,后出任第三任校长后的任期最长。在长达四十年的上海美专历经风雨磨难过程中,刘海粟与上海美专结下了生死与共、难以割舍的感情。所以,当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将上海美专迁出上海,合并掉,与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设在江苏无锡,对此,刘海粟感情一下子转不过弯来,成为心头有痛感的一块心病。为此,当1956年得悉国务院要将上海美专合并成的华东艺专迁往西安的消息时,立即写报告给文化部,提出要求:将华东艺专迁来上海,改名为“上海美术学院”。后来虽然华东艺专未迁西安,然而刘海粟心里一直盼望将华东艺专迁来上海。因为他深感,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缺少一所校龄久、有系统办学经验的高等美术学府是不相称的。所以,日在上海市宣传工作会议上和5月30日中共上海市委召开的座谈会上,刘海粟直言不讳地说:“上海美专有优良传统,有经验,而不应该连根拔。”强调将上海美专撤并成的“华东艺专应迁回上海,免得将来需要时另起炉灶”。
现在看来,刘海粟当时在会议上的发言是正确的,果然被他言中后来“另起炉灶”,那便是改革开放后,因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而缺少一所相匹配的高等美术学府,所以在1983年新建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1]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是著名的美术学校。
于日创建于上海7号,当时名为“上海美术院”。
1913年7月,上海美术院师生于张园举办了首次作品展,展出作品50多幅,引起社会瞩目。随着全国新文化运动蒸蒸日上,上海美术院迅速发展,由于入学人数增多,当年2月迁至北四川路横滨桥畔,1914年又三迁校舍于海宁路,四迁宝隆里,五迁南洋女子师范。[4]
1915年更名为“上海图画美术院”。
1916年称上海图画美术学校;1920年更名上海美术学校。
1921年再改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2年迁址于菜市路440号以永锡堂浙绍会馆为基础改建的新校舍(今黄浦区顺昌路550号-565号)。[4]
1930年定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上海美专建校之初,仅有绘画一科,专攻,后改为西洋画科。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上大美术学院题词1919年成立校董事会,由 、赵鞠椒、、、等社会名流组成,同时学校增办为四个专业和两个师范科: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劳作科、高等师范科和初等师范科,成为设置完善的专门美术学院。同年,该校在中国首次提出“不论男女均可入学”,实行男女同校制。1947年明确设立五年制学校。
195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院系大调整中,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入新成立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迁离上海。
1959年,上海复办美专(部分原上海美专校友参加学校筹办工作),初名上海市美术学校;1960年定名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本科高校)。[5-8]
1983年,上海美校合并入原,由同志亲笔题词“发扬上海美专精神”,最终成为如今的。[9]
纪念上海美专建校百年
不息的变动——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纪念展上海市档案馆保存了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上海美专档案507卷,这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的民国上海美专档案。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档案馆联合刘海粟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等有关部门举办了“不息的变动”——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纪念展,出版了《上海美专档案史料丛编》,还在《文汇报》等主流媒体推出了纪念专刊。[10]
2012年正逢由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为了纪念这所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著名的美术学校以及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拓荒的前辈,刘海粟美术馆自两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这次纪念活动。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纪念展开幕式启动[11]“闳约深美”——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纪念活动由展览、出版、讲座和研讨等四部分组成。其中,主打活动“不息的变动——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纪念展”于11月17日至12月9日在中华艺术宫举行,展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档案局主办,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市档案馆、南京艺术学院承办。展出美术作品150件,文献实物、影像等资料100件。“不息的变动”是刘海粟在1922年撰写的《上海美专十年回顾》一文中提出的,这是上海美专的办学精神。[12]
上海市人大主任刘云耕;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上海市文联主席、市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施大畏;上海市档案局领导;南京艺术学院领导;刘海粟美术馆馆长张坚;刘海粟先生子女刘虬、刘蟾等与上海美专校友及各界嘉宾出席了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纪念展开幕式。开幕式上儿童合唱团演唱了上海美专校歌,嘹亮的歌声使老校友激动不已。[13]开幕式齐唱上海美专校歌[11]
施大畏在开幕式上说:“今天我们举办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纪念活动,不仅仅在于100周年到了,而在于记住上海美专在这座城市中发挥的作用。上海美专开放、包容、发展的精神,将对城市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
上海美专的校徽[10]上海美专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美术学校。它改变了中国艺术教育传统的师徒传承制,引进西方现代教育理念与机制,通过现代教育模式向社会大量输送经过严格训练的艺术人才。它不仅是唯一诞生、发展、辉煌于上海的美术学校,也是上海这座近代崛起的大都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历史印记。
当人们津津乐道潘玉良、李可染、程十发等享誉中外的绘画大师时,殊不知他们都毕业于上海美专,受教于刘海粟门下。当人们在观看《风云儿女》、《夜半歌声》、《林则徐》等中国电影史上的优秀影片时,殊不知这些电影的导演(许幸之、马徐维邦)、主演(赵丹)都是从上海美专走出来的。
更广泛地说,许多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学者、文人、政要都关心过上海美专,鼎力相助过上海美专,他们或担任教师、或担任校董、或赠题词、或赐校训。如康有为(刘海粟的老师)为上海美专亲笔题写“存天阁”,蔡元培(于刘海粟有知遇之恩)撰写校训“诚实”和“闳约深美”的治学牌匾 为美专谱写校歌。傅雷、胡适、黄宾虹、潘天寿、吴昌硕、王个簃、来楚生都曾在上海美专授课或举办讲座。蔡元培、梁启超、黄炎培、孙科等曾任校董。
果然,如蔡元培先生所期望的那样,上海美专培育出了大量具有“海纳百川”创新精神的新型美术人才。据刘海粟美术馆和上海市档案馆根据上海美专档案资料编辑,由中西书局、上海书画出版社共同于2012年11月出版的,分别为《不息的变动》、《闳约深美》、《恰同学少年》三卷本“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档案史料丛编”记载,历届上海美专学生名录有五千余人,按这些名录与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活跃的有影响的人物相对照,其中许多国家栋梁型新美术人才,就是求学和出身于上海美专。例如上海博物馆馆长、美术考古文物学家沈之瑜;上海美术馆首任馆长、擅长中西绘画的陈秋草;中国美术电影(动画艺术)的主要创始人、美术电影一级导演万籁鸣;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新海派中国画杰出代表程十发;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版画家兼油画家莫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过程,现场速写创作留世珍贵的《长征画集》,后出任新中国文化部长的黄镇;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美术理论家兼版画家王琦;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美术家任意;还有画家兼诗人、美术史论家、电影艺术家许幸之;美术史论家兼作家滕固;油画家兼美术史论家、作家倪贻德;装帧艺术家兼作家叶灵凤;杰出的女画家潘玉良;以及新兴版画家郑野夫、刘岘、赵延年、沃渣、林长、张望、张怀江、黄笃维;著名油画家杨秋人、孟光、丘堤;著名水彩画家潘思同;著名漫画家张光宇、张谔、米谷、陶谋基,中国画大家朱屺瞻等等一长串闪光的名字,都是上海美专的学子。
上海美专在百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创校、拓展、完善和最终与其他学校合并改组的过程。它的发展经历映射了早期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演变,是研究中国美术学校发展的标本。同时,它也是研究民国美术的重要场域,围绕它汇聚许多重要的文化人物和艺术事件,是众多文化元素交汇的聚焦点。因而上海美专成为研究民国美术乃至民国文化的重要例证。[12]
上海美专写生课上海美专以“发展东方固有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为宗旨。
在它的发展历程中,以艺术创新的精神,在中国西画运动中留下了精彩的篇章,创出了上好多个第一。
一是兼收女生,开创男女同校,为许多有才华的女子创造了深造的机会。
二是首创大规模旅行写生,以大自然为素材,从生活汲取养分,提高了学生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三是以人体美为美中之美,从1914年起,开办人体写生课,破除世俗偏见,于1917年公开举行了人体写生成绩展览会,开创了美术教育模特儿制的先河。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证书上海美术院创立之初仅有绘画一科,专攻西洋画,后改为西洋画科;后增设有四科,分别是国画、、图案画、劳作。1915年1月,更名为上海图画美术院。1917年聘请、、、等教育界名流和社会贤达为校董。值得一提的是办校得到了中国“美育”的倡导者蔡元培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学校于1919年成立校董会,校董会主席为蔡元培,刘海粟为校长,校董有梁启超、黄炎培、孔祥熙等;也是在这一年,学校开始招女生;设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雕塑科、高级师范科、初级师范科及预科。1934年新校舍奠基仪式,蔡元培等出席1921年学校易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1月,进行了较大的院系改编发展,设造型美术院(下分中国画系、西洋画系)、师范院(下分图画音乐系、图画手工系),学制3年;附设图音专修科、图工专修科,学制2年;后又添办工艺图案系。1929年学校发展兴盛,系科分设更为细致,如国画系就分山水科和花鸟科。1930年正式定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至此,该校进入全盛期。1932年增设绘画研究所。其后学制多变,曾一度分设3年制、5年制专科(下分中国画、西洋画、图案、音乐4组),又设3年制艺术教育科(分绘画、音乐、劳作3组)及研究班。后在抗战中陷入困境,几经停办,1946年恢复。1952年全国高校,上海美专与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和音乐两科合并成立了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在无锡社桥。1958年迁入南京丁家桥,不久后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1959年上海复办美专,部分原上海美专校友参加了学校的筹办工作。新“上海美专”培养出很多优秀的画家,夏葆元、魏景山、陈逸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4],1983年学校并入原上海大学,最终成为如今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7]
1935年上海美专西画系师生与人体模特合影[4]学校创办之初虽说条件简陋、经费困难、地方狭小,但年轻的刘校长却以开放的理念、创新的魄力、挑战的勇气,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艺术界进行了一次狂飙突进式的革命,在四个方面开创了划时代的第一:
一是首创男女同校,打破封建陋习,这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社会性。即使在以留美预备学校为发轫的,也要在1928年才开始招收。
二是首创裸体女模特进行人体写生,倡导了科学的学术教育观,冲决了封建伦理。有人称当时上海出了三大“文妖”,一为提倡性教育的,二为唱毛毛雨的,三为提倡一丝不挂的。
三是首创大规模的旅行写生,开阔师生视野,打破旧式封闭教育。
四是首创中国第一本专业性《》杂志,提倡现代美术观念和新型美术改革。
蔡元培题写的上海美专校训“诚实”[10]该校深受蔡元培关于美育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主张的影响,而活跃于现代艺坛。其办学宗旨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我们要在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并谋中华艺术的复兴;我们原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自信有研究和宣传的诚心。”该校尤在引鉴西方教育方式、教授西画方面成绩显著,且注重师法自然,尊重学生艺术个性,提倡艺术风格之多样化。
正是从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到操作方式一系列的大胆举措,使这所私立性质的学校具有勃发的活力和新兴的能量,在当时不仅凝聚锻炼了一批卓越的艺术师资,同时也吸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生源。如先后担任教授的有、、、、、、、、、、、、、等,而先后就学的有、、、、、、、、等,从而由师生共同构建了精英团队和大师群体,使中国美术艺苑星汉璀璨,群贤毕至。
人体模特风波
上海美专油画实习室是中国首座使用裸体模特教授人体素描的学校。
1914年,就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授[15]。
自1916年起,其人体画屡次遭到社会各界抨击。
1919年甚至有一位的监督行文要求加以查禁,但当局未予深究。
1920年,刘聘请一位俄罗斯女子成为专职模特,随后也聘请了一些担任模特。
1924年开始,江西、江苏(时上海属于江苏管理)先后禁止裸体模特。
上海美专人体写生1925年10月,江苏省长要求教育厅查禁裸体模特。1926年4月,上海县知事危道丰奉令对美专发出警告,4月17日,在《》上撰文反驳,反而向当时控制上海地区的指控“不揣冒昧,扬长出令,大言不惭,虚张官架”。5月11日,危正式发布命令查禁裸体模特,并警告要“转请法租界及从严查禁。如再违抗,即予查封。”6月3日,孙传芳致函刘海粟劝说其放弃使用,但是刘海粟于6月10日在《申报》上公开发表回复,坚决拒绝了孙的要求,孙遂下令要求上海县公署对美专加以查禁。6月底,法租界当局同意对裸体模特进行查禁,7月15日,迫于压力,刘复函孙传芳同意取消裸体模特。其后在孙传芳败亡后,重新引入模特。
具有地域性特点的上海美专  1926年上海美专高等师范科毕业生摄影作品[16]上海美专由刘海粟、乌始光、汪亚尘等人创立于1912年的上海。到1952年,上海美专经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与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为止,前后办学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年。但上海美专对后世美术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时代的特殊性和美专特有的精神风貌擦出了超越时空的火花。“闳约深美”的美育理念即使在一百年后的我们看来依然熠熠生辉,含义隽永。朱屺瞻、潘玉良、李可染、程十发……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艺术大师都曾怀着对美的赤诚理想叩响美专的缪斯之门。
上海美专建校初期,部分师生与人体模特合影[17]以“上海”为美专学校冠名,既是一个地域性的指证,也是一种对自身定位的说明。与民国时代崛起的上海各类大学相比,上海美专可能是最具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的里程碑,在政治、社会和艺术上体现了多元并存的海派之道。其实,从美专诞生的那日起,就已经不自觉地沾染上了“海派”的气质。上海有美专学校,而美专又有上海传统。这种共通共融的关系为美专植入了一层地域的特色,也为上海增添了一抹艺术的亮彩。
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应当指出的是,通商口岸是在华外侨和五方商客的主要集中地。移民聚集的特性就是开放度大、包容力强。外国列强以通商口岸为基地,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等等,扩展在华势力。于是上海就逐步变成了与传统本土城市迥然不同的西化城市。
学院成立的地域性因素   当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西方新兴政体在本土生根发芽,西方现代生活方式和商品经济也在中国的遍地开花。因为高度的开放和远离政治中心,随后的一战期间,外国资本纷纷从战火纷飞的西方转到上海。到上世纪30年代,“摩登时代”的上海已“超过”巴黎,成长为“世界第五、远东第二、中国第一”大都市。
不可否认,鸠占鹊巢的外国人确实在上海刻下了诸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殖民屈辱。但上海也是自开埠始,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了全新的生产力,将被迫的开埠变为主动的融入。
上海美专学生籍贯分布图美专诞生于民国初的上海,绝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刻历史地域原因的。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开放和商业化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文化与教育事业的中心,它培养出了一大批像“上海美专”创始人刘海粟、乌始光、汪亚尘这样的“新知识分子群”。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西式教育,接受了西方科学知识、平等教育和民主思想。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身处上海,每天都目睹着外国居民享有特权和华人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这使得他们渴望通过自身力量能富强国家、改革社会和教育群众。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观点对当时的教育界和美术界都影响深远。他提出“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无疑起到指导性作用。因此在20世纪伊始的上海,教授绘画自然也就成了实现这种理想的最佳途径。刘海粟将蔡元培称为上海美专的“精神领袖”。受蔡“美育”思想的影响,刘海粟说过:“救国之道,当提倡美育,引国人以高尚纯洁的精神,感发其天性的真美,此实为根本解决的问题。”从今天来看,刘海粟的这种理想崇高美好却又单纯而不切实际。但这种以救国为己任的勇气依然值得我们赞扬。“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美术教育家们的行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美术观念和技法的层面,而是一种在特殊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力求改变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的尝试”。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址 今顺昌路550好-565号[1]另一方面,当时上海社会的商业模式也确实需要大批的美术人才。由于开放包容的态度,上海得风气之先,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自开埠以来,原先几乎是白纸一张的丝、茶、纺织、面粉、印刷、榨油和机器制造等行业迅速崛起,竞逐风流。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工业已占全国半壁江山。据1933年统计,上海工业数占全国12个大城市工厂总数的36%,而资本总额占12个大城市总数的60%,生产净值占全国总产值的66%。
民族资本主义和实业的迅猛发展就要求更多的设计和绘图人才。而“向来的西洋画比中国画接近现实得多。……在描法上一向各守世界的规则,例如远近法(Perspective)、明暗法、色彩法、比例法(Proportion),甚至艺用解剖法(Anatomy of art student),画家要同几何学者一样实际地研究角度,同生理学者或医生一样实际地研究筋肉。”传统的中国画追求写意,不讲究科学比例和写实技巧,其培养出来的美术人才实以难担当起这样精确的绘画要求。这就需要有大批的西画人才来填补这个空缺。
此时的上海不仅是中国最繁华的经济贸易中心,而且也是与巴黎齐名的世界广告文化中心。李叔同到日本后,在尚未入东京美术学校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其中谈到绘画日益为社会所重,预感到读图时代的临近,他说, “图画者,为物至简单,为状至明确,举人世至复杂之思想感情,可以一览得之。晚近以还,若书籍、若报章、若讲义,非不佐以图画,匡文字语言之不逮。效力所及,盖有如此。”他还说, “图画之发达,与社会之发达相关系……”。
校色 红白蓝分别代表感情、人格和学识[10]英美烟草公司第一个在中国采用了强大的广告宣传。正如李叔同所料,绘画有着文字无法比拟的直接性和视觉&中击力,用画面来推销商品对公众有着更强的说服力。“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在乡村民间不知道孙中山何许人并不奇怪,但很少有人不知道“大英牌”香烟。”久而久之,广告越来越受到中国民族工商业资本家的欢迎与重视。30年代是上海广告业的全盛时期,当时上海有30多家广告社和广告公司,其商业广告载体除了月份牌插画以外,还包括报纸、书刊、路牌、灯光、电影等,式样也是越来越多,而且是各显神通。当时著名的民营大报有《申报》、《新闻报》、《大公报》和《世界日报》等。日开始,《申报》创造性地首登了图片广告。从此在这些报纸上,图片这种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广告形式就大幅度地占领了报纸版面,最多时可占版面的三分之二。如日,《申报》的30个版面中(10版为增刊),29版均登广告,多达540条,图片广告就有48幅。
此外,19世纪50年代,上海已开始有照相馆,摄影术的引进促进了图像事业的发展,据1905年刊行的《绘画游历上海杂记》提到,当时上海照相馆不下十余家。照相馆(布景)、剧场(舞台背景)、电影公司(海报,电影字幕,卡通)、企业广告部门(招贴,月份牌)、商场(橱窗,广告)、出版社(书籍装帧,插图)、报刊(插图)等都急需画画人。但当时懂得西画技巧和广告设计的美术人究竟还是太少,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商业美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当时的上海社会对实用美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也是上海美专成立的原因之一。美专的教育“学校教学偏重实技,对学理并无讲述。”虽然在之后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上海美专逐渐实现了从“术”到“艺”的转变,为实业服务也逐渐升华成为艺术而艺术。但用器画和图案画的课程在学校里从未间断这,种特定历史时期实用性美术的痕迹一直都保留在美专的机体内。
不拘一格纳人才   美专教师合影照片[18]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上海拥有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它是港口,所以向来欢喜接受舶来的世界新风;它在大陆,所以对内地辐射来的文化也有很高的认同度。上海在对于人才的态度上也秉承了这样的传统,并无诸多限制和顾虑。无论你的背景是海归还是本土人才,政治上有何倾向,只要有能力,在上海总能找到你的立足之地。这种“不拘一格纳人才”的海派风范同样也感染着刘海粟。在师资的选择上,美专坚持多元性的原则,几乎汇聚了来自各种政治和艺术取向的教师,以保持学校的学术自由和蓬勃发展。前后在校持教鞭者,中国画方面有张大千、贺天健、王个簃、来楚生、唐云、陆一飞、黄宾虹、潘天寿等,西洋画方面有陈抱一、关良、朱屺瞻、汪亚尘、周碧初、倪贻德、潘玉良、蒋兆和等等,每一个名字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都不可或缺。下列诸表从另一个角度将上海美专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师分类列举,以供管窥一二:详见附后列表。
上海美专的教师背景[16]从以下列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上海美专的老师教育背景十分多元,不同的老师基本做到了在美专能够人尽其才,发挥所学专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西学东进的时代大背景下,“西学”和“新学”、“科学”几乎是同义词,都指向现代化,因此更受人们的欢迎,美专的主干课程也基本由海归教师占主导地位。  风气之先   上海往往敢开风气之先,世纪之交的时候,媒体连篇累牍,历数中国最早的电灯、中国最早的电话、中国最早的汽车、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引以为上海的骄傲。即使是走在时代前端的蔡元培、李石曾、罗振玉、王国维、陈独秀、马叙伦、刘半农等人也都曾活跃于上海。“由于租界的存在,文化人的四大自由(尤其是言论自由)得到切实保障,不少名流纷纷云集于此;甚至全国知识界最具实力的左翼组织“左联”亦在此。高校方面,上海私立院校达20多所,占全国私立院校的1/3强;兼之各地移民、尤其是难民的大量涌入,其中私立学校一直迅猛发展,领跑全国。无论是文化人、高校的数量,还是文化刊物和社团的密度,都可与并比。”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刘海粟和他的上海美专也放开了手脚,勇于尝试新事物,实施新举措。刘海粟在办学宣言中就称既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又要“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由此可见美专的艺术教学和绘画创作是要兼容并包,中西方艺术同时发展的,这不正是海派美术的特长所在吗?
那一时期的油画大抵还处于引进和移植的尝试阶段,但毕竟已大异于民国之前的状态,表现在各种西方流派——古典写实主义、印象画派、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在画布上的种种影迹。中国画方面,更是学派林立,表现各异,或者时代气息浓郁,或是笔墨维系传统。
美专杭州旅行写生,披大衣戴眼镜者为刘海粟1917年开始,上海美专尝试将室内写生拓展为野外写生制度,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以自然为师。白天外出采风作画,晚间评教评学。这一突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切身体会自然美的真谛。1920年,上海美专又废除了考试和记分法,“只求他们(学生)的研究方法在学术上是否精密,什么教育部的规定、学制上的变更,我们都是不管的。应该让学生自己抒发自己的感情,不要有师承模仿的习气。”上海美专杭州旅行写生队[3]同年7月,美专师生在上海老城厢西门外万生桥南白云观内的写生台上,描摹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第一位女性人体模特儿。而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之后刘海粟就此誓死捍卫真美与封建势力的据理力争。除此之外,美专的另一重要举措是实行男女同校制度。早在日,上海美术院(上海美专前身)就在《申报》上刊登了招生广告,称函授部报名资格方面,“男女”兼收。由此,上海图画美术学院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女学生:上海图画美术院函授部甲寅年A3号学生——马清渠。刘海粟认为:“男女同校激起两性的竞争。许多男学生,因成绩不如女同学,就在羞愧的同时发奋用过;许多女同学也不愿甘居人后,因而格外奋发。”这就意味着美专的这项举措不仅是在向封建势力示威,同时也是企图从心理学角度科学地激发学生潜能。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上述种种例子似乎都理所当然,但在民国的时代背景之下,没有敢想敢拼的精神万万是办不到的,没有反对束缚个性提倡大胆创造的思想也是万万办不到的。而当时的上海显然有着最利于滋生这些前卫想法最佳的土壤。
商业气息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画廊展览一角从上所述,20世纪初上海的十里洋场繁华奢靡,到处都散发着商业的气息,即使是作为院校的美专也无法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而不理会现实的商业竞争压力。加之上海美专是一所自筹资金的私立学校,在风云变幻、政局动荡的面带举步维艰。以图画美术院(上海美专前身)为例,1913年3月学校正式开课以后,学生共计仅有十人。刘海粟曾说:“当此创立时代,每年来学者至多十五六人,少只三四人。”而参与学校创办的汪亚尘回忆:“上海图画美术院最初不过六七人,继续三四年间,也不过增到十余人。”生源这样的紧缺,又要自负盈亏,为了学校的生存,同行之间的矛盾冲突也难免因之而起。
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纪念展上的校门模型日,周湘以中西图画函授学堂和图画专门学校校长的名义,在《申报》发表《周湘告白》:“图画美术院诸君鉴:贵院长伍(乌)始光及贵教员等皆曾受业本校,经鄙人之亲授,或两三个月或半年,故诸君之程度,鄙人无不悉,为学生尚不及格,遑论教人?今诸君因恨鄙人管理之严格,设立贵院与本校为旗鼓。其如误人子弟乎?呜呼!教育前途之厄也。”图画美术院隔日马上在《申报》上做出回应:“顷阅《申报》,载有周湘‘告白’一则,信口轻蔑,本院诸君深堪异骇。本院张乌君并非画界人物,所聘教员,皆于画学根底甚深,亦非周门子弟……周之为人有才而无行,素以教育为营业,因妒本院学生之多,乃为此无稽之广告。……”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刘海粟和周湘间的恩怨,也不作判断图画美术院的老师是否出自周门,但一句“因妒本院学生之多,乃为此无稽之广告。”便已点明了这场争端的实质在于争夺生源。前文已述,1913年图画美术院学生不过十人左右的规模,但即使如此,仅仅几个学生在周湘和刘海粟眼中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可见,当时上海的美术教育市场之规模局限和争夺激烈。
而这种处于商业化情境的“海派”美术在直面相对保守文化心态的整体中国画坛时,势必会引来不少非议。沈从文在日的《大公报》发表《论“海派”》一文,称:“名士才情”与“商业竞买”相结合,便成立了我们今天对于海派这个名词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在一般人却模模糊糊。且试为引申之:“投机取巧”,“见风转舵”……因慕渴出名,在作品之外去利用种种方法照耀;或与小刊物互通声气,自作自利于己的消息;或每书一出,各处请人批评;或偷掠他人作品,作为自己文章;或借用小报,去制造旁人谣言,传述撮取不实不信的消息,凡此种种,也就是所谓海派。
上海美专25周年纪念册里的杭州旅行写生照片这样尖锐的言辞,出自一位“京派文人”的笔下,且将文坛秽行都归结为“海派”,其社会反响可想而知。“海派”文人曹聚仁立刻发表《京派与海派》予以还击。以此为开端,一场轰轰烈烈的“京沪”口头之争开始了。接着,沈从文又发表《关于“海派”》,曹聚仁发表《续谈“海派”》,此外还有杜衡《文人在上海》、青农《谁是“海派”?》、毅君《怎样清除“海派”?》、师陀《“京派”与“海派”》、胡风《再论京派海派及其他》、仰孟《大学生与海派》等等,唇枪舌战,好不热闹。鲁迅于日化名栾廷石在《申报·自由谈》发表《“京派”与“海派”》一文,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但从官得食者其情状隐,对外尚能做然,从商得食者其情状显,到处难于掩饰,于是忘其所以者,遂据以有清浊之分。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
刘海粟美术馆展出的不同时期上海美专校徽鲁迅的论述,一直被视为这场“京派”与“海派”之争的最权威总结。这场争论虽起于文坛,但其根本原因与美术界是相通的。上海美专的成长时期正值军阀混战,教育经费毫无着落。同时也由于上海浓重的商业社会气息和基于一种商业操作模式,美专不得不投身于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去,其内容和价值评判也往往免不了受市场爱好的左右。刘海粟对于上海美专的艺术教育构想也从社会和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着力培养专业人才之外,依托上海的社会环境,在1915年先后开办了函授学校、暑期学校和夜校以满足人们对于美术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开源”维持美专生计。
民国美术本就是中国美术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境遇,相对传统的北方护古传统国画来说,显然上海的美术教育目标更都市化和功利化。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上海的美术界也因此在更大程度上做到了普及美育、美化人生社会和体现风俗之美。
小资情怀  上海美专1930年代的校址地图[4]民国时期的上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都市学者李欧梵如此回答:“从晚清到‘五四’,从现代到当代,到处都是由现代性而引起的问题,我不可能一一解释,但我认为现代性一部分显然与都市文化有关。我又从另外几本西方理论著作中得到西方现代文学的共通背景就是城市文化;没有巴黎、柏林、伦敦、布拉格和纽约,就不可能有现代主义的作品产生。那么,中国有哪个城市可以和这些现代大都市比拟?最明显的答案当然是上海”。在这里上海是与巴黎伦敦等相比拟的现代化的大都市。都市背景是上海美专的主要特征,都市中的多元文化共生圈则是美专存在的重要文化背景,两者共同构成美专的都市文化历史语境。而小资情调便是这种都市语境的衍生品。
上海港开埠早,很早就接受了许多外来文化的熏陶,又结合本地上海的本身情况,这便是“海派”诞生的土壤。上海人感情细腻,电台里广播的都是吴依软语的江南评弹和“卿卿我我”的流行歌曲,少不了还有周伯椿糯笃笃的上海滑稽。上个世纪初的中国,北方省份的“洋鬼子”被杀了很多,八国联军又把北半个中国捣得满目疮痍。但上海始终能够理性地保持与外国的交往,与世界的联系,一跃成为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近代中国时局动荡,上海也是革命的重大发祥地之一,但在普通老百姓眼里那多是进步青年的事,自己对政治并没多大兴趣。男人们依旧喜欢把皮鞋擦得锃亮去百乐门跳舞,女人最爱聊的永远是“鸿翔”服装店和“美心”的猪油汤团。这种远离政治的生活方式惬意自在,但在那样一个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这样的小资情怀就显得有些无力了。
上海美专有赴杭州旅行写生的传统刘海粟早年曾逃离家庭的包办婚姻,十七岁就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应该说,刘海粟的身上是有着当时年轻人反叛革命的因子的。但随着上海美专的逐渐成熟发展,刘海粟的身份位置和心理也在不断转变这。在远离政治中心的上海,他寄希望能够温和地通过艺术来改良社会,“因为我们相信艺术能够救济现在中国民众的烦苦,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这与蔡元培“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当我们以今天已知的历史去判断时,这样的思想显然有着其小资的局限性,在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显然是行不通的。就当时整个局势来看,日苏联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当时的中国军阀正在混战,列强肆意设立租界,新兴的无产阶级在大城市中诞生。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上海美专这种温和改良的社会理想显然有些过于理想化,也与社会年轻一辈的革命理想有着一定距离。
上海美专图画课日,西画系主任王济远在上课,外班学生郎应年擅自闯进教室与正在上课的学生讲话。王济远令其出去,郎偏不从。王济远一气之下将其推出来教师。郎以教师侮辱学生为由,煽动学生组织学生会,要求学校开除王济远。校方不能接受这样的要求,宣布开除郎应年等三名学生。学生会宣布罢课,王济远愤然致函刘海粟,要求辞职。矛盾仍在继续着。校董事会主席蔡元培先生出面调停亦无效,校董事会只好决定提早放假。学生又开会反对这个决定。部分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发起成立了新华艺专。一波三折的风潮,使上海美专的元气大伤。
由于对当时事件有详细记载的资料不多,又加上很多主观性的看法,我们暂且无法论证这件事的责任究竟在谁。但从客观上师生双方的处理方式而言,明显存在着两代人截然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法。学生擅自闯进课堂讲话,确实十分不妥,但在其一系列组织学生会和罢课等后续行为中,我们分明看到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影子:他们要民主,要平等,要自由,受不了一丁点委屈。遇到自认为不公正的现象就采取政治革命态度的三部曲:罢课、游行、闹学潮。而原本有理的老师们勒令制止学生违法课堂纪律,甚至开除学生的行为似乎让这批喝过洋墨水的知识分子突然又回到了严苛家长的位置上。他们不关心政治风潮,而只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进步发展。其实这样的事情锛可以一开始就通过沟通来解决,但正是两代人之间存在的代沟和互相不理解使得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上海美专为中国的艺术界直接间接培养了大批人才,也对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深远。上海所赋予美专的特质,也正是美专所反馈给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风貌。上海与美专,美专与上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水乳交融,既成全了彼此,又共同打造出“海派艺术”的品牌。[16]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专都有什么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