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课对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培养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是什么

高中美术鉴赏课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探析--《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高中美术鉴赏课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探析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美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言喻的。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而言,最主要的是发挥了美术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课中的鉴赏环节,不断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别能力、审美能力,填补了“德智体美劳”的“美”的领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在绪论部分,系统的阐述了“美术鉴赏课”、“审美”等概念,并分析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是论述高中的美术鉴赏课,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所起到的作用。从高中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入手,论述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引导下,美术鉴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是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分析。从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角度,结合实践中的学生问卷调查和对教师的访谈记录,切合实际地分析总结出高中的美术鉴赏课所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依据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中美术鉴赏课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旨下,充分结合教育理论的新概念和实习经验总结,分析并解决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鉴赏课目前存在问题颇多,本论文结合实习期间教学实践,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现状,分析了美术课应该如何上,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改善高中美术欣赏课现状所起到的作用。总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更好的解决问题是本论文的存在目的,希望对今后的美术鉴赏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G633.955【目录】:
摘要3-4Abstract4-8第1章 绪论8-12 1.1 研究课题的界定8-9
1.1.1 美术鉴赏课的内涵8
1.1.2 审美能力8-9 1.2 研究现状9-10 1.3 研究意义10 1.4 研究方法10-12第2章 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12-18 2.1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点分析12-13 2.2 高中美术鉴赏课提高审美能力是基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13-14
2.2.1 素质教育的要求13
2.2.2 新课标的要求13-14 2.3 高中美术鉴赏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4-18
2.3.1 满足审美需要,增强身心健康14-15
2.3.2 陶冶审美情操,健全学生人格15
2.3.3 开阔生活视野,创造积极人生15-16
2.3.4 缓解学生压力,愉快接受教育16-18第3章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分析18-22 3.1 高中美术鉴赏课学生学习方法和态度现状分析18-19
3.1.1 机械接受美术知识,忽视鉴赏主体地位18
3.1.2 学习负担过重,无暇顾及美术18-19
3.1.3 学生美术鉴赏水平参差不齐19 3.2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师教学方法和观念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19-22
3.2.1 忽视审美需要的教学方法19-20
3.2.2 忽视审美教育的教学观念20-22第4章 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提高审美能力探索22-30 4.1 高中美术鉴赏课对于教师的要求22-27
4.1.1 根据鉴赏主体,以学生为主22
4.1.2 调节课堂气氛,师生互动交流22-23
4.1.3 根据鉴赏内容,正确引导学生23
4.1.4 丰富教学方法,传授鉴赏方法23-25
4.1.5 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25-26
4.1.6 做研究型专业化教师26-27 4.2 高中美术鉴赏课对于学生的要求27-30
4.2.1 保证在美术鉴赏中的主体地位27
4.2.2 发挥在美术鉴赏中的积极能动性27
4.2.3 提高文化知识,扩大审美视野27-30结语30-32参考文献32-34附录一34-36附录二36-38致谢38-4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4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凤云;[J];平原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承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刘艳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胡中艳;曹阳;;[J];包装工程;2008年05期
潜铁宇;王晓;;[J];包装工程;2009年07期
李倩芸;;[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高又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李晓娟;;[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何平静;;[J];大家;2010年24期
高又谦;;[J];大家;2011年23期
张蓓;;[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浩;;[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科普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岳桦;舒甜甜;;[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童伟;[D];扬州大学;2006年
陈彩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邓百意;[D];复旦大学;2007年
黄健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杨云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金敬姬;[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崔银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陈丽君;[D];西南大学;2010年
李剑;[D];浙江大学;2009年
杜积西;[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耕耘;[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腾飞;[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程荣彬;[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周春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万弘巍;[D];沈阳大学;2010年
张永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赵鑫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祁佳;[D];河南大学;2011年
杨杰靓;[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周海华;[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闫小荣;;[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1期
朱绍波;;[J];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李彦巧;;[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曾云;;[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仲秋爽;王伟;;[J];职业;2011年18期
刘伟伟;;[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8期
李宁;王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1期
衣方丹;臧闯;;[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30期
梅言龙;;[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马怀艳;;[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朝磊;;[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张仁霞;;[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茅黄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许昌市第八中学 刘洋;[N];许昌日报;2011年
天津市第三中学 柴中秀;[N];天津教育报;2012年
吕焰军;[N];学知报;2011年
曾仕标;[N];美术报;2004年
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
杨浩;[N];贵州民族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涛;[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吴利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陈艳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陈建文;[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王秀英;[D];延边大学;2011年
刘禄禄;[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黄学海;[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李森;[D];扬州大学;2012年
崔昕;[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万璐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 →
论欣赏评述课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论欣赏评述课在初中美术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
提出欣赏课为多数人所忽视的情况,指出欣赏课在初中美术中的两大作用,即:有助于学生学习美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通过列举各个教学例子,阐述怎样拓展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涵与意义的认识,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并选择尝试适合自身的创作方式,激发学生再创造的兴趣和完善自身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态度、提高思想境界,帮助学生矫正当前一些不良的价值观。达到提出欣赏&评述课在审美中应起到一种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目的。
关键词:欣赏评述 初中 美术 作用
新学期上完第一节欣赏&评述课后,有不少初一级学生这样问我:&老师,这节课没有要画的作业吗?&将美术课只当作技能的训练,是许多学生的思想误区。介于不同班级多数人如此,我认为通过美术课学习活动后的初中学生仍出现的这种错误,实是不该的现象,也是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出现的疏漏。
若是学生认为只有画画才是美术课的作业,那么,当其他学习领域的理论课上完之后,他们便不当是一种需要掌握的&作业&了,而离开了某些基础知识,教出一个个只能在纸上画出&自己觉得还不错&的学生又有何用呢?因此,我注意到,应在欣赏课上排除只有听故事般的方式,还要让他们明白:欣赏教学是要求提高自身对中外名家作品的鉴赏能力,也是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兴趣广泛、具有高尚品德和丰富艺术素质的学生,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再创造生活。下面是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对两大方面的体会和看法。
一、 欣赏教学有助于对学生学习美术实践能力的提高。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制订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美术的总目标,必须涉及美术学习活动的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虽然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而这些学习内容却是互相交融、紧密相关,而作为欣赏教学部分,恰恰是能更好地运用其内化作用强化其它三个学习领域的外化作用,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的&催化剂&。
1、 通过欣赏课的探索,拓展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涵与意义的认识。
虽然当前的电视、电脑遍布了现代每个家庭,现在的学生的见识面也要比过去学生广得多,他们不再只从一些图片或读物来了解世界,现代科学技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个观看外面的世界的窗口,但要让他们能更好地、有目的地了解过去和现在,才会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课堂上各种美术形象的探索,能让他们对了解世界、感受历史有一种更大的向往,并能拓展学生对这些美术作品的内涵与意义的认识。七年级学生下学期综合&探索《美术在你身边》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搜索大量的美术作品,通过大家的欣赏、讨论和总结,对美术的分类进行归纳认识,列举了美术所包涵的范畴,知道它除了绘画艺术之外,还包括了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而这些不同形式的艺术,又因地域和文化的关系,分为中国美术和外国美术,它们因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与艺术风格,各自体现不同的艺术魅力。八年级上学期在学习中国水墨画《笔情墨趣》一课,在了解中国画的创作思想、造型方法、造型要求和画体组成的同时,与传统西方水彩静物画作了比较分析之后,便使学生了解到其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独特艺术特点与鲜明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风格,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有不少学生这样对我说:&老师,以前总是将中国画跟水彩画混为一谈,虽然知道它们有一些不同,但总说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这回明白了。&通过欣赏课的全方位接触,不仅只使学生能分辨纷繁多样的美术种类,而且从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中了解到在此之前了解甚少的艺术内涵。所以,当接触了有几千年人类历史留下来的丰富璀璨的美术杰作,也有当代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美术精品之后,了解到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用丰富各异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反映着各个年代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生活,透过这些美术作品,我们能获得许许多多从书本上和个人经历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同时带动我们看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日常生活每个角落里,无不透着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便也把握着对美的创造的新动向。在那里,学生们不但看到了文艺复兴时的《蒙娜丽莎》的富有魅力的微笑,西斯廷礼拜堂《创世纪》的雄伟,而且看到了公元前五世纪《掷铁饼者》的雄姿,古希腊人以巴特农神庙的宏伟壮丽,当代悉尼歌剧院的富有个性和象征意义&&等等不胜枚举的伟大美术作品,而这些都向学生们展示了鲜活、陌生而有趣的广阔世界。
2、 通过欣赏课的鉴别,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选择尝试适合自身的创作方式。
在学生乃至成年人中,大多数人认为只有表现得越接近现实、描绘得越逼真的美术作品,才是好的作品,也只有能这样做的画家或作者才能让他们由感慨至佩服。而对正处于如专家们所提到的由&视觉写实时期&[2](p18)过渡到&抑制时期&[2](p18)的初中学生,正在为向&艺术复活期&[2](p18)发展而作好准备的阶段,却仍认为艺术只有一个标准的设定,那会对他的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设置了种种的障碍,更谈不上能发展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虽然我们并非要求每个初中学生在以后的时期都必须具备达到象每个美术家那样的能力及水准,但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艺术不是算术,不是象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简单去限定我们的分析能力,不同的人由不同的欣赏角度、不同的爱好,所以也有不同的看法,只将好的作品归纳为一个&象真的一样&的范围内,未免过于表层化。七年级上学期学习《静物的构图与色彩》这一单元中,第一课时《向画家学构图》以课本里的范例,在讨论不同静物的构图方法的同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将卢梭的《静物&异国水果》与林风眠的《闪光的器皿》和宋代的《秋瓜图》进行比较,讨论几个问题:你觉得哪幅画更真实?最喜欢哪种表现形式?为什么?在几秒钟的思考后,马上有不少学生举手,纷纷表示:卢梭的《静物&异铺垫作用,国水果》画得很逼真,《秋瓜图》也是很容易看懂的画,只是没有卢梭的画那么富有立体感,而林风眠的《闪光的器皿》颜色很好看,却不够真实,感觉有些凌乱。大多数学生对卢梭的画表示喜欢是因为佩服他能画得很逼真,并会流露出很期望自己也能达到如同画家那样高超的技巧。此刻,我会简单与他们一起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材料,和采用了哪些技法,因此而形成不同的构图,得出从而显示出不同的特性,而无论那种技法形式的造型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去了解和尝试。有了这一课对不同技法的作品认识,其铺垫作用,在接下来第二课《我们的调色板》的&表现与创造&这一环节中较好地显示出来,因为在尝试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某种感受时,不再为不能在平面的纸上表现出三维空间或必须用写实的手法而显得无助或不自信,有不少学生更是通过了抽象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这种不同的表现方式的意识为他们进入八年级时学习《名画中的肖像》提供了更好的理解而奠定了基础。这一课是以&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学生操作实践作业之前,教师仍需向他们展示必要的范画,使其能更好地理解,除了课本介绍比较写实的油画与写意的国画外,我向学生展示了高更、马蒂斯、毕加索等比较有代表性的肖像画,并让学生从作品中的造型要素即色彩、形状、线条、肌理进行比较,具体地感受写实、写意、抽象之间的区别,也进一步明白从具象到抽象的真正含义,懂得美术家展示给我们看似简单,实质每一块颜色、每一根线条都是长期观察、推敲而得出的。所以在这一课的&表现与创造&环节中,不少学生能大胆尝试自己所得心应手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完成出不少具备初二这个年龄特征的肖像画,也直接影响了同学之间的评价标准,我同时发现因技能问题而向我&求助&&难以画得逼真&的学生少了。也看到了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鉴别时,对作品的价值判断正潜移默化到各个学习领域之中,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作方式取向。
3、通过欣赏课的启发,能激发学生再创造的兴趣,完善自身创新能力。
前面提过,欣赏课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而正确的审美标准又带动他们博取古今中外众名家名作的长处和优点,使得他们审美能力不断地提高,因而对其它各个学习的领域的实践创造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在&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里,不再出现多数人只有盲目地、被动地跟随或摹仿应附作业,而是有意地、主动地运用各种美术语言和工具材料,探索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于是我看到许多学生为使自己的作品具备富有个性的表现能力,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进行再创造的时候,勇于向自己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七年级上学期&造型&表现&《想像的汽车》和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设计&应用&《独具魅力的面具》两课里,虽然学习领域不一样,但是让学生如何创作出较为独特富有创意又有艺术效果的作品,仅从课本几个展示的有关形态的图片是不够的。《想像的汽车》一课中,我每年都要上网搜索当年最经典的概念车,更新历年来收集的概念车,使学生在构思、创作未来汽车的想像画时有更实际的启发,并且对这种生活中不常见的介于设想和现实中的汽车造型,为拓展自身的思维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在《独具魅力的面具》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面具的人文知识和生活背景,我利用了媒体的优越性,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不同地域与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面具,通过欣赏过程的交流,了解到面具的起源、特征、材料、种类和功能,让学生比较、总结出现代面具的用途,进而探讨面具的制作方法,并在课堂上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实物面具,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通过以上的展示与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渐渐在生活与课堂间互相穿插,并从直观与联想中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了解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术实用性,并非是学而无用,因此,在后面的&表现与创造&环节中,都体现处极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学生作业过程中,我注意到大多数学生能很好地利用收集到的废旧材料,不但一改以前束手无策的状态,而且少有出现将&有用&物品制作成&废弃物品&的情况,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在完成自己的作品里,都有了眼高手不低的表现。
二、欣赏教学有助学生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审美&是通过认识美和评价美为主要特征的方式来进行的&[3](p2),它的长期培养,&不仅有助于端正人的审美观念,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3](p2)所以欣赏课的作用,不但是学生的美术实践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健全德育、智育有效的&协奏曲&。
1、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态度,提高思想境界。
艺术作品中的典型艺术形象,往往能激起大众的向往与共鸣,它的魅力究竟是什么?是在于艺术家高超的艺术技能与技巧,还是这些形象的独特之处?作为初中的学生,这样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比较茫然的。梵高的《自画像》、塞尚的《静物》、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我国春秋的《莲鹤方壶》&&等等,经过我的引导探索,无不成为学生深深喜爱的对象,因为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不同的历史时代,也看到了平凡的人、平凡的物和事在作品中透露出来真实性,它既具有一种典型,又笼罩着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让我们感到画家所选择的、所看到的,就在我们身边。八年级下学期学习《典雅优美的希腊雕塑》一课时,我故意将&古希腊的雕塑作品为何多数以裸体的形式示人?&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入课题。其实,有不少学生已对古希腊的历史背景略知一二,特别是课前已布置了查阅相关资料,已有学生获得部分知识的涉猎。可就是青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让一些男学生在上课时拿着课本,对着课本里展示的图片相互指指点点,有甚者在上面添画上自己的杰作,引发周围同学的嬉笑,而不少女学生则低头窃笑或作害羞状。在老师&正面&直击问题的情况下,学生们并非全都配合作&正面&探讨,有班级一男学生居然这样回答:&穿了衣服不出名,不穿衣服才出名!&说完还先坏坏地笑,他的别有用心让全班哄堂大笑。看着他得意的神情,如果有意避开这个问题,反而很难展开对作品的探索,我平静地问他:&是你个人的观点还是哪个文献的评述?这是怎样的一种思想境界?你确认你同意这个观点?&他终于在老师步步追问下不再强词夺理自以为是。此时我将古希腊当时的社会风尚及审美标准审美态度来个简要的概述,不少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在接下来对作品的造型描述和形式特点的分析都能很顺利地进行,并在讨论作品的时候表现出积极踊跃,我同时看到刚才一起起哄的学生也饶有兴致地发表自己对作品的不同感受,而制造&笑话&的学生也带着一丝羞愧、认真地听取同学们的意见,班级里再没了刚开始时的&骚动&气氛。
2、了解名家名作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学习艺术家刻苦上进的精神,矫正当前一些不良的价值观。
许多中学生对当前的影视明星和流行歌星的名字如数家珍,同学之间津津乐道的是当前视为心中偶像的发型、偶像的衣着,还有偶像的行径,这些无不使他们乐于关注、受之影响,而对着古今中外那些有着风靡全世界魅力的艺术家和作品,却知之甚少。也许是时代的关系,也许是他们确实没有机会了解。鉴于中学生的思想未够成熟,未能很好地摆脱&跟随&的盲目性,他们只知道,只要模仿最潮流的东西,就是最&美&的象征。美术欣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认识与体验的精神活动。除了课本介绍的部分名家名作之外,我找来了相关的名家作品,向他们介绍,这些大师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学习前辈的优秀传统,又经过自身的不断磨练和完善,以其富有个性的艺术来展示他们的魅力,创造出了既独特又耐人品味的艺术形象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力求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从而矫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列维塔、罗丹、梵高&&等一批外国艺术家,还有本国的石涛、朱耷、齐白石、李苦禅、徐悲鸿&&等,他们典型的艺术生涯上的艰辛与自强不息,在我的介绍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虽然这些艺术家没有如当今一些明星们那样直接而火爆地进入他们的世界,但或多或少的,他们会逐渐懂得什么是短暂的,什么是永恒的艺术。罗中立的《父亲》,那个极富典型特征的艺术形象,有着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干裂的嘴唇,手棒带缺口的粗瓷大碗,使人看了又唤起记忆中的中国农民形象。然而,特别有感触的是,当代学生在欣赏的开始,总有大部分的学生带着满不在乎的神情。在为学生介绍了艺术家塑造的人物的时代背景之后,这部分学生却一改刚才的神态,意味深长地望着老师直点脑袋,对那段特殊的年代明显地有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无知。虽然作品表现的人物与现代的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大家却能在了解作品的背景后,感受到那个年代有着不能磨灭的中国农民的形象。我可以从学生态度的转变得到反馈,相信艺术作品对学生的打动,会唤起了一种来自遥远年代带来的敬佩。
记得有一位伟人曾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中学生既有他们独立思考的一面,也有幼稚、单纯的一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日渐成熟的成长道路上,正确的引导能让他们对自身素质修养完善得更好,通过一些高层次的名作欣赏,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看待和品味真、善、美,比用空洞的大道理说教形式要来得更有效。欣赏课长期以来为许多学生或教师所不重视或忽视,因为一般人认为,美术课又不应附升学考试,只要画出几张画来,便没有什么更重要的了;也有认为,欣赏欣赏,只不过是观赏几幅画,有什么可说的。殊不知,作为这一特殊渗透贯穿于美术各个学习领域之中的学习,在不同的课业类型中既独立又相互联系,若去除这一环节,就无法起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教学效果,也就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目的。根据几年来的美术教学,我始终认为:欣赏&评述课在审美中起到一种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2007年12月
参考文献:
[1]宋代诗人杨杰的《遥碧亭》中的&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意指眼前得山原本是清晰单调得,因暮云萦绕而变得朦胧,变得丰富,变得富于层次感了。
[2]杨景芝 著 《儿童绘画与智力启蒙》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89年
[3]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本 《美术鉴赏》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年
||||||||||||||||||||||||||||
||||||||||||||||||||||||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摘 要: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特别是人文素质问题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正确认识文学课对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论文学课对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特别是人文素质问题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正确认识文学课对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只有重视艺术类专业的文学课并提高其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论文网 /4/view-5628815.htm  关键词:文学课;艺术类;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3-03   近年来,艺术类专业成为众多高考生眼中的热门专业、“明星”专业,但是长期以来“重技术轻文化”的教育弊端造成了艺术类专业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的失衡,甚至引发了人格上的失衡。特别是2011年发生的“药家鑫事件”,更引起了教育界的反思:怎样才能避免艺术生“有技术没人品”或者“有技术没素质”的教育怪圈,笔者认为,正确认识文学课对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只有重视艺术类专业的文学课并提高其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文学素养整体水平较低的原因   艺术类专业一般包括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传媒类等。我国目前拥有艺术类普通高等院校92所(不包括景德镇陶瓷学院和13所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院校),其中本科42所,专科50所。以广西钦州学院为例。广西钦州学院属于公立普通高等院校,俗称“二本院校”。在钦州学院,艺术类专业设于音乐学院和美术创意学院。笔者通过对钦州学院艺术类学生的调研,发现该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学素养较低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   在我国,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高考,包括文化课考试和艺术专业考试。各高校录取大致分三种模式,考生文化课成绩和专业成绩均合格时,可按文化课成绩或专业成绩排名录取,或文化、专业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综合排名录取。钦州学院录取的方式是在文化课成绩达到投档线的基础上按专业成绩高低录取,而各省级招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一般都远低于本省(区、市)确定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如2012年广西本科第二批高考录取分数线如下:   1.本科第一批(含A类、B类)分数线:理工类528分,文史类544分。   2.本科第二批分数线:理工类444分,文史类473分。   3.本科第三批分数线:理工类332分,文史类409分。   4.高职高专分数线:理工类、文史类200分。   艺术类文化分数线:艺术类专业的录取由文化分数线和艺术类专业分数线双线控制。各批次文化分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分别为:普通本科艺术理类:289分,艺术文类:308分。独立学院本科艺术理类:216分,艺术文类:266分。高职高专艺术理类:140分,艺术文类:140分[1]。   可见,与非艺术类学生相比,艺术类学生一般文化课成绩较差。这种高考录取分数上的差异,必会导致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学艺术不需要学太多的文化知识。事实上,有部分学生正是因为文化课没学好,才转而学艺术的。   (二)艺术类专业学生对文学课不感兴趣   我们在钦州学院随机选择了100名艺术生进行问卷调查,据调查显示,有53%的艺术系学生表示既不喜欢也不讨厌上文学课,而在上文学课时,能做到认真听讲并做笔记的艺术学生只有21%,有53%的艺术系学生表示偶尔缺课。可见,艺术类专业学生普遍对文学课兴趣不高。究其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多数文学底子较差,在面对比高中语文更有难度的大学文学课时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二是对文学课的认识有误区,他们认为文学课不重要,学习文学课只是为了拿学分,混毕业;在关于学习文学课的动机的调查中,有将近四成的学生选择了学习文学课是考试需要。这种功利的选课动机必然导致学习的松懈。三是从教学方式上来看,艺术生不适应传统的文学课教学方法。在调查中,有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文学课的授课方式平淡、无味。这是因为与非艺术类学生相比,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性格上更外向,更活泼,更具个性。他们多数从小就对音乐、舞蹈和主持等具有浓厚的兴趣,在中小学时候就成为学校里的活跃分子。到了大学阶段,没了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学生们也摆脱了题海战术的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所热爱的音乐和舞蹈中,自然就更加活跃了。这种外向和活泼的性格一方面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产生了很好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他们对那些相对偏理论一点的文化课往往缺乏耐心,较难静下心来看书、写作和思考,而学好文学课往往就是需要多读、多写、多思。由此,学生既对文学课不感兴趣,也学不好文学课。这是艺术类学生往往文化素养不高,在思想深度上表现得较为肤浅的原因之一。   (三)高校对艺术类专业文学课的忽视   那么,上了大学以后,普通高校对文化课是否重视呢?以钦州学院为例,在课程设置上,虽然大多数艺术类专业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但是都是作为任意选修课来开设的,往往上半个学期就结束了,只有音乐学(舞台主持与表演方向,该方向前身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科)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相关的文学课。授课方式也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使学生难以适应。可见,高校艺术类专业对文学课不够重视,除主持播音相关专业以外,文学课开得少之又少。过度重视专业艺术技能的训练,忽视文学课的现实情况使得艺术类学生在获取知识来源上有所缺失,进而导致知识体系上出现了失衡,甚至导致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二、文学课在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文学课包括以文学作品作为主要内容的各类课程,比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鉴赏、大学语文等,也包括以介绍文史知识、文艺理论等内容为主的相关学科,如古代文化常识、美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这些课程一方面普及文学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它们更是“人学”的重要载体。文学课在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文学课如何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起作用呢?
  (一)文学是文化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学好文学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化素质,文化素质又与人文素质直接相关。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一般来说,三者是呈现一个正向关系。想要提高文化素养,就要多学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文化和知识的总称。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世界文化知识,各个学科的知识,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等。文学是文化的沉淀,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当时当地文化的精华。它所包含的文化内容非常宽广。通过对文学课的学习,可以学到很多文化知识,从而提高文化素养,提高人文素质,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二)文学课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艺术类专业课的有益补充   语文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在中小学是得到公认的,在高校里却被边缘化。很多人认为在中小学阶段我已经能认字了,并有了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大学就不必学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高校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各个专业的书籍大多都是用中文写作的,艺术类专业的教材也同样是用中文撰写的。对教材的理解需要一定的语文功底,要想学好专业课,有很好的文学功底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特别是需要对文字具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力的专业,如音乐专业和主持播音专业的学生。一个学音乐的学生,如果对所唱的歌曲的歌词不能理解,就没有办法声情并茂地演唱;一个学播音主持的学生,如果对自己所播读的稿件理解不准确、不精深,就不可能读得准确动人。   (三)文学课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考量,“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首先,必须要具有“说”的语言技能。语文课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说”的内容又与“听、读、写”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多开文学课,上好文学课,在文学课上加强“说”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良方。其次,能“说”的基础是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而这些也需要文学来进行积累和培养。   (四)文学课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对社会的理解能力,对自然的感触能力,是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这些都需要相对应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21世纪的中国,无论是在物质文明建设上还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创新的问题。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人文氛围,以此培养人的感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文学课能够很好地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开设文学课,学好文学课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字、对自然和对社会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文学课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   艺术类学生特别是像钦州学院这样的二本院校的艺术类学生总是给人一种肤浅的印象,其根源就是缺乏思想内涵和深度。很多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巧就行,殊不知任何艺术都不可能仅仅靠技巧就能达到高超的境界,只有同时具备深厚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专业技能,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而提高思想内涵没有什么捷径。“腹有诗书气自华”,多开文学课,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在文学的海洋里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   (六)文学课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能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人   我国的文学大师巴金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用它来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我五十几年的文学生活可以说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我为什么写作》)可见,文学可以改善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使其不至于贫乏,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生存质量。   人类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精神,不能没有灵魂。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并知道如何成为一个社会中的人。高等教育作为实施整个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础,它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社会人,而不仅仅是培养一个有专业技能的人。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决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了广阔的社会知识,它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愉人,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读者在对照之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一个正常的人应该是如何来生活的。它能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从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懂得爱的、身心和谐的社会人。   (七)文学课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文学的作用   文学课的性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那么,如何给文学课定位呢?以《大学语文》课为例。著名文艺理论家徐中玉在其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的序言中说道:   我们“大学语文”课程教育的重心,仍必须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上。我认为,这门课程应以本国为主,重视吸收我国优秀的文化、文学遗产,兼顾历史、哲学、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也要选些现当代国内外名家的文学精品。这些作品能够体现高尚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深刻反映历史和社会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表现真挚的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审美价值;这门课不能成为一门单纯的思想观念课,而应是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文学课。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前人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综合素质将得以提高。这必定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理性智慧的启迪,而更多的是对感性经验、真情实感的生动形象的体悟,因而是有血有肉、深入心灵的综合性整体效应,其促成人格素质建构的潜在能量,是一味杂乱铺张外国情况和抽象理论所不能代替的。与此同时,也自然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本国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达到较高水准,便于学好别的学科[2]。   同时,他也指出:“不能要求上了一个学期大学语文,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语言表达、写作能力、人文素养、道德情操,都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语文的实际定位应该是通识教育,它对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文化修养、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全国制高校通用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国家教委高教司在其出版前言中说道:“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2]可见,在艺术类院校中,文学课应该作为通识课存在,它是国家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学好文学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专业课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内外兼修的、高尚的、和谐的人。它既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作用,还能对人的精神的、内在的、灵魂的东西进行塑造,这就是文学课看似无用的却超越功利的精神价值。因此,在艺术类专业中积极开设文学类课程,提高文学课的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广西2012高考分数线:一本文544分理528分[DB/OL].新浪网,http://.cn/gaokao// .shtml.   [2]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